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护理病例讨论

护理病例讨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护理病例讨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护理病例讨论

护理病例讨论范文第1篇

【关键词】死亡病例护理讨论 CCU护士 专科能力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4-004-03

【Abstract】Objectiveexplore for deaths CCU nursing care to discuss the ability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methods Organization of general nur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ursing CCU deaths are discussed and analyzed to identify care deficiencies, lessons learned, make relevant improvements. Results CCU nurses, first aid theory of test scores, early warning and response capabilities, rescue techniques and the CCU ward management, improved patient satisfaction. Conclusion Care to discuss deaths, is a good form of theory with practice, help CCU nurse specialist capacity and improve quality of care.

【Key words】deaths in care discussion, CCU nurses, specialist capacity

冠心病监护病室(CCU)的护士与医院其他临床科室的护士相比,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包括责任、技术、服务等,要尽到CCU护士的职责,必须经过特殊的训练和学习,掌握各种心律失常的仪器诊断和血液动力学监测系统及识别处理,如心电图、多功能监测监护、心脏除颤仪、呼吸机等操作使用,CCU护士的语言、仪表、动作和技能都应有严格要求,否则都会影响到病人的生与死。为了保证医疗质量、提高诊疗水平,死亡病例都应进行讨论,以往科室组织的死亡病例讨论主要是医生参与,侧重点是发病机理、死亡原因、检测手段及治疗方案等方面分析,从护理角度分析、总结的内容和机会不多,然而在临床工作中,CCU护士常常是第一反应人和抢救过程中的主要参与者,发挥了与医疗同样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从护理的角度进行死亡病例讨论、探讨患者救治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问题及改进措施,有助于提高CCU护士的综合能力。我院心内科自2008年起开展了死亡病例讨论,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8年1月~2009年11月,CCU死亡24例。心脏性猝死患者:男19例,女5例,年龄26~82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10例(41.7 %)、冠心病4例(16.7%不计急性心肌梗塞病例)、心肌病5例(20.8%)、主动脉夹层2例(8.3%)、急性肺梗塞2例(8.3%)、风心病1例(4.2%)。

2 讨论方法

2.1 建立死亡病例护理讨论制度

2.1.1 建立死亡病例护理讨论记录本

2.1.2 时间安排,患者死亡后两周内,科主任主持的死亡病例讨论后,护士长、责任护士必须参加科主任主持的死亡病例讨论,以便对病人的诊断、治疗、抢救措施、死亡原因有更全面的了解,同时听取医生对护理过程的评价和建议。

2.1.3 形式和参加人员。由护士长确定时间,提前通知分别准备,会议由护士长主持,教学干事记录,科内全体护士参与。可邀请科主任、护理部领导参加。

2.1.4 讨论内容。围绕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前后的各种护理问题进行讨论,包括护士对患者病情变化的预见能力和应急能力、医生与护士之间的配合、与患者家属及其他患者的沟通协调问题,护士自身的急救技能,护患配合,与其他科室的协作,患者的心理反应,护士的心理素质,CCU的工作环境及抢救仪器的备用状态,抢救药物和物品的备用情况,抢救记录的书写,尸体料理等。

2.2 讨论过程

先由责任护士简述病史、诊断、治疗及住院期间的护理问题、措施、结果等,参与抢救的护士报告患者病情变化、抢救经过、死亡原因,再由责任护士叙述死亡病例讨论的主要内容,大家在了解患者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分析,最后由护士长进行归纳与总结。

3 改进措施

3.1 培养CCU护士对心血管突发事件的风险预测能力

3.1.1 重视高危因素,积极消除诱因。对于心肌梗死、再梗、扩张型心肌病、夹层动脉瘤、左室射血分数低于30%、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等高危患者,护士应加强心电监护,及时发现和处理致命性心律失常、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避免饱餐、便秘、精神紧张等不良诱因刺激。

3.1.2 及时发现猝死先兆征象,讨论中我们总结出患者出现顽固性胸痛、血压动态降低、出汗不止、惊厥发作、心电图有动态改变、尿量急剧减少,电解质紊乱,护士应警惕猝死先兆征象,同时发生的先兆征象越多病死率越高[1]。

3.2 提前做好抢救物品、药品的准备工作

尽快建立静脉通路,备齐常用抢救药物和仪器,对于高危患者,将除颤仪、抢救车备于床旁。

3.3 提高专科护理抢救能力

除心电图知识外,CCU各种危重症护理专科内容很多,心脏电复律、机械通气、中心静脉压测定、心脏临时起搏器、主动脉球囊反搏以及各种输液泵、微量泵的使用,CCU护士必须掌握并熟练运用。CCU护土专科能力的提高大幅度提高抢救水平。

3.4熟练掌握“2005国际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规范抢救流程,对心电监护示致命性心律失常或突然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的患者,护士在短时间内作出判断,应强调“首先求救”的呼救原则,护士立即徒手心脏按压,给予按压频率100次/分,心脏性猝死患者一般先心跳停止,复苏早期,单纯的心脏按压足以维持机体基本通气要求,人工呼吸可稍后进行.同时心脏按压虽不能直接恢复正常心律却能为早期除颤奠定基础,研究表明70%~80%左右的心脏猝死患者为室颤,自行转律者较少,早期电击除颤是唯一有效的手段。每延迟一分钟成功率下降7%~10%[2]。

3.5 抢救人员合理组织分工

抢救时护理方面由护士长负责安排,护士长不在场时指定专人负责协调和分工。①专人记录口头医嘱,并记录病情变化。②专人抽药、专人推药、专人填写抢救记录[3]。③呼吸道应由专人管理,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同步进行,互相配合,严格执行抢救中口头医嘱的查对制度。

3.6 加强与患者、家属及同病室其他患者沟通

凡进入CCU的病人,由于病情需要建立多条治疗通道,加之陌生的环境和各种监护仪器的报警声音,均加剧患者的紧张与濒危感,几乎不可避免地出现精神紧张,情感低落这种情绪状态常常伴有生理性血压升高和心率增快,加重心肌缺血,所以我们CCU护士要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消除其焦虑情绪,对患者的细微的心理进步及时给予赞扬和鼓励,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4]。为了让家属放心和安心,病房应设立家属休息室,保证病人和家属及时取得联系,每天上午由管床医生与家属汇报病人的病情。17:00~18:00点进行家属探视。护士以亲切和蔼、沉着冷静的态度、熟练的操作、有序的安排,给病人以安全感,同时做好基础护理与生活护理,增加舒适感并减少痛苦,使患者得到呵护和尊重。患者家属由于对患者突发疾病预后的担心,对抢救时一系列侵入性医疗操作缺乏理解,以及治疗费用等因素出现焦虑情绪,往往是医疗纠纷的根源[5]。医生和护士应耐心听其倾诉,理解其心情,耐心解释,取得家属的理解和支持。而抢救过程对同室的患者更是强烈的不良精神刺激,易造成其紧张不安的情绪,甚至加重其病情,尽量拉上床帘,让其他患者有一个相对安静、安全的空间,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保持沉着冷静,有条不紊,避免大声议论引起其他患者的不安。所以在抢救过程中我们避免家属在场。

3.7 及时整理环境,保证抢救后续工作的进行

当班护士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及时补充抢救物品、药品,归类固定放置便于取用,保持环境整洁有序,为下一班次抢救做好准备工作。

3.8 改善CCU工作环境,提高抢救效率

讨论中我们发现抢救过程中有些抢救物品、药品取用不方便。实施“五常法”让护士参与病房管理,通过日常工作中“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实现人、物、场所在事件和空间上的优化组合[6]。例如:抢救车内的药品、物品的种类和数量由于全院统一摆放,不适合CCU专科疾病的抢救需求,因此根据专科特点进行适当调整,为抢救患者创造便利条件,赢得宝贵时间。

3.9 指导CCU病人的饮食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进食过多时可诱发心绞痛并增加心肌耗氧量,不宜进食过热过凉的食物,以免诱发心律失常。因此CCU病人(4~24h)通常仅摄入流质,病情稳定时才准许进软食,这对于需采取紧急治疗措施如血管内成型术的病人是非常重要的。现代资料显示:“把每日餐量分成六小份是最理想的”。

3.10 用药监护

CCU病人病情重,用药复杂。护士应熟知心血管常用药的作用、用途、毒副作用、配伍禁忌,严格执行医嘱,静滴时不可外漏,严格按要求调整滴速,观察疗效,详细记录到护士记录单上。如使用硝酸甘油、利尿剂、利多卡因等,了解疼痛是否缓解,室性心律失常是否改善,尿量是否增多等;心梗患者如使用吗啡止痛,观察疼痛是否改善,有无呼吸困难;使用洋地黄类药物时,观察心率是否减慢,有无复视、心律失常、胃肠道症状等中毒症状。

4 结果

开展死亡病例护理讨论后CCU护士的抢救技能明显提高。通过护理部和科室质量管理员不定期检查,定期组织理论考试,操作技能考核,护士长日查房等进行综合评分。理论考试着重于心内科急救护理知识;风险预警能力主要考核护士对病情的观察、心电图知识和各种监护仪的使用与观察;抢救技术除心肺复苏、静脉穿刺技术(包括留置针、中心静脉穿刺)、输氧、导尿、吸痰外还着重考核心电监护仪、心脏电复律、机械通气、中心静脉压测定、心脏临时起搏器、主动脉球囊反搏以及各种输液泵、微量泵的使用等;病房管理包括危重病人护理与管理、急救药品的配备与使用、护理文献书写、收费核查及医嘱执行、消毒隔离、护理安全与健康教育等。考试考核计分以参考人平均分数为准;病人满意度以问卷形式对出院病人进行调查。

通过死亡病历讨论,科室护士的理论考试、风险预警能力、抢救技术、病房管理、病人满意度等各项考核指标均有显著提高(见表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开展死亡病例护理讨论前后一年的护理考核和护理质量比较(分)

5 体会

5.1 死亡病例护理讨论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好形式

我科毕业5年内的护士占50%多,缺乏临床经验应急抢救能力不足,在每次讨论中,年轻的护士常常意识到课本上所学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从而激发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查阅文献资料,丰富临床经验。

5.2 培养CCU护士病情观察和预警应变能力。心脏性猝死(SCD)是最难以预料的心血管事件,通过组织死亡病例护理讨论,我们归纳了可能发生SCD的患者和先兆征象培养了CCU护士对心血管突发事件的预见能力。所以,CCU 护士应特别注意每一新情况的出现,善于判断,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5.3 有利于抢救技能的不断提高,通过每次的讨论分析找出抢救过程中护士急救技术操作方面的不足,有针对性的加强培训,我们结合病例学习“2005国际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对恶性心律失常的识别、判断,心肺脑复苏术、电除颤、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机的应用进行培训考核利于抢救中发挥作用提高抢救成功率。例如:CCU一例心肌梗死的患者突然意识丧失,心电监护示室颤,值班护士立即呼救并同时除颤,及时抢救了患者的生命。

5.4 有利于发现护理缺陷,除技术方面的问题外包括管理、服务方面的不完善,通过讨论我们提高了认识,完善了CCU相关的管理制度,护士的管理协调能力也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

5.5提高了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避免护理纠纷。抢救过程紧张急迫,护理人员往往注重急救,而对抢救记录不够重视,为护理纠纷埋下了隐患。护理记录是具有法律效应的医疗文件,在实行举证倒置的今天,完善抢救记录,对护理人员有保护作用,避免护理纠纷或在护理纠纷时不处于被动地位,而客观的抢救记录也是保护患者合法权益的依据[7]。通过护理讨论,护理人员能从法律的高度认识到护理职责,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完善抢救记录书写。

5.6 提高了管理者对下属护士业务水平的了解程度。 护士畅所欲言的讨论中透示了其护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及其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护士长可更确切地了解护理工作中的缺陷和薄弱环节,了解下属的不足与长处,有针对性进行培训或进修,有利于流畅管理工作 。

总结:通过开展死亡病例护理讨论,训练和培养了护士用护理程序为患者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了整体护理模式及临终关怀模式的开展。日本石川馨教授指出:在质量管理活动中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的无限能力,创造尊重、充满生气和活力的工作环境,有助于提高企业素质[8]。通过各种培训改善了CCU的环境,物品井然有序,全员素质普遍提高,给患者创造了一个可信赖的环境,使患者对入住CCU增加了安全感。

参考文献

[1] 赵平凡,杨书香,罗希芝.68例心脏性猝死的临床观察[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5,14(1) :77.

[2] 黄爱珍.心肺复苏新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2):126.

[3] 柴湘平,吴祖林.抢救人员的组织分工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J].Chinese Critical Care Medicine,2003,15(8):504.

[4] 杨晓云,王蕾,张利梅.CCU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新医药,2003,2(4):88.

[5] 吕志红,刘敏.影响危重病人家属焦虑因素的分析[J].护理研究,2003,17(8):933.

[6] 陈书盈.CCU实施“五常法”规范管理的实践及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6,6

[7] 胡敏,王敏,李玉梅.通过病例讨论有效规范临床护理行为的探讨.上海护理.

护理病例讨论范文第2篇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的1020例妇产科患者,其中进行附件切除术患者266例,子宫切除术患者364例,剖宫产术患者358例,阴道手术患者25例,盆腔清扫手术患者7例。患者的年龄22~60岁,平均年龄为45.68岁,无药物过敏史,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10例,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方法。

对照组采用一般的术后疼痛常规性护理,实验组采用积极有效的综合性护理,具体如下。(1)术前宣教。在手术进行之前护理人员需要将术后可能出现的疼痛、疼痛原因、疼痛持续的时间、镇痛药物、镇痛方法等内容告知患者,使患者更好的了解手术情况,让她们有良好的心理准备,保持平静的心态来接受手术带来的不适感,避免不良心理带来的刺激。(2)心理疏导。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护理人员将医院环境和各项规章制度介绍给患者,让患者尽早适应环境,主动与她们接触,关心患者,鼓励患者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护理人员还应为她们提供充分的健康知识,这也是对妇科患者护理的必要措施;做好家属思想工作,鼓励丈夫给予妻子爱和关怀,满足患者的归属感,保持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3)控制疼痛。术后保持患者正确的,要利于其呼吸运动,使其腹部肌肉得到放松,减少刺激,减轻疼痛,通过按摩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观察患者表现,准确地对其疼痛进行评估,需要时对其使用镇痛剂。

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2组患者的疼痛、康复情况和满意度进行比较,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主诉疼痛的分级法:无疼痛为0级;轻度疼痛为1级(疼痛可忍受,能够正常睡眠生活);中度疼痛为2级(疼痛较明显,不能忍受,需要服用止痛药,睡眠受影响);重度疼痛为3级(疼痛剧烈,难以忍受,需要服用止痛剂,睡眠受到严重影响,同时伴有植物神经紊乱发生或者出现被动)。

4.数据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r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比较见表1,实验组虽然仍存在疼痛现象,但只有19.2%的患者为中度以上疼痛,80.8%的患者无疼痛或轻度疼痛。对照组有45.1%的患者为中度以上疼痛。2组患者的满意度情况比较见表2,2组患者的康复情况比较见表3。

讨论

护理病例讨论范文第3篇

关键字:内科老年病人心理问题护理

一、心理问题及护理原则

1.焦虑不安

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个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以首次住院的患者入院第一周最为明显。他们对自己所患何病,严重程度,何时才能治好等还不清楚,因此焦虑不安,表现为烦躁,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

护理原则:解释一支持一放松训练。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认真的解释,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特殊情况除外如癌症患者等),指出焦虑不安产生的原因及不利影响,并进行放松训练(自我按摩,简易保健操等)。患者均能接纳护士的意见,在较短的时间里消除或减轻这种心理,睡眠及饮食状况会有明显改善。

例1:男,“岁,以心源性晕厥”首次入院。病人不知道自己患了何种严重的心脏病或是脑血管病,因此焦虑不安,经用上述原则进行心理护理,取得了理想效果,确诊后二周出院。

2、孤独寂寞

主要出现在住院时间较长缺少亲人陪护的病人。这类病人多性格内向,不善交往,很少言语,其它病人亦不愿同其交往,加之很少有人前来探视,病人感到非常孤独,十分寂寞,表现为无所事是,情绪低沉,常常卧床等。

护理原则:建立与病友进行感情交流的渠道是消除孤独寂寞的最好方法。这类病人虽表面沉寂,但内心情感丰富。在护理上要主动与病人接触,交流思想,首先成为病人交往的对象,然后帮助病人与其它病友建立交流的通道,还可引导病人参加一些切实可行的活动,如读书、下棋、打太极拳等。

例2:男,68岁,临床诊断“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病人很少讲话,独自活动,常在床上长时间静卧。我们就主动同他交谈,有针对性地将同病室的病人集中起来参加一些活动,并向病人讲解交往的好处和方法,鼓励他多和别人接触。经过一段时间,病人已和病友们建立了感情,不再感到孤独寂寞了。

3、悲观消极

人到老年自然就有一种日落黄昏的感觉,这种脆弱的心理在患病后得到负性增强,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认为自己没用了,还要给别人增加负担,所以求治的主动性不高,往往被动配合治疗。主要见于平素自尊心和独立性较强且病情较重的病人。

护理原则:关心一支持一鼓励。病人这一心理产生的基础是不敢面对现实,其实是一种逃避行为。针对这种情况要取得家属的配合,主动关心病人,使病人认识到亲人们爱他(她),盼望他(她)能早日康复,讲解主动配合治疗的意义,在精神上要首先战胜自己。对病人每一点认识的提高和精神的振作都要给以肯定和鼓励.应该指出的是,家属的关心与支持是十分重要的。

例3:女,62岁,以“缺血性脑血管病恢复期伴消化性溃疡”而入院。平素生活能力很强,患脑血管病后左侧肢体功能未完全恢复,又患新病,思想负担较重,认为年龄偏大,恢复无望,遂产生悲观心理,甚至不想活了。经与家属配合,关心病人,讲清道理,积极配合治疗并加强营养和功能恢复训练,经三个月的住院治疗,生活能够完全自理。

4、恐惧紧张

主要见于病情加重或癌症病人,认为病入膏育,正向死亡靠近,与求生的本能形成强烈冲突,因此产生恐惧紧张。

对这类病人要给以更多的同情,护理要更加细心,服务周到,言行要谨慎,不要让病人感觉到病情危重,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同时向病人讲明病情波动是常见的,可以减轻恐惧心理。

例4:女,68岁,肺癌,病情加重,咳嗽加剧伴咳血,胸痛明显加重,病人异常恐惧。我们在加强医疗护理措施减轻病人痛苦的同时,告诉病人这是肺结核所致,随着上述症状的缓解,病人也减轻了心理负性压力,后虽死亡,但在这期间病人恐惧紧张心理明显减轻,减少了临终前期的心理压力。

5、疑病

在老年病人中较为多见,此类病人多具有固执、吝啬、谨慎小心和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的性格特点。表现为过分关心自己的健康,如有一点不适,就怀疑自己是否患有何种疾病。

护理原则:有充分依据的适度保证一疏导一解释。

例5:男,65岁,以“高血压原因待查”入院,一周后血压恢复正常,查无器质性原因。然而病人自觉身体多处不适,对找不到病因感到很不满意。对此我们采用疏导的方法,耐心地向病人解释血压升高而住院期间查不出器质性病变原因,说明与病人入院前一天与人吵架有关,并作了适度的保证性说明,二夭后病人高兴出院。

6、情绪不稳

多见于具有易激惹,性格急躁,爱挑剔等特点的病人,对自身疾病所致的不适及稍不如意的事情都要发泄出来,对象常常是护士或陪护人员。

对此类病人要理解,宽容和忍让,同时进行开导,给以周到的服务去感动病人,使其改变态度。

例6:男,71岁,冠心病,总是嫌别人讲话声音大,护士打针太疼,动作不轻柔等而大声斥责。对此,我们不计较,反而更加关心他帮助他,在护理操作上动作更加柔和细致,病人很受感动,后来向我们再三道歉。

7、过分依赖

老年住院病人不同程度存在这一心理,但以依赖性较强和长期有人陪护的病人为明显。他们事事想让别人帮助,即使自己能做的也不想去做,完全适应了在别人的照料下生活,形成了依赖性,对康复十分有害。

护理原则:向病人讲解活动的重要性,鼓励病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减少不必要的帮助,根据病情制定每日活动计划。

例7:女,64岁,肾孟肾炎,经治疗已显著进步,但病人已卧床一月余,很少起床活动,凡事由家属或护士帮助完成。根据该病人的具体情况,我们首先改变了护理级别,让病人下床作适度的活动,并规定每日活动次数和时间,在家属陪护下鼓励病人做生活自理训练,三周后病情痊愈出院。

二、内科老年病人心理护理创新性研究——有效沟通

1语言性沟通

1.1劝说开导

《素问·汤液·醴论》曰:“精坏神去,荣卫不可复也。”历代名医一再提倡“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故护理人员应“视人犹已”,满腔热情对待病人,要主动找病人交谈,对思想不暴露的患者要有耐心,关心同情和体谅病人,把患者的痛苦视为亲人甚至是自己的痛苦,“见彼苦恼,若己有之”。病人悲观失望时,护理人员要主动、热情地鼓励病人,使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语言是情感交流最主要的方式,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六月寒”,故护理人员与患者应“两神相照,两心相注”,耐心说理开导,达到有效沟通,通过护理人员的语言威力,诱导鼓励患者,使其提高机体对情感刺激的耐受性,以促使脏腑功能的协调,有利于疾病早日康复。

1.2交心谈心

可以通过交心谈心的方式,接近患者,闲谈,聊天,拉家常,“问者不觉烦,病者不觉厌”,这样可以详细了解病人得病的根本原因,疾病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病人在患病前后的心理状态,尤其是疾病发生以后的思想情绪的急剧变化,可以进一步了解病人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知识基础,以及对疾病的认识,也可以进一步了解对疾病的态度,是紧张害怕、恐惧还是乐观,有没有战胜疾病的坚强意志,同时还可以了解病人家属的思想状况,想法,要求及存在的实际困难。这样,就能有效地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消除消极因素,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为治疗疾病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2非语言性沟通

2.1移情相制

2.1.1移情

移情就是注意力的转移。通过语言、行动等方式,调动病人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精神内守状态,移易精气,变利气血,调动人体自身的祛除病邪的能力。有些人患病后,往往将注意力经常集中在疾病上面,怕病情变重,怕不易治愈,怕因病影响工作、劳动、学习和生活,整天围绕着疾病胡思乱想,陷入苦闷,烦恼和忧愁之中,甚至紧张、惶惶不可终日。对于这类病人,护理中可采取诱导的方法转移注意力,转内病为外病,转心病为腿病,以不治为乃治,每每收到不药而愈的疗效。还可以在病区加强有效卫生宣教,组织卫生知识小讲课,讲些预后好的病例给病人听,以解除顾虑。也可以在病区建立病房阅览室,购些书报杂志给病人看,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组织一些体育活动,如做健身操、气功、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还可以组织病人搞些娱乐活动,看看电视等。正如清代医家吴尚先的《理瀹骈文》中所说,七情之病也看花解闷,心曲消愁,有胜于服药也。

2.1.2相制

相制,即是以一种情志抑制另一种情志,达到淡化甚至消除不良情志,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的一种精神疗法。如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对忧伤的患者给予更多的照顾,关心他们的生活,以真诚的态度聆听他们的烦恼的诉说,并且有意识地多说些令人愉快的事或笑话,让其听听相声,看看喜剧,保持一种愉快的情绪,以制约忧伤之情,这正是中医学中独特的情志治疗方法——“喜胜忧”的思想体现。

在新的护理模式中,护理工作已不是简单的打针、发药等技能工作,而是包括了有心理护理在内的更为复杂的,具有独立性的、创造性的活动。这些创造性活动需要通过有效的护患沟通来完成,有效沟通则是实施心身整体护理的关键,通过有效沟通来提高护理质量,使病人从身心两方面得到最满意的康复。

参考文献:

1.昌杰浅谈内科老年病人的护理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

护理病例讨论范文第4篇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42例,男26例,女16例,年龄35~75岁。术前均经胃镜取病检明确诊断胃癌,手术种类有五种:(1)B-Ⅰ式胃大部分切除术12例;(2)B-Ⅱ式胃大部分切除术10例;(3)近端胃大部分切除术11例;(4)胃全切除术4例;(5)单纯剖腹探查+活检术5例。入院时均已服药控制血糖,空腹血糖在7.8~9.0mmol/L23例;9.1~10.9mmol/L19例;尿糖均在++~++++。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诊断标准确诊均为Ⅱ型糖尿病,手术后本组患者有1例发生肺部感染,3例发生切口感染。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合并有糖尿病,害怕术后切口感染,担心手术能否成功,针对这些情况护士应多与患者交谈,介绍相关知识,阐述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多列举手术成功病例,讲解焦虑、恐惧容易降低机体免疫力,不利于疾病恢复,同时应多体贴、安慰、关心患者,满足其合理的需求,以取得患者的依赖,从而积极配合手术治疗,促进其康复。

2.饮食指导饮食护理在糖尿病中占有重要地位,术前禁食或用糖尿病饮食,应向患者及家属讲明饮食治疗的重要性,以取得理解、配合,使患者饮食能定时、定量,禁食高糖食物,应以低糖、高蛋白饮食为主。术前一周每天糖量限制在250~400g,可以指导患者进行食物的选择,主食如:大米、白面、玉米面等淀粉类;副食中可选择蛋白含量多的豆制品;多吃瘦肉、鱼、鸡、牛奶等以补充氨基酸,一般不吃水果。饮食要有计划地合理搭配,每天至少三餐,三餐热量比例可按1/5、2/5、2/5或四餐按1/7、2/7、2/7、2/7的比例分配。术前三天进流食,如鲜牛奶、豆浆、米粥等。总之,术前既要控制含糖食物摄入,又要保证有充足营养,这样,既能补充营养,又可以使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避免因营养不良而造成患者术后伤口不愈。

3.控制血糖根据入院时的空腹血糖,术前一周停降糖药改用胰岛素,可以静脉使用胰岛素治疗,也可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普通胰岛素,胰岛素的剂量可根据血糖高低调节,降糖速度不易过快,以防止发生低血糖,使血糖控制在7.30~8.75mmol/L之间。尿糖保持“+~++”。

术后护理

1.加强呼吸道护理由于手术大,长时间禁食,患者自身免疫力降低,术前教会患者有效深呼吸及有效咳痰非常重要。术后有些患者因害怕切口疼痛,不敢深呼吸和用力咳嗽,气管和支气管分泌物的潴留,增加了肺不张和肺炎的发病率,应鼓励患者做有效深呼吸、咳嗽、咳痰,协助其每1~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减少呼吸道分泌物的潴留。对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常规应用超声雾化吸入抗炎及稀释痰液2~3次/日,降低肺不张及肺炎的发病率。术后出现一例肺部感染,经积极治疗后,治疗效果良好。

2.防止切口感染由于糖尿病患者蛋白合成能力降低,组织修复能力减弱,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下降,致使抗感染能力减弱,且长期高血糖有利于某些细菌的生长,使感染难以控制,均不利于切口的愈合,对患者造成极大心理压力。本组病例采用在应用高效抗生素消炎同时,换药1~2次/日,严密监测患者体温变化,并密切观察患者创面愈合情况,术后有3例出现切口感染,治疗效果良好。

3.胃管护理对于胃手术患者留置胃管至关重要,通过有效的胃肠减压可抽取胃内的积气、积液,预防术后腹胀及胃吻合口瘘。胃肠减压时,应妥善固定,防止扭曲、受压、脱落,保持有效负压,严密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量,同时教会病人一些自我观察方法,如有恶心、呕吐、腹胀等表现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检查胃管是否滑出或有无堵塞现象,以便及时得到处理。

4.控制血糖及观察糖尿病的并发症术后要定时监测血糖,防止发生高血糖、低血糖或酮症酸中毒。注意查看血糖监测结果。低血糖反应时,易出现出汗、心慌、手抖、饥饿感、乏力、疲劳,逐渐出现烦躁、呼吸深大、呼气有烂苹果味,面颊潮红、口唇樱红等症状,如出现上述症状时,应提高警惕,及时报告医生,给以相应处理。

护理病例讨论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妇科腹部手术;寒战;原因分析;护理干预

机体在正常情况下,体温恒定在(37±0.2)0C。妇科腹部手术多采用硬膜外麻醉,因为硬膜外麻醉是当前国内临床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有着设备简单,应用范围广,安全、经济,对生理干扰小等特点,但是,硬膜外麻醉后也会发生并发症,寒战即是临床麻醉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可达20~50%[1],由于术中麻醉剂对体温调节的抑制,以及对患者缺乏应有的保温措施等原因,大部分患者术后发生不同程度的寒战。寒战是机体对外界环境温度的一种代偿性反应,是交感神经刺激所激发的肌肉不自主的收缩抽动,其后果是增加机体代谢和氧耗量,严重时使机体耗氧量大为增加,氧气供给不足,心肺负荷加大,不利于疾病的康复[2]。我科自2011年1月,对腹部手术后发生寒战的病人采取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取得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2月在我科采用硬膜外麻醉进行手术治疗发生寒战的患者126例,64例作为对照组,62例作为干预组,年龄17~52岁,平均37.6岁,子宫全切术78例,卵巢囊肿切除29例,子宫次切术19例,并将126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64例和干预组62例,两组病例均已排除输液反应,疾病、麻醉方法、手术时间及例数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用我科室自行设计的妇科特护记录单,分别对两组病人术后5min、15min、30min、60min的体温、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进行连续12小时监测。

1.3 统计学处理

两组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术后5min、15min、30min、60min的体温、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平均值: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开始出现寒战时间和寒战持续时间的比较见表2。

3 讨论

3.1 寒战相关的原因分析

3.1.1 麻醉对体温的影响

有23例患者,在麻醉后开始手术就出现寒战,硬膜外麻醉阻断了交感神经,使阻滞区皮肤血管紧张、体热散失,体温调节中枢为保持恒定的温度,主要通过骨骼肌收缩以增加热能的产生,但阻滞区的骨骼肌已丧失了收缩产热的能力,只有非阻滞区的骨骼肌肉产生收缩,即发生寒战。

3.1.2 低温环境的影响

室温在>240C时,医护人员常会出汗,不利于手术操作。室温调到

3.1.3 心理因素

由于患者对手术害怕产生紧张心理,从而引起强烈的情绪波动,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机体血液重新分配,周围血管痉挛收缩,影响微循环。

3.1.4 手术对体温的影响

手术前常规使用0.5%碘伏溶液进行腹部大面积消毒,由于蒸发,吸收和带走大量热量;术中大量的输血输液也是医源性散热的主要因素,手术过程不可避免的失血、失液,为了维持循环功能的稳定需快速大量的输注液体或库存血,文献[3]报道成人静脉输注环境温度下的1000ml液体或每输入1U(200ml)40C血液,中心体温约降低0.250C。在5~10min内输入500ml库存血液能使体温降低0.5~1.00C;另外,妇科手术时要用大量的低温液体冲洗腹腔,增加了机体能量的消耗,使体温下降,导致病人发生寒战。

3.2 护理干预

3.2.1 预先用药

麻醉诱导时提前给予药物来引起张力性血管扩张,促使核心热量向外周组织分布,但因为此时尚未麻醉,故体温调节机制仍然存在。结果体温调节反应会产生或储存足够的热量来维持核心体温。

3.2.2 对手术室的要求

要保持手术室内空气新鲜,术前预先调节室温在24~260C、相对湿度在60%左右为宜,不但使患者感到舒适,还可以防止寒战的发生,如:年老体弱患者,术中应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3.2.3 做好心理护理

责任护士要经常巡视患者,给予患者心理安慰,手术当日陪护患者入手术室,消除患者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和无助感。巡回护士手术前一天要访视患者,介绍自我,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为患者答疑解惑,介绍手术室环境,讲解麻醉、手术知识、术中可能出现的不适、注意事项以及如何配合医生等。术后应关心询问患者是否感到冷,是否需要加盖被子,密切注意患者的末梢皮肤温度,了解患者的舒适程度及心理需求,尽量满足患者的需要,及时发现患者畏寒、寒战的先兆症状,给予安慰、耐心解释,使其消除顾虑。

3.2.4 巡回护士应密切注意多功能监护仪上各项参数的变化,经常查看病人的肢端末梢温度情况,随时调整室温;尽量少暴露病人,覆盖病人的颈胸部、上下肢等部位,做好保暖工作[4]。必要时提醒医生尽量缩短消毒时间,保持体温不低于360C,发现异常及时报告。术中输入液体或血液预先放置在400C水溶液中加温,但血液加温不宜超过430C,否则会引起血细胞变性。

3.2.5 对病室的要求

要为患者创造一个宁静、舒适、温暖的病室环境,保持病室内空气流通,由于麻醉剂的作用,术后早期患者体温偏低,四肢湿冷,本组资料显示经过干预患者体温平均提高1.41±0.250C,要及时保暖,责任护士将患者盖被用热水袋加热,必要时可加盖棉被。

3.2.6 生命体征监测

责任护士遵医嘱定时为患者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每15min监测一次,及早发现低体温的倾向。体温过低首先患者感觉冷、同时心率减慢、或出现剧烈寒战,呼吸急促,血压升高,甚至心电图改变。据资料显示,经过护理干预,患者生命体征正常,血氧饱和度平均97%以上,所以早期评估患者可能发生寒战的原因及早实施护理干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2.7 氧气加温

术后给予患者经加温的氧气2-4L/min,持续12小时,将一次性吸氧装置提前放置在400C左右的热水中加热,据报道〖4〗,吸人加温氧气可使患者体温上升30C左右,本组病例体温最高上升3.50C ,但应注意不可过热。

3.2.8 为病人泡热水脚

当病人下肢感觉恢复后,由护士为病人调节好适宜的水温,给病人进行泡脚,可使病人体温上升2.12±0.250C,病人感觉很舒服。

4 小结

针对上述种种导致病人发生寒战的原因,我们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使病人在术中以及术后寒战的发生率明显减少,从而减少了患者的不适感觉和并发症,安全度过手术,提高医疗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苏艾中,韩继成.奈福泮治疗硬膜外麻醉后患者寒战反应的临床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5,21:792.

[2]余光强.曲马多治疗硬膜外麻醉后寒战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80.

[3]王艳军.增温溶液提高体外循环术后体温的临床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12):727.

[4]潘爱芬,经典式原位全肝移植术中温度的调控[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1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