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产品鉴定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试制工作分两个阶段:
新产品试制是在产品按科学程序完成"三段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正式投入批量生产的前期工作,试制一般分为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两个阶段。样品试制是指根据设计图纸、工艺文件和少数必要的工装,由试制车间试制出一件(非标设备)或数十件(火花塞、电热塞、管壳等类产品)样品,然后按要求进行试验,借以考验产品结构、性能和设计图的工艺性,考核图样和设计文件的质量。此阶段以完全在研究所内进行。
小批试制是在样品试制的基础上进行的,它的主要目的是考核产品工艺性,验证全部工艺文件和工艺装备,并进一步校正和审验设计图纸。此阶段研究所为主,由工艺科负责工艺文件和工装设计,试制工作部分扩散到生产车间进行。在样品试制小批试制结束后,应分别对考核情况进行总结,并按zh0001-83标准要求编制下列文件:
1.试制总结;
2.型式试验报告;
3.试用(运行)报告
(二)试制工作程序
1.进行新产品概略工艺设计:根据新产品任务书,安排利用厂房、面积、设备、测试条件等设想和简略工艺路线;
2.进行工艺分析:根据产品方案设计和技术设计,作出材料改制,元件改装,选配复杂自制件加工等项工艺分析;
3.产品工作图的工艺性审查;
4.编制试制用工艺卡片:
(1)工艺过程卡片(路线卡);
(2)关键工序卡片(工序卡);
(3)装配工艺过程卡(装配卡);
(4)特殊工艺、专业工艺守则。
5.根据产品试验的需要,设计必不可少的工装,参照样品试制工装系数为0.1~0.2,小批试帛工装系数为0.3~0.4的要求。本着经济可靠,保证产品质量要求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工装、通用工装、组合工装、简易工装、过渡工装(如低熔点合金模具)等。
6.制定试制用材料消耗工艺定额和加工工时定额。
7.零部件制造、总装配中应按质量保证计划,加强质量管理和信息反馈,并作好试制记录,编制新产品质量保证要求和文件。此项工作在批试阶段由全质办牵头组织工艺科、检验科进行。
8.编写试制总结:着重总结图样和设计文件验证情况,以及在装配和调试中所反映出的有关产品结构、工艺及产品性能方面的问题及其解决过程,并附上各种反映技术内容的原始记录。该文件的内容及要求按zh0001-83进行编写。样品试制总结由设计部门负责编制,供样品鉴定用,小批试制总结由工艺部门编写,供批试鉴定用。
9.编写型式试验报告:是产品经全面性能试验后所编的文件,型式试验所进行的试验项目和方法按产品技术条件,试验程序,步骤和记录表格参照zh0001-83试制鉴定大纲规定,并由检验科负责按zh0001-83编制型式试验报告;
10.编写试用(运行)报告:是产品在实际工作条件下进行试用试验后所编制的文件,试用(运行)试验项目和方法由技术条件规定,试验通常委托用户进行,其试验程序步骤和记录表格按zh0001-83试制鉴定大纲规定,由研究所设计室负责编制。
11.编制特种材料及外购、外协件定点定型报告,由研究所负责。
(三)新产品鉴定原则与要求鉴定是对新产品从技术上、经济上作全面的评价,以确定是否可进入下阶段试制或正式投产,它是对社会、对用户和对国家负责,要求严肃认真和公正地进行。在完成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的全部工作后,按项目管理级别申请鉴定。鉴定分为样品试制后的样品鉴定和小批试制后的小批试制鉴定,不准超越阶段进行。属于已投入正式生产的产品的系列,规格、开发产品,经过批准,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鉴定可以合并进行,但必须具备两种鉴定所应有的技术文件,资料和条件不得草率马虎。
1.按zh0001-83鉴定大纲完成样品或小批试制产品的各项测试;
2.按zh0001-83鉴定大纲备齐完整成套的图样及设计文件要求;
(1)鉴定应具备的图样及设计文件--供鉴定委员会用成套资料;
(2)正常生产应具备的图样及设计文件--品定型后,正常投产时,制造、验收和管理用成套资料(产品应备晒40套,发设计、工艺、全质办、检验科、生产科、工具、装配、零件加工车间、总师办、存档)。
(3)随产品出厂应具备的图样及设计文件--随产品提交给用户的必备文件。
3.组织技术鉴定,履行技术鉴定书签字手续,其技术鉴定的结论内容是:
(1)样品鉴定结论内容:
a.审查样品试制结果,设计结构和图样的合理性、工艺性,以及特种材料解决的可能性等,确定能否投入小批试制;
b.明确样品应改进的事项,搞好试制评价(b评价)。
(2)小批试制鉴定结论内容:
a.审查产品的可靠性,审查生产工艺、工装与产品测试设备,各种技术资料的完备与可靠程度,以及资源供应、外购外协件定点定型情况等,确定产品能否投入批量生产;
b.明确产品制造应改进的事项,搞好产品生产工程评价(c评价)。各阶段应具备的技术文件及审批程序按产品图样、设计文件、工艺文件的完整性及审批程序办理。
(四)新产品试制经费:
1.属于国家下达的新产品(科研)项目,由上级机关按照有关规定拨给经费;
2.属于工厂的新产品(科研)计划项目,由工厂自筹资金按规定拨给经费;
3.工厂对外的技术转让费用可作为开发新产品(科研)费用。
4.新产品试制经费按单项预算拨给,单列帐户,实行专款专用。费用经总工程师审查,厂长批准后,由研究所掌握,财务科监督,不准挪作他用。
(五)新产品证书办理:
1.新产品证书归口由总师办负责办理。
2、负责工艺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贯彻执行公司的规章制度,负责制订部门管理制度、工作程序,监督执行工艺纪律,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记录,及时提出修改建议。
3、组织编制产品的工艺文件,制定材料消耗定额,劳动工时定额。根据技术质量需要,设计工艺装备并负责工艺工装的验证和改进工作。设计生产设施和装备配套方案。按国家标准化管理要求和公司有关规定编制、管理工艺文件。
4、组织工艺人员深入生产现场,掌握质量情况,指导、督促车间工艺员及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技术工艺问题,搞好工艺技术服务工作。
第一条为了使国家技术创新项目计划(以下简称技术创新计划)的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技术创新计划是国家科技计划的主体计划之一,是在财政、金融支持下,引导和吸收企业和社会力量(包括人才和资金),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国家计划。
第三条技术创新计划包括技术开发、工业性试验、新技术推广应用示范、高技术产业化、技术中心建设和新产品试产等内容。
第二章计划细则
第四条编制技术创新计划的依据是:
市场需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
国家产业政策;
全国技术创新纲要;
全国企业技术进步工作的整体部署。
第五条编制技术创新计划的原则是:
以企业为主体,鼓励企业、高等院校、研究院所联合、进行跨地区跨行业协作,开展国际技术合作,提高技术创新的起点和水平,避免低水平重复和封闭式发展;
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形成商品化、产业化生产;
以产品为龙头、以工艺为基础,配套安排原材料、基础件、元器件以及相关的设备,形成系统配套性;
技术创新计划与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等计划紧密衔接,发挥整体优势,全面有效地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工作。
第六条技术创新计划的选项范围是:
经济发展急需的重大关键技术、主导产品;
在国内外市场有竞争力,能较大幅度高附加值、促进结构调整的产品、装备与相关工艺技术;
改造传统产业的新兴技术及产品;
适用于多个行业的共性技术;
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消耗、提高产品质量的工艺、技术与装备;
保护环境的关键技术、产品与装备。
第七条
申请技术创新项目,由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提出项目申请,填写《国家技术创新项目计划立项建议书》,报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经贸委(经委、计经委)或国务院有关行业主管部门。
第八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经贸委(经委、计经委)与国务院行业主管部门对申请项目初审后,将建议项目报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经贸委)。
第九条国家经贸委聘请有资格的咨询机构或有关专家对建议项目提出评议、咨询意见。
第十条国家经贸委审定建议项目,并将审定的项目送贷款银行进行初评估。
第十一条
通过银行初评估的项目,由项目主持单位组织可行性研究,编写《国家技术创新项目计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组织有关领域的经济、技术与管理专家对项目进行论证,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专家论证意见报送国家经贸委。
第十二条国家经贸委审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项目,编制技术创新计划,下达年度计划,组织实施。
第十三条
申报新产品试产项目,由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填写《××××年度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试产计划申报表》,并附部省级新产品鉴定证书、技术总结报告、专利证书、奖励证书、用户意见和检测报告,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经贸委(经委、计经委)。
第十四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经贸委(经委、计经委)对申报的新产品试产项目初审后,报国家经贸委。
第十五条国家经贸委聘请有资格的咨询机构或有关专家对上报的新产品试产项目提出评议、咨询意见。
第十六条国家经贸委对新产品试产项目终审后,编制下达年度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试产计划。
第十七条国家经贸委对列入年度计划的新产品试产项目颁发“国家级新产品”荣誉证书。
第十八条为鼓励平等竞争,国家经贸委对一些特别重大的技术创新项目,试行面向社会公开招标。
第三章组织管理
第十九条技术创新计划的项目实行合同管理。
第二十条国家经贸委是技术创新计划的编制单位。
第二十一条计划编制单位履行下列职责:
组织编制技术创新计划;
下达年度计划和项目经费;
组织、检查、协调项目实施,并会同项目主持单位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
根据计划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进行复议,对有问题的项目决定调整或撤销。
第二十二条
项目主持单位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经贸委(经委、计经委),国务院行业主管部门,国家计划单列的大型企业(集团)。
项目主持单位也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经贸委(经委、计经委)与国务院行业主管部门共同组成。
第二十三条项目主持单位履行下列职责:
(一)按照技术创新计划的立项原则和程序,向国家经贸委申报项目,并附项目建议收;
(二)对申报项目组织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论证,向国家经贸委提交可行性报告及相关材料;
(三)负责与贷款银行的有关分行衔接项目评估;
(四)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国家技术创新项目计划项目合同书》,并将合同书报国家经贸委备案。按计划与合同的要求,监督、检查合同的执行;
(五)定期检查项目进度,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并促其达到目标。每年一月将上一年度项目实施情况的总结(包括项目的执行情况、取得的阶段成果、经费落实和使用情况、存在的问题)报国家经贸委;
(六)经国家经贸委同意后,组织已完成项目的鉴定验收;
(七)对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试产项目连续追踪3年,在申报每年度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试产项目的同时,将上一年新产品开发工作总结及执行情况报送国家经贸委。
第二十四条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具有相应的技术开发机构、手段、人才、资金投入强度和其他相应的技术实力。
第二十五条项目承担单位履行下列职责:
(一)根据技术创新计划的申报与立项程序、按隶属关系,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经贸委(经委、计经委)或国务院行业主管部门提出项目建议书:
(二)与项目协作单位共同完成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并提供有关文字材料;
(三)与项目主持单位、项目协作单位签订合同书,按合同要求完成项目;
(四)落实自筹资金及银行贷款,合理分配项目协作单位所需经费,并对经费使用进行监督;根据有关规定做好本年度经费使用情况的结算报项目主持单位;
(五)及时向项目主持单位汇报项目实施情况,并抄报国家经贸委。
第四章资金管理
第二十六条
国家技术创新项目的资金应多渠道筹集,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有效利用外资和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筹集资金。国家技术创新项目资金构成主要包括项目承担单位自筹资金、国家金融机构贷款、项目主持单位补助资金与国家拨款补助等。
第二十七条国家下达给国家技术创新项目的拨款,其管理和使用按照财政部《科技三项费用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八条国家金融机构的贷款按其规定使用。
第二十九条利用外资和向社会筹集资金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项目主持单位须将当年项目经费的下达、落实和使用情况报国家经贸委备案。
第五章成果管理
第三十一条项目承担单位完成项目合同书所规定的任务后应及时作出总结,并将项目完成情况总结报告及有关资料逐级上报,申请项目鉴定验收。
第三十二条
项目鉴定验收由项目主持单位报国家经贸委批准,由项目主持单位组织项目鉴定验收。鉴定验收报告报国家经贸委备案。项目鉴定验收参照国家经贸委《新产品新技术鉴定验收管理办法》执行。
第三十三条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所有实验记录、数据、报告等,按照技术档案管理办法整理归档,不得散失,不得由个人占有。
第三十四条技术创新计划取得的技术成果的归属按照项目合同书的规定执行。合同书未作规定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五条技术成果可以申请国家、地方政府、部门的有关表彰奖励。
第六章项目撤销与调整
第三十六条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项目应予以撤销;
市场需求发生急剧变化的;
技术经济指标低于国内已有同类技术成果的;
同时列入两种以上国家级科技计划的;
银行贷款、项目主持单位补助资金、项目承担单位自筹资金不能落实的;
项目资金挪作它用的;
与其衔接的技术引进、技术改造、基本建设计划难以落实的;
项目承担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及技术骨干发生重大变更,项目无法继续进行的;
项目主持单位组织管理不力的;
因其它原因应予撤销的。
第三十七条
项目撤销,由项目主持单位提出意见,报国家经贸委批准后执行。对撤销的项目,项目承担单位及项目负责人应当对已做的工作、经费使用情况、已购置的设备仪器等提出书面报告。项目主持单位应按国家有关规定负责进行清理,处理其资产和追回的国家拨款,并将处理意见报国家经贸委备案。
但是市场往往不是按照企业的想法乃至工程师、产品设计人员的思路,来完成产品的流动过程的,因为对一个产品的需要,往往需要消费者的认知,符合消费者的心智需要,再就是流通过程中的消费观念的培育。
只有从市场上反馈回来的足够和能够采信的正确信息才能指导产品的设计,这个设计不仅仅是产品的实在价值、还包括产品的附加价值、还包括产品的消费者印象(广告、包装、宣传等方面)。
这就需要公司内部建立一套完整的市场判读和研究机制,并且将相关的资料尽可能全面地收集起来交由公司进行相关决策,然后通过会议形式(公司的营销部门、财务部门、技术部门、生产部门参与)完成产品设计目标任务规划,最后核定相关指标,技术部门负责产品设计(包括产品性状、产品功能、产品外形、产品技术指标列举、产品生产相关控制点生产制造过程说明书、产品品质控制点等等),其他部门随时关注和重视产品的研究过程,将研究的深度和市场的契合度随时通报相关部门,特别是物质供应部,他们要配合产品的研究进程关注新产品开发原料的来源筛选、包装(规格与材料)的选用,还有市场部也要随时将技术部门研究出的阶段成果,通过体验的形式,将开发出来的初级产品,试验性地投放在可控、可信的目标市场,并将客户的意见收集起来,对产品的研发和功能的完善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可以以体验装的形式投放在相应的市场当中,找到更符合该类产品的目标市场。
最后,在产品定型之前必须同样召开新产品鉴定会,参与部门包括:公司的营销部门、财务部门、技术部门、生产部门,对产品的研发过程进行有效性和符合性评价,对产品研发的全过程(技术部必须提供全面的研发过程进度单页、市场部要提供相关的体验装测试结果、生产部等部门最好提前做好产品生产管理的符合性、原材料采购的便宜性、包装设计的合理性等的分析包括),如果必要的话,新产品试验品的检验报告(内部报告、第三方检验报告)也是需要在研讨过程中要提出的。营销部作为本实验产品的最终核定部门,一定要站在客户的角度做本产品的判官,要对产品的命名、包装、性能、市场符合性,做好全面的质询,一定要做好新产品出厂前的把关,只有符合市场需要的产品,才是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这里面包括诸多方面。
所以,要想技术部门开发产品不背离市场,就要对消费者进行有效调查,对产品的研究必须深入和透彻,对每个过程必须监督、帮扶到位,这样开发出来的产品才不会轻易失败。
应该承认,家族式管理在中小型包装企业发展前期是有它特殊作用的。中国人传统上讲究“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做什么事都觉得自己人更可靠,实质上是有一个“情”字在里面维系着。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利”的作用就会超越“情”的影响,再简单套用家族式管理模式无异于作茧自缚。此时,如果不按照现代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企业,不逐步淡化家族式管理,实现企业的经营者同管理者分离,企业的竞争力将面临削弱的危险。3.人才瓶颈
中小型包装企业招人难,留人更难,留住优秀的人才难上加难。许多中小型包装企业对人才的管理要么不重视,要么是办法不够,形不成一个良好的人文氛围,这样往往会留不住人才,毕竟好的人才都在向往跨国公司或大的集团公司,在那些地方有好的工作氛围、竞争气氛、合理的提升制度、诱人的薪水,同时会给人一种成就感。要知道,中小型包装企业对于大部分人才是不具备什么强的吸引力的,这样招到好的人员的概率就会降低,在千辛万苦招来人才以后,还必须花大力气让他适应企业,对他进行培训,如果让他白白流失掉,给企业造成的损失是无形的,却是巨大的。但是,中小型包装企业也有很多大型企业不具备的优势:机动灵活、反应灵敏、危机感强烈、富于进取等等。因此,中小型包装企业应积极打造核心竞争力。二、专业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实现特色经营目前在包装行业,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中小型包装企业经营形势严峻,要走出困境,求得生存和发展,一个重要的、有效的途径就是不断地开发新产品。中小型包装企业应如何进行新产品开发呢?
(一)针对企业特点和市场形势,在改革经营机制的同时改革新产品开发机制。一般来说,中小型包装企业自身能力有限,技术、装备力量远不如大型企业,资金紧缺。而目前市场需要功能适用、美观方便、成本低、质量高、设计新的包装产品,因此企业必须改进传统产品,必须缩短开发周期。不论现在和将来,各企业都不得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发展。针对这些特点,企业应采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开发机制。⑴成立专门的新产品开发机构,把新产品开发作为企业领导和各相关部门的重要职能任务,作为考核领导、工程技术人员业绩的主要依据;
⑵把新产品开发与相关部门及个人利益直接挂钩,提高开发项目提奖比率、新产品销售额提成比率,重奖新产品工艺攻关人员和发表信息情报人员;
⑶不断改进,全力提高新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尽可能降低销售价格,让利于用户,并加强售后跟踪服务;
⑷以优惠政策大力引进适用的技术人才和开发项目;
⑸调整产品结构,实施主导产品多元化战略。
(二)改进和简化传统的新产品开发程序
为适应市场形势,工厂需要全面修订新产品开发的质量控制程序和进度管理办法,采取递滚式环链型程序模式,主要抓住策划、决策、设计、试制、设计确认、产品定型几个步骤和市场调查等13个环节,并通过调查研究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等技术文件来约束、评价开发进展情况,从而使开发工作扎扎实实地快速高效进行。
开发过程的13个环节是:⑴市场调查;⑵决策层和科技人员专题讨论;⑶试制决定;⑷计划任务书评审;⑸方案设计;⑹方案评审;⑺产品图、工装图、工艺设计;⑻设计评审;⑼样品试制;⑽样品评审;⑾改进(在此环节中又按设计、设计评审、改制、改制评审,整顿技术文件的环链运行);⑿产品鉴定;⒀正式生产、投放市场、再调查。
程序约束技术文件有:⑴调查报告、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⑵计划任务书;⑶设计方案;⑷输出试制技术文件;⑸样品质检报告;⑹有效技术文件;⑺鉴定证书。
(三)发动职工进行全方位市场调研,通过互联网等现代化媒体广泛捕捉信息、优选开发项目
⑴采取全员调研——工程技术人员重点专项调研——领导决策的三段式调研法。全员调研就是策动企业领导层、工程技术人员、营销人员和全体职工利用各种机会进行市场调查,广泛收集信息情报;重点专项调研就是由工程技术人员有重点地对用户、同行业、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写出开发项目调查报告和可行性分析报告;领导决策就是在组织专题论证(必要时企业领导亲自调研)后,由企业决策层当机立断,做出立项试制的决策。既要避免议而不决,丢掉有利时机及挫伤职工的积极性;也要避免盲目拍板,开发失误。
⑵全方位调研。企业要不拘泥于传统产品,而以主导产品为主,兼顾开发市场急需的相关产品。
⑶重点建立与用户、科研院校的合作开发关系,要肯让利于合作伙伴。
(四)重点抓好开发项目的论证和评审,保证开发项目质量
为了防止片面性,充分发挥群体的技术能力,要严格论证和评审,保证开发项目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⑴抓好立项、计划任务书、方案、设计、样品、改进等环节的论证和评审,其主要评审点是:
①市场开发的时机及其经济性;
②开发研制的组织、分工、进度的可操作性;
③产品结构、参数和科学性、适用性;
④加工工艺的合理性、继承性;
⑤输出技术文件的正确性、齐全性;
⑥样品质量的先进性。
⑵组建高 水平的评审专家组。按照开发项目的特点,有目的地聘请企业内部的主要科研人员、非参项目的设计工程师、营销工程师、企业领导、生产调度、关键工序操作技师及必要的用户、工程技术人员,分别组成各类评审小组。重要评审由总工程师主持。在评审中广泛听取与会人员意见,有分歧时充分尊重主要研究设计师的意见。
(五)抓紧设计和试制进度,确保新产品尽快投放市场产生效益
寻找一个好项目不易,但研制成功更难,因此,要抓紧设计和试制等主要环节进度的落实,保证开发项目按策划时间要求尽早实现,其主要点为:
⑴要做好各环节接口的组织协调工作,主要接口点应指定资金投入、新材料购买、工序衔接、外协加工、工艺试验等部门和人员,确保人员到位、责任明确,并规定完成日期;
⑵由主管领导和主管部门定期检查、及时总结和解决存在问题。
新产品的开发是有一定难度的。困难既是压力,又是动力,只要认真研究新产品开发和对策,采取适当措施,一定会给企业带来美好的前景。三、保持中小型包装企业长期旺盛的生命力,使企业利于不败之地。中小型包装企业如何做强并保持长期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人们不得不思考的现实课题。面对诸多困境,中小型包装企业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倾力打造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以专业的形象去赢得市场,市场运作采用三大策略:
(一)定位准确作为中小型包装企业,不宜将产品线拉得过长。一则中小型包装企业资源有限,若过于分散,难以保障每个产品发展的正常需要;二则中小型包装企业管理能力相对较弱,产品太多往往顾此失彼,造成失控局面。在这种情况下,中小型包装企业必须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争取成为“小池塘”里的大鱼。(二)把握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