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职教育管理

高职教育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职教育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职教育管理

高职教育管理范文第1篇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教学管理的要求

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教学管理的现状

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都拥有着属于自己的对于职业教育的形式。英国有其“三明治”的教育模式、美国有其“合作教育的教育模式”、德国的教育模式则是“双元制”。我国“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是20世纪90年代应用到职业教育模式和教学管理体系中的,推动了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发展。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不断的探索与研究中,以“工学结合”为基础思想,进一步诞生了“订单式”、“2+1”模式、“工学交替”模式和“双向生”的高职教育培养模式。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和办学条件差异下,适合应用不同的教育培养模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教育管理下,通过科学发展观的指导,职业教育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做前提,立足当地、服务行业企业的高职院校的发展的背景,来建立符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教学管理改革研究”的基本任务是在“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下,在学校与企业紧密联系下,来进行人才的培养模式的改革。

2、“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推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改革的发展专兼相结合的“双师结构”是发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对于高职教学队伍的建设,在鼓励专职教师走出校门,深入行业实践中对行业具体了解,对企业深入了解中,从而使教学的实践能力加强。

(二)从思路入手来加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教学管理改革

1、教学模式要逐步向以地方为中心进行转移

在以开放性、职业性、实践性、综合性为特征的现代高职课程体系中,需要在工学结合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下,来从真正的企业内部中,结合实践,学到更多。校内第一课堂进行理论奠基,校外第二课堂进行实践延伸,使得教育模式朝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在此通过制订新的教学考核标准和工作量计算办法来激励教师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向工学结合的高职教学模式来转变。

2、教学模式中要更加重视以能力为目标的转变

课程考核作为评价教学模式和教学工作信息反馈的重要手段,在工学结合高职教学的改革中也起到了推动的作用。面对“工学结合”新的教学模式下,更为科学、完备、可测性能的一套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是否能够更好发展新教育模式的助推剂。在理论加实践的“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下,要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学校评价为基础,结合行业、政府与社会力量,来使得评价更具可靠性。

二、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现状分析

(一)从现状中发现问题

1、教学管理理念的相对落后

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作为教学管理者的思维定势还存在在高职教学的管理中,这严重阻碍了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发展。在高职院校中,教师在缺少竞争意识的情况下,不能够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在仅仅理论教学的高职教育中,因为缺少学生的实践教学,从而不能达到市场对人才的需要标准。教育的科学性、人性化也没有得到重视,使得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停滞不前,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后,一无所获。

2、管理者素质低

对于实施教学管理工作的管理人员来说,学历主要以大专为主,基本上就没有硕士以上学历的人员,其所学的专业也与教育教学管理不对口。管理者学历偏低,专业知识的不牢靠也是造成高职教育现状的直接原因。

(二)结合现状对高职教育管理进行研究

1、从观念出发,做好教学管理创新

只有对教学管理模式不断创新,才能够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质量。在落后的高职院校的管理理念下,是不能够发展教学管理的。所以培养高职院校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是促进高职教学管理发展的第一步。管理者在拥有创新意识的情况下,才能够保证高职教学管理工作质量高、效果好和成绩佳。而对于人员综合素质培养的主要途径就是其创新性的培养,可见创新意识对于高职教学管理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从信息化入手,提高教学管理

通过计算机网络的应用通过大量信息的参考和处理来对高职教学管理进行正确的决策。信息化与高职教育管理相结合是使得高职教学管理高效、科学、合理发展的重要保障,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从管理队伍考虑,提高教学管理

管理队伍的强弱是关乎高职教育发展最为主要的影响因素。所以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则是高职教育管理系统中的重中之重。第一、从人员数量的增加来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第二、以继续教育的形式来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学历层次,从而加强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第三、从提高各级领导对于教学管理重视来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三、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

高等教育中,高等职业教育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根据现如今就业的需要,我国高职教育管理改革中,在以“工学结合”中进行高职教学管理的改革。教学质量作为学院的生命线一直受到学院的高度重视,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在以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为基础,以市场需要为前提来进行高职教育改革,来培养法律素养与人文素养集一身的高素质人才。以学生成人、成才、成长为主题,职业素质,职业能力为主线,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迁移能力为能力培养方向,法律知识贯通体系、人文素质培养体系、专业能力培养体系和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为四个构建体系,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和特点选择校舍结合、顶岗实习、与就业、订单培养、课证融合、学训结合、学工交替、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为途径的新型高职教育模式。同时,还应该根据专业自身的特点来具体构建适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酒店管理专业则要从酒店和旅游岗位群来对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进行法律素养教育的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园林技术专业则要从“接触——掌握——提高——适应”四个方面来入手,在工学结合的基础上进行教育模式的改革;对于法律文秘专业的学生来说,更是要在融合了法律、文秘、管理的课程体系中来全面培养人才,能够以“大平台、宽方向、多技能”的工学结合下来进行人才的培养。从实例中看工学结合高职教育管理模式。

以某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为例,来谈在工学结合的教育管理模式。“工学结合”教学管理实施是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以该专业在第四学期的时候就不安排校内的教学任务了,将学生安排到江苏、上海等地区的酒店中进行实地实习,到第五学期开学为止,通过一段时间的实习,学生们能够将自己以前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同实际情况相结合起来,让理论与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以“人文素养贯通,学训教管合一”的培养模式,来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管理模式。从提升人文素质入手,在学习、实训、教学、管理过程中融入“人文素养贯通”,再通过丰富多彩的各项活动,如学习平台、知识模块、讲座、竞赛、社团活动,来积累更多的文学知识和公关礼仪知识。以看、听为主,文案资料工作为辅的“学训教管合一”中,能够了解到一线的工作性质和内容,让学生们对于自己所要进行的工作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

高职教育管理范文第2篇

1.教育价值观的嬗变。教育的价值取向决定教育者的教育行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职业教育确立的教育价值观对于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教育改革的深化具有决定意义。改革开放前,我国教育价值观基本上是社会本位价值观;后由于受西方个人本位价值观的影响,在教育价值取向上突出了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这两种价值观都有其理论依据,也有其偏颇之处。前者忽视个体价值,压抑个性发展,不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后者忽视社会价值,只顾个人利益,无视社会整体利益,不利于现代人才的培养。两种价值观的缺陷都不利于高职院校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要想适应并满足社会发展需要,高职院校必须更新自身教育的价值取向,顺应时代的潮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个体的主体性地位,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使社会价值与主体价值协调平衡。高职教育必须承认个人差异,尊重学生的自我价值,重视学生的全面智能开发、人格塑造以及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并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职业生涯规划方向和促进学生职业岗位适应性的要求,突出学生认知主体地位,使其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获得个性化发展,建立“人人可成才”的发展环境和成长路径。

2.传统教育管理的弊端。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首先在于其人才培养目标与其他教育类型不同,致力于培养处于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把目标放在理论知识和岗位操作技能的双重培养上,但实际操作中“应试教育”的痕迹仍然处处可见。从17世纪30年代到19世纪初的“传统教育”学派的“班级授课制”和“三中心论”(以教师、教科书、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直到今天都影响着教学模式。教师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的个性化最终为“成绩一刀切”。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很多情况下只能一视同仁地进行教学,无法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管理和培养。这种单向授受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育教学,并不是主动积极地学习,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思想交流和情感沟通都很缺乏。重教育、轻指导,重管理、轻服务的管理模式,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育管理。这种教育管理模式中,主要任务就是给学生定规矩、教学生、管学生,完全忽视了学生的参与性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质量的评价上,不是以学生的具体能力为标准,而是以考试成绩作为教师绩效的考核依据。

二、高职教育管理中学生主体式教育的可行性

1.新时代高职学生的心理需求为其提供了主观条件。每一个时代的人都会有时代的烙印,当今高职学生多是“90后”,表现出许多新特点:学生几乎是独生子女,个性复杂多样,自我意识强烈;总是站在时代的前沿,接受新鲜事物快,凡事喜欢出新、出奇;地区差异和家庭差异使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增强;学生擅长形象思维和动作思维,观察动手和创新开发能力较强,社会参与意识较高。新时代高职学生身上的气质特点为高职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实践自身主体地位提供了主观可能性。这就要求高等职业教育为个体发现自己的潜能提供机会,一旦个体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选择课程,就可以避免盲目性和强制性,有助于调动高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快地找到自己的发展潜力。

2“.大众化”教育的现实为其提供了客观条件。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发展为“大众教育”,这给学生教育管理带来了严峻挑战。这种挑战不仅来自于招生人数增多和办学规模扩大,还表现在对传统教育管理理念的冲击。由于入学门槛的降低,一方面,学生本身的个性差异性更加突出和明显;另一方面,学生对接受高等教育具有更大的自主选择性,这使得高校在生源上形成一定的压力和竞争。学校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完全取决于其所开发的专业和人才培养的质量能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于高职学生来讲,只有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才能更好地进入社会,谋取职业,实现人生。高职院校的目标和责任在于开发满足学生需要的、适应社会经济需求的“适销对路”专业,这使得原来一统化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方式发生动摇,为学生主体式教育管理模式的实施提供了客观条件。

三、高职教育管理中学生主体式教育的创新点

1.教育理念的转变。学生主体式教育管理是将主体的自主意识与能力内化为自导自控行为,以实现自主管理,促进管理者自身成长和学校跨越式发展的活动。一方面作为自主管理的高职学生要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和重要作用,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转变原有的被管理者局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自我管理;另一方面作为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者要转变观念,做到主动给学生放权,给学生自主管理的空间。高职教育管理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用赏识的眼光,发现学生的特长,根据学生的基础、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帮助学生选择课程、明确教学计划;依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帮助学生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将教学活动内化为自己的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个性和才能发展的独特性和成长点。

2.教学方法的转变。高职教育按照工作过程的需要选择技术实践知识,并通过设计实践性问题,从中引申出专业知识,因而工作过程占有逻辑主线地位,以职业岗位中完成某项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完整的工作程序为逻辑顺序。高职教学中要从“满堂灌”“一言堂”变为以启发式、探索式和研讨式为主的工作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以学生的主动探索为基础,围绕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开展活动,提倡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主动性,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其实现对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内容的主体性建构,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教师除了要面面俱到地讲授外,要运用更多点到为止的归纳教学法,并有机结合各种教学手法。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提倡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引导和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通过课外阅读,参与课外活动,使课堂向社会延伸。

3.管理体制的转变。高职学生普遍思维活跃、动手实践能力、专业技能等方面都较强,要针对高职学生的这些优势开展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各方面能力。如鼓励学生组织并参与各种技能大赛,项目的设计、方案的制订到具体实施,不仅可以提高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必备的创新开发意识和自主创业能力。学生主体式教育管理应充分发挥班级和各种社团组织的作用,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建立运转正常的学生自我管理机构,如自律委员会、学生评议联席会、负责班级常规的纪监会,推进学生自我管理制度化;注重学生自主性培养,在学习上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事务管理,尝试设“学生评议会”,对教师的业务水平、课堂教学进行评估,增强学生责任感和实际工作能力,促进学生社会生活能力与学习能力的提高。高职文化建设可以为学生主体式教育管理提供相对宽松的氛围,使学生的主体精神在其中得以弘扬。

高职教育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能力场;高职;教育管理模式;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7;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1-0019-01

众所周知,21世纪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而高等院校的重要职责是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因此,做好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职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在发展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本文基于能力场的角度,对完善高职教育管理模式进行相关研究。

一、能力场的简要概述

在高职院校,由教师、各种教学资源以及大学生等共同构成的教学情境,会在彼此的空间中产生数量众多、种类不同且只仅仅属于自己的场。通过有效控制,这些场能够在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产生一种特殊物质,最终形成以培养高职大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就业能力为根本目标的能力场。人与人之间,通常情况下是通过采用各自熟悉的已知方式,譬如说使用视觉、听觉、嗅觉等进行交互作用,同时人们也会有意或无意地在各种各样的场中完成交互作用。场作为其中重要的媒介,能够将人的情感思维及意志品质等作用在其他环境之中,或是作用在他人身上。在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需要将有形的教学活动与无形的能力场相结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原则,帮助高职大学生在充分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以及职业技能,最终实现全面健康发展,成为祖国需要的栋梁之材。

二、基于能力场视角的高职教育管理模式运用

(1)现代化的职业教育理念。基于能力场视角的高教育管理,在教育观念方面强调现代化与个性化的职业教育观念,在办学过程中更加注重高职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依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个人喜好开展个性化教育,促进多元化办学格局的形成与发展。而在教育管理过程中,高职院校将国家相关教育政策作为根本的管理指导思想,同时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的实际情况、经济水平等,通过积极吸收国外优秀的办学和管理经验,进而摸索出一套适合自身的教育管理模式。

(2)校本管理。高职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让高职大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也就是说,为国家源源不断地输送优秀人才是高职教育最重要的目标。因此,基于能力场视角的高职教育管理模式,要求高校坚持校本管理思想,积极与用人单位建立高效协同机制。要通过安排大学生亲身感受职业工种,了解岗位需求,体会职场生活,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而用人单位也可以在此过程中发现优秀人才,最终实现学校、用人单位以及大学生三方共赢的愿景。

(3)人本管理。基于能力场视角的高职教育管理模式,要求高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充分尊重大学生,并且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要更加注重对校园文化进行建设,通过积极举办形式各样、种类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比如专业知识比赛、职业技能比赛、校园歌手大赛,让大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现自我。要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及思维方式。大学生借助校园文化活动,积极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一方面结交朋友,加深同学之间的感情,另一方面也能有效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为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4)课程管理。在高职教育管理中,课程管理占据核心地位,同时基于能力场视角的高职教育管理模式也离不开课程管理,要通过课程这个重要媒介加强高职教育管理。鉴于高职院校自身的办学特性以及教学目标,在设计课程时,需要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个人喜好,重视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及职业发展能力。在开设课程时,要充分了解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积极开设计算机、英语、应用文写作等方面的课程;另外,还需要开设专门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应试能力的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要融入职业道德素养、人文素养、自然科学素养等内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探索精神。多元化的课程设置,能够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大学生特长,实现全面发展。

(5)教师管理。基于能力场视角的高职教育管理模式,还需要加强对高职教师的管理。首先,对现有高职教师进行在职培训。要求高职教师既具备专业知识,又具有专业教学能力,能将学科知识与职业技能相结合,能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有效地开展职业教育。其次,高校要从各行各业中甄选行业能手。邀请其作为客座教师对高职教师和大学生进行培训,将当前行业内的最新技术及思想理念带给高职教师和高职大学生。这样,一方面切实解决高职院校教师人手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有效提升高职教学质量。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能力场本身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基于能力场视角的高职教育管理需要始终坚持校本与人本管理思想,对课程管理、教师管理等进行资源整合及优化设计,为促进高职大学生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高职教育管理范文第4篇

【摘要】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高职教育一直将培养社会实践性人才作为主要目标,在高职教学过程中,也将重点放在对学生的技能培养上,而在θ吮窘逃方面关注不够,忽视了素质教育的本质。由于我国高职教育管理发展时间不是很长,管理机制还存在不够完善的现象,在实际操作中也经常会遇到很多问题。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管理中普遍存在管理职能混乱,隶属关系不清晰的现象,从而造成我国高职教育管理在政策上不能很好地协调统一。本文首先介绍高职教育管理的现状,然后针对高职教育管理的基本情况,进行具体的发展对策研究。

【关键词】高职教育;制度管理;对策分析

引言

随着21世纪的到来,我国高职院校取得了较快发展,从招生规模来看,高职院校已经形成了较大的规模。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发展需要进入一个以质量为主的发展阶段,而不是一味地实行大规模扩张,在这个过程中,高职院校在教育管理上就必须进行实质性的改革。虽然我国高职院校在行政管理、学校定位等方面还存在大量的问题,这给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因此需要制定科学的教育管理模式,准确定位学校的管理目标,积极探寻高职教育管理的发展机遇。

一、高职教育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高职院校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

由于我国高职院校和技师学院分别由不同的部门管理,高职院校由教育部门管理,学生毕业以后由国家颁发正规的学历证书,而技师院校属于自主招生性质,是一种技能培训,因而由人社部门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和现象,就造成了高职教育管理中容易有很多矛盾产生,由于归属不同,管理部门的管理模式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在学校设施建设上、财政资金的分配上、教学评估等方面都是在本部门内部执行。这样就导致了各院校在设施建设上不一致,在教育经费的使用上也不能均衡配置,同时在教学质量上也没有办法实行统一的评估。

其次,在文凭发放中,教育部门颁发的是大专文凭,而人社部门颁发的是技师证书,因此教育部门队技师学院的证书不认可,造成技师学院的学生在毕业后不能享有和高职院校学生同等的待遇。另外,高职院校学生更接近与高校的教育模式,而技师学院更注重技能的培训,在实践能力上更能符合企业的岗位需求,但是出于技师学院的性质,很多政府部门不能充分认可技师学院学生的学历证书,在招生上明显存在偏见。

(二)高职院校缺乏准确的定位

一直以来,我国高职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还是按照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进行,高职院校一般来源于大专的转行,还有一些是由二级院校承办,也有的由民办院校构成。而对于普通高校来说,兴办职业学校主要在于招生,实现创收的目的,所以这一类高职中,无论在教学资源上还是课程要求上,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本校的教育力量,因此在对高职教育上没有进行特色教学,导致高职教育管理不能在实际问题上做到针对性解决。另外,民办高等院校更多的是以营利为目的,因此对高职学校的设备和设施投入都没有落实到位,再加上高职院校以技能教育为主,民办院校也不能提供完整的实训基地和试验场所。

此外,高职院校的教师主要来源于普通高校的学生,在教学管理人员上也没有能够得到实际的锻炼,造成高职院校在教学和管理上存在较大缺陷。从学校教育管理部门来看,高职院校从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评估标准,到教学模式都很有很强烈的教育特色,这种教育特色使得高职院校在教学中往往按照高校的教学模式进行复制,造成高职院校在定位上出现偏离。

(三)高职院校制度上不完善

我国高职院校制度设计中存在较大的问题,导致高职教育管理结构上出现缺陷,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其一,高职院校没有涉及本科的教育,对实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缺少上升通道,高职院校学生要想继续接受本科教育,就必须通过专升本的途径,才能接受普通高等学校的教育。

其二,无论是高职院校还是技师学院,国家目前还没有对这类院校制定出专门的教学评估标准、设施标准以及教师的人数等。高职院校现如今的教学模式以及各方面的教育管理体制完全是套用普通高校的经验。

其三,在教师职称的评定上,高职院校也没有属于自己院校的具体评定方式,同样也是以普通高校的评定方式为参考,而高职院校教师要想实现职称晋升,提高自身的待遇水平,就需要通过的方式来实现,这样就造成教师太过注重理论知识,而忽视对实践教学工作的积累。

其四,在高职院校的经费拨付中,国家也没有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从高职院校专业转换快、设备更新快等特征出发,实行经费的专门拨付制度,也是我完全按照高等学校的一般规律。

其五,从目前来看,社会各行对高职院校没有起到足够的促进作用,使得高职院校教学中缺乏相应的标准,而高职院校本身制定的教学目标以及实践领域通常又与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存在偏差。

二、高职教育管理的发展对策

(一)对高职院校进行集中管理

首先可以通过成立高职教育管理委员会,对高职院校教育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在国家设立的具有相关权利的委员会管理下,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发展要求,出台针对高职院校的具体改革措施和发展策略,切实解决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中的详细问题。高职教育管理委员会由国务院直接负责,在国务院设立相应的办公室,对接管理委员会的工作安排,这样也能确保相关工作有效进行。

其次国家政府对教育部门在高职院校的管理职责上应该重新进行分配,让教育部门对高职院校和技师学院进行统筹管理,并在审批上同等对待。对高职院校和技师学院的设施建设、教师队伍编制、经费拨付标准以及招生等方面做到一致性,在对学生专升本、教师职称晋升等也应该出台相应的应对措施。在这一点上,统筹管理的范围不包括公司企业或者其他方兴办的高职院校。

另外国家和当地政府对人社部门在高职院校管理方面进行调整,重点突出其对院校的服务功能,针对技师学院的学生,为他们提供一些就业保障政策,并制定出一些切实可行的专业培训计划,对一些技能学习创造足够的实习机会。在保证制度正确实施的同时,还应该根据社会及行业领域中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标准,在专项技能水平上制定出相应的等级标准,在技术考核通过后颁发资格证书。

(二)保障高职院校教育经费的有效落实

高职院校教育经费的落实,需要个方面共同参与,所以应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再结合企业投入以及社会各界力量一起完成的高职院校教育经费的制度。首先国家应该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在政策中具体规定高职院校教育经费占国家整体教育经费的比例,只有明文规定,才有正确贯彻实施的方向。

其次,国家应该大力提倡企业加入高职院校的兴办浪潮中,并且要求中央和当地政府成立专项资金来改善高职院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新设备的投入。同时为了从根源上解决高职院校教育经费落实不到位的情况,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对高职院校进行调查走访,分析出高职院校的特征,从而在经费拨付以及拨付方式上与其他普通高校区别出来,并根据实际状况,提高高职院校的经费标准。

另外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特别是针对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国家政府应该对这些地区,做到财政转移,将教育资金重点安排在这类地区的建设和教育工作中去。以保证这类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条件和整体保持一致。与此同时,应该重视这类地区高职院校教师的培训和晋升安排,确保他们享有和其他教师公平的待遇和机会。

(三)准确定位高职院校的发展方向

在教育改革之下,需要尽快完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体系,对高职院校近期以及长期发展应该制定出一个清晰的规划,可以有计划地实现高职院校的资源的合理配置。首先可以通过在高职院校中增设本科专业,在一些被批准设立本科专业的高职院校进行本科试点教学。还可以将技师学院纳入到高职院校的管理体系中来,在对一些技师学院进行评估后,享有办法专科学历文凭的权利。

其次在对高职院校教师职称晋升时,应该结合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制定出一些区别于普通高校的晋升通道,通过和培训和奖励制度,充分稳定教师队伍。同时在对学生专升本的政策上,通过在高职院校中实行专升本这一政策,解决学生接受本科教育的需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提高高职院校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的适应能力,需要相关部门对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进行改善,充分借助多方力量,实现我国人才战略的快速推进。

参考文献:

[1]陈张杰.高职院校教务管理中的差错因素与控制策略研究[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4)

[2]祝文琴.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1)

[3]倪瑞菊.基于创新的高院校教学管理问题及对策探析[J].职业,2016(17)

高职教育管理范文第5篇

就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管理趋势来看,大多数高职院校依旧存在秉着传统的师本理念来开展教学管理工作的问题,所谓的师本理念就是管理学生而不是让学生管理,这一理念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以生为本”。然而随着教育体制的变革,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随之出现即生本教育理念,它以学生为出发点,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随着国内外教育制度的演变及当前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化,全面进行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改革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因此正确认识和实施生本教育就变得非常重要。

一、生本理念在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意义

生本理念,就是在教育管理中贯彻发展“以人为本”的思想,也就是说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时,应该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不但有助于提高高职教育的管理水平,更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观念,而且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控能力,从而形成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的思想意识。然而,生本理念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任重而道远。

二、生本教育视角下高职教育管理的改革思考

1.正确认识生本理念

生本理念了以前的管理理念,即学生不再是管理的对象,而是教育的对象,是能够培养和发展的对象,管理者应从学生的利益出发,重视学生,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在生本理念管理教育的视角下,教育管理者首先应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不随意在同学或是教师面前批评学生;尊重学生的思想,不随意否定学生的意见等等。其次在生本理念的教育指导下,管理者与教师的身份发生了变化,教师由原来的管理、教学变为学生未来人生道路上的指引者。学生从以前的被管理模式中解放出来,管理者则需要把每个学生当做是自己的孩子,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为其做好人生规划,约束学生的不合理行为,用爱的力量鼓励学生,以促使其不断成长和进步。最后要使学生认识并了解到自己的缺点,在学习中弥补自身的不足之处,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好自我表扬与自我检讨的工作。

2.密切关注学生

生本理念教育视角下,学生是中心,了解学生是高职教育开展管理工作的基础。因此,管理者必须尽全力去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这样才能够做到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并给予其及时正确的帮助,进而与学生建立友好和谐的关系,使其在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与此同时管理者还要特别关注在经济上或心理上有困难的学生,在经济上,管理者应该根据贫困等级给学生发放贫困补助金;在心理上,管理者应该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并且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以自己积极乐观态度感染学生,帮助其调节自己情绪。

3.加强管理人员和辅导员素质培养

在高校中,学生与管理人员和辅导员的联系最为频繁,管理人员和辅导员是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主心骨。高职院校在聘请管理人员与辅导员时,应该建立相关规则并确保切实贯彻执行,要做好关于面试者的考核及其试用方面的工作。对此,首先要建立完善、合理、有效的考核机制,并严格遵守考试程序。做到笔试、面试相结合,不仅要了解了应聘人员的专业能力,还要考察应聘者的沟通应变能力和情商水平。这样的话高职院校就可以依照应聘者的具体特点来安排合适的岗位。其次建立试用期考核机制。通过面试的应聘者应该在正式录用之前有试用期,这也是对其实际工作能力的考验。只有当应聘者真正地进入工作环境中,才能更真切地了解管理工作。最后还要建立再学习机制。要对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引导其积极开展经验交流,以实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进而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的管理水平,实现一支高素质、年轻化、高水平的管理队伍的建设。

4.学校教育要和社会需求进行有效结合

在高职院校所设的大多数专业里,大部分都是从市场需要出发,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重点内容。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和社会或企业进行合作,发展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使学生在实习期间能够深刻了解社会需要,从而找到自身学习过程中的缺点,并不断改进,这是我国教育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与此同时,在提高学生动手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还要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社会需要,从而使其做好长远打算。只有当学生自己认识到学习对自己未来的重要性时,自然就会主动学习。此外,当管理人员发现学生思想有所偏颇时,应积极给予正确的引导,竭尽可能的帮助学生解决在实习期间所遇到的困难和疑惑,并鼓励其树立远大理想,以成为自身未来的主宰者。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是培养我国专业技术型人才的主阵地,是我国教育结构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教育那种传统的管理制度以及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时展对人才提出的要求,而生本教育理念在高职教育管理中能够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能够使高职院校培养出满足时代需求的人才,因此高职教育管理中落实生本教育理念成为时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温斌.生本管理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2]刘玉芝.职业技术学院中文教学中生本理念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