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此次学习新课标,我再一次更清晰的认识到小学语文,认识到了它的“有滋有味”。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其次,小学语文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平时教学中,我们要教出“语文味”、浸润“个人味”和体现“儿童味”。

一、教出“语文味”

语文味就是语文的文学藴味,就是语文、文学、形象、构思、意境、哲学、情趣等的藴味,也就是语文美。语文课就要有语文味。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就是要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文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首先,语文教学必须从语言入手,引领学生对语文作品进行涵咏体味;给学生创造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体验语言美;通过反复朗读、大量阅读、细细品读、深情诵读领会语文之美,从而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其次,要围绕“语文本体”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有创意地去理解、欣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语言美、形象美、构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认同与赞赏,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创作欲,从而更加热爱语文。

二、浸润“个人味”

语文味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语言以及教师的仪表、风度等诸种因素,凝聚之后显示出来的审美风貌,表现为真(真实可信)、诚(诚挚深沉)、新(新颖独特)。这种审美风貌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并为学生所品评体验,或深或浅或长或短地吸引着学生。古人云:文如其人。可见“课如其人”的说法也合乎逻辑,正如大自然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个性绝对相同的教师,因为即使他们的年龄、学历相同,但每个人的性格、气质、感情、特长等总是千差万别的。那如何使语文课富有个人味呢?第一、教学时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在研究教材时也要研究学生,熟悉学生;第二、突现优势,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即突出“人无我有”,在语文课上显出与众不同的个性。

三、体现“儿童味”

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语文学习兴趣 学生 激发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5-0098-0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可见,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一门功课是否有兴趣,是学好该科的关键。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有很多语文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并非是他们的智力很差,而是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对学习缺乏动力,缺乏信心,学习主动性不够,缺乏上进心,常表现为上课精力不集中、搞小动作、伏桌等,久而久之,产生厌学情绪。若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更谈不上教学质量的提高。陶行知先生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如果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起来了,我们的教学将会事半功倍。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 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课程改革的潮流一浪高过一浪。然而,这些浪潮经崇山峻岭的缓冲,来到农村已是涓涓细流,乃至断流干涸了。山区学校办学条件差,较封闭,难能与先进学校交流,教法因循守旧,“学生字――分段落――写段意――概括中心――解决练习”是一成不变的教学程序。一年如此,年年如此,让学生感到语文课枯燥无味。加之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情况下,更有一些教师总担心对教材有所疏漏而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采用“填鸭式”的满堂灌,一灌到底,一包到底。学生一个劲地抄,抄了背,背了抄,成了一个被动的填充容器。理解与不理解统统地塞给你,这样的语文课令人生厌,又怎能叫学生打起精神来学习呢?

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得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把课堂教学当做一门真正的艺术,让学生在艺术美的陶醉中学习语文。

这就要求教师要切实做好教学设计,在课题切入、板书设计、时间分配、学生活动、教学语言、教具使用等各个方面考虑周详,宏观把握。不仅着眼于单一的教学目标的实现,还要着眼于形式美的追求,把内容与形式有机结合起来,营造美的氛围,用美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美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视导入,营造学习氛围,为课堂学习做好铺垫。如《狼》的学习,先让学生说说包含“狼”字的成语有哪些,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即被调动起来,课堂学习自然兴味盎然了。

传统板书设计,可起到提纲挈领作用,有利于学生课后复习。虽然新课程改革之风带来了多媒体,但传统的黑板板书也不应丢掉,更要发挥它的长处。一手潇洒漂亮的粉笔字会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

掌握好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抓住重点,切实遵循接受知识的规律,精讲多练。课堂上的讲解是向学生传授知识,传授方法,是必要的。但一节课40多分钟成了一言堂,学生会打瞌睡。讲,要精,受之于法,让学生能明其意,悟其法,触类旁通。讲是为了练打基础,但不能以讲代练,一堂课应注意讲与练的时间分配,把讲与练有机的结合,在讲中赋予练的内容,从练中引出讲的主题,优化课堂结构,使学生学有所获,增强学习信心。

在做好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采用“讨论式”、“表演式”等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接受知识,有效掌握知识。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还可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教学挂图、幻灯投影、语音教学磁带等,加大直观性和生动性。教师绘声绘色的课堂教学语言,也是艺术课堂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 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如组织练习书法活动,开展一些书法比赛,可促进学生对文字的喜爱,提高作业书写质量。参观学习、朗诵、演讲、辩论、作文互改活动等,能开阔学生眼界,锻炼、提高学生口头和笔头表达水平,从而培养、提高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学生感兴趣就会用心学,越学越进步,越进步越学,产生良性循环。

三 在大自然中陶冶学习兴趣

生活处处皆语文。山区学校,大自然就在身边,多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去体验,去学习语文,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如在教学《春》一课时,虽然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现春草、春花、春雨、人们在富有春的气息的场景中活动的画面。但是,在春天里让学生到大自然的怀抱去感受春天的气息,不更加切实有效吗?不更能唤醒学生对课文的深层理解,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吗?

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教学;实践

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实施以“积极推进、重点突破、兼顾各方、逐步到位”为基本思路。尊重学生发展,注重语文教学规律和创新,以语文教学为抓手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教学手段的更新,优化教学过程,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将知识与能力相结合、将过程与方法相结合、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高中语文的育人功能。

一、传统和创新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新课标所要求的语文教学方法不是单纯地追求“新”,教师要明确教师角色定位,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有效地将传统和创新教学教学方法相结合,既充分传承传统教学中大方得体的教态,又要富有创造性地、幽默诙谐地讲授内容,将高中语文读、背、写的特点和规律运用到教学中。既要注重课堂教学的精彩,又要注意课后的学习,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体现自主合作的教学精神。

读,侧重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是作为语言学科教学的重要特点。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课文的基本内容,把握段落大意,并通过文字分析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教师积极培养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激发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选择优秀读本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背,是学生积累素材的重要途径,也是对学生再认再现能力的考核。能够将平日素材信手拈来,为我所用,是新课标对高中语文背诵名篇的要求的体现。

写,强调学生的识记和运用能力。教师让学生将所学做好笔记,做好课文的分析,做好心得体会的记录,养成记日记的好习惯,坚持每周3篇,体现学生的生活感悟。

二、课本与现代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新课标要求高中教学要利用现代媒体和教学手段,这是改革的必然和发展趋势。通过多媒体形象生动地展示高中语文课本的内容,将文字具体化,使学生对课本的内容更为深刻地直观理解。将课本知识与现代教学相结合,摒弃因偏重一方而影响教学效果的做法。通过情境设置,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根据需要自觉地调整心态和学习策略,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

三、考试成绩与学习过程评价相结合

新课标要求对高中语文的教学评价要将结果和过程有机结合起来。过程性的评价要注重学生学习的效果,注重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注重学生价值取向的培养,将学生的成绩与课堂表现、课后学习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和客体的互动与整合。在评价过程中,要理解和掌握评价的方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在肯定学生学习成绩的基础上查找自身存在的差距,最终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课改教学的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反思,注重方法,培养能力,构建师生共同参与教学的新模式。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应用,将高中语文的教学任务落到实处,促进新课程改革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刚.对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实施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研究,2011(10).

[2]高洪艳.论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08).

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第二课堂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因为学生在课外进行大量的阅读,能积累知识,拓展视野,培养语文素养;若能加上得当的读书方法,阅读能力肯定会大大加强,也会推动课内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

2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初中生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的要求,为了落实新课标中的要求,改变当前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我认为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直接动力,而阅读则是一个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过程,所以能否把他们的阅读兴趣激发出来至关重要。

(1)从教材中延伸,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把课堂上要求学生阅读的内容转移到课外去阅读,把节省下来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各抒己见,使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2)从课文引用的段落着手,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原著的兴趣。通过阅读原著,使学生理解课文节选段落在原文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节选段落的真实含义。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视听,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进而拓宽学生学习的渠道。

(4)给学生推荐一些新书,以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定期推荐一些新的书刊杂志、文学作品、科普读物,如《散文选刊》、《读者》、《微型小说选》、《青年博览》及中外名著,做为对课堂内容的拓展,通过课外阅读,他们的阅读欣赏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会更广泛,求知欲更强。

(5)从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入手,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收听收看新闻联播等节目,收集各种生活事件写成随笔,审视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以及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用自己的语言整理出来,这是最活跃、最富有成效的教学活动,以此锻炼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技能,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逆向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诸方面思维品质的发展,提高了学生正确分析社会现象和问题的能力。

(6)开展课外阅读交流活动,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首先,课外阅读交流活动满足了学生在自主阅读中的交际性的情感需求,为学生提供了表达自己读书收获的机会。其次,课外阅读交流活动可以形成浓厚的读书氛围,使那些本没有兴趣参与课外阅读的学生产生共振。第三,可以渗透教师对学生所交流内容的评价。通过这种评价,不但肯定学生的读书收获,而且能让学生逐渐理解谁读书的收获较大,发言较好,为什么好。这样,学生理解了教师对课外阅读交流发言的标准,并把它转化成自己对课外阅读方法的理解,自觉地往教师的评价标准上靠。

2.2 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要想学生在有限的课外阅读中获得丰富的知识,一定要提高阅读速度,讲究阅读效率,提高阅读能力。

(1)通过课堂上比较系统地介绍学习课文的方法。指导学生把从课堂学到的理解词句,概括内容,归纳中心的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去,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独立思考和迅速理解、归纳、概括的能力。

(2)进行速读训练。方法有两种:遮盖速读法。准备好一张和书页差不多大小的白纸,放在书上端,读完一行就把纸往下拉,盖住读过的一行,使眼睛不能来回重复,同时减少眼睛的左右移动,增强眼的视觉广度。训练中,随着把遮盖用纸的下拉速度加快,即可逐渐加快阅读速度。限量速读法。在阅读前确定阅读的数量,限定时间读完。

(3)养成默读的好习惯。不要声读、指读,以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效率。

2.3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品质:当学生感到阅读有成效,意识到课外阅读在他们的学习中的推动作用,认识到阅读是他们自身的需要而不是教师的强求时,就会逐渐增强阅读欲、求知欲,并使阅读技能得到发展。

2.4 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好课外阅读:从教材扩展延伸,安排学生的课外阅读可从下面三个角度考虑。从时间上考虑,平时上课时间紧,安排篇幅小的文章、书报;寒暑假时间长安排篇幅较长读物。教师要注重阅读质量,经常向学生介绍些好的读物,要求学生坚持天天读,固定时间,而且每天要有一定的阅读目标。教师要经常检查阅读效果,及时鼓励,以保持学生阅读兴趣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2.5 在阅读中学会积累:要想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收到实效,就要教会学生从书中吸取营养,学会积累。

(1)培养学生认真投入和作者对话的习惯。读书是一种艺术,是一种积极的心智活动。学生只有在课外阅读中充分地调动自己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才能吸取营养,学会积累。

(2)教会学生做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求学生做好摘录笔记。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词语、句子、片断摘录下来。写心得体会,也就是读后感。把读书时的心得体会写成短小文章保存下来。尝试做眉批、提纲笔记。在阅读时把读书产生的心得、评语、疑问等随时写在书页的空白处。将原来较长较深的书或文章用提纲形式摘录下来。

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一、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组织全体语文教师认真学习语文科新课程标准,掌握课程的基本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通过学习,教师们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大家深深体会到:语文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广泛,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循守旧的教法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了,改革教学方式势在必行;认识到必须要形成新的课程观、教师观、教学观、课堂观、质量观,并把课改精神贯彻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去。

2、学习交流课改经验:利用每周二下午第二节课教研组活动的时间,探讨交流《晋江一中课堂教学法100条》《课堂教学工作方法与常见教学法》的实施办法和心得体会。

3、外出学习开阔课改视野:组织语文教师外出听课学习,高三全体语文老师到高一、高二的语文老师也分别到季元中学、养正中学、泉州城东中学观摩听课。高三语文老师和高一、高二的语文备课组长多次参加了课程改革培训会,高考信息会,聆听专家教导。这些外出听课学习开阔了老师们的视野,每次学习观摩都有新收获,都受益匪浅。通过学习,加强了教师的课改意识,提高了教师的水平。

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质效。

语文教学质量是语文教学的生命线。我们语文教研组全体老师十分重视用课改理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用课改理念完善备课组活动:每周开展一次备课组会议,做到“四定一交流”,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人,交流探讨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以达到“资源共享,同伴互助;探究问题,沟通交流;目标方法,操作共识”的目的。真正使备课组活动成为新课改理念的试验田,成为“新教师经验积累、老教师知识更新”的个人专业化成长的渠道。

2、用课改理念开展师徒结对工作:为打造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群体,我组每位教师在注重自我提高的同时,中、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了多个教学对子,老教师能无私地给青年教师传授教学经验,并与年轻教师教学相长探讨课改经验教训。在拜师结对活动中,新教师虚心好学,积极主动,主动请教,主动听课,进步快,工作投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帮、带、比、学、赶、超”的良好风气中,李嘉惠、庄红红等几位年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迅速成长,他们不仅上课、备课认真,还非常注重用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自学、自悟的良好习惯,课堂教学深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十分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