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二手车实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体验学习法最早是在20 世纪90 年代初由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提出的。杜威写了一系列论证经验和学习之间关系的书,其中最有名的是1938 年第一次出版的《经验与育》(Experience and Education)。在书中,杜威提出了新的教育方式:将学生的亲身体验作为教学内容。体验教学模式经过杜威、皮亚杰、库伯等人结合了教育学、心理学、认知学等多学科理论重新演绎后,体验式学习法已经成为了国内外学术界公认的一种优秀的学习理论。[1]
《旧机动车鉴定与评估》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一门职业方向课,同时也是该专业的职业能力拓展课程,是培养公估机构急需的二手机动车鉴定员、机动车公估机构公估员必须的技能课程。
《旧机动车鉴定与评估》课程进行教学过程中,许多项目需采用与汽车实物相结合的教学手段,需提供多辆整车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并且该门课程是在大二开设,实训所用的车子学生大一就开始整车拆装到大二还采用实训室的车辆进行教学,提不起学生的兴趣,不利于学生相关技能的掌握。并且学生对市场行情的了解基本上都是通过网络获得,对二手车交易市场缺少直接接触,对二手车交易实际运作过程不了解。从事机动车鉴定、评估相关工作的学生要经过单位的再培训才能上岗。常规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具和场地等问题都困扰着教师,制约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所以在《旧机动车鉴定与评估》课程教学改革中,进行了体验式教学改革尝试。
1 《旧机动车鉴定与评估》课程进行体验式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内容
体验式教学是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中学习及领悟,在实际体验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在课程教学内容研究过程中要与岗位相结合,培养学生应用与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体验是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最终培养企业需要的符合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人才。
1.1 教学内容岗位化
通过调查分析二手机动车鉴定员岗位的实际工作,确定基于二手机动车鉴定员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然后转化为二手车评估教学过程。基于二手机动车鉴定员工作过程设计符合教育规律和认识规律的具体的学习性工作任务,最后围绕学习性工作任务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实施。
图1 二手车评估工作与二手车评估教学内容关系图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基于就机动车鉴定实际工作选取教学内容,以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二手车为载体,设计了四个实践项目,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项目一:静态检查
组织学生分组实施体验教学,借学院老师自己的若干辆较新的私家车,对车辆进行静态检查。主要检查项目是识伪检查、外观检查。并结合汽车评估方法进行价格估算,使用较简单的方法如重置成本法中的使用年限法。培养学生现场拍照、记录、信息查询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
项目二:动态检查
组织学生分组实施体验教学,借学院校车队若干辆车子,对车辆进行动态检查。主要检查项目是发动机运转状况检查和汽车路试检查。为了确保安全起见路试阶段由老师当驾驶员学生当乘客完成。并结合汽车评估方法进行价格估算,使用重置成本法中综合检查法、现行市价法等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用专业知识进行评估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
项目三:市场调查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市场调查,以整个学院的停车场假定为二手车交易市场,并且对车子的品牌、经销商、排量、年限等进行调查分析,然后进行估价练习,对就业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社会调查的能力。课外组织学生对宁波市的二手车市场进行调查。
项目四:整车评估教学录像制作、评估报告撰写
每组学生选择一辆车子进行整车评估,对二手车评估工作进行体验,评估过程全程录制,并撰写评估报告。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与人沟通能力、用专业知识进行评估的能力。
境中积极主动地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1.2 教学过程体验化
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一种开放式体验性的学习环境,诱发学生积极体验;唤醒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体验式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小组合作式教学法有机融合实现多元化教学。
教学过程中把学校的停车场、汽车的驾驶室当成课堂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体验中创造,在体验中表达。采用就地取材的方法解决教具、场地等问题。如教具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借用学校老师的私家车、学校的校车等,利于学生对不同品牌车型进行评估训练。场地设置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利用学校现有停车场进行教学,充分挖掘学校现有资源进行真实情景的实战教学,实现学校和社会的深度融合。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供体验平台,根据教学内容随堂随地随时地变成角色扮演、讨论、辩论、演示的场所。
以项目二为例来进行说明,项目的组织教学情况。
第一步,准备工作――教师:准备好教学用轿车;学生:准备好摄像用工具、准备好已完成的PPT。
第二步,教学实施--理论内容讲授,采取学生主讲、教师补充的形式。
第三步,制定计划――教师布置任务,学生以小组形式制定工作计划,采取组长负责制,工作分配细致到个人。
第四步,分组实施――学生按小组的形式开放性的分散到指定的学校停车场,进行体验式教学。
第五步,分析总结――学生分析总结体验结果,现场制作PPT。教室内允许使用电脑,借助网络协助完成项目总结。
第六步,汇报反思――学生现场汇报,教师评定反馈。
第七步,拓展训练。
1.3 教学方式多元化
课程组成员不断改进与丰富教学方法,在教学任(下转第218页)(上接第125页)务中主要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在技能训练中主要进行任务驱动法;在项目训练中主要通过现场体验式教学法;在课堂组织中研讨式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小组合作式教学法有机融合;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演示、示范等体验,让学生感悟 “这是我的工作”,引导学生今后正确进行择业;通过讨论、辩论等体验,提高学生解决应用问题能力,让学生感悟“我怎样做好这份工作”,引导学生如何做好这份工作。在项目实施阶段,学生分组进行项目调查;在分析总结阶段,学生以小组为中心合作式完成项目总结,有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交际和信息处理能力,让学生感悟“在这个大环境下我怎样做的更好”。
图2 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
1.4 教学资源企业化
把企业的办事方法和工作资料搬进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案例素材、工作单证样表来源于企业一线,实现学习和工作的对接,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对接。
课程教学中的项目过程记录单,来源于宁波二手车市场交易的工作单;实践项目的演示教材来源于二手车评估机构岗前培训教程。
1.5 教学考核科学化
考核方法注重形成性考核,关注学生的平时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关注学生实际能力提高的过程。考核遵从“过程化、真实化、多元化”的原则。
在强化课程考核的同时,课程组还非常注重及时的教学反馈,结合学生的反馈,企业的反馈,课程组的反馈以及教学督导的反馈,四位一体,全面真实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效果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教育
近年来,应用工程学院师生在国家级、省部级等学科技能竞赛中获奖50余项。连续五年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考试通过率达到99%以上,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9%以上,毕业生“适应性强,上手快,潜力大”。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要求技能型人才具有更高的素质,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显得紧迫而重要。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实行“3+1”人才培养模式,即3年集中上理论课,1年集中上实践课,在3年的理论教学环节中,为了避免学生读死书,实行16+3+1模式,即16周的理论教学,1周考试,3周集中实践环节。该培养模式中,集中实践环节占到了30%,如果将课内实验环节统计在内,实践型环节将接近40%,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将起到积极作用。
二、注重实训室和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
为了进一步扩大校企合作力度,应对“和诚汽车”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应用工程学院始终坚持把实训基地建设作为教学改革和内涵发展的重大任务。目前已拥有面积达18000平方米的实训大楼两座,设备总投入1000多万元,建有实训条件一流的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实训基地一个,建有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各类实训室29个,与海尔等国内著名的企业共建实训室4个。拥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36个,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操作技能提供了保障。
三、召开校企共建人才模式研讨会
为了进一步分析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和目的,应积极召开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邀请“和诚汽车”技术人员参加,针对当前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一些具体意见和建议,无论对本课题还是对本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提供重要参考。
四、竞赛与综合素质
应用工程学院师生在国家级、省部级等学科技能竞赛中获奖50余项。曾获得过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亚龙杯”全国大学生智能建筑工程实践技能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芯片级检测维修与信息服务大赛三等奖、全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挑战杯大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制冷与空调专业技能大赛二等奖等好成绩。让学生在竞争中找到自身的不足,扩大学生的眼光,让参赛师生更多的意识到企业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的方向。
五、实现学校与企业的互动
邀请“和诚汽车”的高工,他们到校作业内实际应用的学术报告,以及行业需求与人才培养的方面的报告,深受学生欢迎,同时也促进了就业率的提高。
组织本学院教师到企业学习锻炼,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理论结合实际,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并设置指标,观察双师型教师教学效果的提高和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
六、举办毕业设计大赛
建议每届不间断举办毕业设计大赛,选择出最具实用性和最具创意的,给下一届以参考与启迪。这不仅是一个创意的积累,更加是一个通往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薄。
七、问卷调查和分析
召开校企共建培养人才模式研讨会、请联合共建的企业技术人员讲实践、创新及社会需求人才的特征,继续开展校企共建的大学生竞赛活动、开展与之相关的理论研究等,让问题主动浮出水面,并作出调整。
八、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1)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学校要注重把握社会发展趋势、行业发展动态和市场需求变化,及时总结经验,逐步实现面向社会、面向整个市场的广义订单培养。应瞄准行业或领域去思考问题,增强学校抵御风险和长期发展的能力。为达到这个目标,企业应参与教学计划的制订和教学全过程。订单式人才培养教学过程特别是实践教学过程及质量控制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只有这样才能把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目标落到实处。
(2)充分利用企业的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要把企业的设施、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充分利用起来,一方面作为专业教学资源,另一方面作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的重要资源。
(3)构建双向对接体系。学校在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努力实现以下四个方面的双向对接:一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对接,实践教学需要的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与强化;二是实训教学与专业岗位技能对接,专业岗位需要的技能在实训教学中训练到位;三是素质培养与企业用人对接,将企业用人需要的素质,如企业的历史、文化、思想、管理制度、岗位要求和职业技能等纳入教学内容;四是学生角色与工人角色对接,让学生提前进入工人的角色,创设企业的文化环境,模拟企业的车间管理,加强学生到企业的见习和实习。
关键词:职业岗位;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重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6-0199-02
在高速发展的汽车产业新环境下,高职院校要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主要取决于人才的培养定位和培养过程,人才培养定位主要是基于社会对于专业不断变化的需求而调整,而其核心是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及其实施方法,按照真实环境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1]。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期间,汽修专业的课程体系立足于职业岗位分析,针对学习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能力要求,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明确对应,对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人才培养定位及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探索与实践。
一、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
1.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标准内涵。我们成立了以汽车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在汽修专业人才培养职业岗位的定位上,本专业根据市场对现代汽车应用性人才的需求,兼顾汽车制造企业及其他岗位需求。培养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良好的汽车故障检测与维修技能,能从事于现代汽车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2]。
2.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人才培养定位。通过充分的市场调查,立足于职业岗位分析,确定汽修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岗位是学生适合到汽车行业等部门从事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生产装配、汽车服务企业经营等岗位;次要岗位是从事汽车及零配件销售、汽车保险与理赔、二手车鉴定评估、汽车美容等岗位;发展岗位为车间主管、服务经理、技术总监等岗位。
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职业能力需求分析
1.遵循高职教育规律,构建职业能力结构要素与标准。通过对汽车维修企业的调查和走访,对主要职业岗位进行深入分析,确定与汽车维修工种职责相匹配的岗位能力,我们构建了汽修专业的职业能力架构,其能力结构划分为专业核心能力、专业基础能力、通用能力三个不同的层次。专业基础能力是掌握专业核心能力的前提,专业核心能力是专业的根本保证。设置专业选修课,以培养专业拓展能力和通用拓展能力。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工作岗位能力架构设计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多层次能力结构模型,并探索性、创新性地规划了高职毕业生职业能力标准体系。
2.高职教育双证融通,凸显能力本位教育。双证书融通制度对职业教育的发展从始至终都应该发挥指挥棒的作用。(1)专业类职业资格证书及等级:学生毕业前必须获得汽车维修工证(中、高级)、计算机绘图证书等专业技能证书;选考钳工证、焊工证、车工证、维修电工证、驾驶证等证书。(2)通用类职业技能证书:学生毕业前必须获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证书两项通用类职业技能证书。
三、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汽修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1.当前汽修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1)汽修专业高职教育定位不合理。学生实践能力不足,校内实训室不能创造真实的生产环境。(2)现代汽车技术随着电脑技术和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内容部分重复且相对滞后于产业发展。(3)没有基于汽修专业职业岗位的要求,课程体系设置不能准确对接岗位职业能力要求。(4)缺乏理实融合贯通的高质量教材,形成满足学生就业及发展的特色教材。(5)理论课与实践课脱节。理论学习没有实践基础,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内容的补充或验证。
2.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汽修专业能力课程体系开发流程。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汽修专业能力课程体系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由行业专家和学校教师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研究职业岗位(群)必备的专业能力,构建职业能力结构要素与标准,进行工作过程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领域,设计课程情景、优化配置教学资源,实施能力导向的课程体系,最后进行教学设计评估。
3.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汽修专业课程体系重构。(1)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汽修专业课程体系重构优化的标准。教材开发要切实反映职业岗位能力标准,对接企业用人需求[3]。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汽修专业课程体系重构优化的标准,强调学生职业岗位综合能力的培养,将其融入课程体系的定位和培养目标中;体现学习的内容就是工作内容,使学习和工作在领域、任务、和过程上对接;符合高职教学规律、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和认识递进规律;课程质量控制体系具有可操作性。(2)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汽修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结合武汉地区汽车维修企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和我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的设置将职业岗位能力与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训项目有机结合,形成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理论课程体系和各与之相应的实践课程体系。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获得从事某一职业岗位所必需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态度,又能获得满足未来就业的职业通用能力和拓展能力,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看出,汽修专业能力课程体系构建突出了“岗位引领、分段培养、能力递进”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特点,遵循知识、操作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原则,能力培养由单一到综合的原则,成为人才成长由新手、高级工、技师到专家的有效途径。
四、结语
本文总结了在对汽车维修专业岗位(群)进行综合分析基础上,理顺其所对应的就业岗位,归纳分析对应岗位能力要求,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开发岗位(群)中必须具备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形成汽修专业特色的职业能力架构。用职业岗位能力的标准来衡量学习的内容、设置的课程,构建以综合素质培养为基础,以职业“岗位引领”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递进”培养为核心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新理念的课程体系。
通过构建以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能使课程成为连接学校教学与企业岗位的桥梁,学生走出校门能够适应汽车维修行业的相关岗位,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以及岗位迁移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Z].教发[2014]6号.2014.
关键词:职业教育 工作过程 语文教学 改革
中国分类号:H191
以职业分析为基础,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应成为中职课程模式的特色所在。“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实践观这一理念,已成为职业教育界的共识。“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思想被认为是“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的基石。[1]
一、汽车营销专业引入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现实性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技能的实用型人才,中等职业学校以培训中级技术人才为目标,应坚持基础知识、岗位入门技能与职业专精训练相结合,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和提高其实践能力。高职院校这些年一直在做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方面的改革和探索。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对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建设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已有成功范例。
在“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中,学生首先对所学职业内容和工作的环境等有感性的认识,获得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相关的知识,然后再开始学习专业知识。课堂不再是老师作为主角,学生在老师设计的不同学习情境下,完成一个又一个的工作任务。学生乐于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老师也乐于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下进行教学。所以,汽车营销专业引入工作过程系统化具有现实性。
二、语文课程引入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的必要性
既然专业课可以运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并且已经有成功的案例。那么作为基础课的语文课程,是否可以引入这一教学模式?
当前中职语文课程出现种种令人担忧的现象表明,传统的语文课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中职学生的学习要求。初中生进入中职学校后,一味专注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在“重专业技能,轻基础课程”的今天,只有把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紧密的结合起来,把时下最流行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教学模式引入对语文课程的教学改革当中,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学习要从工作出发,把学习的过程当作圆满完成一项工作的过程。与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不同,由于学习的目的变成了完成一项工作的需要,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发了,学习的热情被点燃了,学习的效率也随之提高,这就是工学结合的魅力所在。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从工作出发,把学习的过程当作圆满完成一项工作的过程。长此以往,学生就可以从原来枯燥的语文学习中解脱出来,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让其在工作时能够举一反三,事半功倍。[2]
三、语文课程引入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改革思路
1.语文课程应为专业课服务
语文课程是一门以人文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融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人文性、审美性的公共基础课程。在中职学校教学中,对提高中职学生对本专业的人文修养,提高学生专业职业素质具有基础性作用。应将其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为专业课程服务。很多专业课程已经设计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语文课也可以融入专业课的讲授里,以学生的实际工作中要用到的语文知识作为出发点,来讲授语文知识,这样可以更好的为专业课服务。[3]
从语文课程的应用文写作教学来说,以汽车营销专业的学生为例,学生毕业后主要是面向适合在汽车销售服务、汽车维修、汽车配件经营企业,从事汽车整车营销、汽车配件营销、二手车营销、汽车保险与理赔及汽车美容与装饰等岗位工作。在工作过程中,会涉及到的应用文大多数都是和市场营销有关的应用文,例如:市场调查报告、营销策划书、市场营销计划、销售计划、促销方案、市场调查方案、(月末)年度销售总结等等。而我们很多教材里面提到的日常应用文,例如:通知、启事、条据、申请书、求职信、个人简历、讲话稿等内容,在汽车营销专业毕业生将来的工作中用得极少,有些甚至用不到。
由此可见,语文课程教学是需要为专业课服务的。工作过程中需要用到什么样的语文知识,就只教这些语文知识,以“够用”为前提。哪怕是某个专业一个学期的语文课程总课时为72个课时,一周平均4个课时。而在应用文写作教学方面,语文老师只需要教5到6种和工作息息相关的应用文。在教师讲授理论后,学生就可以用足够多的时间,来结合教师设置的不同的情境进行写作训练。当训练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学生就可以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了。
2.语文教学应与专业教学相结合
语文课程不但可以提高中职学生的人文修养,提高学生专业职业素质具有基础性作用,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应用文的写作教学。应用写作在遵从某种特定文体格式的同时,还要能简洁、全面的提出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政策依据,有条不紊的分析解决问题的可行性,设想解决问题的步骤,这些都需要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现今语文教学的现状令人堪忧,作为基础课的语文不被学校和学生所重视。根据中职学校的教学现状和学生的特点,语文课不能作为单独的教学。而是要利用其优势为专业教学服务,提高专业教学的质量。[4]
语文教学的内容要与专业教学相适应,应该围绕着相关专业的工作过程进行,也就是学生将来在专业活动中用到哪些语文知识,语文老师就教授哪些语文知识。例如:针对汽车营销专业可以重点培养口才和写作能力;对于文秘专业的学生,语文教学可以重点培养其文书写作能力。[5]
由此可见,中职汽车营销专业的语文教学改革应该基于专业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来自于真实的企业环境,遵循职业成长与认知的规律,体现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这样的语文教学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更具有针对性,富有活力。
[1]向丽.以职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4.
[2]胡开鲜.构建以培养职业关键能力为目标的中职语文教学模式[J].网络财富.2009.8.97-98
[3]马丽彦.探究高职高专开设语文课的必要性[J]. 科技创新导报.2011.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