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岗位技能考核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生物化学;项目化教学 ;动物科学;效果
项目化教学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一个项目应是项计划好的有固定的开始时间和结束的时间的工作。原则上项目结束后应有一件较完整的工作成果。 其过程主要包括五步第一步明确项目任务: 教师提出工作任务同学讨论; 第二步制定计划:学生制定工作计划 教师审查并给予指导; 第三步实施计划:学生分组操作及明确分工 合作完成;第四步检查评估:学生自我评估 教师评价 第五步:归档或应用:记录归档,写出工作任务报告,可能情况下应用实践。[1-3]
《生物化学》是动物科学与技术专业一门专业主干课, 多年来,学过《生物化学》的学生无论是本科生还是高职生都普遍感觉比较难懂,比较抽象,实用性差,更有甚者称其为“天书”。为了更好地结合高职动科专业的岗位实际,通过企业调研,研究团队开发了岗位项目化教学设计并在教学中实施,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具体设计方案如下
1.课程地位与作用
1.1课程定位
动物科学专业分为宠物、畜、禽、经济动物和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和水产养殖动物的饲养管理两大能力模块课程体系, 生物化学是培养这两大模块中都要用到的饲料生化检测和疾病临床生化诊断基本技能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其在课程教学体系中的地位见图1。
1.2教学目标
1.2.1 知识目标 掌握蛋白质、核酸、酶的结构、性质和生物学功能;熟悉维生素 的种类、性质和功能;糖、脂类、蛋白质和核酸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掌握饲料检测、水产动物疫病检测和饲养动物临床生化检测等相关生化指标。
1.2.2能力目标 能掌握微量滴定、分光光度法、层析、电泳、ELISA、PCR等基本的生物化学实验技能。能使用天平、分光光度计、离心机及电泳仪等设备 能进行饲料检测、水产动物疫病检测和饲养动物临床生化分析操作
图1 “生物化学”课程定位
1.2.3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1.3课程开设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近年来,动物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宠物、水产动物、畜、禽、经济动物和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各种动物饲料、宠物食品的质量检测等工作,在这些工作中广泛地应用到生物化学知识和技能。生物化学在动物科学与技术高等职业教育中主要发挥为《水产动物疾病防治技术》、《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动物疫病》、《动物普通病》、《动物营养》等后续课程提供必需生化知识和技能的作用,同时为学生在宠物养殖企业、实验动物和畜禽养殖企业、动物园、饲料检测单位和水产养殖等单位进行毕业顶岗实习和从事宠物、水产动物、畜、禽、经济动物和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各种动物饲料、宠物食品的质量检测等工作储备丰富的生物化学知识和技能,并为学生毕业后考取饲料检测工和水产养殖技术中级工等资格证书奠定基础。
2.课程设计
2.1课程设计构思
根据对2010和2011届动物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岗位所需生化技能调查,本课程设计力图实现几大突破:
2.1.1任务驱动教学:根据企业单位岗位项目所需完成的工作任务设计教学内容:分为3大项目、12个工作任务、8个教学情境,改变了过去按照学科体系进行教学设计的传统教学模式.
2.1.2工作过程模拟:与相关企业合作,利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教学, 每个工作任务都模拟真实工作过程,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后可以系统地掌握相关工作技能和知识点。
2.1.3应用化的知识点讲解:删减生物化学中一些抽象与空洞的理论和结构,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点的同时,更多讲解生物化学知识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
2.1.4技能当场掌握:通过技能考核的方法,对学生的相关操作技能进行考核,给出考核成绩,确保每一位同学任务中所涉及的操作技能.
2.1.5融入考证内容:教学内容结合了饲料检测工\水产养殖中级工考证中对于生化知识点的要求。
2.2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如图2
图2 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图
2.3岗位教学内容设计
根据动物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行业企业发展要求、职业岗位工作需求、职业资格标准和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动物科学与技术高级技能人才的需要,以宠物、水产动物、畜、禽、经济动物和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各种动物饲料的质量检测生产岗位中所用到的血液生化分析、尿液生化分析 、病原体分子生物学诊断 、饲料营养成份和有害物质生化分析等关键内容为依托,将教学内容分为3大项目、11个工作任务,设立了8大学习情境来完成这11个工作任务。(详见表1)
项目按照各种饲养动物普通病临床诊断时要用到的生化检测技术、饲料检测单位要检测的饲料生化指标和水产养殖企业动物疫病的常见临床生化诊断技术来设计的,同时兼顾生化知识点的从易到难原则。
3.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实施
每一个教学情境都模拟真实工作情境,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例如在第三大教学情境“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检测饲料中的克伦特罗”这一部分,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是饲料中克伦特罗的检验,教学情境如下图:
图3学习情境三 教学组织与安排图
这样在每个教学情境完成后,学生即掌握了相关工作技能和知识点,又锻炼了学生独立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团队合作、查阅资料和口头表达等能力。
4.教学方法
课程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4.1专题讲座法:教师讲解任务完成所需的知识点的同时,聘请企业专家讲解生化最新技术。
4.2案例教学法:如在第一个学习情境“饲料检测中常检测的氨基酸指标”中教师举出如果你是一位饲料检测员,要对一批饲料进行必需氨基酸成份的分析,请设计方案,让学生共同设计工作方案,这样有效地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真实工作时心中就有了自己较为成熟的方案。
4.3全程化考核法:在每次的工作任务完成后,都要对学生进行技能考核,有条件聘请企业人员参与技能考核结合教师组织技能考核。
4.4师生互动和角色互换法:通过要求学生查阅知识点在相关工作中的应用和相关工作任务的应用并上传网站,增加师生互动的力度;通过讨论课的形式,请一些学生上台讲解所在小组查阅资料和完成工作任务的总结,有效地实现师生角色互换。利用课程网站教学资源和论坛,增加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企业专家之间的互动,学生可随时提出问题,由教学团队老师和企业专家解答。
5.教学效果评价
5.1学生学习效果评价
宠物、水产动物、畜、禽、经济动物和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各种动物饲料的质量检测生产等工作和饲料检测工的考证中对相关生化技能和知识点的要求,采取技能考核的形式,重点考核学生在工作任务中操作与结果分析等职业能力,并对学习和应用上态度认真有创新的学生加以鼓励。
5.1.1知识点考核部分:聘请企业专家协助教师团队共同出卷考试占总成绩30%。
5.1.2技能考核部分:聘请企业人员参与技能考核结合教师组织技能考核占总成绩30% 。以分光光度计技能考核表为例,见表2。
表2学生技能考核表
姓名: 学号: 班级:
考核项目 评分标准 得分
分光光度计的设置 正确(10分)
比色皿的使用 拿法(10分)
润洗方式(10分)
加入液体量(10分)
比色皿放入分光光度计的位置(10分)
样品的测定 准确(20分)
用后处理 正确(10分)
操作熟练程度 熟练(20分)一般(10分)、不熟练(5分)
5.1.3职业基本素质与态度考核:在平时技能操作的过程中,注重教师、企业人员、组长和本人多方考核学生的纪律性、认真程度、耐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报告书写、团队协作能力占总成绩40%,见表3。
5.2教师授课评价
实行行业、企业、同行、督导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的方式。[4-5]
6.项目化教学的效果
通过对2009级和2010级学生问卷调查结果见图4:
图4 实行(2010级)和未实行(2009级)项目化教学效果比较图
从图中可见,80%以上的 学生在工作中用到生物化学的知识和技能,但从教学效果来看实行项目化教学的学生(2010级)比未实行项目化教学的学生(2009级)对教学效果的满意率高43%,满意率达91%,可见项目化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深受学生的欢迎。
参考文献:
[1]应力恒.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 .22
[2]洪霄 付彬 李涤非高职院校项目化教学探讨.中国成人教育,2008.11
[3]皮连根.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项目化教学探索. 职教论坛,2007 .12
[4]侯文顺 胡英杰. 关于项目化教学改革的考核评价探索.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8 .9
[5]龙芳。高职项目化教学课程考核模式研究。职业教育研究,2009.2
作者简介:
张永霞:(1977-)女,硕士研究生,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生化检测及职业教育理论。
王金福:(1977-)男,硕士研究生,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动物流行病学。
关键词: 学前教育学生 专业技能 考核方案
学前教育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与评价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一环。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考核是以检查为手段,促进学生进一步掌握幼儿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为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考核内容及要求
(一)舞蹈
1.考核内容
(1)自选环节――舞蹈表演(4分钟内)。在教师所教授舞蹈中选择任意一个综合表演组合,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表演,自选舞种、题材,自备音乐、道具、服装。如手臂动作《对不起,没关系》、《我和老师学舞蹈》、《小花猫上学校》、《小青蛙找家》等;(2)必选项目――即兴舞蹈创编。抽签选题,在音乐的伴奏下表演。即兴创编主题:小娃娃跌倒了、小鱼、学做、快乐的小鸟、小松树、小孔雀、小猫、蝴蝶花、印度幼儿舞、藏族舞蹈等。
2.考核要求
舞蹈动作到位,动作与动作衔接自然、舒展;符合该舞蹈组合的基本韵律和特点;动作合拍,节奏感强;表情符合舞蹈表达的思想,有一定的舞蹈感染力。
(二)视唱
1.考核内容
(1)自选环节――选择任意一首儿歌进行视唱(5分钟内);(2)必选项目――即兴视唱。抽签选题,在规定时间内识谱视唱。即兴视唱项目:《小红帽》、《火车开啦》、《两只老虎》、《小雨沙沙》、《粉刷匠》、《打电话》、《欢乐颂》、《玛丽有只小羊羔》、《上学歌》、《新年好》等。
2.考核要求
能够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演唱歌;音准、节奏正确;音色圆润流畅,吐字清晰;演唱作品完整且能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演唱风格,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
(三)琴法
1.考核内容
(1)自选环节――选择任意一首曲子进行弹唱(5分钟内);(2)必选环节――即兴伴奏。规定时间内抽签选一首儿歌即兴伴奏。即兴伴奏项目:《粉刷匠》、《新年好》、《要做好学生》、《小星星》、《交通警察》、《国旗国旗真美丽》、《铃儿响叮当》、《雪绒花》、《老麦克唐纳》、《湖上天鹅》、《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等。
2.考核要求
弹奏连贯流畅,姿势正确;弹唱配合协调统一,技术熟练;富有艺术表现力且能完整演奏一首幼儿歌曲。
(四)绘画
1.考核内容
作品题目自拟,表现主题不限,但尽量贴近幼儿的生活。如可以选择动物、植物、人和其他一切事物表现爱、人性、希望、幸福、悲伤等主题。主要考核绘画的构图、色彩、技法等绘画元素。作品说明部分主要从作品创作的思路或者来源,以及想要表达的某种情感等方面进行深刻描述。
2.考核要求
熟练运用简笔画技法塑造物体形象;造型准确,线条流畅;构图均衡、饱满,富有童趣;能够深刻描述作品的构图、思想、色彩、寓意和创新点。
(五)幼儿故事讲述
1.考核内容
(1)自选环节――任意讲述一个完整的幼儿故事(5分钟内);(2)必选环节――即兴创编。在规定时间内抽签选三个词项,以此为主题进行故事创编(不少于3分钟)。即兴创编词项:苹果、香蕉、猕猴桃、芒果、碰碰车、火车、飞机、轮船、小花猫、小松树、小兔子、大黑熊、长颈鹿、大森林、天空、草原、小河、农场、村庄、田野、电话、电视机、冰箱、幼儿园、老师、好朋友、拖鞋、睡衣、洗澡、洗衣服、书包、图画书、铅笔。
2.考核要求
能使用准确、流畅的普通话脱稿讲述;能运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语速、节奏;能运用语言、表情、动作等表现技巧表现人物的对话、性格和思想感情;体态语要自然得体。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地对故事进行续编、改编、扩编或者缩编,但任何改变必须得当,主题不得改变。
二、成绩评定方式
每项考核项目至少由两位以上评委负责给出等级分。每项技能考核总分为100分,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分~69分为合格,70分~79分为中等,80分~89分为良好,90分及以上为优秀,考核项目的平均值为学生技能考核综合成绩。下面以“舞蹈”环节的评分标准为例,其他各项技能考核都要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
(三)考核方案实施细则
学生考核综合成绩由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技能考核领导小组集体评定。通过五项专业技能考核并获合格以上者,颁发不同等级的“专业技能合格证书”证书,准予毕业。单项专业技能考核优秀者,颁发“单项专业技能优秀证书”。专业技能考核不合格者,必须在毕业前进行补考,通过补考获得合格者,方可毕业;经补考仍未通过者,不予毕业。
关键词 微生物学课程;实验工作过程;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2-0125-03
在传统的学科教育模式下,微生物学课程以学科知识体系辅以验证试验构成其教学内容,这对培养理论研究型人才有它独到的合理性。正是按照这样一种模型,多年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实践使笔者产生越来越多的困惑:期望学生动手能力有所提高没能实现,理论越讲越糊涂,进而学生厌学,教师犯难。面对这样的困难,组织教师重新审视微生物学课程性质,特别是在高职教育的背景下重新认识课程定位,于是提出基于实验工作过程的微生物学课程改革方案,并经过一个教学循环(3个班)的实践探索,取得明显的效果。
基于实验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实质上是基于实际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它是以实际工作岗位的任职要求为目标,按完成实际岗位所需的技能和知识要求,设计若干实验工作任务,实现通过实验过程教学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理论知识的一种教学设计。其主要包括基于实验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设计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实施和考核方式设计。
1 设计适于职业教育的基于实验工作过程的实践体系的教学内容
高职教育要求教学内容要以技能培养为核心,并符合相关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以便实现学生学习和就业的零距离对接。同时教学内容中必须辅以必要的理论知识,为技能人才进行技术改造、创新以及技能迁移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实现高端技能人才的培养。为此,以就业为导向,根据相关职业岗位(群)任职的实际要求,以技能为核心,以知识教育为支撑,重构微生物学教学内容。
1.1 确定学习内容
按照源于实践、用于实践的理念,微生物学教学内容应主要来源于相关的实际工作岗位(群),以其岗位所要求的技能和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并当参考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和微生物学传统理论体系的教学内容。于是专任教师首先深入相关企业,对相关职业岗位(群)进行调研,然后成立由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课程委员会,进行相关职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得出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理论支撑和技能支撑,再结合该课程学科体系教学内容,得出该课程所要教学的理论体系和技能体系内容,形成学生所要学习的学习内容(见表1)。
1.2 教学内容设计
基于高职教育培养高端技能人才的要求,结合相关职业岗位(群)典型工作特点,以技能为主线,采用基于实验工作过程的思路设计教学内容。既把教学内容按技能特点划分为若干教学项目,每个教学项目依据实际工作中的典型工作任务,设计若干典型性强和代表性好的实验任务,作为学习任务(或教学任务),以便教学中学生在完成实验任务的同时,学会相应技能,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然后按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项目和实验任务,实现教学内容设计。
按照微生物学自身特点以及认知规律,把微生物学教学内容按技能划分成认识微生物培养和分离微生物保藏微生物检测微生物四部分,形成4个教学项目。
实验任务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承载着技能养成和知识学习的使命,所以实验任务设计至关重要。实验任务应该覆盖学生应掌握的所有技能点和知识点,要有系统性、层次性、趣味性和创造性,要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有一定弹性,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实验内容设计主要通过选取实际工作中的典型情境并进行适当整合和改造来完成,具体见表2。
2 教学实施设计
针对实验化教学内容,并突出技能培养,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并以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六环节(任务引入任务分析相关知识讲解任务实施任务评价任务拓展)为依据,重新设计教学过程和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见图1)。
教学整个过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教师通过任务布置、任务引导、任务指导、任务检查和考核完成教学过程,实现“做”中教。这一教学过程实现教师由原来的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到现在的任务的引导者、指导者和主持人的转变,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体现了教师主导地位。
在各个阶段,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穿插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1)在教师思路引导和提出要求阶段,教师可以采用启发教学,让学生明确实训的目的意义,对任务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进行思路引导,让学生按照做什么、怎么做、用什么做、做到什么程度的思路来思考,同时提出要求及注意事项等。
2)在查阅资料、熟悉仪器设备和练习阶段,教师可以采用启发教学法、演示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帮助、引导学生进行查阅、收集资料,熟悉实验用仪器、设备,练习仪器设备的使用操作,自主摸索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结果,为实训方案制定奠定基础。
3)在学生初步确定实训方案和小组讨论,形成小组方案阶段,教师可以深入到学生中去,采用讨论教学法,与学生一起讨论实训方案,及时纠正错误,保证实训方案合理。
4)在方案陈述、师生点评阶段,教师可以采用讲授、演示、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进一步分析各方案优缺点,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保证实训顺利完成的同时让学生懂得必要的相关知识。
5)在实训操作及记录和实训报告填写阶段,教师采用演示、指导等教学方法,使学生顺利完成实训,熟练操作技能,养成良好的操作、记录、分析等实验习惯,并且这一教学过程除利于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外,还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见图1)。
3 改革传统考核方式,设计以技能考核为主,突出过程考核的考核方法,保证教学效果
为保证学习效果,采用与职业技能鉴定相适应的考核方法(见图2),即将模块考核分成两部分。其中,理论1主要考核学生对微生物学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题型是选择题和判断题,考试方式是机考,题库随机抽题;理论2主要考核学生理论综合能力,题型是论述题,考试方式可以机考也可以笔试,题库随机抽题;基本技能考核主要考核实训中基本的单元操作技能的标准程度和熟练程度,考试方式是学生随机抽题,教师准备好实验材料,采用一对一方式考核,按操作评分标准给学生打分;综合技能考核主要考核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考试方式采用学生随机抽题,要求学生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提出需要的仪器、设备、药品等,自己动手实验得出准确结果,最后根据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结果综合评分。考试时间依据试题不同而不同。以上四方面考核均合格是为考试及格,取得相应的学分。
4 教学效果
经过一个教学循环的探索,证明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明显提高。学生在学完微生物课程后不经再培训,就可直接参加微生物培菌工的技能考核,并且通过率明显提高;学生就业时可直接进入食品行业、生物行业从事微生物检验、菌种扩培等岗位工作,并受到用人企业好评;在2011年举办的全国生物技能大赛中,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获得两项集体一等奖和多个个人一、二、三等奖。
参考文献
[1]袁雪芬.浅谈行为导向教学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9(20):I0145.
[2]陈宏威.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统计基础与应用》课程设计[J].职教论坛,2012(14).
[3]张静.浅谈行为导向教学法在Visual Basic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8(11):49-50.
[4]耿健.“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4):78-79.
[5]章少玲.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2009(3):53.
1、明确两年制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将学历教育目标和职业资格证书标准相融通。两年制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具备较为坚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掌握酒店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服务技能,有较强服务意识,较强组织管理能力的,从事酒店管理和接待服务的中层管理人才与高技能人才。这一培养目标的定位是根据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思路、根据酒店岗位能力要求确定的,具有明显的岗位针对性,即以服务岗位为起点的酒店初、中级(主管和部门经理)管理人员,重点培养学生的酒店服务技能和基层、中层管理能力。根据这一培养目标制订的教学计划应达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标准的完全融通,它还要有一定的前瞻性、拓展性,既满足当前岗位要求,又体现未来岗位发展要求;既确保当前就业能力,又为学生后续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和前提,既包含职业资格证书的内容,又保证学历教育的教学内容,既符合教育部对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学历培养要求,又符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酒店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
2、开发新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制定接轨方案的关键是开发新的实施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新的教学计划应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明确培养目标,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与要求,以职业资格标准为主线重组课程体系,以就业岗位对从业者的能力要求设置理论课和技能课,专业课程内容要及时吸纳国际、国内酒店业的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以保证学历证书对综合文化水平和专业理论水平的要求,设置专门教学实践环节进行集中训练,以满足职业资格证书对职业技能水平的要求,实践环节学时占教学时数的50%左右。在理论知识方面要求覆盖高级工职业标准中的所有知识点,在技能训练方面要求覆盖中级工职业标准中的所有知识点和技能水平,部分覆盖高级工职业标准中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使毕业生既具有高职学历又达到中级工水平,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融通与接轨,部分优秀毕业生还将达到高级工水平,获得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真正使高职课程设置与国家职业标准紧密结合。新制定的教学计划改变了三段式学科体系的框架(文化基础课、专业性基础课、专业课),而是分理论课、实践课两大板块,将职业资格证书的知识点要求纳人理论课,技能要求放人实践课,以综合化、模块化为主要形式组织教学内容,以行为导向、模拟、案例教学法组织教学活动,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为酒店专业职业能力训练重点,按照职业资格证书技能鉴定标准,进行实践教学考核。新教学计划中将所有课程分为八组,除了公共文化基础能力和选修板块,导游技能板块外,酒店核心课程与训练项目为六大能力板块,见下图:我们要求新教学计划中的所有专业课程教学大纲都必须涵盖职业资格证书内容和鉴定标准,在教学大纲制定过程中,要根据职业培训鉴定指导的要求,将鉴定要求、培训要点、培训方法、课时建议考虑进去,同时将鉴定重点考核表和教学重点挂钩,从真正意义上将学历要求和职业资格要求相融通。同时采用双纲指导教学(理论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理论教学大纲应覆盖高级工职业标准中的所有知识点,确保内容的实用性、综合性和适度的前瞻性;实践教学大纲要覆盖中级工职业标准中的所有技能水平要求,部分覆盖高级工职业标准中技能要求,内容力求规范化、标准化,在双纲编写时,应使学生在理论和技能上达到并部分超过国家职业资格的标准。同时按职业资格考核标准要求建立试题库,试题库中试题理论知识要求略高于同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技能要求参照中级工标准。在题库的建设中,特别要注意将技能考核的配分表在每份试卷中体现出来。
3、进行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改革,积极开发专门教材
两年制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是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即将职业资格标准纳人酒店专业核心能力体系,使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互沟通与衔接,做到教学内容能够覆盖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根据这一构想,我院将两年制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分理论课和实践课两大类。理论课建立以应用为特点的理论课程体系,以案例教学法为主,体现高职教育理论够用的改革特色,侧重培养竿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课是根据职业定向、岗位技能和行为规范设立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以行为导向和模拟教学法为主,提升和锻炼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其中酒店专业的实践课分为:实训课和实习课,包括校内实训、实习和校外实训、实习。实训课进行单一技能培训,按照职业技能鉴定的标准进行考核;实习课强调综合职业技能培训,两者各有侧重。校内实践抓专业技能养成训练,校外实践是综合化训练,是将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真实工作环境、职业意识培养融为一体,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围绕新课程体系进行的课程设置,应对原有学科课程体系中的课程进礼选择和改造,对原有理论过深或与职业岗位必备的专业知识关系不大的课程进行删减,将职业资格标准要求的知识纳人,从而形成新的两年制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并将职业资格鉴定考核比重与课时分配形成对照,进行合理分配。在确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后,还牵涉到对课程的组织和编排问题,改变过去先文化基础、后专业基础课、再专业课,先理论后实践的课程编排方法,而是将理论课和实践课结合起来;有些课程还是先上实践课,后讲理论课。如我院酒店管理专业计划中,先上“餐饮服务技能”课,再讲“餐饮管理”课,而“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康乐服务与管理”、“酒店礼仪”等课程,是将理论课与实践课穿行,寓理论于实践教学之中。鉴于学制的缩短,由三年制改为两年制,因此,在进行课程组织和编排时必须以以实用和职业资格标准为核心,对某些课程进行综合化,做到既拓宽学生知识面,又避免课程内容重复,从而加强了原学科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我们将原来教学计划中开设的“食品营养卫生”、“菜肴知识”、“烹饪常识”等课程合并为一门“餐饮基础知识”,将“酒水知识”课并人“调酒技能课”,高级餐饮服务师考证中要求的插花技能,放人选修课中。选修课的设置更为灵活并形成板块,如开设导游资格证书的系列课程,茶艺课等,主要起到拓展学生职业能力,扩大学生的岗位竞争能力和转岗能力。只有教学内容真正体现和覆盖职业工种的实际工作标准和规范,才能真正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接轨,因此,适用的教材是关键。针对目前市场上的酒店管理专业教材内容鲜有体现职业资格标准的情况,我院还积极开发专门教材,使职业资格标准融人教材中,为真正实现培养目标提供有力的保证。我院已经与科学出版社签订了《饭店餐饮服务与管理》教材的出版合同,该教材内容涵盖了餐饮服务师和酒店职业经理人两种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和要求。
4、建立与实践课程体系相配套的实训、实习基地
两年制酒店管理专业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融通的难点是在学制缩短、课时减少的情况下,要使学生的技能达到中级工的熟练程度,实际上是技能水平要求高与培训时间短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深化实践实训的内容,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和考评方法,改善实训、实习条件,加强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为此,我们在实践教学大纲指导下,做到以职业技能鉴定内容为实训教学内容,实践课以现场教学为主。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构建以技能鉴定中级工要求为标准的达标训练目标,以酒店服务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为核心的标准化能力考核实践教学体系,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实训中的每个技能点进行测试和过程性考核,使学生在掌握好每一个技能点的基础上,最后达到职业技能鉴定中级工的标准。如:托盘、折花、摆台、斟酒、分汤等。为了保证实训的场地和时间,我院设立客房、餐饮实训教室,拟增加前厅实训室,同时将学院对外接待餐厅作为酒店专业学生实习接待餐厅,为他们提供真实的职业氛围进行专业实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服务员,教师是领班或经理,在真实的对客服务中,边工作边学习,对服务中存在问题,教师及时指点或现场示范,起到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同时学校开放现有的实训场所,学生可以在业余时间练习,提高操作技能水平,以保证必要的实训时间。另外,我院与多家四星级以上酒店签署协议,为学生提供大型宴会的钟点工实习岗位、周末实习岗位和寒暑假的短期工实习岗位或挂职锻炼岗位,如:我院与香格里拉酒店管理集团签订的协议规定:安排学生到其旗下的常州富都商贸大酒店挂职锻炼,在此期间集体安排100小时左右的岗位培训。通过校企结合、产学合作,拓展实践教学形式,将校内、校外的实训基地建设连接起来,引进先进的酒店管理和培训机制,让学生在职业环境中体验职业角色,感受酒店的考核、激励、管理机制,体会职业竞争所带来的压力,提高对技能要求熟练度的认识。可以说,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好了,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瓶颈”问题就解决了。我们要注意的是两年制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作为一种学历教育,还应强调学生综合文化水平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不能简单的进行单项技术和知识的培训,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要有岗位竞争力,而且还应该在酒店业中具有较强的转岗能力和晋升能力。因此,实践教学要注意吸纳相关理论知识,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理论学习与技能形成的关系。
5、建立一支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双师执教是实现培养目标、办出高职特色的基础与关键。我院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一支能够实施接轨方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1)选派教师到一线岗位顶岗实习或挂职锻炼,参与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在现场实践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技能。(2)对专任教师进行专业实践技能和技术培训,要求参加并通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职业技能考试并取得相关证书。(3)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须参加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考评员或高级考评员的培训,加深对国家职业资格考试考评体系和考评标准的理解。(4)聘请酒店行业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专业人员作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实践技能训练。(5)选派专业教师到香港职业训练局参加酒店专业教师培训,拓宽视野。通过上述措施,我院已初步建立了一支专兼职结合、实践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能够真正使学生接受”双师型”教育,这支队伍对实现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证书的接轨提供了保证。目前,我院所有专业教师都通过了职业资格考试,并参加考评员的培训,也都在与自己所授课程相关的岗位挂职锻炼过。从2000年起,我院在旅游和宾馆专业推行,双证书”制度以来,中级餐饮服务师和客房服务师的考试通过率连续五年为100%,学生实现了双证就业,增强了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实力。
二、两年制酒店专业双证融通整体改革方案的保障措施
1、成立由教学院长、教务处长、系主任、成教部负责人组成的学院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通(又称直通车)改革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改革方案的全面规划、组织、协调、资金配套工作。
2、成立由系主任、教研室主任、骨干教师、行业专家为主要成员的酒店管理专业改革方案实施小组,具体承担新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模式、课程评价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和实践。
3、设立试点方案的专项配套资金,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为了更好实现改革方案,根据两年制酒店管理专业实践环节所需设备,进行专项资金配备,建立语音室,多媒体教室、机房、模拟前厅、模拟餐厅、模拟客房、见习餐厅等,进行校内实训和实习。同时发挥一批稳定的校外实习酒店的实训基地作用,为学生提供暑期及课外钟点工实习岗位,为学生接受严格的专业训练和技能考核创造条件,解决校内实训不能提供的职业环境。
4、培养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组织专业教师对国外先进国家的酒店业进行考察学习,对国内酒店业发展动态进行考察和调研,对所有专业教师进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培训,选派专业教师到酒店业实习,聘请酒店业专家授课。通过上述方式,建立一支胜任改革方案的师资队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2月我院护士40名为对照组,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30.2±3.5)岁;另外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护士40名为观察组,年龄23~36岁,平均年龄(31.5±4.2)岁。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模式[2],观察组实施岗位分级管理模式进行管理。
1.2.1分级管理办法
医院要根据护理人员的学历、职称及实际工作能力等对护理人员给予全面评价,同时根据各个层级能力要求以及晋级条件将护士分为NO、N1、N2、N3以及N4五级。
1.2.2分层培训和方法
首先需要建立一个三级护理培训体系,同时搭建从上岗之前培训、3年当中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继续教育培训、护理管理人员以及分层培训的框架。在分层培训当中,一定要对其目标、方法、内容以及考核方式给予明确,医院护理部、科室、病区依次以上内容制定护士培训和考核方式以及护士分层培训方案,同时给予全面落实。各个层级根据理论以及技能给予考核:小组根据培训方案对N0、N1护理人员每一个月采取理论与技能考核,对N2护理人员每两个月采取一次理论以及技能考核,对N3护理人员每一个季度考核一次。护理部根据按照3年以内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对NO以及N1护理人员每一个季度给予考核1次,将考核结果纳入到护理人员个人档案当中;根据相关内容以及教程对N2以及N3护理人员每6个月进行考核1次,将考核结果纳入到护理人员个人档案当中;专科护理人员培训内容根据相关要求主动参加讲座,达到专业护理人员的要求,每隔2年由护理部给予实践操作以及理论知识考核,对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给予复核。
1.3评价标准
理论及技能考核的满分为100分,理论合格85分,良好90分以上;技能合格90分,良好95分以上。对两组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给予问卷调查[3]。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搜集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合格39例,合格率为97.5%,护理满意37例,满意度为92.5%;对照组护理质量合格32例,合格率为80%,护理满意30例,满意度为7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根据研究表明[4],分层培训体系的建立,增强护理人员上岗之前培训,提升新进到医院护理人员的角色转换能力以及适应能力,进而使年青护理人员的规范化培训得以巩固,与此同时分层培训、专科护理人员培训以及继续教育培训,使其相关专业更加能够突出专科特色,进而使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明显提高。另外,不同层次培训能够充分发挥护士学习的主动性,使临床培训效果进一步提高。医院根据护士的层次结构、特征以及专业发展水平,对培训工作的重点进行调整。结合不同层次护士的岗位职责以及需求,制定一个相对应的目标,根据相关目标设置一个相对应的内容。另外,根据培训方式以及内容,更加适应不同层次护士的学习需求,增加护理人员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兴趣性,与此同时,要对人文精神以及职业素养的培养一定要给予高度重视,使服务能力以及技术水平明显提高,使患者对护士的服务满意程度进一步提高[5]。除此之外,在增强护理人员培训的时候,一定要高度重视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重点突出人性化的特点,使患者能够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怀与体贴,建立一个和谐的护患关系。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上述相关实践研究结果基本相同。综上所述,在护士分层培训中采取岗位能级管理模式,可以使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明显提高,使临床护理质量进一步提高,在临床当中得以广泛应用。
作者:冯丽丽 单位:泗洪县分金亭医院有限公司护理部
参考文献
[1]周咏梅,叶文琴,张玲娟,等.国内外护士分级现状与我国护士能级结构设置[J].护理杂志,2014,7(21):1-3.
[2]刘雪琴,彭刚艺,李漓,等.结合医院实际探索护士分层级管理新路[J].中国护理管理,2015,9(2):22-23.
[3]李春英.岗位分级管理模式下护士分层培训的实施与效果评价[J].河北医药,2014,13(3):457-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