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工业管理论文

企业工业管理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工业管理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工业管理论文

企业工业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1.存货采购计划不合理

在进行货物采购时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采购计划,采购部门就厂内的实际情况未与用料部门进行协商沟通,确定该厂各种存货的数量,使M公司的存货量过大。M公司2010年至2012年的原材料采购数量过多,而原材料的过多采购造成存货的增加,即存货成本的增加,流动资金的减少。而由材料采购数量呈上升的趋势,单位材料采购成本逐年增长中可以看出存货成本同样呈上升的趋势。材料采购数量多造成了呆滞品的增加,原材料的堆积,多出的原材料还会造成采购成本的增加。流动资金运转速度减慢,降低了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使该厂的经济效益下降,利润减少。

2.存货周转率低

存货周转率和存货天数是评价工业企业供应链绩效最常用的参量,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存货的占用水平越低,资产流动性越强,存货转换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越快,资金的使用效率越高,存货管理工作越有成效。2010~2012年M公司的主要存货经济指标表明:由于M公司的存货周转率低,造成存货积压过大。存货商品的积压造成了存货成本的提高,流动资金的短缺。这说明存货商品占总资产的比例在不断提高,也就意味着存货商品的增长速度高于资产的增长速度,流动资金占用比例大。如果工业企业的流动资金不足,变现能力差,资金周转率就会下降,同时工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会跟着下降,从而降低了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

3.存货的收发缺乏真实记录

M公司的存货验收入库时间长,没有定期盘点。M公司对原材料的验收时间过长,不利于生产。M公司没有按规定设置保管员职责,没有按规定设置货物明细账,反映出M公司没有对物资进行定期盘点,保管员岗位职责不到位工作不积极。

4.存货的管理方法不科学

先进的存货管理方法对工业企业存货管理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缺少有效的存货管理方法也是工业企业存货管理问题之一。M公司管理的多种不同类存货只是简单运用存货经济批量模式这一单独的存货管理方法,这让M公司在有些存货的管理上遇到很大的困难。一般,供应商为了鼓励客户大量的购买,通常会给予不同程度的价格优惠,但是如果用存货经济批量模型则存货订购的数量将会受到影响。

二、解决M公司存货管理问题的对策

1.做好存货规划

(1)加强材料采购管理。存货是工业企业流动资产中流动性比较差的一种,在工业企业营运成本中占相当大的比重。首先M公司采购计划员应该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了解工业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及设备运转情况,掌握设备维修、备件消耗情况及生产耗用材料情况,进而可以做出科学合理的存货采购计划。其次,M公司应该提高采购的透明度,将采购模式创新,并规范采购行为。同类产品应该货比多家,以求最低廉的价格和最优秀的质量;同时可以对大型原材料或大型备品备件实行招标采购,从而杜绝采购黑洞,降低存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2)要想加强存货采购管理还应做好生产预测,尽可能提高预测的准确度。有了好的预测,在采购时会事半功倍。

(3)M公司应建立采购计划和合同的订立与授权审批制度:指定的计划要满足销售部门市场的需求,代保管部门根据寻获量计算出请购量后,填写请购单经相关预算主管传至采购部门,再由采购部门发出订购单,经过不同级别授权采购员正式向供应商发出采购申请。应由采购部门会同供应商共同签订采购合同,同样需要经过不同级别审核和签字确认。采取合同的订立与审批不应该由同一个人来完成整个采购过程。对采购过程进行记录的过程中,应该审核入库单和验收单;待审核无误后,予以办理手续并进行登记记录。这样才能确保采购计划的有效实施,从而控制采购成本。

2.制定专用备件的采购制度

(1)针对专用备件的采购,由销售部门和采购部门合理测算备件的需求量,争取优化采购批量,并采用先有意向订单后采购的模式建立关联工业企业专用备件调配机制,避免多头库存产生的闲置浪费。

(2)要扩大供应商的遴选范围,专用备件供应至少要有两家以上供应商;及时更新和维护常用备用件的价格,大力推动阳光采购的落地。

(3)合理确定安全库存,合理制定采购计划,并及时根据市场变化、生产情况及已有库存进行修正调整,勤进少购,避免积压。

(4)建立月度库存控制考核指标,并将其纳入各级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内容。

3.提高存货周转率

降低存货可以减少流动资金的利用,加速资金的周转,提高存货周转率和工业企业的效益。而要想降低存货量就要有计划的采购,做好销售预测,使存货达到合理化。同时,还要合理运用有限的资金,加速资金周转。M公司具体做法如下:

(1)采用经济订货批量方法。由于生产经需要,以及单个价格采购往往比成批采购的价格高,但过多的资金占用在存相应增加仓储费、维护保费等,因此M公司有一部分资金占用在存货做好存货采购规划,运用相关知识确定经济订货批量,再结合补充情况确定订货点。

(2)生产过程中,存货储备适量。M公司在接到销售订单之后,根据顾客要求组织生产,不应该盲目生产,而是应该使存货商品有限储备,要根据情况储备存货商品。同时,根据销售人员对求的合理预测,结合产能力状况,综合考虑并确定一个备量。过多的储备存货商品不但影响企业资金的正常周转,造成金浪,而且长期积压也容易使商品发生贬值、毁损、失窃,从而形成直接损失。对于向M公司这样的企业而言,可以考虑第三方物流公司,因为从事物流活动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个沉重负担。中小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可以减少流通环节,把M公司有限的资源配置到核心事业中去,从而减少存货成本的同时还可以加速资金的周转。

(3)存货商品的管理与资金的管理密不可分。M公司在进货前就要认真搞好市场调查,收集信息,掌握经济主动权,勤进快销,尽力压缩商品存货,从而避免或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积压和浪费现象。公司应经常开展清仓查库工作,对那些残损的、变质的商品,应及时进行处理;对那些积压的呆滞商品,要多渠道,多方位地进行调剂,必要时要进行销价处理,把死钱变活钱,最大限度地减少资金占用,加速资金运转。

三、结束语

企业工业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1.1对环保目标和组织机构设立不合理

部分工业企业没有环保目标,不重视环保管理,或有环保目标却不能处理好经济目标和环保管理的关系,经常造成二者发生冲突。部分企业不设立环保组织机构,将环保工作直接落实到基层,不管不查,有的企业虽然设立环保组织机构,但将环保机构并入安全管理部门,综合管理部门等其它部门,弱化了环保职能,造成环保工作无法开展和运行。

1.2环保管理水平落后,管理方式方法单一

目前,我国多数工业企业进行治理环保,只是在工业生产末端排放进行处理模式,没有重视和解决,不注重在工业产品生产期间对环境产生的污染,导致工艺设备相对落实,消耗原材料大,污染严重,环境治理能力差、水平低。

1.3企业环保投入资金不足

我们大多数工业企业,投入资金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扩大经营,提高生产产品能力,增加企业收益。如果没有国家对环保工作的强制干预,那么,任何一家企业也不会在环保问题上出重资。对于环保的投资主要用于两个方面,一是投资用在改进环保设施上,在设备上投入资金,提高污染物处理能力,达到国家要求排放标准;二是投资用在管理和检测上,而现实的两个方面投资,诸多企业往往以各种理由不投入资金,造成环保问题难以解决。

1.4环保资金投入易位

有许多工业企业,为了降低环保资金的投入使用,不但没有将这部资金用在环境治理方面,反而,挪为他用,把这部分钱用在与环保管理和检测部门身上,拉关系、走后门,想方设法地买通环保部门,这样损公肥私、行贿索贿的做法触犯法律,而且丧失道德底线,最终损害的是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健康。

1.5环保法律仍不健全,执法机构应付了事

目前,我国有关环保法律治理上,处理力度仍然不够,往往重视的是经济处罚,不追究企业法人的责任,甚至个别执法机关,对有关群众举报的环保案件,只以处罚为目的,不进行整改,或对整改情况不去检查。

2深化改革工业企业环保管理重要意义和作用

环境保护对于工业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是自然环境的健康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前提。自然资源是工业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许多企业不懂得企业健康发展与自然环境健康发展的关系,造成大肆开采有限资源、大肆的污染环境,造成人们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二是参与环保,并不等于增加生产成本。传统认为企业采取环保措施,会改变生产流程,浪费原材料,造成成本增加,降低效益,但据国外调查,传统观点是错误的,企业响应环保号召,开展环保生产,不但能减少企业外部成本,而且能增加企业效益。三是企业积极相应环保法规有助于取得先进技术的优势;四是企业对环保的支持能提高企业的社会影响力,扩大社会影响力、增加企业竞争力;五是政府严格执行环保法规,有利于地区产业升级,提高地区竞争力,推动地区企业的发展。

3深化改革工业企业环保管理方法

3.1提高工业企业清洁生产水平清洁生产就是采用清洁环保的能源、原材料、生产工艺和技术,制造清洁环保的产品,它是实现经济和环境协调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手段之一。目前,我国已经推行清洁生产试点示范,并通过示范,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并对取得的示范成功经验进行全国宣传教育培训,对基层环评人员进行清洁生产思想和方法宣传贯彻。针对工业企业清洁生产管理有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开展。一是国家层次发展。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是根本,立足现有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严格执法,加强部门协调,共同推行清洁生产,相关政策、法规、标准出台之间也广泛征求意见,才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二是部门层次发展。目前工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主要是由于生产中的资源浪费和低效率造成的,让企业认识到污染也是一种成本,在其生产计划中应该考虑其成本,在减少污染和废弃物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三是实施层次发展。加强国家对清洁生产中心能力的建设力度,建立清洁生产综合信息库,定期清洁生产消息。同时进行清洁生产的机构建设,选派有能力、懂行业的人员组建清洁信息生产中心,推行企业清洁生产审核逐步深入化。提高有关部门对清洁生产的认识,结合工业企业试点示范计划和经验,进而提高他们的生产意识、知识和技能水平。

3.2加强工业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工作

3.2.1提高环保意识,树立环保人人有责思想。

要进行环保管理,就要对人的思想进行改造,只要全民都树立环保意识,达到环保管理人人有责认识,那么,环保管理工作会进展迅速。在工业企业,首先要对领导进行思想改造,只要领导重视环保工作,全厂才能重视环保工作。其次是加大宣传环保的力度,制定环保奖惩措施,对全厂职工进行思想改造,才能实现全方位的环保管理。

3.2.2建立独立的环保组织结构,制定环保制度。

工业企业必须要成立环保组织机构,由厂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带头开展环保工作,设立环保办公室,制定环保制度,成立环保监督小组,并认真开展实施环保工作。

3.2.3加大资金投入,避免资金浪费。

工业企业要树立环保意识,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资,将环保意识灌输生产全过程中,要清醒的认识开展环保工作不等于制约生产,有效的调节环保和生产之间的关系。同时,加大对环保资金的管控监督,确保环保专项资金用在环保治理上,坚决杜绝专项资金用于检查和关系疏通上。

3.3规范开展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工作

开展工业企业节能减排,是深化改革工业企业环保工作重要措施之一,是建设生态、文明、低碳、绿色家园的重要方法,目前我国生态破坏和环境破坏已经达到极限,为了保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是势在必行的。具体措施:

3.3.1控制产品增量,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目前各企业在进行节能减排工作上仍然存在认识不到位、措施不配套、责任不明确、投入不落实、协调不得力等问题。出现与国家制定的节能减排政策措施相背离的现象,造成许多新产业公司在环保上不达标依然审批。我们必须要严把土地和信贷两个关卡,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入住市场,加快淘汰落后生产力,完善产业结构,制定促进高科技、高环保的产业发展。

3.3.2加大对节能减排的宣传贯彻。

按照有关规定,加强节能减排的贯彻和宣传,要面向全社会做出资源节约的承诺,与管理部门签订责任书,制定节能减排工作目标和措施,让社会进行监督。

3.3.3加大污染治理工作,完善节能减排组织体系。

工业企业要设立节能减排组织机构,成立独立组织体系,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分管负责人为副组长的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并按要求保证制定节能减排制度,并监督节能减排实施情况。3.3.4加强节能减排管理工作。要利用现代化信息处理技术,节能减排上进行创新管理模式,将节能减排管理工作纳入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消除资源浪费现象,减少边角余料的和其它材料的消耗。

4结语

企业工业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传统工业企业物流管理会计在物流成本核算工作中存在明显的缺陷,导致企业对物流成本的认识不足。传统工业企业物流管理会计在物流成本核算工作中的缺陷主要有:第一,物流成本模糊现状的相关理论。目前,我国工业企业对物流成本管理会计基本理论认识不明确,实际发展建设过程中仍存在着“黑大陆”学说、“物流冰山”理论以及“效益背反”理论;第二,传统会计q在物流成本管理中核算缺陷。实际发展建设过程中,物流成本管理核算比较模糊,物流成本核算不足导致企业很难提供良好的物流衡量标准;第三,财务报表中反应出的物流成本真实性偏低,导致库存成本存在明显的模糊性。只有明确传统工业企业物流管理会计在物流成本核算工作中的缺陷,工业企业才能结合实际发展状况,采取有效解决措施提高工业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会计水平。

二、解决工业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会计问题的方法

(一)始终坚持工业企业物流管理的会计核算原则

要想解决工业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会计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必须引导全体职工始终坚持工业企业物流的会计核算原则:第一,真实性原则。工业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之间存在较大矛盾,成本控制过度会导致其他项目管理工作效益偏低,因此,物流成本管理必须始终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状况,保持真实性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第二,重要性原则。工业企业物流成本涉及企业内部各个领域,无论是产品供给、产出还是营销均包含物流成本,由此可见,物流成本管理在企业发展建设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三,明晰性原则。工业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涉及众多领域,由于其自身存在模糊性,为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必须坚持物流成本管理中明晰性原则。

(二)明确工业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

工业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种类较多,要想解决工业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会计问题,企业必须结合实际发展状况明确各种核算模式:第一,会计核算模式。会计核算模式要求会计人员对账户、会计记账、凭证、财务会计报表以及资金运动等进行全方位监督、核算和分析;第二,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主要分为单轨制和双轨制两种形式,单轨制独立于企业成本核算体系,双轨制在原有成本核算模式的基础上另外建立一套符合物流成本核算和控制的体系。双轨制从表面上来看比较单纯,但是实际应用过程中操作性却比较差,主要原因是双轨制与企业现有的成本核算体系相背离。

(三)明确工业企业物流成本会计的账户设置

明确工业企业物流成本会计的账户设置是企业解决实际发展建设过程中物流成本管理相关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物流成本管理会计人员在明确企业原有成本核算模式的前提下,还应该结合企业发展现状设置“物流费用”一级科目,一级科目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后,企业还应该引导全体职工明确物流成本各环节核算工作,为提高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会计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明确工业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方法

首先,应该了解物流成本管理会计供应的过程。如对物流运输费用进行分析,其中,企业借款主要满足物流费用,通过向银行贷款用作各项经营活动,最后,满足职工薪资需求;其次,企业还应该明确实际生产过程,生产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大量物流设备所需的各项费用;再次,明确销售过程,销售过程中存在明显的物流运输费用;最后,企业还应该对期末物流成本费用的结转进行分析研究,将物流成本管理会计纳入到原有的会计核算体系中,为提高工业企业物流成本会计管理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束语

企业工业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一)、供电企业现状——问题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我国的供电企业主要有国家电网公司和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组成,同时还存在着独立经营等集团公司和自发自供企业。由于供电企业所有制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多元化,经营方式多元化等特点,笔者认为供电企业有必要运用问题管理模式进行改革,虽然我国供电企业仍在高速发展,但目前供电企业仍存在以下几个较大的问题:首先在危机处理方面。由于危机大多是突如其来的,面对这样的危机事件很少能做到周全的应对,使众多企业遭到致命的打击。如电网安全事故的发生,将会造成大面积的停电进而带来危机。而电网安全作为供电企业安全供电的前提与保障,一旦出现此类电网安全事故,将影响到千家万户的生活与生产,最终导致的经济损失是不能估量的。由于社会对供电问题的法律意识加强,使供电企业停电事件引发的社会性群体反应增强,带来的风险更大,损失更严重。又如由于供电企业服务问题及合同问题所引发的危机,如出现违反服务合同的情况,将会使企业的社会形象遭到破坏,出现信任危机。当供电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处理不当时,会导致类似危机的出现,部分情况严重的将引发法律纠纷。此外一些媒体的导向错误,也将引发供电企业的危机,当错误的媒体导向引发了公众视点聚焦到对供电企业不利的负面新闻上,将使供电企业受到非议,虽然客观上讲供电企业属于自然垄断,但是面对公众和供电市场的压力也应保持清醒的认识。其次是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管理问题。笔者认为,必须高度认识到电力营销是我国供电企业发展的核心业务,其生产经营活动也必须符合社会发展和市场营销的需求。目前电力产品销售困难、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制约着电力销售,使得供电企业在市场经营中处于劣势。如电力营销系统中存在的风险与不足,一是技术风险,二是操作风险,三是违规操作的风险。这些不同的风险对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造成了威胁,并直接制约着电力营销管理的发展。此外电力营销的调查阶段也并不合理,虽然部分供电企业应用计算机技术但整体上仍然是零散的低水平的,容易造成供电企业的管理决策失误,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针对我国供电企业所存在的这两大主要问题,有必要对其进行改革和创新,特别是在管理制度上要对其加以深刻的反思与探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供电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二)、供电企业中应用问题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笔者认为在我国供电企业当中需要应用问题管理。由于供电企业存在危机和问题,需要借由正确合理的管理方式进行改革,而问题管理模式作为一种对症下药的“源头解决”方式,可以帮助供电企业管理从自身做起,理性积极的对待问题,及时发现问题从小处抓起,可以使企业真正从问题中发现机会,获得更多的积累和发展。无论从哪个角度,供电企业问题管理都是势在必行的。此前,美国最大电力和天然气经销商安然公司的轰然向人们敲响了警钟。安然公司成立于1930年,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综合性天然气与电力公司之一,在企业成立初期发展势头强劲,但由于在其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不重视,最终导致了危机的出现,并一发不可收拾的导致了的结果。这种严重的后果,有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领导者对于问题管理的不重视。笔者认为问题管理模式强调的就是从“危机管理”向“问题管理”的转变,并不是说完全替代危机管理,而是说以“防治”为主。在以往的实践中发现,很多著名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又迅速灭亡的例子不胜枚举。这种“快起快倒”的现象就是由于对问题管理并不重视造成的。特别是针对供电企业的危机处理往往是突然的,甚至是毁灭性的。美国著名的《商业周刊》曾经在安然公司的问题上提出了防范于未然的措施,即重新审视商业限制的措施,审查政府能源政策,改革审计委员会,审计者的制度轮换,重视政府对企业的会计账务规定等。可以看出社会各界已经认识到问题管理的重要性,企业内部的小问题经过日积月累也会造成企业失去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失去处理危机的机会。

二、供电企业现存的问题:

由于电力工业作为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产业,因此供电企业作为特殊的国有企业对国民经济以及人民生活影响巨大。而电力改革也正按照国家相关的要求紧锣密鼓的进行着。各供电企业如何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呢?首先归结于供电企业现存的问题,只有针对问题进行管理制度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供电企业的基本职能由供电规划、供电建设、供电生产、供电营销、供电监管等几部分构成。国家相关法律也对其进行了制度规定,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供电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

相对于现在企业制度的具体要求,我国供电企业存在着法人治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大部分实行“分层管理”、“分级负责”的治理结构。在部门设置上也存在功能重叠,部门繁多的问题。例如会计机构设置不合理,在大部分供电企业当中会计机构缺乏独立性,由于会计机构的独立性将直接影响到供电公司的职能发挥,因此造成了供电公司信息的不对称性。

(二)、人力资源利用不当:

供电企业当中部分人员素质不高。各行各业的发展都需要高水平的从业人员,如果没有技术人员的指导,供电基础设施建设通常是机械的重复之前的架构,失去了创新能力,会使整个供电企业的农村电网建设停滞不前。而高水平的从业人员,不仅包括技术人员、服务人员还包括管理人员,只有将他们相结合,才能让供电企业的运营从单一的建设和基础作用转变为发挥自己的创新水平,最终提高其供电能力。在部分供电企业中,某些员工政治素质不过硬、服务观念不强、业务技能不精准、上进心与责任感意识不强,导致了与供电企业前进步伐的不适应。此外,由于基层供电所存在着多种用工方式,因此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造成了供电企业管理的风险之处。而且供电企业内部的不协调也降低了工作效率。例如,在供电企业内部有部分员工认为供电企业的管理应该针对营销部门或营业窗口,跟生产部门、机关科室没有关系,认为优质服务是针对客户而言的,所以对工作的怠慢与不配合导致业务流程的拖沓,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三)、电网薄弱,信息技术水平不高:

目前,我国电力行业有一个突出的问题——电网的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具体体现在主干电网薄弱、在众多城镇中出现电网老化,农村电网覆盖面积小,导致一些地区供需不平衡。如果有市场都无法占领,那么对于提高服务质量等问题更是望尘莫及。近年,国家已经投资了巨额资金进行农村电网改造、城镇电网改造以及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但是由于电力通道与工程建设进度等原因,并没有彻底改变电网薄弱的问题。建设一个坚强电网,提高电能质量对供电企业而言已迫在眉睫。此外由于供电企业的规划及实施过程需要大量的计算机数据,因此需要很强的软件能力。例如在供电企业实施ERP管理模式时,需要运用到的软件就有很多,如国产的金蝶、用友、东大阿派等,又如国外品牌SAP、IFS等,由于该技术系统对产品要求较高,且国外产品质量较好,因此多用国外软件保证该系统的可持续性,但是其应用条件要求高,实施难度很大,总之信息技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管理模式的创新运用。

(四)、供电企业营销手段落后:

目前我国的供电企业管理以省级为实体,各个地区供电企业作为非独立核算的国有企业,是省级电力公司的分公司。近年,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在各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世界发达国家供电企业相比,我国供电企业在营销过程中仍存在很大差距。首先,在财务管理方面,各地区供电企业不具备法人资格,不能进行利润分配,以内部虚拟市场方式进行分级经济责任制,以收支两线的全额预算制为主要方式进行财务管理。其次,在组织结构上,以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为主,车间、部门、班组仍以职能划分。在农电体制改革后,农电管理由代管转变为直管形式,但是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和制度仍存在于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中,造成管理人员冗杂,党政工作人数众多而生产人员不足的现象。

(五)、服务质量较低:

窗口人员服务不主动,回答客户问题时缺乏热情和礼貌,服务用语不规范,电话服务台坐席人员业务素质水平、专业化服务技巧较低……类似的案例在供电企业当中频发,究其根本,在供电企业内部有许多员工认为服务只与营销部门和营业窗口有关,与生产部门或机关科室无关。另外,优质服务在供电企业中是一个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多层次、多角度的系统工程。根据电力商品的产、供、销、用一体化,瞬间性、连续性、一次完成等特性,客观要求供电企业各部门之间协调一致向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三、针对供电企业现存问题提出几点措施:

自古就有哲人劝谏天下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向我们说明,每一个危机事件的产生与发展都不是无凭无据的,都是以小的问题扩大为大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时刻保持清醒与警惕的意识,在危机的处理与总结中获得寻找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针对上述供电公司的问题提出几点个人的意见:

(一)、问题管理的理论结合实际:

问题管理虽然是针对问题进行的解决措施,但并不单一匮乏,针对供电企业有很深刻的借鉴意义。

1、设置挖掘问题的机构:

前文已经叙述了关于供电企业与问题管理联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由于问题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要挖掘问题,那么这样的任务在供电企业中由谁来担任呢?我国首部问题管理著作《管理夜话:问题管理的模式与案例》的作者孙继伟博士曾经在问题管理的理论讲解中提及,要建立首席问题官。业界一些人认为这一观点听起来有些小题大做,但实际则不然。挖掘问题作为问题管理模式的基础是十分重要的,一切活动都需要建立在寻找问题这一基础上,进而出台改革措施。笔者认为在各级供电企业的日常工作中,应该设立挖掘问题、寻找问题的机构,可适当与监管部门合并。将这种寻找问题的观念深入到企业的每个人心中,只有这样才能使供电企业找到完善的力量。由于我国供电企业的特殊性质,虽为国有企业但是地方级的财务与利润又是与上级供电企业分离的,这样的性质要求供电企业的员工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员工的积极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供电企业的领导级别是否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取决于该供电企业领导级别能否正视问题、积极解决问题。中国自古沿袭“中庸”的思维方式,员工很大程度上是“看”问题,但不是“说”问题,而领导作为管理级别可能出现脱离群众、脱离问题的情况,这就需要问题挖掘机构的出现。问题挖掘机构的职责在于挖掘问题和寻找问题,作为监管的另一种形式,是一种有权而无为的职位,并不凌驾于供电公司领导之上,但其客观的意见对领导和供电公司具有指导意义。

2、培养全公司的问题管理观念:

一个公司的整体观念有多么重要呢?笔者引用这样的一个实例向大家说明:在20世纪80年代末,著名的通用电气公司处于低落的时期,整个公司的士气低落,为了提高公司的效率,各部门精简员工,但这样的做法使整个企业又一次陷入了混乱当中,“一名工作了30年的工程师担忧地说,即使他在办公桌上死去几天了都不会有人发现,即使有人发现了他的尸体,这个人也不会知道他是谁。”很多企业面临士气低落的问题都采取类似的做法,但往往适得其反。而通用电气的董事长杰克•韦尔奇认识到,只有让员工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才能调动积极性,为公司的发展做出贡献。员工如何能参与到公司的管理中来呢?通用电气公司采用了“群策群力”的具体做法。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群策群力”呢?也就是要动员全公司的人员,从管理者到普通员工自己来发现本单位的问题,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最后将这种全体人员寻找的问题与解决方式贯彻实施,进而解决问题。这种模式在问题管理中称为“倾力解决模式”。在“群策群力”的改革后,通用电气公司创造了好的收效,而且这样的措施不仅在这一家企业获得了效果。在国内很多企业也沿用了这样的方式,中国远洋集团、鞍山钢铁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也采用了类似的方式改革管理制度。笔者认为在我国供电企业当中也应当实行这样的管理方式。很多事情,无论多么渺小,一旦员工提出来,就值得倾力解决。这种“倾力解决模式”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一种企业文化,“这种文化中每个人的想法都有价值,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部分,上司是在领导而不是控制,是在教练而不是旁观。”一种企业文化的确立是无形的,但是一旦确立了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的观念就会释放出强大的精神能量与物质能量。挖掘员工的团结心和荣誉感,可以使供电企业的内在能力得到充分的释放,最终获得全面发展。这种问题管理的观念必须要深入到供电企业的文化当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供电企业的发展同员工的发展结合在一起,同时也会减轻利润分配问题的种种弊端。员工作为企业的主人,在自己看到的问题寻找解决途径到最终解决的过程中,可以得到管理能力的锻炼,也可以更多的了解各部门之间的职能分配,最终促进供电企业的团结和发展。

3、实事求是,正视问题,解决问题:

各供电企业在发现问题时应该正视问题,在问题管理的前期阶段,发现了问题,得知了解决方法,但是很多管理者并没有依据实际解决问题。如果在实施中出现阻力,将前功尽弃。实事求是就是要求供电企业的管理者,可以根据实际及时应变和决策,问题的发现即使再及时,也控制不了问题的发展变化。在最终决策时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决策,只有符合客观实际的决策才能推动供电企业的问题改进。正视问题就是说对问题的态度要正确,很多供电企业的管理层面对问题采取逃避的态度,或是轻视问题,这使问题一步步扩大为不能控制的局面。问题的解决需要管理者积极配合的态度,如果一味逃避或者是轻视问题,那么就违背了问题管理的实际意义,也不能起到问题管理的优势作用。

(二)、智能电网与“三集五大”的建设:

国家电网公司在其2009年的工作总结年会上部署了新的工作任务,其中提出了关于建立智能电网的目标和“三集五大”的建设目标。与会代表普遍认为,“三集五大”的提出,是对供电公司新工作的贯彻落实,更包含了对于破解公司深层次体制机制矛盾的期望,争取在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上取得突破的进展。在此次会议中针对国家电网的SG168工程的智能化建设与“三集五大”相结合,做出了喜人的规划。智能电网信息化的启动,使得我国供电企业必须满足“变革组织架构”的创新管理模式,促成三大集约与五大环节的改革。由于面临着新时代国家电网的改革与发展要求,对信息化的电力产业提出新的方向,这要求各级供电企业做出新的规划,迎接新的任务和新的挑战。

针对“三集五大”这一建设目标,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具体方面对供电企业实行全方位的管理制度改革:

1、改善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观念:

供电企业如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应当拥有优秀的人才,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在供电企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首先要转变观念,在供电企业中营造人文氛围。供电企业若想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人事管理方式,从而向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上转换,把人力资源的集约化管理列入战略管理的高度上,把人力资源真正作为一种资源来看待,在招聘与引入人才时,要做到有针对性的规划工作。根据供电企业实际条件,确定招聘的条件,不应以高学历为标准,必须要考虑到实际的适用性,注重经验与专业技能等综合水平。同时要在招聘的同时培养后备力量,使供电企业员工对于自身发展有更高的追求。要在供电企业中营造人文氛围,加大企业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观念和新认识,使员工明确自身能力建设的基本要求,以便其在日后工作中追求相应的从业能力。其次应完善人才队伍结构。结合供电企业自身的人才队伍情况,组织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和职业生涯设计。对员工的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信息时代,掌握知识就是掌握了时代,因此有针对性的搞好员工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的结合,提高供电企业员工从业能力。作为电力企业,必须要建立健全新型培训与管理的机制,积极进行培训计划,增加培训内容和创新思维,提高培训内容中实效性与创新性的结合,提高培训质量,以增加长期有效的竞争能力。笔者认为对供电企业员工培训的一个主要方面,在于提高员工素质教育,提高服务质量水平,树立供电企业服务大众的理念。所有员工一定要树立“基建为生产服务、生产为营销服务、营销为客户服务、供电为社会服务”的大服务理念;二是要树立“机关为基层服务、后台为前台服务、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服务”的全员服务理念;三是要树立“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只有自觉把这三种理念转为心态,付之为行动,才能把优质服务做到“人人是窗口,个个重服务”,才能确保为客户提供优质的电力和以人为本的服务。

2、将可持续发展观念深化到供电企业的大营销企业管理体系中:

笔者认为“三集五大”建设目标对于供电企业而言就是人力资源、财务资源与物资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各供电企业投资者在发展战略上做出了改革,为保证其发展目标的实现,在管理模式上积极创新。有些供电企业推进公司股权多元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市场为导向促进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的转变。具体来讲:首先要坚持科学发展的观念。作为供电企业改革的重中之重,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是从战略角度和社会总需要角度出发的,供电企业在追求自身发展与环境、社会相结合时,应坚持通过节能、节水、节电以及合理再利用、控制污染等一系列举措达到对供电企业物资的集约。笔者认为,在供电企业问题改革的道路上,必须要将科学发展观列入其中,只有在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才能促进供电企业与社会的双赢。其次供电企业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这关乎到供电企业的道德规范和受关注程度,在生产产品、获得利润的同时,需要主动承担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推进协调发展,则要求供电企业做到减少土地等资源的占用和浪费,改变生产方式,将资源集约化。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发展循环经济。并在供电企业内外建立公信力,培养舆论的正确导向也是使供电企业提高核心竞争水平的重要措施。而承担社会责任中另一部分就是对其客户服务的态度问题。那么应该如何规范服务态度呢?笔者提出几点切实的意见,望对今后工作有所帮助。(1)、开展“用电咨询服务”,可就用电如何规划、如何安装、日常维护注意哪些问题等介绍给客户;开展“电力产品及电器产品演示、展销”,“假冒劣质产品陈列”等,给客户提供电力销售全方位、多视角的咨询、服务。(2)、取消用电申请,将电力客户与供电企业的供需关系完全平等起来,摆正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3)、建立售后服务体系。所谓供电的售后服务就是指完成给客户的报装供电后,当客户用电过程中出现异常时,接到信息,在短时间内检查处理,恢复正常,以及定期的回访等。做好以上几点的同时,企业的营销服务一定要规范,包括机构的设置,规章制度的建立,人员的行为以及举止用语等,树立起一个全新的企业形象。在推进“三集五大”改革的过程中,不少供电企业采用不同措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上海市电力公司由原有部门24个精简为19个,基层单位由原有的27家减少到26家,供电组织从16家削减到9家,并成立7个专业化公司,其组织与管理的改革使得该供电企业在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物资管理上得到集约,并在工作流程中更加方便完善,从此在其工作中展现出新的面貌和成效,成为各供电企业“三集五大”改革的带头模范。“三集五大”是转变供电公司发展方式的核心,其借助变革组织架构,以创新管理的方式优化业务流程,从而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率,最终实现国有资产保值甚至增值。推进“三集五大”,信息化是基础,标准化是关键。只要抓住这两点,就可以运用这一指导思想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取得好的收效。

(三)、ERP管理模式的应用:

ERP模式即企业资源计划,就是基于计算机辅助信息管理系统的一种现代企业管理方法。供电企业作为电力输送与销售的企业,为客户提供必要的电力服务,笔者认为供电企业可以应用ERP的管理模式,从而在实际工作中取得巨大的成效。首先,ERP模式可以帮助供电企业与其个分支机构之间实现动态的信息交流,可以使整个供电企业在纵向得到有效的集成。供电企业与一般制造商不同,由于我国的供电企业以总部和分支机构为主要组织形式,其最大的特点在于纵向的高度集中。各供电企业按着行政区域划分后,出现了各层次的供电公司和电管所,机构层次过多,覆盖的区域广阔,这种特殊之处带来的问题很多,造成了信息流通慢,上下沟通出现问题,而ERP管理模式则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职能改变这种问题。其次,ERP管理模式可以实现供电企业内部的管理功能的整合,可以使企业在各职能部门中间得到横向发展。供电企业可以运用ERP管理模式,将其产、供、销和人力、财力、物力在各个生产环节中合成为有机整体,达到高度统一。由于供电企业职能较为繁杂,所以内部职能划分较细,部门多,业务流程也很复杂。而供电企业对于电网安全性的要求很高,在故障发生时管理内部的时效性是最为重要的一点,而ERP管理模式可以有效的实现供电公司内部的信息实时传递,从而保障电网安全运行,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最后,ERP管理模式可以满足客户要求,从技术上做到平衡供销。供电企业生产的特殊性要求电力的供需必须时刻保持平衡状态,这与一般企业不同,时时供需平衡与在某一生产周期内的供需平衡不同,这无形中加大了供电企业的技术难度和供销难度。国家电网公司一直要求将客户的需求作为各级供电企业责任的主要部分,为实现这一责任并时刻实现供需平衡,ERP管理模式的引入是十分必要的。ERP模式可以适应市场的实际,即使反映出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变化,利于供电企业做出不同的决策。

针对供电企业在实际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应该引用ERP管理模式,但是在具体实施中应该注意一下几点:

1、结合供电企业自身特点。

ERP管理系统最初作为一种在制造、分销行业中进行有效计划的方法,特别是在制造业中接收、发运等环节的应用,有大量成功的案例辅以证明。但由于供电企业具有特殊性,与一般制造业不同,相比之下具有很多不同之处,因此在应用ERP管理模式时应该注意在功能计划与具体实施上注意其特点,注意安全性能,重视政府参与,不能完全依靠市场化而过分注重经济效益。

2、对于业务流程的重视。

对于不同的业务流程需要在开发过程中区别对待,供电企业在开发ERP软件时要针对不同的业务进行正确的选择,对于信息流、资金流这两项关键业务加以区别,采用不同的标准。近年来,我国供电企业围绕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已经全面应用了OA系统,并先后开发应用了调度自动化、用电MIS与财务管理系统等技术系统,从而有效地促进了供电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而这一切技术系统的应用都是为了TPE系统与ERP系统的应用。笔者认为ERP技术系统作为一种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可以大力改善我国供电企业信息技术水平较低的问题,特别是针对ERP软件的自主研发过程能无形中提高供电企业对于高新技术水平的追求,也利于ERP管理模式的完善,从而督促供电企业实现其对市场的快速反应,提高供电企业的管理效率和业绩水平。

企业工业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在员工劳动竞赛的前期,基层工会组织需要与和企业的领导一起,加强领导工作,构建起一套高效和谐的劳动竞赛组织管理体系。在企业中劳动竞赛体系相当庞大,所涉及的专业面相当广泛,在管理上也较为复杂。因此从客观上来看,如果只有基层工会单方面的抓劳动竞赛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基层工会组织需要与企业管理层配合,构建起一套权威的、高效的领导组织机构,能够实现良好衔接、协调的竞赛管理网络。打造出一套劳动竞赛三位一体的组织领导格局,实现党工团三位一体共抓劳动竞赛,实现统一的管理,明确各自的分工,让工会和其他的职能部门可以有效的配合,为劳动竞赛的开展提供有效的保证体系。让竞赛的组织、发动、实施、总结、表彰等每一个环节都能够落到实处,使得竞赛能够取得实效。打造出一套高效率的劳动竞赛组织网络体系。建立起由党政工团的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工会组织进行牵头、各个职能部门与单位参加的竞赛领导小组。建立起这样的组织网络与领导机制,能够更加有利于从整个企业管理的全局出发,对劳动竞赛进行正确的决策。同时还能够依靠各个职能单位,为劳动竞赛提供各种准确的信息与数据,对重大活动与日常管理进行协调,并对各种先进经验进行推广。通过网络体系的建设,能够更好的对竞赛进行组织管理,让竞赛拥有更大的感召力,使得工会的组织的威信能够得到提升。设立高效率的劳动竞赛日常办事机构。必须要将那些业务精通、综合协调能力强、办事效率较高的人员挑选出来组成专门的办公室来负责竞赛日常组织工作。

(二)科学组织竞赛,营造良好竞赛氛围

工会组织需要利用先进的理念与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的提供各种良好的计策,同时积极的配合竞赛小组广泛的征求意见,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实事求是的原则设置出切实可行的竞赛目标。想要使得劳动竞赛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因此需要分析员工的需要,并满足他们的需要,将竞赛的目标与企业管理和个人进行紧密的结合,让竞赛目标更具有针对性。营造出良好的竞赛氛围。在开展竞赛时,工会必须和党政领导一起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和企业中的宣传部门进行配合,进行广泛的宣传和动员,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的氛围。工会同时还必须要激发出员工的干劲,做好服务工作,让后勤保障能够跟上竞赛的需要,让员工能拥有更多的热情参加竞赛。

(三)监督保护作用

对劳动竞赛的监督管理指的是竞赛过程总的检查指导,完善竞赛保障措施,对竞赛过程中获取的经验进行宣传推广,收集各种信息、建立台帐等等。工会对劳动竞赛的监督控制能够促进生产效益与生产成果。如果没有对竞赛过程进行监督控制,那么就难以使得劳动竞赛发挥出其原有的作用。工会能够使得赛中指导变得更加的完善,对竞赛保障措施更完善。工会人员在竞赛的过程中,深入到一线生产线上,通过检察监督,对职工的呼声与建议进行及时的反应,并进行统筹安排,对竞赛的方向进行合理的调整。帮助职工理顺情绪,化解他们之间的矛盾,发挥出工会组织的和谐作用。对保障措施进行督促完善,为竞赛的开展创造出良好的外部环境,使得竞赛可以顺利的开展,开展阶段性的组织考评,并对竞赛成绩进行公布,对表现优秀的人和集体必须要进行表彰、奖励,利用生产会或召开专门总结表彰会,大张旗鼓进行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