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英语教学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中英语;文学素养;教学策略;渗透
文学是人类社会思想生活和感情发展历程的记录,也是人们了解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媒介载体,只有阅读欣赏一个国家的文学,才能对这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而当下有的英语教师关注的重点依然是语言的表层结构,对语言的深层结构尤其是语言背后的文学价值挖掘还不够,学生尽管有扎实的词汇和语言基本功,但对文学和文化的理解尚显不足。学生对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历史知之甚少,在阅读中没有形成文体意识和文学素养。
一、渗透文学素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文学素养是语言的核心素养。它是承载语言技能、知识、文化和历史的大百科全书,掌握了目标语的文学,也就附带学会了语音、词汇和语法。(2)提升学生人文视野。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要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高速发展的社会需要和涉外交流的需求。引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阅读,渗透文学素养是扩大学生人文视野,提升学生人文内涵的必然之举。(3)培养学生情感价值观。文学和情感态度是紧密相连的,文学宗旨是传递一定的文化和价值观,文学往往是语言的经典流传之作,具有感染性和正向性,渗透文学素养能培养学生爱憎分明、敢爱敢恨的心理特质,从而使学生发展成心智健全、情智共生的和谐之人。
二、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学素养的方略
(1)从教材解读中发掘文学价值。牛津高中英语教材是以单元为主题编写的,教师要有解读、研读教材的能力,对教材的文学素材进行提炼,让文学素养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食粮。例如,牛津高中英语教材Module8Unit1介绍了查尔斯•狄更斯的著名作品《远大前程》,此文以一个平民的笔触和视角,描述了英国19世纪初的社会状况。教师要创造性地设计多种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体悟文本的深刻内涵,摄取其中的文学营养。(2)拓展文学资源育人价值。实现从英语教学向英语教育的转变是英语改革的方向,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教师要在介绍文本背景或导入文本时嵌入文学的材料和内涵,让学生带着情感、态度去欣赏文本,内化主旨,分享英语语言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例如,牛津高中英语教材Module6Unit2Reading主标题为“寻找幸福”,在学生阅读文本前,教师可让学生先欣赏欧•享利的小说《麦琪的礼物》,学生在课外认真品味此文学作品的意蕴,了解到一对年轻、贫穷但很恩爱的夫妇从泪水中依然寻找到属于他们的幸福,即便悲伤但充满了温暖,故事传递了幸福是一种人生态度和情感的价值取向。然后,由此导入文章的主阅读部分,学生因情而读、因感而思,增强了学习效果,提升了语言能力,感悟了语言内在美。(3)创设文学欣赏语言学习活动。“语言是学会的,练会的,不是教会的。”文学更是如此。要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就要让学生在目的语语言环境中神游,于文学语言的遣词造句和篇章结构中找到情感和人文的着力点。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从目的语语言的表层结构深入过渡到深层结构,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让学生欣赏语言的美,体悟语言的情,感悟语言的魂。常见的语言活动有多种,如编写故事,创造性地让学生复述故事,或对原故事进行改编,也可以另起炉灶,借力原故事的篇章结构等。其次,可以开展填词填空,这主要是针对一些朗朗上口的诗歌或难度较大的语言作品,培养学生的语言节奏感。第三,影视评价,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和学习观,不能视看影视剧或电视为浪费时间。优秀的英文电影既有良好的语言再现,也有很好的育人价值。教师要在学生看完后针对影视开展听说活动或读写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4)开展评判性文学作品阅读活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要在阅读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文学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是思想的最大承载者,教师要以时代的视角和发展的眼光来解读文学作品,让学生带着质疑、批判和创新的精神考量文学作品的前世今生,从而取其精华,提升自我鉴赏力和识别力。例如,牛津高中英语教材Module8Unit1的主题是文学欣赏,在读后活动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借用后殖民主义的语言和思维来分析评判《鲁滨逊漂流记》中的鲁滨逊以及星期五的不同人物形象。
三、结束语
借力高中英语教学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是一项长期工程,它与教材编写、教师水平、学情和评价等诸多因素有关,需要学校在各个层面上共同推进。只有坚持从实际出发,遵循语言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开展各项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才能取得良好效果,从而为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供最强动能。
参考文献:
[1]傅山云.高中英语文学欣赏课教学实践研究[J].英语教师,2012(11).
[2]吴艳玉.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欣赏课探索与实践[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3(04).
关键词:教学设计;问题;途径
教师作为新课改的实施者,同时也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承担着如何能沿着新课程所标明的方向来引领英语教与学,最终实现所设定的目标。高中英语教与学的大部分活动都有着课时的限制和课堂教学环境的限制。就像一次攻坚战斗,需要有精确的时间要求,有周密的计划和“战斗”方案,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因此,教师要带领学生有效地实现新课程目标要求,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完成教学的内容并实现已确定教学的目标,也需要周密的规划,即教学设计。它是英语教师的教育思想、思维模式和教学艺术的体现。
一、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设计意识欠缺,教学“照本宣科”。有的教师写教案时只关心所教教材中有哪些词汇、短语和语法,哪些句子结构学生没有学过。于是就形成了自己的实施计划或设计,就是解决这些词汇短语和知识点的教学。备课就是备重点、难点和考点,教与学的内容和活动也就都只是围绕这“三点”进行,与新课改的精神背道而驰。
2.延续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的英语教学是一种应试性的教学,它偏离了语言教学的正确方向,使学生单纯地记忆知识。学生学习英语只是应试,并不能达到交流的目的。同时,许多教师过分拘泥于统一标准,用统一的标准和答案固定了学生的思维方式。没能及时跟进教材的更新和不关注英语教学发展趋势,沿用自己多年形成的固有教学模式,忽视或不理睬教材的变化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新要求。
3.轻视教学设计,甚至不编写教案。一些教师认为,教师上好一堂课最重要的条件是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高、专业素质强,教学设计并不重要,编写教案更是形式。这类教师备课随意性特别大,“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例如,某教师一节课前面的“热身”活动搞了15分钟,而到课文理解却一晃而过,就是理解几个True/False句子,录音只放一遍,课文就这样学完了。接着开始做练习,教学本末倒置,降低了效率。
4.活动指令混杂不清。如一位教师让学生Skim the text. Read it as fast as possible.但让学生读的时候教师却放录音,要学生跟着录音读课文,在此过程中还要求学生Louder,please.到底这个活动达到什么教学目标不得而知。学生连课文都没有理解,跟着录音读有啥意义?
二、解决思路
根据多年教学实践,我认为设计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应当从以下几个途径入手。
1.以课标为核心的途径。《英语课程标准》主导着教师对教与学的理解。教师的教学观点影响着教学的安排、教师教学的行为;学生对英语学习认知过程及学习心理的看法;对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和教学内容的把握等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观点。不同的理解能产生不同的设计和实施,有时甚至会完全对立。
2.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的认知活动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教学双方都为对方提供信息,教学就是为了促进交流。这就是为什么新课改提倡体验式和探究式的学习,关注学生学习策略和方法的培养;强调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根本原因。
3.以教师为引领的思路。虽然教学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这绝不意味着淡化或忽视教师的地位。教学活动设计和实施完全要靠教师来完成。教师应该以“学法定教法,以教法促学法”。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法、反思学习法等。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和方法的形成,知识和技能的提高都取决于教师“推销”的艺术和热情、策略和方法。学生学习进程都完全取决于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深刻理解与和谐把控。
4.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课堂是实施教学理念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实际就是教学目标的具体执行过程。束定芳、庄智象认为: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目标在于培养和保持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作和提供学习和交流资源;帮助学生获得学习策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提供学习经验,提高学生学习效能为目标。
5.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教学资源是一切有助于教与学的信息材料(包括教材、电视、报纸、杂志、网络信息等),包括环境、社会、文化等在内有助于英语学习和解决英语学习中的情感、文化、策略等方面的事物,具有创造性的人力资源等的集合。利用多渠道技术优势拓展资源库和利用空间,实现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教学的紧密结合,在可能与可行条件下利用优化视觉听觉的设备和音像资源丰富内容,发挥自身的个性特长,实现教学资源优势扩大化。
6.拓展教材的功能。现代英语教学的特点就是能让学生通过各种不同的载体去接触英语,培养他们用英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英语教材是实施英语教学的核心资源,教师必须领会教材的编写思路和结构设计,才能科学有效地驾驭教材,并在此基础上大胆拓展教材的使用功能。以往,教师把教材当做唯一的教学资源,“吃透教材、教好教材”曾是对老师的最高要求。其结果是教师的自主精神和创新能力被扼杀,教学不能从实际出发,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逐步提高自己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开发教材的能力和课程管理的能力,适时、适度增加富有时代感、跨文化交际和现代科技信息。
三、结束语
没有思维,教学就会事倍功半。经缜密思考、精心设计的课题教学才能在有限的时空里最大限度地利用教育资源,获得学习经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因而,教学设计是提高和优化教学效果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刘兆义,《英语绿色教与学》[M].西安:未来出版社2009
3.鲁子问、王笃勤,《新编英语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郭跃进,《高中英语新课程高效创新教学法》[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5.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修订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一、高中英语教学设计的提出
(一)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的定义。教学设计这一概念,最早提出的是美国教育家Robert Gagne。自从Robert Gagne提出“ID”概念之后,国内外学者对“教学设计”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其中Leslie J. Briggs(1974)提出:“教学设计是分析学习需要和目标以形成满足学习需要的传送系统的全过程”。
2、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迈进, “教学设计”一词悄然取代“教案”一词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英语教学研讨中。实际上,教案并没有消失,它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教案可以解释为教学的方案,主要聚焦在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上,即教什么、怎么教。而教学设计不但包括教学过程,也包括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教学背景分析、对学习内容的分析、对学生需求的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的选定、教学资源的设计以及学习效果评价等。总之,教案只局限于课堂的“教”,而教学设计所包含的内容更广泛、更全面,不仅能使教师明确教什么、怎么教,还使教师明确为什么这样教,“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二)英语教学设计
1、英语教学设计的定义。英语教学不仅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而形成英语教学艺术特色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教学设计。英语教学设计即为英语教师基于学生特征等外语学习需求分析,设计英语教学目标,英语教学过程、英语教学策略、英语教学技术,并进行评价反馈,以进行英语教学准备的过程。
2、英语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英语教学设计包括三部分内容:分析、设计和评价。
二、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
(一)熟练驾驭教材。从高中英语教学的角度看,教学设计就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合理地安排,形成教学反馈的过程。教材是课堂教学最直接、最主要的依据。在英语课堂设计中,教师应总览全局,组织好教材,考虑好整体教学,安排好课时,分配好各个课时内容,设置好每节课的课后作业和练习,把握各课时内容的前后衔接。同时,还要抓住教材中的关键,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努力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把教材内容激活,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环境中轻松领会,掌握教材内容。
(二)正确把握教学方式。吴立岗在《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一书中描述,“教学方式是教学思想与教学规律的反映,它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融为一体,它可以使教师明确教学应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先怎样做,后怎样做等一系列具体问题,把比较抽象的理论化为具体的操作性策略,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运用。”
(三)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俗话说,教无定法,因此,正确选择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非常重要。教师要整合教材,使教学内容为学生所接受,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在课堂上机智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比如当学生对这堂课认识不足,学习态度不积极时,教师要提出有趣味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高中英语教学设计与教学效果的关系
经常有很多英语教师抱怨道:“我该讲的都讲了,为什么学生成绩还是提不高?”笔者认为,这种情况可能是该教师没能深入地把握课堂教学设计的宗旨,导致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教师上课肯定是要有教学目标的,要完成教学目标,就必须进行教学设计。而要设计好一堂课,教师首先要熟悉教材。根据教材设计出本课的教学目标,再据此设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时间、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步骤。
准确的教学设计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一堂课时间有限,精确的教学设计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利用教育资源,使学生得到最有效的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也可以在课堂上得到充分体现。从这方面讲,教学设计是获取优化教学效果的关键。
四、优化高中英语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师工作的主阵地。要提高教学质量,从根本上看在于提高课堂效率。那么,如何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阐释高中英语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应用教学设计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活动的目的性。所有教学活动都要围绕所学重点内容设计。由于教学重点不同,教学活动的内容也不同。有些侧重于培养获取信息、提炼信息的能力,有的是培养用英语进行思维并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的是练习语法、句型等语言知识的活动。笔者设法对每一个教学活动的目的做到心中有数,力求做到活动完成后学生应取得进步。
(二)研究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无论老师的知识有多么的渊博,经验有多么的丰富,都难免会或多或少地遇到一些偶发事件。这就需要英语教师在具备良好的教学素质的同时,发挥对本课堂的教学机智。笔者平时认真钻研教材,做到博学精通;注意对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充分了解学生个体,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兴趣爱好、课外阅读等方面的情况,尽最大努力达到“心中有学生、脑里有智慧”的完美教学境界。
一、模块教学要有全面规划
据调查,湖北省大部分地区都使用的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使用教材时,教师要认真通读教材,研究教材的特点,了解教材编写的理念和体例结构。除此之外,教师还应统筹规划高中三年的教学任务,做到阶段侧重,循序渐进,逐步到位。比如,在高一年级要着重解决好初高中衔接问题,要认真分析教学内容、课程资源和学生情况,尤其要了解所教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全面规划模块教学内容,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实事求是地设计实施方案。
二、单元设计要有整体计划
高中英语新课标实验教材的基本特点是每一个单元都一个话题,并围绕此话题展开语言学习的具体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单元话题进行深入研读,整体计划单元教学,既要考虑语言知识的学习,又要考虑听、说、读、写等技能的培养。同时,计划的设置要有利于学生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的形成。每个单元的课时数控制在七个课时之内,用五个课时进行单元教学,另外,再用1~2个课时处理学生用书Workbook中的内容。
三、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设计
课堂教学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具备课程意识,要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优化设计,也就是说,在教学设计中要落实课程理念。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教师要依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要求,结合教材,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
2.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教学目标的确定要符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而且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教学目标的描述要清晰、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教学目标不但要明确语言知识学习和语言技能的培养,也要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有所说明。确定教学目标的同时,要考虑目标的达成与评价,而且反馈与评价的内容和形式要与语言技能训练和语言知识学习密切相关,我们提倡课堂教学评价的多样化。
3.教学资源的准备要充分化、合理化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和其他教学资源。学习资源是否适当和丰富,不仅影响着学生对语言的体验,也影响着学生学习语言的效果。
4.教学环节的安排要有利于目标的达成和能力的培养
教学环节的安排应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同时也应有利于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笔者建议采用“inputexperiencefocuspractice”教学思路安排教学。比如,warming up和prereading
的环节应当紧凑,留出足够的时间开展阅读教学。教学如果感觉话题贴近学生,可以利用warming up和pre-reading对学生进行说
(speaking)的训练,借此训练学生的英语思维,这时便可将阅读任务安排在第二课时进行。
5.教学活动的设计要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要帮助学生设计语言活动、发展语言技能,为学生设计用英语做事情的各种语言实践活动。活动的设计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要有助于英语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发展和语言实际能力的提高,尤其要重视在活动中加强对学生合作意识、探索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设计要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1.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教学设计要充分体现《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只有抓住了这一本质关系,才算是抓住了教学设计的根本,要彻底摒弃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设计模式——“教师灌,学生听”。
2.处理好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五个方面的课程目标,即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并设定九个级别,以学生“能够做某事”具体描述各个级别的目标要求,具有宏观、通用的指导意义。教学目标的设立应以课程目标为依据,做到和谐统一。
3.处理好传统教具与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之间的关系
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录音、录像、投影仪、幻灯、语言实验室、电脑多媒体等都是现代化外语教学的重要手段,为大幅度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并不意味着不使用或少使用传统教具,使用何种教学手段,取决于教学目标实现的需要及教学手段与教学效果之间效益比的高低。
4.处理好课堂设疑提问的目的性与学生个体差异性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文字云图;高中英语;可视化教学设计
文字云图,主要是指依据英文的频率变化,并基于此基础将一部分具备一定规律的英语进行科学的组成,根据不同的颜色进行不同图案的搭配。通过有效地整合文字云图内包含的相关图案变化,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可视化的教学设计。通过对其的合理设计,可以使其英语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形象化。为此,笔者在文中主要对整合文字云图的高中英语可视化教学设计进行分析。
一、整合文字云图的高中英语可视化教学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是以单词、发音、固定短语以及语法等形式为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但是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此种落后的教学模式的教学弊端也越来越明显。教师需要利用有效的教学情境、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以此来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文中主要对文字云图整合到英语教学内容中的“读前”“读中”以及“读后”这三个阶段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
1.读前阶段
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在读前阶段将文字云图整合到高中英语学科的可视化教学设计活动中,进而全面开展英语阅读的精读与略读、预测和复习,通过将英语阅读课文主要内容输入到云图软件的特殊形状中,并在此时提出一系列的学习问题。要求班级中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并在学习讨论过程中将学习问题带入阅读活动中,以此来全面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高二英语选修6 Unit 5 The power of nature这一课时,本单元以The power of nature为话题,旨在通过单元教学使学生了解火山爆发、地震、台风、洪水等自然现象,认识到自然的伟大力量,并会用所学词汇描述在经历自然灾害时的感受,思考人类应对自然灾害的态度和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英语教师可以在不同形状的云图中,输入与之相关的关键字。学生则需要对其搜索的结果进行加工与预测。通过对其关键内容的搜索,学生可以比较容易地发现并提取出比较直接的学习内容。通过对文字信息的二次创新和组合,结合英语教师的正确学习引导,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地阅读英语教学内容,并确定其中心主题,进而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读中阶段
课堂教学活动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即为读中环节,直接地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通过英语教师将文字可视化教学设计,灵活地应用于学习活动中,学生可以在阅读活动中发现自我的诸多学习不足,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学生对英语语法知识掌握力度不足。可视化的教学设计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彻底地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大量的语境猜测其语义。此种教学方法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通过语法的教学形式进行直观化的展示,以便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与记忆。
3.读后环节
例如,教师在教学 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英语 Unit 3 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这一课时,英语教师需要及时地带领班级中学生对整篇课文的云图内容进行细致的回顾。将云图与英语单词进行合理的搭配,以此来使学生在云图中展示出内容,并对教学内容进行语言表述。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完成单项选择、选词填空等练习题,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地加深学生学习印象,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进而极大地发挥其教学模式的教学功能。
二、对于可视化教学的深入分析
此种教育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其英语单词的含义与衍生原因。在此学习模式中,其学习效果是因人而异的。高中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存在较大差异,可视化的教学设计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英语教师需要正确地认识此内容,并科学地进行设计,以此来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整合文字云图的高中英语可视化教学,自身具备一定的实效性和科学性,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为此,需要教师及时转变自我的教学观念,进而将其合理地应用到教学活动中,以此来全面推动英语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