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材料实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建筑材料;教学改革;理论教学;实践性教学
1.前言
《建筑材料》是建筑类专业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实践性和实用性。主要培养学生在各类工程建设中所需要的基本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学生在学习完《建筑材料》后,必须具备两个基本能力:一是基本的实验能力。包括水泥性能检验、配合比设计、砂石性能测定等;二是使用实验方案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我们通过调研发现现在毕业的学生大部分都工作在施工的第一线或者是监理单位。只有将教学和实际运用紧密结合,才能培养出技术应用型的人才。
2.目前存在的问题
随着近年来高校不断的扩招,学生人数急剧增大,教学设备和实验仪器数量就显得不足,同时也就得不到及时更新,教师授课量也增大,在老师忙于应付上课等原因的共同作用下,教学效果下降明显,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2.1 教材内容陈旧,主次不分
随着实验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这对于保证工程质量、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工程造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但是现行教材绝大多数却仍然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主,实验实训严重不足。同时,现行的《建筑材料》教程一直强调的是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重理论轻应用。主次不分,从而造成了重点不突出,应用性知识学习课时少。
2.2 教学仪器设备更新速度慢
由于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所使用的仪器数量也成倍增加,是造成了实验仪器更新速度慢的主因。从而使得教学仪器落后于工程实际使用的仪器。对于在工程中广泛应用的水泥细度测定仪等配置较少,教师只能做演示性实验或只有极个别的学生能实际操作,绝大多数学生不能掌握使用方法。
2.3 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
由于授课教师忙于应付上课,无法抽出时间改进教学方法。还是以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为主。对于《建筑材料》这门培养实验技能的课程,粉笔加黑板的板书新式,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2.4 实训课时少
由于理论课程内容多、难度大,讲授过程中占用了大量的课时,从而造成了实训课时偏少。在实训中每种仪器学生只能使用一两次,只能学会仪器的初步使用,远远不能熟练使用,更谈不上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了。
3.改革内容
针对以上主要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
3.1 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
上课时采用传统的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板书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受到一定的限制,比如教学手段单一,无法播放图片等局限性。而多媒体是集中传递信息,提高教学效率的最佳渠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大大节省板书及绘图的时间用于上课,给教师留下了更大的发挥余地[2]。通过播放视频资料可以很简单的演示各种仪器规范的操作方法,以及需要重点强调或者是容易出错或忽视的地方,还可以增加一些以往学生在容易犯错的地方。这样既可以解决在实训课上讲解时操作看不清的局限性,还可以增加学生上课的兴趣[3]。
3.2 课堂教学内容的改革
对于现阶段的学生,最主要的是要能熟练的使用常用的实验仪器,在工程中能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建筑材料》中相当多的理论知识和部分公式的推导要占用大量的课时,但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几乎不会遇到。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几点改革。
3.2.1 教学内容的层次划分
根据知识的使用频率和重要性,我们将《建筑材料》中的内容分为了三个层次。第一,必须熟练掌握的内容;第二,重点掌握的内容;第三,一般性了解内容。
3.2.2 教学内容的更新
由于《建筑材料》教材中部分内容在工程实际当中已经完全被抛弃,或者是由于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出,教材没有及时更新。这些都会造成学生所学的知识还没有出校门就被淘汰。为此,我们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补充和删减。
3.3 实训教学的改革
我们培养的学生主要是“应用型”的专业技术人员,而《建筑材料》又是技术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课程,实训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训和对仪器的操作,才能具备较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
3.3.1 增加实习课时
我们现在《建筑材料》实训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配合理论教学的8学时。此部分内容是根据课堂讲授的内容,进行相关的仪器认识、使用和基本实验方法的掌握。另外一部分是课程结束后,利用一周的时间进行系统的训练,主要是配合比的设计、塌落度的调整等实用性训练。
3.3.2 建立开放性实验室
建立开放式实验室,一方面能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发挥他们应有的效能。另一方面则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很大的提高。成立《建筑材料》学会和兴趣小组,组织有兴趣的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来学习和实训。
3.4 教师个人能力的培养
拥有一流的教师,才能有一流的学生。作为《建筑材料》的授课教师,除了对理论知识熟练于心外,还必须具有相当的实践经验。一个是要拥有实训教学所必须的专业技能水平,熟练使用各种实验仪器和工具,能正确规范的演示操作技术。二是要及时了解新仪器、新设备、新技术,掌握《建筑建筑》的发展方向。
为了使教师具有上述两个能力。首先应积极参加科研活动,经常阅读专业期刊,了解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多鼓励老师参加进修和培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其次,学校应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或深入施工第一线,参加企业的生产实践,通过实践不断完善自我,提高专业技能,使教师成为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的“双师型”教师[4]。
4.结语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和长期性的改革过程,需要针对学生的特点、专业发展方向、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探索出更加合理和实用的教学方法。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还应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调整教学内容,培养出更加合格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汪海年.《道路建筑材料》教学方法的改革探讨[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106-108.
[2]刘梦溪.高职建筑材料课程工学结合教学探索与实践[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2):69-71.
[3]吴伟东,舒志坚.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讨[J].丽水学院学报,2009(10):
115-118.
(一)教学内容陈旧
建筑材料是社会上使用最广泛的材料,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建筑材料的使用,仍然以传统的水泥和混凝土为主,不过建筑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也不断涌现,比如发泡混凝土、相变混凝土、干混砂浆以及轻质混凝土、增强钢筋、高性能混凝土、新型防水材料、新型装饰材料等都在各工程中不断被使用。为了减少环境污染,一些新型水泥材料如粉煤灰、矿渣等也不断被使用以替代原有水泥组分,这些新型材料的使用,对建筑材料实验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并且,随着技术的进步,原有的一些实验方法、国家标准也不断的变革更新,这些都对建筑材料实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对现有的建筑材料实验课程进行改革,不但要对重要材料实验项目的实验方法不断更新以适应当前的社会需求,同时要及时补充新型材料的实验方法和测试技术的学习,并且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不断顺应科学进步和技术发展的要求。
(二)学生动手能力差,无法达到课程预期效果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老师讲解,学生做一些验证实验,课后交一份实验报告。由于实验条件限制,多名学生一组,并且实验项目固定,以传统的水泥、混凝土各项实验为主,学生只需要按照实验教材的操作步骤进行实验即可,不需要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也无法在实验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实验过程中由于几名学生一组,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实验报告抄袭现象严重。此外,通过对我校毕业生调查了解到,学生毕业后往往不知道如何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工作中,而当面对新材料、新工艺出现的新问题时更是不知所措,由此可以判断传统实验课程达不到预期效果。
(三)综合性实验比重偏小
综合性实验是指运用多方面的技能、知识,多种实验方法,涉及多学科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实验技能和掌握分析方法的实验教学过程。而设计性实验是指指导教师选定实验内容,由学生自主制订实验方案、实验方法,选定实验设备并书写实验报告。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实验能力、组织能力和综合素质,对于培养应用型、综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建筑材料实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通过阅读实验指导书就能知道实验的全部过程,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也完全处于被动的模仿学习状态,不需要学生进行思考,当然就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也无法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学习热情。
二、建筑材料实验改革的内容
(一)改革教学内容
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以水泥、混凝土的性能实验为主,对于新型材料的实验内容很少,为了适应社会的进步,在以水泥、混凝土为主的建筑材料实验基础上,增设了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实验、相变混凝土性能实验和发泡混凝土性能实验,并且还增设了新型装饰材料性能实验。为了保证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充分开展实验教学任务,采取必修和选修实验内容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基础的、主要的建筑材料以必修形式进行,而对新的一些建筑材料以选修的方式进行,不选学的学生不必书写实验报告,但是在进行实验操作的时候,分组进行,也允许他们进行旁听,如有疑问还可以由指导老师加以讲解,使学生能够对当前社会上新出现的、新发展的建筑材料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并且在实验指导书中全部的实验内容都加以介绍,以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如果遇到相关的知识可自行学习。
(二)增加综合性实验比重
传统的实验任务简单分散,不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完善,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实验能力,把原来水泥、骨料、混凝土、砂浆、外加剂、掺合料6项相对独立的实验内容,整合为某个工程需要的混凝土、砂浆配合比2个模块。由原来的分散实训活动改为集中教学活动,增加了实训周,避免了试验的间断性。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3~5人,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和确定实验方法,并且对每名学生在小组的分工加以明确,从而确保在实训过程中每名学生都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另外,为了适应施工现场复杂的环境,在实训中鼓励学生在建筑材料性能测试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用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法测定材料的性能,或者提出一些简便的实验方法模拟国家标准中要求的材料检测方法,如果有学生提出了合理的实验改进方法,则给予一定的成绩评定奖励。通过这样的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比如有的同学就对抗压强度这个实验提出了简单可行的实验操作方法,在施工现场使用砂子和漏斗模拟匀加力过程,可以对水泥试块进行粗略的强度测定,虽然这样实验的精度还有待提高,不过对于学生创新性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三)提高动手能力,参加工程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学有余力,因此可让这部分学生参与到教师的课题研究中。虽然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还不足,在课题研究中仅能起到很小的作用,但是通过课题研究,让学生了解到工程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在实验过程中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一些实验设备,对一些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归纳、总结。由于是一个实际研究课题,参与到课题研究中的学生普遍有一种自豪感,学习热情也普遍较高,从而激发了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也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文献查阅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改革成效
对我校土木工程专业2011-2012级共约200名学生进行教学改革效果评测,证明收效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新的建筑材料实验课程充分考虑了土木工程专业对材料知识及技能的需要,补充了必要的实验项目,新增了选修项目体系,满足社会需求;二是丰富了教学内容,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认真的学习态度,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三是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工程意识;四是突出了重点材料、新材料的学习和实验技能,使学生能够密切关注建筑材料发展的动向,为今后的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
四、结论
论文摘要:对当前职业教育中“建筑材料”课程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指出了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如下课程建设的措施:精编教材;师资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实践应用环节;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学方法创新等。
建筑材料是建筑物的基本组成材料,是建筑工程重要的物质基础,材料决定了建筑物的型式和施工方法。而材料质量、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在建筑材料的生产、采购、贮运、保管、使用和检验评定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可能造成缺陷甚至造成质量事故。因此,在土木工程专业中“建筑材料”课程显得相当重要
1“建筑材料”课程建设和改革背景
建筑材料课程理论内容相对较多,知识点比较分散,文字性叙述所占比例较大,计算部分相对较少。课程内容包括石灰、水泥、混凝土、砂浆、钢材等多种主要建筑材料的技术性能、特性和应用的基本知识,合理选用材料和制品的方法,常用建筑材料质量检验的基本方法,以及相关的国家标准及技术规范。课程学习是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概预算等专业课程的基础。虽然刚开始学习时学生因其重要性而具一定的学习动力,但在随后的教学中,这种热情逐渐消减,知识点的繁多使得学生无法融会贯通。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使建筑材料课程教学适应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需要成为当务之急。多年以来,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不断完善、不断进取,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科学的教学体系。在课程教学中,理论部分以“必需、够用”为度],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并及时把学科技术最新发展成果引入到教学中来;增加实践性环节,让学生参与建筑材料的生产、性能检验等试验项目,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建筑材料”课程建设和改革措施
2.1教材建设
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对建筑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新型建筑材料层出不穷,材料类型也从单一型转向复合型,所涉及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也在不断更新,这给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麻烦。一本书更改的内容太多,会极大地降低教材的权威性,学生自习教材的兴趣相应降低。所以教学中要修订教材,我校在2000年和2005年两次编写“建筑材料”材料,编写过程中参照了最新的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又注意由浅入深,贴近工程实际,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2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鼓励青年教师参与编写教材、教学文件、教学补充讲义,发表高质量的教研论文。在课程负责人的整体规划下,定期进行集体备课,经验共享,根据职教类的应用型教学特色,进行课程体系的研究和改革,开发多媒体课件,提高教学团队的整体授课水平。
注重中青年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积极建立产、学、研合作单位,鼓励他们到生产、施工一线进行生产实践或参与工程管理。同时,鼓励中青年教师承接科研项目或试验生产项目。重视中青年教师、实验技术人员的进修工作,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学位、学历层次。安排青年教师担任学生实习和毕业论文指导教师。选派青年教师参加全国及省市专业学术会议。
2.3强化实践应用性环节
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实践性、应型人才,通过实践性应用环节,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巩固所学的材料理论知识,充分体现“行为知之始,知为行之成”。通过创建实训基地,给课程教学提供良好的实践性教学环境,以提升教学实验水平,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还通过建筑材料试验和综合练习这两个环节来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材料试验练习中,让学生从取样到试验操作以及试验成果的整理分析等作系统训练。此外还让学生参与建筑材料生产试验项目,进一步认识建筑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在综合练习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主要是对各种组成材料进行正确的选择,如评定砂、石的颗粒级配,混凝土与砂浆、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使枯燥的文字内容变得丰富起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进一步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及职业应用能力水平。
2.4教学方法创新
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教学方法:(1)工程案例教学。建筑材料理论是随着工程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其工程应用性极强,若能结合工程实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工程案例的讲授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工程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式教学。注重课堂教学整体设计,通过引入实验现象、工程现象,组织学生通过讨论寻找答案,最后进行总结和归纳;(3)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除制作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外,另配有工程图片、实验录像以及工程案例等附件部分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一门严谨而枯燥的课程变得生动起来。
2.5采用科学的考核手段
采用科学的考核手段,正确评判学生的各种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觉得有能力将建筑材料课程学好]。在考核学生时,不简单地以成绩来评定,也不以同一标准来衡量。要注重逻辑思维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对一些死记硬背的东西可降低要求。毫无疑问,培养创新能力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而直觉、自主是创造力的源泉,而我们的教育到底给学生多大的发展空间呢?每个人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我们不可以用相同的标准来衡量学生,应该说每个学生都渴望成才,长期的失败、失败还是失败,会使他们产生畏难、厌学情绪,索I生破罐子破摔,对学习彻底失去了兴趣。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更多地鼓励和关爱,让学生觉得只要我努力了,就是成功的一半。我们对学生的要求是:不求最好,但求更好。
[关键词] 建筑装饰材料 实践教学 市场调研 教学改革
《建筑装饰材料》既是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而建筑装饰材料也是建筑装饰工程的物质基础。建筑装饰工程的总体效果、功能的实现,无不通过运用装饰材料及其配套产品的色彩、光泽、质地、质感、纹理、图案、形体和性能等体现出来;另一方面,在建筑装饰工程中,装饰材料的费用占建筑装饰工程总造价的50%~70%。因此,在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建筑装饰材料》课程教学中,和土木工程类专业的《建筑材料》的教学侧重点不同。
该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熟悉装饰材料的种类、性能、特点以及价格档次;掌握各类材料的流行趋势及适合的装修风格;善于在不同的工程和使用条件下,正确、合理、艺术地选用不同的装饰材料的应用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但是由于建筑装饰材料发展迅速,品种繁多,再加上学生实践经验的缺乏,无法了解建筑装饰材料的工艺特性、装饰风格匹配和施工工艺的构造情况。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课堂上对每类、每种装饰材料的类型、性能、特点以及选用等有关知识逐一向学生进行讲解,内容多、参数多、指标多,枯燥乏味,无法在学生脑海中形成具像,容易遗忘,学习效果不佳;即使教师备课充分,并且采用多媒体课件等多种现代教学手段,增加了建筑装饰材料图片和视频,增强了对材料颜色、图案等感性认识,但对材料的质地、纹理、光泽等的感知很局限,仍不如到建材市场、施工现场直接教学,通过看、摸、比、记等方式对建筑装饰材料有更直观的了解和深刻的印象。
所以在《建筑装饰材料》这门课程改革中,我们减少了理论课时,增加了实践的课时。理论教学缩短了传统建筑材料的课时,重点讲授最近几年出现的新型建筑装饰材料,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每种建筑装饰材料的特点、应用范围,使学生直观认识从原始建筑装饰材料到现代建筑装饰材料的发展历程。另外,把建筑材料的最新成果例如纳米装饰材料、硅澡泥、液体壁纸、软瓷砖等引入教学内容;做到教学内容紧跟时代,紧扣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建筑装饰材料实践教学在学期末开设了两周的实训专周,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使学生对建筑装饰材料的品种、质地、纹理、图案、性能、价格等特点有了更直观、深刻的认识,提升了职业能力。具体实施如下:
一、请进来
1.请室内设计名师、材料商家来学院
在学期开始的时候,请装修公司的设计名师、材料商家来做报告。设计师讲座的内容是建筑装饰材料发展的新趋势以及各种装饰风格常用的材料。而请材料商家介绍材料相关知识、特点、施工工艺及应用。让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就对各种材料有直观的认识,对材料在装饰工程中的重要性,和本课程的重要性都有了深刻的认识,大大提高了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2.请装饰施工工具和各种装饰材料样品来
在建材实训室设置样品展示柜,展示各种小型装饰施工工具和各种装饰材料样品,可以按装饰部位进行分类展示,如地面、墙面、门窗以及装饰五金等。学生可以亲自操作工具,了解工具和材料的特性,适用于学生对材料的初步了解。
二、走出去
1.走进材料厂家
在学期中,利用2个课时组织学生到本地的板材厂参观,通过观看车间的生产流水线,在板材加工生产过程中了解材料的品种、加工方法、适用范围和施工工艺。对了解类似材料的性能、生产工艺起着举一反三的作用。
2.走进建材料市场
在学期末,安排2周的实训专周。首先,由老师带领,利用2天时间对市内几大建材市场进行参观。主要是了解各建材市场的主营建材种类、分布情况,辐射区域、及交通路线,为后续调查做准备。然后,利用5天时间按照材料分类(如木材、陶瓷、石材、软质材料、金属材料、辅料等)自主选择一个建材市场,进行分组调研,再利用3天时间进行调查成果总结评比。调查前,老师应布置详细的调研任务书,内容包括调查的目的、要求、方式及汇总后的结果。调查过程中,老师应给予相关指导,并解决学生在调查中所产生的疑问。调查结束后,每个调查小组都要撰写调研报告和制作课件,并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进行讲解,并进行自评、互评。所有调查成果共享,作为全班同学以后学习和工作中的参考资料。
3.走进宾馆、商场、样板房
在学期末,利用实训专周里的4天时间,学生分组,通过网上、图书馆查资料,在本市宾馆、商场、样板房等不同类型的建筑中自选一个设计水平高,装修口碑好的场所,进行参观、拍照,并通过分析不同部位使用的何种建材,加深对建筑装饰材料的认识和了解,更好地掌握材料的色彩、光泽、质地、质感、纹理、图案、形体和性能在满足功能需求和表现装修风格中所起的作用。
三、小结
通过对建筑装饰材料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利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通过对各类建筑装饰材料的性能特点、使用情况的亲身感知,提高了学生对丰富多彩的建筑装饰材料的认知效果:通过调研活动锻炼了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调查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分工合作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精神;通过自主探究式的学习,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所必备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大大提高了职业能力,也为后续课程建筑装饰设计、建筑装饰施工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一、理论教学内容的改革
技工院校学生学习《建筑材料》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学会合理选择、应用材料,而不是深入的研究材料,需要知识面宽但内容较浅,比如生产建筑材料的原料、生产工艺、材料的化学与矿物组成、材料内部的组织结构、材料的性质、材料的应用及材料的检验、运输储存等,教学重点应放在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结构材料上,如水泥、混凝土、建筑钢材,讲清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应减少理论性很强的化学与矿物组成、内部的组织构造等教学内容,同时结合生产实际,及时把建筑材料领域中新的内容充实进去,引进教师教学研究的科研成果,克服教材内容滞后、更新慢、与工程实际脱节的弊病,教学内容体现先进性、实用性、动态性的特点,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岗位的需要。例如:将纳米技术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智能化材料技术等最新研究成果安排在防水材料、沪宁图等有关章节内讲解,将粉煤灰再生骨料的研究内容安排在混凝土章节讲解,让学生了解老师的科研成果。另外,由于在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部分,一般教材主要讲授普通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方法,而工程中常用的混凝土如掺外加剂混凝土、掺混合料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滑模混凝土等教材中较少提及,在教学中应增加进去,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
二、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
实践性教学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有幅度地删减验证型实验,用演示实验来取代基本测量方法,公开验证的实验,增开综合性、设计型的实验。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教师给定几种不同的原材料,要求配置不同强度等级、不同性能的混凝土配合比实验,教师只规定实验任务,由学生自行设计配合比、实验方案、独立实验、分析数据,同时把砂石等几个有关的实验结合进来,成为一套完整的、有连贯性的综合性实验。实验教学内容还要注意融入本专业的最新发展之势,渗透相关专业的理论和技能,要将教师在科技推广和技术应用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部分及时转化为实验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方法的改进
(一)理论教学方法
建筑材料课程多采用课堂教授、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课堂讲授由教师列出提纲、讲解重点、难点、提出问题,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分组讨论,阅读教材,总结结论,课后查找资料补充、解决问题,下次课把讨论结果提交教师,由教师校正并且根据讨论结果,重点讲授学生存在的不足之处。
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及现场穿插实物或简易仪器演示教学。如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处地引入实物演示或借助一些简易仪器来讲授,由于形象、直观,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讲授砂子颗粒级配良好的意义时,将同样重量、但粒径和级配不同的两种砂子分别装入两个相同规格的容器瓶内,可以直观地看到:不同粒级组成的砂子的体积比全是细颗粒砂或粗颗粒,即单一级的砂子的体积小许多。对比两个容器瓶,学生马上就明白了“颗粒级配好的砂子孔隙率低”这一重要概念。
(二)实践教学方法
根据职业技能培训要求和建筑材料课程特点,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技能培训实训模块,通过实验室实训使专业教育真正做到与职业岗位“零距离”对接,通过项目化课程建设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推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强化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具体做法是:教师在实验室现场讲解建筑材料常用仪器设备、试验方法和注意事项,通过现场边讲授、边演示与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达到理论实践相结合。另外,根据学生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在实验教学的后期有意安排一些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精神。例如,在混凝土强度测定过程中,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配合比设计制作混凝土试件,通过规定龄期的养护,要求学生在试验机上观察试件受压破坏情况,并据此写出观察报告,最后分析讨论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很容易被调动起来,让学生尝试使用一些本地常见工业废渣,如矿渣、煤灰、铁屑等作为骨料制作试块,再进行强度实验并进行比较。然后,对相应工业废渣变废为宝的应用价值进行可行性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发明意识。当然,学生也可以通过自行查询资料、结合社会实践设计一些实验指导书上没有的实验,从设计实验到数据结果分析全过程独立完成,教师只是起指导和启发作用,解答学生发现或提出的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