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坚持依法治教,促进学校规范管理
(1)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为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我中心学校全面贯彻执行《县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暂行规定》,扎实落实学校制定的管理办法,咬定办强中心小学、办好基层小学的工作目标。在质量管理方面重视单元过关检查、质量抽考和教学常规管理,以考试为突破口,实现质量管理准确定位的突破。即在学期考中,实行基层校、中心校分类监控,分类评价、分类管理的办法,找到了大坪中心学校办学点散小、统一评价难以平衡这一质量管理的准确定位,迎合了广大学生家长的心声和期盼,整合了学校质量管理的一系列问题,形成了可操作性强的质量管理机制,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走出了中心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困境,实现了管理的新跨越。
(2)规范作业设置,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为进一步规范语文、数学科作业设置、批改,根据《县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暂行规定(修订)》,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语文科作业设置、批改的通知》。①语文科学生作业本的设置。一、二年级要批改的:拼音本(一年级)、生字书写本、词语抄写本(方格本子)、作业本(完成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的习题,如造句、填空、抄写句子等)、写话本(方格本子,二年级)、听写本(方格本子)。要检查的:练习册(选做,讲评和批改相结合)。三至六年级要批改的:生字书写本(或田字格生字本)、作业本(完成生字词和优美句子的抄写和课后练习、“语文园地”或“回顾拓展”中的习题)、作文本、小测本。要检查的:小练笔本(或日记本,每周不少于2次)、练习册(选做,讲评和学生互改相结合)。②语文科学生作业本的批改要求。作业批改要及时,批改符号要规范,簿籍要整洁,学生书写要工整,错题要订正、复批,要用鼓励性词语或符号评价学生的作业。对的要打“√”,错的要打“×”,小错的地方可用“”圈起来,让学生在原处订正。一、二年级可用“”号的个数(最多5个)、三至六年级可用“好或中、加油”等等级来评价学生的作业。
二、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1)开展专题研讨,提高教师业务水平。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与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好与坏,在课堂教学上求“实效”是本学期学校追求的一个主要目标,因此,我们学校每学期围绕一个教研主题开展以下活动:①每位教师上一节校级教学公开课。不同的小学安排在不同的时间段开展,公开课安排表于开学初送交中心学校教导处,教案应于开课前一周发送至中心学校邮箱,这样便于统一管理。②举行区级公开课教学研讨会。每学期围绕一个教研主题开展至少一次教学研讨活动,并请各校相应年段、学科的教师参加活动。通过上课、评课交流、教学反思等环节,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一个个年轻的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
(2)开展岗位练兵活动,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每学期中心学校采取听讲座、结对子、教学基本功比赛、听课评课、上汇报课等多种形式,使教师在教育理论、师德师风、教学水平、教科研能力等方面取得一定的进展。
三、更新评价标准,改革考试评价方法
(1)改革考试内容。考试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对教学起着导向和杠杆作用。过去只重视考查学生的“双基”,忽视智力、能力的考查;只重视语、数两科知识的考查,忽视常识技能科等考查。为克服这种片面性,在常识技能科考查中,既考教材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又考查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行为表现,对常识技能科要同语、数学科一样认真组织考查。
(2)改革评价方法。实施“多元化”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关键一点就是要积极改革传统单一的评价模式和评价方法,实施“多元化”的评价办法,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在实践中,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为了促进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发展,可拓展测评领域,开展学习情感的测评试验,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完成作业情况和日常学习状况等方面进行考查和评定;为了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可研究拓宽检测内容,设计一些开放性题目,如要求学生进行某种观察、专题调查、某项制作、某项实验等等。
总之,学校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减负”活动的主阵地。作为教师,应该牢固树立“轻负担,重质量”这一思想,要努力挖掘教材因素,研究学生,精心备课,认真讲课,巧妙设计练习题,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为学生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各学科的教学都发生了变化,小学语文也不例外,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变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传统教学手段替换为了现代化教学手段,课堂看似活跃、热闹了,但实际上这只是表面现象,课堂教学效率并没有大幅度提升。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两方面:一是部分语文教师错误理解新课程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等于放任学生在课堂上为所欲为,让学生自由讨论并不等于随意畅谈,这种错误理解只会扰乱课堂纪律,阻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二是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表面看来是使用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实则为了确保教学顺利运用的仍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只是生硬地插入了一些提问、讨论,并未对整体教学起到多大的作用。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呢?经过长期的思考与实践,笔者总结了以下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任何知识都需要兴趣,尤其是小学语文,作为一门以传授学生语言知识为主要目的的学科,很多知识学习起来都比较枯燥乏味,更需要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巧妙设计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正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导入这一环节中应想方设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他们的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导入的方式有很多,教师可以创设悬念,抓住学生心弦,让学生产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也可以联系生活,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价值,产生学习的愿望,还可以利用故事、谜语导入新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二)组织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好胜心强,不甘服输,教师在教学中可结合他们的这一特点,组织和开展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如成语接龙、朗诵比赛等,这些活动能充分满足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需求,激起他们比、追、赶、超的欲望,使他们保持最佳状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
(三)创造成功机会,激发学生兴趣
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学生更是如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好时机,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并抓住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多鼓励、表扬他们,从而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更愿意、更努力去学习。当然,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教师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从教学实际出发,合理选用,就一定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实践也表明:学生的主体意识愈强,他们在参与学习活动中实现自我的自觉性就愈大,从而也就愈能在教育活动中发挥自己的能动力量,调整、改造自身知识结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但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并未达到这一要求,要么过度给予学生自由,要么仍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教学。显然,这两种方式都不可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际上,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学生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那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一方面,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角色,由课堂主演变为课堂导演,由课堂控制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引导者,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教师要将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机会,如精心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合作讨论,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将课堂还给学生并不等于放任学生不管,教师只是由课堂控制者变为了学生学习的监督者,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仍要起到点拨、启发、引导、监督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保驾护航。
三、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层出不穷,其中多媒体因具有直观性强、传输速度快、容量大的特点而深受广大教师的喜爱。它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于一体,能够变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重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但纵观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多媒体的使用情况却不容乐观,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分教师罔顾新课程改革,完全将多媒体弃之不用,仍以自己讲授为主;二是部分教师为了迎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而盲目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甚至满堂灌;三是部分教师所设计的多媒体课件过于华丽,有喧宾夺主之嫌。那么,如何才能将多媒体有机融入语文课堂,使其真正为语文教学服务呢?首先,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应把握好文字、图片、视频的比例,避免学生眼花缭乱,将注意力集中于图片、视频本身,忽略其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其次,教师应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机,既不能满堂灌,也不能整堂课都不使用,应在学生兴趣减小、思维受阻时及时切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思维;再次,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选用多媒体,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使用多媒体,有的只需要教师讲解即可,这样教学的效果可能更好。总而言之,教师应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使多媒体真正服务于语文教学,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四、结语
小学语文既是一门语言学科,也是一门基础课程,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更高的教学效率,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必须不断学习、探索、研究,采用新的教学理念、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这样,才能使小学语文教学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汪凯明.浅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J].教育革新,2010(12).
[2]赵利贵.探究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成功:教育,2012(3).
[3]王海玲.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6).
[4]吴延香.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0(3).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在一个知识点的讲解前或是讲解后进行提问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问的主要目的是能够把学生的思维引到正确方向。我们在进行一个问题的提问时,要注意提出的问题必须能够引导学生领会课堂教学内容,但是提出的问题不能仅限于领会书本上的内容,而要能够拓展学生思维,展开丰富的联想,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
二、学生要有充分的自主权
新的教育模式使我们改变了传统的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而是转变为了指引者和组织者。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要树立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权。教师在课堂上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小学生的理解问题的主要形式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多为回忆性和记忆性的理解。知识的积累程度和生活经验的不足,使小学生对于能够回答理解性问题的提问是有难度的,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以学生的思维去提问而非自己的思维干扰学生理解和想象。
三、要注意提问的实时性和难易程度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是按照一定的多层次进行的,即识记、领悟、应用、创造等。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也要按照这个顺序由易向难的引导学生认知。而掌握提问的最好时间非常重要,既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思考时间,还要在学生回答完后留有进行自主的讨论答案正确性的时间。
四、充分考虑每个层次的提问对象
一、引言
教师通过提高自己在提问语言艺术方面的修养,积极进行提问语言艺术方面的加工来激活语文课堂气氛,让学生更乐于学习语文,乐于上语文课。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语言艺术的使用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语文课堂老师提问语言存在的现象
通过对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就语文课堂老师提问语言所产生的效果和提问语言艺术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从中找出问题所在并进行分析。
1、提问语言目的性调查结果
教师在提问时语言表达清楚,问题的指向明确,问题的范围适当时才不会产生歧义,使学生听后,能够快速、清楚地了解其意,能够把问题记在心里。在对石斋小学的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得知,由于老师们能够做到目的明确,故学生基本上能明白老师的问题,除非某些学生开小差,没听到或没听清老师的问题。所以,可以肯定的是,教师在提问时基本上能做到目的明确,让学生就着问题进行思考。
2、提问语言启发性调查结果
教师的提问语言富有启发性,才能促进学生思考,不问简单的对不对,这样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积极地学习。在问卷调查中,本身会积极思考问题的学生不多,教师在提问时还是具有一定的启发性的,故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有所增强,经常思考的学生人数增加了,不经常思考的学生人数减少了,但增减的幅度不是很大,效果还不大理想,教师课堂提问的启发性艺术还有待提高。
3、提问语言沟通性调查结果
学生的求知欲望很强烈,但是有畏惧心理,常常不能够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提问时要主动地去接近学生,把学生看成是与自己平等的人,在语言上要具有亲和力,幽默感,这样的提问语言才具有沟通性,才能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提高教学效率。在笔者的调查中反映出还是有少部分学生害怕因为答错而受到老师的批评或在同学面前没面子而不敢发言,甚至因为自己经常答错而受挫导致不爱思考。可见,老师在课堂提问中没能充分做到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使少部分学生在被提问时有种“上级对下级的拷问”的情绪存在,当然没法做到畅所欲言。
4、提问语言引导性调查结果
在课堂提问中,教师提出问题,就是通过点拨、启发等各种手段来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受益。教师能够在提问时注重语言的引导性,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调查中,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自己解决问题的时候并不多,只有19%的学生表示出比较经常自己解决问题,而有45%的学生认为自己不能通过老师的点拨、启发而去解决问题。出现这种情况,当然不能排除学生本身不爱动脑筋去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但若老师在提问时能够充分地引导学生去逐步思考的话,是能够促进学生去思考的。
5、提问语言鼓励性调查结果
在课堂提问中,教师提问语言充满鼓励性的话,就会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从学生的提问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映教学效果,以便于教师调整教学进度,改变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在问卷调查中,有75%的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提问,而不经常在老师提问后自发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综合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语言艺术在多方面都有待加强,在提问语言的启发性,引导性和鼓励性方面,教师有必要做些努力,尽量在这些方面有所突破,使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更有效率。
三、对策与建议
课堂提问语言是体现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一个重要方面。课堂提问语言的艺术性“加工”与使用,尽情展示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才艺,使学生愿听,想听,要听,因此,针对以上调查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期促使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更有成效。
1、提问语言通俗化,鼓励学生思考。教师在提问时,在把握好目的性的基础上,尽量使问题贴近学生生活,使语言更加通俗化,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课堂中,教师应对自己的语言进行精心组织,选择确切、精辟、通俗、常用的字、词、句,应极力避免使用令人费解的、罕见的词语等。这样,才能达到课堂提问语言形象生动而通俗易懂的目的,这样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积极地思考。
2、增强提问语言的亲和力,让学生畅所欲言。提问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自己逐步解决问题,而不是让学生照着老师给出的标准答案去应付试卷上的问题。老师应该给学生更多的鼓励让学生畅所欲言,表达他们自己的真实想法。在新课改的理念下,老师要积极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把课堂主权还给学生,给学生“自己说话”的自由和“说自己话”的权利,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教师在提问时要主动地去接近学生,把学生看成是与自己平等的人,在语言上要具有亲和力,这样的提问语言才具有沟通性,才能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脑袋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嘴巴去表达,获得自我满足;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善于捕捉学生星星点点的智慧火花,并适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时时处处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乐趣,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提高课堂效率。
3、增强提问语言的引导性,让学生自主发问。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掌握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学生自己经过深思后,提出的问题对他们来说才是最有思考价值的。作为教师更要科学地运用“无错原则”来评价学生的每一次发言,比如一句口头表扬,一个热情鼓励的目光,一次表现机会的给予,都可以树立起他们的自尊、自信,帮助他们驱逐心灵上的阴云,使整个教学过程沉浸于一种和谐、纯洁、疏朗的氛围中,从而展开思与想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帮助学生产生质疑、批判的胆量,标新立异的观点。
4、借鉴成功人士的经验,提高语言艺术。教师平时多借鉴成功教师在课堂上的做法,如阅读周刊,观看教学视频,参加教学研讨会等,关键是“吸收并消化”,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提高语言艺术,提高课堂效率。
5、开展竞赛,促进教师课堂提问语言艺术化训练。有组织的课堂提问语言艺术化竞赛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教师赛前自觉进行课堂语言艺术训练,同时,在赛场上所展示出的教师风采,有利于教师间的交流,也将进一步激励教师加强课堂语言艺术训练,在课堂中便能积极展示提问语言艺术,使课堂提问更有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 提问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1B-0011-01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人们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伴随新课改的逐步深入,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方法不断受到启发式教学冲击和挑战,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正视问题利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提高教学效率。而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使用课堂提问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教学质量。
一、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现状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提问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尽管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增加课堂提问,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仍旧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过于频繁的提问,造成提问的数量过多;二是不断进行重复提问;三是不善于倾听学生的回答;四是选择相同的学生回答问题;五是打断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控制问题答案;六是忽视学生的课堂提问。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以上问题,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进而严重影响课堂提问的实际效果。
二、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提高策略
(一)控制问题难度
课堂提问的问题过难或者过易,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和抑止心理,因此,教师在设置课堂提问内容时,需要控制问题的难度。此外,由于小学语文教材具有自身的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提问时需要以学科内容为依据,把握每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将问题设计在学习的最近发展区。首先,教师应当掌握教材内容,把握学生学情,以学生的知识层次、教学目标和思维习惯等为依据,准确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而确定问题的难易程度。其次,教师应当学会因势利导,变换难度较低问题的提问方向和角度,有效增加学生思维的深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清平乐・村居》(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时指导学生观看图片,提问学生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图片中的农家生活安逸,勤俭淳朴。通过转换提问角度的方式,将原本简单的看图说话转变为看图思考,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图片中人物生活方式、穿着打扮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拓展学生思维,提升提问效果的目的。
(二)创新提问方式
频繁、重复提问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会对课堂提问的实际效果造成重要的影响,而新课改针对这一现象提出启发性提问的策略,因此,教师在提问时需要重视提问技巧,注重创新提问方式。而在教学中教师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创设和变化问题情境,采用迂回式提问的方式,不仅能够增加提问过程的新颖性,还能使得提问过程创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的迂回式提问方式有逆向问、曲问和悬问,其中曲问是运用迂回战术变换提问的角度,从问题侧面拓展学生的思维。
例如《清平乐・村居》中“最喜小儿无赖”这句话,多数教师在解释“无赖”时直接询问学生“无赖”的意义,而曲问则是从另一角度进行提问,可提问学生如果小儿是个“无赖”,但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小儿。这一问法不仅能够很好地解释“无赖”的古今异义,还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增添课堂的趣味性和新鲜感,进而起到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作用,达到加深学生对“无赖”意思理解的目的。
(三)鼓励学生质疑
新课改要求基础教育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和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问题的能力,而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需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规律。教师在鼓励学生质疑时,不但需要让学生懂得质疑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大胆提问,而且需要教会学生善于提问,提高提问的质量。
例如,在讲解文章关键词句的时候,引导学生从上下文间的联系入手进行提问,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并从文中的反常现象和矛盾之处提问,此外可以从标点符号的特殊运用方面进行提问。教师通过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敢于发表独特见解,有效发挥课堂提问教学对拓展学生思维和提升教学效果的积极作用。
高效教学核心是课堂提问,准确、恰当、新颖的提问,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合适的问题难度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能够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闵敏.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2014,(4):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