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语文优秀观课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更加明确了一堂好课的标准
从*老师给三位优秀教师的评课中,我更加明确了一堂好课的标准。那就是:
1、看教学目标的制定。首先是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并且是小学语文课的教学目标。要体现年段教学目标。
2、看教学内容。是不是仅仅把课文当成了教学内容,要凭借课文这个例子找好三个点来培养孩子听说读写的能力。
3、看教与学的过程。看学生课堂上是否生动活泼的学,包括恰当有效的合作学习;老师的作用就是导学,看指导是否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上。
4、看教学效率。是否做到省时高效。
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了以上几点,那么就具备了一堂好课的条件。
二、指明了阅读教学的方向
1、新课程标准与实验稿的区别。
*老师在报告中首先谈到的是课程标准的修订,修订后的课程标准跟原来的实验稿有哪些区别。从课程理念的调整、教学目标的升和降、教学建议更加明确具体三方面进行了阐述,指明了阅读教学中要做到:“省时高效,整合简约”。
2、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在工具性与人文性之间,出现偏向人文性的倾向。
2)教学目标阶段性不明,都在分析内容上用力,目标越位和不到位现象严重。存在低年级向中年级靠、中年级向高年级靠、高年级向初中靠的现象,部分教师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赏析课。对教学内容进行繁琐分析,没有深刻把握年段目标。
3)字词教学普遍有所忽视,应做到该识的识、该写的写、该积累的积累、该解释的解释。
4)阅读教学找不准起点,抓不住重点,浪费在过于细抠深挖课文内容上,往往低估学生的学习能力。
5)口号提的太多。小学语文要主要把握语言文字的教学,提倡百花齐放。
6)儿童阅读还没提到日程上来。
结合自己平时的语文教学,我发现这些问题确实存在于我们的阅读教学工作中,应真正的引起我们语文教师的思考。
3、阅读教学该怎样进行
1)继续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总的概括为低年级学段目标是:字识得巩固、写得端正;能正确朗读;在背诵中积累词句;敢于说、乐于写。中年级学段目标是:有初步识字能力、把字写好;加强朗读学习;继续加强词句训练,加强段的训练,向篇过渡;多读书、重积累;自由表达、有内容、有真情;在口语交际中要听得懂、说得通。高年级学段目标是有较强识字学词能力,吧字写美观;会朗读、默读、略读、浏览;在词句段练习基础上加强篇的训练;会写记事作文、想象作文、应用文;在讨论中有较强的表达和应对能力。
2)把握好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小学课本不是全部的教学内容,学生阅读数量要增加,且要经典;借助课文这个例子进行语文训练。要从课文提供的语文材料出发找准三个点。既语言训练点、能力培养点、方法习得点。
3)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母语的兴趣。
4)小学语文目标要明确恰当。
5)牢记语文学习本质是学习语言文字。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过分地依赖课内阅读,把培养阅读能力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分析课本阅读上,由于量小,则不能产生质变,即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更重要地是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学习语文知识,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师角色
作为汉语的主要传播途径――语文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须接受的一门科目,从幼儿园直到大学毕业,始终离不开语文学习,而小学阶段正是孩子思想和价值观的启蒙和形成阶段,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开放性思维的主要途径之一,应该得到教师的重视。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树立
正确的角色,找到有效的途径,将综合性学习的效应充分地发挥出来。
一、小学语文综合性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的偏差
1.对综合性学习课程的理念和意义理解不全面
新课程改革中,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理念与意义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定义,并不只是单纯地为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成
绩,而是更加注重对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团结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很多语文教师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深入理解这一内涵,导致小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始终难以拥有最高的学习效率。
2.教师专业素养的缺失
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同时也是一种全新的学习观,摆脱了语文单科教学的局面,从而形成一种多学科之间相互交叉碰撞的新形式。但是,很多教师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缺乏一定的专业素质,只是按照原来被动式的教学方法进行综合性学习教学,不加以改变和创新,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小学生对综合性学习能力的把握。
3.对语文教师的指导不足
由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在综合性学习中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和帮助,但是,很多语文教师在教授综合性学习这门课程之前,并没有接受过相关的理论和实践培训,这就导致教师无法找到最佳的模式和方法来完成教学,使综合性学习的效应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二、教师在综合性学习中合理的角色定位分析
1.加强教师在综合性学习教学中的基础性角色
提高教师的综合性学习理论水平,是加强综合性学习、促进教师找到准确的角色定位的根本所在,只有教师充分地把握好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念和意义,以强大的理论基础作为教学依托,才能够在小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为学生把握好学习的方向。因此,若想要真正做好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首先就要求教师具备完善的理论基础,可以通过参加专家讲座、听报告等方式,来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手段。这是保证教师能够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清晰地认识到自身扮演的基础性角色的根本途径,只有正确地把握住自身的角色作用,才能使小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还能从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并且不断地提升语文素养。
2.充分发挥教师在综合性学习中的指导性角色作用
(1)开展优秀课例研讨交流,启发教师拓展活动形式的多样化。使教师对于某一堂课能够进行层次较为深入的剖析和反思,并在此基础之上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对课程进行评价,以找到更加有效的教研方法,进而在教学活动中更好地指导学生,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指导性角色作用。
(2)探索有效的评价机制,以促进学生的发展。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标准,要求教师开发出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教师要在整个综合性教学的过程中,扮演好指导性角色。要想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就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客观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性作用,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为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提供方向,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正确认识自身扮演的角色,并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教学水平,准确地为自己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角色定位。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综合性学习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综合性学习旨在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并且能够不断地提高语文素质和学习能力。在整个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掌握充实的理论基础,对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扮演进行准确的定位,为小学生学好语文知识、增强学习能力提供帮助和指导。
参考文献:
[1]刘云芳,梁忠旺,王桂芳.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想期盼与现实境遇:基于对某省小学语文教师调查情况的探讨[J].新课程:小学,2012.
[2]于丽媛.巴顿语录启示: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定位[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
【关键词】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母爱解读反思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在秉承语文“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1]的宗旨下,在“向新生一代传播主流文化、权威知识和主导价值观念的基本职责”[2]下,选取了《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三下第14课)、《少年王冕》(五上第24课)两篇“教会孩子正确面对缺点和困难”这类母爱的文章,让学生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形成了积极的人生态度,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母爱的解读
生活中,孩子无法选择他们的父母、容貌、出身等一些客观因素,他们也许会因此面对别人的嘲笑与讥讽。这个时候,母亲如果能以她们的睿智为孩子筑起一道坚固的长城,引导他们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正确面对生活中困难和缺点,就能让他们活出真正的自我,活出别样的精彩。《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中小红马嘲笑小骆驼的难看:脚掌又大又厚,眼皮上长着两层睫毛,背上还有两个肉疙瘩。可是小骆驼妈妈却运用智慧的解读,让小骆驼明白:又大又厚的脚掌,不容易陷进沙子里;两层睫毛可以阻挡沙子飞入眼睛;两个肉疙瘩可以贮存养料。这些优点让小骆驼一下子由自卑变得自信了。这是一个多么充满智慧的母亲,这是一份多么难得的母爱啊!《少年王冕》中王冕的母亲因为家里困难,无力让王冕去读书,无奈地让王冕去隔壁家放牛,并叮嘱他:“你在这里处处都要小心,每天早出晚归,免得让我牵挂。”王冕的母亲教会他在困境下,学会选择,学会做人。这是一位朴素而又坚强的母亲,以自己简单的话语告诉孩子人生的道理。英国著名乐队“甲壳虫”乐队主唱约翰・列侬曾说:“如果你不能改变自己,你就改变世界;如果你不能改变世界,你就改变自己。”这些母亲教会了自己的孩子一种生存智慧,当无力改变周围的一切,那就学会改变自己的态度,锲而不舍地努力拼搏,直至最后获得成功。苏教版小学语文的这两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向我们展示了这类母爱,让学生在含英咀华的同时,获得了两次令人难忘的独特体验,内心充满了鼓舞,思想得到了洗礼、升华。
二、母爱的反思
郭初阳、蔡朝阳等一线17位教师编写的《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一书中指出:“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母亲道德完美如同圣女,很少见到有血有肉的真实的生活中的母亲。”因为教材编写者时常“站在成人经验世界的立场,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和描写现实世界,叙述少年儿童的现实生活,想象与建构少年儿童的经验世界,重在体现作家的主体意识,体现成年人的人生感悟与生命经验,并以此来引导、影响乃至规范小读者”。[3]这就导致部分母爱的课文过分完美,脱离学生的生活,成人化倾向较浓。《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少年王冕》两篇课文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所以一线教师认为“总体来说,感觉好的课文还是偏少了一点,儿童喜欢的课文少了一点”。[4]学生认为“要以欣赏的角度来面对教材里的课文总是感觉有点难。如果要她给语文教材提点意见的话,她希望能多一点当代儿童文学的作品”。[5]“文学是用语言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6]如何让我们的学生更爱读我们课本里的这类母爱?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在这类母爱的“感动”中学会健康成长?笔者认为在选文时,应多选一些与时俱进、贴进学生生活、文质兼美的这类“母爱”文章,多注意给学生一些平凡的感动。
文学应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少年王冕》两篇“教会孩子正确面对缺点和困难”这类母爱的文章,母爱的价值显得过高,太完美。《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中骆驼妈妈亲自带小骆驼到沙漠里走了一趟,让小骆驼感受到被小红马嘲笑的缺点其实是多么得有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多少母亲能这么充满智慧地带自己的孩子亲身实践,证实孩子自身存在的价值呢?更多时候,母亲只是不停地安慰自己孩子那受伤的心灵,直到他们能够振作起来,这才是大多数母亲能做到的。所以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在选择表达母爱的文章时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选择学生周围发生的事。比如说可以选择经典母爱的文章《总有一粒种子适合这片土地》。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个女孩经历了人生的一次次失败:在本村小学教书被学生轰下讲台,裁剪衣服因为手脚太慢被老板辞退,先后当过纺织工、市场管理员、会计,但无一例外,都半途而废……每次失败后,母亲总是不停地安慰她,对她充满信心。三十岁以后,她终于获得成功,成为拥有几千万资产的老板。有一天,功成名就的她凑到年迈的母亲面前,她想得到一个一直以来想知道的答案,那就是前些年她连连失败,连自己都觉得前途渺茫的时候,是什么原因让母亲对她那么有信心。母亲的回答朴素而简单,她说:“一块地,不适合种麦子,可以试试种豆子;豆子也长不好的话,可以种瓜果;瓜果也不济的话,撒上一些荞麦种子一定能开花,因为一块地,总有一粒种子适合它,也终会有属于它的一片收成。”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个人都似一块等待撒播种子的土地,只要坚持,总会有一粒适合自己的种子生根、发芽、结果。面对失败,我们要敢于对自己重复一万遍:“不要轻言放弃,要坚信总有一粒种子适合这片土地,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这种类型的文章更具有文学上的美感,学生更爱欣赏,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同时通过这类关于母爱文章告诉学生:母爱不一定要轰轰烈烈才算伟大,平平常常也会让我们感动不已。
我们的教材编者似乎更偏爱名人,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后,他的《透明的红萝卜》就被语文出版社收入教材中。那我们的编者是否能更人性化点,平凡化点?多选一些来自学生身边的平凡的母爱,带给学生更多平凡的感动,教会学生读懂母亲的恩情,感恩父母,感恩社会,做一个爱母亲、爱家、爱国的孩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3.
[2]史静寰.教材中的性别问题研究[J].妇女研究论丛,2001(1):34.
[3]王泉根.儿童文学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5.
关键词:教师;学生;教材;教法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围绕这个问题,我试着从课堂教学的组成要件方面入手,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
教师:学习?摇思考
小语教学二十年,我们对小学语文的认识从浑沌走向清晰,从表象深入内核,经历过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过程,终于有了“拨开云雾见日出”的清丽景象。广大教师在这场宏大的课改浪潮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正是有了他们的艰苦跋涉、勇于探索,小语教学才焕发出勃勃生机,构建有效的小语教学课堂才有了可能。教师的成长催生着小语课堂的成熟与理智。教师成长的难点又在于观念的转变以及加强学习、思考,不断提高自身素养的能力。做一个会学习、善思考的教师是时代的需要,是新课程的需要,更是自身成长的迫切要求。
一、时代需要教师的学习、思考
当今世界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各种思潮碰撞激烈,知识更新飞速的时代,教育的发展变革置身于这个大的社会环境中,必须加快自身的发展,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作为从事教育的广大教师就应自觉加强学习与思考,在纷纷扰扰的表象中去探寻教育教学的本原,不断充实自己的文化内涵,增强自身语文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艺术,积极构建有效的小语课堂教学。
二、新课程理念需要教师的学习、思考
当学习、思考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成为一种习惯,新课程理念才会由眼入脑,由脑入心,扎根教师的心底;新课程理念才会变为教师的自觉行动,进而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课程理念才会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从“教师本体观”向“学生主体观”转变,教师才会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太阳”,积极发挥组织、引导的作用;才会认识到“教学活动是一种文化现象”;教材的解读要站在文化的高度去挖掘、思考;才会有小语教学从追求形式到本质的回归。
三、教师的自身成长需要学习、思考
特级教师、名教师都是从广大普通教师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有不同的成长历程,但我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无一不是会学习、善思考的人。学习、思考能缩短一个人成长的周期,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虞大明,23岁就获得全国首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一等奖就是例证。我们广大教师要想在自己的领域有所建树,做出一番成就,成为受人尊敬的教师,也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成为会学习、善思考的人。学会读人、读书、思考,成为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扎实的教学技艺、有自己的教育思想的人。通过学习、思考,我们才会有淡定从容的教学心态,才会多一些教育的闲适,少一些忙碌;多一些思索,少一些莽撞;多一些享受,少一些埋怨;多一些爱心、责任,少一些冷漠、放任。
只有教师真正拥有了学习、思考,我们有效的小语课堂才会变为可能。
学生:儿童?摇文化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实质上是一种儿童文化现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发展的人,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应该着力于学生的知识积累、技能的提高、情感的熏陶上,既要注意学生的当下发展,更要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用生命影响生命,一心想着儿童,构建儿童语文课堂:①与儿童的天性合作,满足儿童的语文学习需要;②让儿童有效地自主学习;③让课堂成为与儿童分享自由与成长的快乐时空。教师要“据学定教,顺学而导”,要读懂学生的心情和想法,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关注每个学生,察言观色,与学生心心相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犯错的地方”,要知道学生的需要,把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收获,促进学生课堂动态生成,充分运用学生的生成资源,把它作为课堂教学的生长点。课堂的精彩在学生,我们要把课堂的亮点留给学生,帮助他们生发和习得,从而不断成长。
只有正确把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质,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小语课堂教学才会卓有成效。
教材:文本?摇解读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的材料。教材讲的什么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教材是怎样讲的。我们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材就是教科书,对教材的使用,有三个层次:①尊重教材。教师细细地研读文本,潜心会文把握教材重难点,领悟作者情感、
编者意图,必要时还应对比读读作者的原文,这样,才会准确把握教材,驾轻就熟,深入浅出;②活用教材。教师在充分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情况,大胆取舍,甚至可以调整教材内容的教学顺序,确定教学重难点;③创编教材。在充分使用教材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将优秀的地方文化适当补充进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拓展学生视野,促进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
要想课堂教学简约有效,教师充分尊重文本,研读文本,解读作者写作思路及编者意图十分重要,俗话说:“功夫在课外”就是这个道理。观摩名师的课堂教学,无不是充分钻研教材,独特地解读文本,挖掘内涵,精心预设,花大功夫备课的。
教法:有效?摇舒服
有道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无论选择何种教法,都要切实有效,让师生都感到舒服。纵观名师的课堂,以下作法值得借鉴:
1.简约明确的教学形态,简简单单教语文。读学生该读的,写学生该写的,练学生该练的,想学生该想的。课堂教学不是太满,有留白,虚实结合,给学生留有读书的时间,思考的空间。
2.求真务实的教学常态,扎扎实实抓训练。要一改课程改革初期的浮躁之心、浮夸之风、浮华之像;摒弃了非语文的东西充斥课堂的现象,着力于学生语文基本知识的掌握、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语文技能的强化训练。
3.轻松活泼的教学生态,民主和谐有交流。教师宽容有度,耐心等待;学生无拘无束,敢哭敢笑,敢说敢争。教师对课堂节奏调控有力,因势利导,收放自如,开合有度,动静结合,快慢有制。把“对话”作为了一种理念,搭建了自主互动的教学对话平台,与文本对话、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具有了交互性,互动性,学生的言语、心灵、情感在交流中得以提升。
只要我们密切关注课堂教学的组成要件,多管齐下,共同努力,正确定位,就有望构建有效的小语教学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作文教学
小学生作文是综合性、创造性的书面语言表达,写作文过程是思维训练的过程,作文教学应将创新性思维运用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去。小学生作文教学要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现在语文教学是以实行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为背景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语文作文教学实践中要提倡自由表达,表达个人的真实感受,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
一、小学生作文教学的现状
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在教学实践中会发现学生的作文和作文教学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一到上作文课的时候,学生们都提不起精神,愁眉苦脸,最怕上作文课,对作文课产生先入为主的反感心理;作文的内容多是参照各种范文抄写,组织拼凑,应付老师出的作文题目,有时根据自己的想象编造故事,都是些套话、大话;学生写作手法单调,对故事中的人、事、物等的描写不生动、具体,语言晦涩、缺乏感情。这些问题都对孩子写作文的主动性、兴趣产生影响,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写作能力,容易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厌恶情绪。
二、小学生语文教学的方法
1.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寻找素材
学生们认为自己的生活很单调,没有什么东西值得去写的。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点滴事,从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寻找素材,解决“写什么”这一大难题。
(1)学校生活。学校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校都有组织手抄报、课文朗读比赛、运动会等之类的课外活动,语文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细微的观察能力,活动后,多组织学生交流感想,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们去写作。
(2)家庭生活。家庭生活是小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和家长相互沟通,多鼓励学生们做家务,培养学生们的主人公意识,学会自理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要,多引导学生在家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从中选择一些孩子们体验过的家务劳动,学生们写起来也言之有物,有真情实感。
(3)社会生活。小学生怕写作文,没有内容可写,一方面与学生的生活不足够丰富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学生对周围的人、事、物缺少观察,不留心,不会动脑筋去想有关。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做个有心人,把自己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脑筋想到的,转化成书面语言写下来,使学生的作文内容更丰富多彩,更有寓意。
2.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激发学生写作欲望
小学生做事大多凭主观感受,感兴趣的事,就是积极主动的去做,要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多样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多寻找一些精美的图片、学生们喜欢的动画片的图片等。写作课上多组织一些小活动,以小活动中的细节,引导学生按自己想到的、理解到的,去写与自己有关的文章,注重真情实感的表达。受到表扬、赞美会使人心情愉悦,小学生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点,发现学生写作中的亮点,对学生的作文提出表扬,让学生爱上写作文、快乐的写作文。
3.利用课外阅读积累写作基础
两个周一次的写作、讲评作文模式,不能很好锻炼学生们的写作能力,要积极开拓课堂外学习,来补充课堂写作不足的问题。不能只拘泥于教材中规定的作文题目,多挖掘教材中的阅读课文,指导学生进行缩写、扩写、续写、仿写等作文练习。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从课外读物中吸取精华,学习写作方法,开拓写作思路,多写读后感、读书笔记,教师也要帮助学生们分析课外读物,讲解学生理解不了的内容,要引导孩子们多交流,避免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
4.注重讲评课
作文讲评课是作文教学的很重要的环节,好的讲评课,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写作文的欲望。教师要善于发现作文中的闪光点,开篇好的、结尾好的、过渡巧妙的、文句优美的、语言流畅的等等,教师要及时的赞美、表扬,让学生们更有信心写好作文。以班级中的优秀作文为范文,引导学生来分析、讲评范文。批评学生作文的缺点要考虑其自尊心,把出现相同失误的作文归结在一起,不点名批评,只讲解作文中的失误点,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意识到自己的失误,避免类似问题的再出现,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三、结束语
作文教学是小学生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作文可以锻炼、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小学生作文教学是难点也是重点,要大胆探索、尝试,改变单一的作文写作、讲评模式,通过多种方式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突破形式呆板的课堂教学,优化作文讲评课质量,帮助学生从实践生活中寻找素材,增加学生课外阅读,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作文中寻找到乐趣、寻找喜悦,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赵金荣.试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J].学周刊:B,2012,(4):149-149
[2]杨凯.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1,(4):5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