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供应链体系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由于国际工程联营体承担的国际工程往往具有规模大、复杂程度高、技术难度大等特点,再加上国际工程所处的外部环境,如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技术及自然等的动态性和不确定程度高,联营体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面临着多种风险。如果国际工程联营体在实施项目时,不注重风险管理工作,那么不仅难以实现项目的预期目标,甚至还会导致整个联营体经营的失败。以往对国际工程联营体风险管理的研究已经识别出了多种风险因素,并相应为工程项目管理人员提出了许多中肯的风险管理的建议和意见,但是这些研究多从定性的角度出发,强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风险管理,较少采用定量方法对各种风险因素给特定工程项目造成影响的程度做出精确计量。
二、国际工程联营体风险识别与分类
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国际工程联营体的风险可以划分成不同的种类。根据Bing(1999)的研究,按照风险的来源,将国际工程联营体的风险划分为三类:一是联营体内部的风险,这是联营体所特有的风险,是因联营体内部各成员公司间发生矛盾而产生的,如选择了错误的合作伙伴,内部管理混乱,责权利界定不明等;二是项目特定的风险,这是由项目本身的特点所造成的,如项目过于复杂造成工期延误或成本超支,或较高的融资成本导致施工费用拖欠,以及已完工程未达到设计要求等;三是联营体外部的风险,是指联营体所处的外部环境所产生的风险,主要受政治及司法环境、经济和行业条件、社会条件及特殊自然条件的影响。
Shen等人(2001)依据风险涉及的不同内容,将国际工程联营体的风险划分为五种,依次是技术风险、管理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和政治风险,并进一步划分出58个风险因素。Gale与Luo(2004)依据联营体的生命周期,将国际工程联营体的风险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启动阶段的风险、联营阶段的风险和项目结束联营体解散阶段的风险。
本文使用的风险分类方法基本沿用Bing(1999)的分类法,略有改动,并借助层次分析法(AnalyicalHierarchyProcess,AHP),对国际工程联营体经营管理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构建风险评价的层次递阶结构,给出各风险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排序,为项目管理人员实施管理和进行决策提供依据。
三、国际工程联营体的风险评价模型
在Bing划分的三类国际过程联营体的风险基础上,对每一类风险进行更详细的划分。联营体内部的风险细分为与合作伙伴的关系、合作伙伴的资质背景两个子类;项目特定的风险包括项目的特点和项目的配套资源两个子类;联营体外部的风险则分为政府因素和市场条件两个子类。其中,每个子类均包括多种风险因素,最终共可分解出25种风险因素。
对这25种风险因素应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HierarchyProcess,AHP)可构建国际工程联营体风险的层次递阶结构,如图1所示。在图1中,对联营体风险的整体评价处于目标层,Bing识别出的三大类风险处于约束层,每一大类下的风险子类作为准则层,更详细的风险因素处于方案层。
建立了风险评价的层次递阶结构后,即可由项目经理或有关专家凭借自身的经验和直觉,对每一层的元素进行两两比对,构造判断矩阵,进而计算出各层元素相对于上层指标的权重和相对重要性排序。针对图1所示的层次结构,可构造10个判断矩阵,如表1所示。表1的每一矩阵中的字母A及A-1、A-1-1等分别代表图1中所示的各种风险类别,各矩阵中的具体数据来源于Sung-LinHsueh等人所做的调查问卷的结果。另外,每个矩阵的最后一行表示的是该元素相对于上层指标的重要性权重。
表1各判断矩阵中的相对重要性权重指标可进行汇总计算,如表2所示。
表2带*的项目为相对重要性所占比重较大的十种风险因素,分别是:项目工期、联营体协议、工程合同、谈判难易度、良好的关系、政策变化、现金流的要求、当前实施的项目、遵守法律法规和公正性。
四、国际工程联营体风险管理措施与建议
从表2中相对重要性比重较大的十种风险因素可以看出,联营合作伙伴、联营体协议、工程合同以及良好的公共关系等是国际工程联营体的主要风险,国际工程联营体应当予以重视并及时采取措施防范和规避。
对于我国工程承包企业与国外承包公司组建的任何联营体,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承揽国际工程项目,我国工程承包企业都必须在选择合作伙伴、投标、签约及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认真研究相关风险,并采取措施,积极应对风险以减少损失。国际工程联营体实施风险管理的措施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慎重选择合作伙伴
联营伙伴的选择是建立联营体的基础,选择恰当的合作对象是联营体顺利发展的前提条件。一方面,应当考虑对方的信誉、经验及财务、设施、人员及融资等实力,事先调查其优势和不足,力求与己方达成互补性;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其与当地政府的关系及其在当地社会的影响,以便利用其关系网络疏通和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另外,由于来自不同国家的工程承包企业有着不同的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社会传统和风俗习惯,选择与己方经营理念相契合,或者对外来企业文化持理解态度的联营伙伴,对于整个联营体的顺利经营、流畅运作也是一份强有力的保障。
(二)签订权责利明晰的联营体协议
在签订国际工程的联营体协议时,尽量采用英语作为书面语言,做到内容完整、定义准确、措辞严谨,按照整体风险最小化原则清晰划定合作各方的权责利,并在此基础上,强调各人员和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与综合;以联营体这一系统的高效率作为主要目标,从而减少不确定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各参与方进行风险控制和履约的积极性。
(三)签订公平的工程合同
工程合同是连接业主和联营体的法律纽带,应本着公平合理的原则划分联营体和业主之间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尤其需要对容易产生风险的工程合同的支付、调价、变更、索赔、不可抗力等条款做出明确规定。
(四)选择恰当的分包商/供应商
为了弥补联营体合作伙伴的不足,选择合适的分包商/供应商来承担部分工程不失为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国际工程联营体在选择分包商/供应商时,同样需要确保其具备足够的实力,包括财力、物力、人力和经验,并在分包合同中明确联营体及分包商/供应商各方的职责、权利和义务。
(五)维持良好的公共关系
国际工程联营体除了需要维持好内部各成员间的关系外,更重要的还要营造并维持好与当地政府机构、机关团体、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建立良好的关系,使联营体“本土化”,得到当地社会的信任、认可和支持。另国际经济合作2009年第3期外,建立各种渠道与项目的利益相关方进行良好沟通,并确保这些交流渠道及时通畅也是很重要的维护公共关系的措施。
除了上述措施外,国际工程联营体进行风险管理的措施还有很多。值得注意的是,风险管理是国际工程承包联营体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产生在国际工程的建设实施过程中,更贯穿于联营体运行的每一个阶段,因此,国际工程联营体必须在联营体协议签订之前就开始分析风险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进行风险管理。
关键词:供应链,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转型
一、 引言
第三方物流是指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经营的物流环节,以契约方式委托给提供专业物流服务的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我国由于历史原因,第三方物流企业仍然落后于发达国家水平,规模不大,效果不明显,但是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数目众多,市场竞争激烈,行业整体利润降低,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寻求利润源和发展机会时出现了向供应链服务商转型的新动向。这就意味着第三方物流将能够为企业提供一揽子的供应链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
由于供应链服务是生产流通过程中,涉及将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免费论文参考网。而一个完整的物流服务供给过程,是由物流行业内一系列的企业相互供应而完成。按现行市场来说,一条完整的物流服务供应链结构应该是包含功能性物流服务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和工商企业。以工商企业的需求为导向,通过功能型物流企业的供应,第三方物流企业才有可能最终提供客户所需的完整物流服务。
二、第三方企业向供应链服务商转型的动力和可能性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全球化程度的提高,2005年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超过1000亿元,比上年增长30%左右。与此同时,由于石油价格的上涨和在设施、设备和技术上投入的增加,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大幅提高;另一方面,行业竞争加剧又导致物流服务收费普遍降低,因此2005年第三方物流市场的利润率普遍下降。为提高盈利水平和竞争能力,物流企业的服务日趋专业化,第三方物流市场按照行业、地域、产品不断细分。专业化趋势、核心竞争力提升的要求、行业整体利润下降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向供应链服务商转向的主要动力。
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一般都拥有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较强的物流管理能力和运作经验,可以依靠自身这些优势,整合功能型物流企业的可用资源,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在转型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能达到物流全程过程控制的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相对完善健全的物流运输网络;高度系统化、集成化的现代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控制系统、操作管理系统、组织协调系统、业务承揽谈判管理系统等一整套的现代化管理体系);高素质的物流专门人才;先进的物流设施设备;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特殊能力等等。这些都是支撑转型的有利条件。
三、供应链服务商的类型和业务内容
按照物流服务的不同层次,物流服务供应链上也有着不同的内容。
1、一体化物流服务。
物流企业对单一物流服务资源的整合,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物流服务。免费论文参考网。该过程一般均由第三方物流企业完成。在整合基本物流资源的基础上,必须做好利用强大的信息系统提供由基本物流服务延伸出来的延伸物流服务或增值服务如货物跟踪、信息查询。同时要利用丰富的物流管理知识,提供含有一定管理优化技术的增值服务,如库存控制、线路设计及优化。
2、一体化物流方案的设计
第三方物流企业对物流客户的物流战略、物流设施系统、物流信息系统以及物流组织结构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规划设计。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客户、赢得客户。
3、供应链的设计与管理
供应链的设计与管理与一体化物流方案的设计有交集,但有所不同。提供供应链设计与管理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从接到订单后,首先要对订单产品制造过程进行分解,分别选择合适的制造商加工制造,其次还有原材料的采购。这两个过程都是需要在相当宽泛的地域内甚至全球范围内进行,所以供应链管理企业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选择和评估功能型物流服务商,并且依靠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对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进行协调和整合。
四、第三方物流企业向供应链服务商转型的方法和可能路径
物流服务供应链是以集成物流服务供应商为核心企业的新型供应链。其作用是为物流服务需求放提供全方位一揽子物流服务。其产生背景则是专业化和趋势和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围绕供应、计划、物流、需求等开展。免费论文参考网。服务供应链的管理目标要满足既定的服务水平,系统总成本最小,并且包括业务集成、信息集成、关系集成以及激励机制的集成。
结合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现状和特点,第三方物流企业向供应链服务商进行战略转型存在以下可能路径:
1、技术跳跃式方式
技术跳跃式方式是指企业通过采用企业自身已经拥有的物流核心技术,以此技术为先导,在战略转型的组织实施过程中,能够依靠高端物流技术直接在一个较高的整合水平上进行转型。如企业可以把资源集中于某一关键技术上,以此带动其他增值服务的发展,或者以此为主要联结纽带,建立战略联盟,提供系统的物流服务,促进转型。简言之,企业可以利用较高的技术平台,渐渐跳跃转型,最终能够转向供应链服务商。
2、分布迂回推进方式
在转型战略目标下,根据企业的实际和环境的要求,由易到难地进行,并且以战略目标为主,不纠缠眼前的得失,为了战略目标的实现,甚至可以牺牲部分眼前利益,在具体方法上是迂回的而不是直接的。采取分步迂回推进方式,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暂时绕开自己无法直接进行的业务或暂时无法克服的内部障碍,而将业务逐步推展开。通过供应链逐个业务的开展不断地克服内部障碍,而达到目标,实现转型。
3、全面综合推进方式
企业按既定战略内容和目标全面展开,同时迅速实现转化。对于业务来源有保证又具有良好基础和实力的大企业,可采取全面综合式推进方式,以迅速占领市场,取得优势和竞争力。提前赢得整体供应链服务的市场,实现专业化和竞争力提升。例如宝供等第三方物流,采取的就是全面综合推进的方式,直接从第三方物流瞄准供应链服务市场。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和市场环境选择适合自己的转型方式,使得企业能够在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求得生存。
五、结论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的迅速变化,催生了物流产业的诸多业态。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行业利润走低、专业化趋势和核心竞争力要求的动力下,开始寻求供应链服务商角色,开辟新蓝海。虽然转型是一个漫长甚至关系企业是否存活的关键过程,但不谋求变化,企业同样遭遇红海的血腥竞争。物流行业从来就是先谋生存,再谋发展,第三方物流瞄准供应链,应该是向前迈进一大步,能否转型成功,能够接近国际先进供应链水平,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 杜培枫、韦福祥,类物流企业的战略化转型研究,天津商学院学报[J],2005
[2] 刘飞燕,传统物流企业转型的实施问题探讨,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J],2006
[3] 赵轶娜,物流业:转型期考验企业战略,新远见[J],2006
【关键词】物流;农村流通;供应链
一、引言
由于受到传统“重生产,轻流通”思想的深刻影响,现在我国农村流通产业的发展已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成为我国发展农业现代化的阻碍因素。城市的居民吃着“不放心”的蔬菜;农村的农民买着大量伪劣产品等问题在当今中国社会层出不穷。在农产品流通体系中,普遍存在农产品价格成倍上涨,农民在网上购物却不能享受送货上门的服务等问题。究其原因,是农产品、农资流通缺乏严格的质量检验标准、农村流通渠道、流通信息不畅和农村流通基础设施落后造成的。所以,发展农村现代流通产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交易模式在我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电子商务的发展促使流通产业发生了很大的变革,不仅改变了流通组织内部的运作方式,也对流通组织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和手段,它的蓬勃兴起和迅猛发展,对传统的商贸流通业提出了挑战,大大促进了商务理念和商务模式的变革和创新,为流通领域带来了积极深刻的影响,使流通真正实现社会化成为可能。它导致流通费用的减少,提高流通渠道效率,改变现有流通模式与流通格局。
二、关于农村流通供应链研究现状
关于农村流通供应链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产品供应链方面的研究。夏英、宋伯生(2001)提出,我国农产品在种养殖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受到农药、化肥、工业“三废”的污染,加上激素的滥用等,给人体健康带来了严重隐患。为使我国的农产品生产达到ISO9000以及HACCP 认证标准,如何落实和执行农产品的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是关键,这是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刘从九(2004)在《基于供应链的农产品组织重构》中分析了我国农产品流通中的问题,提出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组织重构的基本思路和目标。刘美远(2006)在《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农产品流通模式研究》中提出对农产品流通供应链的模型并提出了建议。倪燕逾、燕翔在《农产品流通中第四方物流组织结构及其运作》中将第四方物流引入了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通过建立一个第四方物流的结构框架,对农产品了流通五个层次进行整体协同运作,以提供一个综合的农产品流通供应链解决方案。俞海宏在其博士论文《基于服务供应链契约协调机制的农村流通供应链运作优化研究》,他是基于服务型供应链的激励机制和协调机制理论来研究农村流通供应链的优化。鉴于此,本文从农村物流的角度对农村流通供应链进行优化研究。
三、我国农村流通供应链现状
我国现在的农村流通供应链模式如下图1所示: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农村流通供应链存在如下问题:(1)技术设施薄弱,销售网点总量不足,布局不够合理。(2)中间环节多,组织化程度低,缺乏规模化的农村流通企业。(3)农产品流通与加工技术水平不高。(4)管理缺乏统筹协调的机制与体制。(5)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滞后,交易行为不规范,监管成本高。(6)农村流通企业融资难度大,保险难度也比较大。
四、农村物流改善
1.农村物流组织。农村物流落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有规模物流企业的参与。农村物流基础设施落后农村居民分散是阻碍物流企业进驻农村的关键因素。我国现阶段物流企业实力普遍不强也是造成其进去农村市场的主要原因。中国邮政有着百年品牌历史,多年来在每一位百姓生活当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深受农民信任;特别是设立在农村的代办员,对村里的情况比较了解,能够及时传递相关信息。同时在拓展市场以及大用户发展、新业务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邮政完善的网络体系,覆盖面广的实物投递网、信息通畅的信息网和方便快捷的金融网三网合一,使得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顺畅。所以,农村物流组织可以考虑利用“邮政+第三方物流”的模式。
2.农村配送中心建设。农村配送是一个区域配送的概念,是相对于城市配送而言的。同样按照配送的一般概念,可以认为农村配送是以农村经济生活消费为目的,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一种既包含集货、储存、拣货、配货、装货等一系列狭义的物流活动,也包括输送、送达、验货等以送货上门为目的的商业活动,是商流与物流紧密结合的一种特殊的综合性供应链环节。配送是农村物流发展的关键问题。我国现阶段的农村配送体系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仍然然存在组织设置分散、实力较弱;配送渠道少、环节较多;配送技术水平低;配送缺乏统一规划等问题。这方面主要研究在农村连锁经验配送模式下如何构建农村配送网络体系,主要包括配送网络的规划,配送中心选址和配送中心运营三个方面。在配送方式也可以考虑先到镇,再到村的配送二级模式。
3.农村信息技术建设。在技术方面,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最大区别之一,就是有了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支撑,将原本分离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采购、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供应链。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和现代物流技术是构成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将农民、供应商以及批发商零售终端、客户联结起来,实现对农产品物流各个环节的实时跟踪、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达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Internet等先进信息技术在国外农产品供应链中的使用已非常普遍,无论是生产企业,政府监控部门,或者第三方物流公司等,都可以通过Internet相关信息。信息共享是供应链管理中最重要的前提。我国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落后,严重阻碍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对农村流通供应链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本方面主要研究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如何构建出一个适合我国农村发展的农村信息系统。
五、农村物流改善后农村流通供应链
基于电子商务环境下利用改善后的农村物流优化后的农村流通供应链模型如下图所示:
六、结论
本文提供了一种从物流的组织、配送中心建设和信息技术建设三个方面对农村物流进行改善的思路,并建立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农村物流改善后农村流通供应链的模型。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对农村物流改善和建设的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与阐述,这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更进一步的分析。
参 考 文 献
[1]李建军,苏庆艳,曲慧梅.电子商务概论[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
[2]夏春玉.流通概论[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3]牛东来.流通业供应来年管理与电子商务模型及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4]杜文宏.农村电子商务发展[J].商业现代化.2008(2)
[5]李海平.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及模型创新[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11(2)
关键词:苏北地区;封闭供应链;农产品
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苏北地区,包括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等5个省辖市,共40个县(市、区)。苏北地区属农业主产区,粮食、棉花、油料、瓜果等农副产品资源十分丰富,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快速增长,人们更加关注食品质量问题。传统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方法是通过对农产品来源与加工过程监控来实现的,忽视了物流控制这一有效手段。封闭供应链体系是供应链管理模式的高级形式,是提高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有效手段。但是,由于地理位置、历史基础以及政策环境等因素,苏北地区物流发展水平远远滞后于苏南、苏中地区。本文结合苏北地区特点,分析构建封闭供应链环境的必要性,从而构建苏北地区农产品封闭供应链体系。
二、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研究理论综述
关于农产品封闭供应链,国内已有部分学者进行了研究。封闭供应链的概念由南开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于2006年率先提出,是指对供应链的成员企业实行严格的准入管理制度,具有统一的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可以进行实时监控和动态跟踪,具有可追溯性的供应链系统。陈恭和(2007)对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中的TBT预警信息系统的研究,详细描述了其系统的概念、功能、数据结构和开发框架。针对三鹿奶粉事件,刘伟华(2008)提出了利用封闭供应链来解决其产生的质量问题,并认为封闭供应链具有三个方面的特性:(1)强调供应链的稳定性;(2)强调供应链运行标准的一致性;(3)强调成员的门槛性。王多宏(2008)认为,研究农产品封闭供应链,首先应进行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的基本理论与网络节点设计及布局研究,然后开发基于JIT的配送技术、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技术以及流程优化及成本控制技术的研究,最后实现从农田生产到超市等市场终端的整体产业示范。焦志伦(2009)在分析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成因的基础上,结合封闭供应链的理论研究,提出了食品封闭供应链的设计要素,并从这些设计要素出发,尝试从理论上构建不同类型核心企业主导的四种食品封闭供应链系统,包括生产核心、分销核心、加工核心和销售核心封闭供应链系统。彭剑(2009)认为,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封闭供应链,可以较好地解决湖南省当前农产品物流中存在的许多问题,较好地体现农产品物流的发展趋势。
从研究现状来看,目前的研究仍然强调在封闭供应链内涵探讨等方面,尚缺乏针对性的农产品封闭供应链体系研究。为此,本文将着力于针对苏北地区农产品封闭供应链体系的构建。
三、苏北地区构建农产品封闭供应链体系的必要性
(一)苏北地区物流发展的需要。供应链管理将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由传统竞争关系转变为合作关系,组成供应链联合体,与其他供应链相竞争,最终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尽管苏北农产品物流已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总体来看,目前的物流系统还处在初级阶段,农产品物流中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由于缺乏共同的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包装标准与运输实施标准不配套;农产品的分类、分级、分等大多凭人工感觉,误差过大。这给农产品的储存、运输和加工造成一定困难,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经营成本。不仅如此,苏北农产品供应链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其开放的供应链体系不利于整个供应链的成本节约和价值增值。封闭供应链体系的建设,就是在管理、技术以及运行上实行统一的标准和技术集成,通过供应链各级节点之间长期稳定的合作,达到高度一致的默契,从而实现消费者需求快速响应和即时准确供货,从而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升整个供应链竞争力。
(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要。目前,苏北地区供应链技术环节落后,难以保证物流过程中产品的安全和品质。整个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还十分简陋,技术手段落后。整个物流过程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形态物流为主,农产品在配送、运输、储存过程中保鲜技术缺乏,农产品损耗大。据统计,苏北地区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运等物流环节损失率达30%以上,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被控制在5%以下。因此,构建苏北地区农产品封闭供应链体系迫在眉睫。
(三)降低成本的需要。苏北地区的供应链模式是环节开放式经营结构,不利于成本降低。食品经营企业往往从短期利益出发,以价格为主要评判标准对供应商进行反复的筛选、替换,没有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致使供应商鱼龙混杂,大量伪劣产品混迹其中,危害消费者。同时,供应链的环节过多,农业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环节没有形成一体化的经济利益共同体,不利于降低产品成本,提升产品竞争能力。
四、苏北地区农产品封闭供应链体系的建立
(一)建立以核心企业为主导的封闭农产品供应链体系。积极培育苏北地区农产品核心企业,根据不同农产品和不同流通环节的特点,重点培育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配送企业以及部分农产品连锁超市等农产品流通核心企业,围绕核心企业建立农产品封闭供应链,充分发挥核心企业在封闭供应链建设中的龙头作用。围绕核心企业进行农产品供应链设计时应坚持流程简洁性、能力(资源)互补性、运行协调性、响应敏捷性原则,这样才能尽可能吸取传统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的合理因素,同时又有利于根据企业的综合能力和优势加以创新。
具体思路是:1、依据苏北地区农产品供应链上各个节点企业的基本情况,对各个企业的资源进行评估,明确优势资源与劣势资源,根据各个节点竞争实力的强弱,确定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这个核心企业可能是农产品销售商或者是农产品加工制造商;2、核心企业进行供应链节点企业重组。通过企业重组、技术改造等方法来改善资源状况,对于符合标准的企业尽量吸收入供应链,对负担性企业进行重组,以此整合优秀的上下游企业;3、围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评估、选择企业之外的配套资源或合作者;4、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作为供应链运行的技术平台;5、根据企业的竞争力、信息系统的性能条件、物流渠道、营销渠道和产品销售情况等因素来优化供应链结构。
(二)构建农产品封闭供应链政策法律支撑体系。农产品封闭供应链政策法律支撑体系主要实现供应链企业的准入制度,进行实时监控与动态跟踪管理等。1、农产品封闭供应链企业准入许可体系。首先,开展生产基地和农产品市场质量安全状况的日常监督检测和质量安全认证管理及生产基地认定和标识认证等工作,严把市场准入关;其次,建立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确保在主体资格、程序、监管、法律适用上的一致性;再次,实施贴食品市场准入QS标志管理,实行产地标识制度和无公害标识制度,加强对假冒伪劣食品的查处和惩罚。最后,做好产地认证,对本地农产品和外来农产品的主产地实行安全农产品认证录,严格农产品产地环境的管理,加强生产基地环境监测;2、农产品安全监控与管理体系。为了确保农产品跟踪追溯系统的有效实施,必须加强农产品流通环节的有效控制。
(三)建立和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及长期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建立和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无疑是有效协调农产品供应链的核心。农产品供应链环节中的生产资料供应商、农户或生产企业、加工商、配送商和分销商之间是多边共赢的关系,各阶段企业不能仅以自身的利益为重,而应该考虑整个供应链的利益,充分合作,形成利益及风险共担的机制。整个供应链就像是一个虚拟的企业,拥有共同的利益目标,通过功能整合、策略联盟和优势互补,在共享信息及技术的前提下分享农产品在供应链上所获得的增值,合成整合式农产品物流增值链结构体系,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
(四)发挥政府在农产品封闭供应链体系构建中的服务作用。政府应出台农产品封闭供应链规划指导意见,通过规划来合理引导封闭供应链的健康有序发展。同时针对农产品封闭供应链建设出台各种支持和鼓励政策,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
(作者单位: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焦志伦.我国城市食品封闭供应链运行模式及其政策研究[C].南开大学博士论文,2009.
[关键词] 模糊AHP 供应链合作伙伴 综合评价
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是供应链中每个企业所要面临的一种重要抉择之一;其主要目标是提高信息共享水平、减少整个供应链产品的库存总量、降低供应链的成本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运作绩效。因此,研究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对于提高各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供应链管理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本文通过利用模糊层次分析(AHP)法对供应链合作伙伴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了实例认证。通过建立供应链合作伙伴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单项指标采用专家评判法,采用递推算法给出目标层对评语的隶属度,最后引入打分法,给出供应链合作伙伴的综合评价值,由数值的大小给出优劣评定,这是对模糊性、相对性指标评价的一种可靠而有效的方法。
一、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运筹学家T. L. Saa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提出的, 是对定性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在1977年,Saaty教授又提出了在AHP法中引入模糊判断的概念。
该方法自1982年被介绍到我国以来,迅速地在我国社会、经济各个领域内,如能源系统分析、城市规划、经济管理、科研评价等,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现通过对合供应链合作伙伴进行分析和研究,运用模糊AHP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并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1.确立多层结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以评估对象的各主要影响因素为元素的集合,记为:
式中:为A中的一个指标子集。
各指标子集下面还有指标子子集,如 指标子集,其下面还有指标子子集。
对于因素众多的复杂系统,应视具体情况按因素的属性确定因素集合的层次结构。本文通过对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分析和研究,并参照钱彦,韩杰,赵庆祯等人的研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多层次合作伙伴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如图所示。
2.确立相应的评价指标权重集。根据各影响指标的重要程度,对各指标赋予相应的权值,组成评价指标权重集合,记为:
鉴于本文的多层次结构问题,采用层次分析法,即采用1―9比率标度,通过两两比较建立判断矩阵来确定。
3.建立评价等级集。建立评价等级集表示为 对不同评价等级的隶属度,本文采用比较精确的评语,如“极好、非常好、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非常差、极差”的九级评语。具体评价方式应该根据具体场合和具体情况确定。
4.进行单指标模糊评判。通过供应链专家对供应链合作伙伴的熟悉程度,每个专家根据对单个指标进行评判,最后建立指标论域和评语论域之间的模糊关系矩阵为:
式中:rij为A中指标ai对应于S中评价等级wi的隶属关系。
5.进行模糊综合评价。把所有的单指标进行综合,考虑多层次指标条件下的权数分配,进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为:
式中:di为综合考虑所有因素影响时,被评判对象对评价等级集中第j个元素的隶属度。
最终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被评判对象所对应的评价等级。
二、实例分析
根据以上步骤,结合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实际情况,我们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1.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本文所建立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如图所示。
2.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每个指标的权重可以采用AHP法求得,即采用1―9比率标度,对因素集中的元素进行两两比较,得到判断矩阵后运用和积法进行归一化。
AHP方法的计算步骤如下:
(1)构造判断矩阵;
(2)计算判断矩阵最大特征值()及相对应的特征向量;
(3)检验排序的一致性。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其中m时判断矩阵的阶数。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随判断矩阵的阶数而变化。
一致性指标CI与同阶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的比值,称为一致性比率,记为:用一致性比率CR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当CR越小时,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越好。一般认为,当CR≤0.1时,判断矩阵符合满意的一致性标准。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给出各个指标的权重。各个因素通过一致性检验得到的权重值:S=(0.5967,0.2208,0.1089,0.0736);s1=(0.7007,0.2021,0.0972),s2=(0.3483,0.2152,0.1675,0.1184,0.0854,0.0652),s3=(0.4763,0.2559,0.1522,0.1156),s4=(0.5067,0.1869,0.1869,0.1194)。
3.建立评价等级集。对供应链合作伙伴的评价可以分为九个等级:极好、非常好、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非常差、极差,那么评价等级集为:={极好,非常好,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非常差,极差}。当然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比这个评语集更精确的评判集。在采用上述评判集的情况下,用以上评语集进行量化,给出分数集F=[100,90,80, 60,50,40,30,20,0]。
4.建立单指标评判矩阵。供应链合作伙伴的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各项指标也是相当复杂的。本文通过供应链专家进行打分法来确定单指标评价矩阵。令(其中n为专家人数,为因素被评为wi的次数。
5.进行模糊综合评价。根据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供应链合作伙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各个层次由下到上逐层进行计算。
第2层:,
第1层:在第2层的基础上,由D=S・R可得:
同时,为充分利用综合评价带来的较多信息,对各评语得分进行加权平均,得出总分,即供应链合作伙伴的综合得分为:100*0.1891+90*0.1766+80*0.2759+60*0.1437+50*0.1586+
0.0683*40+30*0.0232+0.0067*20+0.0179*0=76.98
即该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分数值为76.98,为较好。
三、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供应链合作伙伴进行了综合评价,运用了模糊数学方法和层次分析法,能够从各个层面对供应链合作伙伴进行分析,并取得了合作伙伴的综合度量值,有效的解决了多指标的模糊性和相关性问题,对供应链合作伙伴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吴付祥 党双平等:模糊AHP法在预警机对抗系统效能评估中的应用.舰船电子对抗,2008年4月第31卷第2期.
[2]王 力 刘家琦:梯形模糊AHP及其在卫星方案优选中的应用.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6月第34卷第3期
[3]钱 彦:供应链管理信息化的评价方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