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范文第1篇

材料作文是近年来高考作文的主流题型。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是学生写作必须首先跨越的一道壕沟,也是衡量学生思维品质优劣的试金石,更是作文成败的关键。

一、一分为二显主旨

哲学家和船夫

湍急的河上有一条小船。小船上坐着一位哲学家和一位船夫。哲学家问:“你学过历史吗?”船夫:“没有。”哲学家摇了摇头:“那你失去了一半生命。你学过数学吗?”船夫:“没有。”哲学家动情了:“那你简直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这时,一阵狂风吹翻了船,船夫问哲学家:“你会游泳吗?”哲学家回答:“不会。”船夫:“那你将要失去整个生命。”

哲学家深谙历史,精通数学,实在令人倾慕。但哲学家不会游泳,在“狂风吹翻船”的情形下,满腹的经纶却无法挽救他的生命,委实让人遗憾。高深的经院哲学脱离了生活的土壤,只能是哲学家们的坐而论道。理论必须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船夫不懂历史,也不懂数学,不过是一介白丁。但船夫却擅长游泳,在“狂风吹翻船”的情形下,游泳这项简单的技能足以让他自保。生活中磨炼出的本领虽没有多少深奥的哲理,却能在现实生活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理论应该和实践相结合,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完善,才能推动实践;实践在现实中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增强实践能力很有必要。但实践也应从感性上升为理性。如果就此立论,也未尝不可。但如果对哲学家和船夫的表现全面思考,一分为二地分析,则会发现柳暗花明的新境界:哲学家有精深的理论,但欠缺生活的基本能力;船夫有娴熟的生活本领,却掩不住知识的贫乏。两个人,优点、缺点恰好相反,优势、劣势同样明显,但哲学家却轻蔑地预判船夫“简直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船夫也不无嘲讽地揶揄哲学家“将失去整个生命”。两人言辞对峙,互不服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各有所长,也不可避免地会有所短,哲学家何不放下清高的架子,虚心向船夫学习?船夫何不多一些敬重,坦然承认自己的不足?正确的态度是: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二、表象之中探本源

每逢山溪水涨,他就守候在溪边,把他的学生一个一个背过小溪。惊悸的浊浪,滑溜溜的卵石,使他的名声远播。某报撰文颂:“人桥!”不久,他被提升为教委主任,接替他的是一个娇小姑娘,姑娘没有勇气涉过小溪,更谈不上背孩子渡溪。于是一到雨天黄昏,对岸就排着一支家长的队伍,一律裤腿高挽。

姑娘开始了奔波。她向教委主任报告,给区公所写信,跟乡长争吵,还掏出自己的工资,把一位关键人物屡屡灌得大醉如泥。不久,小溪上架起了一座钢筋水泥桥,孩子们从此可以顺顺畅畅地上学了。而姑娘现今还在山村小学,教着4个年级的50名学生。

他,心地善良,师德高尚,用身躯筑起学生过溪的桥。他是道德的楷模,师德的标兵,理应受到社会的肯定、政府的褒奖。姑娘,娇小柔弱,能力超群,屡屡祭出狠招,疏通相关环节,在小溪上成功架起一座钢筋水泥桥,从根本上消除了孩子们上学的隐忧,彻底解决了孩子们上学难的问题。如果我们能看到他和姑娘最终结局的巨大反差,并分析这种反差中的深层次原因,就能在表象中找到本源。

他被提升为教委主任,从此离开了山村,走向领导岗位;姑娘还在山村小学,教着4个年级的50名学生。公允地说,背着学生过溪只是“治标”,使小溪上架起钢筋水泥桥才是“治本”,姑娘的能力应在他之上。

他,朴实善良,任劳任怨,毫无怨言,是纯正的道德化身;姑娘,有闯劲、有干劲、有韧劲,是能力的象征。但强大的能力却掩不住令人不快的缺陷:打报告、写信、灌酒。能力没有给道德加分,为人处事的诸多不妥却令姑娘形象受损。能力与才华只有附着于社会共认的道德标准之上,与普适的价值观念和谐共振,才能彰显出最大的价值。这是姑娘应该最终明白的道理,也是本则材料给我们的最深刻警示。

三、纷繁矛盾辨主次

大学里“藏”了个初一班

2006年秋开学至今,在某师范大学的校园里,一直“藏”有一个初一班。在这个被社会称为“子弟班”的班级背后,到底有什么隐情?2006年4月,滨湖市出台意见,从当年秋季开学起,停止当地择校热的“焦点”——萃文中学招收初一新生,实行中小学生一律在公办学校免试就近入学的政策。作为师大附中的萃文中学停止初一招生,意味着师大子弟不再享有就读附中的便利。一场“地震”由此在师大家长中引发。为了孩子的未来,家长们决定自己办班。在学校的默许下,“子弟班”很快在师大校园里办起来。该消息经媒体披露后,“子弟班”被一些市民称为“特权班”。师大副校长王世华说,子女入学在相当长时间内,是学校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停止萃文招生后,数十位教师的联名信一递再递,一位教授甚至将浙江大学的商调函一并呈上。

师大家长们希望利用师大的优势,使孩子受到良好教育的愿意是无可厚非的。望子成龙,乃人之常情,人们也可以理解。但是,师大的家长们可能忽略了一个基本的事实:师大是国家资源,动用公共资源为自己的孩子办一个“初一班”,违背了教育的公平性原则,也违背了社会的公平正义。难怪乎,老百姓要称之为“特权班”。师大也显得十分无奈:学校地处位置相对偏僻,经济欠发达的滨湖市,吸引人才本就不是一件容易事,再没了子女入学的便利,吸引人才无疑是雪上加霜,连已有的人才恐怕也留不住。迫于压力,只好默许。但师大的领导们应该想清楚:罔顾滨湖市的政策,采取消极抵抗的方式,恶化与当地政府的关系,既不利于师大的生存与发展,也会在社会中产生负面影响。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范文第2篇

一、洞悉题目内涵

一般来讲,命题作文的标题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作文的中心内容甚至主题思想。因此,审题的首要任务就是明确标题的内涵。内涵不清楚,就意味着方向不明确,路线不明晰,往往导致文不对题。这是考场作文的大忌。以“生动”为例:

“生动”的词典义―有生气、有活力、能感动人的。近义词有活力、生气、朝气、形象、精彩、韵味等等。

结合词典义和近义词,可以这样理解: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是生动的―嫩芽萌生、花儿含苞待放是生动的,落叶纷飞、树枝孤零也是生动的;初升的太阳是生动的,雨后的彩虹也是生动的;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是生动的,暴风骤雨、霜天雨雪也是生动的。当然,还可以指人,呱呱坠地、牙牙学语是生动,生龙活虎、朝气蓬勃也是生动,甚至可以说,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是生动的。一句话,有生命的是生动的,没有生命的也可以是生动的。

扣住“能感动人”来说,含义就更为广泛了。世界上、生活中能感动人的事物触目皆是。除了以上提到的,还有诸如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中的某个场面、某个情节,生活当中的某件事等等,都在“生动”的范围之内。

引申义―如实反映事物的内在属性,形神统一,即通常讲的形象传神,如艺术作品与生活的关系等等。另如生活要有滋有味,不能黯淡无光,人生要活出精彩,拒绝平庸。

综上,洞悉题目的内涵,首先要思考它的本义是什么,对象是什么;其次要联想它的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和双关义;第三,为了加深对标题内涵的理解,还可以联想它的近义词、反义词有哪些。

二、挥洒自如巧立意

与话题作文一样,命题作文的题目往往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写作范围。但要写出深度、写出思想,又不能贪大求全,遍地开花。必须化大为小,抓住重点,有的放矢。所以,立意的关键,在于找到一个真正适合自己思路的主题生发点,才有可能做到挥洒自如。一般来讲,命题作文可以借助以下思考角度的巧妙立意:

(一)增补信息定角度

即在理解命题作文题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对标题提问,或者在题目的适当位置加上限制词,增补新的信息或新的因素,从而达到缩小外延、化大为小、明确范围、方便入题的目的。

就“生动”而言,可以组成这样一些短语:

生动是什么、什么叫生动―对生动的内涵进行个性化阐释;

生动的什么、什么的生动、什么是生动的―写出具体事物的生动之处,兼顾人、物;

为什么要生动、不生动怎么样―阐释生动对于人或事物的意义、重要性;

怎样才能生动―阐释生动的条件兼顾生动的内涵。

提问的角度无非“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好不好”“要不要”等等,限制词可以是时间、空间、范围,还可以是对象,还可以是否定词。通过提问或加限制词,考生不仅可以加深对标题内涵的理解,同时还可对写作的方向做出明智的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增补信息时不能破坏标题的整体含义。比如写“生动”,就不能写“生命在于运动”“文体活动”等主题。

(二)化虚为实巧突破

有些命题作文题目或其中的某个词语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这时,如果仅从抽象的概念出发来审题立意的话,就很难找到突破口。最好的办法就是化抽象的概念为具体可感的事物。

“生动”就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但如果能够通过具体示例去把握它的内涵,文章的立意也就不难了。

化虚为实的要领:把标题的内涵放到某一具体事物上去思考,找到具体事物与标题内涵的相通之处,从而达到化虚为实的目的。如“风”,可以比喻一种风气、风尚,阐释为“攀比风”“文明风”,也可指一种风格,阐释为“精神之风”。

(三)明确重心定方向

所谓“重心”是指作文题目中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也就是写作的重点。如果把主要内容或中心放在次要词语上,就很容易偏题。

“生动”这道命题作文,中心很容易把握。但是有些题目,如偏正结构的题型,其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在审题时要重点对修饰或限制的“偏”的部分进行深入思考,才可能使自己的立意不走偏。

又如:“诗意地生活”(2007年高考湖南卷作文),强调的重点应该是“诗意”,而不是“生活”。如果把主要笔墨集中在“生活”而不是“诗意地”,那就离题甚远了。

一般来讲,标题的中心往往体现在定语、状语等修饰限制词上,亦即事物的特征、状态等方面。

(四)一分为二求辩证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对立的两个方面。只有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才能正确地认识问题,避免认识上的片面性。

对于“生动”这个题目而言,就可以这样思考:生动是评判事物的唯一标准吗?不难发现,生动只是事物存在状态的一种,并不意味着是最佳状态,比如:竹子开花,十年难见,该是一种生动迷人的景观吧?但是,繁荣的背后有时也伴随着萧条、消亡。

一分为二,不是平分秋色,而是以某个方面为重点,兼顾另一个方面。

(五)虚化标题作情景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范文第3篇

一、理解概念及技法指导

新型材料作文,也称题意作文。所谓“题意作文”,即提供一则材料或图画并略作提示,但不提供话题,要一求考生阅读材料或图画,根据自己对材料或图画的感悟、理解,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作文。就其本质来说,题意作文介于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之间,其命题特点、写作要求与话题作文有相同之处,可以看作是话题作文的另一种类型。比较而言,题意作文比话题作文更具开放性,更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自己的才华,但有时也曾加了审题难度,而审题立意的关键在于选准角度,切忌“脚踏两只船”,或抓一鳞而弃全鱼,或脱离材料 、随意而为,或朦胧感知 似是而非,或抓现象而弃本质等 。

二、事例枚证

例如1:06全国――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仔细分析材料,材料中有三处话语值得重视,于是可以从乌鸦、牧羊人、孩子三个不同的侧面或角度立意:

(1)、从乌鸦的角度:见贤思齐

模仿与创新

盲目模仿必败

羡慕与尝试

勇于尝试

勇于挑战自我

理想和现实

既要勇于尝试,又要讲究实际

(2)、从牧羊人的角度:一切从实际出发

人贵有自知之明

自量与自知

认识自己与他人

聪明的代价

不要盲目模仿

(3)、从孩子的角度:敢于实践难能可贵

见贤思齐

多用欣赏、宽容的眼光看人

勇于学习

例如2、美国阿拉斯加州涅利斯自然保护区内,曾发生过引狼逐鹿的故事。原先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当地的狼消灭了,于是,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十几年后,鹿群由四百只发展到四万只。然而鹿的体态愚笨,失去了昔日的灵秀。植物也因鹿的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了。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于是人们再次把狼请进来,鹿有奋力奔跑了,保护区恢复了昔日的勃勃生机。

(1)、从鹿和狼的角度看,只有狼和鹿共处,相克相生,才能保证它们不失本性,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据此可立意为:生态平衡是自然界的规律,人类亦如此,自然规律不可违。

(2)、从鹿和周围自然生活环境的角度看,鹿没有了狼这样的天敌,生活太安逸、舒适,于是体态愚笨;后来又有了狼的介入,鹿因躲避狼的捕食而奋力奔跑,终于又恢复了生机。于是可立意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例如3、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他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棘上,便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创来换取... ... 它的歌唱是以生命为代价的歌唱,是世间最凄美的绝唱。这不仅仅是一种生的态度,更是一种感天动地的爱的方式。

――上面材料的主旨是赞美荆棘鸟以顽强的精神唱出最美的生命之歌。因此,

(1)、从鸟的传说方面可这样立意:

①超脱出自身的痛苦,生命之花才美丽;

②有顽强的意志.才敢挑战生活中的荆棘;

③生命需要勇敢和顽强。

(2)、从材料中的议论部分可这样立意:

①最美好的东西需要用最深痛的巨创来换取;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范文第4篇

作文题目如下:

黑暗中,石头愤愤不平地对身边的钻石说:“我不知道平时人们为什么把你抬得那么高,把你视作宝贝。现在你跟我又有什么两样呢,不都黯淡无光吗?”钻石说:“是的,我和你一样,也不会发光。但我懂得如何对待别人的光芒。”这时,天边露出了一丝星光。石头发现,身边的钻石立刻熠熠生辉,它的光芒甚至比星光更闪亮、更耀眼。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写作,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阅卷下来,发现学生的思维真的是教师无法想象的,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立意,比如:把握机遇;严酷造就辉煌;准备;不打无准备的仗;涌泉相报;月亮也曾是个贼;传播光芒;感恩;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金子都会发光,自己要有真才实学;谦虚;等等。这些立意明显偏题。学生们怎么会得出这么多偏题、走题的结论?原因何在?我们在对材料作文审题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一、写作材料作文,必须紧扣材料

材料作文,强调的是在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内写作,并由学生自主选择角度写作,就是说所写的文章主旨都应该从材料中能找到。但有些学生的作文并非如此。有个学生以“月亮也曾是个贼”为题写作,在作文中这样写道:“钻石不发光,依靠别人发光,由此联想到月亮也是一回事。所以说月亮是个贼。”还有个学生以“严酷造就辉煌”为题写作,作文中有这么一段话:“原本都是黯淡无光的石头和钻石,怎么遇见星光就不一样呢?因为,钻石经过了高温高压的考验,才变得晶莹剔透,所以说,严酷造就辉煌。”

试问,材料里涉及月亮吗?材料里写到钻石经过高温高压的考验吗?没有。很明显,这审题是不准确的,完全偏离了材料,偏离了题意。

所以,写材料作文,必须紧扣材料,对材料进行辨证、具体、全面的分析,不能脱离材料内容,随意联想。一切立意都应从材料中得出,这是保证写作成功的前提。

二、审题立意时一定要分析内容,对材料之间的“关联”进行解读

对材料作文进行审题立意时,我们要仔细阅读所提供的材料,切实弄清材料的中心和实质,不能只抓其中的只言片语,以局部代替整体,一定要注重整体性。

这则材料写了石头和钻石的对话,首先要分层勾画词语,理清材料间的逻辑。

石头 :愤愤不平于钻石比它地位高,因为黑暗中两者都一样――黯淡无光。

钻石: 承认现状――不会发光,但懂得如何对待别人的光芒。

后来的情况:天边露出一丝星光。

钻石:立刻熠熠生辉,甚至比星光更闪亮。

整体框架是石头和钻石的对话,石头评价钻石,认为两种事物是一样的――黯淡无光,钻石客观分析自己――不会发光,但懂得如何对待别人的光芒。下文写钻石变得熠熠生辉就是因为正确对待别人的光芒,这样就对材料内部各事物之间的关联能解读。从整体上来看,材料的主旨就是正确地认识自己与正确地看待他人,钻石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和看待别人,但石头没能做到这些,这才是材料的方向,所以可从正确地认识自己与正确地看待他人,或者如何正确地认识自己、如何正确地看待他人这些方面去写,写其中的一个方面,或者从这两个方面写。

而上面学生拟写的很多中心都没有一个整体性规律,只是抓住了其中的只言片语,以局部代替整体,偏离了材料的中心,这正是错误的根源之所在。如立意为“谦虚”的学生可能抓住第一句话认为石头太不谦虚了,所以结论为“要谦虚”;立意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学生可能只是根据最后一句“它的光芒甚至比星光更闪亮、更耀眼”错误地认为钻石吸收星光,但比星光还灿烂,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把握机遇”的学生可能抓住这句“天边露出一丝星光,钻石熠熠生辉”,认为钻石就是因为抓住了这机会,所以要把握机遇等。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关键词句;中心

所谓新材料作文是指近年来高考出现的新的命题形式,早期材料作文限定文体,要求全面把握材料,选定最佳立意,写作时不能抛开材料,行文中必须引用材料。新材料作文没有这些限制。

新材料作文所给材料的特点是:贴近生活,含义多向,易于发现选择、思辨探究。新材料作文的写作要求是:(1)高度的开放性――“四自”原则(自选角度、自己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2)严格的“三不”方针: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应把审题的注意力集中到对材料的解读上面。正确审读材料,是作文立意的关键,那么,如何审题立意呢?

一、抓关键词句法

关键词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词语、句子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如:

例1.有个教授做过一项实验:12年前,他要求他的学生进入一个宽敞的大礼堂,并自由找座位坐下。反复几次后,教授发现有的学生总爱坐前排,有的则盲目随意,四处都坐,还有一些人似乎特别钟情于后面的座位。教授分别记下了他们的名字。10年后,教授的追踪调查结果显示:爱坐前排的学生中,成功的比例高出其他两类学生很多。后来,教授语重心长地对新生们说道:“不是说凡事一定要站在最前面,永远第一,而是说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十分重要。”

分析材料,我们会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教授说的那句话:“不是说凡事一定要站在最前面,永远第一,而是说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十分重要。在漫长的一生中,你们一定要勇争第一,积极坐在前排呀!”所以应该确立这样的观点:我们应该确立一种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一种积极向上、不甘落后的心态,它是“敢为天下先”,它要求自己尽己所能,去争取尽可能好的成绩。

二、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如:

例2.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分析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据此,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三、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如:

例3.有人做了这样一个试验:用铁链拴住一只狗,不一会儿,狗挣断铁链跑了。原来铁链上的100个环扣中,99个都完好,只有1个锈坏了,结果整条铁链连狗都拴不住。

读完材料,发现虽然99个铁链都好只有一个坏了,但是小狗跑了。可以这样立意:小的过错或疏忽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四、理清材料关系法

有时题目所提供的材料是两则甚至是多则,这时把握命题意图的关键在于首先弄清材料之间的关系。材料作文多则材料间的关系主要有两种:一是并列关系,二是对比关系。如:

例4.(1)姚明率领中国男篮的队友们,为中华骨髓库捐献造血干细胞。姚明郑重承诺,一旦配型成功,立即放弃一切,回国捐献。姚明还表示:除了捐献骨髓,他还将抽出时间参与相关公益推广活动。

(2)成龙在上海组织慈善周末,又是演唱会,又是美女赛车,又是慈善拍卖晚会,但目的只有一个,慈善捐献。成龙表示将带领更多的好朋友参与慈善事业。

上述两则材料的主要事件是名人参与慈善公益事业,属于并列关系,共同点是“名人热心于慈善公益事业”。据此,可以形成下述若干观点:(1)慈善源于对生命的爱。(2)构建和谐社会,我们需要相信爱。(3)奉献点滴爱。(4)奉献爱心。(5)要有感恩和回馈之心。(6)拥有一颗慈善之心,生活将更丰盈。

例5.(1)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2)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