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专自我评定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转变观念,重视中专语文的文学教育,是实现加强中专语文文学教育的根本保障。中专学校要改变只注重技能培训不注重中专语文文学教育的观念,要认识到语文文学教育在提高学生文学水平的同时,更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其他功课的理解能力和掌握其它技能的领悟能力。小学和初中都是较基础的准备阶段,到了中专,学生的语文水平就要更上一个层次:能较独立自主的完成初中阶段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有一定的鉴赏水平和观点,形成较完整的语文鉴赏能力。所以,中专语文教师要将“加强中专学生语文文学教育”作为指导思想,贯彻在语文教学中。许多同学不重视语文学习,认为语文随便学学就能考得不错。这种想法,可能在中专学生身上,体现得更明显。他们在课堂上,只认认字,读一读课文,对文学教育熟视无睹。“懒惰”是原罪,学生不重视语文文学教育,肯定有自己的理由。教师首先需要做得是使这些理由不成立,使中专学生从主观上重视语文文学教育。可能空谈语文文学教育的重要作用仍难以解决这一问题。具体可以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使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的“百科性”特点;可以通过简介作家和作品内容,激发学生深入研究文学作品的兴趣。
课堂教学是加强文学教育的主要阵地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所以课堂教学是加强语文教学文学教育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导、讲解和有效的督促。概括地说,文学教育的内容可包括对作品题材、作家生平、历史背景的介绍;对文学常识的识记;对作品内容的感知;对作品内涵的分析等。对以上等内容的解读教师应科学的设计,选取适当的施教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通过教学活动,突出老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进行文学教育。可以开展朗读比赛、讨论、师生互动、学生互评等活动来提高学生参与语文课堂的积极性,使教师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文学教育。
科学使用现有的中专语文课程评价体系
【关键词】 心理护理;手术病人;术前焦虑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07-02
对外科手术病人而言,手术的成功与否或者疗效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病人的预后及生命质量。鉴于很多患者对手术并发症的恐惧和对手术效果的不确定,术前极易产生一系列的焦虑、烦躁等心理,这些负面情绪将直接影响手术的效果。也就是说,手术的成功与否不仅与操作者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精练的手术操作技术有关,还与术前有效的消除病人的焦虑、烦躁情绪直接相关。所以在手术操作者精湛操作技能的保证下,我们还要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以达到有效去除病人的焦虑情绪,最终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目的。为此,本文就以手术病人术前焦虑等心理为研究对象,并采用临床实验研究的方法,分析心理护理是否能够明显降低手术患者术前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因素对手术的影响。以达更好、更全面的掌控手术,减少术中意外和并发症,进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提高手术病人的生存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选取2011年1月1日――2013年1月1日两年间来我院就诊的手术患者5624例,从中随机选取既往无手术史者4982例,再随机从中选取160例(男98例,女62例,年龄:19岁-63岁)既往无精神疾病和意识障碍的择期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80人),其中男44例,女36例,年龄19-62岁,平均年龄43.1±6.5岁,受教育程度:大学(大专以上)学历8例,高中学历(包括中专学历)18例,初中学历38例,小学以下学历16例;对照组(80人),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19-64岁,平均年龄43.2±6.7岁,受教育程度:大学(大专以上)学历9例,高中学历(包括中专学历)17例,初中学历37人,小学以下学历17人。经比较两组在既往精神状况、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实验组病例术前给予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对照组病例仅给于术前常规护理。心理护理的具体方法:①自我介绍建立交流切入点,并向病人介绍其主治医师和责任护士,同时逐渐引入发问,谈及病人相关信息(包括家庭成员及环境和经济情况等,从而估计其性格特点及情感状况,并给出相应的心理指导)。整个交谈过程要语气舒缓和善、有亲和力和可信度,为从根本上解除病人和医护人员之间的隔阂和缓解紧张情绪建立良好的基础;②为增加病人对医院的熟知度,从而减少由于对环境的陌生所产生的不适感(一种变相的紧张情绪),我们可向病人介绍病区结构及主要生活区设置和病人的主要活动区域。③可通过向其传授饮食结构的调整理念达到在饮食上给其适当的指导的目的,不仅有利于医患关系的培养,还有利于术前营养的改善;④通过问卷调查总结发现,大多患者由于首次手术的特质,多半会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针对这点,我们要耐心的和病人进行交流并适当告知(包括其病情和手术的必要性以及术式等),进而让其适当了解手术的预后及康复问题,尽可能降低其不预知引起的焦虑和恐惧;⑤术前针对入睡困难的患者,可听轻音乐及催眠曲以及让其数数等方法入睡,以缓解由于睡眠障碍引起的焦虑[1]。
1.3 统计学方法 首先,样本具有独立性,我们采用样本统计量反应总体参数的方法,将调查所得数据用SPSS13.0进行处理,并使用x2检验,当a=0.05时,p≤0.05[2],两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
1.4 评价标准 应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入院时和术前1天的焦虑自评的测试。其中评定项目共20题,每题有4个代表不同精神级别的选项(1-4分),嘱病人每题单选。各题得分相加,再乘以1.25,得出标准分(按照四舍五入法取整数),一般评定为焦虑的标准为:评分>50分。
2 结 果
2.1 统计数据 见表1。
2.2 结论分析 从以上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实验前后分别得出的数据不难看出,两组实验前的焦虑程度无统计学差异。至术前一天,在两组均采用了预设定的护理措施后,两组再次进行实验前后的数据对比,结果显示:对照组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前后病人的焦虑情况却有明显的差异(P
参考文献
其实,这些年他也有过去地方单位任职或者去国家部委工作的机会,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他还是选择留在这里。“中国人自古就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士大夫的情怀大约深藏在每个人的心中,但实现的路径方式可能多种。我可能找到了比较适合我的那一种。人一辈子能做好一件事就已经很不错。”
梦想与现实的话题,一直被讨论,从未有过时。从学校毕业,跨出校门,迈进社会,一向被看成是人生中关于梦想与现实一个关键的分割点——有人将它们视为磁石上南极与北极,以为中间有不可逾越的沟壑;有人将它们视为星空与大地的距离,便有了仰望星空,脚踩大地诗意的坚持。
对于龚维斌而言。梦想与现实的关系便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走,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从一个山村少年到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和文化教研部主任的成长,从做一个优秀英语老师,到做一个优秀学者的职业转换。
“或许每个人在面临选择的时候,内心都或多或少地有贝多芬四重奏中最后一个主题旋律的不停回旋:非如此不可?非如此不可!”
时代的痕迹
由于办公室装修,龚维斌的办公地点临时挪到了国家行政学院附近的一个宾馆内。不大的一个房间,书架占据了半壁江山,茶几上躺着几本书与杂志,有刚刚被翻阅的痕迹。短暂的临时工作室,却透着安营扎寨的架势——他基本上每晚要呆到十点以后,没有课程的日子,这是他的根据地。
龚维斌现任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主任、教授。在“三农”问题、社会阶层与社会发展问题、公共危机管理以及社会管理等领域先后有过深入研究。他经常为中央和地方政府高中级公务员授课,担任过全国县委书记、县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训班专题主讲教师,也多次为国(境)外高中级公务员讲课。他给自己的定位是“学者型培训师”,既是“学者”又是“教师”,更准确的说是从事公务员教育培训的“培训师”。但有时他也会引用别人的评价自我调侃:“半官半学”。目前正局级。
“内心里,我自己的定位很清晰,就是一个学者。”龚维斌又一次强调。
龚维斌1965年生于安徽省长丰县的一个只有四五户人家的小村子里。上世纪六十年代,在中国的历史上,写着的恐慌与的疯狂,那个年代出生的人,既赶上了“”又迎来了“改革”,他们承载了过去一代人的部分苦难,又幸运地迎来了一个新时代。那是每一个人都逃脱不开的共同经历。他们比起“70后”、“80后”更多了代际意义上的共性特征,其中一个主要因素就在于那是一个个人空间被完全覆盖的年代,所有人都被纳入了一个由历史强制设置的共同体内,都不得不接受一种大致相同的命运和情感。也因而,他们呈现出了比其后代际更整齐的特征,比如,有一定历史感,更有责任感,偏重集体主义,不过分强调个人主义。有英雄情结,也有奉献精神。
那是时代的烙印。
有研究学者曾用“689”这个概念来概括他们:六十年代出生、八十年代上大学、九十年代登上社会舞台的正中央。龚维斌的人生履历,稍稍有一点不同——却也更能代表六十年代出生的农村孩子的奋斗历程。
1984年,龚维斌中等师范学校毕业,通俗的说法是“中专”毕业。那是中专生走俏的年代。上世纪八十年代,带给农村的希望常会被农民写入春联,贴到自家的大门上。那时在农村,能转上城镇户口,吃上国家统一分配的粮油,再找一个稳定的工作,是农村孩子最大的心愿。只要考上了中专,所有的心愿都可以变成现实——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毕业后国家包分配工作。
八十年代的初中毕业生,第一志愿往往是中专,对农村孩子来说,能考上中专就是跳进了龙门。上中专比上高中更有诱惑力的是,能更早出来工作,减轻家里经济负担,因此,考中专的人趋之若鹜,中专录取的分数线也比高中高出一大截。
龚维斌在别人羡慕的眼光中,幸运地跃入龙门。三年英语专业的学习,未来的路似乎也逐渐清晰:“当一个好的英语教师。”除此之外,没做他想。那时,电视机还未普及,外界的资讯大都源于村里的喇叭广播,以及,偶尔有进城的人带回来的只言片语。关于对未来的设想,色彩并不斑驳,或者有可能是二元的——是在农村种地,还是能去城里吃商品粮?
16岁的少年凭借着优异的成绩实现了农转非。三年后,19岁的龚维斌揣着一张“报到证”去县里报道——那还是统一分配的年代,龚维斌的工作在未出校门就已经被安排好了。
关于那张“报到证”,由于当地教育部门的“惜才”之心,被悄悄扣留了,当时的龚维斌直接去当地的一所中学当老师。很长时间以后,才知道,他原来被分往合肥市一个重点小学。那一年,他们学校有包括龚维斌在内10个优秀的学生分回合肥市,只有他一个人阴差阳错地没去城里工作。
现在说起来,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啦,当时,对他和他的家庭不能没有触动,原本是该一下就到合肥城里的,却到了一个镇上。从农村到省会,那漫长的距离,不仅仅体现在地理位置上。
还好,龚维斌不喜欢抱怨。他诚恳勤奋地工作,19岁的中专生教初中生,当年就教出一个班级整体英语成绩的大幅提高,后来,又被委以教高中英语的重任,他再次以优异的成绩堵住了怀疑者的目光。他开始拿奖,优秀工作者,骨干教师等等不一而足,还包括合肥市的劳动模范……
但是学历像紧箍咒,卡住了职称评定,涨工资等一系列进程——进修学习!没什么好犹豫的,如果想要在教师这条路上走得更顺畅,继续学习是不二的选择,他以进修的方式,经过几年苦读,拿到了国家承认的本科学历。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拿到本科学位证书的龚维斌开始向更高的台阶迈进。他在闷热的夏天,挥汗如雨地学习,备考人民大学研究生,旁边是嗷嗷待哺的儿子与殷切期盼的妻子。九十年代前后,各种思潮涌动,资讯信息通道逐渐发达,个体户,万元户,以及崔健的《一无所有》潮水一样袭来,教书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教授不如剃头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开始有了第一次交锋——那是属于整个时代的记忆。
王利芬做节目好,部分得益于她对人的判断与解读。“我原来的专业是文学评论,看过很多长篇小说。文学作品也是在刻画人物,表现人生。在电视节目中我接触这么多优秀的人,我也是在观察他们的人生,他们怎样判断事物,怎样渡过自己的难关;观察他们怎样判断他人,怎样做出决策。应该说原来文学专业所学的都是非常有利于我的。你跟什么人同行,你就大概能够从什么人那里学到什么东西,这个是很重要的。”
纠结也来源于此。在《新闻调查》的三年多的时间里,王利芬一路狂奔,看不到身边的人,好像还是校园里,只管埋头苦读,能得到好成绩就是好孩子。“我真可谓埋头拉车不问路,只懂得做事,不懂得做人,只懂得向前冲,不懂得两点之前的距离有时并不是直线最短。只懂自已的能力就是一切,就象一个考高分的高中生,不懂得即使有能力,让别人的感受不好也是一种没有能力的体现。”
长于理性分析的王利芬,多年后这样总结那段日子。不知概括性的语言背后藏着多少无奈。
梦想是时代背景下的个人坚持
调查记者做得风生水起,她却又转身离开。
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进行了十几年,经济改革是国家的主题,在全球经济浪潮裹挟之下,民众迫切了解中国社会的运转机制,那么要懂经济。跟时任台长赵化勇谈完之后,王利芬接手新栏目《对话》制片人,调入央视财经频道。
当时整个栏目组只有一部电话,一个分机,四个人——两个主编,两个助导。只过了一年,王利芬就让《对话》成为了央视二套的王牌节目。她的秘诀之一是为《对话》打造的“81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负责到人,环环相扣,无缝对接,甚至连嘉宾喝水的茶杯由谁负责都具体到专人。2001年底,在中央电视台向全台推广的四个典型经验中,其中之一就是《对话》的管理制度。
而后是赴美一年,学习这个传媒大国的电视理念。一年后,她回来,根据《学徒将》的节目样式,带回《赢在中国》的创意理念。
新的梦想在心中诞生,新的煎熬、妥协、适应、拼命同样随之而来。“做《赢在中国》的过程让我知道,一件事情如果知道了中间要吃的那些苦,你是不会开始,最后把它继续下去,是因为你已经不得不做了。”
这是一段理想与现实契合度较高的时间,她说服了央视编委会三次开会讨论最终通过节目策划。王利芬又一次设计了自己的人生。不过她自己并不这么看,“看一个有智慧的人主要看他对一件事情的判断,而对一件中等事情的判断刚能打磨出这个人的对时代、对社会、对人性等等的全部智慧。而对于一个时代的感知则是智慧中不可缺少的,这也是生长其它智慧的基色。所以我总在吃力地弄清时代这条河流的走向,因为我们每一个人要么被它裹挟,要么被它搁浅,要么被它撞击,要么被它带着前行。”
王利芬说,她自己也不例外,只是她在被裹挟前行之时,依然不忘自己的梦想。
对《赢在中国》这个节目,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把握到了两个主题词,励志、创业。前者是中国人奋斗精神的承传,是所有父母对孩子的期待,后者是我们正在提倡的和谐社会保障,也是今天中国正在向商业社会推进过程中个人实现自我的最好舞台。有了这样上上下下的打量,我想将励志、创业作为我们主题的价值驱动,根据这个再来研发合适的电视表达方式。你看《赢在中国》,大家感受最深的就是看完之后有一种新的精神状态,对自己的生命有一种重新的审视和要求。最重要的是价值观在起作用,我们完全变成一个正面的来励志,来激励你的人生,靠你的能力来实现你的梦想,
这一次,她把自己圆梦的心得传递给了更多在路上的年轻人。
优米网年度问答中,有一段这样的对话。一名网友向王利芬道出困惑:“在社会转型期的今天,作为不甘平庸但有时却很无奈的‘80后’来说,怎样处理现实与内心理想间的冲突和矛盾?怎样让自己的价值观能在社会共同价值观基础上达到和谐状态?”
王利芬回答:人的理想应看作是一个人的目标,人生目标的设立是一个逐渐清晰的过程,我没看到过任何人在人生青年时代就比较清晰地设立了人生目标,如果有也是大而化之的。设立之后,目标一定要与现实对接,与现实对接体现着全部的智慧,这个过程会有无数的不顺不适或者挫折,但是如果方法得当,人有悟性的话,会一点点接近目标的。
离开央视,创办优米网,是王利芬最近一次修正轨迹。
关键词: 全纳教育理念;计算机网络教学;教育公平;分层设定目标
中图分类号:TP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05-1152-02
1 全纳教育理念
全纳教育是 20世纪 90年代国际上新兴的一种教育思想。它倡导接受全体学生,面向“人人”,人人有能力参与,不排斥、歧视任何学生,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人人得以发展,注重民主、平等,资源共享,师生之间相互悦纳、和谐发展。
2 目前中专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中专学校计算机课是重要的专业课,同时也是其他专业必修的公共课。目前,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具体表现为:
1) 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教学过程依然是以课堂、教师、课本为中心,“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式屡见不鲜。师生关系基本处于单向传输状态,缺少情感交流。教师不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发展性和应用性,忽视学生的自我发展。
2) 计算机课堂教学模式僵化,照本宣科、依葫芦画瓢,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统治着讲台。
3) 中专学生因为入学时要求低,学习能力、文化基础和个性特长差别较大。“一刀切”的课堂教学不能满足这样多层次学生的要求。不宜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教学要求和统一的教学进度。
4) 课堂上学生参与度低。
5) 考试成绩仍然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看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职业能力的评价,教学中出现歧视和排斥的现象屡见不鲜。
以上五个方面的问题在中专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尤为突出,这有悖于“全纳教育”的课程教学观,也不符合我们的教育方针。
3 探索如何将“全纳教育”理念运用到日常的计算机教学
“全纳教育”的课程教学观认为,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求。课程应该适应学生的需要,而不是让学生去适应课程的需要。“全纳教育”主张要能做到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强调我们的教育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不要只关注一部分学生,而歧视或排斥另一部分学生。这种理念特别适合中专学生的状况,在中专计算机课堂教学中,若以全新的“全纳教育”理念贯穿始终,定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效果,解决以上在中专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突出的五个方面的问题。
现从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教学评价三个环节对我将这一理念应用于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做一个介绍。
3.1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要做到教师、教材、学生三者统筹兼顾,既要有以感知为基础的认知目标,又要有以能力训练为宗旨的技能目标,同时还应考虑学生内在情感的情感目标,做到三维统一。
对于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有全纳的思想,尽可能地考虑到每一个学生,教学目标针对大部分学生需要的同时,还要兼顾两头,使全体学生可以共同参与,尽可能让每个人得到尊重。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把教学目标分成三个层次:基本目标、提高目标、拔高目标。
边缘生在牢固掌握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可根据自身情况冲击提高目标,中等学生和优秀生除完成提高目标,还可以冲刺拔高目标。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获得成功的愉悦,并将愉悦转化为向更高目标冲击的动力,进而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教学目标的层次对于学生不是分层,而是动态的。有时在某个阶段这个学生可能处于拔高阶段,有时处于提高阶段。同时就具体知识而言,不同的时间段,这个分层也是不定的。
在这里要特别注意到教材的选用,一定要选择操作性强,学生感兴趣的任务驱动的教材,中专学生对理论讲解一般不感兴趣,他们喜欢直接操作,我利用实际操作内容来讲解理论知识,化深奥为简单。
3.2 课堂教学
全纳教育提倡的是“积极参与”。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立足点是集体,解决的方法是合作。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网络教学。理想的的做法是充分利用学校的学习网站。通过网络平台来学习。学习网站分为以下几大板块:
1)学习资源区
在这一部分将与本次课有关的资料从互联网上的海量资源中加以搜集和整理,然后分为文字、图片、视频的形式分门别类放在这一块,也把要上课的内容以课件或视频的形式放在这儿,供学生自由选择,自主学习。这种做法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已经掌握这部分内容的学生还要再陪着听一遍,接受能力差的学生跟不上的问题。利用视频和课件学习,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掌握学习进度。另外每个教师教学都有自己的风格。学生在学习时可以自由选择讲解本次课知识点的任何视频和文档。让他们独立进行那些符合他们学习偏好和目前学习兴趣的活动。
2)学习任务区
在这一部分将学习的内容和要求有步骤、有指导地出示。将知识和技能分层次列出,以问题作为教学流程控制点,驱动不同层次学生去深入发现,深入探究。学生完成的内容分成三个级别:基本目标、提升目标、拔高目标。根据不同内容采用试卷、讨论、实验、练习等多种形式,一二三级别逐步增加难度、深度和广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当前能力完成。这三个环节只能在完成前一个环节后才能完成更高级别的环节,防止部分优秀生好高骛远,在拔高的同时不能忽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分层目标的设定要考虑个体的差异,即要让边缘生通过自身的努力跟得上,又要让优秀生不浪费时间,有一个更好的自我发展的过程,真正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在知识和技能上都得到最好的发展。
3)交流、讨论区
在这一部分我们建立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平台。个体差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我们提倡为“学”而教,发展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学生在建构自己知识时,如遇到难题,可以及时向教师直接提问或在网站上提问,教师或其他同学及时回答或讨论,对学生及时加以个别辅导。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索精神。教师在与学生的对话中,教师本身也得到教益,师生合作共同成长。
教师在此区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大家各抒已见。可以使用“头脑风暴”等方法进行,然后教师再加以归纳、总结和提升。通过讨论为学生发表的见解提供了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所有成员都可以平等参与和合作,可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学生也可以在讨论区提出学习中的难题,让大家一起讨论解决。教师同时可以在讨论的过程中正确认识他们之间的差异,使他们学会接受差异,欣赏差异,这里一个人的问题和困难就不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集体的事了。大家共同生活,共同克服困难,用集体的力量改变个人的不利处境,实现共同进步。既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平等意识。
4)“优秀作品展示区”
在这一部分我们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让学生将自己的各种得意之作在展示区中展示,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网络的教学环境中,一改以往学生非要随着老师步调的学习模式,利用网站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了开放性的学习空间,每个学生从中有选择的自主,这种课堂才能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种全纳课堂极大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真正为“学”而教,充分发展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树立人人平等的思想,创造民主、和谐平等的合作学习氛围 。
这种上课模式学生十分欢迎,效果也很好。但是对教师提出更大的挑战,为准备一堂课,教师在课前花大量的精力。有时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能完成和胜任的。学生会随时提出许多问题来考验你的知识面和应变能力,教师还一定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做到收放自如。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不同的内容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概采用这种方法也显然是不合实际。在实际操作中,同一个教师在不同班上课也会收到不同的效果,需灵活运用。
4 教学评价
教师要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对学生加以评价。要将他们放在学习的环境中,以整体的、发展的、多元的眼光评价学生的表现,评价基于促进教学效果和学生发展,展示学生的长处和潜力,避免用一种尺度不公平地对待不同特点的学生。对一些边缘生要看到他们的进步、闪光点并帮助他们找回自信、慢慢地成长进步。
评价除了通常的学生学习成绩的累积性评定以外,还需使用其他的评价技术:如真实评价、行为评价、掌握性评价、例卷评价。
在这些类型的评价中,都能显示出学生学习方式的不同方面以及在发展优质教育方面的不同作用。评价反映在作业上、操作上、作品上,回答的问题、参与讨论、同学间的合作等诸多方面。总之评价方式不能过于强调统一性,缺乏灵活性。既然教学目标已经分层定位,就必须进行多渠道的检测、反馈、评价,并用一种发展的眼光不断地改善评价。我给学生一门课的总评价中,笔试(作业、考试)占30%,上机操作及完成作品占50%,课堂参与合作15%,进步、探索等其它部分5%。
5 结束语
借鉴“全纳教育”理念指导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我进行了初步探索。全纳本身就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应该根据本校实际的情况,开发校本教材等资源,为教学服务。全纳教学模式的构建需不断探索、改进和完善。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大环境的配合,还要我们真正做到教学思想的转变,只有真正做到了尊重学生,认可学生之间的差异,本着平等、合作、融合、全纳的旨意,全纳教学的构建就会自然、有效。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专 精细化 教学管理 实施方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2(a)-0228-02
教学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含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设备管理、教师管理、教学信息管理和教学质量评价,也就是计划、实施、信息反馈和评价。六大管理内容相辅相成,彼此关联,密不可分,且包含独立的子系统。教学质量管理由规范化管理向精细化发展就必须在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参照IS09000质量认证体系,结合学校实际,确定六大管理内容,建立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1 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的内涵
1.1 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体现管理的精髓化.精致化和规律化
精髓化是把握教学质量管理目标的核心,按照教学质量管理的规律制定规章制度和计划,精致化是按照教学质量管理要求,实施疏密有致的管理方法,以贯彻落实教学管理的各项内容;规律化是体现教学质量管理的严格制度和规范,实施教学质量管理的具体指导方针和具体解决方案,是检验教学管理质量和水平的标尺。
1.2 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体现管理的全面、全员和全过程
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是对教学管理进行科学合理的细化,细分对象、细分岗位、细化环节。管理的全面是指教学质量管理的范围全面、内容全面和方法全面。范围包括教学计划管理、组织管理.学籍管理、档案管理、信息管理到教师教学管理,管理的内容包括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和工作要求;操作方法和流程;方法包括检查和评估、绩效考核等方面。
全员是指参加教学质量管理的人员广泛而全面。全过程是指教学精细化质量管理贯穿教学各个环节,包含教学管理工作的计划、组织、实施、管理、控制和反馈等多个环节的全过程。通过对各级各类人员进行有关质量问题的宣传教育,使学校全体职工都关心和参加到质量管理中来。
2 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系统由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等四个要素构成。这四个要素需要不断地循环进行工作,才能不断地提高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成效。计划主要是应用现代的预测技术,预测市场对学生质量的要求,经过对预测信息的分析研究,以此来确定质量管理目标和相应的质量管理方案;实施是根据预定的质量管理目标,经过优选的质量管理方案,组织具体部门和人员实施;检查主要是质量管理部门组织有关人员检查方案的实施情况,评价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成果,并找出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处理是总结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教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巩固成绩和预防问题再度出现。并且将本次循环中寻找出的问题转入下次循环中予以解决。
3 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3.1 教学计划管理
教学计划管理是学校组织教学和实施管理的主要依据,包括制定教学计划、制订课程教学大纲、编制学期教学实施计划、下达教学任务书、编制授课进度计划、编制课程表等多个环节。
教学计划管理由上到下包含学校计划(目标)管理专业计划(目标)课程计划(目标)管理课题计划(目标)管理。学校计划(目标)主要包括学校近期、中期、长期的专业设置及教学目标、层次等,如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它是专业培养目标的纲领。各专业要按照总体目标,根据社会人才需求,结合本专业实际,制定专业课程开设计划,确定专业应知、应会目标,充分体现文化课为技术基础课服务,技术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教学理念,达到文化课、技术基础课在专业发展中够用和实用。同时,课程的开设力求模块化,减少课程开设门数,自主开发精品专业课程。课程计划(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它是任课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依据,是教学基本文件之一。任课教师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详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对人才知识、技能需求,编制课程学期授课计划(含编制说明、教学周期顺序、教学章节、教学课题、教学内容、授课时数、学生应知、应会目标以及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准备、作业安排等)。因此,任课教师要熟悉所教课程的整本教材内容以及与之相关联的课程知识点,明确课程在本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课题计划(目标)是教学计划(目标)的最末单元,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案与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课题重点、难点,体现教学方法、教学程序设计、教学过程控制、教学效果评价。任课教师课程学期授课计划制定后,由教研组讨论,教研组长、专业科科长签字,于开课前的一个学期结束前一周送教务科审核汇总,报教学副校长批准后执行。
3.2 教学实施过程管理
教学实施过程管理包括理论教学过程管理、实习教学过程管理和生产实习教学管理。第一,在理论教学过程管理中,要按照教学计划(目标)、子计划(目标)分项管理和控制,发现问题及时修正(包括教学计划的修正)。教学管理人员,要根据职责,按照教学计划(目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检查;如随机听课检查、教学进度检查、教案检查、作业批改检查、教学效果检查(抽考、学生问卷、座谈会等),随时掌握教学计划执行情况及的出现的问题,做好每个课题计划(目标)的管理和控制。对学期授课计划执行情况,专业科每月检查一次,教研组至少每两周检查一次,教学管理部门在教学检查、督导及听课过程中随机抽查,并把检查结果每月汇总后报送教学副校长审阅。
第二,实习教学管理是中专学校教学过程管理的薄弱环节,主要与管理理念和实习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关。长期以来,我国实习教师队伍不键全,职称比例、学历比例、人员比例等结构不合理,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得不到彻底解决,加上管理方法落后,造成实习教学过程管理流于形式,甚至达不到规范管理的要求。而中专学校学生专业技能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实习教学过程管理。因此,管理人员要根据实际,制定教师学期、学年技能培训计划,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开展自我技能培训,提高教师实际操作技能水平。同时,管理人员要从课题实习计划、实习教案人手,加强实习教学过程检查。实习教师要按照课题培养目标示范操作、讲解、辅导和讲评,对每位学生每个实习课题实习效果进行测评,并汇入平时实习成绩。
第三,生产实习过程管理也应从专业实习计划开始。学校专业课教师应走出校门,到企业调研,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签订学生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协议,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修改专业教学度进和课程计划,同时定期派教师到
学生实习单位进行指导、调研、锻炼等,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学生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生产实习实行定师傅、定课题、定期轮换制度,把学生在企业产实习和顶岗实习落到实处。
教学目标的实施,主要依靠教师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设施、设备来完成。因此,专业科一方面要抓好教师管理,对每个教师提出不同阶段的工作要求,另一方面要结合专业目标对实习设备科学管理,统筹协调,充分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
3.3 教学质量检查与评价
学生成绩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评定学生成绩,检查教学质量,研究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成绩考核应坚持理论与实践考核并重的原则,采用百分制评定,主要采取考试、考查两种方式进行,实行教考分离,考试课要建立课程试题库。考试是对学生所学知识、技能进行总结性考核的方法。可采用课堂理论考试(笔试、闭卷)、技能考评、实践操作、实验、课程设计、大型作业等多种方式进行。例如,一般情况下,课程平时成绩可占30%~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70%;实验课考核成绩计入课程平时成绩,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专业课技能操作考核成绩以50%计入期末考试成绩。考查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经常性考核的方法。主要是依据平时课堂提问、作业、实际操作和平时测验等采集学生学习成绩。
3.4 教学信息反馈与处理
(1)教育教学信息的收集、管理和使用教务科、教研督导室、专业科应通过常规教学检查、师生座谈会、听课等形式建立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反馈网络,通过毕业生调查、与用人单位座谈等形式建立人才需求与毕业生质量的信息反馈网络,通过各种层次的教学评估(包括社会评价)收集教学质量、教学管理水平、办学效益的反馈信息。对收集到的各种信息,要及时进行整理、分析、归纳。
收集整理的各种信息要以纪要或报告等形式,及时报教务科和教学副校长,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修订教学计划和目标,改进教学实施过程,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