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普惠金融工作思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银行行长在金融机构座谈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
尧都农商银行陆港支行自2011年9月成立以来,在各级监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秉承着“做客户放心满意的银行”发展理念,以服务侯马的发展为己任,积极助推当地普惠金融发展,实现了支持经济与自身发展的双赢。截止2019年2月末,陆港支行各项存款余额5.4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12.36亿元。现就如何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提出以下观点:
一、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消除金融服务盲区,增强服务渗透力,延伸服务触角,弥补基层金融服务空白。
2016年以来,我行根据上级单位会议精神及要求,着力建设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点,稳步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设立农村综合金融服务点。目前,我行已在侯马市的19个行政村、社区增设了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点,配备了标准化的助农终端机具,帮助农民不出村就可以办理存取款、转账汇款、查询余额等各种金融业务,并根据民众业务需求,定期组织业务人员开展农村金融知识宣传。
二、探索和完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制建设,有效缓解小企业、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侯马市作为商贸物流名城,市场商户众多,小微企业发展活跃是当地的一大经济特色,然而,“融资难”一直是制约不少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我行立足侯马市的商城经济特色,在总行的支持下,先后推出“阳光快贷”“便易贷”“汇商通”“福农卡”等多个小微特色业务产品,产品具有“服务高效快捷、用信方式灵活、担保方式多样”的特点,进一步丰富了小微金融服务渠道,实现了与小微企业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三、创新服务模式激发中小企业发展活力。
探索“金融仓储”、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以“动产质押第三方监管”形式满足经济实体的资金需求,为不同客户提供专业化、差异化和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
年初总行就供应链金融服务,计划在陆港支行做为试点,以山西黄河金三角工业品交易中心为基础,服务于方略陆港集团供应链物流合作商。目前该产品正在进一步研发过程中,待实施运营后,将带动辖区内中小企业乃至黄河金三角及周边工业企业的发展活力。
四、优化客户体验提升服务质量。
念好“三字经”,实现信贷支农增速扩面。念好“农、小、微”三字经,按照“事先有承诺,事中有引导,事后有考核”的工作思路,将支农服务全面嵌入监管体系。要求辖内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作出支农公开承诺,切实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做好城镇化的配套金融服务,更好地支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更好地支持农村实体经济发展。确保主要涉农银行贷款增速不低于当年贷款平均增速,并努力扩大支持覆盖面。推动金融资源适度向欠发达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倾斜,力争三峡库区及渝东南民族地区等“两翼”欠发达地区涉农贷款增速高于“一圈”经济发达地区。引导大中型银行抓大不放小,充分发挥其在资金、网络、科技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服务“三农”。同时,实施支农激励约束,“一月一表、一季一报、年度一考”强化监测考核,重点督促提升农户贷款和农村贷款在涉农贷款中的比重,并将考核结果与机构准入、监管评级、高管人员履职评价紧密挂钩,确保支农信贷投放目标实现。
优化“阳光贷”,打造支农服务绿色通道。按照强农惠农富农的新要求和“三农”金融服务的新需求,唱响做深“三大工程”。实施“三个阳光”,提升贷款公平性和可得性。一是信息阳光。要求辖内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官方网站、各营业网点醒目位置及服务辖区的乡镇、村社等人群聚集地设置农村金融服务公示牌。二是操作阳光。要求根据客户意愿,将客户信用等级、授信额度、贷款办理进度等情况通过手机短信、电话、信函等方式及时告知。三是管理阳光。严格执行银监会贷款“七不准”禁令,并加大对业务办理的稽核检查,对于不廉洁办贷或未按服务承诺办理业务的,严肃处理。
巩固“村村通”,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全覆盖。要求主要涉农银行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金融服务覆盖率上下工夫,通过完善乡镇及以下网点机构布局、做好农村电子银行建设、提供差异化的社区服务及广泛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等方式,更好地推进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深入编织服务网络。一方面,继续稳妥推进村镇银行法人机构的组建和分支机构的设立,科学规划网点布局,已设村镇银行力争3至5年实现辖内重要乡镇网点覆盖。另一方面,夯实农村“零网点”乡镇基础金融服务,完善便民基础金融服务设施,积极推进电子机具布设,巩固提升“村村通”便民金融服务成效。重庆市在先后实现全市空白网点乡镇“金融服务全覆盖”和“机构全覆盖”的基础上,去年底基本实现了“行政村”便民基础金融服务设施全覆盖。全市“惠农通”布设量达到10322台,设立便民服务点618个,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打好“创新牌”,拓宽渠道破解资金难题。引导涉农银行按照“一地一品,一品一贷”的创新思路,积极开发“量体裁衣”式的金融产品,通过不断丰富信贷支持模式,扩大抵押担保范围,解决“贷款难和难贷款”问题。一方面,推动产品创新。去年全市先后推出了农村青年创业贷款、新农村农房建设贷款等近70个因地制宜、特色创新的金融产品,有效地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今年将继续鼓励开发一批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信贷支农产品,加快实现“三农”金融服务由量的满足向质的提升转变。另一方面,推动抵押品创新。稳步推广“三权”(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房)抵押贷款业务,鼓励水库经营权质押等新型农村权益类抵押品种发展,盘活农民沉睡资产,解决抵押难“瓶颈”问题。
链接
关键词:质量控制小组;培训;作用
河北远迪实业集团是一家现代化科技型民营企业,现已发展为拥有总资产1.2亿元、员工400余人的中型民营企业。在稳步发展过程中,集团注重文化建设,狠抓产品质量,将员工培训作为人才培养与储备的重中之重,尤其通过质量控制小组,努力提高员工培训水平,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一、建立质量控制小组,提升产品质量
远迪实业集团自建立之初,就采取了众多措施,确保并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尤其1999年,集团在重庆成立王合科贸有限公司,进入全国摩配市场前沿后,积极探求确保每件产品质量的有效途径。1999年底,集团设立了河北省唯一的摩托车配件研究所,积极从事产品研发。以此为契机,开始在生产部门建立由6-10人组成的质量控制小组,负责生产环节的产品检验、事故分析、产品基础研发等工作,在集团内部打造良好的质量检验控制氛围,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这一做法,为集团全面提升产品质量,赢得同力帆、涪柴等大型企业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质量控制小组在员工培训中的重要作用
(一)丰富了以人为本,诚信经营的企业文化
质量控制小组自成立之初,就严格按照“以人为本,诚信经营”的经营理念,本着公开、公正、公平,实事求是的原则开展工作。对生产中出现问题、存在的隐患和可提升的技术环节,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开展研究并进行处理,让员工认清问题根源,拓宽工作思路,避免出现大生产事故,全面提升生产能力和水平。质量控制小组的这种做法,让员工心平气和地意识到自身存在的缺陷,不断弥补缺陷,谋求更大发展,从而,使以人为本、诚信经营的企业文化深入人心,使员工发自内心地为集团发展贡献力量。
(二)规范了技术人才培养程序
质量控制小组立足集团实际,充分吸收员工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规范操作规程,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操作体系。注重用头脑风暴法,现场指导法和案例剖析法等具体分析生产环节的实际案例,帮助员工进步的同时,规范了选料、焊接、调色、喷涂、检验、包装等具体操作环节,结合生产实际对5S管理法,零库存生产管理法等进行了改进,使员工能够按照规范化操作规程开展工作,工作有章可循,最大限度地避免生产事故地发生,避免员工因操作不当造成自身伤害。
(三)构建了良好的企业团队
质量控制小组,已成为集团内部软件建设的标志性项目,深受集团董事和监事会的重视,成为集团职工向往的非行政事务性组织。质量控制小组人员构成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人员调整、增减,员工技术层次高低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这种模式,不仅使质量控制小组内部为解决实际生产问题而注重加强合作,解决个人无法完成的实际问题,而且带动了生产领域员工,增强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通过工合作,利用集体智慧,寻求解决问题,提升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在集团内部已经广泛形成,为集团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四)培养了大批创新型人才
质量控制小组,其性质是专家型员工坐镇,成熟期员工广泛参与,脱离日常行政管理,不带任何功利性的组织机构。这样的组织,确保了问题处理的公正与公平。员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及有效措施一经采纳,便会得到荣誉与利益的双重奖励,质量控制小组每次重大问题解决和技术提升,都会在部门经济指标核算中有所体现,员工会得到利益回报。这种机制,促使质量控制小组成员和其他员工挖掘自身潜能,勇于创新,善于创新,不断谋求更大发展。由此,集团员工中也涌现了大批优秀的创新性型技术人才。
三、远迪实业集团质量控制小组的发展方向
质量控制小组自身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受行政事务性影响,体制机制运转不畅;高层次带头人较为匮乏;专项经费不足,人员外培受到限制;等等。这些问题已引起集团领导层的高度重视,为解决上述问题,促使质量控制小组健康发展,集团决定:严格落实质量控制小组的运行机制,严格限制成员中部门领导所占人数,部门领导只能以专家或技术骨干身份参加质量控制小组,小组不受成员行政职务影响;采取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培植高层次带头人,努力为优秀人才提供良好平台;抓住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加速高层次人才培养和技术升级改造,为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创造外出培训机会,开拓质量控制小组成员的视野,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在新的历史时期,相信质量控制小组会为集团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民营企业培训现状调查[DB/OL].省略,2002-12.
2、周惠敏.关于我国员工培训的几点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7(31).
3、雷昊,安华.中国国有企业培训的问题分析和思路整合――德国企业培训模式对我国国有企业培训的启示[J].商场现代化,2006(29).
4、周惠敏.关于我国员工培训的几点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7(31).
5、张晓宁.对企业职工培训工作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32).
宽城农商银行集中攻坚
全面清收不良
今年以来,河北宽城农商银行将不良贷款清收作为经营工作的重心,构建考核问责高压体系,开展“广收行动”全面撒网式清收,采取双项考核全面监测督导,全面发力集中攻坚,打开了不良贷款管理与清收工作的新局面。 (王艳丽 陈晨)
运城农商银行构建绩效考核体系
针对考核理念滞后、考核指标粗放、分配方案模糊的现状,山西运城农商银行在遵循公正、公平、公开原则的基础上,借助IT系统的强力科技支撑,将企业战略和目标任务相结合,实行统一考核向分类考核转变,绩效管理差异化,垂直考核到个人,有效实现了员工发展与银行发展的紧密结合。 (刘冬霞)
蛟河农商银行利用微信公众平台
举办评选活动
近期,吉林蛟河农商银行通过微信平台举办了“来自窗口的你――微笑明星”评选活动,吸引社会各界人士通过关注蛟河农商银行微信平台,选择自己心目中的微笑明星。此次活动拉近了该行与客户间的距离,对银行品牌传播、降低营销成本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胡杨)
鹤岗市联社推出“惠企通”
贷款 化解企业融资难
黑龙江省鹤岗市联社通过引入担保公司担保机制,推出“惠企通”系列贷款。“惠企通”贷款具有担保方式多样、授信额度高、期限灵活、客户融资成本低、贷款流程短五大特色,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的信贷资金需求,该行由此走出了一条信贷业务专业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道路。 (慕文彬 程金明)
上海农商银行松江支行以大堂经理
队伍建设推进网点转型
为了有力推进网点转型工作,上海农商银行松江支行以大堂经理队伍建设为重要抓手,加强学习培训、优化服务质量、提升营销技巧,充分挖掘大堂经理在网点转型、阵地营销中的潜力。通过阶段性的强化工作,辖内14名大堂经理充当网点“内当家”,在厅堂管理和零售业务拓展中发挥出积极作用。 (周佳音)
海门农商行首批农村金融
综合服务站挂牌运行
日前,江苏海门农商行首批40家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在临江、麒麟、三厂等15个乡镇、村挂牌运行。传统的助农取款服务点实现了“功能升级”,由原先的查询、小额取现、转账、消费等基础性银行业务,扩展到零币残币兑换、农户信息采集、防诈骗、人民币反假、金融知识普及等各个方面。 (张益锋 张丽荣)
龙游县联社推出“安居创业”
贷款助万户农民下山脱贫
浙江省龙游县联社大力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与县奔康有限公司推出“安居创业”贷款,在信贷政策上予以倾斜,利率上给予优惠,使全县万户农民从山高路远、信息闭塞的山旮旯里搬迁出来,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
(姜振华 范红娟)
巢湖农商行为新员工
上好“五堂课”
安徽巢湖农商行重视新入员工的素质培养,着重上好“五堂课”:上好思想课,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上好业务课,抽调业务骨干组成授课团队,举办新员工业务知识培训班;上好礼仪课,对新员工进行文明服务技巧专题培训;上好实践课,引导新员工尽快全方位了解全行运营情况,全面、系统地熟悉业务知识;上好生活课,组织谈心活动,迎接“职业生涯”新挑战。
(李亚琴)
莆田农商银行推
“小微企业成长贷”
福建莆田农商银行为培育辖内以家具、木雕为主的木业产业发展,按照“一个行业、一个协会、一个政策、一个资金池”的工作思路,建立小微企业成长贷款机制。该机制由政府注入“增信资金”1000万元,莆田农商银行以政府增信资金的20倍,为有市场前景但缺乏担保来源的木材加工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并实行贷款优惠政策。
(柯建仁)
定南县联社“拇指银行”
给力农户
为使农民享受到与城里人一样的现代金融服务,江西省定南县联社依托自身营业网点覆盖全县的优势,大力宣传推广手机银行业务,同时要求每个营业网点每推出一项手机银行业务,都必须教会客户操作使用,还要对每一位客户进行全程跟踪服务,做到营销一位客户带动一群客户。
(雨虹 钟红燕)
淄博市博山区联社推
“工作联系单”制度强案防
近日,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联社推行“工作联系单”制度,以进一步强化案防工作效能。该联社专门建立案防办公室,案防办根据工作要求不定期制发“工作联系单”,各业务条线管理部门根据“工作联系单”明确工作任务,把握工作进度,反馈落实情况。该制度的实施为实现“零案件”的防控目标发挥了积极作用。
(王斌 谢红刚)
灵宝市联社
“五进三送”为“三农”
针对秋收备播工作的新情况和业务发展的实际需要,河南省灵宝市联社适时调整信贷投放实施方案,开展“进农户、进社区、进市场、进企业、进园区”和“送资金、送信息、送服务”活动,对辖内农机具、化肥、农药、种子等经营商户开展全面调查,详细掌握客户基本情况,实现客户的快速定位和精准营销,扩大了客户覆盖面,有效满足了客户多元化的服务需求。
(齐胜利)
团风农商行创新服务破解融资难题
今年以来,湖北团风农商行全面了解农村金融需求信息,创新贷款服务接地气。通过与担保公司合作,请担保公司为农户作贷款担保,担保费用由该行支付,同时降低贷款利率,让农民得到真正实惠。截至2014年9月末,团风农商行共为黄草湖村44户养鱼户发放双基双赢合作贷款307.9万元,办理但店镇个体工商户保证贷款15户,贷款余额超过500万元,发放山河集团项目经理创业贷款24540万元。 (王汝青 孙红平 叶婷)
慈利县联社首推员工无纸化考试
近日,湖南省慈利县联社在选拔城区网点6名柜员考试中,首次采用办事处自主研发的网络考试平台进行无纸化考试,考试题库涵盖11个类目,共8200多道题。本次考试由现场抽取5名考生从题库随机抽题生成试卷,考生作答完后,系统自动阅卷,考试成绩当场即时公布。(邹大国 朱瑾)
岑溪农商行推出
“亲情督导风险金制度”
为了加强合规风险管理,让员工家属共担合规责任,以亲情促合规,广西岑溪农村商业银行实行缴纳“亲情督导风险金”制度。每名在职员工为其家庭每月交纳500元风险金,对全年无违纪违规行为的员工,年末对其家庭给予1?1奖励;对发生严重违规违纪行为并受到警告以上处分的员工,对其家庭不进行奖励,并从其风险金账户中扣回风险金。 (黄伟萍)
台江县联社开展“一对一”培训
为切实改变培训对象年龄和学历结构跨度大、专业岗位种类多、知识结构层次悬殊、员工受训不均等状况,贵州省台江县联社改变过去众人参与、集中授课的培训方式,在全社推行领导班子成员和各职能部门对各自联系网点采取“一对一”培训方式,对全辖所有从业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 (张旭)
徽县联社全面启动农村“两权”
抵押贷款
为了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担保难”问题,甘肃省徽县联社积极探索农村“两权”抵押贷款新模式,率先开办林权抵押贷款和宅基地抵押贷款,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担保难问题。目前,全县农信社已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180笔、金额6850万元;宅基地抵押贷款345笔、金额3890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当地“三农”经济的发展。
(徽县联社)
河北
上海
山西
江苏
吉林
浙江
黑龙江
安徽
浙江兰溪农合行开通“丰收E网”网上银行后,客户可凭借身份证及密码进行登录,办理账户余额及账户交易明细查询、转账汇款、信用卡还款等业务,“网银体验机”受到热捧。图为兰溪农合行员工为客户指导网银转账业务。
(钟以通 沈彦蓁)
福建
10月15日,江西新余农商银行举行了百福慈善基金会资助仪式,此次捐助善款36万元、学生300人。2012年以来,新余农商行共资助新余市15所学校高中生900人次,资助金额108万元。
(李小江)
江苏如东农村商业银行有一支活跃的青年志愿者队伍,他们经常深入到企业、工地、乡村、学校宣传普及金融知识,深受大众欢迎。图为志愿者们到工地进行宣传。 (顾华)
江西
山东
广西
河南
贵州
湖北
【关键词】金融扶贫 政策落实 社会保障
一、大关县基本情况
大关县属国家乌蒙片区连片开发重点区域,县域面积1692平方千米,辖9个乡镇78个行政村。截至2014年末,全县总人口近28.78万(其中,农业人口22.89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7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8600元;全县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12.59万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55%,扶贫攻坚任务十分繁重。
二、大关金融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一)整体推动,确保金融扶贫务求实效
按照区域开发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思路,进一步发挥金融扶贫的积极作用,人行大关支行推出了“面、点、线”扶贫工作方式助力乌蒙片区攻坚扶贫,取得了较好效果。今年1月29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出的云南“区域开发与精准扶贫”专题报道中,以大关县扶贫工作为例作了相关报道。“面”:就是选定区域开发为面,加大信贷资金投入。通过金融杠杆撬动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以龙头企业和产业“造血”式扶贫模式巩固扶贫效果。“点”:就是选出扶贫对象为点,金融触角直达基层。在确定区域开发扶贫项目后,优先选择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中被评定为信用户的农户,作为精准扶贫对象。“线”:就是以金融扶贫为线,贯穿于面点之中。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在昭通市率先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红色股份”工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助保贷”等业务。2013年和2014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8.6和9.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24%和6.4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28和486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20%和14.95%;全县贫困人口比上年末减少4.28和1.48万人,分别下降26.29%和12.33%。
(二)“三信”带动,营造金融扶贫良好环境
人行大关支行以“三信”创建为抓手,为金融扶贫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在全县创下了工作覆盖面100%和农户建档面100%的双百成绩。截至2015年6月末,大关县信用农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占比分别已达到62.21%、57.69%、66.67%,“三信”创建工作提前两年完成云南省目标任务。
(三)示范拉动,探索金融扶贫实践路径
今年初以来,人行大关支行提出了“以创建‘金融扶贫示范试点’作为新阶段推进精准扶贫战略的工作思路”,得到了人行昆明中支、昭通中支和县委政府的积极肯定与全力支持。5月下旬,县人民政府正式印发了《大关县金融扶贫示范试点方案》予以执行;6月下旬,县委、政府在示范点玉碗镇隆重召开了启动暨动员大会。自示范工作启动以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突出呈现四个特点的创新工作机制,扎实、有力推进创建出成效。
1.政策优惠新。一是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社年度信贷规模给予适当调剂,昭通中支专项下达支农再贷款1000万元,并配额信贷规模;二是实行贷款降息优惠。县农村信用社承诺,对精准扶贫农户贷款降息13%以上,以有效降低农户生产融资成本;三是全县政策扶贫贴息贷款向示范点倾斜,重点支持、重点推进。
2.工作机制新。一是建立台账工作机制,跟踪服务。梳理确定扶贫对象,建立“名单式”管理模式;二是建立督查督办工作机制,跟进工作开展。各参与建设方须按月向县委、政府和人民银行报告当月金融扶贫工作进展情况,“示范试点工作领导组”不定期组织现场检查,总结提高,跟进落实,形成督查督办工作机制。
3.金融产品新。农村信用社推出了“期限灵活精准降息”专项扶贫贷款品牌。同时,各涉农金融机构在“惠农卡”的授信规模、额度上承诺向示范点倾斜,以提高信贷扶贫的针对性,实效开展特色信贷扶贫。
4.服务方式新。成立由银行青年业务骨干和乡、村、社干部组成的金融知识宣教机构,依托宣教队的集中宣讲与乡、村、社干部日常宣传的结合。
三、存在的问题与经济学分析
(一)问题的外在表现
1.金融机构对农村金融工作未建立长期目标,局限于短期利润,没有深度参与到培育的环节,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金融扶贫资源没有有效利用。
2.金融机构内部对金融扶贫工作缺乏必要激励机制。受限于贫困地区的客观因素,与绩效挂钩的工资制度可能会伤害到银行员工对金融扶贫工作的积极性。
3.金融服务覆盖偏低,乡镇一级只有信用社在提供传统的存、放、汇服务,不利于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的形成,不利于为贫困户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
4.扶贫贷款的政策性与其商业化经营的矛盾,金融机构盈利性和社会责任的矛盾没有得到有效调和。
5.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制度不健全,金融服务和创新意识不强。没有专门服务于农村农业融资的担保机构,农户资产不能有效转化为流动性;涉农保险产品种类少,农村、农业与农民缺少保险偿付的金融保障机制,抵御风险能力弱。
(二)金融扶贫制约因素
1.生产要素长期缺乏导致金融扶贫短期内难以见效。一是公共基础设施落后,基本公共服务不足。二是良田稀缺,经济效益较差。三是劳动力生产率低下。许多外出务工者只能从事传统的苦力型工种,报酬低;在家务农者缺乏成体系的科学种植的专业知识。四是资金短缺。农户贷款难、贷款贵问题非常突出。五是产业发展滞后。生产要素长期缺乏导致投入产出比偏低,金融扶贫难度大、耗时长、风险较高,短期内难以见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2.金融扶贫尚未深入人心。大部分农户从没有在信用社办理过业务,有资金需求的都是向亲朋好友临时借款,容易形成“三角债”,经济情况较差的家庭往往是较大的风险点;由于还款和要账的不确定性,相关家庭都会面临流动性风险。贫困片区群众信用意识淡薄,金融知识、法律法规普及力度不够,逃废银行债务情况时有发生,加剧金融机构对涉农贷款风险的控制。
3.财政扶贫精准度有待提高。受地域环境等限制,有关职能部门筹划与协调工作有一定难度,导致金融扶贫的可持续性受到影响。
4.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农民的资产、劳动力不能有效集中,规模效应没有得到体现。“以社带户,以企带村”的扶贫方式还未广泛见成效。单户农户在经营、土地流转、担保、贷款上都没有优势;同时,过度分散的资源增加了金融机构的经营成本和风险,一定程度上导致惜贷。农户之间家庭经济状况差异较大,若不有效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则差异可能会越来越大,最后导致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马太效应。
四、政策建议
较佳的金融扶贫流程如图所示,但目前农村产权制度没有有效建立起来,农村不动产还只是流动性非常低的廉价资产,基本没有充当生产的资本;政府和金融市场协调机制没有有效运行;地方政府对经济发展的规划,特别是对扶贫的规划仍缺乏可持续性;地方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发展还没有实现双赢;政府和市场的边界需要重构。以下将从两个方面尝试提出政策建议。
(一)金融系统自我完善、自我更新
1.推进小额扶贫信贷走专营化道路。支持现有涉农金融机构在乡镇一级增设营业网点,支持开办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完善竞争机制,倒逼金融机构对现有工作机制进行改革,做好金融扶贫工作。鼓励涉农国有商业银行创新管理模式,合理增加基层授权授信,压缩管理层级。加强对扶贫金融机构的监管。涉农金融机构的各级管理层对贫困地区的涉农金融机构管理和考核以不片面的追求利润为目标。
2.探索创新农村担保机制。建立多元化农村担保体系,以风险分担形式代替农村信用社税收优惠,建立政府性农业担保机构;尝试将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协会等关联利益主体作为联保共同体,建立互担保组织;以村为单位,整合扶贫办的互助社资金及部分财政补贴资金作为信贷担保基金,发挥放大效应。创新担保抵押方式,开办农业资源承包经营权类抵押贷款等。
3.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业务创新。涉农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在巩固完善传统信贷产品和业务的基础上,依照现行相关法律规定,探索扩大申请贷款可用于担保的财产范围,探索贷款风险分担的各类方式,因地制宜,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突破。逐步增加扶贫贷款贴息资金,合理确定扶贫贷款贴息额度,建立风险补偿资金,引导金融机构从信贷规模、授信审批等方面给予扶贫贴息贷款优先支持。同时,保险公司可针对涉农龙头企业和已具规模的专业合作社提供创新型的保险产品,降低农业生产的风险,促进农业生产的转型。
4.继续加强金融知识普及。进一步改变农民一些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将现代化金融理念深入培植到农村发展和农业生产之中,帮助农户建立现代融资理念、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农户积极参与到建档立卡和信用体系创建工作中,促使农户主动探索、实践新的生产方式,创新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
5.积极协调解决融资难题。银行看重贷款的可回收性;贫困户短期内更看重贷款的可获得性,长期内更看重利率。制定相关农村信贷政策时,一定要协调好银行与农户的贷款目标。一是加快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和农宅确权颁证工作,解决信贷抵押不足的矛盾,增加信贷可获得性。二是督促金融机构改善服务方式,用活用足涉农贴息贷款政策,有效降低贷款成本,为贫困群众提供长期金融支持。三是配合好有关部门,争取政府财政资金贴息,为贫困户精准提供贷款支持。
(二)改善外部环境,为金融扶贫提供保障
1.配合好相关部门引进先进农业技术,培育一批特色、新型产业,加大对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支持力度。可借鉴一些省近年来推出的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农村新型合作模式,由供销合作社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市场问题,由农民专业合作社解决农业产业的发展问题,由信用合作社解决农业生产中的资金问题。以集中的专业运作代替农户的分散经营,减少经营成本,降低生产风险,加深农业的资产化和金融化,促进传统农业向农业工业转型,把劳动力重新吸引到土地上来。
2.不断完善精准扶贫措施,使政策规定能落地生根。坚持金融扶贫与财政扶贫有机结合,紧扣“重在联、贵在为、深在制”要领,坚持扶真贫、真扶贫,不断拓展内涵和层次,实现由“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实质性转变。一是确保对象精准,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抓住真实识别贫困、规范建档立卡、实施动态管理、推行挂图作业四个关键环节,避免普惠政策代替特惠政策、区域政策代替到户政策的现象,提高扶贫效果。二是确保内容精准,解决好扶什么的问题。坚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具体分析致贫原因,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社会事业发展、易地搬迁、金融支持等扶贫措施。
3.推动财政与银行良性互动,完善正向激励政策。一是建立金融扶贫的正向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县域金融机构将新增可贷资金留在当地使用,督促涉农贷款税收优惠、定向费用补贴、增量奖励等政策的落实,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贫困片区。二是建立健全风险补偿机制。设立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健全风险补偿机制,有效分担贫困地区金融风险,提升金融机构发放扶贫贷款的主动性。试行“动产抵押+不动产抵押”信贷产品组合模式,拓展贫困村农户贷款途径,实现贫困村互助资金、金融机构、农户多方共赢。三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将分散在扶贫、农业、水务、交通、国土、电力、住建等部门涉农财政资金整合为资本金,吸引企业资金、社会资金、民营资本,设立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基金,通过商业化运营和政策性引导,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带动社会资金、金融资本、银行信贷投入扶贫开发,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