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天上的街市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通过朗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长期以来研究的课题。我们认为,要想提高教学效率,首先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学生只有对语文课产生了兴趣,才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掌握其中的知识,才会以读书为乐。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是这个道理。
初中生年龄不大,尤其是初中一二年级学生,一般只有十二三岁,这个年龄的孩子抽象思维和创造力较差,但形象思维和模仿能力很强,他们对课文内容、写作技巧的学习兴趣不大,却很热衷于朗读。我们可投其所好,多进行朗读训练及有关指导,通过声音的媒介使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通过朗读可以培养他们的兴趣,使他们理解课文的篇章结构,领会文章的主旨和含义;使他们受到熏陶和感染,乐书中之所乐,悲书中之所悲,进入一个忘我的境地。这样,学生对语文课产生了兴趣,就不再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不再感到语文枯燥无味。当他们的兴趣被激发后,就会随着老师的引导,深入到知识的海洋中寻求闪光的宝石。
二、指导朗读,能够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
选入初中语文课本的文章,大多数是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无论是写景抒情,还是写人叙事,或是说明议论,都融进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体现了文学之美。教师在指导朗读时,应着眼于不同文体朗读知识的传授和技巧的学习。一般是通过范读——讲解——练习——掌握的过程,使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范读课文,可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如采用录音磁带、多媒体等。如果没有磁带和多媒体,教师则应作示范朗读,做到读音正确,吐字清晰,情绪饱满,生动自然。要用范读的魅力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点燃学生的兴趣。范读后须对学生进行讲解,包括词句的停顿、读音的轻重、速度的快慢、不同的语调等等。学生听到范读和讲解,往往情绪高涨,跃跃欲试。这时应趁热打铁,让学生练习朗读。短小的文章或重点段落可反复多次,达到以声情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很好地再现作品的神韵美、声音美。
如朱自清的《春》开头一段:“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为重音,“/”为小停)文中两个“盼望”之所以重读,是因为更能表现出作者盼春的迫切心情。“来”、“近”、“欣欣然”、“张”应重读,因为这些词很有表现力,它以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春回大地、万物苏醒迎接春姑娘到来的情景,让读者体味到作者无比欣喜的心情;“朗润”、“涨”、“红”读重音,因为它们准确地描绘出春天景物的特征。指导学生朗读这一段,让学生首先从语言的角度体味到美,进而把他们引入一个个优美的境界:嫩绿柔软的春草,竟相争艳的春花,轻柔和煦的春风,轻盈连绵的春雨,精神抖擞的人们,构成了一幅幅优美的春景图,通过声音的媒介展现在读者的面前,给人以美感。类似的文章还有老舍的《济南的冬天》、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景物描写,都以不同形式的美感染人们。
诗歌的美主要体现在优美的节奏与和谐的韵律上。指导学生朗读诗歌,要注意读出节拍,才能体会诗句的内涵和作者表达的感情。如朗读郭沫若《天上的街市》中间的两节:“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按这样的节奏朗读这首诗,才能够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入一个神话般的境界:缥缈的天空,一条又宽又长的天街,天街上灯火辉煌,热闹无比;街两旁的商店,货物琳琅满目,全是人间没有的珍奇物品,珠光宝气,光彩夺目,漂亮至极;天河水清澈见底,只见牛郎骑在牛背上趟过河去,天河对岸的织女在向牛郎挥手呢。学生通过反复朗读,理解了诗的意境,进而理解了诗人所表达的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光明未来的追求的思想感情。相反,朗读中的停顿如果不对,不仅会影响诗句的美感,而且会影响诗句含义的理解。如辛弃疾的《西江月》词中有这样两句:“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如果将其读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那么词中所抒发的大雨将至,急忙避雨的情趣就无从理解了。
记叙文形象鲜明,感情充沛,可把学生引入优美的胜地;诗歌意境优美,语言凝炼,节奏鲜明,能使学生受到感染;而优秀的议论文又常常以严密的论证、语意的气势使人产生美感。朗读议论文,不仅要突出重音,还要读出不同的音调,读出感情。朗读时语调要有高低,有强弱,有快慢,有缓急,铿锵有力,抑扬顿挫,把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融于声音之中。
三、采用多种方式,使学生保持新鲜感
朗读课文,如果总是采取一成不变的老模式,学生就会感到厌烦。要使学生乐于读,爱好读,还需采取多种朗读方式,使学生有新鲜感。根据文体特点和内容的不同,可采取范读、自由读、单读、齐读、轮流读、分角色读等。如诗歌类,句子短小,节奏鲜明,易琅琅上口,适合于集体朗读和个人朗读。叙事一类的散文,可由学生独自朗读或轮流朗读;对话较多的文学作品,如小说、剧本,则需要分角色朗读,模拟各个人物不同的语调,不同的口吻。这样必能唤起学生极大兴趣,争着朗读,进入角色。
【摘 要】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是对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一个挑战,是教学改革的一次质的飞跃。它弥补了传统教学在情境营造、时空转换、情感渗透、思维创新等方面的不足,以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为特征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显示出它得天独厚的优势。
关键词 语文教学;多媒体;情境;资源;创新;审美能力
现代社会科技迅猛发展,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科技对我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教育教学领域,多媒体以丰富的内容、多样的表现形式、全新的教学视角受到了广大教育者的青睐。新课程改革也指出要善于运用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技术手段来改革我们的课堂教学。现谈谈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愉快而和谐的教学气氛中,学生心情舒畅,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接受信息处理信息迅速而敏锐,他们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敢于发表不同见解,进行创造性学习。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可以创设情境,可以充分调动情感因素,为学生创设一个最佳的学习氛围。如执教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一课,可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一个与诗的意境相近的课堂氛围,选择钢琴曲“星空”,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几幅城市夜空灯火闪烁的图片和暗夜星空的情景。再自定义动画使诗句字幕式的出现。在一幅城市夜空与星空相互辉映的图片上,此时要求学生不用看书,只需注视画面倾听范读。学生很容易投入到诗的意境中去。这种学习氛围是传统的讲和读所无法实现的。教师教得积极,学生学得投入。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备课资源,更新备课方式。
传统模式下,语文备课以本为本的情况极大地约束了广大语文教师的备课活动,备课方式主要是写(把教案的有关内容写下来),课堂中教师主导(教师讲、教师写、教师提问解答)。多媒体环境下,语文备课资源拓展了,教师的选择面宽了,需要教师自行判别的多了,教师的积极性提升了。备课方式固然离不了写,但有了新的手段:下载、复印、电子文本输入等。课堂上既可由教师主导,也可由媒体主导(多媒体能说、能播,声、光、色俱有,能部分代替教师的课堂劳动)。多媒体主导的加入,能调节师生双方的教与学的兴趣,优化了课堂结构。
三、运用多媒体,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如果教师能利用多媒体的特殊演示功能,创设富有变化的、能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学习情景,启迪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思维的灵感。这样一来,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被激发,创新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如《皇帝的新装》一课,我通过多媒体,呈现一个肥胖男子光着身子(只穿一条裤衩)在大街上的画面,问:他是什么人?有些同学就会回答:疯子,有些回答:乞丐,阅读过课文的同学就会回答:皇帝。接着,我又提出:请大家给他设计一件服装。同学们通过丰富的想象,七嘴八舌的说出自己的设计。有的说给他设计一套西装皮革,让他变成一位名副其实的老板;有的说给他设计一套运动服,因为他太胖了,需要锻炼来减肥;有的说他是皇帝,应给他一身龙袍。那么,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两个骗子是怎样给皇帝设计新装的呢?教师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掌握课文大意。可见,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关键看教师善不善于利用有利因素激发学生思维,训练思维的创造性,以达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优化语文教学,让语文课堂开放而有活力。
《语文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也就是说,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而多媒体的辅助,让学生的学习资源不再局限于教材、课堂和学校,而可以延伸到社会、网络,不受时间、空间的束缚进行自主拓展阅读与交流,真正体现生活处处皆语文,实现语文教学“小课本,大课堂”的目标。例如执教《向沙漠进军》一课之后,针对学生对土地沙化的现实忧虑,让学生围绕“防沙”、“治沙”的探究专题,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拓展和延伸,可上网或从课外书上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写出活动后的感想、设想、报告等,在全班进行交流,既增加了知识,又增添了环保意识,还培养了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活动、合作探究、交流表述等综合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学到语文,用上语文。
五、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人,都具有审美感受能力,但教师教读一首古词、新诗、元曲,其中的情感美和意境美单凭文字是很难再现的,只有借助美术、音乐等多媒体手段才能使学生直接感受到其中的美。如教《沁园春·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两首诗词,用美术可以展示我国北方美丽而奇寒的雪域风光,诗中的实景和虚景、动景和和静景、远景和近景均能以流动的画片一一展现;用音乐还能表达两位不同时代诗人的不同胸襟,同时诗中豪迈、惆怅的情调,也能以此一一抒发出来,让学生得到审美的享受。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开发和利用电教媒体,才能更好地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真正受到课文思想感情的熏陶,有效感受和吸收课文的语言,从而优化课堂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语文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运用多媒体优化朝族中学汉语教学的有哪些好处
1. 时间分配更加合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传统教学中,教师在上课过程中经常需要抄写题目、知识点、练习题等给学生,这些过程需要比较多的时间,而此时学生往往无事可干,课堂的效率就降低了,而有了多媒体,教师就可以事先把题目、知识点写好,上课时只需轻点鼠标就可以了,大大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在朝族中学的汉语教学课堂中,教师留下的练习题即便是简单的多音字组词,在学生看来都很难,往往发音不准,如果教师把每个多音字的发音都在黑板上写一遍,那么留给教师指导的时间就所剩无几了。如果换成电脑操作,教师事先把每个字发音都标注好,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什么样的发音,再配以声音,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在练习的指导中省略板书,教师就以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讲解、纠正学生的错误,这样时间的分配更加合理,教学效率更加高效。
2. 能激发学生说话兴趣,提高其口语能力。俗话说“出口成章才能下笔成文”。这句话生动阐述了口语训练在培养学生读写能力中的作用。在当前实施素质教育中,口语已成为学生交流和传递学习、生活、活动信息、开拓视野、发展智力、促进发展的重要渠道之一。提高学生口语能力已成为语文素质教育的一大研究课题。在朝族中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差的问题,他们在课堂上用民族语言发言时表现的非常活跃,积极主动地发言,老师说:“谁能用汉语回答这个问题”,他们则都低下了头,在课下他们悄悄地跟老师说,我说不好,发音不准,没有好词汇去表达,怕同学们笑话等。而多媒体的运用极大地帮助了我们汉语教师解决了这一问题。新大纲明确提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常听常读好文章,可帮助学生吸取人类语言精华,积累佳词好句、精彩的语段,开拓视野,发展思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朗读训练中应,应充分运用多媒体朗读教材。因为朗读教材是专家认真揣摩、精心制作的语言课件,恰到好处地再现了文章的语言、节奏、格调和文章蕴含的感彩,能帮朝族中学的学生把握好朗读时声音的高低、轻重、停顿、快慢,调节和控制语调,丰富说话内容,可以变无话可说为有话爱说,有利于拓展说话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多媒体教材还具有可暂停、可重复使用、操作方便等特点,所以利用多媒体强化朝族学生朗读训练,取得的效果要比传统教学取得的效果甚佳。
同时,利用多媒体还可以进行演讲训练。由于朝鲜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生活方式、语言的表达方式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何训练学生像汉族学校的孩子一样在讲台上进行演讲,运用肢体语言来表达。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增强演讲时的可感性和可仿性,减少难度。训练时,可先让学生观看优秀演讲的电视录像,给学生提供范例,结合镜头画面,教师讲一些简单易懂的演讲特点和要求,再让学生模仿演讲,训练吐字发音及语感、语调,结合指导学习肢体语言;然后,让学生独立演讲,可以是备稿演讲,也可以是即兴演讲。
3. 增加师生互动环节,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在朝族中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灵感,活跃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和教师展开教学互动。在课前给学生观看一段视频,让学生进行探讨,或借助电子白板设计一些练习习题、分小组上台前来做。在传统教学中把学生当作知识的接受器,教师主宰整个教学活动是完全不同的。在媒体参与的互动教学中老师和学生共同主动,同是教学的主体。老师主动地备课、上课,准备各种多媒体素材,积极引导启发学生,学生同时也积极配合老师,主动思考,老师和学生共同促进,互相学习,教学相长。一方面,老师借助媒体启发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产生灵感,活跃思路,随时随地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和老师进行讨论,老师在与学生的讨论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并逐渐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学生借助媒体,可以增强可感性和可仿性、学到知识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语言素质。
4. 多媒体存储信息量大,能提供大量阅读材料。语文(汉语)教学的重要环节是阅读教学。在传统教学中,阅读教学的目标是通过“预习、讲解、默读、朗读、小组讨论和总结”等环节实现的,由于班级集体授课、课时及授课进度的影响,教师让学生自己默读、朗读的时间很少,更谈不上大量、有效的阅读。这对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多媒体计算机具有提供文本、图形、静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教学信息的功能,在教学设计指导下,教学内容可以按照知识点进行划分并实现超媒体链接,非常适合学生学习。另外,应提供标准的朗读示范音。多媒体计算机储存的教学信息具有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等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二、如何运用现有的多媒体优化朝族中学的汉语课堂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型的现代教学方式,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向。随着计算机在学校的普及,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也已成为广大教师所应掌握的一种技术。还有一些公司专门制作多媒体课件用于课堂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具体课堂的应用中,与学生认识发展的吻合程度看,还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那么该如何来充分运用好媒体,如何恰当地用好媒体,真正发挥媒体的功能,起好辅助教学的作用呢?在朝族中学工作这段期间,我发现这不是我们教师的水平不行,而是因为种种其他原因造成的。实际上,学校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比较齐全,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利用教师自己制作的软件或一些现成的软件优化汉语课堂,本人就自己的经验谈一点体会:
1. 从教学实际出发,有效地利用教学设备。多媒体设备虽然具有传统教学没有的功能,但在教学过程中它仅仅起的是一种辅助的作用,不要误认为是一种全能媒体设备。在学校教学中,无论哪门学科,一般都可以实施多媒体辅助教学,但是对于那些用常规教学方法就能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就没有必要使用计算机来进行辅助教学,因为那样只能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相反,课程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教师用语言不易描述,某些规律难以捕捉,需要学习者反复练习的内容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有必要实施计算机辅助教学。我们知道,多媒体功能的发挥是依赖于一定条件的,并不是说在教学中采用了多媒体,就一定能改善教学,更不是说多媒体用得越多越好,还需多考虑在什么条件下用最有效,而不是处处滥用。既然多媒体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所以多媒体课件的好坏应该体现在其使用效果上,使用课件时,必须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不要为了赶时髦,为运用而运用。多媒体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有的教师在一堂课里仅使用了几分钟的多媒体手段,然而听课的老师几乎都认为那是一节最成功的多媒本教学课。可见,媒体使用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2. 紧扣教材重点,避免随意呈现,喧宾夺主。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运用能够把被感知的对象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通过音响、色彩、动态画等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更为集中、稳定、持久,思维更为积极活跃,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但在许多课堂实践中,有些课件却或多或少地偏离了教学目标。如,有些课件在介绍与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时,大量调用一些音像图片资料。某些历史题材的影片剪辑,人物讲话录音、图片文字资料等。适当地引用是必要的,但如果引用过多,就会冲淡教学主题。在不失时机地发挥媒体作用的同时,还需考虑展示媒体的最佳时机,以最佳的方式呈现,从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切不可随意呈现,喧宾夺主。合理使用电脑多媒体,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不容易观察到的事物用多媒体充分显示出来,调动学生的视觉直观功能,为突破难点创造出良好的氛围。在朝族中学的汉语教学课上,知识相对于他们都比较抽象,尤其是诗词,难以理解,久而久之,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计算机则能将静态的诗词知识动态化,以情景再现的方式呈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3. 精心制作,避免粗制滥造,无的放矢。运用多媒体,就是希望在声、光、色、图的配合下营造一种赏欣悦目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有的课件就不能尽如人意,反而影响了课堂的效果。有的课件,由于制作时未能找到合适的音乐,便凑合着找一段用上与课文本身的感情基调不相吻合,甚至相互抵触的音乐。如忽视了课文的感情基调,只为凑点音响效果,不仅无助于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情感,反会以音害人。所以说,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千万不可粗制滥造,不然的话效果会适得其反。在制作课件过程中,既要讲究科学性,还要讲究美学性。如,在初一年级《天上的街市》一课中,给出一张夜晚星空的图片,再配上优美的音乐,这样运用电脑媒体创设出优美的情境,能营造一种求知氛围,激发学生兴趣,还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有一种在夜晚星空中散步的感觉,使学生容易入情入景,体会作者当时写作时的感情。总之,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是一个艰苦的创作过程。优秀的课件应融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于一体,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的潜能,强化教学过程,提高学习质量。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已越来越体现它的优越性了。但如何真正运用好媒体,发挥它的真正的辅助教学功能,还有待于继续探索、研究。
三、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汉语教学中的弊端
世间万事万物皆具有两面性,有利必有弊。在看到多媒体教学手段众多优点的同时,还应看到它的缺点。语文(汉语)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既不能盲目地为追求潮流而过多使用,也不能因传统的语文教学理念而拒之门外,我们应对语文多媒体教学有理性的认识,本着技术为教学服务的思想,根据语文(汉语)学科的特点、规律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扬长避短,合理运用,才能让多媒体真正服务于语文(汉语)教育,从而开创朝族中学汉语教学崭新的局面。
1. 过多的使用,限制了想象的空间。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其文字博大精深,它带给学生的是无限的想象空间。探究语言的过程就是理解和感悟的过程。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感悟文采,感悟其深意,体会其意境,学生在脑海里进行再思索再创造,于是就有了自己的体会和认识。这就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如果老师用多媒体把自己或他人的感悟以画面、音乐的形式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以为这是在帮助学生理解,殊不知老师这种教学是把自己的意志和理解强加到学生的思维当中,使学生省去了思维活动的感悟过程。说到底,就是死记硬背式填鸭教学。语言文学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有一定的模糊性,有广阔的思维和想象空间,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我要发挥其特点,吸引我们的朝族学生去学习,体会汉语的魅力,积极的运用、表达、想象。因此,我们尽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但决不能用屏幕、画面这种虚拟的想象代替文字的意境。尤其在朝族学校工作的汉语教师一定要认识这一点,文字的想象远远大于屏幕。仅仅借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对学生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都是一种损害,甚至是扼杀。
2. 忽视了学生的语感培养。所谓“语感”,是一种近乎直觉的语言感知和表述能力,是一种语言经验的反映。作为语言经验的“语感”获得,当然得通过反复的语言实践来实现,在我们众多的朝族学校中,学生很少用汉语进行交流,只有在汉语课上,在老师的要求下才会说,学生的语感自然而然的就差了。语文教学的规律告诉我们:语感培养必须通过传统的“咬文嚼字”的方式来实现。比如一些诗歌的教学,我们必须从分析诗的语言入手,了解诗句含义,再现诗中形象,并感受诗人的感情,把读者引入诗歌开创的艺术境界之中,最后要学以致用,掌握如何欣赏诗歌。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包含的诗意,只可“意会”,难以“言传”,是很难用声音和画面等多媒体去表现的。语文课不是政治课,也不是艺术欣赏课,它和其他科学也不同。其它学科,师生双方主要是在课上研究语言媒体所承载着的各种知识信息,而语文则是研究承载各种信息的语言媒体本身,研究语言媒体的组合规律,朝族中学的汉语教学的最终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能力,使其能像汉族中学的学生一样,为今后接收高等教育打下基础。如今,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读书声越来越小,以前的那种书声朗朗的语文课堂,现今都变成的学生在朗读英语,培养英语语感。在现在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冲击下汉语课堂的朗读在呈弱化之势。
3. 淡化了课堂上情感间的交流。课堂教学的精妙在于艺术性地激发学生的情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其产生顿悟,迸发出创造性的思维的火花,而不是把预先设计的教案表演得如何淋漓尽致。纵观教育名家的实践操作,无不体现一个“活”字。教师都能从学生的眼神和面部表情接收信息,然后做出相应的反映;而学生也可以从教师的面部表情和手势得到鼓励,受到启发。滥用多媒体,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堂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手不离鼠标,学生眼不离屏幕就隔断了这种无声的交流。师生面对面教学相长的热烈与融洽的交流,气氛大减。
参考文献:
[1]高玉琴.利用现代技术进行口语训练[J].小学语文教学,1999(4):25.
[2]谭浩强.多媒体应用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32—102.
[3]苑永波.浅议实现信息化课堂教学的环境条件[J].中小学电教,2001:18.
[4]南国农.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1(8):32.
[5]黄秋生.谈谈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电化教育,2002:22—23.
[6]周中云.基于个别化教学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反思[J].中国电化教育,2003:14.
[7]刘育涛,安素平.试论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作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2:25.
[8]王梅菊.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及要求.文教资料,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