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化学式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现象:(1)发出耀眼的白光 (2)放出热量 (3)生成白色粉末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Fe3O4
现象:(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注意:瓶底要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3.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2CuO现象:铜丝变黑.
4.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点燃2Al2O3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有白色固体生成.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点燃2H2O
现象:(1)产生淡蓝色火焰 (2)放出热量 (3)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6.红(白)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点燃2P2O5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大量白烟.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点燃SO2
现象:
(A)在纯的氧气中
发出明亮的蓝紫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在空气中燃烧.
(1)发出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点燃〗 CO2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2CO
10.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
C + CO2高温2CO(是吸热的反应)
11.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2CO2
现象:发出蓝色的火焰,放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CO2 + H2O = H2CO3
现象:石蕊试液由紫色变成红色.
注意:酸性氧化物+水酸
如:SO2 + H2O = H2SO3
SO3 + H2O = H2SO4
13.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此反应放出热量)
注意:碱性氧化物+水碱
氧化钠溶于水:Na2O + H2O =2NaOH
氧化钾溶于水:K2O + H2O=2KOH
氧化钡溶于水:BaO + H2O = Ba(OH)2
14.钠在氯气中燃烧:2Na + Cl2点燃2NaCl
15.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
CuSO4 + 5H2O = CuSO4•5H2O
二、分解反应
16.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2H2+ O2
现象:(1)电极上有气泡产生.H2∶〖KG-*2/3〗O2=2∶〖KG-*2/3〗1
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负极产生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17.加热碱式碳酸铜:
Cu2(OH)2CO3 2CuO + H2O + CO2
现象:绿色粉末变成黑色,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8.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
2KClO3 MnO22KCl + 3O2
19.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K2MnO4 + MnO2 + O2
20.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2O2 MnO22H2O+ O2
现象:有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1.加热氧化汞:2HgO 2Hg + O2
22.锻烧石灰石:
CaCO3 高温 CaO+CO2(二氧化碳工业制法)
23.碳酸不稳定而分解:
H2CO3 = H2O + CO2
现象:石蕊试液由红色变成紫色.
24.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
CuSO4•5H2O 加热 CuSO4 + 5H2O
三、置换反应
(1)金属单质 +酸 ―― 盐+氢气(置换反应)
25.锌和稀硫酸反应:Zn + H2SO4 = ZnSO4 + H2
26.镁和稀硫酸反应:Mg + H2SO4 = MgSO4 + H2
27.铝和稀硫酸反应:
2Al + 3H2SO4 = Al2(SO4)3 + 3H2
28.锌和稀盐酸反应:Zn + 2HCl = ZnCl2 + H2
29.镁和稀盐酸反应:Mg+ 2HCl = MgCl2 + H2
30.铝和稀盐酸反应:2Al + 6HCl= 2AlCl3 + 3H2
25-30的现象:有气泡产生.
31.铁和稀盐酸反应:Fe + 2HCl = FeCl2 + H2
32.铁和稀硫酸反应:Fe + H2SO4 = FeSO4 + H2
31-32的现象: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33.铁与硫酸铜反应:Fe+CuSO4=Cu+FeSO4
现象:铁条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古代湿法制铜及“曾青得铁则化铜”指的是此反应)
34.锌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CuSO4+Zn=ZnSO4+Cu
现象:锌片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35.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2AgNO3+Cu=Cu(NO3)2+2Ag
现象:铜片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的物质,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3)金属氧化物+木炭或氢气金属+二氧化碳或水
36.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4Fe + 3CO2
37.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高温2Cu + CO2
现象:黑色粉未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8.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Cu + H2O
现象:黑色粉末变成红色,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
39.镁和氧化铜反应:Mg+CuOCu+MgO
40.氢气与氧化铁反应:Fe2O3+3H2高温2Fe+3H2O
41.水蒸气通过灼热碳层:H2O + C 高温H2 + CO
四、复分解反应
1.碱性氧化物+酸盐+H2O
Fe2O3+6HCl=2FeCl3+3H2O
Fe2O3+3H2SO4=Fe2(SO4)3+3H2O
CuO+H2SO4=CuSO4+H2O
ZnO+2HNO3=Zn(NO3)2+H2O
2.碱+酸盐+H2O
Cu(OH)2+2HCl=CuCl2+2H2O
Cu(OH)2+H2SO4=CuSO4+2H2O
NaOH+HCl=NaCl+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NaOH+HNO3=NaNO3+H2O
Mg(OH)2+2HNO3=Mg(NO3)2+2H2O
Ba(OH)2+H2SO4=BaSO4+2H2O
3.酸+盐新盐+新酸
CaCO3+2HCl=CaCl2+H2O+CO2
Na2CO3+2HCl=2NaCl+H2O+CO2
HCl+AgNO3=AgCl+HNO3
H2SO4+BaCl2=BaSO4+2HCl
Ba(NO3)2+H2SO4=BaSO4+2HNO3
NaHCO3+HCl=NaCl+H2O+CO2
4. 盐1+盐2新盐1+新盐2
KCl+AgNO3=AgCl+KNO3
NaCl+AgNO3=AgCl+NaNO3
Na2SO4+BaCl2=BaSO4+2NaCl
BaCl2+2AgNO3=2AgCl+Ba(NO3)2
5.盐+碱新盐+新碱
CuSO4+2NaOH=Cu(OH)2+Na2SO4
FeCl3+3NaOH=Fe(OH)3+3NaCl
Ca(OH)2+Na2CO3=CaCO3+2NaOH
NaOH+NH4Cl=NaCl+NH3+H2O
五、其它反应
1.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CO2 +Ca(OH)2 =CaCO3+ H20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用澄清石灰水可以检验CO2,也可以用CO2检验石灰水)
2.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硫反应:
SO2 +Ca(OH)2 =CaSO3+ H2O
3.氢氧化钙和三氧化硫反应:
SO3 +Ca(OH)2 =CaSO4+ H2O
4.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除去二氧化碳):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5.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反应(除去二氧化硫):
2NaOH + SO2 = Na2SO3 + H2O
6.氢氧化钠和三氧化硫反应(除去三氧化硫):
2NaOH + SO3 = Na2SO4 + H2O
注意:1-6都是:酸性氧化物 +碱 ―― 盐 + 水
7.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CO2 + 2H2O
现象: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8.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2CO2 + 3H2O
现象:发出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9.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2
现象:黑色粉未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2Fe + 3CO2
现象:红色粉未变成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冶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
1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亚铁:FeO+CO高温 Fe+CO2
12.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Fe3O4+4CO高温 3Fe+4CO2
上半年,任教初三(1)班化学,初一(2)班生物;下半年,任教初一(4、5)班、初二(1、2)班生物;担任初中生物学科备课组长。
工作中我严谨务实,倡导活动,注重联系实际。
拿到教材,我首先要通读教材,从总体上把握知识的体系,这样教学时就能纵观全局,处理好前后知识间的关系,把零散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备课时,钻研教材,研读教参,构思课的结构。怎么引入?课的程序怎么安排?采用什么教学方法、什么组织形式?准备哪些教具、实验仪器、材料、挂图?有疑问的,及时向同行请教,或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询。研究学生,分析学情。预设符合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的问题。上课时,用简洁清晰的语言声情并茂地讲授新知识;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演绎知识产生的过程;用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驱动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分层次设计作业。涉及基础知识再现、基础知识应用、拓展延伸 、能力提升等部分。学困生可以只完成基础题。及时批改作业,有批注,有时面批。反馈及时。订正作业有二次批改。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拟制试卷,组织考试,批改试卷,评讲试卷,检测教学效果。
我所任教的生物、化学课都是直观性很强的科学。要完成生物、化学课的教学目标,必须通过多样的活动来完成。一直以来,我总是想法设法开展精彩纷呈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科学、做科学,让他们亲历知识产生的过程,从感性认知入手,再通过比较、分析、概括,得出理性知识。活动方式有观察、实验、讨论、游戏、调查、辩论、查阅资料、动手做、竞赛、分析等。活动中,学生们积极思考、大胆探索、主动参与、团结协作。在学中做、做中学,锻炼了能力,提高了生物、化学科学素养。
把所学的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以致用,学生们能认识到生物、化学科学知识的价值,能帮助他们认识自然,亲近大自然,从而激发他们学科学的热情,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我任教的化学学科在中考中成绩优异;生物学科在期中、期末考试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浓厚,能自觉学以致用。
认真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参加了南通市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成绩优秀;参加了南通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培训,成绩合格;参加了江苏省教育厅组织,江苏教育网上法律学校承办的江苏省中小学教师网上法律学校培训,考核优秀;参加了通州区教育局、装备室组织的初中化学实验技能培训,成绩合格。
“中风”历代医学称为“四大难证”之一。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饮食不节,劳逸不当,及环境影响使“中风”成为目前的高发病。但是在现阶段对中风患者的救治方面大都“出血止血”“梗塞活血”,把中医辨证论治的朴素维物主义变为机械主义,此项目的目的是继承和创新中医学,更好地为发挥中医学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特色优势。
技术力量:龙川县麻布岗中心卫生院是地处龙川县北部,是一所技术力量雄厚,医疗设备先进的二级综合医院。拥有先进的仪器,如经颅多普勒、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X光、CT等。近年来我院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协调发展,特别是成立中医科后,有院长和中医执业医师以及相关(中西医结合)人员加强和促进中医建设,已完全有能力实施这一项目。
技术来源:沿革于“反治法”和“活血止血”的中医学传统理论。我院成立中医科。以“中风”病为攻坚课题,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运用活血化瘀药救治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已获得初步经验并取得确切效果。
技术先进性:针对中风脑出血患者运用活血化瘀药所具有的抗脑内血肿、脑水肿、脑组织变性坏死及其它作用。并具有具有快速、敏捷、无创、实惠等特点。从而降低致残、病死率,大大提高救治康复率。
实施方案
1、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病人为服务中心,把救治中风脑出血患者的重要责任作为立项的指导思想。
2、坚持中医特色,立足中医传统理论的根基,着眼创新发展。
3、既要继承中医传统特色,又要尊重现代科学和实验依据。既要“四诊合参”,也要现代设备的诊查。此项目是“综诊合参”,是创新中医学辨证法。
4、发挥人力资源,组织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的优秀人才承担项目,在管理上有领导负责,主要执业人员承担常务专项工作。
5、保证本项目的中医临床研究和实验基金。建设和完善中医药救治脑出血患者的专科病床,设置实验室,提供现代诊疗设备。
6、项目计划在2008年7月至2009年7月进行临床病例的收集,分组治疗,生存质量的观察与评价。2009年8月至2011年7月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资料收集,病人治疗随访跟踪,撰写论文,结题。
脑出血属中医学的中风病范畴。中医学有“瘀血不祛新血不生”之说和“活血止血”之治疗法则。脑出血还选用活血化瘀之中药,近年来在中医药急诊探索中,以继承和创新的思维方法,并取得临床实践证明:活血化瘀药用于脑出血急性期治疗取得确切的效果。研究证明:这是因为活血化瘀药具有抗脑内血肿、脑水肿、脑组织变性坏死及其它作用。出血必成瘀血,必须祛瘀止血,瘀血除、出血止,病得救治,以突出中医特色。解除脑损伤部位血管痉挛状态,提高脑血管的自动调节功能,增强损伤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促进元明之府、神经功能恢复,缩小病灶范围,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止血与解溶过程,使高凝状态上升。改善出血灶局部的微循环,增强吞噬细胞的作用。促进颅内血肿的吸收,降低血压改善脑损伤部位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渗出,降低脑组织含水量,使颅内压下降,调节血液流变学指标,控制和防止中风病程中血液高黏滞综合征的发生,通过对机体微循量元素的调节(活血化瘀中药多富含铜、锌、锰等多种微量元素),控制或消除中风病的危险因素,从而改善了颅内应激状态,使中风症状缓解。
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自拟加减运用“益气固摄活血汤”,重症者鼻输,相对轻者口服,对提高中风的急救成功率和治疗康复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研究开发内容和要重点解决的技术关键问题:
研究内容
(一)中医辨证以活血化瘀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1、研究对象的选择。2、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3、研究的分组。4、观察指标的确定。5、疗效的判定。6、安全性观察
重点解决的技术线路:
临床研究方面:1、活血化瘀用药的时间点。2、临床研究中病例的选择即纳入及排除标准。3、疗效的综合判断,结合安全性指标
项目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目前有关活血化瘀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研究比较散在,未有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而且对于临床用药的时间点也不是很明确。临床研究结合实验研究的文献报道也比较少。本项目临床结合实验研究,同时选择不同用药时间进行对照研究,以寻求最佳用药时间,并通过实验研究进一步探讨活血化瘀方法治疗脑出血的机理。本项目自拟益气活血固摄汤为主,在根据病症的具体证型进行辨证论治基础上加减运用,救治中风属脑溢血患者具有独特的功效。研究不仅要达到省内领先地位,而且此项目为我院的攻坚课题,突出中医特色。学科经济指标能提高到年增长率11%,经济效益能促进全院多增加六个百分点。更主要是能使大多数中风脑溢血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增进人民安康,提高我院的学术品位和声誉。都能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二)采用的方法、技术路线以及工艺流程:
临床研究方法:
1、病例入选标准:
诊断依据中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所有病例符合中风病中经络、中脏腑的诊断;西医诊断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界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要点,所有病例符合高血压脑出血诊断,并经CT确诊。纳入标准:发病48小时内入院,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经头颅CT检查颅内有血肿,出血部位全为幕上,且出血量为中小量,中医诊断符合中风病中经络、中脏腑者,出、凝血时间正常,无昏迷(可有嗜睡、意识模糊)的患者均可纳入治疗观察对象。 转贴于
2、分组及治疗方法:
分为A、B二组,患者均接受西医综合治疗,A组、B组并于不同时间给予活血化瘀治疗,A组于发病24-48小时内、B组于发病1周时给予活血化瘀治疗。疗程30天。
3、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二组病例治疗前后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积分、血肿吸收程度、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病死率等。
安全性观察包括治疗前后的出凝血时间、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胸片等。
4、疗效标准:
疗效标准拟定。基本治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91%-100%。
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17%以下。恶化: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18%以上。死亡:两组患者在入院后立即进行头颅CT检查,分别于4周时进行头颅CT复查,比较血肿吸收情况。二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再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本课题严格按照计划完成了相应的工作,论证了运用中医辨证论治以活血祛瘀方药救治中风脑出血病人具有抗脑血肿、脑水肿、脑组织变性坏死及其它作用。
以中医学瘀血不祛新血不生之说和活血止血之治疗法则指导下,辨证论治,以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救治疑难重病的优势,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自拟加减运用“益气固摄活血汤”,重症者鼻输,相对轻者口服。解除脑损伤部位血管痉挛状态,提高脑血管的自动调节功能,增强损伤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促进元明之府和神经功能恢复,缩小病灶范围,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止血与解溶过程,使高凝状态上升。改善出血灶局部的微循环,增强吞噬细胞的作用。促进颅内血肿的吸收,降低血压改善脑损伤部位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渗出、降低脑组织含水量,使颅内压下降,调节血液流变学指标,控制和防止中风病程中血液高黏滞综合征的发生,通过对机体微循量元素的调节(活血化瘀药中多含铜、锌、锰等多种微量元素),控制或消除中风病的危险因素,从而改善颅内应激状态缓解。
作为化学入门的必备知识,化学用语的书写是中考必然关注的一个方面,在各地中考试卷中分值约占10%.因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必需关注化学教学,努力提升其有效性.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通过不断摸索和总结,笔者初步找到了开展初中化学用语教学的一些规律.
一、纲举目张,引导学生搞清初中化学用语的基本类型
初中化学用语从简单到复杂主要分为四类,每类中又分为若干小类.
第一类,元素符号.如“碳(C)、氢(H)、氧(O)”等.
第二类,微粒符号.
(1)原子符号.
(2)分子符号(同化学式):a单质气体分子——右下多加2 ;b简单的化合物分子——常从名称写出.
(3)原子团.
(4)离子符号.根据化合价来写.
(5)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符号(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
(6)原子、分子、物质的微观示意图.
(7)能根据微观示意图写分子等微粒符号.A原子用球表示,不同的球表示不同的原子.B分子由原子结合而成,通过相连的球表示.a单质分子用一种球一种结合方式表示;b化合物分子用多种球一种结合方式表示,氧化物分子用一种球一种结合方式表示;c一种球分散开来表示自由的若干个原子或由原子构成的一种物质;d球与球以多种方式结合起来表示混合物.
第三类:化学式与化合价.
(1)根据名称写化学式(分子式),先读右写.
(2)根据化合价(有时要结合命名规则)写化学式.
(3)标元素化合价.
(4)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并标示物质中某元素的化合价.
(5)写溶质的化学式.
(6)溶液中的离子符号.
(7)根据物质特性(征)写化学式.
第四类:化学方程式.
“四步走”,即弄清化学反应“三要素”(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写准化学式、配平化学计量数、条件箭头明.
二、入木三分,引导学生认识和应用化学用语书写的基本规律
1.元素符号与原子符号的关系:同形.
2.化合价与离子电荷:同性,同值.
3.分子符号与化学符号:同形.
4.物质专业名称与化学符号:先读“右”写.
5.单质中元素化合价:0 .
6.微观示意图与物质分类:如“一种球一种结合方式表示单质”.
7.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关键得分点:化学式、配平.
8.根据化合价书写简单化合物化学式:可用“交叉”法将化合价的数值写在元素的右下角.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书写简单的化学符号,本人自创了化学数字歌.通过化学数字歌,指导学生书写简单的化学符号:化学符号天天见,微粒数字写最前,从此只有微观义;化合价标正上方,离子电荷右上显,数字位置要分明;右下角数最易错,分子原子先后说,小心谨慎要记牢.
三、由易到难,利用谐音等加强记忆指导
例如,元素符号的书写,不宜一下子让学生掌握课本表格中所有常见元素符号,否则既耗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又让很多学生望而生畏.本人的做法是,先让学生记忆只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常见元素.
四、逐步强化,全面系统地进行训练与测试
1.循序渐进,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
例如,化学式的书写必从书写元素符号开始.可先从8种只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的元素开始训练,然后要求学生写出地壳含量最多的5种元素,接下来要求学生根据化合价书写“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和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2.精选习题,加强对比与系统训练
例如,用化学符号表示:1.氮元素;2.2个氮原子;3.2个氮分子;4.n个铵根;5.m个硝酸根;6.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微粒;7.氮气;8.五氧化二氮中氮显+5价;9.-3价的氮元素.
五、因人而异,及时加强学困生的励学与辅导
关键词:农村高中 化学用语 衔接教学
Abstract: the chemical language knowledge content more, knowledge, is the foundation of chemistry learning axis, rural students learn chemistry is the faith, and also is the countryside student's weak point, so how to make students from the memory of the element symbols, and master the writing of patent law method, know the classification and material from the four basic reaction type Angle, let the student through interactive exchange learning, and builds up the language knowledge framework system of chemical, so as to achieve the high school chemistry learning smooth transition and cohesion.
Keywords: rural high school; chemistry teaching language; cohesion
中图分类号:G42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 引言] 高中化学课程,既需要初中提供一定的化学用语基础,又不能要求太高,只能在高中教学和学习过程中逐步提高。为便于衔接,初中化学启蒙教育、高中必修和选修模块有必要比较明确地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规定化学用语学习的要求。课改实施大纲下的教材,教学内容安排基本上遵循学科体系,如果初中化学在化学用语教学上特别在元素符号、常见元素的主要价态、常见物质化学式的记忆与书写、常见化学反应与相应现象的表述方面要求不明确、过低或不落实,而高中教学要求的起步知识又相对较高,两者必然造成脱节。
从教农村高中化学10余年我个人认为:初高中衔接期是指从进入高一开始至高一下学期期中前后。下文我就我们学校学生的特点,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衔接、教法衔接、学法衔接上谈谈自己的见解及看法以资同仁的指点和共勉。
一、农村初高中化学用语衔接教学必要性
随着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程改革的推进,中考考试与评价选拔制度改革实验的发展,升入高中学习的初中毕业生,所掌握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化学用语与高中化学课程学习所需要具备的知识要求差距较大,这样导致高中化学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感到十分困难。十几年来我校高一学生普遍反映高一化学内容多、理解困难、习题难做,学习兴趣降低。初高中化学用语的衔接教学问题,成为我们学校教师和学生关注和议论的热点问题。
初中课程改革后的化学学习要求、中考化学考试要求过低;初中化学教学过分强调探究学习和过程方法教育,忽视接受学习和描述性、结论性、规律性知识的理解记忆,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知识学得不扎实;中考化学用等级制评价作为中考录取的参考(近一两年有加5、2分)而语、数、外却用实际分数计入总分作为录取依据,造成学生、家长、学校领导只重视三个工具学科忽视理化学习的不良倾向。特别是农村中学的入取:在高一级的中学入取后,才由农村中学入取,造成生源学习基础更差。根据我校对高一新生入学化学成绩统计:2010届共有743人,化学成绩:107人A,358人B,255人C,23人D;
普遍认为高中化学教师不理解初中课程改革理念,以老眼光评价课改后的初中学生,对初中学生的化学基础,特别是化学用语要求过高,学生不适应高中的教学方式。根据调查表明:我校高一学生,大多是基本的化学用语的应用几乎不懂运用。我个人认为:初、高中学科教学中存在的教学衔接问题实际上并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出现的新问题。新课改革实施之前,初高中化学衔接也存在问题,只是在基础教育改革进入实验性实施后,由于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教科书与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学习要求和内容选编衔接的处理不好;新旧课程的差异、考试改革的冲击等原因,衔接问题显得更为突出、更为复杂。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下面我就自己在教学中对化学用语的衔接教学上谈谈自己的做法。
二、农村初高中化学用语的衔接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作为化学用语的作为一种化学专业的特殊符号系统,对化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正确而熟练地掌握是绝对必须的。初中化学教学作为化学启蒙教育,这方面要求太高是不需要的,但从为高中化学学习提供基础角度看,若要求太低,必然造成高中化学学习的很大困难。教师在高一学习阶段的化学教学策略、教学方式和方法上下工夫,研究怎样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教学,以实现学科知识、学科方法和学科思想诸方面学习要求的平稳提升。
1、物质的分类知识的系统化
对于初中化学教育与而言,只要求通过一些简单事例(如纯净物与混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的区别)的了解,对物质分类有个初步了解识,认识物质种类繁多而有序,可以依组成性质加以分类就足够了。而高中则要求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教材通过分散在各章节的各类物质典型代表物的学习,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各类物质的区别与转化关系。如知道从性质上区别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知道氢氧化物种除碱外还有两性物质;盐从组成上看是否有氧分含氧酸盐和无氧酸盐;从组成的元素或原子团看可分钠盐,硫酸盐等。从初中粗浅地认识氧化物发展、过渡到高中系统地认识三类氧化物及其转化,在教材编写顺序和教学方法处理上要求上做周密的考虑和安排。否则,也将造成衔接的困难。
因为才从初中生入高一的学生由于心理发展的不成熟,学习主动性不强、依赖性较大,重记忆、模仿,理解相对肤浅,把课后学习等同于完成作业,不善于通过自学、复习、加深理解、提高应用能力。要适应高中学习,在接教学不是通过几课时教学能完成的,知识的衔接、学习方方式的优化、学习能力包括学习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都有一个过程。所以在这部分的教学我们教师应要先整理好知识,分层次,分时期的对学生进行讲授教学。
2、元素符号、化学式的书写与记忆
(1)各抒己见发挥联想巧记元素符号
元素符号的书写与记忆,是我们农村中学学生学习化学的一个坎,刚接触化学都兴趣很高,可是到了元素符号书写时,学生马上就出现分化,因此农村初高中化学衔接我个人认为元素符号的书写与记忆至关重要。但是在农村高中的学生的一个特点又是对记忆的知识存在胆怯,他们在思想上存在学习惰性,缺乏主动性,在这部分教学我采用联想互动的教学策略。
例如:在记忆碳元素符号时,用酒精灯烧一根细木条让学生观察外形变化成“C”学生马上就记住了,拼音法记金属钠“Na”;象形法记金属铁“Fe”;谐音法记硫“S”(水流的形状)……引发学生各抒己见,互动交流各自的记忆方法。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学生的交流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的死记硬背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学生的学习方方式得到优化、学习能力包括学习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
(2)系统归纳学会化学式的书写
高中化学课程,既需要初中提供一定的化学用语基础,又不能要求太高,只能在高一必修模块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提高。为便于衔接,初中化学启蒙教育、高中必修和选修模块有必要比较明确地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规定化学用语学习的要求。课改实施大纲下的教材,教学内容安排基本上遵循学科体系,如果初中化学在化学用语教学上特别在元素符号、常见元素的主要价态、常见物质化学式的记忆与书写、常见化学反应与相应现象的表述方面要求不明确、过低或不落实,而高中教学要求的起步知识又相对较高,两者必然造成脱节。
我在这部分教学中遵循认知规律:化合价常见原子团物质分类物质命名化学式的书写,归纳出一种符合我们学校学生认知和学习的知识网路体系:化学对物质进行命名时通常是从右到左,再标定元素化合价根据化合物: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进行确定化学式。
金属: 直接用元素表示该物质,例如“Fe”等
纯净物: 单质
非金属 : 除固态非金属和稀有气体用元素符号表示外,
其余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上“2”表示该物质,
+n
氧化物:X2On 通常2和n有最小公倍数时要约去
物质 化合物: -n
无氧酸:命名“氢某酸”HnX(此时X非氢、氧元素)
酸+n
含氧酸:命名“某酸” HnXOm
+n
碱:命名“氢氧化某”X(OH)n
-n
无氧酸:命名“某化某”HnX(此时X非氢、氧元素)
盐+n
含氧酸:命名“某酸某”XnYOm
混合物
3、四大基本反应得网络化
四大基本反应是初中学生学习化学反应的基础,也是高中新课程中提出的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中,对物质性质研究从物质分类观这一角度进行研究物质性质的奠基。因此如何把四大基本反应知识让学生掌握好、牢是初高别是农村初高中化学学习非常必要的衔接教学。
(1)建构知识体系网络让知识系统化
对这一部分的衔接教学,我是采用了,建构主义的一些思想:创设回顾学习的情境合作学习,探究知识间的联系结合过程交流形成知识网络、规律利用网络规律合作学习掌握规律的运用。
上图是初中化学的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各物质间的相互关系,这部分必修中也有体现,根据多年的农村高中教学的心得:物质间的性质关系的规律,学生掌握清楚后,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从这低点出发联系学生实际展开复习。利用规律解决化学方程式书写的乱、错等问题。
(2)发挥联想创设情境掌握知识
现在的初中学生死记硬背的毛病少了,视野比较开阔,探究兴趣、获取与加工信息的能力有所加强,初步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比较重视、熟悉化学知识间与已有经验、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强。知道根据已有经验和知识对简单的化学问题进行探究,提出假设或猜想,并能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动手能力增强,但实验规范欠缺。而旧课程则重视学科知识体系和文本知识的理解、记忆,技能的模仿、训练,对学习过程缺乏必要的关注,学生文本知识掌握较好,而知识的理解与灵活运用较薄弱,对化学与实际生产、生活的关系了解不多,知识面较为狭隘,不善于从化学的角度、用化学的眼光审视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
例如,我在上这部分知识内容时对复分解反应AB+CD=AD+CB的讲解,创设情境对并排的两张桌子(我们的学生桌,一张坐两位同学)的同学进行座位的交换,而且是按不同桌子的内侧或外侧的对应交换,让学生理解“相互交换”是什么意思。这样一来学生马上就懂得复分解反应的书写规律,进而对置换反应也有了自己的理解,效果极佳。
我在对这部分的衔接教学中采用例题分析,教给学生图表的运用后,再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见互动交流,互相提问检测,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总结,在总结中质疑,在质疑中引发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达到新课程倡导主动学习、探究学习与交流合作学习等多样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重视创设学习情景、设计组织学习活动、指导支持学生的学习的精神。
三、互动交流学习构建知识体系达平稳过渡与衔接
新程改革要求高中学生知识面要宽,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积极性较强,有合作精神,比较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初中课程改革在学科知识、技能的学习上与旧课程相比,要求的深度、 学习的系统性有所降低。
在高中学习的初始阶段,教师必须研究初中化学的课程标准和教材,了解高一新生的学习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心理发展程度。依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采取“低起点、高落点”的教学策略,注意创设学习台阶,分层次落实教学要求,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争取不同程度学生都能逐渐适应高中课程学习,减少学生的学习程度的进一步分化。
教学中除了要针对学生学习基础中的缺陷做一些必要的补充讲解和训练外,要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资源,发挥初中学生学习方式上的优势,帮助学生保持和发展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信心。因此对我们农村高中的教师应该在了解新生的基础上,更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转化及师生的教、学的方式的变化上让师生相互适应。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