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算化实训个人总结

电算化实训个人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算化实训个人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算化实训个人总结

电算化实训个人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职 会计电算化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7-118-02

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的开设虽然有相当一段时间了,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却没产生一本较为理想的教材:思路清晰,概念完整,逻辑严密,因而给电算化教学及学习带来了不少困难。模拟实验资料的不完整、不系统、仿真度低使得大多数的老师在教学中普遍对这门课把握不准,要么将它上成软件培训课,要么上成程序编写课或计算机基础课;而学生往往也错误地认为上这门课就是学习几个程序而已。现将笔者这几年的教学感受陈述如下。

一、会计电算化实验前应注意的问题

1.中职学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熟练应用通用会计软件来完成企业日常账务处理,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会学生如何应用电算化软件对企业进行系统初始化设置,账套管理,对企业日常经济业务及其全部账务处理流程用电脑完成,还要将会计处理技术和企业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因此它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不仅仅是电脑操作的问题,而更多的是由于学生没有实际工作经验,以及对软件操作的不理解性,因此,在学习理论知识时,往往会感到枯燥,被动,且有一定的难度,例如《初级会计电算化》教材第四章、第五章的学习,内容是纯粹的会计电算化的理论,比较抽象,通过案例教学在会计理论教学环节的基础上,注重教学案例的结合,可以使学生将抽象的会计理论和生动、实际的现实案例结合起来,促使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变学生被动听课的过程为积极思维、主动实践的过程。

2.学生在上机之前,首先安装系统盘时应强调尽量采用光盘中的配套SQLServer2000数据库,否则会影响实验的顺利进行。其次准备好实验资料。上机实验时,要按规定步骤进行操作,要充分利用有限的上机时间。最后实验前应选择好学生账套的保存方式,防止数据丢失影响以后的业务处理。

3.制定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财政部在1994年5月颁布的《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的事业的意见》中提出: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总体目标分两步走:第一步,到2000年,力争达到有40%~60%的大中企业、事业单位和县级以上国家机关在会计核算方面全面实现电算化,其他单位达到10%~30%。第二步到2010年,力争使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实现电算化。文件中规定了会计电算人员培训目标及层次,根据财政部规划,到2000年在城市单位工作的会计人员应有60%~70%已接受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训,掌握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15%接受中等专业知识的培训,基本掌握会计软件维护的技能;5%能够从事程序设计和系统设计工作,成为会计电算化高级人才。根据这一要求,我们应明确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要放在15%接受中等专业知识培训,基本掌握会计软件维护技能这一层次上,同时也要兼顾一小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让他们达到更高层次。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应按照“应知”、“应会”的要求,照顾大多数学生,认真贯彻教育要创新发展的原则,立足培养应用型人才,鼓励培养创造型人才,这就要求学完本专业课后学生能做到以下几点:

(1)根据已经学习和掌握的会计电算化专业知识,能够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财务软件。

(2)独立操作通用的会计软件。

(3)用掌握的计算机和会计知识对财务软件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维修、维护及二次开发。

(4)根据会计电算化知识,熟悉财务软件的基本流程,掌握会计软件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及准确性进行判断。

二、理论教学体会点滴

1.讲授会计核算软件基本知识时,要结合具体财务会计软件和典型会计业务;讲解操作过程方法时,教师要在计算机上进行实际操作演示,采用高清晰度大屏幕投影或在计算机网络教室采用广播方式进行教学。

2.教师要在上课前尽可能地设想学生可遇见的问题并加以重点讲解及演示操作,这样引起学生的重视,为实验课上机操作做好铺垫。

3.不断地总结学生上机操作遇到的问题,反复在理论课上对其进行解析,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运用。

三、实验教学体会点滴

1.课程目标定位不正确,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的学生将来是否能胜任会计工作?

2.课程设置缺乏正确的参照体系,缺乏端正的课程框架。

3.没有正确认识课程中会计内容与计算机内容孰重孰轻的问题。

4.对于这种操作及课业连续性要求高的课程来说,机房的条件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实践学习。

5.上机实验是本课程重要的教学环节,学生的基本功太差,计算机基本操作太不熟练了。诸如制作会计报表,当单元格里出现“#######”时都慌了手脚不知发生什么事了,不敢再操作,不管等多久都要等到老师来帮助解决,这些计算机的基本操作都不知道,导致辅导老师在课堂上解决学生的作业问题非常有限,甚至出现每节课都拖延直到差距变大后最后放弃实践操作,而且学生的操作水平参差不齐,这些都给教学带来很大的麻烦。

基于多年的中职教学经验,笔者认为要上好这门课,首先是树立正确的教学导向即教学目的,还要顺应信息时代的潮流,改革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及时补充更新教学内容。并要充分考虑到生源的基本知识掌握程度、学习兴趣及学生今后就业的需要,电算化的教学导向以实用为主,尽量避免会计电算化系统仅仅是手工系统和计算机技术的简单“撮合”,兼顾会计电算化基本理论研究的需要。可从以下几点做起。

1.加强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的培养。例如学校应定期组织专业教师积极参加财务软件开发商开展的各种认证考试,及时更新知识;学校应提供机会让专业教师深入企业,考察了解财务软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专业教师应定期接受软件公司的培训,或是专业进修。

2.保证多媒体教学正常进行,上机实验室硬件和软件的质量的保证缺一不可。

3.改进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做到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并重。在讲授电算化理论,尤其是各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与功能,例如账务处理系统设计、工资、销售等子系统的设计理念及内部结构时,最好是在穿插讲授小程序的基础上,演示相应的系统软件,以便加深感性认识。

4.要适当扩充理论教学内容,加强基础理论的教育。

5.要适当地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在应用的基础上寻求理论的归纳、内化与拓展,使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逐步领悟到:理论不可能提供现成的运用于实际工作的结论,而只是作为一种方法或思维工具,帮助和启迪掌握理论的人去作出科学的推论,达到加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6.课程设置应以就业为导向,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课程体系。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置,一是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专业人才的数量、质量需求;二是满足会计专业学生就业、职业发展和个人成才的需要。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应设置分散实践课程、综合实践课程两种形式:(1)分散实践课程。初级会计电算化等课程内的分块实训包括:基础会计中针对原始凭证的实训、针对记账凭证的实训、针对日记账的实训、针对明细账的实训、针对总账的实训、针对资产负债表的实训、针对利润表的实训、针对现金流量表的实训等;财务会计中针对存货核算的实训、针对固定资产核算的实训、针对无形资产核算的实训等;成本会计中针对品种法的实训、针对分批法的实训、针对分步法的实训等;初级会计电算化中针对工资子系统的实训、针对固定资产子系统的实训、针对总账子系统的实训等。这些实训都应安排在各自理论内容之后,需要老师在每门课程的教学计划中体现,并配有相应的实训教材。学生毕业前的岗位实习则是另一种分散实训,包括出纳工作实习、成本核算实习、固定资产核算实习、往来款项核算实习、存货核算实习等。(2)综合实践课程。电算化会计流程实训从建立账套开始,经过账务初始、日常账务处理、期末处理,最后编制会计报表。该实训应安排在初级会计电算化课程学完之后。复杂业务综合实训,是在财务会计课程学完之后,模仿企业的会计环境设立各会计岗位,针对财务会计课程的复杂业务对学生进行实训,定时轮岗。专业综合实训是在学生学完所有理论课程之后,到单位社会实践之前对学生进行的一次阅兵大检验,主要由学生来做,实训内容应涵盖所有会计课程,实训教材应专门编写。

7.加强学生的相关学科的学习。特别是会计和计算机基础等学科的学习。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它随着会计学理论、会计法规制度以及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不但具有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同时也成为会计专业的必修课,财经类学校还把它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在知识高速更新的背景下,能力的获得远比知识的获取重要。教师应强化案例教学和学生应多参加社会调查活动,加强校企合作。因此,如何才能将我国会计专业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为适应当前社会的模式?如何才能为社会培养既懂计算机知识,又懂会计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重点掌握会计电算化应用软、硬件的开发、改进、维护等问题。这便成为现在中职学校和专职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管友桥.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探究.中国电力教育[J],2009(2)

2.康莉.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规范化构思.内蒙古电大学刊[J],2007(12)

3.聂旺,胡红菊.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07(8)

电算化实训个人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问题;教学改革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会计电算化工作岗位应运而生,会计理论扎实、操作熟练的应用型人才是企业十分需要的人才。会计电算化作为财经类专业的主干必修课,如何上好这门课,通过教学改革来真正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是所有会计电算化教师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

一、当前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课程设置不合理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课时总数在50-80之间,理论与实践的学时分配比为1:1。鉴于授课课时的限制,教师授课内容仅限财务软件的总账、报表、工资和固定资产等常规模块,学生只能学到一些基本原理;同时由于实践课时占比低,学生只能熟悉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没能进行系统化综合实训,这就造成学生实践意识不强,实践技能不足的

问题。

(二)传统的教学模式忽略学生的参与

教师主要运用多媒体演示穿插于课程全过程是会计电算化课程的主要教学手段,以讲授法、演示法为主要教学方法,一边讲授理论知识一边将财务软件操作方法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教师仍居于课堂主导地位。传统教学模式虽有助于教师把握教学内容的进度,学生跟着教师的讲解、演示来熟悉财务软件的各个操作步骤,但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锻炼机会。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谈不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三) 教学软件单一

大部分高职院校所使用的会计电算化课软件和配套教材为用友、金蝶这些大企业常用,且功能强、安全性和可靠性高的大型财务软件的演示版。通过一个学期课程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够完成这些软件单独模块的业务操作,但对其他中小企业常用财务软件如:管家婆、速达等财务软件的应用界面比较陌生,不会操作。此外,学生上机操作的演示版软件多为单机版软件,这使学生对网络软件或当前新兴的云会计的使用较生疏,这使得学生在今后工作中遇到该种网络财务软件造成了

困扰。

(四)具备综合素质的教师资源匮乏

计算机加会计并不等于会计电算化,而是一门融会计学、管理学、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为一体的跨学科技术。会计与计算机专业两者间的跨度很大。由于近年来会计专业发展迅猛,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师日渐匮乏,很多学校由计算机专业教师承担会计电算化课的教学,由于计算机专业老师的会计知识薄弱,授课中只能指导学生按照教材操作步骤操作,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并不理解操作步骤背后蕴含的会计理论知识。由会计专业出身的教师担任会计电算化教学任务,在遇到计算机问题时又不能很好地解决。所以,会计电算化教学需要会计理论与计算机业务都精通的复合型人才。由于财务软件的数据库庞大,安装过程耗时较长,学生不接受老师的帮助很难将财务软件安装于自己的电脑中,这也使得学生不能充分利用课下时间练习技能,完成作业,影响课堂效率。

很多会计电算化教师并没有在企业从事电算化工作岗位的经历,缺少从业经验和处理实际业务问题的经验,只能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依照教材教学生一步步操作,实践技能的灵活性较弱;此外,大部分教师在计算机操作上水平上不如财务知识水平高,难以独自配置财务软件的运行环境,并将软件安装在计算机中。

(五)教学软硬件所限,限制了学生技能的提高

会计电算化用计算机替代手工核算的一门新兴跨学科技术,没有足够课时的上机实践练习不可能掌握好这门技术。由于经费所限,部分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因经费、场地所限,并没有建立独立的会计电算化实训室,而是与其他专业的学生共用计算机房,需要每次课前课后引入、输出账套,占用了课上时间,没有实现学生实训效率的最大化。另,学校使用的财务软件为教学版,仅能连续做账2个月,稳定性实用性无法与企业使用的软件相比,致使学生实际工作后还需要适应

过程。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调整课程结构,立足岗位需求

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将学生培养成具备较高操作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实用型人才,可将会计电算化课程学时适当增加,同时增加实验学时数,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主导地位,通过大量业务的练习,夯实学生的电算化操作技能基础,帮助学生树立独立思考的工作习惯,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还要突出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的仿真性,可将会计基础、中小企业会计、会计综合实训中遇到的企业真账都利用电算化系统进行核算处理,尽可能多的练习业务, 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

(二)改变传统教学中心,优化教学过程

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教一点,学生学一点,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没有得到锻炼,成为了一台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这既不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能力。会计电算化课程操作性较强的特点要求教学过程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交互式、探讨式的学习模式取代传统的单向灌输。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给予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与权力,教师将功夫用在课前,积极通过“教、学、做”一体的情景化教学方法,设计工作目标与内容,通过经济业务案例的运用,设计丰富多彩的通关式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积极参与。

根据每节课的不同任务目标与内容,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分岗位实训,赋予学生不同会计岗位:会计主管、会计、出纳的权限,体验工作内容与过程。通过让学生解决业务实例的方法体验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从“要我学”转换成“我要学”的心态。

(三)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训室软硬件建设

由于高职层次的会计专业学生大多是进入中小企业的财务部门工作,学校学习的用友U8、金蝶等软件很难接触到,但管家婆、速达、金算盘等中小企业常用软件又鲜有涉猎。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根据毕业生的去向,相应调整会计电算化课程所用教学软件。除继续以用友U872及软件为主流教学软件,实训机房还应安装管家婆、速达、金算盘等中小软件,指导学生利用同一企业真账数据,在相关财务软件上都进行一次对比学习、演练,从中悟道财务软件的共性操作,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学校还应对会计电算化实训室软硬件加强建设,由机房管理员定期对计算机查杀病毒,防止出现帐套丢失,学生重复建账等低效率时间的发生。

(四)建设高素质的会计电算化师资队伍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得以保证的基石。首先,现任电算化课程教师要不断优化个人知识结构,补齐短板,提高优势,根据会计业务知识的发展更新理论祭奠。根据高职学生新特点,不断调整教学方法,适应高职院校发展的新常态。其次,学校应保证与企业的沟通,将聘请企业专家来校讲座、交流作为制度化进行建设,聘请财务软件公司的技术人员经常来校给会计电算化教师举办技术培训,帮助老师更新专业知识,选派教师进入企业的电算化岗位进行定岗实习,以解决教师实践经验欠缺的问题。将企业的工作内容与流程任务化地应用于教学中,以便实现校企工作任务的无缝对接。

总之,会计专业的电算化已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会计电算化教学效率的提高需要我们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教训,“教学做”一体化地实现会计电算化课程在高职院校的落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于燕飞,邢海萍.浅谈我国的会计电算化问题[J].商业经济,2006(7).

[2]宿敏.会计电算化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6(16).

电算化实训个人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任务驱动 高职高专 会计电算化 实践教学

1 当前高等职业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1.1 实践教学内容陈旧单一

传统的“先理论再实践”实践教学模式使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学习与实际操作割离,目前多数高职校院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内容仅限于会计信息系统的 “单项项目核算”,而缺少综合项目的核算,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是以总账系统的操作为主,要求和层次仍停留在利用一种的财务软件进行建立账套、填制凭证、审核凭证、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基本操作上,处理的内容大多是以工业企业为例处理一定时期的十几二十笔经济业务,由于只涉及财务核算、报表编制,范围非常窄,不能满足企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素质的要求。

1.2 校内实践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电算化会计工作内容脱节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仍然仅限于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内模拟上机操作,学生没有进入企业会计电算化岗位实际角色中,因此不清楚企业实际的会计电算化的工作到底是做什么,对企业会计电算化实际业务处理缺乏直观了解,不清楚会计电算化工作流程,更不明白财务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之间业信息是如何联系的。这导致高职院校校内实践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电算化会计处理任务无法无缝对接。

2 任务驱动教学在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的实施

2.1 工作任务设计

设计明确而适合的学习任务是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实施的前提。根据任务大小可分为学期总任务和若干个课时分任务。即通过任务的分解降低学习难度,化整为零,防止学生对学习任务产生较大的畏惧情绪,同时把学期总任务贯穿于学期分任务的实施中,通过分任务的步步实施达到实现总任务的学习目标。同时任务的设计应当考虑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保证教学效果。

2.2 工作任务实施

在设计好总体任务和分解任务的基础上,在教学中实施任务教学时,应从如下五个步骤实施:第一步:教师布置工作任务,学生带着任务去思考,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第二步:教师分析工作任务,在任务实施之前指点和引导学生寻找合理的方法。第三步:学生着手任务的操作,在深入分析要建立的财务核算系统后,教师从旁观察指导,针对学生应注意的一些典型问题进行探讨。第四步:总结评价阶段。在学生完成任务后,进行任务总结汇报、采用分阶段任务总结汇报的方式,以PPT的形式进行对该项任务的总结。此时,教师应适时针对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给予正确的评价,使学生在今后的任务驱动式学习中能够改正,达到提高的目标。第五步:归档或结果应用:工作结果资料应该归档或应用于生产教学实践中。

2.3 任务驱动教学在本院建筑企业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的案例分析

任务驱动教学在本院建筑企业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大致分五步:第一步:老师设计工作任务:运用东阳第三建筑公司实际一个月的会计电算化的经济业务资料(主要是一个月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完成从系统初始设置、填制记账凭证、记账、会计报表的输出打印一整套账务处理流程。第二步:老师分析工作任务,在任务实施之前指点和引导学生寻找合理的方法,主要是对一些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提示和讲解。第三步:学生实施工作计划:要求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特点,自由组合,自行分角色分工,成立小组进行自我管理。首先进行系统初始化的设置,然后依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并审核记账凭证(要求填制凭证人和审核凭证不能为同一个人);接着就是记账,最后是会计报表的编制输出。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这一工作任务,各组开始自己动手实施计划,老师参与其中。刚开始学生在实施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小状况,对于少数人提出的简单问题进行个别单独辅导,并注意收集学生提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然后集中进行讲解分析。第四步:老师和学生共同检查评估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首先是教师对工作任务设计过程的检查,看看我们设计的工作任务是否符合企业财务工作的实际,接下来是对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作认真的总结分析。首先学生自我做出评价,最后由教师主持进行总体评价,学生的总结评价可以是实施工作任务过程中的心得,也可以是一些好的经验等,让学生自我分析,互相公开,达到共同提高的目标,同时注意对学生的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和兴趣。第五步:归档整理实践资料:将学生输出会计报表分项目打印归档,其余账套电子稿备份。

3 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3.1 设计任务要有针对性

在工作任务的设计问题上,教师应注意布置的任务要难易程度,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不能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同时应精心准备,保证任务的布置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总任务可分割为若干分任务,分任务的汇总即为学期的总任务。

3.2 任务的设计要有可操作性

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对相关专业知识讲解分析后,关键是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因此任务的设计应以企业的实际会计电算化工作为任务,这样既可以保证任务的可操作性,又可以使我们的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与企业电算化工作无缝连接,从而让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一到企业就能直接上手。

3.3 应重视任务结束后的总结与评价

任务驱动式教学并不单单是一个任务布置与完成的简单流程,师生们应做好课堂的阶段总结,在每个任务的布置与完成之后,回顾本堂课学习的内容,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提高,提升整体的教学效果。首先可以有学生每一组派一个代表对他们这一组在操作过程的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对出现的问题的原因进行自我剖析,然后由老师对各组在总结中提出的共同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剖析,分析原因,总结同学们出现问题的情况,并给出解决办法,以达到提高的目的。

电算化实训个人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职业能力

一、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要求

关于职业能力的构成,国内外学者的看法不尽相同,但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以及社会用人单位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要求,目前普遍认为职业能力是指人们从事相关职业所具备的基本能力,即人们运用必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按规定的职业和任务的要求,完成职业活动的综合能力,通常包括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三大部分。

对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而言,基本能力指的是在不同的职业和岗位之间都通用的学习、文字、语言能力及计算机运用能力,此外还应包括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等;专业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利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而言主要包括会计核算分析能力、财务软件应用能力、职业判断能力、专业写作能力等;关键能力指对学生的个人发展起重要作用的跨职业能力、交往协作能力、社会能力和个人能力等。

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措施

1.重构课程体系,突出职业能力目标

目前大多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课程设置,没有一个系统科学的课程设置目标,甚至有的是直接照搬学科性的课程设置体系,结果造成了课程体系的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不相符,导致了人才培养的效果不理想。构建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特色的课程体系,应当先进行充分的社会调研,摸清企业会计工作岗位群的设置情况和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具体要求,并组织相关行业和专业的专家开展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明确会计岗位所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以此定位合理的专业能力目标,并根据这一目标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专业课程体系。

2.通过课程的引导提升学生的专业认识和兴趣

在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当然是从课程开始的,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相关专业课程对初学者而言往往因其相对强的专业性而使学生有畏难心理,所以本专业教学全过程的展开必须探索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路线。所谓“万事开头难”,要想让学生能够学好本专业的相关课程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先对课程产生兴趣,进而爱上这个专业。所以,在学生进校学习专业课之初,应改变在这门专业课程刚开始就讲授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按着目录找出各章节知识的重点与难点的传统做法,而试着在课程的第一堂课上避开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灌输,先让学生了解本专业将来面向的工作岗位,进而向学生介绍相应工作岗位的职业要求,并把这些要求和相关课程联系起来,让学生对专业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提升学生的专业兴趣。

3.引导学生制订自己的职业规划, 帮助学生明确职业目标

在引导学生对专业课程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兴趣以后,就应当引导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就业观,为自己制订一份职业规划。一份明确的职业规划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目标及相关职业的要求了然于心,不仅可以避免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和被动性,更能帮助学生定位自己的职业目标,对学生起到内在的激励作用,使学生产生学习、实践的动力,激发学生不断为实现各阶段目标和最终的职业目标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起到主导作用,帮助学生规划自己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当学生有了自己的目标,他才会主动地想去完成它。同时教师还应当从专业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明确会计人员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要求与职业能力要求有哪些,同时也让学生知道一名合格的“会计”应该具备的基本职业技术能力以及要取得基本职业资格证书应该具备哪些理论知识,应该学习哪些基础的入门课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计划,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计划一步步努力,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最终实现职业能力的提升。

4.突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对在校的大学生而言,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最直接的渠道便是课堂,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要适应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的要求,注重训练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具体到会计电算化专业,不仅要求学生具备稳定的会计实践操作能力,还应具有现代化的会计信息处理能力。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上改变传统的偏重理论讲授的教学方法,加大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尽量创建仿真的实训环境,开展具有鲜明职业特点的实践训练。

当前,虽然高职院校也越来越重视实践教学,但是由于学校实践教学内容大多以理论教学体系为出发点来安排实训内容,而不是以会计电算化职业岗位群的实际工作需要出发来安排实训内容,从而使实训课因缺少岗位性和针对性而失去其实际意义,更造成了学生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社会用人单位所需的实际专业能力之间不匹配的状况。所以,高职院校的实训课程应尽量从会计职业岗位需要出发,关注培养学生未来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就业奠定基础。为达到这一目标,从课堂实训来看,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首先,合理安排教学计划,调整课程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课时比例,在制订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计划时,应以紧紧围绕职业能力培养为重心来设计教学内容;其次,在课程讲授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养,还要尽可能使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次,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中,要想办法把学校的软件资源与硬件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运用多媒体、网络等先进教学设施,尽量为学生提供仿真的教学情境;最后,考核方式要科学,在每门课程的结业考核过程中尽量采取多种考核方式,不只考核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添加实践的考核,考核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样的实践考核,让学生总结实践经验,找出自身的不足,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5.鼓励学生深入职场,提升学生的基本职业技能

会计电算化专业本身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学生平常在学校学到的主要是课本上的知识,大多数学生都基本掌握了,但是要把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会计实务操作中去,很多学生还是因缺乏工作经验而觉得无从下手。所以,为了让学生较快地适应社会,使学生面对的不再是虚拟的、象征性的实习,而是真实的社会职场环境,实现学校教学与企业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仅凭学生的校内实训是远远不够的。固然校内实训能达到仿真效果,却还是无法与真实的职场工作环境相比,所以学校要尽量为学生开发多渠道的校外实习场所,让学生有机会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尝试相关的工作,了解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过程,为学生将来胜任会计相关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总之,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 社会用人单位对从事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的职业要求越来越高的前提下,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要从重构突出职业能力目标的课程体系入手,通过课程的引导提升学生的专业认识和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在此基础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深入职场实践,提升学生的基本职业技能,以此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赵丽霞.新疆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3.

电算化实训个人总结范文第5篇

对于理论教学教师只能按部就班、深入浅出的慢慢讲解,而在实验和实习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针对学生所不懂的问题、疑难问题、重点问题或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讲解,力争讲清、讲透、让学生从教师的讲解中获益,掌握解决同类问题的思路。在实验和实习的过程中,还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断变化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总结目前各种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验证式实验教学,学生按实验教程或指导书中给定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最终验证性的观察、记录实验现象或结果,这种形式的实验对学生的要 求不高,一般只要求学生能够对实验现象或结果能够有所认识就过关了,实验过程也容易进行组织,可以使学生对整个实验的过程获得一些感性的认识或体验。

模仿式实验教学,学生按照具有参考性质的实验内容,对实验资料进行实验加工,以达到课程所要求的实验结果,并观察、分析、研究实验过程或结果,这种形式的实验对学生掌握所学内容的要求较高要求学生部分掌握实验结果及方法,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二)探索式实验教学,按照教材内容,对学生不指定实验步骤,也不给定实验内容,而要求学生根据课程要求和企业资料,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构造实验内容,从而获得某种所要求的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这种形式的实验对学生的分析问题及综合设计能力有了相当高的要求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实验设计,并具有较高的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使学生对协调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有较好的把握,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三)开放式实验教学,学生可以不受具体教学内容的限制,自行选定所开发的实验项目,独立或合作设计调试和运行实验系统,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完善和提高自修能力及创造能力。

在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中,也可将上述几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用,让学生通过实验增加实际体验和感性认识,从而进一步加深理解书本上或课堂上教师讲授的知识与方法,最终达到对所学内容能够融汇贯通、使其成为完全属于自己掌握的知识,因而,实验教学必须与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相衔接、相配合,使同步实验教学成为培养学生自修能力,最终完成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

二、上课时间安排

我们认为电算化课程一般安排在学生进校后的第二个学期比较合适,这时的会计班学生已比较熟悉手工会计模式及会计业务循环了,对手工会计的帐簿、凭证、报表的格式及内容已相当了解,这时从手工做账过渡到会计电算化比较容易。 如前所述,会计电算化教学包括三方面的教学,我认为理论教学大概用一个学期五分之一的时间,实验教学用五分之三的时间,而案例教学用剩下的时间来完成。

三、上实验和案例课的环境要求

现在大部分职业技术学校都有计算机专业,而且几乎都具有计算机实验室,应该来说,计算机实验室并不能完全满足会计电算化的教学需求。就我校而言,就有会计电算化软件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没有完整的会计电算化模拟数据系统,实践过程缺乏系统性等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建设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在建设时还应突出仿真性。对学生进行课程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其操作技能,提高职业能力。如果实训室能够做到全方位地模拟日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会非常有利于实践教学。同时,要考虑功能的全面性和前瞻性、运行的稳定性、结构的开放性、性能价格比等因素。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的建设,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实践基地。

四、会计电算化师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