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愚公移山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因此我在教学之后,冷静思考:新课改背景下,在语文课堂实施“探究式阅读法”是一个热点,因为它可以发挥师生双方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灵感,符合“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学习方式;然而,中学生语文阅读探究的本质和目的是什么、探究的理论视角有哪些、探究的操作模式(包括教案设计模式和课堂实施模式)应该如何规范等问题好像还没有很好地解决。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其宗旨是尊重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积极性,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最终达成提高全民族语文素养的目标。运用探究式创新教学法,对克服学科的劣势,能起到因势利导的作用,能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或动机,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激活语文课堂教学气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和学习环境。例如,我在讲《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首先打出投影片,让大家观察上面的一幅漫画:一个圆圈,中间有一个方孔。请学生猜一猜:上面画的是什么?它在本文中揭示了哪些内容?其实在这里我使用了“留有空间的教学方法,通过组织学生思考、想象、猜测、讨论,调动学生们的学习情绪,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学生们的学习情绪一旦被调动起来,便能积极主动地启动思维,大胆活跃地回答问题。
大家判断说“是大钱儿”、“是铜钱儿”、“是古币”,此时,我接过话题肯定了大家的说法:“对!这就是古代的钱币。因为它是圆形的,中间有一个方孔,对铜钱又恭敬如兄,所以又戏称为‘孔方兄’。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的主人公菲利普夫妇就与这个钱币有关,那么有怎样的关系呢?“接着我又打出了课文中的几个情节场面的镜头,形象逼真地列出了菲利浦夫妇怎样钻到钱眼里的事实,引导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和掌握了课文深刻的思想内涵。 在讨论交流中,学生们的学习情绪始终处于饱满的状态,全面地开动脑筋,积极地研究问题。他们对菲利浦夫妇围绕着钱的种种丑态变化,理解得非常透彻;对课文运用的悬念、插叙、对比写法的作用也有比较透彻的掌握。最后我又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一谈在我们国家人与人之间应该建立一种怎样的新型关系。有的学生联系发洪水解放军抢险救灾的事迹,感悟到人与人之间要有真情,要敢于为他人的生存做出牺牲;有的学生联系自己有病呕吐在教室里时,学生们不怕脏为他收拾,认为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帮助;有的学生联系到自己办错事懊悔时却得到了对方的谅解,明白了人与人之间要学会互相宽容等等。
摘要: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就是要彻底改变“教师中心”的专制型教学机制,把教师能够扮演的各种角色,灵活地运用到各种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好推进语文课程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语文教学;主导作用;发挥策略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已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也是当今小语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流。然而,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合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呢?笔者在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中,通过反复实践,得到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有目标
为了避免课堂中学生漫无边际地发问,乱撞乱闯的现象,教学中教师要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紧扣课堂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无论“自读”、“导读”、“品读”、“熟读”中的哪一个环节。学生由于原有知识水平的差异,总会出现课堂提问漫无边际、有的滞后、有的超前、提不到点子上的现象,这时就很需要教师“扶”一把,把学生“导”到课文中来,“导”到具体的教学目标上来,如果脱离了教学目标,让学生盲目地“主体”,课堂教学就迷失方向,将全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有层次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课文内容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层次的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训练朗读,提高阅读能力。如在以读为主的课堂中,可分以下几个层次进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再读课文,理清层次;精读课文,理解内容;品读课文,领悟中心;朗读课文,体会感情;熟读课文,积累语言。这样层层深入,既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学习时不会有吃力的感觉;又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保证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就是要彻底改变“教师中心”的专制型教学机制,把教师能够扮演的各种角色,灵活地运用到各种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去,更好推进语文课程的教学改革。
三、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教会学生合理的学习方法,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规划和引导。就像一句谚语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是这个道理。这在具体教学中,就需要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使教师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1.教师的课前准备,也即备课。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等,编制设计出每堂课的程序结构、实施方案,即常称的“教案”。教师要在上课前对整个课有个大概的构思,做到“胸有成竹”。教师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思路的设计、知识技能的掌握以及对教材的理解能力、驾驭能力都能在教案中得到体现。
2.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的教法服务于学生的学法,教师的教要符合学生学的规律,主导作用要为促进学生的主体作用服务。为了使学生身心都得到全面发展,教师要根据学生身体特点的个体差异性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学习都能得到相应的进步。同时教师应讲究学习方法的传授,注重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另外也可通过与其它学科相结合,传授“自我学习” 的自学能力。在上每一堂新课前,让学生有目的地充分自学、尝试练习,从自学中发现问题,从自学中得到提高。
3.要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个性发展。素质教育是一种重视个性发展的教育,重视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培养。个性的核心是创造性,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有自己的创见,就要因材施教。
四、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条件
绝大多数学生对学习语文课程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只有兴趣不等于就能学好信息技术课。如果不加以引导,有些学生仍然不会重视,上课玩玩电脑了事,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教学的方法,将学生初始的兴趣逐步转移到课程的教学上来,从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入手,准备适量的范例与练习,组织好教学。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调动并维持学生的兴趣,力求上好每一节语文课,引导学生去完成教学任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知识的获得创设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意义建构获得知识,让学生在意义建构的过程中进行创造。因此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应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找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地位的接合点。
兴趣是学习之母,学生学好语文课的前提是“兴趣”。兴趣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自觉控制注意力的重要因素。作为个性心理特征之一的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特殊倾向。
掌握教材,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有了好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学过程安排不合理,教学仍然很难成功。现行教材还在试行阶段,有些地方还不完善,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不必太受教材限制,要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教师首先要明确整个教材的重点与难点,然后明确每节课的任务,设置范例,用“任务驱动”法教学。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介绍有关知识和方法时,提出一些与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关系比较密切的任务,在引导学生应用计算机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适时、适量地带出相应的内容。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导引索”,是问题提出的表现。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将所要讲授的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当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在此过程中要注意任务的细化,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去探索和学习。
一、中学语文教学设计的现状
1.教学目标定位的错位甚至错误
在网上及一系列的优秀教案上搜索,你不难发现我们的教案几乎总是把思想教育的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放在第一位,生怕别人说自己不懂得“人文关怀”。有的教学目标甚至是错误的,如“重新审视愚公移山精神”等,为了“创新”的“创新”就不是“创新”,而是“谬误”了。
2.教学目标定位时大、空、杂、乱
教学目标定位表达的教学意图是很模糊的,有时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有很多老师把教学设计等同于教案,其实不然,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理念、学情及环境分析、学习目标、教学检测、学习评价、教学反思等。下面我将从教学理念、学习目标、教学反思三个方面谈谈我对有效教学设计的理解:
二、有效的教学设计应是这样的
(一)思路清晰的课程管理理念
教材编写者在编写教材时是按照一定的课程理念来分年级段、分单元编写的,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三个问题:
1.是否理清了不同阶段课程教学目标的关键点,这些关键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每一课的关键点又是什么。
2.要通过哪些活动来完成不同阶段的课程教学的关键点。
3.学生的素养是否在不同的阶段都有所提高,这些素养的提高与教材预设的价值、教师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是否重合。
(二)教学设计的重点是定位学习目标
1.制定学习目标的依据
我们要制定有效的学习目标,而且要让学习目标落实到位,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新课标》中有关学习目标的定位;其次是研读教材,充分把握教材的核心价值,和学生从中所要学习的东西。
2.制定学习目标
①制定基本语文知识的学习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7—9年级学生要掌握常用字词3500个,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了解基本的修辞手法,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积累基本的文言词语等。我们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就要围绕这些来制定基本语文知识的学习目标。
②制定生成学习能力的学习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们要紧紧围绕以下方面来制定学习目标: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写作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通过文本的各种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结合社会背景和人生经历,把握作品的感情倾向;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领悟文章中体现出来的治学精神和科学的思想方法;能够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等等
③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欣赏文学作品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领悟作品的内涵后,学生能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不应当在语文知识没有很好落实时,去大谈情感态度价值观。“文以载道”,“文”的内容还没弄清楚,就去谈“道”,那也是“无源之水”的“道”。所以要在落实了语文知识的前提下,在形成能力的帮助下,去确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一切都要以学生为主体。
(三)关注教学反思
孔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省”的意思就是反思。教学反思就是教育者把自身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当做对象,进行监测、分析、研究、评价的思维活动。
教学反思的内容包括对教学计划、教学流程、教学检测的反思。教育者可以就一下几个问题进行反思:
1.教学计划的制定是否符合先进的教育理念。
2.这节课我最成功地方、最失败的地方。
3.学生获得了哪些语文知识
4.教学活动的安排是否让大部分同学感到快乐。
5.三维目标落实了没有。
6.课堂评价的语言是否合理兼具激励性
7.教学检测是否紧扣教学内容
圣人讲“以史为鉴”,教育者就要“以反思为鉴”。教学反思的意义在于明确以后教学的重点,形成改进教学的方法,便于知道以后的教学工作,这就将“学会学习”和“学会教学”结合起来了。
1 信息技术使备课更加充分
在以往的教学备课时,只是依据教学参考书,而教参上的资料繁杂,不利于形成一套完整的上课思路。如《孔乙己》这一课,教参上的参考资料多得没有头绪,这反而给年轻教师教授鲁迅的文章增加了难度。此时信息技术就显示了它的实用性,笔者从网上找到《孔乙己》的教学设计,目标明确,步骤齐全,内容详实,教研时教师共同研讨这一设计,使备课不再迷惘。在学习《隆中对》时,笔者参考了易中天评“三国”的视频,对三国人物的雄才伟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群英会蒋干中计,孔明借箭用奇谋,黄盖上演苦肉计,阚泽密献诈降书,庞统巧授连环计……处处计谋奇功建,赤壁一战鼎足成。备课充分,上课游刃有余。
2 信息技术使新课导入兴趣盎然
巧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景,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想学”的心理上展开,为整节课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在学习《愚公移山》一课时,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江涛的歌曲《愚公移山》,让学生在欣赏歌曲的同时感悟到愚公这一信念坚定、信心充足、直面困难、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奋斗终生的伟大形象。再如《蒹葭》这首很有意境的诗,运用邓丽君的《在水一方》歌曲导入,在优美的旋律中营造一个“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朦胧意境,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被激发,由被动学习转入主动学习。
3 信息技术使课堂视听接合,提高了课堂效率
旧式课堂双边活动中,教师是主角,教师说,学生听。这样的课堂效率低下,只是调动了学生的一种感官――听觉器官,不利学生认识的提高,自从有了多媒体,笔者把课堂教学内容制成课件,非常直观地把问题摆到课件上,学生目标明确,带着问题去研讨课文。学生研讨的难点,也就是教师在备课中所需要给学生点拨的东西,也用课件的形式展现出来,学生便于识记,加深印象,提高了课堂效率。如《变色龙》这一课,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曲折,主人公奥楚蔑洛夫警官变化5次之多,这5次变化散落在课文多个段落之中,怎样让学生看得更直观?用课件直接展示,学生对主人公趋炎附势、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性格一目了然。穿脱大衣的细节让学生学会了刻画人物时框定细描。
4 信息技术在课堂上成了黑板的延伸
教师为了让学生把知识点看得更清楚,往往把它写到黑板上,一节课下来,黑板上写得满满的。教师还得一边写一边说,真是口里唾液飞,身上笔沫飞。每一节课教师一身疲惫,学生擦黑板一个劲儿地抱怨。自从有了多媒体,投影仪成了黑板的延伸,尤其是学习文言文。文言文中重点词解,重点句翻译,新授课要给学生点出来,复习课要检查巩固,用投影太方便了。写在教案上,新授复习一举两得,方便快捷,既节省了时间,又加大了课堂容量,投影仪真是教师上课的好帮手。如《公输》一课,笔者在备课时把教案写得非常明确,以投影为主,尤其投影显示墨子止楚攻宋的3个步骤,再是每一部分的重点词句,还有墨子的人格魅力,教师减少写板书之劳,学生减少擦黑板、吃粉笔灰之苦,何乐而不为呢。
5 信息技术使名著阅读不再枯燥
中外名著是世界文学的瑰宝,让每个学生都带着兴趣去阅读名著,受到经典文学的浸润该是多么美妙的事情。但是外文名著读起来描述性语言较多,学生看书时往往半途而废,不能对全书有个整体了解,感受不到小说主人公的美好形象。在初三学生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多媒体帮了大忙。上阅读课时,笔者打开多媒体放映电影《简・爱》,学生看得津津有味,欣赏了简・爱与罗切斯特之间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感悟到了简・爱虽出身低微、生活道路曲折,却始终坚持维护独立人格、追求个性自由,主张人生而平等,不向人生低头的坚强不屈的精神。这是一种不可战胜的内在人格魅力!看了《老人与海》使学生和老人共同经历了在一无所获的84天之后,终于把大鱼刺死的惊喜,也经历了老人与鲨鱼的殊死搏斗,结果大马林鱼还是被鲨鱼吃光了的惊险与悲哀。咀嚼着老人的名言“人尽可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感悟到圣地亚哥这一硬汉形象。他坚毅刚强,曾经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过、奋斗过,他始终没有向大海没有向大马林鱼更没有向鲨鱼妥协投降,他是精神上的胜利者!每次观看经典都让学生经历一次心灵的洗礼。
6 信息技术是教师和学生沟通的桥梁
班里建立了QQ群,笔者也加入到学生的QQ群中,他们的一些心理动态、行为习惯,笔者在网上能及时了解,便于教学与管理。最近和学生聊天时了解到A生自我封闭,不合群,在小组学习中没一个愿意和他和在一起。怎么办?笔者要抓准切入点,敲开他的心灵之门。
不久,一年一度的年级篮球赛开始了。他在日记中曾写过很喜欢篮球,可平时特立独行惯了,没有人约他参加篮球比赛。笔者建议让他当替补队员,学生同意了。二班、八班打小组赛这天,当王钊上场时,“二班必胜”“王钊,你真棒”的呐喊声此起彼伏,他犹如一匹黑马在篮球场上奔跑跳跃。比赛结束后,学生都对他赞不绝口,纷纷在QQ上给他留言:“你像一道黑色的闪电,飞奔在球场上,篮球在你的手中抛出了一个漂亮的弧线,在篮筐上转动了两下,耶!进了。”“你今天棒极了,你激情飞扬,尽显我们二班风采,我力挺你。”此后他的学习成绩慢慢有了起色,脸上开始有了笑模样,渐渐融入团结奋进的班级氛围中来。笔者上课时看到他,他的眼神不再迷离,而是一副信心满满的样子。
7 信息技术是学生合作学习的伙伴
班里建立了小组合作学习制度,量化管理细则由班干部制定,经学生充分讨论修改生效。每个小组由4个学生组成,遵循“组内异质,组组同质”的原则,通常包括一名成绩习惯优异的学生,一名成绩不理想、习惯较差的学生,两名各个方面中等的学生。并且确定好4个角色:组织者(本组开展活动的核心人物);记录员(记录本组的意见和观点);计分员(按照班规记录组内每个成员的奖励分数,及时督促通报);发言人(作为本组的发言人,班会向全班汇报小组互助管理的情况)。而且每隔一段时间要根据学生的状态进行分组再优化。评价细则包括纪律、卫生、学习、课堂表现、学校活动等。这一切活动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帮助,组长随时在网上发号施令,组员随时合作学习,记录员、计分员在工作表中开展工作。语文教学细节也融入合作学习评价中,具体由语文课代表设置评价表量化赋分。
不久,笔者在QQ上了第一期以“合作学习”为主题的新阳光班报,分4个板块,以“竞争激发热情,合作创造和谐”为宗旨,以“进步才是硬道理为理念”。第一板块阐明合作学习的意义,第二板块树立正确的荣辱观,第三板块为进步红旗小组和优秀个人进步之星,第四板块是提高课堂幸福指数。在首轮合作学习中,涌现出许多进步小组和个人,这些小组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实现了小组与个人双赢的目标,在第一次月考中全班语文成绩有了显著提高。
8 信息技术是学生展示成果的平台
不觉到了元旦,合作学习搞得热火朝天,语文学习气氛浓厚,笔者又发起了向同学祝福,以课件的形式描画新年愿景的活动。组长负责,组员共同制作。阅读课上,每个组做了展示。三组红灯笼造型,红红火火“福”字画在正中,组员的新年祝词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五组“新年新气象 携手见证成长”,八组“天道酬勤”,十二组“梦启航”,十三组“我的地盘我做主”,他们点亮了学生的心灯。二组最具杀伤力,“与狼共舞”的宣言“我是一只来自北方的狼,我有狼一样的血性、竞争、追赶是我的信条,同学们你们可要小心噢,我已经追上你们了”,激起学生的斗志。“狂奔的蜗牛”小组最具挑战性,寓意是尽最大的努力去实现目标,走“认真,再认真”的路线,以自己的进步带动他人,逐步走向共同进步。他们认为世上没有白吃的苦,苦是撼天动地的惊雷,巨响过后,便是久盼的甘霖;苦是心灵的试剑石,反复打磨,心灵之剑才会变得锋利无比,为了自己的梦吃点苦算得了什么。这些课件,制作图文并茂,思想闪光,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展示风采的平台。
【关键词】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展示了集体智慧的优势,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既可以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又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切实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一、认清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将班级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并且顺利地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可以真正地实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利用好小组合作学习,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探究的意识,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增进了解,增进友谊,在和谐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让学生明白到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所以说,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是顺应时展的,是符合素质教育创新要求的教学方式。
二、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为了更好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笔者在课堂上摸索出一套比较恰当的组织方案:
(1)按照班级人数进行小组划分,人数以六人一组为宜,每组的人员要兼顾男女生比例,同时还要考虑到组内成员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因素,让每组能够基本上均衡,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座位情况,尽量能够采取就近组合,这样能够减少学生交流的障碍,便于课堂教学操作。
(2)组内进行细化分工,责任到人,发挥带头学生的作用,每组推选一名组长,由组长负责分配工作给每一名组员,并且轮流更换,使每一个人都能得到有效的锻炼,都能展示自己的领导和组织才能。
(3)改变课堂座位的组织形式,传统的座位组织形式不利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现在开会都采用圆桌会议,因为圆桌便于相互交流,教学中我们不妨也采用这种形式,让几名组员围在一起,或者是把几张桌子并成一个长方形,让学生面对面坐,营造良好地合作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欲望。
三、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学生乐于学习,自发学习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最佳动力,要想最大效率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就必须要让学生把小组合作学习变成一种自发性的行为,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是一件需要长时间完成的工作,笔者是这样来实施的:每一节课前都让每一小组进行内部分工,查阅资料,自主学习,查出本文的作者,写作的背景,生字词,重难点句子,上课时,小组上台来交流展示,分组讨论,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学习《多收了三五斗》一课,上课时,检查小组预习的情况,有的同学介绍作者叶圣陶,有的同学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有的同学上黑板列出本文的生字词,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了丰收成灾的问题,让小组合作讨论,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言,通过交流展示,概括出本文的主题,如此这样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学生就会养成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合作的意识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四、营造小组合作学习的环境
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环境,首先教师要和学生成为朋友,改变以往的传统的教师高高在上的情况,放下身段,走到学生中不去,与学生谈心。其次,教师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参与的热情,对于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要多鼓励,多表扬,尤其对于学困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往往教师一个不经意间的表扬,可以影响他们的一生。最后,教师要精心设计教案,给予学生的讨论题目要难易适中,既能调动学生的思维,又不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总之,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保护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
五、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要求教师要学会把握学习的时机,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只有当问题是个人无法解决时,小组合作学习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
(1)当遇到教学的重难点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学习鲁迅先生的《故乡》一文,对比手法的运用,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人物的形象,故乡的衰败和作者的希望都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合作学习,因为这是本文教学的重难点,只要重难点突破了,其它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2)遇到突发的、具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学习《愚公移山》时,有的学生一直认为愚公的做法不值得提倡,笔者为此组织一场辩论,把小组按照不同的意见分成正反方,各自搜集材料,展开激烈地争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到了愚公精神的价值,也认识到有些事情只要变化一种方式,往往会柳暗花明的道理。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它能够取长补短,集思广益,能够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参与能力,更能够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尽显初中语文教学的本色。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