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作业成本法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煤制油生产主要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技术路线,一是直接液化,二是间接液化。直接液化方面,目前只有神华集团鄂尔多斯分公司成功实现了年产100万吨煤直接液化项目实现了商业化运行,公司煤直接液化主产品有柴油、石脑油、汽油、液化气等,副产品有油渣、粗酚等,年产100万吨油品。二是间接液化方面,目前只有南非的萨索尔公司在大规模生产。该公司已建成3个间接液化工厂,年产113种化工产品,年产760万吨,其中油品占60%左右。煤制油属于多步骤工序连续式复杂生产,根据产品连续生产、顺序加工的特点,按生产装置、成本费用属性项目归集成本,以每种产品作为成本核算对象。对各装置生产出两种或两种以上产品的,应分别列为成本核算对象。煤制油成本核算根据生产工艺特点,在主要参照国内炼化企业成本核算方法的基础上,利用联产品系数法进行各种油化品成本核算。
二、煤制油企业成本核算过程
一般的,煤制油企业将煤化工生产成本分为直接生产成本(原料和主要材料、化工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和人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大类,并选取原料及主要材料、化工辅料材料、制造费用等项目具体核算内容主要分为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具体核算过程如下:
(一)确定成本核算会计科目
成本信息的输出主要是从成本核算所需要的会计科目为基础的,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会计科目是成本核算的必要基础。根据煤制油企业生产装置的不同功能,分别设置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等会计科目。基本生产成本主要核算能够生产出主要油品的各生产装置所发生的费用,比如直接材料、辅助材料、人工费用等;辅助生产成本主要核算提供水、电、汽、风等公用工程的各生产装置所发生的费用。制造费用主要核算各生产装置发生的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各项费用。
(二)划分成本核算装置
单元成本核算单元是成本核算的最小部分,合理划分生产装置单元能够准确计算出产品各工序、步骤的加工成本,是准确计算出产品的基础。煤制油企业将生产装置按单元进行划分,分为基本生产核算单元和辅助生产成本核算单元。基本核算单元主要包括煤液化装置、煤制氢装置等,辅助核算单元主要包括空分装置、环保装置、热电中心等装置。
(三)归集直接成本
煤制油公司按生产单元对直接成本进行归集,即将每个生产单元领用的原材料、燃料、动力,投入的直接人工、发生的折旧费用以生产单元为归口进行归集。其中将基本生产核算单元发生的直接成本计入基本生产成本,将辅助生产核算单元发生的直接成本计入辅助生产成本。
(四)归集分配制造费用
煤制油公司制造费用首先按核算单元作日常费用归集,分配以生产单元进行分配。每月末将本月各核算单元发生的制造费用结转到相对应的辅助生产成本和基本生产成本中。对于质检中心提供的化验分析费用按提供人工服务的比例分别分配到其他核算单元。
(五)分配辅助生产成本
煤制油公司辅助生产单元生产的辅助产品除供其他生产单元使用外还有少量对外销售。公司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采用计划分配法,即首先根据内部价格经验数据确定每种辅助产品的单位成本,然后确定各生产单元耗用的辅助产品数量以及对外销售辅助产品,进而计算出各生产单元应当分配的辅助生产成本以及对外销售的辅助产品应当分配的辅助生产成本。各月实际发生的辅助生产成本与分配的辅助生产成本之间的差额全部转入基本生产成本。
(六)分配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
在对制造费用和辅助生产成本进行分配后,与生产相关的成本费用全部转入基本生产成本,即完工成品与在产品共同承担的成本。月末通过各生产装置单元固定时点内所剩余原料的数量以及相应原料的内部计划单价来确定月末在产品应当分配的成本,总生产成本扣除期末在产品分配的成本即为本月产成品应当结转的成本。
(七)计算完工产成成品的成本计算
经过完工成本与在产品成本分配后,还需要按照品种法对完工产品成本进行分配。煤制油产成品成本分配按联产品系数法计算成本,即根据生产装置生产能力、产品销售价格等确定柴油、石脑油、液化气等技术系数,利用产成品总成本和总积数换算出标准产品价格,然后依据标准产品价格和每一种产品积数分别计算出每种产品总成本。计算方法如下:煤制油产品成本积数=某产品成本系数×产品产量全部产品成本积数和=∑(某种产品成本系数×该种产品产量)某产品总成本=(全部产品总成本÷全部产品成本积数和)×某产品成本积数某产品单位成本=某产品总成本÷某产品产量
三、煤制油化工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费用确认
计量成本核算必须要有准确的生产数据作支撑,煤制油前期建设期间有些计量课仪表并不完善,比如空分装置,两套空分装置只有一套电表计量,车间统计人员只能根据空分装置设计用电量区分每套装置耗电量,财务人员只能根据车间统计人员提供的耗电量按比例分摊每套装置耗电费用,而这并不能真实反映装置所发生的费用。
(二)成本费用分配问题
1、间接费用分配煤制油企业将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耗费划分为直接生产成本费用和间接费用两大部分。对于日常直接归属于单个装置的材料耗用、动力消耗和、人工支出和间接费用可以直接计入相应装置中。但对于为其他装置提供服务的质检中心、检维修中心等发生的费用需要按一定比例分摊到受益的各装置里去。煤制油企业不同于传统煤化工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序很高。煤制油生产设备投资大,机器设备折旧费用也很高。煤制油企业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制造费用在整个煤制油生产成本中所占比例很高,这种分摊方法遇到了两大问题:其一,是固定制造费用比重增大、直接人工比重下降,从而制造费用分配率很大,很容易造成产品成本失真。其二,随着与工时无关费用的快速增加,用具因果关系的直接人工去分配这些费用,必定产生虚假的成本信息。制造成本法分配间接费用时受分配标准的影响是很大的,而该方法在选择费用分配标准时是单一的、不科学的,会影响到产品成本计算的准确性。
2、半产品成本分配柴油、石脑油、液化气与其他化工副产品所耗用的主要原料都是洗精煤,且具有相同的生产工艺流程,经过煤液化装置化学反应生产出液化轻油、液化重油、油渣等半成品。各种油品产量受装置负荷,操作条件影响很大,不同的操作条件和负荷会生产出产量不同的各种产品。煤制油企业进行成本核算时,往往在年初制定柴油、石脑油、液化气等半成品计划价格,企业根据这个计划价格在每个月末进行半产品成本分配。这个半成品计划价格在一个会计期间内保持固定,不再改变。这样做优点在于简化成本核算,减少了工作量,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实际上,生产装置月度之间的投入产出系数是不均衡的,有时会有较大差距,价格固定化也存在弊端,不能横向、纵向比较其实际的生产绩效。另一方面采用计划价格计算装成品成本,然后再计算各联产品之间成本也不合理,这会误导产品定价、各种油品产量比例或外销等企业经营决策。如煤液化装置、加氢稳定装置产品成本分配采用系数法,直接影响柴油和石脑油成本准确性,进而又影响油渣、粗酚等产品成本准确性。
(三)成本核算方法
目前,煤制油企业成本核算把柴油、石脑油、液化气、稳定轻烃、汽油等产品合并为一个成本核算对象,先计算出联产品总成本,然后按主产品和各关联产品系数换算为柴油产量,最后分配计算出各品种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这种方法对于每个生产环节的成本情况却拿不出准确数字,企业无法及时对生产进行优化安排和实现资源有效配置,这种方法是脱离企业实际生产过程的一种准则式的方法,其计算出的产品成本存在着扭曲。例如,按照这种方法计算产品成本和进行效益分析,液化气、油渣等成为最赚钱的产品,显然产品成本信息被扭曲了,更谈不上作为生产决策的依据,财务管理对生产决策的支持作用很弱。另一方面,现有成本核算方法不能反映生产过程的因果关系,很难准确确定中间产品的成本,使得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分析非常困难。例如:分析生产一吨柴油实际耗费了多少洗精煤这个基本的成本还原问题,现在的成本核算方法就很难甚至无法实现。再比如,生产计划部门需要财务部门对其生产计划方案进行利润测算和分析,但现有的成本核算方法根本无法提供能反映实际生产过程的中间产品的成本价格体系,无法进行有效的利润测算,更谈不上从宏观控制角度预测分析企业实际生产过程的效益和提出合理的成本控制标准。
四、煤制油企业成本核算改进措施
(一)加强成本核算基础数据管理
成本核算精确与否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壮大。成本核算离不开生产一线提供的基础生产数据。比如流量仪表,这些基础工作有些可以在生产过程中逐渐完善,但成本核算基础工作更应该贯穿企业兴建之初及生产全过程中去,也就是说,从项目建设开始就应该认真考虑和生产成本核算相关的基础设施、计量仪器仪表是否完备和准确。煤制油企业生产装置多,工艺复杂,各个生产装置应指定专人负责统计在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化工三剂、动力等投入产出的基础数据,在月末及时上报。对于计量仪器仪表不完善的要请专业人员想尽办法安装或更新,对于在读取数据中不准确的仪器仪表要在第一时间进行校正。
成本核算应该与企业的生产工艺、生产特点相适应,应当与成本管理、绩效考核相结合。煤制油企业在成本核算上主要是借鉴制造企业所采用的联产品系数法,其成本核算程序比较简单。由于成本核算简单,企业只能将成本管理的重点集中在“产品”这一层次上,不可能深入到每一个“作业”层次。因此,这一成本核算模式不可能实现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的真正相结合,也不可能将成本核算与企业绩效考核相结合,也就不可能调动广大员工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真正关心产品成本管理的只是与最终产品成本高低相关的少数高层管理人员。从成本管理角度来讲,最终的产品成本信息并没有多大实际意义。成本核算的目的是为了成本管理,所以,煤制油企业目前采用的联产品系数法的成本核算体系尚没有进入成本管理会计阶段,只是进行了会计核算,并没有真正实现成本管理,不能为成本管理提供有效的支持。从这种意义上讲,作业成本法比产品成本法更实用和更有效。煤制油企业应结合生产实际状况,充分利用sap系统的集成性、先进性,开发实施基于作业的成本管理系统,将现在的以产品为中心的成本核算逐渐转变成以作业为中心。把能独立进行投入产出的生产活动定义为一个作业,作为最小核算单位,比如热电中心、质检中心可以作为一个最小核算单位;有多个独立作业的生产装置就细分为工段,比如凝结水装置、污水汽提装置、污水处理装置可以分别作为一个工段;拥有多套生产装置的联合车间则作为一个作业中心,比如煤液化生产中心可以作为一个作业中心,中心所属的液化备煤装置、煤液化装置、加氢稳定装置、加氢改质装置可以作为工段。在煤制油企业作业成本核算中,可以按柴油和汽油分别确立两大生产流程,确认相应生产成本核算作业点,每月进行统计,形成作业成本核算框架。
五、结束语
1.1运用传统成本核算法计算物流成本的缺陷
传统成本制度存在以下弊端,如:无法提供相关物流成本的准确信息,传统成本核算主要以计算产品成本为目的把物流成分进行分解,导致不容易看到其真实面目,因此不能为现代企业物流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具体情况如下:
①物流核算范围不够全面。现阶段,企业日常物流核算主要涉及采购、销售环节,忽略其他物流环节的核算。从现代物流的角度来说,物流主要涉及供应、生产、销售、退货等环节,其相应的物流费用也是种类繁杂。从核算的内容来说,部分企业把支付给外部的、比较明显的外部运输、仓储企业的费用归纳到专项成本中。而企业内部的物流费用经常与企业所用的生产费用等各项混在一起,极易遭到忽视,多数企业并未把其列入成本核算内。从而导致物流成本出现低估或模糊的情况,严重影响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不利于有关利益者或企业内部管理者进行决策。
②物流信息与其它成本相互混杂。根据物流信息的披露情况来说,因物流活动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始终,把有关物流费用核算整理归纳至产品成本核算中,和其他成本费用相互混杂。这种把物流信息与其他信息混杂起来,导致物流信息需要从有关会计信息中进行归纳,计算过程比较复杂其信息时效性太差,严重影响物流管理和效绩评价效果。
1.2借助作业成本法进行物流核算的优势
作业成本法不只是企业成本分配和计算的方法,也是根据因果关系对资源流动情况进行分配,便于合理控制成本。使用作业成本法先以市场的信息决定选择那些产品,判断生产所需产品必须辅助哪些作业及数量,随之对进行这些作业所需的哪些资源展开分析。物流活动及其它很多费用并不单单出现在一个部门,过去企业进行成本计算的方法是把各种物流活动与其它费用混合在一起,归集成租金或工资等形式出现,这种成本核算方法无法明确划分运作责任,严重影响生产经营评价效果。作业成本法可以有效弥补上述不足之处,作业成本法的分配标准更符合客观情况,能有效提升物流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同时,能有效对不同物流作业成本展开汇总,不用在大量的会计账目内找寻物流活动形成的费用,可以快速计算出物流成本。作业成本预测法是把作业成本库为依据,以成本动因为预测变量,在一定程度上缩小成本预测的范围,加大预测变量的相关性,确保预测更加明晰、客观,提升预测的准确性。
2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核算的步骤
作业成本法(ABC)就是以作业成本核算的方法为基础,根据作业动因理论,随之对作业展开动态追踪、认证和计量来评价作业业绩和资源利用情况。因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是具有一致性,但是TBABC具有程序简单,节省ABC中分配资源费用到作业的某些步骤,依照测定单位作业所需的时间把资源动因与作业动因进行合理融合,从而把资源成本合理分配给成本对象。把ABC内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合理融合起来,以时间为统一的度量工具,合理分摊成本,从而保障物流成本计算更加简单,更容易进行推广,具体步骤如下:
①大胆估计总作业时间。某些部门的具体产能是员工或设备实际工作的时间,管理人员根据长时间的工作经验展开估算,通常认为资源能力的提供量占据理论提供量的80%~85%左右,以实际提供量为理论提供量的80%进行计算,如此能快速估算出有效作业所需的时间。随之对单位时间成本进行计算,必须注意,单位时间成本是为总成本除去有效总作业时间。
②明确资源动因。资源动因是指资源被各作业消耗的方式和原因。资源消耗是完成某项作业需要消耗资源的总量,作业影响着资源消耗量,资源动因与资源和作业相互联系,明确资源动因的专属和共同消耗,若某项资源消耗只属于某项作业,可以直接计入某项作业成本库内。若某项资源消耗是因多项作业引发的,这是要选择最佳的量化依据把资源分解至各类作业中,这里的量化依据就是需求的资源动因。
③估算单位作业耗费时间。单位时间需要的时间是通过经验丰富的作业经理进行认真的观察和推测获取。得到单位作业耗费的时间,计算出单位作业的成本。单位作业成本就是单位时间成本和单位作业花费时间这两项指标的乘积,作业成本动因率的经济含义则是某项作业的单位作业成本。求得作业成本动因率之后,就能把作业成本计算至产品或服务之上,最后汇总出产品或服务成本。
3结束语
【摘要】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饭店在财务管理特别是成本控制管理上应拿出应对策略,以降低经营成本。本文就此进行献策。
笔者认为,应对策略主要有产品差异化策略、低成本运作策略、质量优胜策略、员工激励策略等几个方面。
一、成本控制的三个结合
就成本控制而言,饭店的成本构成内容可划分为:人工成本、低值易耗品与洗涤成本、餐饮成本、商品成本、能源成本、投资成本、管理中办公经费等其它费用。
以上七项费用控制都纳入饭店财务管理的职责范畴内。要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首先是加强财务管理。饭店只有通过财务控制才能进行低成本运作。这就要求饭店财会部门与财会人员认真做到“三个结合”即:事后核算与事前预算相结合、单笔记账与过程控制相结合、固定制度与灵活营销相结合。
二、与饭店成本升降紧密相关的三大要素
从我国饭店发展过程来分析,与饭店成本升降紧密相关的要素有三个方面,分别是劳动力成本升降、物质消耗成本升降与能源消耗成本升降。
(一)人工成本
人工成本是可由饭店经营层自主控制的最大一块成本,国内酒店一直没能解决好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的问题,在管理机制、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上滞后于市场发展的要求。具体表现在饭店业中有管理机制方面、用人机制方面、分配机制方面。
(二)物质消耗成本
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缺乏科学的完善的成本控制系统;(2)缺乏标准化的考核指标;(3)缺少分析;(4)缺少先进的设备和技术;(5)规章制度执行不力;(6)采购制度与采购方法不合理;(7)缺乏对节约费用和成本控制的宣传。
(三)能源消耗成本
饭店能源消耗成本升降主要受四方面因素影响:(1)价格因素;(2)设施因素;(3)设备因素;(4)浪费因素。
概括起来,国内饭店的能源费用支出升幅较快。内资饭店能源费用一般占总费用的9%左右。而外资饭店能源费用一般占总费用的7%左右。
三、对低成本策略
饭店成本费用控制是指按照成本管理的有关规定和成本预算要求,对形成整个过程的每项具体活动进行监督,使成本管理由事后算账转为事前预防性管理。
(一)成本控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必要组成部分
低成本运作决不仅仅是“节约”的概念。饭店的成本控制说到底是为了实现当期的预算,但这需要在保证服务质量(包括硬件质量与软件质量)的前提下去实现。于是,成本的预算就有了一系列的标准,达到这些标准,就是起到了成本控制的作用。也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挖潜就是节约。
(二)加强员工的危机意识
饭店的挖潜节支应该对员工起到积极的激励作用,使员工人人都有成本核算的意识,这样才能把成本控制工作持久地开展下去。
(三)低成本策略是价格策略的后盾和基础
饭店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价格竞争,也是与经营者的成本休戚相关的。可以这么说,谁的成本低,谁的竞争资本就大、竞争优势就大;成本越低,价格竞争的弹性余地就越大、竞争持久力也越大。
(四)成本与质量不是正相关(正比例)关系
饭店完全可以实现在低成本运作情况下的质量达标。这里要解决两个认识上的问题,一个是营销、服务质量与需求的关系,另一个是怎样更好地满足内需的要求。
(五)增收与节支的关系
饭店就像一户人家,节支很重要,但不是根本。只有家庭收入不断增加,手头的钱多了,过日子才舒坦。当然,也不能大手大脚成为败家子,大多数家庭还是属于工薪阶层,应该量入为出。另外,饭店节支的潜力很大,还有待我们去挖掘,只是以前在这方面的工作做得比较马虎,又没有标准。所以,我们的节支工作应从改革高度,从市场机制的高度去理解和实践。
(六)财务部门是实施成本运作的关键
饭店的财会人员要站在市场竞争的高度来实施低成本运作策略,而不是死抠一项成本。这就要求财会人员在具体工作中遵循“三个有利于”的原则:(1)是否有利于提高市场占有率;(2)是否有利于提高顾客满意度;(3)是否有利于增加营业收入。
财务部门不仅仅是一个算账的部门,而是要参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从计划、控制到监督、协调,既要懂财务,又要懂业务,财会人员应该是饭店投资者与经营者的好参谋、好助手。
四、成本控制的方法
(一)预算控制法
预算控制法是以预算指标作为经营支出限额目标;预算控制即以分项目、分阶段的预算数据来实施成本控制。
(二)主要消耗指标控制法
主要消耗指标是对饭店成本费用有着决定性影响的指标,主要消耗指标控制,也就是对这部分指标实施严格的控制,以保证成本预算的完成。
(三)制度控制法
这种方法是利用国家及饭店内部各项成本费用管理制度来控制成本费用开支。成本费用控制制度还应包括相应的奖惩办法,对于努力降低成本费用有显著效果的要予以重奖,对成本费用控制不力造成超支的要给予惩罚。
(四)标准成本控制法
标准成本是指饭店在正常经营条件下以标准消耗量和标准价格计算出的各营业项目的标准成本作为控制实际成本时的参照依据,也就是对标准成本率与实际成本率进行比较分析。实际成本率低于标准成本率称为顺差,表示成本控制较好;实际成本率高于标准成本率称为逆差,表示成本控制欠佳。
(五)目标成本控制法
目标成本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产品成本应达到的水平,据以作为成本管理工作的奋斗目标。产品目标成本=产品有竞争力的市场定价-企业目标利润。
(六)全部直接成本控制法
五、劳动力成本的控制
目前,国有饭店劳动力成本(即消化在人头上的开支)一般要占总费用的50%左右,占营收总额的30—35%。一旦市场不景气,经营滑坡,企业就会难以承受,步入恶性循环。
降低劳动力成本具体的措施有以下几点:
(一)撤并部门
比如将采供部归口到财务部。一些没效益的三产,该撤的,限期撤消。
(二)职能分解落实
饭店内的一个部门,究竟有多少事,需多少岗来承担,通过与部门的共同洽商,把编制与人数确定下来。工作量不足的,可以合并岗位,但要以客人为中心,不能随意并岗。
(三)竞聘上岗
竞聘上岗使每个人的命运不在领导的脑子里,而确确实实就掌握在员工自己手中。这激发了员工的危机感、紧迫感和竞争感,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形成精简高效的运行机制。
(四)满负荷工作制
满负荷工作制就是改变饭店有些部门分工过细,各个工种分工太刻板。倡导多能工的做法,对一些技术性工种要求一专多能提高业务技术的综合能力,做到既能操作又能维修。
(五)人员分流
这不是靠饭店自身就能解决的问题,还得与社会变革与体制变革相结合。目前阶段可采用的方法有:(1)派出管理;(2)开发新项目;(3)轮岗;(4)辞退临时劳务工。
六、能源的成本控制
能源主要指水、电、煤、油(重油、轻油)、气等。需通过五项措施来落实:
(一)制定管理制度
主要是使用责任制度、维修保养制度、监督制度、奖惩制度。
(二)建立科学、细致、严格的能耗标准
主要以合理使用量为标准。但对特殊情况如用电的峰谷时段要加强调度。
(三)宣传、灌输节能观念
鼓励员工提节能的合理化建议,实行节能节支的双向研究课题责任制。
(四)动态管理能源
依据客观条件的变化,灵活调整能源使用方法。
(五)技术改造
如冷冻机冷却水的回笼、重复循环使用技改;又如客房与餐厅的分开送风的技改。这些技改投资都不大,几万元到十几万元,但日积月累,省下的却是十分可观的很大一笔钱。
七、物料消耗控制
饭店的物料消耗的控制涵盖面相当广泛,可以说品类一应俱全。饭店对物料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统一采购、统一保管、统一使用、落实到人。
(一)采购
主要通过制定统一的采购制度、货比三家、经常性核价与比价、直接联系厂家、争取价格优惠、保证质量和用途对口等措施进行控制。
(二)验收、库存与领料发放
这一程序需要注意:购货前样品由使用者确认,但使用者不允许直接参与谈生意;库房独立验收;降低库存。
对食品的收发抓好八个环节:采购、验收、储藏、发料、加工与切配、烹调、装盘、销售。
(三)物料用品的有效使用
这里对有效作一界定:一个是以客人满意为准则,另一个是没有浪费和偷盗(包括顺手牵羊)。要做到这二条,必须制定以下几点规章制度:(1)制定使用标准;(2)制定考核标准;(3)建立检查制度;(4)建立个人责任制。
(四)鼓励并落实基层的节约措施
饭店应制定各项成本费用控制的目标、措施及考核办法。对工作中的好现象和薄弱环节及时进行鼓励或整改,加大成本费用控制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五)加强基层各部门的维修保养技能的培训
八、饭店整体上的低成本战略措施
(一)加强思想教育
随着时代的变化,如今成本控制的观念已不是仅提出“节约为光荣、浪费为耻辱”道德口号所能奏效的。对饭店而言,这是必须做到的一种责任。加强思想教育与养成节俭风气的区别在于:先有责任、后有道德;先负激励(罚),后正激励(奖);先有制度与标准,后有好人好事好思想。这也是我国企业与外资企业的根本差别。
(二)组织建设
实施低成本战略必须建立完善控制组织网络。要从科学、实用、有效控制出发,形成全方位、层次明、职责清的组织网络。
(三)制度建设
饭店成本控制过程中的基本制度有:报销制度、采购制度、领料制度、审批制度、安全制度。除此之外,另有两种重要制度:区域责任制和检查责任制。
(四)全过程成本控制
饭店成本控制的一般运作模式为:预算(决策)目标(指标)分解动态中的营运分析、控制与调整(含相关指标、数据及相应跟进的措施)财务评估与顾客评估总经理评估考核及奖惩制订新的目标,完善规章制度争取顾客更好的评价和更佳财务效果年终审讲、评议。
(五)尽可能推行全部直接成本法
这种办法即把人工、税金、个人用品、工作餐、工作服、餐具等列入成本,把水、电、煤、工程维修、收银及一切后勤二线的内容均计入成本,单独核算。
(六)划小核算单位
我国饭店通过实践,摸索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较完善的考核指标和方法,即以经营利润率(或营业费用)来考核各部门。
(七)尊重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物流企业;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F2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3-0098-02
一、相关概念
(一)作业成本法的含义
所谓作业成本法,是通过作业中心将各类间接成本和辅助成本有依据、有条理地、更准确地分配到各个产品和服务中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企业全部生产经营活动都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作业(或作业中心)组成的,而作业需要消耗企业的资源,资源就是生产的成本项目;与此同时,一系列产品由企业作业生产出来[1]。
(二)成本控制的含义
成本控制,从狭义的观点看是指制造或执行成本时的控制。简言之成本控制就是让企业实际发生的成本尽可能地接近原设定的成本标准。从广义的观点看就是从企业利润长期稳定增长出发,全面而综合地对成本实施控制。这不仅是在已知的诸多条件下对成本进行事中控制,对事后进行二次实施控制以达到初定的标准,而且是在成本形成之前的计划和决策阶段、研究开发阶段等,都对其成本进行了一定的控制[2]。
二、物流企业成本控制现状及成因分析
物流企业的产生相比于其他企业来说就相对较晚。物流企业的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间接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其他费用。目前,我国应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控制并未得到完善。
(一)订单处理成本现状及成因分析
物流企业会收到来自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的订单。目前物流企业对于订单的处理效率低下。一些企业做不到顾客下单后尽快处理并发货,因此丧失了部分客户。原因在于企业未能研究开发出高科技自动化订单处理软件,例如可以开发软件来实现订单的即刻处理,对于客户的地理信息进行区分,为合理规划运输路线打好基础。
(二)储存成本现状及成因分析
物流企业必不可免地需要存储商品。而储存成本较高的原因在于企业没有良好的库存管理系统。一些企业仍然雇佣员工来实地进行存货的清查等工作,浪费了时间的同时也加大了企业对于员工的开支。有时,由于工作人员的工作疏忽还会造成企业的巨额损失,更有甚者会对公司的财物进行偷窃,也损害了公司的利益。
(三)装卸成本现状及成因分析
装卸过程中可能会造成产品的损坏。一些必不可免地损坏属于企业正常的损耗,但往往实务中会发生很多不必要的损坏。可能由于装卸人员的不留心造成额外的损失,同时如果损坏的商品直接送交到客户手中,与物流企业合作的商家收到顾客的投诉后将不会再选择与该物流企业合作,降低了企业形象的同时,又使企业丧失了部分购买商。同时,一些企业单纯靠人工实现装卸过程,装卸速度慢,降低了效率。
(四)包装成本现状及成因分析
运输过程中要对商品进行包装以免造成商品的损坏。物流企业缺乏对商品的分级管理意识。对于商品可以分为不同的等级来区别对待。如果所有商品均采用统一的包装,必然会造成包装原材料的浪费。同时,物流公司的包装一般是选用纸质箱子,浪费资源的同时也会造成对大自然的过度消耗,说明企业管理人员缺乏环保意识。
(五)运输成本现状及成因分析
运输对于物流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运输成本过高原因在于企业未能选择合适的运输路线、运输方式等。例如,处理订单时未做好相应的记录,造成未能合理规划最节省的运输路线。一些企业在追求快速送达商品这一目标时,选择了最快的航空运输模式,但成本相对较高。
(六)配送成本现状及成因分析
配送是物流企业服务的最后一个环节,但也不容忽视。首先,企业对于配送的客户清单没有做到仔细合理地规划。对于同一个城市,也可能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在不必要的环节上。其次,现实生活中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客户查阅到购买的商品已经到达了自己所在的城市,但是很久之后才收到了货物,网上购物盛行的今天,很多客户期待自己购买的商品能够尽快地送达自己手中,这样就会造成客户的抱怨,最终可能不会选择配送过慢的企业。
三、物流企业运用作业成本法的成本控制
作业成本法的成本控制会带来成本削减的乘数效应。作业成本法下产品成本与资源活动直接相联系,对各种成本追本溯源,有利于从源头上降低成本。成本的削减作为节省开支的方式能够产生连锁正面反应。一方面会提高物流企业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盈利水平的提高一定意义上保障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资本充足也为价值链优化奠定基础[3]。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因此物流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成本控制可以分为以下步骤:
(一)确定成本对象
将作业、资源、产品作为成本对象。物流企业与其他企业不同,不能仅仅选择其中一种作为成本对象。对于物流企业来说,一种作业消耗了多种资源,一种产品也消耗了多种作业。
(二)确定成本库
确定成本库的前提是对企业发生的作业进行详细的分析。物流企业发生的作业主要包括:订单的处理、储存、装卸、包装、运输和配送等。成本的归集需要人员细心地执行。因此,物流企业可以确定六个成本库:订单处理成本库、储存成本库、装卸成本库、包装成本库、运输成本库、配送成本库。
(三)将作业中心的作业成本分配到最终产品
作业成本库中的作业成本要分配到最终产品,需要以成本动因作为分配的标准。即成本对象消耗的作业数的量化,其中,动因分配率的公式为:
作业成本动因分配率=作业成本库归集的成本/成本动因数。
物流企业的作业数量相对于其他企业更多,想要做到为每一个作业确定一个成本动因是不可能实现的,但如果把所有动因都合在一起又会产生误差。因此,在进行作业成本的分配时需要考虑到以下三个原则:首先,选定的成本动因与实际作业消耗之间的相关性应从现有资料中易于分辨。其次,选择信息容易获得的成本动因,以降低获取信息的成本。为避免作业成本计算过于复杂,要筛选具有代表性和重要影响的成本动因。最后,而对于成本动因数量的确定,一方面,一个以作业为基础的物流成本系统所需要的最少成本动因数目取决于其要达到的成本核算结果的准确程度及物流的复杂性,管理所需信息越准确、物流越复杂,物流成本动因数量应越多;另一方面,成本效益原则决定了作业成本库并非越多越好,相应地限制了成本动因的数量[4]。
(四)计算作业成本
成本计算对象分配的作业成本=成本计算对象耗用的作业成本动因数×作业成本动因分配率。
成本计算对象的物流作业成本=成本计算对象分配的作业成本之和。
(五)作业成本法成本控制的绩效评价
对于企业进行的作业成本法成本控制,应该定期做出绩效考核以及绩效评价。具体时间可以视企业不同情况而定,小型企业可以每年进行一次绩效考核与评价,而大型的企业应选择每半年或者每个季度进行一次绩效考核与评价。做好绩效评价工作相当于对企业的过去进行了良好的审视与评估,方便为企业未来的成本控制指明方向,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四、结论
物流作为新兴行业,为企业带来了利润的同时也展示出其本身的不完善,缺乏经验。做好物流企业的成本控制对于企业来说可以更好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实现更多的利润,而对于全社会来说又有着重大的意义。物流企业必须熟练地掌握应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控制的方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胡宁.基于作业成本法的A企业成本控制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2] .HY公司成本控制研究[D].沈阳:沈阳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3] 姚亮.作业成本法在速递物流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4] 肖美英.作业成本法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论文摘要摘要:管理会计的发展对于指导和改进我国经营管理、提高宏观 经济 效益发挥了积极功能。它最重要的职能是为最优经营决策和最高经营效率提供各种有用的方案和资料。本文将从我国管理会计的目前状况及以后的发展趋向进行简略的阐述。
一、 我国管理会计的基本目前状况
管理会计的起源,一般认为是20世纪初西方 工业 革命及管 理学 的产物。20世纪初,伴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成功,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社会化大生产程度的提高,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 企业 及市场的竞争加剧,企业的生产经营已经由产品化时代进入市场化时代,生产经营的复杂化也随之加大,对管理知识的需求也相应增加,管理理论由此而产生,以泰罗为代表的管理学说相继建立。伴随着 科学 管理理论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作为其组成部分及具体管理方法体系的“标准成本制度”、“全面预算体系”、“标准差异分析”等,相继引入到会计中来,形成了管理会计的雏形。其后,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复杂化程度不断提高,管理会计也由早期的应用工具,逐步发展为参和决策,最终上升为战略管理,成为 现代 管理的重要学科理论。
我国对管理会计的探究和应用起步较晚,约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短短20年时间,管理会计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很多事实证实我国管理会计已逐步从数量、定额管理过渡到成本、价值的管理,从项目、部门管理演变为全面管理、战略管理。随着理论探究的拓展和实践经验的积累,现代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呈现出日趋融合之态势,人们的目光已从过去转向现在和未来,开始用全局的观点、战略的眼光进行财务活动管理。管理会计的发展对于指导和改进我国经营管理、提高宏观经济效益发挥了积极功能。
但管理会计在
目前理论界对作业成本法和目标成本法已有定论,但尚未形成系统的体系,在实际应用中也仅应用在少数制造行业中。事实上·作业成本法同样适用于非制造行业如 金融 保险业、商业、医疗卫生业等行业。目前,我国许多 企业 都是采取多品种、小批量方式生产,以这些企业为试点单位并随着企业自动化程度提高以及 会计 和管理人员成本管理观念及水平的提高,市场的不断成熟和完善及大范围推广运用,形成全国范围的成本 计算 和管理方法,这不但能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且有利于制订 科学 有效的经营决策、投资决策,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增加企业价值,促进我国的 经济 发展 水平。因此,作业成本法势必成为我国未来成本管理的核心方法。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一项产品的完整生命周期过程中,作业成本法主要实施于后半段(生产、客户服务),而目标成本法主要实施于前半段(设计、开发探究等),其特征为摘要:(1)顾客导向以求竞争优势叫(2)以市场价格为上限,谋求成本降低;(3)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初期阶段使设计者注重成本的降低;(4)采用超部团队方式帮助各部门管理者在未开始生产产品前就衡量产品的功能、消费者需要、产品的成本和利润;(5)采用价值工程等方法去维持产品功能并降低产品成本。传统的目标成本法在我国过去用得较多。目前,企业的战略观念和管理范围也正在发生较大的改变。如企业定价政策已不仅仅从企业内部成本核算着手,是开始拓展到考虑社会消费水平和售后服务质量、产品品牌效应。企业设计部门和产品开发部门已逐渐熟悉到产品以质量取胜,以功能争优的开发策略。邯钢的"模拟市场核算、成本否决"就是作业成本法和目标成本法在我国的应用前奏。在未来的二、三十年,目标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将会风靡一时,占领管理会计成本管理方法的龙头。
(三)以作业链分析为基础,迈出走向战略成本管理的第一步价值链分析
随着全球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我国为了适应这种竞争的需要,战略管理思想应运而生。目前在 现代 企业管理中,战略管理在理论探究上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国内外均出版了许多专著和 论文 。但在实践运用申,较少涉及战略成本管理。
从作业管理的实质来看,作业管理的主要目标有两个摘要:一是从外部顾客的角度出发,尽量通过作业为顾客提供更多价值;二是从企业自身角度出发,尽量从顾客提供的价值来获得更多的利润。为此,企业必须通过作业链分析,确定增值和非增值的作业;而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运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所有这些活动都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示。价值链不仅包括企业内部各链式活动,而且更重要的是,还包括企业外部活动,如和供给商之间的关系,和顾客之间的关系。
(四)财务和非财务指标的平衡成为管理会计中绩效考核的重要手段
长期以来,杜邦评价指标体系在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应用较广,其中投资报酬率指标已成为引导企业投资、筹资、收益分配的有力工具,因而高投资报酬率也往往成为绩效优良的代名词。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部门体系的日益庞杂,报酬率指标呈现出较大的局限性。投资报酬率有时甚至带来错误的信号,可能掩盖某些部门的实际业绩,并使人们注重相对率的计算,忽视对业绩进行绝对金额的评价。此外,只注重投资效果,忽略顾客满足度、产品质量水平、市场占有率等其他方面也是违反绩效评价的初衷的。未来管理会计中,人们将从价值链分析着手,将财务指标 如投资报酬率、剩余收益(或经济增值额)和顾客满足度、生产过程质量周期控制,学习和成本等非财务信息相结合,朝着综合绩效考评的方向发展。
以上所述仅是管理会计发展的几个方面。随着管理会计理论尤其是在实践应用中的发展,必将对成本核算、猜测决策、分析和控制、业绩评价体系的完整性和实用性产生深远影响,并推动企业管理、财务会计理论、财务管理等学科交叉融合和发展。
参考 文献 摘要:
[1赵晖,《管理 会计 在我国应用的目前状况及其创新 发展 》。会计之友,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