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物理月考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中物理;心理疏导;障碍;学习兴趣;能力培养
高中物理概念、规律繁多,而且比较抽象,很多刚刚步入高中的学生反映.很难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尤其是几次考试下来,学生的信心就受到严重打击,产生了畏惧、讨厌学物理的心理.那么如何消除这种现象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呢.
一、跨好初、高中物理过渡台阶
初高中物理衔接梯度大,难度明显增加,导致学生畏难情绪伴随着整个学习过程.可见,要学好物理,克服畏学心理,首先要妥善过渡,循序渐进,降低台阶.如果学习过程中专挑难的学,急于求成,势必造成自己对高中物理望而生畏.学习中要注意和初中知识的新旧对比、前后联系、查漏补缺.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中用旧知识“同化”新知识,降低初高中物理知识的台阶;在更新或重建新知识时,用新知识和新方法来调整、潜化原有的认识结构,避免人为的“走弯路”而加高学习物理的台阶;选做的例题或作业不宜太难,以免丧失信心;对自己想当然的错误经验要想方设法找出原因,并及时纠正;要从生活实际中积累正确的分析物理的方法,从较低层次开始,经多次反复,循序渐进地使知识扩展和加深,这样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进行心理疏导,消除“物理难学”障碍
众所周知,在高考各科成绩中,物理学科的平均分历来都是较低的;而在学生当中“物理难学”成为抹不去的阴影,再加上在初中的两年学习中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方法不当、贪玩等因素导致他们没有学好物理,这就在他们的心理形成了阴影,对物理产生了畏惧心理;另外一部分女生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女生很难把物理学好,一开始就对物理心存畏惧.这不良的心理暗示严重制约他们的进步.针对部分学生畏惧物理的心理,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疏导:一是给学生分析初中物理没学好的原因,并且要谈一谈学习高中物理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学习方法.二是通过讲名人事迹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鉴于女生畏惧物理心理严重的事实,应多举一些像居里夫人、梅特勒等女物理学家的事迹,通过对这些科学家献身事业的精神和成功经验树立女生同样可以学好物理的信心.
三、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
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学习材料有内在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对象有浓厚的兴趣时,才会产生去认识、去探究的心理倾向,才会积极主动的去探究思考,想方设法地去克服困难,求得问题的解决.因此,教师要根据物理学科特点去激发学生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学习的内驱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是加强实验教学.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学生具有好奇心强、乐于动手的特点.因此,实验教学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对物理的畏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物理实验的价值,切实加强实验教学.二是联系实际,注重应用,发展学生学习兴趣.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要让学生知道学习物理知识不仅仅是为了认识自然、了解自然,更重要的是改造自然为人们生活服务.多举些实例,如,神州九号飞船的发射以及与天宫一号飞行器的对接等,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产建设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的作用.
四、打造良好教学氛围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首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的“良师”和“益友”,把微笑带进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神饱满,热情大方,用良好的师表形象感染学生,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用夸张的话语鼓励学生,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回答问题时,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观点,答对的要给予肯定和表扬,答错的或不会的要给予启发、引导,切勿冷嘲热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关心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差生,要真心诚意地帮助他们客服学习困难,获得成功的乐趣,是学生在松宽和谐、相互尊重的教学环境中,轻松愉快地学习.
五、进行学习方法指导
长期以来,”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形成了学生依赖教师的习惯,学生离开了教师的讲就不知道如何学.只有学生学会了自己如何“学”,才能真正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能消除对物理的畏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一是阅读方法指导.物理学的概念和规律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严格的内涵、外延,其文字语言逻辑性强、结构严谨、修辞复杂,其数学表达式往往与物理内涵有本质上的差异,造成了学生阅读理解困难.因此,要使学生学会学,必须先从指导阅读入手.二是解题方法指导.学生觉得物理难学,难就难在解题上.因此,加强解题方法指导至关重要,教师要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共性问题,从典型例题入手,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利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来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总之,我们要充分意识高中新生适应高中物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根据学科特点及学生特点,想方设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跨过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这个过渡台阶.
参考文献:
[1] 路文柱.造成高中物理“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教育革新,2008(12).
关键词:“三个重要”思想;教学信仰;高中物理;新课程实践;感悟
近几年来,在使用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科书的教学实践中,通过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以下简称“两考”)的检验,笔者对“三个重要”思想的感悟已经成为自己的“教学信仰”。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十余年的时间里,大部分人关心最多的是转变教学观念,谈论最多的是方向、速度、教材、资料、学生和教师这六个因素。而怎样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一直困扰着许多教师的教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这六个因素不好把握它们之间到底谁更重要?而笔者认为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对新课改“教与学”的再思考、再探索、再实践。也就是每位教师怎样拥有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激情――“教学信仰”。以下是笔者教学实践中的感悟,请同行们批评指正。
一、方向比速度重要
笔者认为教学方向就是一个有X、Y、Z三维的空间坐标轴。X方向:把培养学生人格和品质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牢记党的教育方针,明确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关注社会发展是现代学生的必备素质;Y方向:不断加强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道德形象、文化形象和人格形象,用人格魅力、专业素养、风趣幽默影响学生,使他们学有兴趣、刻苦钻研、立志成才;Z方向:把学科三维目标,特别是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作为每个教案的教学目的,每节课都要设法营造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氛围。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学中既注重深入浅出,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敢于猜想、质疑的好习惯,又要让学生根据自己喜好自主选修不同模块。必修加选修是新课程的显著特点,在“两考”中也有明确的体现。它既能确保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又能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使学生个性得到很好的发展。例如在高一学年的教学中,用“三出发”教学方法,解决初高中衔接和“入门难”问题,充分考虑高一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以“情”感人,以“趣”引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三出发”教学方法内容如下:
(1)理解物理概念从学生感性认识出发,辅之“一课一实验”,形成科学概念,分段加深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实验的重要性。
(2)探究物理规律从学生间接经验出发,师生共同深究过程,充分运用文字运算、图象语言,导出其规律性,掌握物理规律(公式)的适用条件和物理意义。
(3)建立物理模型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教师注重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学会用物理学科思想及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速度”,笔者指教学的进度、课堂的难度和考试的频度(次数),即教学过程的快慢。速度只有在方向正确的前提下才有意义:不赶上新课,不“煮夹生饭”,不要三节内容两节讲完,三年课程两年结束;不要不注重基础知识应用及拓展,不顾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拔苗助长;不随意加深讲授难度,导致自己很累还抱怨学生不会。新教材强调“慢工出细活”。教学中教师要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强调主干知识难度。如力的概念、运动的种类、能量的观点、图像语言的运用、计算能力的提高等。“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的观念应该放弃。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反馈、评价,注重单元和课堂小测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例如,高三不实行月考而实行一学年度五次统考,从而完成了“一次统考出信心,二次统考出进步,三次统考出效果,四次统考出能力,五次统考出状态”的考试目标,符合学生的高三复习节奏,复习效率明显提高。
二、教材比资料重要
“两考”的试卷已经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许多问题在课本中很容易找到,在学生平时的问题中容易找到,在教师的教案中容易找到,而在资料中就很难发现,这也是“两考”的性质决定的。当前,教学资料五花八门,看起来让人眼花缭乱,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教科书、课标和手写教案。教材就是教科书和教师用书的统称。
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是课程专家、学科专家团队共同开发制定的实践课程标准的“教与学”材料,是实施课程的媒介。它是教师的备课指南,学生要读的“书”、要做的“作业”。
在东西方课程改革史上,历次面临同一个难题:理想的课程文本(纸质和电子)如何转化为教师的具体实践。现行教材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如《高中物理》(必修、选修)教材中的实验、注释、旁批、彩图、思考与讨论、做一做、科学慢步、科学足迹、课题研究、课外读物目录、STS等,分模块给师生留有共同发展的空间。教学实践中需要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内外部重组,从而适应不同学生学习水平的需求,教材并没有给教师指出具体的、可操作的指导意见;同时每个教师的已有知识、言语水平、动手能力、个人理解不尽相同,授课对象的起点也千差万别。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备课,加强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完成好手写教案及教学辅助手段准备。不照搬“教案集”“习题集”,胸有成竹地走上讲台。
学生的经验和感性认识是学生认识事物,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教学实践如果远离现实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经验,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要坚决反对“照本宣科”和“教死书”,“深入浅出”才是对教材的“活学活用”。
注重教材与“两考”紧紧相连,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要把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放在首位。二是要把学生独立思考和灵活应用能力培养好。实际上新高考试题离教材越“远”就是离教材越“近”。(“远”指试题中的新情境,“近”指试题的答案在课本中;也就是很多命题专家常讲的:高考试题“起点”高,“落点”低)
资料就是用来参考的,是辅助教材的,而不能使之成为“题海战术”的“源泉”。教师是学生的“第一本参考资料”。“学问”即学一半问一半,学生与教师面对面交流,在讲台上等学生问,教师才能发现学生的思维的偏差和出错的根源。教师必须用“水理论”指导日常课堂教学。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学生的能力不是靠哪一门学科,是由水桶的最短一片“瓦”(木板)决定的;同时要靠各学科教师共同努力,不要“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教师应多“下水”,多“积水”,学生才能得更多“水”。
题目做了“千千万”,资料还有“万万千”,学生会了没有?没有!盲目做资料上的题,甚至有些教师和学生认为资料有的“母题”“经典题”都是我看过的、做了的;还有的教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消化不良”。有的教师还吹牛说:“高考题中有90%的内容都是我给学生资料上做过的、讲过的、且多次考过的。”但高考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更正做错的问题比再从资料上找题做更好。用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解决学生思维中存在的问题,以简单问题训练科学的方法。要特别注重对课本中“思考与讨论”的思考与讨论,让学生自己总结得失,自己寻找方法,及时更正错题和找到错因。特别注重针对本校本年级的学生实际,例如在高二学业水平考试教学过程中,针对选修文科的“物理1-1”,选修理科的“物理3-1”,笔者认为“学考的重要性在于它是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卡片式”教学方法,即一个单元(章节)编写一张A4卡片,并编成校本教材――《学易》。每张“卡片”均“卡”住四个点:知识点(三维目标要求)、讲解点(重点、难点)、练习点(学生动手做的)和考试点(学考样卷)。一学年一册,每册“卡片”不超过A4纸30张。从方法设计到具体课堂实现高效。
三、学生比教师重要
学生是未来的希望,是自主性的人、完整的人和有差异的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关键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新定位――“生本观念”。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是课程改革的最核心价值。研究和掌握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注意影响发展的遗传、环境和教育因素,解决好学生心理问题,如:学习方法、人际关系、青春期苦闷、理想与现实等。人的青春一去不复返。学生最需要在年轻时学会做人、求知和健体,也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成长要科学发展,社会的竞争再激励,高考升学压力再大,也要让学生的成长有个性、有尊严。谁也不能代替学生本人的学习,教师只能用正确的价值取向影响学生。
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和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问题。多经历、多磨炼、多关注社会热点,增强判断是非能力,凡事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方法。能借助综合实践课程开设的平台,积累经验,高考就是“小菜一碟”。例如在高三第一轮复习的教学中,采用“练习―测评―讲评”的“三环节交叉式”教学法,使复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轮复习教师自己编写学案,学生每单元(模块)自主总结得失,写好总结笔记。模块自主选修,开放物理实验室,让学生多动手,做到“百闻不如一见”,高考成绩显著提高。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书与育人并重。教师首先要转变的观念是“学生观”。教书育人的原生态解释是:传道、授业、解惑;当今教师的角色定位是:学习组织者、引导者、反思性实践者、课程资源开发和研究者。不把学生当机器,给他们强加教师个人的意志。
向学生学习,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好方法,并及时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资源,用学生的方法解决学生的疑惑。通过师生经常的思想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想变化,及时总结学生们的闪光点并创新学习方法,与学生共同探究好的学习方法,师生共同成长。
不断反思,不断学习,才能“艺高人胆大”。教师的综合素质表现为“两基三能”:即师德好、会上课为“两基”;“三能”指:用“论文”自我肯定和归纳总结教育教学经验的能力;用“课题”研究不断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的能力;用“专著”中自己的思想启发别人,影响和改变同行教学行为,共同成为教学高手的能力。
关键词:一轮复习 课本 教材使用
【中图分类号】G633.41
一、注意高考试题与“课本”之间的联系,知道回归课本该做什么。
课本即教材,实老师授课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教育部分根据物理教学大纲的要求,按照一定的课程理论,遵循物理学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编制的,是教学大纲的细化和具体体现,是通过众多的课程理论专家征求一线教师的意见而编订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任何教辅资料都不能替代的。
高考命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回归课本的目的就是要寻“根”求“源”。教材和考试大纲可以说是应对高考的“宪法”。课本才是母题库,每一道高考题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到源头。纵观近年来的高考试题,越来越呈现出回归课本的趋势。在各年高考试题中不少让学生感到生疏的题目,都是在课本原题的基础上变形而来的。
二、“课本”该怎么使用
1、阅读课本内容,构建知识网络
教材上的“说一说”、“做一做”、“思考与讨论”、“科学漫步”、“科学足迹”、“STS”及“推荐网站”、“课题研究”、“课外读物”等都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新课改的实施,首先变化的是教材的编写体系。物理知识的呈现往往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充分体现出新课程“螺旋上升”的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教学中帮助学生理清教材各独立板块内容的知识网络,建立知识结构体系。尤其到了复习最后阶段,知识的系统性、网络化对于命题所青睐的主干知识和知识交叉点的把握显得更为重要。
2、回归教材的原则
回归教材时,不拘泥于课本,应站在物理整体的高度与教材对话。高中物理中很多内容如矢量、比值定义等是几个不同的阶段呈现的,回归教材时可把这些知识放在一起,构建知识网络。
3、如何理清知识
最好的方法是学生自主梳理、总结、加工,教师适当指导,构建适合自身特色的知识网络,而不是靠背教师给总结出来的知识体系和图表。回归教材,通过横向联系纵向深入,通过组合类比,沟通知识,构建网络,实现教材知识由“厚”到“薄”、由“散乱”到“有序”的转化。理清知识可以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螺旋式上升”,明确考查的知识内容,重点关注 “知识交叉点”,提高复习效率。
4、关注细节规范,用好“旁批”
高三复习教学和考试训练中经常发现许多学生会产生“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现象,这主要是与平时的思维习惯、解题规范甚至与心理品质有关。其实教材中有许多细节,对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提升心理品质很有帮助,这就要求回归教材时重点关注这些细节,充分发挥这些细节的教学功能,努力达到有效增分的复习目的。
回归教材,就是要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引导学生掌握物理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准确表述,学习推理计算过程的严密科学,追求答题书面表达的清楚规范,从而达成“关注细节多得分、注意规范少丢分”的目标。旁批,实际上是对知识点阐述的一些补充说明或条件限制,是教材的有机组成,对解决问题能起到引导和指导作用。如第一册教材中利用旁批的形式告诉学生“等效替代”、“理想实验法”都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教材中利用旁批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有关现象加以简单明了的解,以帮助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掌握相关的概念、现象。
三、用好“课本”的几点做法
一轮复习是夯实基础,着重复习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其一般的应用,倾向于展开,侧重于点。此时,用好课本很重要。几点做法:
1、要认真学习《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领会新课程理念;研读近几年物理《考试大纲》、《考试说明》明确考核目标、内容及要求;研究近几年新课标高考试题。把高考试题与课本联系起来,看考察的知识点在分布在课本上的哪些地方,在教材上哪里能找到答案。
2、上课时要适时联系课本进行课堂教学。
复习课是在新授课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整合、提炼和拓展,切忌简单重复,但又不能脱离课本,偏离主线。要找准与考情学情的结合点,不能脱离学情片面追求难度、容量,也不能脱离考情剑走偏锋或无原则的降低难度与要求。一轮复习课要突出一个“查”字,就是要对照课本,查漏洞、查盲点;突出一个“理”字,就是要把课本知识进行梳理、方法提炼和归纳;要突出一个“练”字,就是要对课本上的习题进行演练、变式训练。以上复习课最好坚持课本知识集中呈现,课本习题变式分类练习的原则。
3、用好课本该怎么考试。
(1)明确考什么?
认真研读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熟悉考点,对照课本有针对性地命题,对于易错的、经典的习题要反复考,变花样考。
(2)怎么考?
进入每一章一轮复习之前,先依据课本知识点、课本习题编写一套简单、全面的试题 ,对学生进行检测,目的是看学生对课本上的知识点在哪些地方掌握得不牢固或理解的不透彻。月考,对所复习内容进行定时检测,及时了解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及时补差补缺。要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结合课本进行自主命题。
(3)怎么改?
(一)第一阶段教学工作
2、教学重心:集中精力扎实完成九年级新课教学任务
3、教学策略:抓课堂、抓作业、抓检测,具体要求是:
①各科教师要进一步研究课程标准,结合近两三年中考的命题趋势,把握各册教材体系和重难点,细致挖掘中考考点,将考点渗透在平时的每一节课中。只有练好了这一内功,才能备得准、讲得准、练得准。②以课堂为主阵地,着力提高课堂效率,向40分钟要质量。教师备课时,要准确把握每一节课的知识点、能力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步骤、师生互动形式,既要扎实落实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又要使学生学得轻松有趣。③始终坚持每节必练。每一节新课,都应有配套的巩固练习,练习题的设计必须精心挑选,重基础,面上全,分层次,有梯度。学生练习的时间根据当节新课内容的多少,灵活掌握。可以安排在当节新课结束后,也可利用当天的自习时间专练专评。总之,在保证进度的前提下,要步步为营,走一步,踩实一步,不吃夹生饭。
④抓实作业的上交和批改。作业要人人必做,人人必交,对于不交作业的学生,科任教师要做好督促和教育,绝不能放任自流。作业批改按照教务处制定的制度,在批改次数和质量上要严格要求。⑤抓阶段检测反馈。九年级坚持每两周周清一次,时间安排在周五下午。周清的科目为三科,数、英必考,另外一科根据各科的需要进行商定。未统一组织周清的科目,任课教师要根据进度自行组织单元测试,年级组要检查落实。周清的试卷要在周日晚自习及次周一早自习时间讲评补错(顺序另排)。补错完毕,教师要逐人检查签字。⑥每次周清、月考结束,科任教师要及时分析,及时诊断,及时反思,及时制定调控方案,及时进行查漏补缺。⑦狠抓尖子生的学科成绩平衡。年级组将制定尖子生弱科提高的具体措施,并出台相应的奖惩办法,采取有力措施,促使尖子生各科平衡发展。
(二)第二阶段教学工作
2、教学重心:系统复习,强化训练,冲刺中考。
3、教学策略:三轮复习,夯实基础,八次模考,查缺补漏。具体工作要求是:①2012年3 月10前各学科结束新课,并进行“一诊”测试(摸底考试);各科任教师制定复习计划,所用的复习资料全部到位。
②扎实抓好三轮复习。第一轮:本着“全面、扎实、系统”的原则,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第一轮复习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搞好全面复习。以课本为本,逐册逐页复习,认真巩固基础知识,强化基本技能,进行单元综合训练,实现知识的系统化、网络化、规律化。单元过关检测应以低档题为主,兼顾中档题。同时各学科要根据自身特点,创造性的指导学生进行复习。第二轮:在巩固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本着“深化、综合、提高”的原则,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特别要增加应用性、能力性题目的训练。在本轮复习中要认真实施分块推进战略,对知识进行归类,以专题形式进行,要以“训练”、“讲评”为中心,练规范、练综合、练技巧、练速度,要讲难点、讲疑点、讲热点、讲思路、讲方法,逐步提高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第三轮:在前两轮复习的基础上,本着“回归、调节、升华”的原则,侧重回归课本,自我检索,查缺补漏。在这一轮复习时间安排在一周左右,以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自我发现、再次总结为主。学生训练以课本上有代表性的原题为主,也可以历次模拟中的错题反思为主,不宜有大容量、高难度的训练,应努力使学生实现知识的自我回归、心态的自我调节、能力的自我升华。③安排复习方法指导会和阶段性教师联席会,每一轮复习前、后都要集中研究、部署、总结,明确方向,把握重点,以便有秩序地推进。④强化体育训练、理化生实验、特长生培养,并组织报名、考试。体育训练、理化生实验训练在去年我们已经有成功的经验,今年要在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确保中招开局的胜利。⑤安排“迎战中考百日冲刺宣誓大会”和考前“送考会”,营造氛围。⑥组织安排好中招考试和继续完成职专招生任务。
反思从教学进度来看安排还是比较合理的,最主要还是落实不到位才导致2012年中招成绩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三、复习资料选取方面:
【关键词】讲评课;主体性;策略
高中物理教学总要伴随着各种测试,月考、段考、期考、模拟考及平时的各类测试,对于每一次测试我们基本都会进行试卷的讲评,而在讲评过程中,大部分老师基本会采取以教师写和讲为中心,学生记和理解为辅助的方式,选择逐题讲解或抽取问题较大的题目进行讲评。这种传统的讲评方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但并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多数学生在老师讲到自己做对了的题目时觉得没事可做,只在老师讲到自己写错的题目时才去听一听,这样的教学效果并不佳,一是没有让做对的学生有表现自己获得别人认可的机会;二是会造成部分学生养成等老师讲题的习惯,自己不去分析自己做错的地方在那,下一次考试还可能犯同样的错;三是用于拓展题目的时间不足,教学效率不高。
当代建构主义理论主张:学生是意义建构主体,通过消极吸收老师传递的知识不能建构意义。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从做中学”, 个体要获得真知,就必须在活动中主动去体验、尝试、改造,必须去“做”,即强调了教学要重视学生“学习活动”的主张,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感悟。现行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强调:“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以上这些都强调了课堂上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通过活动发挥学生主体性并争取有所创造的信息,不仅对新授课,讲评课也如此。
那么如何在试卷讲评课上发挥学生主体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讲评课上来并尽可能节省出课堂时间用于题型的拓展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学生的课下活动和课堂活动两个方面来进行引导,让他们在学中活动,在活动中学。
1.课下活动
每一次测试都准备好一份试卷,一份答卷,一份答案(有详细解答更好),测试完后只收答卷,试卷学生保留,收齐答卷后发下答案给学生。
学生方面,班上的学生先要成立学习小组,以4-6人为一个学习小组为宜,小组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前后2桌4人为一小组,也可以由老师按学习成绩优、良、中、后混为一小组,还可以由10个左右成绩较好的同学任组长,其他同学报名进组,每组必须选优、良、中、后各2名同学,对报名被通知没被选上的同学再报名至其他缺人的小组侯选。学习小组成立后,要做好分工安排,设置好负责主持的组长、负责记录小组讨论提出的问题的记录员(经讨论后最终小组剩余仍未解决的问题记录好交给课代表)、负责在课堂上汇报问题的发言人、负责在课堂上讲评题目的小组代表(可轮流安排)、负责小组讨论中讲评题目的小老师(由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负责),这样可以使学生人人在小组中有事做,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加强小组的凝聚力。每次测试完学生拿到答案后,当天先利用课下时间自行对照答案并思考做错的题,第二天学习小组再利用课余的时间组织讨论一些未解决的题目,由小组长主持,小组成员提出自己还没解决或仍有问题的题目,负责小组讲评题目的小老师讲解,小组讨论后对没能解决的题目由负责统计记录的小组记录员上交问题题目的题号给课代表再统一交给教师。通过这些课下的活动措施,使学生养成先对自己做错的题目进行思考,而不是考完等待老师讲评时再去思考的习惯,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自己做错的题目理解,同时学习小组也能利用学生之间的智力资源,在小组内先解决一部分问题,既让学习好的同学有了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的机会,也帮助了学习落后的同学,形成学习上的合力。此外,通过小组活动解决了一部分问题再把剩余的问题题目再提交上来有助于教师进行有侧重的讲评,从而节省出课堂时间用于题目的拓展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教师方面,教师在课下改卷过程中要了解学生出现了什么错误,对于实验题和计算题课当中出现典型错误或不按答题规范造成丢分的答卷教师可用数码相机拍下图片做成课件(注意:拍下的解题过程必须是老师已经批改而且给出得分的),以便在课堂上让学生去纠正错误从而加深他们在解法、思路或规范上的印象。另外,教师还要根据课代表转交的学生学习小组未解决的题目表做好统计,有条件的还可以对选择题答题中的出错选项做统计,以便确定对那些问题较多的题目或选项进行重点的讲评,那些问题较少的粗略讲评。在备课时还要把要讲评的题目分工给对这些题有问题的小组分别做问题汇报,把某些中低档或关键的问题交给已经解决该题的某些小组分别来讲评和“答记者问”,让小组中负责汇报问题和讲评题目的发言人都能有表现的机会。但这里要注意对于请小组代表来讲评的题目不宜过难或问题过多,毕竟绝大多数学生在表达方面没有经过较多的训练很难把过难或问题过多题目的解法表达得清晰而又有条理,故笔者建议选择让小组代表在课堂上讲评的是中低档或题目的关键问题,且每个小组不一定都要讲评一个问题,可以采取一次讲评课安排2-4个小组代表讲评,其他没安排讲评的小组在后面的讲评课中再轮流依次安排的模式。对于其他没有请学习小组上来讲评或“答记者问”的要讲评的题目,教师要设计好循序渐进的问题以便学生参加课堂竞答或抽答活动,竟答让有表现欲的学生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抽答则可以尽可能避免一些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情况,同时教师对某些题还要进行适当的问题的补充或拓展,一题多变,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有再创造、再提高的机会,达到以“点”带“面”的深化效果,带给讲评课堂新的活力。
2.课堂活动和举例
讲评课上课前,学生按小组就座,如下图1为笔者所教的一个班的座位安排(每6人为一小组)。正式上课时,教师先把各小组分工负责的问题汇报安排和对某些中低档或关键的问题做讲评和“答记者问”的小组安排用投影或口头说明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如下图2),给3-5分钟的时间让小组成员收集总结本组负责汇报的问题和负责讲评的题目的思路。
讨论结束时间到,教师让学生安静下来,在进行对题目的讲评时,教师按图2作好的安排逐题进行讲评,每讲一个题教师都先请负责汇报该题问题的一个小组的“问题发言人”汇报该小组在这个题遇到的问题,然后教师再征询其他同学有无问题的补充,最后教师进行适当的问题归纳后再做讲评。
对于安排的由小组派代表上讲台解答和“答记者问”的题目,教师把归纳的问题按梯度性逐一提出来,对非关键性的问题教师可以设置成竞答模式让学生参与解答,对关键性的问题则由负责解答该题的学习小组代表上讲台解答并在解答完后要面向听众并征询是否还有问题即“答记者问”,这个环节完成后,教师要做必要的点评。
对没有安排让学生学习小组派代表上讲台解答或“答记者问”的题目,教师按设计好的循序渐进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竞答和抽答活动。如某试卷上的一道题:
等离子气流由左方连续以v0射入P1和P2两板间的匀强磁场中,ab直导线与P1、 P2相连接,线圈A与直导线cd连接。线圈A内有随图乙所示的变化磁场,且磁场B的正方向规定为向左,如图甲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0~1s内ab、cd导线互相排斥B.1~2s内ab、cd导线互相吸引
C.2~3s内ab、cd导线互相吸引D.3~4s内ab、cd导线互相排斥
教师引导:带电粒子进入P1和P2两板间会让P1和P2两板带电导致ab有电流,而螺线圈磁通量变化会导致cd有电流。为竟答和抽答活动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如下:1、ab之间的电流方向如何判断?2、cd之间0-1秒的电流方向如何判断?3、1-2秒的电流方向如何判断?4、ab,cd是相斥还是相吸如何判断?
另外,在完成一道题的讲评后,对某些题可以进行必要的拓展,把与本题相关或相似的知识或题型拿出来让学生去思考,使他们思维之火能再次得到点燃。如上题中,教师可以进行以下两个拓展:1、若P1和P2两板足够长,粒子电量为q,磁感应强度为B,P1和P2两板间距为d,则稳定时两板最大电压是多少?(思考讨论2分钟竞答或抽答)2、本题模型不变,你若是出题者,还可以怎样把本题设置成同样模型不同问法的题目?(思考讨论2分钟竞答或抽答)
最后对实验题和计算题的讲评需要强调的讲评策略是除了必要的设问竞答或抽答外,教师还要把用数码相机拍下的学生答卷中出现典型错误或不按答题要求造成丢分的图片用多媒体把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学生去纠正这些试卷中出现的错误或不规范的地方以加深他们的印象。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有表现欲,他们都渴望从大屏幕上看到自己的作品,渴望老师关注他的“杰作”,所以这时学生的注意力也特别集中,而且交流讨论也特别热烈、积极。而对于一些答题规范的答卷,教师也可拍下来并和不规范的答卷做对比造成学生感官上的反差,让学生明辩答题规范上的“是非”。
3.策略归纳
综上所述,试卷讲评课上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策略可以归纳如下:
3.1成立学生学习小组并由小组做好内部分工协作安排;
3.2测试完后,只收答卷,发下答案,学生课下先自行对照答案并思考做错的题,
经学习小组讨论后仍未解决的问题记录好交给课代表再转交给教师;
3.3教师根据改卷情况和学生学习小组上交的问题情况确定对那些题目或选项进行重点的讲评,那些题目或选项做粗略讲评,并安排一些题目由那些小组分别做问题发言或那个问题由那些小组进行讲评;
3.4教师对某些题目要设置好必要的竟答和抽答设问,对某些题目要做好适当的拓展准备并给以一定的时间学生思考和回答拓展的相关问题。而对于实验题和计算题课当中出现典型错误或不按答题规范造成丢分的答卷教师可用数码相机拍下图片做成课件,答题规范的亦可拍成图片做成课件对比或复印课下展示交流;
3.5课堂学生按小组就座,教师把小组负责的问题汇报安排和讲评题目的安排展示给学生,给3-5分钟的时间让小组成员收集总结本组负责汇报的问题和负责讲评的题目的思路;
3.6教师按作好的安排逐题进行讲评,每讲一个题教师都先请负责汇报该题问题的一个小组的“问题发言人”汇报该小组在这个题遇到的问题,然后教师再征询其他同学有无问题的补充,最后教师进行适当的问题归纳后再做讲评。讲评期间穿插必要的引导、竟答,抽答和拓展的问题以及学生小组讲解所负责的某个问题的解法,讲到实验题和计算题时还可把用数码相机拍下的学生答卷中出现典型错误或不按答题要求造成丢分的图片用多媒体把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学生去纠错,也可把答题规范的答卷展示和不规范的答卷做对比;
4.实践效果
笔者在经过一年的实践后,对自己所教的两个高三年级的毕业班共122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约85%的学生认同先在课余时间进行小组讨论的活动对学习有帮助,能带动自己和他人的学习;87.48%的学生表示喜欢“自己先看答案并反思,在小组帮助下仍不能解决的提交问题,老师根据各小组提交的仍有问题的题目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把节省的时间用于题目的拓展”的讲评课模式;约83%的学生表示当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或上讲台讲自己的想法时自己会注意力更为集中,思考他(她)的见解;96.52%的学生表示认为课堂上采取设置问题小组竞答和课堂抽答的方式能让人能持续保持注意力集中的状态,加强小组的团结协作; 86.95%的学生认为这种以活动促进学习的讲评课模式可以在理科中推广。从调查来看,这个策略还是比较成功的。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发展。构建开放性、民主性、合作性的课堂是现代教学的必然选择。以上只是笔者在讲评课上的实践尝试,希望这种以活动促进学习的讲评课课堂策略和实施做法能给老师们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田慧生.当代教学研究丛书[M].武汉:湖北科技出版社
[2]课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广西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学习手册[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