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数学核心素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范文第1篇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教学

核心素养是近年来列入各学科教育目标当中的一项重要培养能力,其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形成可受益终身的良好品格与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真正得以成长为全面健康发展的优秀人才[1].高中数学教学阶段作为培养学生学习意识、完善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阶段,此阶段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可有效促使学生形成理性精神、问题解决能力、跨学科思维,因而也已然成为广大数学教师甚为重视的教育目标之一[2].这就要求相关教师应积极探究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帮助学生真正提升综合学习能力.

一、借助多样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

由于高中学生对数学知识本就已有一定的基础,而教师需探究的便是如何在此基础上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或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才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促使学生愿意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来,从而得以有效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3].这就要求教师应摒弃单向教学方法,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切实地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价值与重要性.由此不仅能够让学生在激发自身学习兴趣的过程中全面地掌握所学知识,还能使学生在数学学习兴趣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逐渐培养起自身乐于思考、敢于质疑的学习意识,这对其数学素养的形成起着不容小觑的促进作用.例如,在进行“空间几何体”这一课教学时,教师便可充分利用课程内容性质选择直观演示法与任务驱动法来开展教学活动.直观演示法主要借助多媒体技术声色结合的性质以吸引学生,通过展示一些几何体及其三视图,再利用一些专业软件绘制几何体模型,并将其以旋转、平移等方式为学生演示获得三视图的流程,由此让学生较为全面地掌握几何体的相关知识.然后,可再利用专业软件绘制其他几何体,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与空间想象力来获取三视图,使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会主动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与应用.

二、注重利用提问教学,引导学生强化思考能力

知识应用能力是核心素养中尤为重要的一项能力,学生只有学会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才能表示他真正地掌握了相关知识,并具备自主解决问题的有效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还应引导学生强化自身思考能力,帮助其真正掌握如何利用自身知识与思维来解决学习中遇到问题的能力.提问教学是各个阶段教学中均能发挥良好学习引导作用的教学方法,其应用中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来逐步引导学生对学习问题进行思考与解答,以此可切实地优化学生的思考能力,令学生真正学会学习,积极实践[4].以“指数函数”这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需注意提问难度要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上,比如,不可一开始就直接问学生指数函数是否会获得负值的结果.而是首先请学生观察指数函数以后,提问其指数函数与以往学习过的三次函数有何区别,继而再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逐渐认识指数函数.在此过程中可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通过自己观察、思考来总结出问题答案,从而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

三、积极开展评价教学,培养学生知识探索精神

由于现阶段数学教学已然摒弃了“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开始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以互动式教学为主要教学形式,这就意味着师生间的交流机会有着极大的增加.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此教学形式的特性来开展评价教学,确保能够在教学中、教学后均能通过评价教学来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综合学习能力.在评价教学开展中,教师不能仅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与结论作评价,而是需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得出结论后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延伸性,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与优势,并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的知识探索意识.例如,在完成“直线与方程”这一章节内容教学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对自己在本章节学习中掌握的知识进行总结,此过程中教师需适当地肯定学生的观点,委婉点明不足之处.然后,再从学生总结的不同方程式中学生提出各方程式的特点、其在何种情况下可使用,以此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究,并由此切实地激发起了学生的知识探索欲望.

四、结语

总而言之,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从学习意识、应用能力、探索精神等几方面入手,重视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强化思考能力,主动探索知识.这对于学生而言可全面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切实地培养起良好的数学素养,对于教师而言,更是不断优化教学水平,累积教学经验的必由之路.由此可见,相关教师还需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确保在教学过程中能引导学生真正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培养起可受益终身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丹.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的四种策略[J].广西教育:中等教育,2016(22):32-33.

[2]高自山.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09):79.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学 思维能力 学习能力 合作意识 品德修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B-0032-02

为了应对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为提升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增强国家竞争力,教育部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这一概念,并将它作为课标修订的依据。核心素养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它能深刻影响一个人的格局与发展,它的获得是后天的、可教可学的。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教师应有意识地从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品德修养这四个方面去培养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思维能力

学数学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思维锻炼过程,思维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数学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对教材做深入地研究、思考、挖掘,着力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经过持久的思维训练,使学生具有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空间想象、数据分析等数学素养。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起到积极的作用,终生受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自觉地、有目的地挖掘教材的逻辑因素,如概念的分类、定理的证明、公式法则推导,使学生严格遵守逻辑规则,做到判断正确、推理论证有据,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把具有相同本质特征的问题联合起来,形成一套知识体系,并提供一定数量的材料,引导学生发现、猜想并归纳证明,把特殊问题推广到一般问题,培养学生的概括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维活动过程进行审查,如概念是否准确?判断是否恰当?归纳推理是否合理?分析和纠正其中的错误,尽力达到“更好地思考”“思考得更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进行一题多解,即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地去思考问题,探讨是否还有其他解法,通过解法比较,提炼解题思路;进行一题多变,即通过探索逆命题,改变条件、增设提问、推广结论等方式,促使学生根据变化进行思考,开拓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同时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教师严格要求学生使用规范、准确的数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来表达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教师在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努力中,深入研究数学思维特点,有意识地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使之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为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二、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更要使学生掌握获取学习知识的本领。牛顿说过:“我的成功归功于精细的思考,只有不断地思考,才能到达发现的彼岸。”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融入到思考活动中去。训练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实现从教师的“教会”转变成学生的“学会”与“会学”。

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寻求少教多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营造自主学习的教育氛围。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留出相对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领悟。并在过后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查,出相应的习题让学生口答、板演、做作业,然后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对之进行点拨、讲解、补充。教师也可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学习,导学案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的能力,它的设计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起到“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让学生获取知识,习得能力。

另外,运用多媒体技术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多媒体所展示的PPT课件、动画、视频、微课、幕课等,大多是从网上下载并由教师加工、修改而来的。而中学生主要用网络来娱乐与休闲,很少用来学习,因此要教育学生,信息素养是网络时代的基本能力,是人们对信息的获取、加工、利用、创造的能力,它不仅仅是用来娱乐与休闲。重视培养和强化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性学习的意识,鼓励学生拓宽自主学习的渠道,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的手段,并把它作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础。

三、合作意识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团队合作精神作为走向成功的法宝,在全社会中得到推广。

教师不仅要当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而且要当好学生学习的互动者、合作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点、疑点时,适当开展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教师答、学生问学生答等合作学习活动,创造一个师生互动的环境。在思考、探索、交流的过程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师生的共同参与让数学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师生合作的顺利进行使学生形成合作意识。

当然,教师与全体学生的合作毕竟有限,不能兼顾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所以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进行高效课堂合作学习活动比较有效的形式,它既可以拓展学生的思路,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要注意以下三点:(1)小组人数不宜太多或太少,人数太多不能保证人人都有机会参与讨论,人数太少则缺乏讨论气氛或知识储备的不足,一般以6人左右为宜。(2)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差异性,不能全是优等生或学困生,也不能全是男生或女生,要均衡搭配,使组员能更好地合作与发展。(3)合作学习小组需要有组长,由其主持和维持纪律,避免讨论跑偏主题或从事与学习无关的内容。组长不一定是固定的,可以轮流担任。合作学习不一定只是小组内部讨论、交流,还可以是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帮助与分享成果。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要承担组织、协调、启发、引导的责任。通过合作学习,让组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探讨、研究问题,提高交流与沟通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四、品德修养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品德修养教育是让学生在增长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具备高尚的品德和素质。

教师用自身的思想、道德、情感、习惯等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影响。教师树立好榜样,以身作则,坚持准时上课不迟到,按时下课不拖堂,树立守时、遵守纪律的观念。教师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对教育的快乐和幸福;尽心尽力地完成好教学任务,体现爱岗敬业精神。教师不以个人的好恶为标准,要客观、平等对待、尊重每一位学生。接受学生认知规律的差异性,相信他们都能进步,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和体验。向学生渗透公平公正、有爱宽容的意识。教师适时利用教材内容设制问题来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如居民生活用水、沙漠治理、退耕还林、材料减省设计等问题,借此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为环境保护做出应有的贡献。在教学中,遇到与中国数学家研究成果有关的内容,如秦九韶算法、杨辉三角、刘徽的割圆术等时,教师要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提高学习动力。如果学生遇到生题、难题,不愿意思考,不想钻研,而是急于去请教老师或直接想要参考答案,有强的依赖性时,教师就要多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自己主动想办法解决,形成不怕困难、坚韧不拔、刻苦钻研的意志品质。

数学教学渗透品德修养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要把握好教育时机,使学生逐步具有良好的健全的人格。

在核心素养的理念下,教师需要在不断的学习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教育素养。通过教学促使学生习得连续性的知识与能力,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范文第3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素养 能力

信息素养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中学生信息意识、信息思想的形成与培养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教育培养形成的,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下研究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如何开展教学评价,对于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提升学生的素质具有重要意义。那么信息技术课教师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尼?

一、改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

由于多年形成的心态及习惯,信息技术教师总认为自己所从事的学科属边缘学科,既没有高考的压力,也没有学校的检查评估,教师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师活动开展不规范,长时间形成了学生不重视,学校不检查,教师只应付的格局,完全忽视了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目标的实现。实施新课程改革后,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信息技术教师作为培养学科信息素养的主体,教师的信息素养是直接影响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如果一个教师不能及时获取新信息,就会影响教学内容的更新,甚至还会将一些已经过时的观点传授给学生。正所谓身教胜于言传,一个自身都缺乏求知欲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怎么能够培养出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的学生呢。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一切教育思想和信息技术产生实际效能的重要因素,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能否提高自己的信息素质,首先要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融入了信息化的教育教学理念。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的推广与普及,教师也应当断提高自的信息素养,跟进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主动去学习和提高自身的素养。

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1、激发学生学习情趣,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来说,感兴趣的事就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自觉性。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外界新异信号的刺激容易产生注意和兴奋。据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观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改进教师讲(演示),学生模仿的单一模式,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根据学习的内容设计出富有个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学生在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通过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学习、自主地探索、自由地发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不断的探索与发现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信息素养。

2、加强实践,培养学生信息技能

信息技术的特殊性决定了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必须要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在动手操作的同时掌握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加工的能力。在很多教学实例中,都需要让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兴趣,愿意自己动手去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堂作业。如:利用Word制作电子报刊、设计板报;利用Excel进行成绩统计;利用“画图”和Photoshop制作美术作品;利用Flash制作电脑动画;利用FrontPage制作网页;利用PowerPoint制作各种主题的幻灯片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自己的作品,然后通过讨论、交流、自由总结,掌握新知识,提高学生素质,培养他们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良好的学习意识和品质。

3、运用分组学习法,提高学生合作交流意识

在这个社会的体制下,分工合作和团队精神是一个企业或团体的重要能力。这对团体的整体实力有这重要的影响。因为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在信息技术教育中也是相当必要的。通过运用分组学习法,在任务驱动法的基础上,将学生分组,使其找到在团队中合适的位置,互相讨论交流,一起完成任务。

例如:利用Word制作电子报刊、设计板报;利用Excel进行成绩统计;利用“画图”和Photoshop制作美术作品;利用Flash制作电脑动画;利用FrontPage制作网页;利用PowerPoint制作各种主题的幻灯片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组内讨论设计自己的作品,然后通过全班讨论、交流、自由总结,掌握新知识,提高学生素质,培养他们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良好的学习意识和品质。

三、加强信息道德意识教育,培养信息辨别能力

当前计算机与网络对青少年学生的吸引力是空前的强大,它对大多数学生的吸引力远远超过了各种图书、常规游戏、体育活动及各种文娱活动。因此,加强对学生的信息道德意识教育,培养信息辨别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网络的便利,使得人们方便地获得免费的音乐、电影、知识资料,但也导致随意复制、侵权等事件的发生,利用网络进行欺诈、盗窃、散布病毒等违法犯罪行为逐渐增多。有的学生在用QQ交流时,内容无聊、语言庸俗。对于这些不正常行为,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它潜在的危害性。在当前信息社会中,对青少年来说,更重要的是学习对信息的处理方法,培养交流能力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培养信息素养,而不仅仅是掌握了多少信息。通过互联网学习如何检索、判断和处理信息,从而达到对信息的有效利用。这种能力在未来的社会中更为重要。如果放任学生在浩瀚的网络中游荡,缺乏正确的引导,他们就会在网络中迷失方向。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用网络资源,并教会他们如何分辨其中有害信息的内容。

总之,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是提高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途径。在新课程的改革下,老师也要提高我们自己的知识水平,避免不必要的误区,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接受能力,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学习和接受信息技术知识,培养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范文第4篇

一、影响高中学生数学解题的心理因素

1.思维定势。即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不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而直接影响到人们灵活地解决问题。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往往要求学生具备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能力。但是,由于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在知识抽象性、密度性、独立性方面的差异巨大,很多学生仍然沿袭着初中的思维方式,从而对高中数学问题的解决产生很大影响。

2.学习动机。人的活动总是从一定的动机出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地,学习活动也同样如此。动机的强度不同,影响的大小也不同。心理学家的实验表明,在一定的限度内,动机的强度和解决问题的效率成正比,但动机太强或太弱都会降低解决问题的效果。动机太强使人的心情过于紧张,不易发现解决问题的重要因素;动机太弱容易被无关因素引到问题之外。而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生对学习数学不感兴趣,认为数学太难、太抽象,从而失去了学习动机,严重影响了数学的学习。

3.意志。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行为,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的水平往往以困难的性质和克服困难的难易程度为衡量标准。有些学生学习成绩较差也常常因害怕困难,缺乏必要的意志努力所致。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我们也经常发现,有些学生怕数学,例如有些同学害怕立体几何,于是一看到立体几何的题目就头痛;有些同学害怕应用题,于是考试一遇到应用题就放弃,以至成绩波动很大。其结果往往是简单的题目也放弃,令人懊悔不已。

4.情绪。情绪对问题解决有一定的影响,紧张、惶恐、烦躁、压抑等消极的情绪会阻碍问题解决的速度,而乐观、平静、积极的情绪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如学生考试时,经常会出现一些“黑马”,但也常常会有成绩好的学生发挥失常,这往往就是考试时的情绪所影响的。由于情绪过分紧张,会使其思路阻塞,面对容易的问题而束手无策,有时甚至一些平时做过的题目也会忘记。如果学生能以轻松的情绪迎接考试,将有利于思考,打开思路,使问题得以解决。

二、培养高中学生数学解题良好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

1.关注学习过程,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数学的高度抽象化与形式化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在学习中,要真正地理解数学思想和方法,必须让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动性,自己把需要学习的东西找出来。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认识事物的实践过程中去,使他们在对问题的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思维过程中,自己得出抽象的数学结论,使学生认识一种“思想”或“方法”的个性,即认识一种数学思想或方法对于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有效,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合理、正确地应用数学思想与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能帮助学生改变对学习的消极态度,培养积极的认识欲望和求知欲望。如对能力较强的学生设立较高的学习目标,对能力不强的学生可以适度降低要求,而在他们有了点滴的进步时就给予肯定,并提出更高的要求,使他们体验到成功感。具体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分层布置作业,甚至对考试的题目也可以进行分层设置。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范文第5篇

摘要:人类社会正迈入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素养将是所有公民应具备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教育要迎接信息化社会的挑战,就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我国目前所进行的新课改是面向素质教育的,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让他们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使他们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素养;新课改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那么,什么是信息素养,如何培养中学生的信息素养呢?

一、理解信息素养的含义

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中小学生从小就接受正规的信息素养教育,从认识版权标识到学会检索信息,从怎样解决问题到使用信息解决问题,都可以在信息素养教育中获得了解与训练,根据国外的研究成果及现实需要,我国教育部2000年11月下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规定为培养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并且认为信息素养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就是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工作和生活问题的意识,这是信息技术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点。看一个人有没有信息素养、有多高的信息素养,首先要看他有没有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有多强,也就是碰到一个实际问题,他能不能想到用信息技术去解决。

2.信息常识

信息常识就是信息科学技术常识,促使学生阅读有关的信息文章,参加有关讨论,便于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3.信息能力

发现信息、捕获信息,想到用信息技术去解决问题,是信息意识的表现。但能不能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选择适合的信息技术及工具,通过恰当的途径去解决问题,则要看有没有信息能力了。信息能力包括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力,信息的采集、运输、加工处理和应用的能力,信息系统的分析与查错能力,以及对信息系统与信息进行评价的能力等。

4.信息道德

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要让学生学会对媒体信息进行判断和选择,自觉地选择对学习、生活有用的内容,自觉抵制不健康的内容,不组织和参与非法活动,不利用计算机网络从事危害他人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这也是中学生信息素质的一个重要体现。

信息意识决定一个人是否能想到用信息和信息技术;信息能力决定能不能把想到的做到、做好;信息道德决定在做到过程中能不能遵守信息道德规范、合乎信息伦理。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和基本内容,信息意识是信息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并渗透到信息能力的全过程,信息道德是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正确应用的保证。

二、如何培养信息素养

信息意识从何而来,信息能力如何培养,怎样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水平,是将信息素养的培养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的关键问题。信息技术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而不是简单套用其他学科的模式。

(一)教师要融入新课改,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观念转变中,教师应该首先认识到,信息技术课是必修课,管理上要重视起来;其次学生素质的培养是各门学科教育共同努力的结果,然而现在许多教师认为非高考科目不重要,这种思想潜移默化到学生,直接影响到信息技术课的教学。

(二)注重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课程整合。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培养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如利用中文打字巩固汉语拼音;把“画图”和美术教学有机结合;教word文字处理时,与语文相结合,利用文字处理功能写作文,利用美化工具设计板报扥。

(三)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实践、交流,教师自身信息素养的提高,为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营造良好环境。

(四)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利用因特网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文明使用因特网的基本信息素养。

(五)及时评价。评价与教学过程一样重要,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喜悦。评价作品的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审美能力。通过评价交流,分享成果,拓展了思路,使学生的认识和情感得到提升。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抓住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的和实施的本质,适应了当前新课改的潮流。信息素养的培养既是新世纪实施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国家信息化战略、参与国际市场上人才竞争的一项基础工程。

参考文献:

[1]杜惠杰.信息技术课如何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和创造素质[J].科技风,2011(2).

[2]宋绍军.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3]左明章,论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2月第15卷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