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管理模式研究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998年经国务院决策,石油和石化两大行业进行了重组,实现了上、中、下游业务一体化经营。为了适应国际化竞争需要,寻求更大发展,1999年开始,石化集团对内部业务和资产进行了重组。将核心业务中的优良资产从集团公司剥离出来,改制成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00年10月在纽约、伦敦、香港三地成功上市。占从业人员60%的非核心业务和大量的不良资产作为存续企业留在了母体,主要包括专业化施工、生产后勤辅助、多种经营和社会服务四部分。在过渡期,对存续企业实行关联交易、限额亏损、定额补贴的经营管理政策。社会服务部分的改革目标是将来与企业分离,在条件成熟时最终移交政府、回归社会。国家关于企业办社会的指导方针和企业体制的重大变化对物业管理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像石油石化这样缺乏城市依托的独立工矿区,物业管理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应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和对策?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粗浅的探讨。
一、石化集团物业管理的探索和实践
伴随着石化集团重组改革的进程,作为社会服务部分重要内容的物业管理系统也进行了改革尝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一是形成了专业化的物业管理队伍。按照石化集团重组改制的总体要求,企业办社会部分的人员、资产从原来的主营生产单位分离出来,组建了专门的社区管理和服务机构。例如,在油田企业管理层设有公共事业管理部门,分片设立若干社区管理中心(二级单位),下设物业管理公司或物业管理站,负责居民小区的日常管理工作。二是物业管理的覆盖面大大拓宽。目前小区物业管理和服务涉及的内容包括房屋的维修、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管理,小区环境的综合治理,治安、环卫、绿化、交通、消防管理,向居民提供日常生活服务,组织开展健康有益的康乐活动,丰富社区文化生活等。三是按照关联交易的原则物业公司形成了新的经营运行机制。物业管理公司做到了经费来源规范、成本明晰、费用开支透明。物业管理费支付结算实行业主(即主营单位)与服务方(即物业管理公司、站)共同签认制度。物业管理单位实行了独立核算,实行以满意率指标为主的综合考核。四是形成了合理的服务定价机制。定价是业主和委托服务方关注的焦点。为了体现公正、公平、公开的精神,服务价格确定的原则是;有国家定价的按国家规定的价格执行,无国家定价的按市场价格执行,既无国家定价又无市场定价的按照实际成本+合理利润定价,以上情况都不适用的通过双方协商定价。
物业管理改革的实践证明,对独立工矿企业的居民小区实行物业管理,得到了主营单位和广大居民的支持拥护,总体效果是好的。一是矿区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居民的生活质量、环境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广大职工更加安居乐业。二是矿区的城市化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实行物业管理,解决了过去长期存在的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的状态,为居住小区统一规划、集中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创造了条件。物业管理工作进一步拓展了社区的综合服务功能,加快了矿区城市化的进程。三是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国家级、省级和城市文明居住小区活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物业管理工作是创建文明居住小区的重要内容。在创建文明居住小区的过程中,通过居民的参与,有利于塑造他们的文明意识、环境意识和健康向上的行为规范。四是解放了主营单位的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实行物业管理,实现了企业生产经营与社会服务系统的分离,主营单位彻底摆脱了生活后勤方面的后顾之忧,便于集中精力抓好生产经营。同时,物业管理系统与主营单位在资产、资金、人员上做到了三个分清,明晰了成本,有效地解决了过去存在的生活后勤挤占生产成本问题。
石化集团虽然已经开始了物业管理的实践和探索,但总体上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完全摆脱行政型、福利型的运行模式。物业管理经费的来源主要是行政性补贴,个人支付的费用很少。物业公司的造血功能不足,尚未建立起企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自立生存的良性发展的机制。由于职工的收入水平不高,居民的支付能力不足,加之根深蒂固的福利观念的影响,在矿区还没有形成足以支撑物业管理公司自立生存的服务市场。从物业管理队伍本身看,也存在着总体素质不强、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
二、独立工矿区物业管理的定位和基本思路
物业管理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这一行业在深圳、广州、上海、北京等城市迅速崛起和迅猛发展的事实证明,物业管理在我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独立工矿企业推行物业管理,是符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方向、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呼映职工群众对改善居住环境质量要求、促进矿区经济和文化繁荣的重大举措。推行物业管理的目的,是向业主提供有效且经济的服务,最大限度的提升和发挥物业的使用价值和最大效用,为居民提供优美、舒适、宁静、快乐、健康的生活环境。物业管理联系着千家万户,物业管理活动既是物业公司通过提供优质服务获得合理报偿的企业经营行为,同时又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从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的政治高度认识和看待物业管理工作,把物业管理与建设文明矿区,塑造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的公民,创造温馨、和谐、安居乐业的良好氛围结合起来,促进物业管理工作向规范化、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健康轨道发展。
根据独立工矿企业的特点、社会发展趋势和物业管理本身的发展规律,独立工矿企业物业管理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导向,以产业化发展为目标,以提升物业价值和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为根本出发点,从独立工矿企业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分步运作,努力促进物业管理方式从行政管理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服务性质由职工福利型向市场经营型转变,经费来源以单位支付为主向居户支付为主转变,服务方式由内部封闭型向社会开放型转变,实现物业管理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的协调发展。
独立工矿企业的物业管理应分三步走,第一步,实现专业化管理。将企业内部的生活服务系统与生产经营系统相分离,成立专门的物业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按事业性管理,按合同制和甲乙方方式运作,通过物业管理的专业化提高服务质量。第二步,实行模拟企业法人运作。物业管理公司经济上独立核算,经费来源以产权单位支付为主、个人缴纳为辅,实行经费补贴、模拟法人经营和市场化运作。第三步,实行产业化发展、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在住房制度改革到位、房屋产权归个人所有的基础上,物业管理费用暗补改明补,进入个人工资总额,由个人支付物业管理费用。在居民收入、支付能力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物业服务市场比较发育,服务价格到位,物业公司以优质的服务获得合理的报酬,实现自立生存,自我发展。
三、独立工矿企业物业管理发展模式探讨
石化集团大多数石油化工企业的物业管理已经迈入了第二步,预计还需要经过较长的服务市场发展发育过程,才能跨入第三步。在向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中,笔者认为,独立工矿企业的物业管理应采取以下的发展模式和策略:
1.走“建管一体化”之路,形成以建养业、以业促建的良性发展机制。对房地产项目从开发建设、销售到售后管理,实行一体化运作是许多开发商采取的成功做法。通过良好管理和优质服务创造开发商信誉和品牌、以提升物业价值、进而促进商品房的销售、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反过来再为物业管理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这是以建养业、以业促建的良性发展机制。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到位,在独立工矿企业取消实物性分房、实行货币化分配之后,住宅建设必须按房地产开发的方式运作,这必然面临房屋销售的问题。借鉴城市开发商的做法,将商品房开发和物业管理相结合,实行建管一体化模式是独立工矿企业物业管理发展之初的必经之路。
2.走“一业为主、多元化经营”之路,广开财源。服务市场不发育、物业管理收入来源不足是独立工矿企业物业公司生存发展的最大障碍。拓宽收入渠道,弥补经费不足,必须实行“一业为主、多元经营”的经营策略。独立工矿企业物业公司开展多元经营有许多有利条件,特别是发展居住小区的社区服务业大有可为。独立工矿区因远离城市,许多社区服务项目无法依托城市供给,因此物业公司可以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家政服务、养老服务、餐饮服务、商业服务、教育培训服务、医疗卫生服务、文化体育服务、家庭装饰服务、房屋出租等内容,既可以方便居民的生活,又能增加收入来源。
3.走精干高效之路,实现管理手段现代化、服务方式社会化。在实行物业管理的初级阶段,物业管理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技术含量不高、以自我服务为主。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物业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尤其是信息化已经开始渗透到各个领域,物业管理行业也不例外。在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形势下,物业管理如果不摆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管理模式,不用信息技术提升管理手段,仍然采取封闭式的自我服务方式,物业管理公司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就难以生存。因此,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管理手段,走社会化服务、精干高效管理之路,是独立工矿企业物业管理生存发展的唯一出路。
内容摘要:本论文分析了ERP系统应用中管理模式供应与消费关系,指出企业应用ERP系统的过程是由现有的企业管理模式向ERP系统中的管理模式趋同的过程,企业应用ERP系统可以获得管理模式趋同的效益,包括降低管理的复杂度、增强企业的相似性、增强资源的互操作性等,ERP应用能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简单化,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
关键词:ERP系统 管理模式 效益分析
美国哈佛商学院迈克尔・波特教授指出:通过模仿、兼并、加强R&D、购买先进设备、增加人力资源投入等方法,竞争企业互相之间“会长得越来越像”,企业要保持差异性,会变得越来越力不从心,这就是信息时代不容忽视的“竞争趋同现象”。而信息技术正是导致“竞争趋同”的重要力量。这主要因为信息技术奠定了企业的信息基础设施,使得企业采用了共同的信息交易标准和信息交易平台。事实上,ERP系统中的企业管理模式成为了企业的标准管理模式。例如,近年来随着ERP系统在我国企业的应用,联想、美的、海尔、华为等一批企业的管理模式实现了与国际化管理模式的初步对接,趋同的管理模式成为了企业实施ERP系统的目标。ERP系统实施后,企业的现有组织管理模式、计划管理模式、成本管理模式向ERP系统中的组织管理模式、计划管理模式、成本管理模式发生了趋同,融合后的企业管理模式达到了可定义、可测量的水平,对企业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ERP系统应用中管理模式供给与消费分析
管理模式趋同是依据一个定义明确的、可重复的过程来对管理模式进行重复的实践。ERP应用中的管理模式趋同是指ERP系统应用企业重复ERP系统中的企业管理模式,企业现有管理模式与ERP系统中的管理模式互相融合的过程。趋同过程是ERP系统实施周期的一部分,隐含在ERP系统选型、ERP系统上线、ERP系统维护等过程中。
管理模式趋同包含三方面的实践:
ERP软件企业的管理模式供给:ERP软件企业设计管理模式,推销管理模式,向ERP应用企业供应先进、合适的企业管理模式。
ERP应用企业的管理模式消费:ERP应用企业对自己的和ERP系统中的企业管理模式进行比较分析,然后吸收合适的企业管理模式。
管理咨询企业作为模式趋同中介:ERP软件企业把管理模式诊断的工作交给企业管理咨询公司,企业专注于ERP系统的开发,此时,管理咨询公司扮演管理模式趋同中的角色,完成向ERP应用企业的管理模式供给角色。
管理模式趋同实践的分工关系如图1所示意。ERP软件企业作为管理模式的供给者,ERP应用企业作为模式的消费者,而企业管理咨询公司作为管理模式的中介三方共同完成管理模式的趋同工作。三者之间构成了企业管理模式趋同的主体参与者。
实施ERP系统成为快速输入管理模式的有效途径
管理模式总结了已存在的客观事物,不是凭空创造一个新事物。管理模式是企业无法用货币表示的无形资产,是企业聚合程度、创新程度、遗传基因和生长特性的反映,也是企业间合作的基础。
管理模式的移植一般来讲有以下三种方式。第一是拷贝方式。拷贝方式按某个标杆公司的管理模式为蓝本,设计出目标企业的管理模式,并形成相应的文件制度,企业按模式文件及制度逐步推行。应用拷贝方式引入管理模式时间短、见效快,但容易脱离企业管理的实际情况,而且文件难以贯彻到企业的日常运作之中。因此,拷贝方式引入模式的成功率较低。
第二是专家咨询方式。企业成立管理模式设计小组,在模式设计专家的指导下,由企业内部人员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模式设计。由专家咨询的方式引入管理模式,其中的设计主要来自企业内部人员,因而设计的模式切合企业实际、在企业内部易推行,但因为企业内部人员会过多的考虑企业原有模式对同行比较的能力差,从而使模式设计流于形式,再加上外部专家的指导时间和力度有限,容易使模式设计最终失败。
第三是共建方式。共建方式采用模式设计公司与企业共同设计模式文件的形式,管理模式公司与企业内部人员共同组成设计队伍,量体裁衣,根据先进企业的管理模式设计一套适合企业自身情况的管理模式。ERP系统的实施过程是ERP软件公司与企业共同建设管理模式的过程,ERP系统的普及说明共建模式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式。
ERP系统中包含了可以马上采纳的管理经验,其中的管理思想为企业构建管理模式带来了参考。ERP系统中的管理模式包含了管理领域的经验,虽然组织、计划、成本等管理模式很抽象,通过信息化手段后变得非常具体化,也很容易理解,因此实施ERP系统成为快速输入管理模式的途径。
基于管理模式趋同的ERP系统应用效益评价
ERP系统实施使得企业获得了企业管理的共通性,使得企业获得了对某类问题的共同解决方案,而且背后的管理原理相同。ERP系统的应用促进了管理模式的引入、消化和吸收,形成了企业的智力资产。
ERP系统应用提高了管理模式转移的效率,促进企业进入管理模式“趋同――趋异――再趋同――再趋异”的良性发展阶段。
在创立企业的过程中,管理模式趋同能够推动企业的跨越式发展,让一个缺乏经验的,甚至是没有管理模式的企业快速发展,使企业有核心模式。实施ERP系统是尽快获得管理能力和管理经验的有效方式。
因此,ERP系统应用的效益主要是使企业快速学习其它企业隐性的管理模式,快速引入企业的智力资产,使管理模式外在化、编码化,当企业面对相似的管理环境及管理问题时有类似的管理方案,减少了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管理的差异性,增强了企业与其它企业的相似性。从企业成长和学习角度看,ERP实施导致的企业管理模式趋同加剧了企业的竞争,促进了企业的创新,提升了企业向更高级别的管理模式进化的动力和决心,使得企业的学习和成长出现“管理异化――趋同――再异化――再趋同”的良性循环。
ERP系统应用降低了管理的复杂度,使管理可视化、简单化。
传统的企业信息交流频率少、信息量少。实施ERP系统后把企业内及企业之间的信息依模式进行组合,打破了企业之间、部门之间管理资源的边界、使企业之间的资源操作透明化。实施ERP系统后,企业对组织管理模式的复制和组合可以简捷地实现,对企业的组织结构的复制和继承也变得非常简单,只要在ERP系统里进行设置就可以完成管理模式的复制,使得组织的权责分配继承性加大,降低了管理的复杂度。
例如,联想集团在1998年底开始实施ERP系统,于2000年1月正式完成ERP系统的一期工程,实施了R/3系统的财务会计、管理会计、销售与分销、物料管理、生产计划管理。ERP系统上线后不久联想集团就面临集团的拆分,原来的联想集团拆分成为新联想集团、神州数码有限公司等公司。但是,由于有了ERP系统,而且企业的管理模式已经建立在了ERP系统上,在很短的时间里,联想集团利用ERP系统完成了拆分,通过ERP系统进行组织结构的重新设置就实现了神州数码与新联想集团的拆分。拆分后神州数码把ERP系统向全国平台推广,把ERP系统在香港进一步实施,使得ERP系统中的管理模式在神州数码的下属公司连续复制,完成了企业管理模式的快速搭建,降低了企业建立管理模式的成本,提高了企业管理模式的复制效率,使管理简单化。
ERP应用使得企业资源的相互操作性增强。
管理一开始就是以管理职能为主,把整体的管理依据职能进行了切割。20世纪初期的劳动分工使得企业管理从依附于企业的其他职能转化为独立职能而存在,体现了管理的独立性。21世纪互联网的兴起使得企业管理从依附于某个企业的独立存在转化为企业群体间的独立存在和相互协调。ERP系统中的管理模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以组织模式来统领管理对象的业务和职能,把管理对象从基于活动分工的直线化管理和基于职能分割的平面化管理中独立出来,供应商、客户、企业员工、企业本身都成为了交易的实体,他们之间可以相互操作。
因此,实施ERP系统后企业之间的交流从产品、质量、速度的交流转变为管理模式的交流,企业之间的操作转为了模式之间的操作。ERP系统中的虚拟组织模式、资源计划中的预定模式描述了资源的虚拟占用,使得原来看不见、摸不着的企业间资源可以共享。此外,ERP系统中的状态模式能够随时表明物料处于加工或检验状态,也可表示资金处于预付还是支付结算状态,也可表示订单是下达还是执行状态。状态模式反映了企业物流、安全流、信息流的某个时点的行为,为企业内部及部门之间的互操作提供了时间和空间信息。因此,ERP系统应用推动企业、企业的供应商、客户等众多利益相关者的管理模式相似,企业管理的逻辑一致性加强,使得企业之间的互相操作性增加。
ERP系统应用增强了企业间的相似性,促进了企业间的合作。
标准化的企业计划模式主导核心企业和企业的协作,对企业共享信息、共享管理数据,使得企业之间的联动能力、协调能力提高,企业之间的交易费用减少,有效地降低了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成本,而这些是建立在企业之间有类似的管理模式之上。ERP系统在核心企业及周边企业的应用使得企业之间的管理模式相似,核心企业的管理模式在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制造商,分销商之间扩散,使得企业群体内部众多企业的管理方案相似,使得企业管理模式的个体性、社会性、国家性、全球性的多态性充分显现出来,使得企业管理模式在企业群体中实现了趋同。
[论文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国内中小企业大批涌现和飞速发展,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于内外环境和自身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中小型企业生存和发展面临重重压力。中小企业由于其自身某些无法克服的局限性,使得ERP在国内中小企业的实施情况并不理想。本文从中小企业应用ERP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入手,研究了企业ERP系统实施过程和出现的主要问题,为我国中小企业成功实施ERP系统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
一、ERP简介
企业资源规划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是当前国际上通用的管理信息系统,它顺应企业面临全球化市场竞争的管理需求,在供应链流程中进行信息集成处理,具有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目前,ERP项目倍受广大中小企业关注,ERP在中小企业的应用正在不断地展开,ERP已成为不少中小企业解决交货延期、资金周转慢等内部管理问题的有效办法,已成为中小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二、中小企业应用ERP的必要性
1.从影响中小型企业发展的因素来看,除了诸如社会环境、生产工艺、筹资融资的艰难等因素外,核心的因素仍然是管理。
2.中小型企业与大型企业同样需要资源整合。从市场大环境来看,现在的竞争已经不是单独的企业间的竞争,而是一条产业链和另一条产业链的竞争。ERP弥补企业管理资源不足,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
三、中小企业应用ERP的可行性
1.虽然中小企业在发展初期往往由于资金和技术的原因无法应用ERP,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小企业对管理软件的需求日益迫切,它们期望通过ERP的实施与流通企业及其它制造企业建立起信息联网系统,使其能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减少交易费用。
2.各软件服务商现在也纷纷瞄准中小企业市场,纷纷推出中小企业版ERP软件,根据世界知名的ERP软件服务商SAP公司的年度报告,年营业收入的六分之一来自为中小企业提供的服务。
3.中小企业往往雇用工人较少,管理层次也不多,任何新的管理理念、方法只需得到企业所有者的支持即可实施,来自各方面的阻力也相对大型企业少些。
四、ERP实施存在的问题
1.企业对ERP的认识不够
对ERP正确理解和认识直接关系到ERP实施的成败。目前,中小普遍存在对ERP认识不清,对ERP认识过于简单化,对ERP项目的实施抱以过高的期望,把ERP等同于技术改造,对实施ERP存在不切合实际的想法等一些看法和认识。
2.企业管理模式和治理结构的制约
从企业管理模式来看:中小企业的发展有一个最为突出的特征,即家族性。许多中小企业在企业管理中重视的不是法治,而是人治,这显然不利于企业管理流程的规范化。而ERP管理模式是基于法制的体系,ERP系统中处处体现着高度协作和分权的思想,这样一来,对ERP系统所必须的跨部门的协作过程在中小企业中就难以实现。
3.ERP软件产品不成熟
近几年,我国企业实施ERP成功率不高,一个主要原因就是ERP软件不成熟,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软件自身缺陷过多。首先表现为我国ERP软件功能先天不足,如我国的一些财务软件和简单的供销存软件,“一变脸”就硬说是ERP管理软件。其次,软件是一个全过程系统管理软件,必须有基本的通用技术标准。但是,目前我国尚没有这类软件的市场准入制度和严格的质量标准,在实施中难免出现问题。
4.企业缺乏实施ERP的高级人才
ERP实施需要既懂得经营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但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业务流程和企业管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更加紧缺,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小企业ERP实施的质量和速度。
五、中小企业成功实施ERP的对策选择
1.正确认识ERP思想与产品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没有管理层次繁多、决策慢的“大企业病”,可以保持特有的敏捷状态,但是,中小企业营销渠道少、市场信息慢,生产和管理缺少规范等却是市场竞争的致命弱点。通过企业信息化,以及灵活的机制、贴近市场的产品技术研发,中小企业就可以用较低的成本享用技术创新、现代信息服务和现代物流服务,信息技术的运用和企业信息化将使中小企业第一次有机会与大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开始竞争。
2.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ERP实施的失败有各种原因,其中,企业管理运营与ERP软件系统之间的互不适应是主要因素。企业管理的改造必须从企业的现状出发,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原理,在不同的企业中的表现形式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因此,ERP的软件必须能够满足不同企业在不同时期的不同需求,而这一点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更为重要,因为中小企业的个性化、多变的特征相比大企业来说更为明显。
本文分析了ERP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结合ERP的原理、管理思想及项目实施方法论,研究讨论ERP在中国的实施可行性、实施成败的关键成功因素及如何正确实施等内容,通过有效的实施方法体系,成功在中小企业应用ERP系统,帮助中小企业顺利实现信息化。
参考文献
[1]俞建国.中国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9.
[2]吴迪,张伟.ERP的管理思想和本质[J].中国信息导报,2006.
1.1工商管理的水平
在市场不断的发展的今天,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大,在企业管理质量之间的问题,也就存在本质上的问题,在企业管理的综合水平也就难以评比。在目前我国的管理水平上出现很多的的漏洞,在企业的目标不明确,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机制比较僵硬,生产后动没有开放,这些都是现在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的关键。然而这些问题也就是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也严重影响的企业生产运作,也导致企业不能更好地发展。
1.2企业在管理模式
在企业管理模式上很多企业都采用了零库存的策略,对企业本身经营模式的需求没有深入了解,没有很好的结合企业本身市场的有机结合。如果企业的每个部门只注重自己部门的发展,那么在企业中也就不能和好的发展,生产的产品也就在一定程度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也就会使生产的产品积累在库,这也就是没有掌握市场的经济的发展前提条件,这对企业是非常不利。
1.3工商管理的目标
很多企业在工商管理中没有明确自己的目标,一为的追求高额的利润,对企业的全面发展没有加以重视。更多的企业越来越愿意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注重合理利用资源,环境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除此之外,企业对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的规划、人生意义的实现更加关注。
1.4企业工商管理的国际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企业工商管理也就存在地域性的束缚,在这些问题下也就一步步的将地域性的差异逐渐减弱。这要求管理者在考虑环境因素的同时,也要适时地调整企业的经营模式、产品结构、管理方式等。然而,我国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国际化意识严重欠缺。
二、工商管理的发展方向的探索
随着企业不断发展的今天,工商管理的发展方向也就是企业深思的问题,也有很多的企业不断的呈现创新发展趋势,对工商企业的发展创新也就进一步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点;
2.1知识的全面管理的重要性
知识管理是企业管理发展的核心内容,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立了企业工商管理的发展,也就是企业管理的发展新方向,同时也是企业生产的动力,这也就是企业的知识管理。这种管理理念也就是对企业管理理念的完善,把之前的企业管理以营利为目的,转变为现在的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平台。从之前的控制经营生产到现在的自由生产,这也就发展企业经济的再生,同时也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知识管理也就增加企业之间的协作能力,也增加了企业之间的交流,给现在的市场带来了更多的机会,把企业之间的竞争增加了,这种竞争也就是企业之间的合作方式。
2.2模糊经营管理模式的发展
随着电脑技术的到来,企业工商管理在现在的市场中也就存在经营管理的模糊,很多的企业进入市场导致开发商、经营商和零售商变得模糊,这是很多企业也就开始及时生产和零库存的理念,在这种理念下进行管理,也就进一步促进了企业经济的发展,加速了企业经济的运转,这也就有效的解决了结构经济的危害,避免了市场经济的损失。企业应该加大学习力度,对企业工商管理的理念进行研究,让企业管理走在最前沿,这也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2.3工商管理制度的规范
我国企业发展的前提就是企业人才,在每个企业中主要就是人才的培养和制度的人性化,这样也就是对企业发展打下扎实基础,所以人才是企业的原动力。在对企业人员管理方面也就必须要有一定的制度,对企业的发展制定各项管理要求,保证企业各个工作有序的进行。主要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管理,很多企业管理制度的制定是以经济利益为前提进行制定的,缺乏人性化管理,进而导致大量人才的流失,着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为了在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企业的发展,需要实行人性化管理。在企业管理制度制定的过程中,需要体现出人性化,体现企业对员工的关怀,促使企业工商管理的人性化。
三、结束语
【关键词】“互联网+”;企业管理;影响;策略
1引言
改革开放后,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企业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了,企业的管理工作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互联网+”就是以互联网作为平台,利用与其相关的信息技术,建立一种新的发展方式或者是一种新的发展形态,其不仅能带来企业生产模式、销售模式的创新,还能实现企业管理的创新。
2“互联网+”概述
“互联网+”代表的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也就是在生产要素配置中应用互联网,以充分发挥其作用,并将互联网成果与社会的各个领域相融合,以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思维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现阶段,学术界与理论界还没有对“互联网+”思维进行明确的定义,目前存在两种观点:第一种是工具论,即认为互联网是人们生活、工作与生产中一种所需的工具;第二种是现象论。例如,腾讯的马化腾以及小米的雷军等人认为互联网思维是时展下的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它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虽然学术界与理论界并没有对“互联网+”思维进行明确的定义,但是它对企业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因此企业应对此提起高度的重视。
3“互联网+”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3.1对企业管理模式的影响
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实现自身的转型,这里的转型不仅指生意模式的转型,还包括互联网思维与管理模式的转型。在过去,企业的管理通常对计划与控制比较重视,追求稳定性,决策周期一般都比较长。而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应做到对问题的及时响应与解决,只有提高了解决问题的速度,才能够为企业赢得更好的口碑,创造更大的利润。
3.2对组织模式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企业的组织模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它对企业组织模式的创新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在“互联网+”时代,人们更加关注用户以及消费者对企业产品与服务的态度,在这种情况下,逐渐形成了以客户为中心、快速自我调整的组织模式。另外,在过去,微信只是供人们通讯的一个软件,现如今微信逐渐发展为社交平台、多边交易平台以及投融资服务平台,在微信平台上,用户的身份也更加的多样化,用户既可以是使用者、消费者,也可以是生产者与供应者,通过微信平台,人们可以在朋友圈发广告与产品,逐渐形成了“平台型+自主经营体”的新型组织模式。
3.3对管理理念的影响
“互联网+”思维是一种以互联网特征为基础的思维方式。现阶段,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互联网技术,还需要“互联网+”的思维。在“互联网+”时代下,每天各种数据信息都在疯狂增长,信息更新速度逐渐加快,所以对于企业来说,必须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但是,目前部分企业并没有形成“互联网+”思维的管理理念,在对企业管理的时候仍采用的是过去的管理模式,不能够与时代接轨,从而制约企业的发展[3]。
3.4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的影响
对于部分企业来说,其仍采用的是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即对员工进行严格的控制与管理,这不仅表现出了对员工的不信任,同时对员工自身的发展也极为不利。在“互联网+”时代,这种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已经暴露了其弊端,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企业人力资源改革的进程,企业对人力资源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的自也逐渐提高。所以,在“互联网+”时代,创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势在必行。
4“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创新的有效策略
4.1创新管理理念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企业管理理念已经很难再适应时代的发展了,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想提高自身管理水平,首先就需要对自身管理理念进行创新,改变以往以厂商以及产品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在“互联网+”时代下,企业生存和发展都是和客户联系在一块的,但是,顾客需求是不断变化的,针对这一情况,企业在创新管理理念的过程中,一定要满足开放、共赢、融合等发展理念,在发展过程中以客户为中心,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
4.2建立宽松的组织制度
对于企业来说,企业制度建立的目的是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而不是对员工的限制,对员工过多的限制只会阻碍企业的发展。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应将重点放在知识的积累以及技术的更新上,而这些就需要企业拥有一批创造性的员工。因此,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应建立宽松的组织制度,对员工要多鼓励、奖励,减少对员工的限制与惩罚,并鼓励员工之间互相学习与交流,实现共同进步。由此可知,宽松的组织制度不仅可以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还能够提高其学习的热情,有利于发挥员工的创造力,从而带动企业的发展[2]。
4.3建立横向组织结构
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应不断寻求突破与创新,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深刻认识到传统金字塔管理模式的不足,根据市场的形式,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现阶段,以往的金字塔管理模式逐渐显露其弊端,管理人员比较多,层级制度不仅会影响企业内部信息的交流,还打消了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力,显然,这种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在企业内部建立横向组织结构十分必要。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其应当以员工为数据核心,增强企业内部数据的交流。另外,企业还应充分利用大数据对市场行为以及销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对企业管理进行规范,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4.4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与思维,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模式进行创新。首先,实行智能化招聘与培训。一方面,企业可以利用移动手机、移动端的招聘平台等移动互联网终端来开展招聘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大大提高人资部门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为公司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与成本;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采用远程教学模式,对企业内的员工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其次,对考核模式进行创新。互联网涵盖的信息庞杂多样,其必然会包括新型的企业绩效评估系统。因此,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应在网上寻找新的绩效考核方式,并与自身情况相结合,建立与自身企业管理模式相适应的管理评价体系;第三,建立人力资源网络社区。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应建立人力资源网络社区,实现信息共享,并通过网络社区对员工的情况进行充分了解,以针对性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1]。
4.5创新管理技术
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对自身的管理技术进行不断创新,这不仅符合时代的需求,同时也是现代化企业管理的必然趋势。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其运作与发展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持,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要想得到进一步发展,就需要对自身的管理技术进行不断创新,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企业管理效率的有效提高。在对企业的管理技术进行创新的过程中,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并根据市场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更好地掌握各方面的信息,从而有助于企业及时有效地做出决策。
5结语
总的来说,“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企业管理的诸多方面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企业就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对企业的管理模式、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技术等进行创新,以实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蕾,高云庆.“互联网+”对企业管理的影响[J].全国商情,2016(11):46-47.
【2】闫新新.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策略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6(31):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