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生体育论文

小学生体育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生体育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生体育论文

小学生体育论文范文第1篇

一、深入开展思想教育,让孩子们了解到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孩子们从思想上和内心深处认识到学好体育非常重要,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出孩子们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来,使孩子们认识到学好体育不单单是为了锻炼身体,更重要是热爱祖国,更好地建设和保卫祖国,它能够体现孩子们的精神面貌和意志品质。我们要让孩子们建立起学好体育光荣否则可耻的思想观念。在培养孩子们正确观念的同时,还要加大对体育锻炼的宣传,使孩子们及家长都能充分认识到积极锻炼的重要性,使家长成为孩子们体育锻炼的坚强后盾,使孩子们真正从思想的深处认识到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二、充分尊重孩子们,与他们成为“伙伴”,让他们真正喜欢你

如果要让孩子们对上体育课感兴趣,就要让孩子们先喜欢你和接受你。首先,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孩子,成为他们生活学习中的知心大伙伴,让孩子们信赖你,愿意把心中的小秘密给你说,这样我们才能走进孩子们的心里,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心声与想法。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与孩子们紧密相联,我们要以孩子们的发展为本,满足不同孩子们的需求。其次,通过我们特有的能力和体魄去吸引孩子们,让他们欣赏你和崇拜你,激发孩子们体育锻炼的欲望。如果我们拥有强健的体魄、舒展、优美的动作,我相信孩子们对上体育课会充满兴趣和期待。

三、改变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

受传统小学体育教学的影响,我们体育课堂教学一般采用四部教学的模式:新课开始——活动准备——体育活动——活动结束。这一结构由于对体育课限制过死,从形式和活动上过分突出了体育活动部分的作用,而忽视了体育课教育和指导作用。我们在课堂活动中也被限制了手脚,刻意追求时间的分配,以达到课堂教学在结构上的完整,进而影响了体育活动的效率。小学体育素质教育注重孩子们的个性发展,而我们的任务不单单是要让孩子们的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把体育锻炼的方法传授给孩子们,并且要面向全体孩子,使他们掌握锻炼方法,通过科学的体育教育培养其良好的思想品质,养成科学的锻炼行为,开发孩子们认识事物的能力。以前的小学体育教学是在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单一教学模式,它一味强调身体锻炼,而忽视了对孩子们的心理教育,不能以全体孩子为教学目标,这与新时期的教育教学目标是不相符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对某些青少年进行了一定的效应。但是,现在我们的教学对象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我们面对的是在新时期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小皇帝”,孩子们好奇心很强,兴趣广泛,思维敏捷,活泼可爱,喜欢上体育课,但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特别是难度较大的活动,更不愿意在体育课中受到限制。再由于班级人数多,孩子们身体较肥胖,克服因难的意志不强,这也给我们的体育活动带来了不小困难。同时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创新性,使教学形式单一枯燥,孩子们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也受到很大限制住,严重影响了孩子们个性发展。因此,要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效率,就必须改革陈旧单一的教学模式,在体育活动中充分利用体育学科自身的优势,变限制条件为有利条件,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创新。

四、让孩子们成为体育活动的主人

学习最终是孩子们知识内化的过程,孩子们才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在我们充分发挥指导作用下,有效体现孩子们的主体地位,尽量把平时锻炼作为孩子们终身发展的重要手段。上好体育课是孩子们的事情,在我们的引导和帮助下,使他们树立自信,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使其成为体育活动的主人,并享受体育活动带来得乐趣和快乐;真正体验我运动,我快乐,我健康的真谛。

五、给予孩子们展示个性与才华的机会

学以致用,学就要有所用,得到其他同学的赞赏和认可。因此,我们要在体育课中或体育活动中,能够为孩子们创造更宽广的时空来展示他们的才华,展现自我。我们要尽量多组织些体育活动、游戏和比赛,并组建活动小组等。孩子们要从中充当组织者、参与者和表演者,要充分发表孩子们的见解,抒发他们的情感,尽量满足孩子们强烈的表现欲。同时,我们要增加孩子们竞争、比拼的机会。这样,孩子们怎么不会喜欢上体育课呢!

六、充分挖掘校本资源,让孩子们在体育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以孩子们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一切为了孩子们的发展是新课改的重要目标。因此,我们要考虑到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实际,因地制宜组织体育教学,我们要充分挖掘校本资源,开发出适合自己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让孩子们在体育锻炼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小学生体育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提升;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不佳的问题一直是困扰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个现实的教育教学问题,因此,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应该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要加强课前预习活动的实施

一个人在做一件事情时,如果做这件事情之前,能够对这件事情进行深入的了解,这对这件事情的顺利完成是非常重要的。相反,如果一个人做事情不重视提前做好完成这件事情的准备工作,做这件事情的效率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活动的开展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将预习活动做好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提升才能够有保证,这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实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一些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预习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掌握字的数量也比较少,阅读的能力也不算强,如果能够在语文课上课之前给学生安排适当的预习内容,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活动,能够对要学习的生字有个初步的了解,能够扫清课堂阅读活动的障碍,不仅如此,通过预习学生会带着问题听课,通过分析老师讲课的内容能够与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进行深入的对比,可以搞清许多课前没有弄清的问题,这对提升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小学语文课堂预习活动的开展,在上课之前,根据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安排一些启发性的预习问题,布置一些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有价值的预习任务,以此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二、教学目标的实施要力求科学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比较单一,教学目标主要是知识学习的目标,这样的教学目标的确定难以满足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的需要,与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目标不相适应,教学目标的确定缺乏科学性。新课程所倡导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是一种比较全面的教学目标,这种教学目标是一种多维的教学目标,这种教学目标既包括知识性的教学目标,也包括能力方面的教学目标,还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学目标,这种多维的教学目标相对来说是比较科学的。这种教学目标虽然是比较科学的,但是在具体的目标落实中同样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其突出的表现就是教学目标过多、过细,要完成的教学目标过于分散,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不利于教学的有效落实。因此,要改变这样的状况,教师在落实教学目标时要力求找到突破口,教学目标的落实要尽可能地以点带面,要在知识目标落实中渗透能力目标的培养,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渗透人文性的教学目标,这样教学目标的落实才能够更具科学性。

三、要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对于教学时间的分配不够重视,教学时间的分配不够合理,这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实施是非常不利的。因此,要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是不容忽视的。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施中,在不同的教学环节所分配的教学时间要力求合理。教学可以包括几个环节,既有教师讲授的环节,又要有学生练习的环节,还要有课堂巩固与复习的教学环节,还要有学生彼此合作、交流、讨论的教学环节,除此之外还要有课堂教学评价的教学环节。在不同教学环节的教学中教师教学时间的分配要力求科学,在分配教学时间时,如果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学内容比较简单,教师的教学时间分配可以少一些,如果教学内容比较难教师的教学时间分配可以多一些,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况灵活地安排教学时间。例如,在讲《鸟的天堂》这一课时,教师的导入环节的用时不用太长,重点放到师生互动的课文分析环节,通过翔实的课文分析让学生充分消化本课内容,这一环节要尽可能的讲练结合,解决文章的重点,突破文章的难点,因此,这部分时间要占课堂用时的大半,其次,用时较长的应该是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巩固环节,评价时间尽可能的短一些。这样的时间分配对提升本课的教学效率是非常有益的。

四、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施中,教师是课堂教学实施的权威,是课堂教学实施的核心力量,教师将自己看成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教学的主体性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教师在教学中更多的是采用那种机械讲述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在这样的教学中只能够被动地听讲,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很少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机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高。因此,要改变这一教学现状,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例如,在讲《颐和园》这课时,教师不要像以往一样只是给大家进行更多的讲述,教师完全可以在上课前,给学生布置一些预习的问题,在课堂上,让学生作为小老师通过小组汇报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在学生彼此的讨论、互动、质疑中,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同时,教学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探讨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提升问题,对促进小学生语文素质的提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实施依然面临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提升研究极具现实意义。

小学生体育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升 衔接教育 变位 规范 自我

教育最重要的价值之一就是培育心理品质,促进精神成长。对于学生来说,从小学升入初中是个里程碑式的跨越。小学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正确把握这一差异,能够帮助他们顺利实现过渡,以积极的心理品质投入新的学段的学习,初一班主任要特别关注这一点。那么,怎样展开衔接教育呢?

一、变位教育

所谓变位教育,即角色教育,是基于学生转变为初中生的角色之后,实施的初中生角色认知、定位的教育,以帮助他们调整心理适应状态。初中学生的角色定位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分析判断能力,提高认知能力,逐步摆脱过分的依赖性,更加强调良好个性的发展,能够专注于学习,形成自己的良好爱好。衔接教育的工作首先是促成他们的角色转变。

王同学刚上初一时,听课从不认真、好动,老爱和前后桌的同学说话,弄得那一片“鸡犬不宁”;一和同学有点小摩擦,他便大哭不止;如果没有组长不断催促,他从不主动交作业。由于爸爸妈妈出门打工,他让爷爷接送他上下学,而且还必须带着吃的和喝的;和女同学在一起说话时,他也从不讲究,时常惹得女同学们告状。可见,这位同学的心理状态其实还是停留在小学阶段,而且在小学阶段也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依然我行我素,给他自己以及其他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带来不利因素。笔者观察了一段时间后,采取了下列措施:

(一)情境教育法

设置一定的情境,提供学习的榜样,促使受教育者主动醒悟。笔者给王同学讲述了古代少年周处弃恶从善的故事,设置几个问题:“周处一开始为什么遭到村民的反感和排斥呢?”王硕说:“他做了对不起村民的事,冒犯了大家。”笔者就势点拨:“如果一个学生在班里做了很多大家不喜欢的事情,会怎样呢?”王硕说:“一定也和周处一样。”说罢,他低下了头。笔者觉察到他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笔者接着问第二个问题:“周处最后为什么受人爱戴呢?”王硕马上说:“他改正了自己的错误。”笔者引导、告诉他,无论是谁,犯了错误,只要能够意识到错误,就值得赞扬,能够改正错误,更值得赞扬。笔者一步步引导他反观自己的错误,意识到怎样做才受到大家的欢迎,为他改正自己的错误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角色认知法

引导学生准确认知个体的角色地位,既不逃避要面对的问题,又不夸大面临的困难,便于调整个体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以适合自己的秉性特点和外界环境,为积极健康的生活提供良好的心理品质。试图一蹴而就地转变一个学生并不是科学的态度。王同学同样不可能一下子改变他的坏习惯。笔者就找机会访谈他,首先,笔者问他,他在家里是什么角色,然后追问他,在学校里是什么角色,他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是什么角色。王同学经笔者的点拨,逐渐明晰了自己的角色定位,认识到爸爸妈妈对家庭的责任,对子女吃饭穿衣的责任,对爷爷奶奶的赡养责任,认识到爷爷奶奶承担起本不应该由他们承担的责任,认识到他本人体贴家人、为家尽力所能及的责任、为将来打拼积极学习的责任。说到动情之处,王同学竟然流下眼泪。笔者觉得很欣慰,他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角色,就能够清醒地定位自己。

情境教育和角色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可在日常管理中灵活运用。实现变位教育,改善学生的心理品质,就为转变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规范教育

教师要引导学生意识到规范在日常生活学习和集体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为他们的行为提供必要的约束,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王同学入班后的种种表现都没有遵守规范,笔者就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犯错点,灵活实施教育。有一次,一个女生向笔者告状,指责王同学说话不文明。笔者找到他,对照《初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他找出触犯了哪些规则,责令他如实写出事件的详细过程,分析造成的可能后果。他主动自省并且作出保证。这个过程中,笔者其实并没有特意要求他写检查,而是给他一个平台,以规范为杠杆,促使他意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可见,教师可利用刚性规则,甚至校风校纪、法律法规等,让学生真切感到违法规则的可怕后果,逼他们遵守。同时,激发他们潜在的向善的心理,注入人文精神,逐步地引导他们新生适应初中生活。

三、自我教育

所谓自我教育,就是引导学生调动内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潜能,激发他们主动、持续地矫正不良行为,去掉小学生的种种不利于初中生活的心理因素。自我教育不是说让学生自我感悟、自我纠正、自我激励,而是需要班主任积极介入。教育的最佳境界就是无为教育,即让学生自我教育,如自我认识、自我约束、自我实践、自我反思等。因此自我教育也是德育的最高境界,是一种唤醒教育,体现出浓厚的人文色彩。

王同学积习难改,一下子使他彻底转变过来是不现实的。例如,他总是要求爷爷给他带零食,这在学校里很少见。笔者一开始感到好笑,但细想,不能纵容他的这种行为。打听后,笔者才知道,他在家不好好地吃饭而且挑食。于是,笔者就提示他,周围的同学都不会在家不好好吃饭,在学校吃零食,初中生做小学生的事情,会遭人嘲笑的。王同学认识到这个问题后,愿意改正。但是,他已养成了吃零食的习惯,所以到点不吃就饿得慌。他询问笔者,笔者让他自己想想办法。当天,笔者看到他喝点水。笔者意识到他找到了自我约束的过渡办法。后来,他连水都不喝了,还不让他爷爷来接送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判若两人,已经完全适应初中生活了。自我教育在外力帮助之下产生了实际的教育效果。

德育论认为,教育同自我教育是统一的过程;自我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教育的结果,又是进一步教育的条件或内部动力。所以,只有真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自我教育,那么,教育的效果才能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成有信主编《教育学原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小学生体育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生;体育课堂教学;体质;措施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质健康被现在的老年人越来越重视,而被成、青、少年一代则在快速的生活节奏中忽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孩子都告别体力活的年代,繁多的作业以及补习班让我们不得不担忧孩子们因缺乏体力活动,而出现体质下降。

一、小学生体质下降的普遍原因

(一)过大的学习压力,繁重的课业负担

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父母对孩子的学业更注重,对孩子的期望也提上日程,父母们纷纷把子女送到一些课外培训班、补习班等等加强学习辅导。课业繁重,学生根本就没有多余的时间去锻炼身体。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残留在义务教育阶段文化课教师身上的分数录取制仍然没有改变,一年级的孩子是很有灵性的,而回头看六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已经被繁重文化作业所“压迫”,长期发展下去不仅影响孩子的体质健康,同时还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营养搭配的失衡

饮食营养的优化搭配在小学生长身体的关键期间有助于补充每天都需要的能量。而今的时代,许多农村生活水平城市化,富足的父辈充分地满足孩子们在饮食上的需求,各种碳酸饮料、洋快餐虽然丰富了学生饮食,却对孩子的体质健康无益。

(三)学校体育课教学实施的不到位

国家明文规定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但是实际的一小时锻炼又有多少学生充分利用到了呢?一方面部分体育教师为了避免学生锻炼出事故大大降低了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许多体育器材在学校里只是一种摆设;另一方面学校领导的不重视,以致造成学校其他学科的教师对学生体育运动锻炼的忽视,尤其在一些农村学校里由于学校的师资力量有限,许多体育教师多是其他学科教师兼职的,由于体育专业知识和体育教学技能的有限,小学的体育课等于是学生的休闲课,毫无实际的运动,甚至连体育课都被其他课程所取代。体育运动可以锻炼一个人克服困难、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品质,可以培养人的团队合作精神。这些都是文化课无法替代的。

二、小学生身体体质改善的措施

(一)增强体质,促进身体的健康成长

在当今社会,小学生拥有健壮的身体,才会更好地去学习知识,改造世界。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小学生的体质的提高,从小培养积极向上,吃苦耐劳的思想,这为将来建设祖国创造良好的条件,而这一切都需要我们以健康的体质为基础,严格地把关,真正的从小学就开始加强学生的身体锻炼。

(二)增强体质,切实促进心理综合发展

在文化课学习之余,有效地结合一些体育活动,能使人体左右脑的运用平衡,同时喜欢玩本身就是孩子的天性,现今的小学生学习压力大,心理比较脆弱,知道父母用心良苦,所以也不怎么会对父母说,长久发展下去容易导致孩子身心发育不良。体育运动,在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对学习压力紧张的孩子们有良好的缓解作用。

(三)增强体质,提高社会适应力

社会的发展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的综合型人才,而体质健康的人更容易适应新型的生活。只有拥有健康的体质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压力和责任,相反没有健康的身体,即使从事尖端的科技也是短暂的。从小只注重小学生的文化成绩,只是片面地发展学生。

三、提高学校体育,促进小学生体质的改善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把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原因归究于农村学校器材缺乏、场地有限等客观因素上,而往往忽视教师自身的原因。最明显的现象就是体质状况相近的两个班级的学生接受两位不同教学方法的体育教师的授课,一个学年下来学生的运功能力,运动兴趣会发生很大变化,这也充分说明学生具有向师性,学生的直接感觉对象是老师。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的,教师的言行举止时刻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体育课的教学必然会对教师的素养提出极高的要求。

(一)通过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天生具有好动,爱新鲜事物,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提高学生的兴趣,需要多变的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开始教学时注意紧抓学生的课堂纪律,之后不必担心不好组织,而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注意适当的“松”,发挥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有效激发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组织能力。

首先,体育课堂教学疑问化。在体育教学中,有目的、有预见地给学生“设置疑问”,让学生亲身体验,解决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拓学生的思路,在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的同时,又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比如在进行跳远的课程上,让学生们尝试,并对比思考如何能跳得远,并提出问题:为什么要脚后跟着地,为什么起跳时要快速收腿,落地时为什么要屈膝缓冲落地,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钥匙,从而激发学生主动锻炼的积极性。

其次,教学方法手段多样化。提高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兴趣,主要在于体育教师多变的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如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篮球的故事,并利用学校的场地,给学生们自主的空间,以教师为裁判,学生分成几组,其他班级成员为拉拉队,以五分钟为半场规划,对一般的犯规给予默认,提高小学生的激情,以进球的多少和大型的犯规次数给学生作出合理的评价,并给胜利的一方发小奖品。学生正当的欲望得到满足,就能集中思想去进行下一步的学习,积极地提高体育课的兴趣,快乐地参与体育兴趣活动中去,从而间接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这说明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兴趣,更多的在于体育教师的培养。

最后,加强体育活动课的选择性、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加大小学生喜欢的教学竞赛课程安排和娱乐体育活动,在体育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有喜欢的体育项目,从而激发学生自足锻炼的热情。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进行多种选择性的活动,改变了体育教学中单纯对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增强体质的身体教育观念;改变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被动学的局面,真正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同时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身心,也培养了学生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勇于拼搏的精神。

(二)优美语言艺术的应用

在体育教学中语言艺术好坏,直接影响小学生对于体育课堂的兴趣程度。我们应该用小朋友的语言特色,诙谐地给予他们幽默,让他们在被肯定中增加对体育的兴趣。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语言生动有趣,幽默动听,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欢快、喜悦的情绪,使学生精神振奋,课堂随之呈现活跃和谐的乐学氛围。如在传接球技术教学时,有些男生做得比较好,应该多表扬,同时请他为大家做示范,完成时不论好坏,都请同学们掌声鼓励。借以激发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认真上好每堂体育课,而且又成为体育教师课堂教学的好帮手。

四、建立合理,形式多样的评价制度

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意识和态度,加深体育锻炼对促进身心健康的认识,这离不开评价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评价既可以帮助也可以提高对体育的情意、态度和价值观,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锻炼。

首先,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对体育课感兴趣。英国教育家洛夫指出:你不能在一个战栗的心理上写上平整的文字,正如同你不能在一张振动的纸上写上平整的文字一样。这说明教学氛围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感到安宁和自由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学生对体育才能产生积极的情感与态度。

其次,广泛提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机会,这不仅使学生在体育课的学习过程中体验乐趣,学生在课堂中感受主人翁的角色;又能形成良好的情感,推进学生的认识和行动,努力去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

再者,适当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能促进学生对运动技能更好地掌握,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自我评价的合理开展,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改革的信息,有助于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获得智力技能和开拓学生的创造能力。

使教师明确地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个别对待,同时也能使学生清楚地看到自我。积极给予学生正确合理的评价,才能让学生提高对体育的兴趣,才能让让学生在激励满足中成长奋进。

五、结论与建议

在新课改的今天,要有效地促进小学生体质的改善,离不开农村学校体育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同时也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共同参与带动小学生。让小学生自主参与体育运动,就需要培养小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要想提高学身生上体育课的兴趣,就必须找出学生讨厌上体育课的原因,并想办法去解决。只有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基本上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经过实践证明,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选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良好语言艺术的应用,建立合理、形式多样的评价制度,是促进体育课质量强化,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途径。只有积极地提高了小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体质才能更好地改善,才能更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王佩铭,刘炎辉.体育与健康[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小学生体育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对策

语文教学是教师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基础和前提,而语文教学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语言表达,严重的还会影响学生的正常沟通能力。在我国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还存在教师专业素质不高、教学设备不齐全、教师教学效率不高、国家资金投入较少、教学环境不理想等主要问题。

一、影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

1.教师专业素质不高

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师大多都是年龄较大的老教师,以及支教的年轻教师。年龄较大的教师有极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素质,但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死板落后,满足不了学生发展的需求;支教的年轻教师,既没有专业的职业素养也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虽有较为先进、灵活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却不能充分运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

2.教学软硬件设施不齐全

与城市相比,国家对农村小学的教学师资和教学资金都极为不足,许多小学的教学设备还是多年之前的,从而导致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难以提高。

3.教学环境不理想

受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许多农村的教学环境极不理想,许多学生在面对学习问题的同时还要面对不理想的学习环境,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4.教师教学效率不高

由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没有相对专业的职业素养,导致教师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低下,从而导致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低下,质量得不到保障。

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教师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引导者,而学生又是一切学习活动的主体。因此,教师应当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就要求农村小学适当提高教师的入学门槛,改善教师的评价机制,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学校应当定期考核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鼓励教师进行二次学习,从而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语文专业素养。与此同时,教师应当多参加专业的语文学术研讨活动,多与优秀的业内人士交流,学习他们专业的、先进的教学经验,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应当在语文教学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采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活动,对学生开展语文教学。也可以适当采取奖励机制,刺激学生学习语文,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应当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制订适合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和教学模式;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问题,从而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自身的教学质量。

2.加大农村教育资金的投入

国家应当用长远和平等的眼光看问题,在对小学教育的投资上面,国家对农村和城市的教育投资应当一视同仁,不可太过偏重和看轻。因此,国家应当加大对小学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小学基础教学设施,从而改善农村小学的教学环境。与此同时,国家应当以集资募捐的形式吸引社会各行各业的资金投入,从而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建设提供强大的经济保障。国家应当为农村小学教学建设设立专项基金,不断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从而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供环境保障。

3.加强年轻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

国家和社会各界人士应当加强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关注,革新魍车慕萄模式,摒弃影响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对于年龄较大的老师,应采取退休的方式,引导他们走到语文教学活动的幕后。同时,要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养,鼓励年轻教师向年龄较大的教师学习教学经验,从而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为农村小学生学习语文提供更专业的师资团队。采取适当的经济手段和道德手段,吸引支教教师留在农村小学继续任教,从而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并不断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义务教育的不断普及,农村小学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在教育资金方面,国家应大力地扶持,加大其投入力度,以不断地改善教学环境和学生的学习环境,与此同时,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加入新鲜的、专业的教学资源,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千莎夫铁.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措施[J].才智,2013(20):89.

[2]张靖.提高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对策[J].好家长,2015(12):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