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数学新课标

小学数学新课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数学新课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数学新课标

小学数学新课标范文第1篇

一、小学数学新课标实施现状

1.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思想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更加注重教师的教学行为,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活动。此种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无法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并且在此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不是非常的深刻,只是出于表面形式的理解,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无法做到熟练运用,也无法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自从新课程改革实施之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人地位,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中心,充分释放了学生的个性,有效的激发学生潜能,使学生更加热爱数学学习,更加主动学习,体会到数学学科的乐趣所在。

2.更加注重知识的建构

从实施新课标以来,教师逐渐由建构主义代替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的核心所在,是引导学生自主去发现知识,在亲自参与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而小组学习模式,是最好的落实构建主义理论的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具有多种优势:第一、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主动去探索数学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以及解答问题,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第二、考虑到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知识累积程度也不同,而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同时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形成相互帮助、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小学数学新课标实施不足之处

1.鼓励与赞赏滥用

在新课标中,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鼓励和赏识学生的进步表现,此种模式与传统严厉教育具有非常大的差别,更加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此改革措施非常具有必要性,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但是在实践教学中,有个别教师并没有对此内涵做到充分理解,仅仅是简单的表扬和鼓励,致使一些学生无法接受批评,只接受表扬。还有一些学生认为自己必须受到表扬,如果表扬不到位,便会对教师、对学习产生厌恶的情绪。此外,学生之间存在攀比情绪,认为学习只是为获取表扬,学生的此种行为和心理,均是教师没有正确运用表扬所导致的。

2.自主学习变成放任自流

在新课标中,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指导学生可以主动展开学习,与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相比较,此改革非常具有意义。很多教师能够充分落实此项改革措施,认为降低了自身的教学压力,但是由于力度缺乏有效控制,导致教学成为放羊式教育。考虑到小学生年龄较低,尚没有形成良好的自觉性,如果放任他们展开自主学习,缺乏可行性。所以,教师的放任不管,导致自主学习成为了学生的自由活动。

3.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

在新课标中,要求学生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从而激发自身的学习潜能。但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往往只是存在于表面。具体来说在课堂上,学生并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讨论,同时如果没有教师的监督,学生无法在课后讨论中获取学习成果。此外,在多数情况下,合作模式下其他学生缺少足够的发言,只有优等生在表现自己。小组合作强调的是学生的主动性学习,但是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难以进行主动学习。

三、深化教改的有效对策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宽松融洽的环境中学习,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因此,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在课堂上,教师必须进一步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与学生成为朋友,消除学生对教师、对数学学习的害怕感,从而可以专心致志的学习。

2.注重因材施教,维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面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教师必须要正确面对此客观存在,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习要求。结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确保每一位学生均能够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3.形成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

在新课标形势下,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教师不能将以往的、将学生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标准,而是采取多元化、客观性、全面性的评价机制。首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踊跃发言,面对不同的答案,均给与肯定和表扬,尽量少批评和否定,避免打击学生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其次,数学教师需要创新评价体系,丰富评价内容,充分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综合进步等内容,以此做到科学客观的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有效落实小组合作模式

数学教师必须意识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重要性意义,之后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更加充足的时间,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和思考。由于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还需要教师正确的监督,使学生均能够积极参与到小学合作学习模式中,主动探索问题,最终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在西师版《圆的面积》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首先回忆以往所学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旧知识,推导公式,让学生在小组中积极讨论。一方面,小组讨论有利于活跃课堂环境;另一方面,还可以启发学生智力,开动脑筋,共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此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评比每一个小组的学习成果,可以让学生补充不足的内容。分组学习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只有建立在学生自身努力的基础上,才能够使学生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学习之间的关联,以此充分发挥出分组学习模式的作用。

四、总结

总而言之,新课标的改革关键所在,便是突出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地位,将课堂交还给学生。为充分落实新课标要求,避免合作学习模式只是存在于表现,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实践教学中加强教学反思,及时调整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完善教学措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最终切实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

作者:张萍 单位: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摩尼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付朝洋.关于小学数学教改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才智,2014,(12):112.

小学数学新课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数学 教育教学 措施 探析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义务教育教学阶段的数学课程必须要将发展性、普及性以及基础性体现出来,这样能够使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真正面向全体小学生,进而将人人学习这一价值实现,最终将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目标实现。所以,需要数学教师明确,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最终的目标并不是使小学生只记住数学结论、数学公式以及数学定理,在于提升小学生创造力、想象力、抽象能力以及推理能力等等。进而从更加深入以及长远的角度来看,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最终的目标就是为了促进小学生能够获得基本的数学学习技能,促进小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最终实现全面发展,下面,笔者就探析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措施。

一、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要优化内容设计

想要保证小学数学教学得到良好发展就必须要对教学内容设计进行优化,要求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自身实际的情况以及数学教育教学目标来对内容进行设计和优化,教师还可以充分运用当前现代化数学教育教学方法以及数学教育教学的手段。我国义务教育教学阶段数学的课程设计必须要根据当前新课程改革来实施,要求数学教师必须要结合数学教育教学自身所具有的特点,确定情感与态度目标、解决问题的目标、数学思考的目标以及知识与技能这四项基本的目标,这四项基本目标从本质上体现了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并不是单纯的为了提升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以及具有的基本技能,更加要求小学生必须要在自身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收获应用数学知识的技能以及数学思想的方法,使小学生能够从本质上体会到数学学习和自身生活之间的关系。

二、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要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已经成为了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的灵魂,如果小学生能够在和谐以及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学习,那么,身为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和学生建立起一种十分良好的关系,这已经成为了数学课成功的关键点,如果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后下功夫,但是并没有和学生进行沟通,而且没有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考虑,那么,这位教师备课质量再高都仍然只教授死的知识和内容。学生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最为主体的体现,数学教师仅仅是一个主导,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明确这一点,将小学学生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出来,时时刻刻都将小学数学课堂里面小学生放在第一位,尽最大努力地使教师成为学生十分喜欢的教师,只有这样,学生才喜欢听数学课。如果一位教师刚走上讲台,学生就对其十分恐惧,那么,小学生就不会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数学知识上面,而是对这位老师的举动进行观察,因为学生害怕自己什么地方做的不够好会挨训。由此可见,创造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已经成为了上好数学课最为重要的精华。

三、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要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

对小学数学问题情境进行创设已经成为了数学教育教学课堂十分有效地保证,新课标最为明显的一点就是在一定情境里面开展问题解决,问题的提出以及数学知识的引入。身为数学教师都明确小学生自身认知能力并不是很健全,学生并不能够准确的把握抽象的事物,所以,很多小学数学教师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为具体的知识,这样能够从本质上提升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此同时,很多教师将情境再现到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而对小学生情感进行培养,旨在进一步提升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教师想要对数学教学情境实施精心的创设,就必须要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生活环境、经验、认知规律、心理特征等等进行情景内容创设,小学数学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必须要有助于小学生数学学习,还要和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目标进行紧密联系,将情境所具有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四、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要组织教学活动

小学数学课程的标准已经明确指出,一个幼小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活动并不能够紧紧依靠以及模仿,要求小学生必须要不断进行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以及动手实践,这已经成为学生对数学进行学习最为重要的方式方法,所以,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必须要将一定的时间留给学生,使小学生对数学学习过程进行体验以及感受,使其能够成为数学学习真正的主人,也正因此,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多多组织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多想、多动、多讨论,只有这样,才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为具体、生动的知识,学生才能够更加积极、努力地进行数学学习。

本文中,笔者主要从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要优化内容设计、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要营造良好教学氛围、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要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以及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要组织教学活动这四个方面对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措施进行了探析。

参考文献:

[1]王书松.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探微[J].学生之友.2012(04).

[2]孟馥红.“知之者”不如“乐之者”――试论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3).

小学数学新课标范文第3篇

继红小学 梅红

我再一次参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新教材的编排意图有了更全新的认识,知道了新课程突出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我明确了今后的工作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益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下面就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谈点体会: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有的数学,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激情,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形成良好的心理动力。利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励学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法,备学生的学习方法。老师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注意到实验操作应规范、熟练,注意到文字的表达,也注意对学生的组织管理。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是一个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事情发生,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气,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诚合作的民主关系。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捕捉教学机会的意识,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趣,更加充满生机,展示教师的无穷魅力。课堂提问注意开放性。没有统一的思维模式与现成答案,学生回答完全是根据自已的理解回答,答案一定会是丰富多彩。教师同时给予肯定、或给予引导,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在教师的肯定或引导中得到提高。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把握就是这种动态的生成。

小学数学新课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分层教学

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中,鉴于学生的能力水平差异,制定一样的教学目标显然是不太可行的。让目标低、能力较差或中等的学生可以顺利实现这一目标,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只有将因材施教落到实处,才能实现面向全体学生这一目标。而要将因材施教落到实处,分层教学是最佳的教学组织形式。

一、学生分层,尊重差异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在他们身上不但体现着发展的共同特征,同时也因先天的素质和后天所处的人文环境、家庭背景等不同,表现出个性的差异。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数学课本上的知识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他们根本不屑于老师喋喋不休的讲解;还有一部分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老师的适当点拨或同学间的相互帮助,也能顺利掌握新知识;最后还有一部分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存在一定困难,也就是我们通常所称的“学困生”。

面对这一教学现状,我们承认学生是有差异的,并根据学生的先天条件、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将班中的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老师心中有数,而且有记录在案,但不宜向学生公开,否则有可能助长“优等生”的傲气、挫伤“学困生”的自尊心、增加“学困生”的心理压力。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通过不同形式的测试、考核,对各层次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调整。

二、教学分层,利用差异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教学分层,就是进行有差别、有层次的教学,目的是“人人都出成绩,出自己的最好成绩。”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分类教学,关键是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把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

1、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对实施教学有导向作用。教师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同一年级同一班级的学生固然属于某个特定的类群,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但是,我们还必须看到:组成这类群的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有差异的。老师要注意学生的“共同性”,更要研究学生的“特殊性”。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分层制定目标,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我一般分为下限目标和上限目标。下限目标是要求全体学生必须达到的基本目标,上限目标则是发展目标。教学时,以学困生“吃得了”、优秀生“吃得饱”、中等生“跳一跳摘得到”为原则。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留有余地。既要有统一的教学活动,又要对学困生及时辅导,还要积极创造条件让优秀生冒尖露角,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

2、分组分层

依据学习内容和阶段学习情况的需要进行编组,一般有两种方式:即单一组或混合组。单一组就是同一层次的编在同组内,把C层学生组合为“直接辅导小组”,把B层学生组合为“间接引导、互相学习小组”、把A层学生组合为“自主学习小组”。混合组就是把各层次学生编在同一组内,利用差异,展开帮教活动。这两种分组形式是我在分层教学中常用的方式,我觉得两者没有优劣之分,针对教学内容与课型,灵活选择,交替运用,便可达到理想效果。

三、新课标下小学数学的分层教学策略

1、制订学习目标,充分发挥作用

制订明确、具体、恰当的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需要。如何把教师拟定的教学目标变成学生自己的学习目标,则是学生提高自身学习成绩的培养学习兴趣的关键。在实现情感体验,树立学习信心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学习基础,帮助学生建立不同的学习目标,自觉地努力, 逐步实现目标,不断地提高学习成绩。

2、实施因材施教,进行分层备课

教师要在课堂分层教学中,驾驭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就是课前必须分层备课。教者除了要把握好“教材”还要把握好“人材”,即要对本班的第一个学生有深入的了解,采取什么教学手段,如何应对和处理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并如何地加以引导,这都需要教师所必须精心准备的。在备课时,首先教师要转变角色,要处处为学生着想,要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基础;要最大限度地设置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真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整个教学的过程之中,还要备好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学得生动,愉快。这对教师上好一堂课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备课一定要充分考虑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切忌扼杀或抑制学生的创造性。

3、课堂分层教学,注重多层互动

课堂教学就是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课里都能发挥作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是最为重要的。我们面对着每个学生都存在着差异,这是绝大多数老师所认可的,对他们实行分层教学也是大家认为比较合适的。要使一堂课获得成功,不管使用什么方法,都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主体地位得到落实,而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就不可能不分层次、层面进行教学。在分层教学中还要注意层次互动、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另外,课堂作业的安排也要分层次设置。总的原则是:少而精,难易适度,要富有选择性,适合不同层面同学的需要。

4、实施分层施教,树立学习信心

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是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优等生吃得饱,让“学困生”能消化,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个层次的学生,设计的问题有梯度,不同的认知水平的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分层教学特别要关注中下学生,因为他们学习基础差,成绩跟不上,在家长、老师的压力下,厌学心理随着年级升高而加重。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实现情感体验,主动学习,最终达到分层教学的根本目的。确实,只要牢记这一教学策略,对于中下学生信心的树立,学习兴趣的培养,从而优化分层教学过程就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

5、分层作业布置,积累学习经验

课外延伸是探究性学习的拓展,让学生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继续进行探究活动,将探究活动向课外拓展、延伸,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学习兴趣,反过来促进课堂学习。教师应重视设计一些必须发挥创造性、结合有关经验才能解决的开放性练习。同时课外的延伸也要考虑学生的层次性。

6、实施分层评价,鼓励共同进步

教师的期望是对学生达到目标的信任和鼓励。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利用各种教学途径,建立沟通渠道,传达自己对学生的期望,不断鼓励学生取得进步。沟通的渠道是很多的,师生交谈,课堂提问,作业批改,我们都可以将教师的期望和信任传达给学生,鼓励学生不断进步。对学生的期望,更要对学生的有爱心。

小学数学新课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目标定位;数学问题;活动组织;数学情境;练习设计

在2011版新课标的学习、实践、反思中,我更深刻地感悟到: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我们亟需将新课标理念准确地转化为我们的课堂教学行为艺术,备好课是落实新课标理念的第一步。下面,就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如何备课提出自己的五点体会。

一、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1.凸显教材编排重点,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在解读数学教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知识本身之间存在较强的逻辑性和结构性,我们只有遵循教材的编排规律,根据这一点知识在这册教材、乃至整个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地位、价值和要求,准确定位一课堂的教学目标,才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做到有的放矢。

2.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我们遵循由简入繁、由易到难的螺旋上升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旧有知识、经验入手,找准新知和技能的临界点,精心构建认知冲突,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一次同课异构的赛课中,教材内容是西师版教材五年级下册72页的例3: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通过认真解读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实际,我们发现本节教材呈现三个重点:一是分数加减运算顺序,二是学生关于一次通分和分步通分的计算方法的确定和运用,三是假分数改写成带分数。教学点处于一个三难境地,孰轻孰重、如何取舍,成为我们课后讨论的重点。联系教材前后分析发现:分第一点可以学生根据已有经验正向迁移即可,第二点学生尝试完成计算后自主归纳而成,而真正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是第三点。通过精心探讨和再次备课,将重点放在探究假分数如何改写成带分数上,课堂层次脉络清晰、重心突出,富有实效。

二、关注学生思维流动,精心预设数学问题

我们深知:思考是数学课堂的核心,没有学生的思考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数学学习。然而问题是思维的心脏,只有充满挑战、情境的数学问题才会将学生引思维的深处。如西师版二年级下册第97页的有余数除法第一课时:用竖式求商“用竖式求商”一课中,我始终坚持将“学生如何探究发现竖式的写法和如何正确使用竖式进行求商”作为课堂主问题,设置了以下小问题:(1)为什么要写竖式?情景引出,通过有余数的除法引出竖式求商的必要性。(2)怎样写竖式?一次尝试、猜想竖式的写法,意在鼓励学生大胆采用旧有经验进行创新,让学生在观察中审视将除法竖式写成乘法竖式的不足,该竖式不能完整的反映出除法中分的过程及五部分。(3)如何规范的写竖式?二次尝试、合理推想,要求学生将除法中这五部分完整的写进去,并对照学习书本规范书写和练习。(4)为什么这么写?通过交流、规范,形成用竖式求商的方法的思想。即想商、写商,再算用除数和商相乘的积,最后用被除数减去积,得到剩余的数。

三、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巧妙组织数学活动

我们常常以学生一堂课是否真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来评判一堂课的优劣,而巧妙组织活动是我们达成目标最有效的做法。我的做法是:课堂教学活动化,让数学活动贯穿始终。例如西师版二年级下册第97页的“有余数除法”第一课时:用竖式求商。为达成“让学生真正理解竖式生成的必要性、竖式的正确书写方法及用竖式正确求商”的课堂目标,我设计以下课堂活动:(1)实践中的学问――分一分,想一想。利用填表构建竖式书写的要素雏形(被除数、除数、商、分走了多少、还剩多少)及初步感知用竖式求商必要性。(2)探究中的新学问――猜猜、试试、想想、议议、写写。通过尝试、试错、分析、结合表格五要素对比、合理书写除法竖式五要素,进而建模。(3)我能行我会算――算算、写写、说说。最后让学生回首照应:解决13÷3,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用竖式破解,而不再陷入口诀求商的僵局。

四、关注学生情感兴趣,全程预设数学情境

情景创设好是促进学生数学学习一条“内线”。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开课、新知、技能展开学习的情景创设,更要注重课堂全程教学情景的预设,做到:一是创设引入情境――点燃学生的内在需求。二是创设发生情境――再现知识的生成过程。三是创设探索情境――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四是创设归纳情境――引导学生的数学思考。五是创设应用情境――让知识技能回归生活。六是创设反思情境――实现知识的再创造。以此,让学生的“认知线”与“情感线”同行,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五、关注学生能力形成,精心设计数学练习

在练习设计的过程中,我经常采用“正面强化―侧面对应―反面对照―深化拓展”四个步骤进行练习设计。如平行四边形的练习设计为:

1.填空:温习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方法和结果(正面强化方法的得来)。

2.计算:(1)实物图片的计算;(2)平行四边形图形的计算;(3)平行四边形图形的测算(正面强化方法的运用)。

3.分别知道平行四边形两组底和高,计算面积(侧面对应认知对应的底和高才能相乘算面积)。

4.判断分析――通过学生实践中错例,反面对应其练习。

5.问题解决――实践中自主分析运用,深化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