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自由落体运动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没有分清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本次大赛中,一些选手没有很好弄清楚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往往只考虑自己怎么教,没有考虑怎样让学生学,缺乏师生间互动过程的设计、缺乏学法指导的内容,所以没能走出编写教案的框架。
教学设计是把学生作为主体,设计的范围可以大到一个学科、一门课,也可以小到一堂课、一个问题。目前的教学组织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所以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中运用最多的一个层次。片段教学的设计内容应控制在解决几个问题的范围之内。
教案是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也是教师自己用的教学内容文本,还可以作为考察一个教师备课的依据之一。所以,从研究范围上讲教案只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教案与教学设计的层次是不完全对等的。教案和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有明显区别:教案是是教材意图和教师意图的体现,它的核心目的就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的依据,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却常常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学设计是从学生出发,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掌握程度为依据,教师既要设计教,更要设计学,如何让学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是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二、对片段教学的重点难点把握不准
片段教学设计只是针对教材中某个章节内容的一部分来进行设计的,其对应的重点和难点与完整的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有所区别的,所以不能绝对照搬教学大纲或教参中所列的某章节的重难点。例如物理必修1中《自由落体运动》这一节的教学重点是:1.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及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2.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是:1.理解并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及规律解决实际问题;2.照相机曝光时间的估算。
但是如果片段教学所指的范围仅限于概念和规律的探究,则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就不能列为重点。又如,倘若不用照相机做为教具,教学难点就不是照相机曝光的时间问题了,所以片段教学设计既要考虑系统性和连续性,又要根据具体指定的片段和所采用的媒体来设计并分析其教学的重点难点。
三、缺乏用图表法和流程图表达设计方案的习惯
从本次参评的教学设计来看,采用图表法和流程图的比较少。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也存在类似的情况。从表面上是老师怕麻烦,想省时间,实际上是一些教师对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被研究对象等缺乏系统的研究,所以无法上升到用图表法和流程图来归纳展示。
其实,合理使用逻辑性设计的表格和流程图,教学过程条理性好,有利于引导学生用表格的方式归纳知识、学习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复杂思维的过程中进行综合归纳的能力。
教学流程图便于展现教师的教学思路以及设计意图,同时也便于更改补充。如能充分利用流程图,把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同时以流程图为载体,进行合理化的教学设计,能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加强过程与方法教学。
此外,板书、板画能力有待提高
随着电脑和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很多老师越来越重视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而对板书和板画却日益疏远起来,有的青年教师更是漠视了板书、板画,认为板书、板画已经落后于社会,应该退出课堂,电子课件可以完全替代板书板画了!
本次大赛,许多选手们展现了个人高超的课件制作水平,但现场手工的板书、板画能力有待提高。本人作为省、市两级的评委,亲眼目睹了一些青年教师现场的板书、板画能力比较差,如:字迹潦草、书写不工整、笔画次序颠倒、板书不讲格式,把小写的“1、2、3”序号放在大写的“一、二、三”前面;一些板书缺乏总体设计,未能突出课堂的中心思想;绘图缺乏科学思想,甚至出现科学性错误,作物理学力的图示时,箭头画得不规范或画错的大有人在!
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物理实验兴趣有效
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既是物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
在新课程标准的物理教学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加强科学探究.《课程标准》第三部分专门
列入一项--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要求,列表说明探究要素和基本要求,所以大大加强了实验在物理
教学中的地位,同时也明确体现:观察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
、明确的认识,这是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必要的基础.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实
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生兴趣,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在这种新形式下,我们应该做好哪一
些才能保证实验的有效教学的进行呢?
首先,在实验教学中,我们遵循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根据高中生刚开始学物理、学生分组实验做得少、学生实验素养低的特点,我们就采取全方位指导的策
略,即从头到尾的全过程指导。实践说明,这样有效。
一.教师在实验前做好充分备课是实验有效教学的前提
教师应把实验教案从物理课时教案中分离出来,在实验教案中,教师应该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
题等备写出来。教师还应该在实验案中备写出"实验探究目的、实验探究猜想、实验探究设计(其中分为
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图、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探究数据统计表设计、实验讨论或论证、实验结
论等六大环节"。并且,不是写在纸面上,而且都要亲自预做实验,做到心中有数,先行实现"探究"。
二.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指导学生实验时如何抓住实验探究的六环节是实验有效教学的关键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要指导学生:(1)在这个实验中可能要测量哪些物理量?(2)用什么仪器来测量这
些物理量?(3)用什么方法来测量这些物理量?(4)如何进行该实验?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5)对所做的实验进行评价,还有什么问题?如何改进等?(6)最后得出实验结论。
三.教师在平时的实验教学环节中,应指导学生实验时做好"观察、操作、记录、分析讨论、整理"等环
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这是实验有效教学的要求。
所谓"观察",即通过眼、耳、鼻、皮肤等感官感知的过程。如选择测量工具时,我们一定要看清它的量
程、最小刻度值、仪器是否完好无损等。实验中,数据的读取角度、现象的记录、线路的连接等,几乎
每一实验的全过程,都离不开观察。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一定要仔细观察,防止马马虎虎、差不
多就行。
操作是学生实际动手参与实践的具体过程。每一种仪器,都有它的使用规则和要求,在实验中,规范操
作,正确地读数和记录数据,同时,也应注重实验的事实,而不能任意取实验数据,有意迎合实验的真
实结果,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再次对于实验数据的记录,还应该指导学生自己制作实验数据表格,使学生很容易从数据中总结规律等
。
最后环节是实验后器材的归类和整理,很多的学生不重视,认为与考试无关,其实这是一个不可缺少和
不可忽视的环节,能培养学生爱护仪器和有始有终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
其次,在教学中,深深体会到学生怕学物理,教师难教物理,因此搞好物理教学,教师面临了一种挑战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方面。
杨振宁博士说过:"成功的真正秘决是兴趣"。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学生就会想学、爱学、才能
学好物理。接下来谈几点利用实验培养兴趣的体会。
1.改进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促进有效教学
物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活生
生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感受倍深,于是也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学习
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演示实验。在"平抛运动"这一节,讲到如何分解平抛运动时,课本上的实验
装置实验室没有配备,为了增加教学的形象性和真实性,找来了两个乒乓球,用两只手各拿一球在同一
高度同时做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结果听到两个球同时落地的声音。说明两个球落地时间相同,即
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的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是相同的,就避免了书上得来终觉浅的灌输式教学,演示实
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开始活跃了,教学效果自然就好。
2.加强学生动手做小实验的能力,加深学生印象,促进有效教学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会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更大的兴趣。课堂上不再是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不再单
纯把学生当成被动的不变的教育对象,而把他们看成是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着的主体。提高课堂效率
就要充分挖掘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在课堂上要
适当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操作,通过自己的头脑,围绕所学知识多思考,多提问题,大胆质疑、思
考和探究。在讲《离心现象》这一节时,让学生自己做人造墨水旋风,通过改变旋转速度,发现墨水的
状态不同。学生对此充满兴趣,在实验过程中提出墨水相对不动和墨水旋风现象的原因,在教师的指导
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学生都动手做实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在体验中学习学生
成了学习的主人,学生回答和思考问题也变得积极了,整个教学过程比较轻松,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教学
效果。
在新课程体系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地位将越来越突出,物理实验教学的面目也将随之出现新的面貌
。作为新形势下的物理教师,我们只有不断发展,不断探索,不断学习,处处以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为
最高目标,才可能将我们的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适用人才。
[关键词]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全新的课程理念。如何实现课堂教育素质化,如何强化学生主体意识,促使学生能“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变得十分重要,《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在实际教学中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主动地、有效地学习,本文从高中物理教学方面,谈几点关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体会。
一、确立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一种“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方式,它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主观努力去获取新知识和增强自己学习能力的一种过程。物理科的“自主学习”就是指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物理学科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创新。所以教师应在坚持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变教学为导学,改变过去那种只注重知识传授、忽略能力培养;只注重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做法,确立一种全新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
我在讲解《自由落体》这一节时,一改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方法,把学生全部带到实验室里去,然后把全班分成12个小组,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实验推导出“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运动,而我在旁边只作引导,经检验此种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效果。
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自主学习是最持久的,也是最深入的,要想使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必须首先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众所周知,世界上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都是由于他们本人对于这一事业的钟爱而成为“家”的。其实“钟爱”就是需要,有需要就能发动学生学习的动机,有了动机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应首先考虑调动学生的需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我们可以使用“创设情景,设置疑问”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这堂课的开始,我运用多媒体技术,在大屏幕投影仪上播放月亮绕地球慢慢旋转的动画时,提出“月亮为什么总在天上,不飞走呢?”“因为有一只看不见的叫万有引力的手把它拉着。”“那为什么不掉下来呢?”在我创设的情境中,学生充满了好奇心,学习动机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激发。
转贴于 三、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
应试教育过分强调教师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单面灌输,学生被动学习,这样培养的学生知识结构和思想容易出现雷同,缺少个性,因而远不能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所以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探究精神,特别是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学生在学习中有了探究精神,他们便有了学习的钥匙,思维就长了翅膀,自主学习就会得到充分发挥。
例如在教学过程,有时候我会故意将某一个知识点讲错,然后假装不知道,过了一段时间如果有学生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借这个机会对他提出口头表扬,鼓励大家在科学上要有怀疑和批判精神。
四、善于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与学生平等相处,善于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促使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不断提升。比如上习题课时,我会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到讲台上来讲解,这些到台上来的学生每人必须有一份亲自备好的教案,学生在备课和讲课过程中,力争寻求多种解题方法及最佳讲解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自信心,有效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五、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
2014年9月19日省教育厅公布《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试点方案》,标志着浙江省正式进入新一轮的课改。新高考方案的实行推进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与以往不同的是普通高中将全面实行走班制和一生一表,这对学校的硬件、软件要求较高。依据学生的选考科目分班、分层教学,这种个性化的教学需求,使得教材不再是独一无二的教学资源,而仅仅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所能借助的工具或手段。因此,物理教师在原始教材的基础上,应该对教材进行个性化的二次?_发,才有可能缓解教学实践与教学材料之间的矛盾,使教材符合当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1 问题提出
对于高中物理教师来说,面对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手持着并不“完美”的教材,教师就必须合理地对物理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在课堂操作过程中,教师要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得教材内容更具体、更形象。学生学习起来更主动,各方面能力也能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有效提高,也有利于积极情感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能更好地满足物理新课程理念。那么,教师该如何发挥教材的最大作用?
教材有一次开发,也有二次开发。学生上课时所用的教材是编写者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编制的教材,把这个编制的过程可以称为一次开发。而所谓教材的二次开发,是指在首次开发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容易理解教材,可以对教材结构进行调整,也可以对某一章节内容进行调整,还能对教科书后的习题进行取舍修改,甚至还能补充一些相关内容。为了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在实际授课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评估他们所能达到的更高水平,根据学生的当前状态来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期望能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 教材二次开发的策略
教材二次开发的策略,可以理解为实现目标的方案集合,它是教材二次开发时经常遵循的指南。好的策略有利于教师设计出高质量的教案。笔者以设计原则为根本并结合课堂教学实践的体验,认为教材二次开发的策略有以下几条。
2.1 利用演示实验进行教材二次开发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去了解未知。伟大的科学发现都是诞生于仔细的观察之中。
物理课很多时间都用在习题的解答上,如果将新课教学也变成习题教学的话,学生心理会产生厌烦情绪。如在“超重和失重”这一内容上,教材是直接给出一个例题,旨在解答例题的过程中发现压力比重力大(小),然后总结提出超(失)重现象。如图1所示,假如设计一个趣味实验:一个水瓶从一定高度释放,会发现在下降过程当中并没有水漏出来,是什么原因呢?学生们睁大眼睛仔细观察着实验现象的同时,心里带着疑虑:明明瓶子是漏的啊,怎么水没有滴出来?此时,在学生们渴求知道原因的状态下,教师稍一点拨,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学生们在轻松的氛围下学习,会觉得越来越有趣。
在课堂上,除了教材中编入的一些演示实验,教师还能增加一些趣味性更浓、效果更好的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有人说,做实验麻烦,我们完全可以用讲述或者播放视频的方法替代。如果这样想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新课程改革明确告诉我们:知识不是教学的唯一目的,更重要的是传授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探究过程。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或者学生们的演示配合操作,才能真正让他们的思维动起来。
2.2 用生活实例进行教材二次开发
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脱离了生活,会变得索然无味。而物理就是源于生活,脱离了生活的物理就像无源之水,最终是会枯竭的。所以,在二次开发物理教材时,要多挖掘生活实例。手边的事物、周围熟悉的场景都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最终实现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期望。
例如:教材中有关静摩擦力的定义中“具有相对运动趋势”这句话,如何去理解呢?运动趋势是看不见的,如何让学生用眼睛观察这抽象的“相对运动趋势”呢?
我们可以利用身边常用的物品:塑料瓶,筷子,一把米(如图2)。把筷子插入大米,轻轻地就可以用筷子把装满大米的瓶子拎起来。瓶子相对筷子有下滑的趋势,所以就能够根据状态分析出静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
教学中还可以用橡皮和刻度尺来做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用绳子和钢珠来演示圆周运动;用水和玻璃观察光的色散……。通过多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现有物品、生活中的常见实例,让学生切身体会物理来源于生活,两者密切相关。而且选用教材上没有出现的器材来实验,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3 利用探究欲望进行教材二次开发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生记忆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因此,二次开发教材应围绕学生的发展需求,可以通过发现问题―设计方法―探索问题这一流程来完成学习。在此学习的过程中,课堂的主体为学生,教师起到辅助的作用。
例如:在高中物理必修1中《自由落体运动》这一节的教学。“自由落体运动”现象是学生既熟悉又陌生的一种运动。学生有这样的一种生活经验――重的物体应该下落得更快。要消除这一误区,笔者根据这部分教学内容对原教材上的演示实验进行改进,设计了如下的探究实验。
感知规律:小实验――取大小相同的纸片和硬币,在相同的高度同时释放,请学生观察现象。
生1:硬币下落得快。
生2:硬币做直线运动,纸片做曲线运动。
师:观察得非常仔细,那为什么硬币下落得快呢?
生:(几乎异口同声、充满自信地回答)因为硬币比纸片重。
师:真的是这样吗?有不同意见的吗?
探究:初始条件――实验对象均从同一高度静止释放。如表1所示。
实验结论:下落快慢与物体的轻重无关,似乎跟形状有关。同学们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自己的观点吗?
最后,通过真空管进行演示实验,抽成真空的玻璃管内放着重量、体积、形状毫无规律的羽毛、硬币、小铁块等,实验发现这些物体都是同时落地的。
通过上述这些探究性小实验,帮助同学们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为学生以后在处理问题上提供帮助。这样对教材的处理,突破了常规的上课模式,把教材的演示实验修改设计成了探究实验,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通过感知―探究―发现矛盾―探究―解决,能提高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可看出本教材开发设计的有效性
2.4 利用题目变式进行教材二次开发
变式就是指不改变事物的本质属性,通过分析事物所处的环境或者分析事物对其他可能产生的影响力,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面去改变事物的其他属性,以便能更深入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属性的过程。物理这门学科要求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很高,且基本上每一节物理课都避免不了解题。
要达到高效率的教学,就要对这些习题进行挑选、补充和整合。下面通过“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为例,从教材“问题与练习”中一个比较简单的物理情境出发,通过改变一些条件进行设问,来锻炼学生的全面性思维和多角度思维。
如图3所示,水平地面上质量M=3 kg的物块,在大小F=16 N、方向与水平方向成θ=37°的拉力作用下沿地面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木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取g=10 m/s2 ,sin37°=0.6,cos37°=0.799。求:拉力F作用2 s时物体的速度大小?
将这道题巧妙地变化相关条件来设计问题,可以将几乎所有的动力学知识融贯起来:
变式1:如果拉力F作用2 s后撤去,物体还能滑行多远?
变式2:如果拉力作用2 s后撤去,?^续滑行0.6 m后滑上一个倾角为37°的斜面,并继续上滑0.2 m,求木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变式3:上面的变式中可以求物体滑动到最高点的时间。
通过从一个简单的运动过程,不断改变条件,加入一些其他因素,逐步增加题目难度,能够有效锻炼学生思维的全面性。教材上编写的习题中,有很多具有这样变式的潜力。
一,选择生动的影像,创设有趣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有兴趣学习物理。
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一些抽象的概念、定理、定律,以及许多复杂的物理过程都可以用图、文、声、像并茂的多感官综合刺激,使这些在传统教学手段下很难表达的教学内容或无法观察到的现象形象、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生动丰富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配音等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电荷知识的时候,由于电荷很小,我们无法肉眼直观,那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其放大化卡通化,以动画的形式呈现它们的存在,及其相互作用的过程。又如我们在讲富兰克林接引雷电下九天的故事时,仅凭老师一张嘴讲,可能有点干瘪,但是如果用视频呈现就不一样了,学生会不自觉的被生动的画面感染,欣然领会故事的内涵,自然而然地学得一种探究自然与科学的精神,同时产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尽管多媒体教学可以使一些沉闷的物理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但是我们不能将画面弄得太花哨,声音高低、类别也要得当,不然就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偏离主题。例如在讲圆周运动的时候,可以播放一些圆周运动的图片:过山车在圆轨道上跑、自行车轮在转动、地球绕太阳转等等,把多余的背景去掉,噪杂的声音也去掉。这样学生就会关注圆周运动本身,而不会去看其他热闹。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还原逼真的物理现象及过程,解决常规课不能解决的难点。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现实困难,例如我们在讲自由落体运动这一节内容时,要探究物体下落快慢的原因,实验器材需要一片羽毛,一个木塞,一个小铁球,还要一根真空管,可我们学校的抽气机坏了,无法将管抽成真空。那我们这时就利用网络、电脑等给学生做一个仿真实验,很逼真地再现了实验过程,让学生看得真切明白,老师讲起来也连贯成理,帮助了学生理解,帮助了这堂课顺利完成。又如在做平抛实验时,由于人为应因素太大,导致实验结果与事实偏差太大,这样很容易误导学生。那我们也用仿真实验来呈现,精确地控制变量,从而得到与事实相符的准确的规律。
但如果现实生活有原材,最好还是用活生生的事实来说明问题更能让学生理解接受,还不用花很多时间去设计课件、查找选择合适的资料。例如在讲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时,可以让学生用手拍自己或桌子,还可以让学生联想上体育课排球的感受。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真切而深刻地体会到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时产生的、同时变化的、同时消失的,性质相同,分别作用在对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探究精神。
三,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容纳、涵盖很多内容,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完成很多教学任务。
这种优势在上习题课的时候尤为突出。例如用传统的方法在黑板上抄一道题目要一、两分钟,很多物理图还画得不如电脑上准确完美。而用多媒体展示一道题目只要一、两秒钟,每一个物理图形的点、面、角都能准确反映,学生理解不容易发上偏差。这样我们用黑板讲练习题一节课最多三道,而用多媒体讲练习题至少要翻一番。
但是我们必须要注意如此短的时间内呈现如此广阔的空间,学生们是否能够接受消化。所以在用多媒体教学时内容不宜多,播放不宜快,非常重要的知识和方法老师要停留下来细讲,还必须利用黑板书写、标注。例如讲向心加速度这一节,内容本身就很多,要从它的定义讲到它的方向,再讲到它的大小的计算方法。那我们就利用多媒体播放几张图片,辅助理解其定义。它的方向据向心力和牛顿第二定律去理解,而由加速度定义式理解它的方向就让学生课后去思考了。公式的推导也是选讲,也把它省略好了。所以重点应是放在加速度大小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上。这样内容就少得多,学生也有练习时间了,老师再把重点在黑板上写出或在多媒体课件上专门标注出来,学生就能更好地掌握了。
四,采用多媒体教学时,老师写粉笔字少了,师生都少吃粉笔灰了,清洁了教学环境,对身体健康有利。
许多人都知道老师也是尘肺病的高发人群,就是因为常年吸入粉笔灰导致的。所以在能使用更先进的教学手段时,就尽量少用落后的有害的方法。
但是采用多媒体教学时老师不要只当点播员,坐在电脑前动动鼠标、切换画面,该强调的、该突出的还要用粉笔板书出来,这样更能引起学生重视。还要走下讲台,留心学生反映,和学生多交流,这样更利于师生互动,促进教与学和谐顺利地进行。
五,通过多媒体的应用,拓展了教师备课的途径,大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
过去老师们备课大多就是一本教科书加一本教案书,途径是很单一的,知识面也狭窄。出试卷就查一些纸质材料,再用手和笔慢慢地刻成卷子,既辛苦又费时,效率低。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就明显地改变了这些状况。老师们可以从网络上获得大量的资料,如试题、教学课件、仿真实验、教案学案以及各种教学思想、方法等;可以通过电脑备课、制作试卷;可以通过移动盘保存、转移、再现这些资料......教学资源时时更新、源源不断,还可以避免劳动的重复,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