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丽乡村交流材料

美丽乡村交流材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美丽乡村交流材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美丽乡村交流材料

美丽乡村交流材料范文第1篇

一、“展览室”——心灵与作品的交流。

“展览室”里充满了画香,学生个个如采蜜者享受知识无私的馈赠。

师:大自然是多彩的、丰富的,《走近大自然》一课里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美丽的自然画卷,以及许多艺术家们利用大自然中各种材料,创造出各种独特的艺术作品。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看看?

生:想(兴奋的表情)

师:你们先欣赏一遍,看后和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好吗?

生:好(有点急不可待)

教师利用多媒体储存了许多有关作品,配上音乐,边播放边解释,马上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大大的提高学习兴趣。

师:谁能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

学生们此时情绪非常高涨,大家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感受,虽然只是一年级的孩子们,但是孩子们被这些独特艺术作品,深深的打动,努力的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感受。借此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走近大自然》是一年级造型、表现的一节课,课中已提供了一些图片。如何引起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情感,促使他们主动地去学习?仅靠书本上的图片是不够,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外搜集资料,利用多媒体现代化工具,为学生创造学习条件,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应该向学生公开自己的“法宝”,让学生自己与作品面对面地接触,直接与作品对话,直接体验。亲自采蜜。

学生被这些艺术作品吸引住了,开始了自己的学习。看,有仔细观看的、有相互讨论的、有请教老师的。教室里充满着热烈的学习气氛,课堂成了“展览室”学生无拘无束,遨游于知识的海洋。

新课标提出要进行交流的课堂教学。所谓交流,意味着交流双方彼此敝开心扉,相互接纳,学生可以与心灵交流,可以与作品交流,可以与他人交流。当学生有学习需要时,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达到学习的目的,教师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也不是知识的占有者,学生不必等着老师的传授、灌输。学习美术,应首先去欣赏作品,欣赏作品是美术学习的前提所在,只有通过与作品“零距离”的接触,学生的感受才是“原汁原味”的,在此基础上的欣赏能力才会日趋提高,学生通过一张张的作品比较、体会的有滋有味。此时,大自然的美丽已在他们心中驻留,热爱祖国的情感已在升华,美好的理想已在树立,如此的收获又岂是教师单一的传授所能达到的?

二、“游戏场”——快乐与体验的交融。

“游戏场”里笑声朗朗,热闹欢快,快乐来自于自信,知识增长于体验。

学年级《化装晚会》时,学生把自己装扮成各种角色,用不同的材料制作面具头饰服装,课堂上精彩的表情,热烈的讨论,让人体会到了学生无穷的智慧与快乐。

1、化装晚会将各自扮演哪些角色?学生开始分组讨论,确定自己的角色,故事情节。有的说要扮演童话故事的人物,有的说要扮演语文书中的故事,有的说要扮演动画片中动物,有的说自己创编角色。说着说着有的学生手舞足蹈,恨不得马上表演,真让人羡慕啊!

2、怎样打扮自己呢?用什么材料更能突出角色?有的学生用皱纹纸做衣服,把自己变成美人鱼,有的学生用塑料袋披在身上,把自己装扮成天使,有的做头饰,有的做面具,各组分工合作制作,充分体现了合作精神,看到孩子们奇思妙想,真让人高兴呀!

3、纷纷上台表演。孩子们穿上各种表演的服装,带上面具或头饰,扮演成各种角色,然后开始表演,你看那有的表演憨态可鞠,有的表演绘声绘色,有的组分配非常合理,行动统一,有放音乐,有表演,有拿道具,欢声、笑声在教室里回荡,真让人感慨啊!

创设情节化的情境,搭建宽松的平台,体验生活,享受快乐,课堂成了学生快乐的“游戏场”,成了体验生活的“乐园”。

《化装舞会》是综合、探索的课,本课比起以前课本上的《做头饰》、《做面具》更具人文性,更贴近学生心灵,而且加上服装、海报、背景、化妆,使学生身临其境进行表演,获得成功的愉悦。

还学生自由的空间,还学生学习的时间,给学生宽阔的舞台。“倾听学生”真情告白,欣赏学生的表演天分,我们不必去做学生的主宰者,支配者。应还学生以主人的身份,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发展。

三、旅游线——美丽与激情的荡漾

人们向往美好的地方,看小导游正把美丽介绍给大家,一路上激情荡漾,让人感染于其中,沉醉于期间,学完了《变了样》后创作出许多优秀作品。

师:课文中的学生作品美吗?美在哪里?

生:画出了城市现代化的交通设施、摩天高楼。

师:那我们的城市、乡村美吗?

生:也很美

师:如果远方的客人来,你会把我们的城市式乡村的美丽介绍给他吗?

生:那当然,我还要当他的导游呢!(学生有说的欲望)

师:我们班上有几位外地来的同学,你们愿意当他们的向导吗?(教师在课前布置过作来,回家查找有关家乡的资料和图片)。

学生自由找介绍对象,听,有介绍本市建筑风格,有介绍乡村景物的,有介绍城市风貌的,看,有动作指示,有再现表演的,有出示图片的,小导游们“好像要把所有好看的、美丽的、突出的,都告诉他的游客”。

旅游是有目的的,在旅途中,我们往往会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我们会豪不犹豫地驻足观赏或改变路线,而决不会因预先设定而错过美丽、缺乏激情。

“导游们”的热情好客,“游客们”的感多体验,皆入情入景,留下一幅幅优美的作品。

美丽乡村交流材料范文第2篇

近年来,我市市委、市政府把发展休闲农业作为发展现代都市农业重要抓手,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取得长足进步。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全市已建成各种休闲农场187家,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37家。农家乐383家,总投资规模近200亿元,带动就业1.2万多人,年接待游客量近1000万人次,年营业收入20亿元左右。初步形成 “依山、泮水、沿江、滨海”四大都市休闲农业聚集带,我市休闲农业发展质量、数量均居全省首位。

一是创建休闲农业品牌显成效。去年,福清市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福清市牛宅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我市有4家休闲项目被评为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有3个村被评为福建最美休闲乡村。国家级、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数达42家,为全省第一,其中,国家级5家(全省18家),占全省总数的近三分之一,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个(全省11个),占全省总数的近三分之一,省级37家(全省231家),占全省总数的六分之一。

二是创新休闲农业发展机制求突破。我市连江县开心农场等五家休闲农场组建休闲农业产业联盟,现已发展成员30家。共同包装特色农产品伴手礼、协调休闲项目、共同导流、共创营销端,共同开发休闲农业市场。

三是助力扶贫取新功。策划休闲农业产业联盟助力精准扶贫,打造“企业+产业联盟+贫困户”模式。与116户贫困户签约帮扶协议。优先招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在休闲农场就业;免费提供种苗给贫困户种植、养殖,成品后,按规格保底收购;开设“良心铺”15家,在农夫集市开辟专柜,供贫困户销售特色农产品;入股分红帮扶,贫困户贫困扶持资金保底入股分红。

美丽乡村交流材料范文第3篇

三年级被称为习作教学的起步年级,也是小学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了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感觉无从下手。农村小学生更是如此。

农村的信息交流不畅通,学生的所见所闻比较狭窄。课外读物少之又少,所以农村的小学生更觉得无话可写。照常理,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相比,与大自然接触的时间更多,应有更多富有乡村气息的写作好材料用于起步作文,但是他们仍旧感到起步作文难。

长期以来,由于上述种种原因,作文教学成了困扰语文教师和学生的一大难题,农村小学更是如此。老师觉得作文难教,学生更是觉得作文难写。所以,乡村老师应该重视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让乡村小学生从起步开始就不害怕写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为以后高年级的作文奠定基础。我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认为抓好农村小学生起步作文是关键中的关键。下面谈谈我对农村小学生起步作文教学中的点滴看法。

一、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年级学生刚刚学习写作,万事开头难,兴趣是最重要的,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刚刚学习写作文的农村三年级学生,培养他们学习写作的兴趣更为重要。因此,我在指导学生写作文的时候,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使学生认为写作文很容易的事,充满欢乐和信心。我还认为最重要的是“教者有心,学者无意,自然表达”就是在起步作文教学中,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不要给学生太多的限制和负担,教师应将写作训练的目标、要求存储于心,并化成有趣的活动、有味的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和情境中自然而然地学习表达,不知不觉地受到表达训练。

二、过好语言关

农村学生习惯说方言,而农村教师年龄偏大,那些老教师教学也常用方言或带有方言的普通话讲课。结果,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土话”连篇。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用方言词语代替普通话词语。如:把“做什么”写成“做哪得”,把“南瓜”写成“番不”,把“脸盆”写成“面面”等。二是用方言土话表达不符合语言规范。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何在呢?我想:我们老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老师平时就应该提倡、推广讲普通话,没有把学生的语言训练内容规范化。因此在写作中往往出现这里不通,那里不顺的情况。

我们作为农村小学教师,应该提倡并推广普通话,坚持用普通话教学,同时,要求学生用普通话交流,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思想。过好语言关,是写好作文的重要一关。

三、注意观察,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

农村学生作文难,还体现在不知道写什么。人处在许许多多的写作素材中,但不知道写作素材在哪里。比如:在写《我学会了》这一作文时,大多数学生写《我学会了骑自行车》或《我学会了洗衣服》等等,很少学生会写插秧、割稻子之类的事,而这些事本来很有切身体会而富有乡村气息,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农村的学生自小就能直接贴近大自然,从小跟随父母参加过许许多多劳动实践,在成长过程中有许多童年趣事,他们正如鲁迅笔下的少年闰土,闰土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新鲜“事”,都是鲁迅和他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农村学生看到的、想到的、学到的并不比城里的学生少。农村的生活、自然条件都为农村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写作素材。

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就是观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认真地去观察事物,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农村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得天独厚的条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投身于多姿多彩的自然界。让自己的学生放眼观察,用心去体会。我们没有美丽的公园,但我们有田野山林和鸟语花香;城市学生写到超市买米买菜的经历,我们写割稻子、种菜的体验。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让生活的每一处都成为学生的佳作。

美丽乡村交流材料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云南;乡村;坡地;景观规划

引 言

2012年,党的十提出建设“美丽乡村”的宏伟目标,2013年9月6日,云南省提出了“美丽乡村”的建设标准,以及云南省“美丽乡村”的建设目标,力争到2017年建成云南名村500个、美丽村庄1000个、特色村庄5000个,重点打造500个美丽村庄建设示范点。

云南乡村的分布几乎90%分布于山地上,甚至是在较大坡度的坡地上依山而存,这种山地多,平地少、坡度较大的情况在云南乡村中是普遍存在的,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地形就成为了首要考虑的重要因素[1]。本次研究,通过对云南山地乡村坡地景观的研究,考虑村落的自然景观不被破坏和设计的可实施性,从乡村景观的角度来解析云南“美丽乡村”的建设要求,对云南山地乡村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云南乡村景观特殊性分析

1.1 自然景观元素呈现多样性

乡村景观的构成要素分为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2]。自然要素是由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水文、动植物等要素构成,它们共同形成了不同乡村地域的景观基底。在云南所属的云贵高原,地形地貌多样,高差大,相对平缓的山区只占总面积10%,大面积土地高低差参,纵横起伏,一定范围又有和缓的高原面,而这些较为缓和的高原面已形成了大的居住聚落,发展成为了城市。山地、高原、丘陵、平原、盆地这五大类在云南均有分布,这也就决定了云南不同地区气候的立体性、水文和动植物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从而导致了不同地区乡村景观构成要素的丰富且具有当地特色。

1.2 民族和宗教元素是主要的人文元素

自然景观要素为乡村景观的基底,人文景观要素则为整个景观的灵魂,凸显了当地文化。云南少数民族类型多样,拥有25个少数民族,并各自拥有着自己的民族风俗习惯和不同的。这也就决定了云南乡村的人文景观大多以民族和宗教元素为主,也决定了云南不同地区的乡村景观的多样性,具有各自的特点;具有自身民族特色的传说、图腾、服装等都是塑造当地特色人文景观的重要元素。

2 云南特色村寨景观规划总体思路

2.1 因地制宜,依山就势

在整个景观规划中,充分了解当地所处的环境在建筑的分布上应依山就势,建筑样式与当地传统建筑风格统一,既充分展现新农村建设中的干净整洁、整齐划一的良好乡村风貌,也在风格上突出地区的特色,与其它村寨形成差异。

2.2 完整性与统一性

在整个景观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当地的整体布局,保证景观效果统一和谐,避免出现太大的差异,各个分区区别的同时也要互有联系,增设景观建筑及其他人工设施,力求与周围环境相融合统一。

2.3 自然元素与人文元素相结合

在进行景观的规划设计时,要分析当地是人文景观为主,还是自然景观为主,并从中挖掘主要要素和特色要素,将其作为整个景观表现的核心[3]。同时也要考虑其他的要素,如:乡土植被、家禽农畜、人文历史、民风民俗等展现独特地域特色,实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

2.4 功能性与观赏性相结合

景观规划设计中,景观建筑小品在发挥其功能的基础上,具备视觉观赏性,将功能性与观赏性机密结合,做到景观服务于功能,功能中表现景观。

3 云南省墨江县迷帝茶村景观规划

3.1 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新抚镇内的新塘村大山组,规划范围界定为南北纵长656m,东西向宽551m,包含新塘村大山组及其周边地域,规划总面积约130000m2。云南省墨江县新抚镇新塘村大山组位于哀牢山系山区,属于典型的山地茶村,地形高差起伏较大,整体地势呈东高西低的特点,其中片区东部的生态防护林区海拔最高,大多在1243m以上,最低点位于规划区的西部,海拔1153m。平均坡度在19~21%。

当地以种植迷帝茶为主要产业,整个地块80%为坡地茶园,其他为散落的居住用地、道路用地以及绿化用地。

3.2 项目定位

基于“美丽乡村”的政策支持,考虑新塘村未来的发展方向,规划将当地村民集中居住在一起,方便茶园的保护开发,并以当地特产“迷帝茶”为村名,更名为“墨江县迷帝茶村”彰显以适应未来产业的发展。将迷帝茶村定位为以山地茶园观光为基础,以茶文化及哈尼文化体验为内核的综合性特色旅游村。

3.3 现状分析

3.3.1 自然环境

新抚镇境内山高坡陡,箐多谷深,属深切割中山山地地貌,为受地质构造控制发育的河流、河谷强烈切割的地区。处于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北,总体属南亚热带湿润山地季风气候区。

3.3.2 人文环境分析

(1)历史发展

据史料记载,墨江新抚镇一带种茶始于明朝神宗时期,距今已400来年。到清朝,新抚一带茶叶生产与贸易已有较大发展,当地的米地茶因让皇帝迷恋而被称为“迷帝”茶,赐“岁俸京师”匾一块,今乡政府所在地当时叫“唐尚街”,是茶马古道的驿站之一,目前在迷帝茶旅游村,仍保留有当时的“茶马古道指路碑”,作为曾经商贾云集、经济繁荣的见证。

(2)民族与宗教

新抚镇为哈尼族聚居地,哈尼文化浓厚,迷帝茶旅游村在民族歌舞、饮食、服饰、建筑等方面都体现出自己的特色。

3.4 总体构思

(1)合理确定区内斑块、廊道规模、大小和布局,按照规划中的功能分区,进行景观的分区规划,不同区域在“茶文化”的大框架下构建不同的主题;以茶文化为主线,哈尼文化为特色表现之一,以山地地形为承载,茶田为景观基质。运用廊道横向串联景观空间;利用错落富有层次山地茶田,构建完整的垂直景观序列,形成赋有节奏的景观韵律。

(2)迷帝茶村所在地形复杂,地势多变,山水萦绕,在景观规划中,在各个部分配置要合理是要求下,利用多变的地势,运用山体道路的修建,茶树的种植构建立体的景观空间。其中茶园中茶树采用等高线种植法,顺地势具有层次感的展开,既不破坏原有的地形地貌,也使整齐起伏有序的茶园具备了和谐的美感,对茶园仿若天成的自然艺术加工,使游客有亲近自然,平稳之感。山体道路的修建,顺地势沿等高线铺设,柔和的曲线随着视线高低起伏,连绵盘旋于茶田之中,自然不矫揉造作,具备了富有节奏的和谐韵律。

3.5 景观规划方案

3.5.1 总体景观结构

根据当地的起伏的地形、规划的道路网、旅游线路以及自然景观资源,整个旅游村的景观采用“一心两环四区五节点”的总体景观结构。

“一心”构筑整个村庄的景观中心;“两环”形成环抱整个村落的特色景观廊道;“四区”在同一个文化主题下,形成四个不同功能的景观组团;“五节点”构成景观的亮点。

3.5.2 一心――茶话迷帝

本区域包括茶文化广场和茗品楼景观,主要以茶文化广场为核心景观。

(1)茶文化广场:传统的圆形广场,铺装以碎石、鹅卵石、青砖为主,营造自然乡村的氛围,融入大自然;在广场边缘,景观视域较好的两边设计观景台,可以远望整村的面貌以及台地式的茶园景观;广场靠山体的边缘,设计了六块宽6m高2.5m的浮雕景观墙,墙上主要为迷帝普洱茶的历史来源再现;在广场内设有木质座椅,方便村民游客的休息交流。

(2)茗品区:即广场周边的建筑群,为茶室、茶店和土特产商品铺,在景观设计中,重点运用铺装和植物搭配来衬托建筑形式美,风格要求统一协调,铺砖选择青石板与鹅卵石搭配,植物以兰花、、茶树、茶花、竹合理搭配,花坛内放置与茶有关的雕塑,增加趣味性。

3.5.3 两 环

(1)茶乡漫道

“茶乡漫道”主要是为了展现整个茶园的风光,由茶养生知识走廊和茶间小道两个部分构成一个环线。

由于地形的特殊性,茶养生知识走廊顺着道路的走势来安排,在地势较高的一面设置景观墙,墙上用浮雕的方式展示了茶的用途与不同的用法,从冲泡方法、美容、美食等方面来讲解茶的养生知识,特别是迷帝茶的功效,充分展示迷帝普洱茶的魅力;沿着游步道均等距离放置七个铜质雕塑,形象的讲述茶叶的制作流程;整个走廊采用鹅卵石和青石板为铺装。

(2)茶马古道

村内有一条茶马古道穿过,在景观的规划设计中,修复茶马古道,将其修建为鹅卵石青石板铺装的小道,并加以延伸。在设计中充分利用沿路良好的景观,以自然景观为主,在沿路设置刻有与茶有关的诗词竹制小品,以增加趣味性。

3.5.4 四区――景观分区

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应该更加贴近自然,体现出“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原则。根据不同的景观功能分为:入口服务区、茶园观光区、特色民俗区、生态防护区。

(1)入口服务区

入口区首先应满通功能,位于主要入村道路上,其中设置一般应该包括停车场、入口场地和服务接待区。在景观设计中,强调功能性的同时应满足观赏性的要求,凸显作为村庄门户及带给人们美好第一印象的重要性;入口场地多处理成空间开敞的广场,以便于游人通过、停留、休憩等,同时要在入口区彰显茶园与众不同的生态特色和文化特色。

入口处可放置一块当地特有的岩石,邀请著名书法家为其题字,刻上“哀牢山迷帝普洱茶旅游村”十一个大字,简单而不失大气。此外巨石周围以迷帝茶为灌木,再配以桃树、贴梗海棠等花木,从而避免色彩单调并突出当地的特色。

(2)茶园观光区

本区是游客的主要游览区,是构成茶园景观格局的主体。首先该区要体现“天人合一”的设计思想。

①在茶园间布设游步道,主要顺沿山体等高线顺地势而修建。

②游步道设计应具有曲线婉转、自然流畅的韵律和动感,既要有“曲径通幽”之感,亦要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③运用景观的多样变化消减视觉疲劳。

开敞的茶田景观要素单一而纯粹,容易造成游人长时间漫游后的视觉疲劳感。因此,在茶树间隙种植一些花木或色叶木,既避免单调也可作为茶树的天然肥料,坡地空隙可栽种桃树、红枫、野等有色有花植物,避免色调的单一。

④在游步道两旁,设置多样性的景观小品,增加游玩的趣味性。

(3)特色民俗区

本区主要为当地村民的居住区,分为旅游接待住户区与传统住户区。整体的规划设计中,与当地的山地地形相适应,建筑布局为台地式,分层次错落有致的分布于山坡上;建筑风格协调统一,并与当地少数民族哈尼文化相结合,具有当地建筑特色的外形和构筑物;但是所承载的功能有所不同,在景观规划设计上着重点也不同。

旅游接待住户区:因为除了住户的需求,还承载了旅游的功能,所以在景观设计上要求符合景区的标准和要求,建筑内外部相协调,入户景观显得尤为重要,每家旅游接待户门口种植茶树茶花,门前挂红灯笼。

传统住户区:不承载旅游功能,景观规划设计趋于自然简单生态,色调一致,注重舒适性和实用性。

(4)生态防护区

本区主要以自然景观为主,天然松林形成绿色屏障,优化了迷帝茶旅游村的天际线,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以保护为主。

3.5.5 五节点――景观节点

(1)驿站

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宫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驿站设置在停车场边上,在这里是因为这里是茶马古道的路经之地,供马匹的休息地,游客可以选择骑马游览茶田、重走茶马古道。

在景观设计上简单粗犷,风格以古时候驿站的风格为参照。马桩、围栏和草地构成一幅充满乡野味道的风景。

(2)茶马古道碑

现状中的古道碑没有予以保护,周边良好的茶园景观处于零开发状态,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将古道碑修复保护起来,在一旁修建一个观景亭命名为“古道茶风亭”,作为一个景观点,充分利用周边良好的自然景观。

(3)茶泉

现状调查中,村内有一山泉泉眼,出水不多但水质较好,可直接饮用,味甘甜,规划设计中将其作为一个特色景观的节点之一。设计竹子作为管道,引水入下方石池,池中放置竹做的水瓢,石池旁的地面采用卵石铺就,旁边有石凳供游客休憩。

(4)茶香亭

在景观设计中,在迷帝茶旅游村的老路上即蓄水池旁,建设一个“茶香亭”,作为村民和游客休憩娱乐的场地。

(5)茶溢池

迷帝茶旅游村有多处出水口,出水口较为集中的片区,地势较洼易积水开发难度大。所以在规划中,选取一处挖深开发成水景,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将其命名为“茶溢池”。驳岸采用自然式,更贴合乡村的气质,沿岸植物亦采用自然式种植,采用花木与色叶植物调和色调,建设亲水平台延伸至水面,沿岸设置木椅石凳供游人休憩欣赏风景。

3.6 景观小品

迷帝茶旅游村内的景观小品的设计,以体现“美丽乡村”“迷帝茶文化”为指导,景观小品从材质、色彩、形象来表现其独特性与文化内涵。主要分为迷帝茶文化风格小品、民俗风格小品两大类型,以求分别适应并配合不同的景观性质,从而达到与周边景观的协调并最终能更好地烘托出不同的景观氛围。

各主题小品设计构思如下:

(1)迷帝茶文化风格小品系列――设计以采茶、制茶、收藏茶、卖茶、喝茶等形式系列和反应制茶过程的雕塑、茶杯、茶盏、茶框等素材的风格小品,材料可以选择当地的木条、竹和石材等,突显其地域性。

(2)乡村野趣小品系列――设计以当地丰富的木材、石材为主要材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小品景观的设计,在尽可能节约材料成本的同时,结合田园文化和农村风貌特色,从中抽取“农具”、“竹筒”、“图腾”等意象,在小品中展现出来,这样既能展现出当地农家特色,又与旅游区的主题相呼应。

4 结 语

云南的山地乡村,地形复杂,条件多样,在景观规划中,要针对乡村各自不同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综合考虑乡村的产业发展方向和自身特色,提取特色景观元素,注重对地形地貌的分析利用,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制定和采取特色化的设计方案,选择适合乡村发展的模式,以人为本,做到乡村景观规划与乡村的发展相适应,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于真真.山地型乡村景观规划研究:以莱芜市王石门村为例[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8.

[2]陈威.景观新农村:乡村景观规划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3]胡秀萍.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庄景观规划设计[J].山西建筑,2010,(21):1~2.

美丽乡村交流材料范文第5篇

有人在鼓捣鹅卵石,有人在鼓捣玻璃瓶,有人手里抓着的是一把茅草……他们在干什么?

这个地方,大家给它取了一个诗意的名字――“美工魔法角落”。在这个角落里,生活中平平常常的物品,被一双双巧手赋予了魔法,变成了精巧美好的美工作品。

一团毛线会变成什么

最初,“魔法角落”是一个简单的绘画兴趣角。老师鼓励爱画画的小朋友在这里创作、交流。

有个叫朱妍的小女孩就是这里的“常客”。有一次,她看到一位阿姨织毛衣,随着毛线团渐渐变小,可爱的图案如行云流水般慢慢呈现,她惊讶不已。

后来,她找到管理“魔法角落”的老师――扶老师,“我想试一试用毛线作画。”这个美妙的主意马上被采用了。

第二天,扶老师带来五颜六色的毛线分给大家。

很多同学在乡村长大。不管是什么季节,山野的气息都令人沉醉。夏天的乡村,最耀眼的是迎着阳光怒放的向日葵。他们决定做一幅《毛线向日葵》。

黄色的花瓣、翠绿的叶片,彩纸卷成小棍就是花柄……一朵朵质朴的向日葵跃然纸上。画面的背景是大地。用黄色毛线太艳丽,用灰色毛线太黯淡。

“我有办法!用晒干的茅草叶剪碎,洒在画上做底色。”一个声音响起。

太棒了,大家都朝她投去了赞许的目光。

夏天,太阳最好的时候,乡下晒红薯片、晒豆豉,茅草叶铺在竹簸箕上,晒出来的乡村美味有阳光和草叶的清香。

第三天,有同学带来茅草叶,嗯,这真是独一无二的大地的色彩呀。

后来,大家又做了许多毛线画。

“毛线不仅仅是女孩子玩的玩意。”一直在观望的男同学也加入到毛线画的团队。

毛线团不仅能带来温暖,还能带来美丽。

闯入一片“瓶子森林”

毛线画让大家大开眼界。真没想到,茅草、毛线,都可以成为创作的材料。

很快,他们又有了新的创意――画瓶子。瓶子的表面光洁,也很容易上色,不同形状的瓶子能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为了获得一个独特的瓶子,小艺术家们想了不少办法。一天,一位同学带来一个底部很宽的玻璃瓶,形状很特别。

“翻过来,像个蘑菇云。”“像童话里装魔鬼的那个瓶子。”大家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

开始创作了,老师拿起“蘑菇云瓶子”。咦,好沉呀。“你干嘛不把里面的水倒掉呀?”

瓶子的主人一把抢过瓶子,紧张地说:“里面是爸爸的酒呢,我答应画完还要还给他的!”

原来如此,哈哈哈,大家都大笑起来。在快乐的笑声中,有的瓶子飞上了蝴蝶,有的瓶子变身成神秘的小屋,有的瓶子上飘起了晶莹的雪花,有的瓶子上生长出茂盛的森林。

一个个平常的小瓶子,在看似随意的涂涂画画之后,变得五彩缤纷。这一片“瓶子森林”吸引了在操场上玩耍的同学。很多人围过来,啧啧称奇。

赵嘉碌钠孔由匣了一个小雪人。他觉得自己画得不太像,还有点紧张,不愿意自己的作品被围观。一个眼尖的小伙伴瞅到了,大声道:“雪人!好可爱的雪人呀!哎呀!好凉快呀!”大家都笑了,赵嘉乱部心地笑了。

后来,这个腼腆的小男孩在日记里写道:“那一刻,成功的喜悦把我团团围住。我第一次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给鹅卵石做一件外套

田佳欣是个特别的小女孩。她耐心、细心,画画时总是最沉得住气,最“坐得住”的一个。星期天,她和妈妈在河边散步,看到了很多形状各异的鹅卵石。一个念头闪过,“给鹅卵石穿上衣服,它们会变成什么呢?”

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妈妈,妈妈大加赞赏。在妈妈的帮助下,田佳欣捡了很多鹅卵石。

回到学校,她抱着沉甸甸的包来到“魔法角落”,哗啦啦倒出来,一会儿,一大堆鹅卵石就被瓜分一空了。

在石头上作画并不容易。密度低的石头,颜料蘸少了,被吸收掉了,颜色很浅;颜料蘸得太多,又流淌得到处都是,把好不容易描绘的图案弄花了。

大家小心翼翼地给自己的石头“订制外套”。渐渐地,鹅卵石个个都大变样了:有的变成威武的猫头鹰,有的变成俏皮的七星瓢虫,还有的变成快乐的小鱼……小艺术家的双手也都变得五彩斑斓啦。

溆浦县三完小校园面积并不大,操场也比较小。如何在有限的地方给孩子们更多快乐的空间,是美丽而睿智的宋校长一直在努力解决的问题。她在操场的一角划了一个区域,放上一些长条桌,打造了一个简约而不简单的“美工魔法角落”。

天气晴好的时候,年轻而热情的扶莹老师就会在“魔法角落”值守,为孩子们提供各种手工材料,指导孩子们创作,保存小艺术家的精彩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