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集体工作措施

集体工作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集体工作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集体工作措施

集体工作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水利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问题及有效措施

水利事业单位,是主要负责水利工程建设,防汛抗旱等工作的社会性组织。水利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主要负责单位财政的管理,对于单位财政支出和进入具有重要的审核和把控作用,在水利事业单位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就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水利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队伍不够专业

在水利事业单位中,会计队伍不专业,主要表现在会计人员配置不规范、会计知识和职业素养不专业两个方面。会计人员配置不规范是指在会计队伍中参差不齐,有行政职权的人员担当会计职位的现象或者会计人员担当行政人员,两者的职能容易混淆,不利于体现会计工作的公正公开。会计知识和职业素养不专业是指虽有会计职业资格的相关证明但不具备会计的专业知识和会计实务经验或者既有相关的会计知识和会计实务技能但缺乏相应的职业素养,给会计实务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由于中国社会环境的复杂性以及应试教育的模式,使其他非会计专业的人士能够很轻松地上任水利事业单位的会计岗位,这样是忽视会计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和会计专业素养的关键性的体现,容易导致会计只停留在表面的报帐、算账等形式上,而具有深度的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规划、会计分析和预算则往往成为一种设想。

(二)会计业务操作不规范

在水利事业单位会计实务操作中,对于记账凭证的审查过于简单,详细事由记录得不够仔细。记账的原始凭证保存不适当或者相关数据书写不规范,致使会计信息不可靠。

(三)固定资产管理不到位

固定资产管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资产管理人员对于固定资产的盘算容易出现疏漏的现象。对于购入和消耗的固定资产的入账书面管理不规范和不及时,容易造成不同书面账单混淆的情况。会计的报帐人员和审批人员、保管人员等往往出现是同一个人,职权分离不够明确,造成固定资产分不清的现象。或者,水利事业单位的会计各项工作有职权分离的现象,但是其制约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存在固定资产费用浪费。

(四)信息技术落后

在会计实务中,会计人员运用电脑计算已经比较普及,但大多数是用来制作相关的会计数据表格等,电脑操作比较简单。对于比较复杂的会计数据分析、数据统计等耗时耗力的会计实务,简单的电脑操作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的要求,最为主要的原因是会计人员缺少对会计电算化的运用和操作,致使会计实务的信息技术相对落后。

二、水利事业单位提升会计工作措施

(一)强化会计队伍素质提升

针对会计队伍建设,要严格按照《会计法》的标准。对于会计人才的引入,要严格审查个人资质和考核会计专业知识,从而保障会计队伍的专业化,会计知识和技能的专业化。对于会计上岗,必须要求会计人员持会计从业证,具备一定的会计职业素养。另外,水利部门应该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会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或者组织不同单位的会计人员之间的交流互动。通过专业培训或交流互动,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强化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从而保证会计人员具有公平公正、依法办事、诚实守信等基本行为准则,更使会计事业公开公正。

(二)规范会计业务操作

对于会计人员的业务操作,应该建立相关的培训机制以及评价机制,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财务管理标准。对于外来票据,要认真审查签字的原始性和清晰度,保证票据的可靠。对于经费支出,要认真审核凭证的真伪,是否预算不合理。对于经费的不同用处,要进行财务分类管理等等。在会计业务的培训中,水利单位要帮助会计人员加深对资产管理的认识,促进会计人员对资产的分类管理,杜绝多种经费混淆的现象,避免票证审查的不规范性,使账单的事由更加详细具体。建立评价机制,是为了规范会计人员的实务操作,调动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纠正会计人员的不良行为,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工作质量。

(三)重视固定资产管理

对于固定资产管理,水利单位应该加强全员思想教育工作。首先应该加大法制宣传力度,促进法治理念在水利单位中的学习,杜绝不良思想的产生。其次应该认真核实水利单位的固有资产,如实登记固有资产的分布、使用、耗损等状况。最后应该在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上落实个人负责制的实施,避免重购轻建、铺张浪费等现象的产生。对于工程完工应该及时办理竣工决算,固定资产及时入账。针对资产用途,要有详细的资金管理分类,特别是资产折旧的问题。

(四)促进会计电算化

对于基层水利事业单位,应该加强会计人员对会计电算的学习和运用,促进会计电算的普及。使用会计电算,能够帮助会计人员规范处理会计单证和档案以及固定资产的管理,从而减少会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会计电算的运用也便于监管部门的审核和监督,实时了解水利事业单位的财政支出。另一方面,也能使会计人员有足够时间学习会计知识和技能技巧。

三、结语

会计基础工作是水利资金管理和运用的重要手段。建设会计基础工作主要内容包括人员建设、资金管理建设等两个方面。建设好会计基础工作,为了水利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促使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更加现代化。

参考文献:

[1]温爱民.规范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措施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4,18:123-124.

[2]龚华.浅谈水利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完善[J].财经界(学术版),2013,20:225.

集体工作措施范文第2篇

我县基层统计站经过2年的规范化建设,硬件配备全部达标,机构人员全部到位,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断提升,基层领导对统计工作更加重视,可以说有了极大的进步,但还是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基层统计人员的负担太重,专职统计人员不能完全专职。我们统计部门下发的任务也在逐年增加,涉及一二三产业的统计内容不断细化,统计人员不堪重负,难以高质量的完成统计工作任务。

2、基层统计的源头数据质量有待提高。尤其是一产的分户台账数据、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源头数据漏统现象严重,这些大多是由村社统计员业务能力底下造成的。

二、企业规范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规上企业:已经按照统一的标准,无论是台账登统,报表上报、留存、网上直报都已经规范,而且没有代报企业。存在的问题有二:一是个别企业配合程度低,开网上报需要屡屡摧报。二是企业对报表查询的回复不能按要求进行,需要专业人员不断的纠正,才能达到要求。

2、规下企业:今年和调查队对接的规下企业任务增加了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难度和工作强度。

根据专业和数量的不同,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全部规下企业(如工业)已经按照在地统计的原则,建台账,收集数据都放到基层统计站,并作为对基层统计站的考核内容,一并进行规范。抽样的规下企业直接布置到企业,各专业召开布置、培训会把任务下发,理顺报送渠道,确保限下抽样企业保质保量做好统计工作。

三、工作措施

纵观我们统计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多是由于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和我们执法力度跟不上造成的。对此我们精准施策:

一是将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向村社延伸。各乡镇选2个行政村作为试点,全县准备打造5个行政村统计组示范点。

集体工作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会计 问题 措施

现代会计是商品经济的产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会计改革必须与经济改革同步进行。实行会计模式的重大转变,以促进工作的全面发展和水平的不断提高,从而更好地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一、现代会计的内涵及特点

会计既是以提供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又是一种进行价值管理的经济管理活动。它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真实性。在经济业务发生时,会计要进行核算,取得和填制凭证,经审核后,以合法的凭证为依据,按经济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在账簿上进行登记和反映,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第二,统一性。作为经济管理工作的会计,主要是进行价值管理,管理其中能够用货币表现的方面。以实物量度作为货币量度的基础,有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尺度,把各种性质相同或不同的经济业务加以综合,对社会再生产过程进行“观念总结”。

第三,连续性。指会计对发生的经济业务,要按照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不间断地进行记录。

第四,系统性。指会计对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首先要进行科学的分类和汇总,然后进行系统地加工处理,以便提供各种有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方面的信息。

第五,全面性。指会计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全面反映其来龙去脉,加以记录,同时,所属会计应当反映的经济业务,都必须全部记录,不允许遗漏。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近年来,会计工作发展很迅速,呈现了一些新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第一,内涵的变化。由于会计地位、作用的增强和对会计要求的提高,使会计的具体任务和工作重点发生了三个明显的转变,即由原来主要对外编送报表、报告财务状况转向对内加强管理;由原来的事后核算转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核算同时进行;由原来的反映情况、提供信息转向综合提供并运用信息、干预生产、推动经营和参与决策。

第二,会计方法发展。在成本核算中出现一些新的核算方法,如标准成本、变动成本、弹性预算等。同时,为了满足分析、预测、决策等方面的需要,会计方法中还增加了充分运用高等数学、运筹学等数学工具和分析方法,进行预测决策工作。

第三,会计工作组织变化。改变过去那种单纯按管理职能建立的全面综合管理体制,主要围绕投资、利润、成本三项目标,建立起的各级责任中心来组建会计工作,以实现其全面经济核算的功能。

第四,现代新技术的运用。电子计算机一问世,就很快被应用于会计数据处理工作中,出现了会计电算化,并在进一步完善。

二、我国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完善会计法律制度、规范会计行为、有效发挥会计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因法制不完善、监督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使会计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会计信息失真

一些企业为了个人的利益,不认真履行会计工作原则,私自更改会计数据,假账真算,真账假算,造成账实不符,导致企业不同程度的亏损。这样,不法人员就可以转移国家资产、偷逃税款,一些不法人员有意不建账或账目混乱,不按公司规定制作会计报表,故意制造出混乱,以便趁机浑水摸鱼、谋取私利。

(二)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化

有的单位会计人员把关不严,导致会计科目混乱,业务处理不规范;会计专业实行持证上岗已有多年,但仍有一些无证、无学历人员占着岗位。其中,有些人缺乏财会知识,工作随意性较强、账务处理不规范,不能正确反映经济活动的实际内容。有的单位对会计人员的任用管理不合法,会计人员更换频繁,会计队伍不稳定,会计基础工作缺乏规范,也使会计信息由于缺乏一致性而失真。从而影响会计工作的知识性、严肃性,影响了会计工作质量。

(三)对会计工作认识肤浅化

财务部门在整个企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企业会计工作做得好,不仅能反映准确的数据信息,为领导经营决策提供依据,而且能完成税收筹划,最大可能地避税,使盈利水平最大化。然而有些领导却认为,会计工作只是简单的加减乘除,既不出产量,又不能回笼资金,更不能创造利润,因而会计人员的工资待遇、社会地位往往被忽略。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人员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四)企业纪律松懈化

由于会计工作的特点,会计工作的任务大部分是在月末完成,所以平时就相对空闲,会计人员完全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进行在职培训,填补自己专业的欠缺。然而,由于部分企业纪律松懈、某些会计人员不思进取,往往对自己的岗位毫无后顾之忧,荒废了大好时光。

(五)会计工作的落实有偏差

会计工作的任务,不仅要保证企业财政的完整,还要确保企业能长期稳定的发展。可如今,却出现了重效益,轻执法的情况。当我们看到的那些企业在介绍会计人员的种种先进工作事迹时,相关企业对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严格会计管理说得头头是道,当真正去维护现代企业的利益时,这些会计人员又显得力不从心,不严格执法,疏于管理,各种会计工作问题日益暴露出来。会计工作不但在企业的发展中受到排挤,更严重的是,还无法得到外部政府的保护和支持,整个会计工作的落实有偏差。

三、加强会计工作的措施

(一)进一步深化会计改革

企业财务人员要充分运用新的核算方法,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发挥应有的作用,进一步深化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改革。政府部门对会计管理的职能、方式需要进一步转变,应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会计管理体制。

(二)继续加强会计法制建设加强会计法制建设

继续加强会计法制建设,是完善社会经济管理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也是转变会计管理职能,将会计工作引入正常发展轨道的关键。如今,我们应对相关的会计法规开展大力的宣传活动,采取切实措施,调查和处理在会计工作中的不法行为,保证会计工作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在认真贯彻落实会计法规的同时,会计人员还要积累经验,使会计法的各项规定具体化,尽快建立完善的会计法体系。

(三)加强发展会计电算化事业

重点做好以下工作:研究制定总体发展规划,以引导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制定出台会计电算化管理体制,逐步将会计电算化事业引向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加强会计软件市场管理,搞好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工作,推动会计软件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开展会计电算化人员岗位培训,培养一支适应时代要求的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

(四)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通过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培养、评价、选拔会计人才的机制,加强企业纪律的同时,积极抓好在职会计人员培训。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开展会计专业在职教育,在财政部门统一规划和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支持各地区、各部门和多种办学力量参与会计在职教育。同时,研究制定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教育,全面提高人员素质。

(五)加深对会计工作的认识

企业要对真正有才能的会计人员委以重任,并在薪金水平上有别于其他人员。这样会使他们感到领导在关心支持他们的工作,更重要的是领导认识到了他们的价值所在。如此,会计队伍将越来越稳定和精练,企业在经济管理上也将越来越好。

集体工作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餐具监测;餐具消毒;问题及措施

[中图分类号]R155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5(c)-125-02

餐饮单位所使用的公用餐具是否消毒,消毒的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我国一直非常重视餐具消毒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将餐具消毒列入法定条款来规范,由此可见餐具消毒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了解影响东莞市塘厦镇餐饮业餐具卫生质量的主要因素,有的放矢地加强餐饮业餐具卫生的监督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2006、2007年我们随机抽查了本辖区内部分饮食单位,对其餐具的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同时对被抽查单位的餐具进行大肠菌群检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06年6月~2007年8月,我们将本辖区内登记在册的全部饮食单位,按其规模分饭店类和摊档类两种,采用随机数字法,对饭店类随机抽取5%、摊档类随机取3%作为调查对象。统一调查表,统一标准,统一时间内逐一调查,主要通过从业人员对食品卫生知识的了解、饮食单位消毒制度的建立、消毒设备的使用等方面进行调查,同时对被抽查单位的餐具进行大肠菌群检测。

1.2 采样方法

采用符合卫生部规定的快速纸片法检测大肠菌群,效期内使用。检验项目为大肠菌群定性,根据《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GB 14934-94)评价,以未检出大肠菌群为合格[1]。

2 结果

2.1 餐具监测结果

抽取饮食单位待用的餐具进行大肠菌群检测。从检测结果看,永康消毒公司的餐具合格率最高,达90.00%;饭店类为57.54%;摊档类最低,仅为28.58%。2006年与2007年的餐饮具卫生监测结果合格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14.27,P

2.2 监测结果分析

永康消毒公司的餐具合格率高,其原因是由于该公司在餐具消毒过程中使用热电厂生产的高压蒸气消毒,采用塑料袋密封后供给各摊点使用。个别检测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消毒后在摊点存放时间较长或塑料袋破损后造成污染;饭店类餐具合格率2007年出现了大幅度上升,主要是我们加强了对饮食行业的监督管理,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培训,饮食单位添加了必要的消毒设备的结果;摊档类餐具主要采取清水冲洗、开水烫、药物消毒等方法处理餐具,由于该类摊点数量众多,流动性大,从业人员消毒意识淡薄,餐具消毒合格率2007年虽然有所上升,但也只达到42%左右。见表1。

表1 东莞市塘厦镇2006~2007年餐具消毒监测结果(例)

3 存在的问题

3.1 餐饮户存在的问题

3.1.1 餐饮单位负责人卫生意识差,对餐具消毒工作不重视。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个体经营已成为餐饮业的主流,他们当中有部分人缺乏应有的卫生知识,法律观念淡薄,受利益的驱使,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了他人的身体健康。注重就餐场所的门面装修,而对必备的消毒场所则因陋就简,在卫生设施、消毒设备等硬件方面的经费投入不足,对餐具消毒工作不重视、不督促。调查发现,有70%的饮食单位没有依法建立餐具卫生管理制度。

3.1.2 不具备餐具消毒设施或使用不好。有些餐饮单位消毒间达不到卫生要求,消毒设施简陋,甚至在临时搭建的简易棚中进行,“一洗、二冲、三消毒、四保洁”成为一句空话,消毒效果难以得到保证。有的中小型餐馆虽然购置了餐具电子消毒柜,但其容量与单位的经营规模根本不相适应,有的甚至不通电源而只是用作应付卫生监督部门监督检查的摆设品。有近90%的中小餐馆没有配备与客流量相适应的餐饮具消毒设施,部分单位仅配有用作小餐具消毒的消毒柜,大餐具却没有消毒设施,从而造成大餐具合格率低。

3.1.3 对餐具消毒工作的管理不到位。没有建立健全餐具消毒制度,消毒无专人管理,无消毒记录。消毒人员卫生知识及消毒意识缺乏,操作不规范。有的单位即使制订有消毒制度,也只是流于形式,在实际工作中没有真正去执行。

3.1.4 早餐、夜市是餐具消毒监管工作的难点。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早点、夜市经营户逐渐增多,这些摊点多为露天经营,无上下水设施,业主往往是一盆水反复使用,餐具洗涮操作本身就已违反规范,更不用说餐具是否消毒了。加之早点、夜市从业人员身份复杂,特别是近年来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事经营餐饮,这些人员大多数文化程度较低,卫生意识和法律观念淡薄,认识不到餐具消毒的重要性,这类摊点通常不易管理和难以取缔。

3.2 监督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3.2.1 监督力量薄弱,执法力度不大。对餐具消毒监督是一项长期的连续的卫生监督工作。现阶段的卫生行政部门所实行的是综合执法,既有食品卫执法,又有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等监督工作。有限的监督员既要完成单位分配的有偿服务任务,又要开展食品、公共场所采样及卫生许可证的审核验收及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等工作。所以对餐具消毒工作除了每年规定的几次餐具消毒效果监测抽查,难以做到对这项工作的经常监督、指导、培训等。同时,一般情况下卫生行政部门对餐具消毒效果不合格的单位也只是提出改进意见,行政处罚的力度对违反者不足起到警示作用。长期以往,助长了经营业主对餐具消毒工作的麻痹意识。

3.2.2 监督机构的服务态度。卫生监督机构实行综合目标管理,其中有业务指标,有经济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人。目前卫生监督部门存在执法经费紧缺、人员偏少、交通工具相对缺乏等因素。卫生部门需要不断开拓经济创收的项目才能维持生存,而餐具消毒效果监测就是有偿服务重要的一项。有的地方甚至把餐具消毒效果监测的收费,作为完成经济指标的一种主要来源,因而在开展餐具消毒效果监测过程中产生,偏重监测检验,忽视了对餐具消毒过程卫生要求的监督管理,导致对餐具消毒的监督频次减少、执法力度放松等现象。这种现象长期下去难以避免走过场现象的发生,影响了餐具消毒工作的科学性、严谨性,也给卫生监督工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4 讨论及建议

加强队伍建设,加大执法力度。餐具消毒是餐业运行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保护人民群众健康的有效措施之一,只有不断充实监督队伍力量,加强监督员职业道德教育,端正服务态度,增强责任感,提高执法水平,才能做到对餐具消毒工作经常的监督监测和管理,把定期的消毒效果监测和经常的监督检查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不进行餐具消毒和消毒不合格的单位,应依据相关卫生法律、法规予以行政处罚[2],并定期把餐具消毒结果通过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增强舆论监督的效应。

加强政府职能部门间的协调,充分发挥政府职能的作用,加强与工商、公安、城管、环保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对于较集中的从事早餐、夜市个体饮食街(档)增设上下水设施,改善基本卫生状况,便于其进行清洗消毒,对经整改仍不能达到餐具消毒卫生要求的单位坚决予以取缔。有条件的地区推广和使用符合卫生质量合格且对环境无污染的一次性餐具。

严把卫生许可证的审核发证关,树立监督机构的执法形象。对新建、改建、扩建的餐饮单位,必须按照《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及其有关标准进行审查,严把发证关。对年审餐具消毒设施不达标的单位,要责令限期整改,整改仍不合格的,坚决不予换发卫生许可证,从而确保餐饮单位有合理的消毒场所,使用良好的消毒设备,切实可行的餐具消毒管理制度,使餐具消毒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对不严格执行卫生许可审批程序,随意降低发证标准的个人,要追究其相关责任。

开展卫生法规的培训。提高餐饮从业人员卫生意识和法律观念,针对餐饮单位负责人重效益、轻卫生及消毒人员卫生知识贫乏等现象,对经营者开展定期、不定期的卫生法律、法规及卫生知识、消毒知识的培训[3],使他们学法、知法、用法,让他们深刻认识到餐具消毒工作对于预防疾病传播、保证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正确理解餐具的卫生状况与其生存、发展的关系,使他们懂得餐具消毒是国家法律、法规赋于经营者的法定义务。通过培训,使他们熟悉消毒知识,掌握操作规范和技能,提高餐饮行业的餐具消毒工作水平,从而达到提高餐具消毒合格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GB/14934-94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S].2005.

[2]卫生部.餐饮业卫生管理办法[S].2000.

集体工作措施范文第5篇

(阿瓦提县质量与计量检测所,新疆 阿瓦提 843200)

【摘 要】计量检定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但是现如今我国的计量检定工作因为受到内外因的影响,使其检定质量比较低,严重威胁了产品质量。计量误差不仅仅影响着产品质量,还影响着双方之间的正常交易。如果没有高质量的计量检定,我国的市场秩序也会大受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对影响计量检定工作质量原因的介绍,进而探讨了其提高质量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 计量检定工作;质量;措施

计量检定工作对工作人员的技术要求非常高,因为此项工作涉及到很多技术性的问题,如果不能有效的解决这些技术性问题,很有可能就会影响计量效率与质量。但是现阶段除了计量检定工作人员技术没有达到相应水平外,还有奇其他因素阻碍着计量检定工作质量的提高,为此,相关从业人员要正视这个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正确在短时间内就能够使我国的计量检定工作质量有一个大的进步。

1 影响计量检定工作质量的原因

1.1 外界环境因素

计量检定工作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外界环境,否则不仅会影响检定效率,也会影响检定质量。有些检定环境噪音比较大,影响检定人员的情绪,而有些检定环境十分潮湿,容易腐蚀,容易污染,计量检定设备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必然会影响到检定效率。实际上,为了保证计量检定的质量,我国已经出台了相应的环境标准,只是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1.2 计量器具自身性能存在问题

计量器具性能是否优良直接关系到计量检定的质量是否合格。日常所应用的计量器具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因为检定人员素质的问题或者是工作态度的问题,使得计量器具操作面经常出现问题,大大影响了计量器具的性能。另外,工作人员并没有根据相关技术标准对器具进行良好的保养,正常情况下,器具应用结束之后,应该对其进行清理,放置在合适的位置,但是有有些检定人员却没有这样做,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计量器具性能受损。

1.3 计量检定人员业务能力差

计量检定工作对技术性要求非常高,因此需要检定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素质,但是目前我国计量检定领域,却缺乏优秀的检定人员。有些检定人员只是简单的了解理论知识,却不会具体的操作,而有些人员则正好相反,还有些人员理论与实践都一知半解,真正理论与实践水平都非常高的人员少之又少。这势必会影响计量检定工作的质量,同时也严重阻碍了计量检定工作的长效发展。

1.4 计量检定制度不健全

虽然我国针对计量检定工作也出台了相应的规范政策,但是这些规范政策却没有形成体系,而且有很多方面都不规范,尤其是检定方法方面并没有做出相应的要求,这使得科学计量工作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因此日常生活中,计量检定工作比较混乱。而且因为有些政策规范并不具备权威性,所以对工作人员并不存在约束性。

2 提高计量检定工作质量的有效措施

2.1 营造良好的计量工作环境氛围

计量检定工作对环境要求比较高,为此有关部门应该努力营造出适合计量检定工作的环境氛围,以使计量检定工作质量能够不受环境的影响。有关部门应该安装环境监控设备,以此对检定环境进行实时的监控,发现湿度、温度等因素不合适,要立即调整。在日常生活中,还需要对工作室进行清扫与打理,始终都要保持干净,这样检定人员也能够保持着良好的情绪。

2.2 提高计量器具的工作性能

在计量检定工作中,为了保证计量器具的工作性能,要求计量检定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必须严格按照计量检定工作的基本流程进行工作,同时还要对计量器具进行定期的维修和保养,在日常工作中注意计量器具使用方法,采取科学有效的使用方法,保持计量器具使用清洁,确保计量器具使用完好,这对提高计量器具的使用效率有很大的作用,以保证计量器具能够有高效的工作性能,使计量器具能够在正常的工作状态下工作,这样才能提高计量检定工作效率与质量。

2.3 提高计量检定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

计量检定是一项技术很强的工作,在计量检定过程中,能否保证计量结果的真实准确性,检定人员能否充分发挥技术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计量检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自身的素质。没有过硬的技术,要想做好计量检定工作只能是一句空话。质量监督局要想保证计量检定结果准确,那么就应该拥有一支专业水平高、专业素质高以及能力很强的团队。计量检定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技术水平较高的人员来完成,在计量检定工作中,一个很小的差错很可能就会给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导致的损失都是很难估计的。这就需要每一个计量工作者能够在工作中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努力学习,总结工作经验,改进检定技术。 由此可见,在计量检定工作中,需要每一个工作人员提高检定工作认识,并且分析检定工作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质,提高 实际操作能力,认真的对待计量检定工作中每一项细节工作。此外,还要定期的开展计量检定工作人员的学习和培训活动。帮助工作人员在学习和培训的过程中学习计量检定工作的专业知识,了解在计量检定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同时掌握科学的计量检定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在工作中不断地进步,以适应时展的需求。

2.4 制定科学完善的计量检定制度

制定科学完善的计量检定制度其目的是通过对计量检定的工作环境、计量器具的使用性能、检定条件、检定方法以及对检定器具的维修和保养等方面做出详细的规定,使计量检定工作能够有制度保障,做到各项工作的有法可依、有法可循,使各项工作能够在稳定的工作状态下进行,以保证计量检定工作效率和质量。只有完善的计量检定制度,才能保证计量检定工作可以真切有效的发展,可以在短时间内质量有所提高。

3 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计量检定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我国计量检定工作行业发展水平,但是由于检定环境不合格,检定人员的水平不高,规章制度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计量检定工作质量一直以来都受到了很大的消极影响,为了改变这一局势现状,有关人员应该从上述几方面入手,营造出良好的检定环境,同时培养一大批优秀的检定人员,另外再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等,真正的将提高计量检定工作质量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孙卫东.提高计量检定工作质量的途径及意义[J]. 科技传播,2012(06).

[2]陈艳,王海.试论提高计量检定工作质量的有效措施[J]. 价值工程,2010(27).

[3]李长春,戴秀梅.浅谈提高计量检定工作质量的举措[J]. 科技致富向导,2011(35).

[4]段述芹.浅论加强计量检定工作存在的问题[J]. 科技致富向导,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