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北京高考语文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021年北京市高考英语作文题目预测(附范文)作文题目:假设你是李华,你的美国朋友Tom上个月来到北京学习。七月份你将去北京参加暑期中学生英语演讲比赛 (speech contest),你在资料搜集、语言运用等方面遇到了困难。请根据以下要点给Tom写一封电子邮件:
1.询问Tom的生活和学习情况;2.谈谈你的困难并请Tom帮忙;3.告诉Tom你打算赛后去看他。
注意:1.词数:120—150;2.可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参考优秀范文】
Dear Tom,
亲爱的汤姆,
How is it going these days? I keep wondering how you feel about your school life in Beijing. Have you got used to the life in China? Are you enjoying your life? I hope you are.
这几天过得怎么样?我一直想知道您对北京的学校生活有何感想。您适应中国的生活了吗?你在享受生活吗?我希望你是这样的。
Let me tell you a piece of good news: Im going to take part in an English speech contest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July in the coming summer vacation. So I’m busy preparing for it. But now I have some difficulty in collecting useful information and using proper English words to express my thoughts. Besides, I really want to improve my spoken English, especially the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语调). Of course, as a native English speaker, you can give me some suggestions. In addition, I’m going to visit you after the contest.
让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将在即将到来的暑假中参加7月份的中学生英语演讲比赛。所以我正在忙着准备。但是现在,我在收集有用的信息和使用适当的英语单词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方面有些困难。此外,我真的很想提高我的英语口语,尤其是发音和语调。当然,作为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您可以给我一些建议。此外,比赛结束后我将去拜访你。
I’m sure we will have a wonderful time together in Beijing! I can hardly wait to see you!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early reply.
Yours,
Li Hua
我相信我们会在北京度过美好的时光!我等不及要见你!我期待着您的早日答复。
你的
李华
【英语范文原文】
Dear Tom,
How is it going these days? I keep wondering how you feel about your school life in Beijing. Have you got used to the life in China? Are you enjoying your life? I hope you are.
Let me tell you a piece of good news: I’m going to take part in an English speech contest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July in the coming summer vacation. So I’m busy preparing for it. But now I have some difficulty in collecting useful information and using proper English words to express my thoughts. Besides, I really want to improve my spoken English, especially the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语调). Of course, as a native English speaker, you can give me some suggestions. In addition, I’m going to visit you after the contest.
I’m sure we will have a wonderful time together in Beijing! I can hardly wait to see you!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early reply.
关键词 文化趋众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大学生
文化趋众是一个文化大众化过程。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无所不在,引领着社会心理以及社会观念随之改变。社会的持续进步促进文化的大众化进程,文化趋众趋势亦导致社会局部性或整体性变革。步入网络时代,文化正以低调的姿态、迅猛的方式融入日常生活、影响着大学校园文化环境以及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在文化趋众的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文化趋众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挑战
(一)文化趋众的显化
所谓文化趋众是指社会文化不再为少数知识精英所独享,日益走向通俗化、大众化、生活化的趋势,是文化全面融入社会生活、日常生活的过程。当今文化趋众呈现十分显化的特征,走过了由精英群体掌握到惠及普罗大众的过程。
人类社会产生之初,人们地位没有高下之分,文化不发达但向所有成员开放。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社会分工与阶级的出现,文化成为了上流社会人士专门从事的排他性工作。到了近现代社会,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以及物质资料与精神产品的丰富,文化逐渐渗入世俗生活。进入21世纪,以手机普及为标志的文化趋众趋势不断加速,在社会文化生态天平上呈现日益显化的态势。
文化趋众颠覆了之前文化属于稀有资源的状况。作为文化产生、发展、变革、传播的一个主要阵地,高校的文化生态首当其冲。在校园文化这一亚文化圈内,从时尚杂志、流行音乐、歌舞厅、网游到通俗文学、时装秀、商业电影、肥皂剧,再到现在无所不在的微博、短信、飞聊、微信,文化趋众趋势在短时间内发展壮大、扩张普及,构成了新时期大学生文化生活的部分甚至主要内容。当前,文化趋众在铺天盖地的商业利益驱使下,凭借现代传播手段与网络平台,不仅仅成为了大学生校园日常生活的主要潮流,而且影响了他们的学习与生活,甚至改变了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及角度。文化趋众向高校文化环境的渗透日益强势,对大学生的情感发展、价值导向、人格提升产生深刻影响,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二)文化趋众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
文化趋众构建了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环境,对大学生的内心世界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这一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形成了独特的话语体系,崇拜影视歌明星,喜爱时尚流行元素,推崇新奇的、符合自己个性的事物。层出不穷的新事物刺激着他们的感官,产生了不曾有过的视觉、听觉与情感体验,也导致他们价值模糊、精神沉沦,甚至丧失或放弃思考的本能。此时,理想信念、价值观教育遇到了各形各色的观念的冲击,解构崇高、消解神圣、调侃榜样、反叛主流,成为一种不言自明的时尚。坚守正统的理想信念,似乎成了言不由衷的投机者,成为被戏弄、被挖苦的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趋众的洪流下有些左支右绌,迫切需要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分析
(一)怎么样正确评价与引导大学生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与判断
在文化趋众的背景下,有两种文化题材深为大众所追捧,一种是以改编历史题材与经典文学作品为手段的所谓影视大片,另一种是以爱情、武打等为内容的影视作品或流行刊物。基于商业利益最大化的考量,好多作品热衷于把过去与将来交叉颠倒,把暴力、性等作漏骨或夸张的表现。对此,大学生却往往欠缺甄别力、判断力与控制力,将虚幻世界里面的东西信以为真,甚至在现实生活中亲身实践之,从而犯下错误。因此,怎么样正确评价与引导当代大学生的认知与判断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艰巨任务。
趋众化流行时尚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某些流行时尚虽有消极一面,但也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因此,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时,决不能忽视流行时尚的存在及其影响力,决不能忽视流行时尚为大学生普遍欢迎的客观事实。恰恰相反,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与方法,华,弃糟粕,推动校园文化丰富化、向上化、时代化,提高大学生的文化修养水平和对流行时尚的鉴赏能力,使他们能够区分出善恶美丑是非、塑造健康活泼的学习与生活方式。
(二)怎么样正确评价与引导个别大学生的网络痴迷问题
当前大学生是重要的网络使用群体,有些人面对网络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网络不但影响了学习,还挤占了与同学、朋友、家人相处的时间,致使一些大学生出现孤僻、冷漠甚至残忍的不健康心理。他们的情绪与社会交往能力都会受到不良影响,经常和现实世界格格不入。大学生一旦沉溺网络,不仅对学习、性情、人际交往方面产生负面影响,更有碍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制约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思想观念的健康发展,进而动摇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随着信息技术的向纵深推进以及使用群体的日益庞大,怎样正确评价与引导个别大学生网络痴迷问题应引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与思考。
三、加强与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形式上必须贴近校园生活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文化趋众趋势也是合理成分与负面因素并存。其正面价值在于,颠覆了文化等级制度在道德维度上的合理性根基,使文化摆脱了过去只依附于贵族精英的寄生性,与寻常百姓的文化精神生活直接联系起来。这充分说明在文化生活中人们的感官需求是不可或缺、不可忽视。因此,在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大力宣传主流文化与精英文化,但也绝不能蔑视或排斥大众文化。随着传媒技术的日新月异,昔日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鸿沟已基本归于无形,精英文化大众化已是客观趋势。
文化趋众决定了教育必须面对时尚与网络盛行、观念与价值变动的教育大环境,大学生已离不开网游、微博、肥皂剧等趋众文化。为什么趋众文化被大学生推崇备至呢?原因是这些事物很大程度上契合了他们的特点与需要,仿佛是量身打造。同时,文化趋众进程中蕴含正能量的内容,以及轻松活泼、寓教于乐、易被接受的表现形式,可以为也应该为思想政治教育所用,在形式上贴近大学生生活。在教育教学中,抛弃一味说教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课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平易近人、嘘寒问暖。探寻校园文化建设新平台,发现思想政治教育新渠道,能切实提升工作的针对性、灵活性与有效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内容上必须直面学生心灵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处在关键的转型阶段,伴随着种种西方文化的大举“侵入”,我国文化趋众趋势进一步加强。不过,很多低级庸俗的文化也应势而生,且有蔓延、泛滥之势,威胁着我们的精神家园。高校必须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内容上走进学生心灵,直面学生的内心想法,及时抚慰他们的心灵。在实际工作中,首先应改变教育思路,重点解决大学生的内心困惑,逐步构建起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机制。为此,必须注重道德理性的培育。
作为个体道德认识活动的一项基本内容,道德理性“是指根据道德感知而进行的理性思考和推理,是对道德现象的本质、特征、内部联系和发展规律的认识过程。” 道德理性包括道德判断与道德推理两种形式。“所谓道德判断,是指对对象包含有道德意义上的善、恶、正当、义务、责任、幸福等概念的陈述。它表示道德认识主体与对象之间的某种联系,既是主体的一种价值取向,同时也是一种知识形态。所谓道德推理,则是从已知的道德前提推导出某个结论的认识活动。道德认识主体正是借助于归纳推理或演绎推理来加深自己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增加自己的道德知识的。” 康德对道德内道德理性的地位作出了经典的诠释,主张理性生物拥有“自主的、自我立法的意志”。认为,道德判断既是对道德现象作出断定的逻辑思维形式,又是进行道德选择与道德评价的认识活动。道德主体不仅是在运用道德概念对行动的善恶、好坏、是非进行道德评价,也是在批判地看待自己、他人与现实社会。因此,道德理性具备知识属性,更具备价值属性。随着历史的推进与文化的积累,道德理性不断发展并成为个体的一种道德认识能力。由垄断转为民主,文化内部隐含着与生俱来的道德因子。文化趋众对精神世界或多或少产生了直接或潜在的威胁,目前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理性已是迫在眉睫。
大学生是德育的对象,更是校园文化的主体。如果不去把握、琢磨他们内心想法,不采取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而是一厢情愿地任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观猜测,一味地选择高压或灌输的简单方式,就难以引起学生内心深处的共鸣,无法使将文化内化为自身看问题的价值标准与办事情的实际能力。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大学生的主体性,打破习惯思想与主观偏见的束缚,彰显时代特性与青年个性,通过灵活多样、契合学生特点的方式方法营造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校园氛围,打造更多展示学生风貌的舞台。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时点上必须适应“碎读”时代
“碎读”时代是基于这一现实:以短信、微博等为代表的新媒体以微知著、以小见长、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受众在休息时、等车时,甚至如厕时、课间都会发挥作用。以碎片化为特征的趋众文化构成了“碎读”时代的典型特征。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高谈阔论、板着面孔说教的方式。在当今时点上,教育必须适应碎读时代。教育不是哪一个人或者哪一群体的事,它应该是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责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切忌对外部世界充耳不闻,实行自我封闭,拒绝流行时尚文化。这样不仅不能减缓流行时尚文化在校园的盛行趋势,反而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使其变本加厉地去拥抱流行时尚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关注外部世界,才能切实了解娱乐、消费、语言等流行时尚的重点、热点,才能正确认识、把握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消费观念和文化追求,从而有的放矢地做好本职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应该是社会目标与个体目标的有机结合。个体目标是基于道德理性之上,是在文化趋众背景下校园文化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的具体表现。当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多元文化扑面而来,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标准不时受到冲击。社会目标是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是把个体纳入到社会的整体发展进程中,是为了实现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社会目标是要推动大学生的自我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继承发扬传统美德、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践行市场经济精神,以促进大学生的情感体验、价值判断、选择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文化趋众并非被动,对当代大学生大有影响力与感召力。作为文化趋众的内容,物、行为与思想的趋众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内容与行为方式。若能成功塑造大学生的道德理性,并正确引导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文化趋众一定能有助于教育目的,担负起启迪灵魂、提升道德认知、坚定理想信念的职能,使得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与工作中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素质以及综合素养。
注释:
关键词:微写作 语文教学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0-0170-01
一、微写作的现状分析
(一)微写作背景
高考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语文在高考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在语文试卷中占比例最大的就是作文。2014年北京高考语文科考试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规定,为加强对考生写作能力的全面考查进行了改革和创新。《2014 年北京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一)》中规定语文科目考试中分值60分的大作文题将被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微写作(10分),第二部分为大作文题(50分),作文的分值占全卷比例的三分之一,大作文注重综合能力的考查,小作文则指向应用或某一方面写作能力,既然“微写作”已进入我们教学c应试测试范围之内。所以,研究“微写作”教学现状、教学方法就是本文的宗旨。
(二)微写作定义
微写作是一种篇幅短小(100字左右)的写作样式,其内容精美、形式自由,具有明显的交际特征,在考试中追求写作的速度,实效性很强。在微写作的学习中,“生命语文”的首倡者熊芳芳老师在《高考微作文》一书中,将“微写作”细致分类,即“微散文、微评论、微小说、微应用等”几大类。又将这几大类“微写作”进行了细致的解读,例如:将微应用分为十六大类,例如:“短信息、推荐信、颁奖辞、广告词等”。并且提出观点:“小身材有大智慧”,对微写作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提出“微写作”的学习更有利于大作文的书写。沈建军老师所著的《微型写作课程实践研究》由八个章节构成。第1章概述基本理念、主要流程、课堂要素等。第2章从语言角度阐述中学生言语技能训练的重要性。第3章到第7章分别介绍微型写作课的五种课型。为了更直观形象,便于操作和学习,章节中还另附“点子库”“资料库”和“经典课例”。第8章论述微型写作课的目标、意义和评价。在这本著作中包含着许多新鲜的教学方法,都是以真实的材料为基础,为“微写作”教学构成一张完美蓝图。沈老师认为作文教学路径应用精细化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真实的表达,构建符合学生学情的“微写作”课程。
二、微写作的教学研究
(一)重视语文素养和写作基本功
高考作文较集中地反映了中学生作文的普遍倾向。这种倾向制约着学生中学语文素质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因为,大家都知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不精不诚,不能感人”。缺少“真实”的主体不能承载素质教育的科学之舟。这就要求我们要准确、优雅地使用本国语言文字,重视语文素养和写作基本功。白居易诗云:“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和为事而作。”写文章总要有一定的目的,来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从而激感的内驱力,因而文章也就有了真情实感。我们可以尝试将这种“角色意识”带入到应试考试中,将想要得高分的目的淡化,只谈自己的真情实感。微写作如果是揭示观点,那么他就应该像一个拳头,思想和语言都应该简洁有力,论证逻辑清晰,语言的表述也应该环环相扣;如果是表达情绪体验,用词就要精练准确,要有凝聚力、有诗的塑造力。优秀的微写作需要具备精致的结构、纯粹的情感和妥帖的语言。
(二)阅读是微写作的基础
我们要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激活学生阅读的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养成终生阅读的习惯,特别是读整本书的习惯。在课堂上由课本上的一段选文推及到对整本书的阅读,这点尤为重要,只有在阅读中不断积累,在作文中才会有东西可写。诗人杜甫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对于作文教学的重要性。除了多读多写之外,还必须把注意力投入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中。
(三)微写作中要把握“个性化”和“创造性”
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很有可能在文本中呈现出自己的情感经历和生活体验。为了在高考作文中脱颖而出,让文章具有“个性化”和“创造性”尤为重要,但是这个“度”应该如何把握呢?这就离不开科学的轨道,离不开思想道德素质水平的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决定文章的思想情感,因此我们在学习中绝不能盲目地追求“个性化”和“创造性”,立足于现实去发挥想象才是提高我们文章“真情实感”质量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熊芳芳.生命语文[M].延吉:延边教育出版社,2009.
[2]陈珊.2007年至2013年语文高考新课标试卷分析与思考[D].陕西师范大学,2014.
[3]洪珊.高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策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
[4]石远剑.“微写作”式高中作文教学策略初探[D].广州大学,2013.
[5]王雪.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从全国2005年高考语文的题目上看,每个版本都注重激发考生“能力点”,对“能力点”的考查首先是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再者就是考查考生对人生、事物的一种认知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北京市多年从事语文教学的高级教师、北京新干线学校教学校长张继革认为,今年的15个版本的高考作文大体可分为以下两类:
一、命题式:北京《说“安”》;北京高职《期待》;天津《留给明天》;重庆《自嘲》;山东《双赢的智慧》;辽宁《今年的花比去年红》;江西《脸》。15个版本中有七个是属于这一类的,但就是命题式的作文也稍有不同。1、有直接命题的如:天津《留给明天》;重庆《自嘲》;北京高职《期待》;辽宁《今年的花比去年红》,这类命题内容上涵盖面广,考生在立意上较为自由。2、还有就是给出一则小材料引出题目的如北京卷《说“安”》,江西卷《脸》。3、再有就是给出一则较大的材料,然后再引出题目的如山东卷《双赢的智慧》,这样的命题考生就要根据材料所提示的内容进行选材、立意。
二、给材料、自拟题目式全国、上海、湖北、浙江、江苏、广东、湖南、福建,15个版本中有八个是属于此类。给材料作文的一个共同点就是要求考生要从材料出发,仔细阅读所给材料,从中提炼出中心论点或中心思想。这就要求考生先要对所给材料进行分析、概括,方能动手写作。同是给材料的作文,也不尽相同。1、上海卷是给出三组不同角度的材料,考生可选一个角度进行写作;2、湖北卷、浙江卷、广东卷、江苏卷、湖南卷则是分别给出了一句话或几句话或生活中的一则事例;3、给出一则哲理性的小文,如福建卷,这要求考生要充分发挥想象。从今年高考15个版本的作文题目上看,内容涵盖非常广泛,具有时代的气息。另外,高考作文也是对考生的知识底蕴、文化底蕴的一种考查,还希望考生在加强文化知识学习的同时,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这样考生才能在高考中一展才华。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作文教学;问题;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3-0204-02
《新课标》对高中作文教学是这样要求的: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并能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组长陈建新说,作文在高考语文乃至整个高考中有着突出位置,然而,作文教学却日益边缘化。当前高中学生作文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有以下几种:审题立意能力弱;语言干枯材料大众化;写作基本技巧掌握不到位;文体意识淡漠。他们的作文“贫血”、“缺氧”,甚至部分蜕变为新八股文。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让这些问题造成了高中作文教学的瓶颈?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①教师方面:由于受应试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为了追求较高的作文分数,组织的写作训练都是围绕考试进行的,高考试题一出,写作训练马上转舵――话题作文、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必然导致写作的序列性不强。②学生方面:学生在高考的重压下既缺乏生活又缺乏阅读。绝大部分学生整天被困于数理化的题海之中,还普遍认为语文花时间无成效,不容易拉开差距,还不如做套数学、练练英语来的更实惠些。而理想的作文教学,是需要大量阅读的。③高考方面:高考,具有极强的导向功能。满分作文中的模式化作文在高考评卷中尤其受到青睐,容易得高分,又刺激着后来的学生们竞相效仿。只要积累几个文学人物、文化名人,任何作文都可以派他们出场。当然造成高中作文教学诸多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还有学科特点、学生自身功底等其他因素。那么,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真正切实提升高中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同仁们都在积极思索并努力寻求对策的课题。笔者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尝试,认为应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采用如下几个对策作为突破口。
一、创设良好的写作氛围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只有当作文教学真正让学生自愿去表达自我、展示自我、体验成功,而不仅仅是外部压力时,学生才会真正做到主动探索,不断努力进取。笔者将每节语文课的前五分钟交给学生,目的是激发学生对语文的浓厚兴趣,为写作创设良好的氛围。笔者把高中学年分为三个阶段,对应的内容有哲理意蕴的名言佳句、精美短文和时文短评。每一阶段的时长是由每个班的学生数决定的,且上台发言的内容都应事先做好准备并由笔者审核通过。
随着学习的深入,同学们的作文水平可以看出有明显的起色,名言佳句信手拈来,如“给生活做道减法,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笛卡尔)、“别让心灵成了身体的仆人”(于丹)等。省质检的题目是“有益与无益”,就有学生非常轻松地从哲理故事《妙用劣势》中受到启发。故事讲的是:高原苹果因味道佳美备受顾客青睐,可一场特大冰雹把大红苹果打得遍体鳞伤。身陷绝境的苹果园经营者杨格意外地发现,被冰雹打击后的苹果,味道变得格外清香扑鼻,于是他在每一个苹果箱里都附上一个简短的说明:“这批苹果个个带伤,但请看好,这是冰雹打出的疤痕,是高原地区出产的苹果的特有的标记。”收到苹果的买主们尝了带有疤痕的苹果,发现果真如此。从此,人们更青睐高原苹果。杨格能利用好劣势,劣势就变成优势。那么“看似无益的事物是可以变成有益的”的立意就有了方向,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写起作文自然驾轻就熟了。他们推荐的美文涵盖面很广,有刘墉的、林清玄的、毕淑敏的等等,真的是一场视觉盛宴,学生的底蕴明显提升了。
二、教给学生写作方法
指导学生掌握基本文体的规范要求是中学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高尔基说:“只有在掌握了文学技巧的条件下,才有可能赋于材料以或多或少完美的艺术形式。”而多借鉴规范文体“便能于无法之中求有法,有法之后求其化(郭沫若语)”。作家如此,学生在范文中汲取一些写作技巧的能力亦是必要的。让学生在借鉴中感悟,使学生作文“有章法可循”。作文教学必须按照写作的序列,按照教材每个写作单元的安排,专项过关,多提供一些写作范例,并力争指导具有可操作性、实践性。除了必要的作文训练,应充分利用好学生的每周摘抄。很多师生把摘抄看作任务,草草了事,花了时间与精力,却收效甚微。事实上,摘抄的作用非常大,关键在于老师的指导。笔者要求学生的摘抄与作文教学内容同步。比如,当作文教学在教议论文的结构时,学生知道了基本的四种结构――总分式、并列式、对照式、递进式,就规定学生在摘抄时列出文章的结构提纲并标注清楚属于哪种结构,学生在写作时自然而然会模仿并具备快速谋篇布局的能力。
三、调整作文评价方式
要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改变作文批改的方式很重要。《新课标》指出:“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查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以鼓励。”因此,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倡导多元评价,要变教师的单一批改为边评边改,或是学生自评自改,或是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互相批改。学生互批互改时,老师先要针对当次作文的文体特点和具体的写作要求,提出修改方法和操作细则,学生再通读文章逐条对照,写评语要具体,要有针对性,拿不准的问题可以互相讨论。这样在互批互改当中,同学们的写作水平、修改能力就会得到全面提高。
总之,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我们的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新的方向。因此,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就应该认真地去贯彻《新课标》的理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不断地去探索并实践作文教学的新方法。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