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范文第1篇

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指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高校教师的思想观念、尤其是职业道德意识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高校教师的责任重大,要求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应远远高于其他职业。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迫在眉睫,亦是时代的要求,社会的需要。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根本途径

1、加强职业道德学习。高尚的模范教师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主观因素的协同努力,特别是通过不断学习,加强自我修炼,不断自我完善而逐步发展和提高而形成的。只有认真学习理论,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才不会迷失道德修养的方向,才能培养出真正完美的师德。一是要学习理论。是人们形成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基础,也是提高教师道德修养的理论基础。只有学好理论,科学地认识社会,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抵制腐败道德观念的侵袭,进一步提高教师对师德修养的认识,提高教师明辨是非、善恶和进行师德评价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明确师德修养的目的和方向。二是向优秀教师学习。在师德修养中,要向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一切伟大的教育家和优秀教师学习。一切优秀教师的道德实践,都是教师道德理论的具体化,具有鲜明、生动、形象、感人的特点,体现了教师的道德风貌。正如伟大的发明家爱因斯坦所说:“只有伟大而纯洁的人物榜样,才能引导我们具有高尚的思想和行为。”三是在社会生活中学习。教师要细心观察身边的各种事物,通过比较和思考,汲取一切优良的东西。孔子主张“以人为镜”,主动与别人的言行得失进行辨别比较,进而反省自己。要求教师要“见贤思齐,见不齐而内省也”,要善于总结、善于发现、善于提高,并善于反思。

2、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实践。道德实践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只有在教育活动的种种职业道德实践中,才能真正体会到各种相关利益和道德的相互联系与区分,才能更进一步对自己良好师德的塑造起到积极作用,增加自律性和自觉性的内化过程。一是钻研业务。作为高校教师,只有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精益求精,刻苦钻研,才能在一个更高的平台,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职能。二是科学研究。积极发挥高校教师的创造性、思维广阔的特点,在科学研究上积极进取,树立良好的学术风气和教育风气,抵制学术腐败,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大批优秀的学子,完成作为高校教师所应承担的社会培养人才的责任。三是关心爱护学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书育人需要耐心和爱心,是一个渐进的长期以观后效的过程。在此期间,高校教师应以莫大的恒心和毅力,关心成长过程中的大学生,纠正缺点,发扬优点,才有可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栋梁之才。

3、加强教师“核心价值观”建设。面对市场经济带来的各种利益和诱惑,作为当代高校教师,要正确处理自己的“义与利”,这样才能更加牢固地提升和完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水准和内涵。因此,“核心价值观”的确立是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实践中关键的一环,坚持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就是正确、科学地认定在教育实践中的“义”与“利”:最大的“义”就是爱学生、爱教育,对社会、对国家负责;最大的“利”就是培养出更多有益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人才、培养出更多对人类进步和历史传承有重大价值的青年一代。在国家和社会逐渐提升教师地位和物质生活水平的前提下,高校教师更应坚持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因为这是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只有在心中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才能不断提升。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重要性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振兴在于教育,教育是一种社会行为[1]。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教师也成为被关注的焦点。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是否能健康成长,是否能学习到更多更好的知识,是否能成才、成功。

1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概述

所谓道德修养是指人们在道德方面进行的“自觉的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锻炼和自我培养功夫”[2]。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则指的是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的一系列的自律行为,它主要分为教学道德修养、科研道德修养和管理道德修养,三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作为个人的道德意识,可以变为个人的职业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行为。

1.1教学道德修养

教师的第一使命就是教学,教学道德修养是教师在教学方面的行为规范,它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是教师在履行自己教书育人的责任和义务时必须遵守的一个道德规范体系。高校教师的第一职责就是教好书,其教学成果能体现出一名教师,乃至一所学校的教学道德修养水平。这就是所谓的以教学质量衡量教学道德修养水平。

1.2科研道德修养

科研道德是科研人员对于科研行为的一套规范体系,是在追求真理、用科学成果造福人类的过程中应遵循的相应规范和承担的相应责任。高校教师科研道德修养是高校教师相对于崇高的科学道德理想应该具备的最低道德水准。科研的学术规范问题直接反映出高校教师的道德修养和治学态度,反映出一名高校教师是否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一所高校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它的人才培训和学术研究,高校教师只有边教学边研究并在相关领域中不断求索,才能带领学生进入该专业的最前沿。高校教师应该树立献身科学事业的崇高理想,端正学术作风,以良好的科研道德修养来感染学生,做好表率。

1.3管理道德修养

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也充当着学生管理者的角色。管理好学生也是高校教师的一项重要职责。高校教师管理道德主要蕴含:(1)高校教师管理道德是调节高等学校教师管理活动中伦理道德关系的行为规范;(2)高校教师管理道德是高校教师管理关系在人们观念中的道德化反映;(3)高校教师管理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高校教师管理活动中的特殊反映。高校教师管理道德修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学习效率,拥有管理道德修养高的教师,既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的重点。

2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也是社会道德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可以变成教师个人的职业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行为,又可以指导和监督教师的行为,促使教师做出符合道德要求的职业行为。

2.1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育改革的重点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教育体制也在日益改革,教师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并且充满多元化。国务院原总理同志在国家科教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能有好的教育。”可见,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日积月累、不容忽视的。然而,当前有不少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水平较低,经常使用偏激的言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还有一些教师因为一己私利大量占用学生时间,影响了学生的学业;更有一些教师道德败坏,殴打、骚扰、学生,严重损坏了教师的形象……这些现象或多或少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及高校教师在人们心中的美好形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具有示范性、深远性和崇高性,与其他职业相比,教师职业是塑造灵魂的事业,这就要求教师道德境界更加崇高。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既是教育改革的重点,又是时代对高校教师的必然要求。

2.2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水平影响着高校的生存和发展

高等学校泛指对公民进行高等教育的学校,是大学、专门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的统称,简称高校。“大学者,大师之谓也,非大楼之谓也。”[3]一支具有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是一所高校能否成为一流大学的关键。高校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责任重大,其职业道德修养的高低,与高校的生存和发展有直接联系。高校是学术的圣地,不谈学术,无以办大学,但如果不讲学术标准和道德操守,那就无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于培养高质量人才和办高水平大学就无从谈起。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反映着一所高校的学术水平,它与高校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2.3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水平影响学生

高校教师肩负教书育人的重任,是学生人生中的重要导师。他们既要教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更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自身行为的规范和准则,是教育培养学生的重要手段和方式。2.3.1高校教师影响学生的学习、处事态度态度是学习和参与其他活动在认知上和情绪上的一种行为。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有什么样的行为。但学生态度的形成和转变会受很多方面的影响,而且最重要的是受教师态度的影响。教师对待自己所任学科的态度,即对这一学科价值、重要意义的理解,在传授学科知识时表现出来的热情,对学科进展新成果的关心等,都决定了学生对这一学科的态度。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生会从教师扎实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教学作风和乐观的处事态度等方面受到感染,从而更加积极高效地学习、生活。高校教师积极乐观的教学、处事态度也是拥有较高职业道德修养水平的体现。2.3.2高校教师影响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师生关系也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帮助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促使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但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当学生成绩不好时,有些老师批评过度,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对学习丧失兴趣。如果这些教师能立足于高标准的职业道德修养,设身处地地关爱学生,耐心、积极地开导学生,这样既可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可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3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措施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指教师的自我修养,是教师自觉地对自我进行再教育的过程。它属于个体品德的范畴,是社会道德要求转化为个体品质的产物,其构建要通过持续不断的内化和外化过程[4]。过去,思想家们曾采用“学圣人”“内省”“静坐”“养心”“积善”等方法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儒家经典《大学》提出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八目”,对个体道德修养构建了一个“知、情、意、行”和谐统一的完整体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须结合现在的国情,从实际出发,从根本上进行加强。

3.1高校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思想境界

要提高职业道德修养,高校教师必须在思想意识上对职业道德有所理解,以科学理论作为指导,领会本质,而不能一味地模仿他人,行于表面。要认真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及《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要掌握职业道德修养的重点,深刻领会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同时还要多学习最新的前沿知识,结合自身情况,从而变成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高校教师才能真正从思想上提高对职业道德修养的认识,深刻体会职业道德修养的实质内容,明确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重要性及与自己的关联性,从而真正达到提高自身思想认识和思想境界的目的。

3.2高校教师要学会“内省”“慎独”

孔子认为,不论道德认识或者道德实践,都需要主观积极的思想活动,这就叫“内省”。他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内省并不是闭门思过,而是对日常应该做的事,每天进行自我思想检查,看是否有悖于道德。高校教师在结束一天的课程后,都应积极回想这一天的教学活动,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总结,然后不断改进和完善,以期达到更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水平。“慎独”出自《中庸》。君子在人们看不见的时候总是非常谨慎,在别人听不到的情况下也会非常谨慎,再隐蔽的东西没有不被察觉的,所以就算是没有人的时候,做事也要非常小心谨慎。慎独是在内省的基础之上通过自我反省,发现自己身上或思想上存在不足,从而达到自我约束和自我规范的目的。教师的知识是否渊博、教风是否严谨、备课是否认真等方面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所以,高校教师应学会自我了解、自我分析,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从各个方面检查自己,审视自己,寻找出自己的不足,不断地更新和学习,养成“言行一致”的好习惯。“内省”“慎独”是高校教师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必须经历的阶段。教师通过每天的自我反省,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不断完善自己,从而使自己成为一名符合学生要求、社会要求、时代要求的优秀人民教师。

3.3高校教师要学会多实践、多沟通

嘴上说是认识,行动起来才是真实。孔子在《论语•宪问》中曾说过:“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言过其行,在君子看来是一种莫大的耻辱;而言行一致则是一种美德。宋代的朱熹说过:“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即亲历其域,则知益明。”就是说,没有切实的道德践履的检验,道德认识往往是肤浅的、脆弱的[5]。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并在实践中去检验、学习、反思、完善,才能更透彻、更全面、更高效地认识、理解、学习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从而真正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水平。教师在高校的角色之一是管理者,这就要求高校教师要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多和学生沟通,教师要摒弃师生关系中的教师权威位置的观念,平等、耐心、友爱地和学生沟通,在沟通中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3.4高校教师要学会虚心学习、不断学习

术业有专攻,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教师难免会遇到一些自己不太擅长的内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高校教师平时应该与他人多探讨、多交流,多虚心向他人学习,从而不断完善自己。当今社会,技术不断进步、课程不断改革、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对高校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高校教师要本着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自己,努力增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努力做到与时俱进。

3.5高校教师要明确目标,并为之持之以恒

有目标才有动力。作为教师,我们不管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上都应该有明确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立了目标就要将这些目标付诸实践,并持之以恒地去努力,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坚持是一个苦力活,但厚积薄发,长期坚持下去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成效。高校教师都应该明确目标,持之以恒地去学习相关知识并将之付诸实践,从而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水平。

4总结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最真实也最朴实。作为高校教师,不仅要承担为国家建设培养高级人才的任务,还要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乃至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做出贡献,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就是使大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道德观的过程。在这个有机整体中,高校教师不仅要向大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自觉担负起育人的重任,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高校教师是高等学校的主导力量,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和核心,高校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修养高低将直接关系到全体学生的素质乃至整个民族的素质。在新时期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建设,探索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建设的新思路,既是时展的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德)沃尔夫冈•布列钦卡.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M].胡劲松,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10.

[2]罗国杰.伦理学[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456.

[3]方红,王春鹏.梅贻琦通才教育思想对现今大学教育的启示[J].邢台学院学报,2007(1):306.

[4]包竞生.关于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几点思考[J].大庆社会科学,2006(6)50.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138-01

近年来,在教师群体中出现的个别道德滑坡现象屡见不鲜,不仅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而且使得家长以及其他社会群体产生了对教师的某种程度的不信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热爱教育事业,明确修养方向

教师在提升自身职业道德修养的道路上,首先要加强科学的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对于教师职业道德的正确认识,从根本上明确师德修养的指导思想和方向。我们只有真正做到为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而认真努力地工作,对教育事业心存敬重,甚至以苦为乐,以苦为趣,才能产生巨大的拼搏奋斗的精神。教师的劳动是平凡的,教师的生活是清苦、清贫的。但教师在知识结构的近善方面,有自求自得的充实感,在精神寄托方面,有育天下英才的自豪感。在思想、信息、交流方面,有“究天下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独立感,在人际沟通方面,有师生相处融洽和谐的亲切感。我们的工作使无知的玩童变成了优秀学生,使迷惘的青少年成为祖国的栋梁,我感到欣慰。人的一生是应该有个明确的目标,为理想而奋斗,虽苦但乐在其中。热爱教育事业,关注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增强作为人民教师的使命感和自豪感的同时,也能够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在实际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家长的信赖和领导的认可。

二、热爱关怀学生,尊重学生家长

师爱是一种充满科学精神的、普遍、持久而高尚的爱。要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民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有效完成传授知识的教学目标,而且要在课下时间里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积极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潜力,努力使全体同学踊跃地参与课堂活动,全面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任何简单、粗暴、片面的做法,都可能给学生带来消极的影响。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我们就要用热情的话语鼓励他;当学生自卑时,我们就别忘记用他的“闪光点”燃起他的自信心;当学生痛苦时,我们应尽量设身处地说些安慰话;当学生犯错误时,换个角度想一想,假如自己是犯错学生时需要听哪些话。对学生要有友善的态度,与学生交谈常要换位思考。此外,教师要尊重学生家长,通过召开家长会等渠道积极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从而有效地采取因人制宜的教学方法,给予正确的引导。只有坚持这样做,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三、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给予他们同样的关心和指导,同样的鼓舞和期望,作为教师应该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满足他们求发展、求进步和需要,使学生从教师的行为中看到希望和受到鼓舞。即使是最差的学生也有他的闪光点,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每一位学生,努力寻找适合他们各自特点的发展方向,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成绩较差的学生,就帮助他们选好目标,在学好文化课的同时学好专长,真正让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的发展之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适应激烈的国际政治、经济、科技的竞争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们培养的跨世纪的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较高的思想品德素质,还要具有文明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还应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着眼未来,面向现代化,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打好各方面的基础。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把教会学生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学会劳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要同等地重视学科课、活动课的育人功能,把理论和实际、动脑动手结合起来,把课内外、校内外教育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的知、情、意、行和谐统一,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地获取知识,并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我们在课内外,还要注意自己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行和行为习惯。

四、加强继续学习,完善师德修养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范文第4篇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知识产权教学教师是高等学校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因子。高等学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以及为社会服务等职能的发挥,主要是通过高校教师履行其职责而实现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高校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从根本上决定了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科学研究的水平以及社会服务的贡献。一方面,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则是构成高校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内容,对高校教师各种职业活动的展开起着保障和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专业素质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前提保障。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不限于思想道德

既有的高等教师职业道德理论,一直将职业道德归为传统思想道德的知识类型之中。应该说,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不仅是一种思想道德,还是一种行为道德,是高校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形成并遵守的以调节教师与学生、学校以及社会之间各种职业关系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此基础上,还包括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操以及品质。

这种道德不仅体现在与教师的直接劳动对象――学生的关系之中,还包括教师与学校以及其所处的职业(学术圈)之中。这样一种丰富的内涵是与高校及其教师的现代职能所分不开的。现代高校及教师的职能不仅仅是培育学生、专业人才,而且还应当承担推进社会知识积累与进步、服务社会发展需要的功能。建立在这些职业活动基础之上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就必然超脱了对高校学生的专业学习、人格发展产生示范效应的观念、品质与行为范畴,进而包括了由于较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享有的职业声誉和社会期许等行为评判与道德因素。

因此,从整体上来说,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构成具有复杂性特点,不仅要有正确的学生观,还要能够正确处理学科、学院与社会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同时还需要有崇高的学术信仰以及价值追求,并要善于与学术职业群体其他成员互相交流与探讨。对于后一点的认识,对于当前高校教师群体而言尤为重要。因为除了日常的教学任务之外,高校教师往往还承担着大量的科研任务。科学认识高校教师的科研道德内容,对于承担主要科研任务的高校教师群体来说,意义殊重,丰富了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概念的认识,拥有了正确、完整的道德修养达成目标,为更好地养成上述道德因素、科学确立教师职业个人规划以及职业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前提基础。

二、知识产权之于科研道德的意义

科研道德正与知识产权法的立法宗旨有着些许关系,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无论是对科研道德的养成,还是科研技能的提升均有裨益。

一般认为科研道德包括社会层面与个体层面两个方面,社会层面的道德约束有以增进人类全体利益为总体宗旨、符合人道主义、引导人们获取更具价值合理性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环境以主维护社会公正;个体层面的道德约束主要是指诚信、尊重以公正等内容。而所谓知识产权是指对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发明权、发现权、商业秘密、商号、地理标记等科学技术成果权在内的一类民事权利的统称,是人们基于自己的智力劳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经验、知识的结晶而依法享有的民事权利。

从二者的内涵上来看,知识产权与个体层面的科研道德有着较强的关联,都是关注个人成果运用的一种规范。从知识产权法的视角来看,其所涵盖的权利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主体对本人智力劳动成果的权利义务,二是主体对他人智力劳动成果的权利义务。从这一点来看,个体层面的科研道德应该也包含两个范畴:教师个体尊重他人科研成果的道德规范与他人尊重教师个体科研成果的道德规范。本文认为,这一对科研道德“二元论”的划分认识对科研人员,尤其是青年教师的科研成长特别重要。

教师个体尊重他人科研成果是青年教师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也是知识产权法规范的重要方面。青年教师在科研初期必将广泛借鉴前人和他人已有的研究成果,这一期间“诚信”和“尊重”的道德因素尤为重要,进行学术研究检索相关文献或了解有关研究成果,在或以其它形式表现学术科研成果时必须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如实标出,这是青年教师成长不能回避和跨越的道德门槛。另外,青年教师的成长过程中,学校及他人对其科研成果的尊重也不应忽视,这更多是“公正”道德因素的体现。在社会实例中,不乏一些所谓的学术前辈、学霸强行“借鉴”青年学者研究成果的现象,一方面,这为知识产权法律所不容;另一方面,也有悖于公正对待他人工作、实事求是地承认他人的贡献,发自内心地尊重竞争者的努力,坦诚直率地进行学术争论的科研道德要求。因此,只有青年教师尊重他人科研成果的同时,学术职业团体也公正地对待青年教师的科研努力,才能形成科学研究中必要的合作机制,形成相互激荡的思想氛围,才真正具备了科研道德的真正意义。

从本体和他体的二元角度进一步理解个体层面的科研道德中的“诚信”“尊重”和“公正”三要素,充分重视科研道德中对于学术团体对青年教师学术努力的承认与尊重的道德要求,可以说是知识产权法对于科研道德的特殊意义。

三、科研道德中的教学相长

对于教师来说,科研道德的养成并不是孤立的,其科研道德的养成不仅有个体意义,还具有社会意义,这是因为科研与教学并不是完全割裂的。培养学生是高校最重要的职能,而学生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接班人,学生对其老师的学习与模仿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未来的科研水平与科研习惯。

教师只有在日常的教学与科研活动中充分培育起知识产权意识,充分尊重他人和学术的智力成果,形成遵守知识产权法的表范作用和具备良好科研道德的正面形象,才能带动并促进学生尊重他人和自身智力劳动的意识与习惯,在养成自身个体科研道德的同时,也带动了学生团体科研道德的萌生与提高,对于学术进步、社会以及国家知识利益的维护,都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李太平.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育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学道德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2-0054-02

一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意义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指从事教育这项社会职业分工的人员所应当遵守的、符合社会需求的、保障教师完成教书育人任务的道德规范与准则,具备一种不断提升、不断律己的自我完善的品质与人格,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每一个从教人员都必须具备敬岗爱业、乐于奉献、热爱学生、诲人不倦、为人师表、团结互助等方面的道德修养。

从教育事业的特殊性来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具有重要意义。教育本身是一项育人事业,需要引导学生德、智、体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和其它职业不同的是教育直接关系到学生成长过程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作用于学生的思想,影响到他们人格的发展及性格的养成,其责任不可谓不重。而学生心灵的培育又与教师的道德修养这一精神力量息息相关,具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无法用强制的外部物质力量取代。

从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来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教育部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亦指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采取综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形成良好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克服学术浮躁,查处学术不端行为。”可见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在整个教育事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而作为具体学科教师,必须要深入思考本专业学科的特色,有针对性提出培养和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才能使得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流于空泛。同时,教学活动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是高校的首要任务,故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核心内容也必然落脚于教学道德。作为一名高校体育教师,必然会从自身出发,思考本专业对教师道德素质的具体要求。

二 高校公共体育教师职业道德困境解析

公共体育是高校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涵盖了篮球、足球、武术等各种运动项目,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技术、技能,掌握最基本的体育保健知识,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与修养能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当前的公共体育教师在高校中则处在相对尴尬境地。具体体现在,公共体育课程相对于其他专业课程而言,学生的重视程度不高,学习动机不明确,求知欲望淡薄,部分学生对公共体育课程存在着认识上的偏见,严重影响了教学,增加了教师对课堂控制方面的难度。同时,学生的体育课时较少,教学内容较为固定,教学的重复性较大,使得公共体育课的教师往往容易心生懈怠。在教育体制的大框架下,一部分教师为迎合学校教学质量考核,将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专业化,一味追求学生运动技能的提升,对学生心灵的培育逐步减少甚至取消,这种只抓技术不抓理论的教育模式有悖于教师的职业道德。而另一部分教师,由于公共体育课程没有得到学校领导的足够重视,及学生的积极性也不高,导致教学动力不足,教学敷衍了事,教学内容陈旧落后,产生了职业倦怠,这些都是教学道德缺失的表现。

无论从学生的学习环节来看,还是从教师的教学环节来看,公共体育课的教学过程都容易陷入困境。作为高校公共体育教师,面对的学生是非体育专业学生,其教学更具有特殊性。首先,就学习动机而言,大部分学生认为公共体育是学校对专业课程在时间安排上的补充与调解,以缓解学生在专业课程中长期积累下来的心理压力,从心底对公共体育课程持有看法,并带着无所谓的态度加以面对。再之,由于部分学生天生体质较好,对体育学习不屑一顾,甚至不用专门学习也能顺利通过考试,故而他们更愿意将时间用在专业课学习上,也不愿在公共体育课学习上消费一丝一毫,其学习兴趣不言而喻。其次,就教学形式来看,高等学校的公共体育课与文化课在教学形式上存在着很大差异。文化课的教学主要是在教室,以教师讲授为主,师生互动为辅,培养学习所需要的记忆、理解、运用、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而公共体育“术科”教学则大部分是在户外或者是体育场馆进行,教学方法多为示范法即偏重于模仿教师的肢体示范,以及大量的自我练习,其单一的教学形式和短期的学习无法激发学生长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与爱好,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养成终身体育意识。最后,就教学内容来说,目前通用的全国普通高校《大学体育教程》教材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对于体质较好的学生而言,难度相对偏低,无法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对于体质较差的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容易使W生产生畏难情绪。其内容针对性不强,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正是因为这些特殊因素的出现,才使得高校对公共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提出了更深入的考验。

三 关于提升高校公共体育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思考

基于上述分析,如要在高校中做一名称职、受欢迎的公共体育教师,务必做到从学生主体出发,立足于本专业特色和及时更新自身知识结构三方面入手,才能有效提升自身职业素养。

1 以生为本

以生为本,一是要热爱、关心学生,真正把培养人、塑造人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无论从备课的学情分析、课堂内容的环节设计或者是课后的作业布置与批改,都要时时刻刻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用爱和关心唤醒学生的心灵,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彼此消除隔阂,有助于他们掌握知识、提高技能;二是要了解、信任学生,善于和学生交流,知道他们的所思所想,理解他们的所感所愿,和他们保持畅快的沟通渠道,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通过交流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促进教学的改善;三是要引导学生,不仅要通过自律,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而且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能够做到言传身教,更要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自觉自动地学会自我提高、自我培养。通过认真分析高校非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发挥他们的优势,弥补他们的不足,使得他们能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不仅有助于自己的知识积累、能力提高,而且更重要的是道德品质、精神境界的提升。

2 立足特色

体育原本属于素质拓展教育,通过体育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和锻炼能力,提高自身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参与各项体育活动,又有助于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熏陶学生的情操,美化学生的心灵。鉴于这一特性,体育教师更应该充分利用公共体育的特色,开掘出体育的独特魅力,使得学生喜欢上体育课,愿意上体育课,在课堂上表现出深厚的学习兴趣与动力,将课堂上学到的体育知识与技能运用于实践,用体育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3 与时俱进

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更新速度决定着是否能够将掌握的最新知识传递给学生,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当前处于信息化时代,各种网络信息的更新使得人们应接不暇,稍纵即逝,为顺应时展潮流,体育教师更应该对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行即时性更新,不断扩充知识储备,掌握精深的体育专业知识和技能,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将自己掌握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即时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同时积极参与各种业务学习与培训,掌握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方法并运用于教学实践,激发学生对公共体育的学习热情,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体育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养必须落实到具体的职位,具体的课程,以及教学各个环节、各个部分的方方面面。惟有如此,才能够真正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并使之成为教育事业的精神支持。

参考文献

[1]华彬.大学体育教师职业道德修养[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26(5):148-149.

[2]夏端阳. 湖北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失范及其改善对策[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42(1):86-89.

[3]程燕飞,陈永英. 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研究综述[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9,9(1):10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