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汽车检测实训总结

汽车检测实训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汽车检测实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汽车检测实训总结

汽车检测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汽车构造 教学 改革

汽车构造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汽车构造”不仅包括实物认知,还包括原理传授,作为任课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只是还要掌握实际操作能力。为使培养出的学生既掌握必须的理论知识,又具有专业所必需的专业认知和基本操作能力,对“汽车构造”教学进行课程改革。

1 《汽车构造》课现状分析

1.1汽车类专业现状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汽车后市场需要大量的汽车方面的专业人才,这给高校汽车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和空间。如今,各类高校汽车类专业在如此大好形势下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开设。目前“汽车构造”课的教学过程主要是以理论讲授为主,辅以部分实践操作环节。理论课几个学时过后上一次实践课,这种授课效果容易使学生忽视实践环节,最终对结构的实际掌握也比较模糊。为了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与临场感受,让学生及早的认识汽车各零部件的结构和工作时内部运动关系的结构原理。基于以上原因,对“汽车构造”课进行教学改革。

1.2学校改革可行性分析

1.2.1教学改革基础和环境

针对已经具有3―5年毕业生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进行改革。这样师资结构方面已具备的教研、教改基础和环境,教师对教学改革基本了解了其他同类院校本专业的模式和方式,并形成了自己的看法,有利于实践于教学改革。并且拥有一定的实验实训设备。将为教学改革的开展提供切实的组织基础和学术平台。

1.2.2尚缺少的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

目前改革缺少的条件:教师数量少,动手实操能力差。缺乏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动手实践能力,特别是在维修岗位工作过的技术性人员。本改革是一次全新的尝试,需要汽车学院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相互协调。

2 教改内容和目标

2.1研究与教改的内容。针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现在开设的“汽车构造”课程进行整合,将其所包括的《发动机构造》和《底盘构造》两门课的拆装实操内容单独列出,修改人才培养方案,配合实践性要求高的《发动机构造》和《底盘构造》两门课,单独开设《发动机构造拆装实践》课和《底盘构造拆装实践》课,并制定相应的实训教学大纲、编写专用的实训指导教材。

针对以上新设的两门课程,明确课程的具体任务和技能要求,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通过严格的考核,使每一位学生从中找到差距和不足,以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为毕业前通过劳动部门的综合考核、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奠定基础。

2.2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

2.2.1实施方案

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从2012级“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开始按照新方案的课程开展教学活动。伴随需要重新分配和调整每部分的课时和教学内容、编写相应的教学计划、补充相应的教学设备和辅导教材。为使工作有序、见效,还需统一协调师资,并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有效整合现有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方面的师资、设备等教学资源,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教学计划,明显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

2.2.2具体实施计划

A. 调整培养方案,调整并编写新的授课计划;

B. 按照总体方案,分头备好教学装备,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补充完善教学指导资料;

C. 新的方案实施,进行学生试培养;

D. 总结经验,完善并巩固成果。

2.3研究与改革的目标。使培养出的学生既掌握必须的理论知识,又具有专业所必需的专业认知和基本操作能力。为将来服务于汽车行业的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走出校门初期就能在社会上获得良好的口碑。

3 改革过程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1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1.1《发动机构造》和《底盘构造》两门课的理论教学进度与《发动机构造拆装实践》和《底盘构造拆装实践》两门课的教学进度内容步调不一致。

3.1.2理论课教师与实践课教师沟通较少。

3.1.3理论课教师实践水平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3.2解决方法。围绕高职院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基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好学校的政策、并发挥办学优势,抓住发展的有利时机。培养出出类拔萃的适合社会发展需求且具有鲜明特点的汽车专业人才。

3.2.1提高理论教师实践水平,增加理论教师去企业实践的机会。

3.2.2引进具备实际工作经验的维修一线人员指导实践教学。

3.2.3鼓励教师考取技能资格证书,提高自身动手能力。

4 成果和效果

4.1成果

4.1.1新制定的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包括调整后的人才培养方案、相应的实训教学大纲、编写的实训指导教材等;

4.1.2方案在2012级学生中的的具体实施,实施的效果将会提升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在未来的就业中占据优势地位;

4.1.3新方案实施的总结,以及最终的结题报告。

汽车检测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PassatB5;原厂维修手册;实训教学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目前主要采用基于能力本位的理实一体项目化教学主要有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教授课程项目内容与工作实际相差较远;另一方面,不同学校不同的教师所教授的操作内容与标准也是各有不同。对此,需要有一个统一且符合工作实际的标准参照来设计课程内容[1]。

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本课程《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构建于《机械识图》、《机械基础》、《汽车概论》等课程的基础之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独立完成汽车发动机方面的维修工作,保证汽车正常运转性能来满足客户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与客户、同事沟通的能力,养成安全质量、环保意识,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掌握专业能力,社会能力以及方法能力[2]。

课程的设计思路: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时间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课程打破传统学科课程的设计思想,以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基本技术与操作技能为基本目标,面向实际工作岗位来组织课程项目和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习项目选取的依据是以本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要求而制定,以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一线技术岗位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针对任务按本专业所特有的逻辑关系编排模块。

2.课程改革设计理念

本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分模式按步骤来实施。其任务是;使学生初步具备汽车维修技术人才所必须的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维修基础知识及有关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经过教研室对汽车服务与维修行业的调查,目前企业真正所需要的是能够遵照行业规定的操作标准、具备良好的实践动手能力、能够潜心专研技术、对车辆各大系统较为熟悉的工科人才。其中,规定的操作标准,即是各大品牌车型原厂维修手册中所规定的内容。本课程是本专业人才培养初级阶段的重要课程,对于学生操作习惯的养成、职业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培养学生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基本知识时,以原厂的维修手册作为项目化教学的参照标准,有利于学生职业规范的养成,对学生社会能力以及方法能力的培养具有较好的效果。

汽车行业发展日新月异,汽车的最新技术目前都是在厂家手里。如何使得学生具有和行业新技术接轨的知识和实际操作水平,是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问题。对此,本文将原来的课程以老旧的理论、结构分析为主,转变为以维修、检测等实用技能为主,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提出在注重基础理论的同时,以"汽车发动机维修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为项目引领,按"原厂维修手册规定的作业流程"对工作过程进行任务开发的改革设计理念。

3.课程改革的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通过"做中学,学中做","边学边做,学做结合",掌握从事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相关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培养爱岗敬业、踏实肯干、勇于创新、善于沟通、团结合作的职业品质,具备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成为发动机维护与检修的高技能人才。

针对以上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基于PassatB5轿车原厂维修手册进行项目化教学设计。传统的《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主要按照发动机的"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系、冷却系、点火系和起动系"这两大机构五大系统进行教学[3],理论性较强,涉及的操作技能教学相对陈旧。

本文根据PassatB5 ANQ发动机的原厂维修手册的主要内容:"①发动机检测维修性能参数、②曲柄连杆机构的维修、③气缸盖及配气机构的维修、④冷却系统的维修、⑤系统的维修、⑥汽油供给系统的维修、⑦发动机的拆卸与安装、⑧发动机的常见故障与检测"对发动机两大机构五大系统的教学重新进行设计。ANQ发动机实物作为教学载体,让学生们习得发动机相关知识的同时,掌握符合行业企业规范发动机检测与维修相关技能。

在课程教授时,以ANQ发动机为工作对象,边拆解边学习发动机两大机构五大系统的相关知识。一方面学生看着实物学习理论,提升学习兴趣,有利于知识理论的记忆。另一方面,严格按照原厂维修手册对发动机进行拆装维修的实训,利于学生掌握符合行业企业规范的操作技能。

4.总结

本文主要针对传统《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所存在的问题,基于汽车发动机原厂的维修手册对课程进行项目化课程任务设计具有以下两点意义:

1.基于PassatB5 ANQ发动机原厂维修手册的项目化课程任务设计,使学生在学习车辆检修的初始阶段既采用汽车厂家的规范要求进行操作,对于学生今后的职业习惯养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维修手册规范所学的操作技能,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可以做到o缝对接,与工作实际接轨。

2.此作为统一的课程标准,使不同的授课教师能有一个统一的项目化教学标准,有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培养高水平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瑞新. 基于行业标准的民航维修实训教学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06):148-149.

[2]黄艳玲 吴兴敏 李晗.《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探讨[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03):51-53.

[3]赵亮.《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改革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 2010 (02):50-52.

作者简介:

沈夏威,男(1987 .7--),汉族,浙江湖州人,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汽车检测与维修

汽车检测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岗位职业能力;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课程体系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 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编号:GXGZJG2016A058),《依托区域行业发展的应用型本科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编号:2013JA04)。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是为汽车行业提供技术服务的专业,在汽车制造和售后过程中需要大量掌握汽车检测和维修技术的人才,因此该专业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调研和分析过程中,该专业具有高入学率和高就业率的特点[1]。为了更好地培养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需要对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实施创新,以适应与促进汽车行业发展。

一、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岗位职业能力需求

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是课程开发的前期主要工作之一。专业教师在对社会需求进行充分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对岗位职业能力进行分解,即岗位提供什么样的产品或者服务,然后确定岗位职业能力,包括岗位需求、能力需求和素质需求[2]。

(一)岗位需求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学生能适应的岗位包括汽车生产、汽车装配、汽车检测以及汽车服务等,以及汽车行业后市场中的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销售、汽车美容、汽车信贷等,主要的岗位工种有汽车维修工、汽车油漆工、汽车美容师、汽车钣金维修工、汽车理赔师等,专业的发展岗位有车间主管、技术总监等。

(二)能力需求

该专业人才要适应岗位能力要求,需具备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以及通用能力。三者相辅相成,专业基础能力是基础,核心能力是关键也是保障,是通用能力发展的关键,包括汽车发动机技术、汽车地盘、汽车构造、汽车原理以及汽车电气结构故障诊断、检测、维修等专业知识,能理解检测设备原理,掌握检测设备的使用,能够对汽车性能进行检测和故障诊断与排除,同时具备从事汽车相关行业需要的生产、维修、管理、服务的能力。

(三)素质需求

该专业培养出来的人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综合素质,包括敬业精神、职业道德、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独立工作能力、英语阅读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等。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汽车行业售前、售中、售后的要求。

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在岗位职业能力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应当充分考虑岗位需求、能力需求、素|需求来实施课程体系的创新(如图1)。

二、构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课程目标

首先,以人才市场为导向,社会需求为根据,由专业负责人和专业任课教师,征询企业建议来确定以岗位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教学和培养目标,对人才的岗位进行定位。

其次,符合教育规范,注重素质教育,提升综合素质,通过调研企业行业对该专业的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充分分析总结,制定职业能力培养标准体系和目标,并对其进行创新性规划。

三、组织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课程内容

以岗位汽车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对任课教师要求更高。如何将教学任务和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有效联系起来,是课程开发的关键环节。例如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应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教学法以及情景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设计单元课程。

在教学目标构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分析,从单项素质和能力逐一分析、分解,以形成素质、技能和知识模块。依据模块的性质、内容以及功能和互相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以基础知识的培养和应用能力的提升为原则,组织课程内容、教学以及实习,优化互相间的衔接,合理配置教学任务,整体考虑,优化排序,结合课程教学和实训教学,优化课程教学体系,凸显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

模块化课程结构,形成素质、理论与实践教学互相融合的教学内容,可分为公共课、岗位职业能力基础课、岗位职业能力核心课以及岗位职业能力拓展课。为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达到专业能力的“专”,在专业下细化学习领域,学生可根据兴趣或就业方向重点学习。将《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控技术》《汽车维修技术及设备》《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汽车装饰与美容》等培养岗位职业核心能力的专业课程细分整合为四大学习领域:《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技术》《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技术》《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技术》《汽车美容》,以突出专业特色,提升专业竞争力[3]。

四、设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也是能否达到教学目的的关键。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教学,设计教学情境,突出能力培养。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可以让抽象化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以及生动化,同时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效率。

其次,认真贯彻“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整合的四大学习领域的实施过程中合理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时间比例,让学生学习后会动手,理解原理。实施方法如下:细分教学责任人制,让每个教学模块项目化,每个项目的目标都是“懂(原理)会(操作)”。在项目计划之初,根据项目特点,融合理论与实践,合理安排时间和顺序,与两者之间的衔接,能够让学生自主动脑动手,学会后知识和技能都能得到提升。

再者,积极和企业合作,建立校企合作机制。通过企业顶岗实习,学生能够了解社会需求,熟悉企业的工作流程,不仅能够激发学习兴趣,还能为之后的工作选择提供很好的参考,为以后工作打下基础。同时还可以和企业建立相应的实践基地,有机地结合理论与实践,在实践中应用理论,在理论中体现实践。

五、建立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评价体系

为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评价体系应多元化,从单一课程试卷考试中脱离出来,把实践能力纳入考核方式,同时建立学校与企业双重评价体系。即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由学校教师负责评价(理论与实践能力),在校外实习期间由企业导师负责评价(以综合素质为主)。

在学历教育中,融入“双证书”制度。 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学生毕业的学分制,毕业离校前取得由国家劳动部门颁发的汽车维修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如汽车维修工证、二手车评估师等可以抵扣相应学分。同时制定毕业生在工作后的跟踪调查制度,对毕业生实行跟踪调查,评价学校办学效果,听取毕业生意见,加强重点课程和技能的培养。制定企业随访制度,定期开展企业随访,了解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情况,以指导学校人才培养改革。

总之,实施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的评价体系,应当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实现考核方式多样化,摒弃单一的由一份试卷或者一次实践操作考试定成绩的传统考核方法,建立理论考试、技能考核以及企业考核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以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六、结语

本文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出发点,从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岗位能力需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五个方面对其课程体系的创新与实施进行了分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要适应汽车产业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必须在实践过程中坚持教学课程体系改革,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岗位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培养出能适应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孙锂婷.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工作过程课程体系实施创新研究[J]. 科技展望, 2015, 25(29).

汽车检测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情境;教学方法;汽车检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060-02

汽车检测技术课程是交通运输、汽车检测与维修等汽车类主打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综合运用性很强的课程。从内容上看,该课程既要求学生掌握原理、结构,还要求学生掌握检测的操作流程以及进行检测结果的分析诊断。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用一本教材、一份教案给学生讲授检测基础理论、检测方法以及故障诊断的基本知识,这种“填鸭式”教学方法只是对教材内容的复述,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尤其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很不理想。目前,也有学者提出了一些关于该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方案,如:理实一体化教学、情境化教学方法。但这些研究均针对职业教育,均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汽车检测技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很难满足以综合性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大学本科对该课程的教学要求,因此需建立起该课程多教学方法的综合优化体系。针对汽车检测技术课程的特点,本文提出将情境教学法引入汽车检测技术课程多方法教学体系的思路。

一、汽车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方法选择分析

大学的教学方法分类繁多,工科课程常见的有讲授教学法(讲课法)、演示法教学法、实验实习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以及课题研究教学法等。鉴于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不同的功能和特点,教师有必要了解它们的作用、运用范围、运用条件、优点和缺点。只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才能适应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师生特点、教学环境与设备以及教学时间等,才能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在汽车检测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课程理论知识包括检测诊断的基础知识、检测原理以及各种检测设备的工作原理等内容。鉴于这些理论知识的教学主要在于理解记忆,通常讲授教学法更为合适;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工作原理,如车轮定位的检测原理、汽车侧滑的检测原理等则可以采用多媒体动画辅助讲授教学法;针对要求学生掌握检测仪器的基本构造的教学,若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学生对这些抽象的检测仪器构造很难掌握。采用演示教学法则能将学生感官上认识与教师的讲解相结合,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对于一些简单的检测设备,如气缸压力表、闪光正时检测仪等,则可采用实物演示;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检测设备,如底盘测功机、前照灯检测仪等,除了实物外观演示以外,还必须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方法,将其复杂的内部结构以生动的多媒体三维实物图展示出来;检测步骤及方法若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一些简单的检测步骤及方法,如发动机的检测、电控系统的检测以及底盘部件的检测等,可以采用实验法,教师一边示范一边讲解,然后再换学生进行操作。而整车检测方面,则可以通过实习的方式,让学生进入综合检测站实习参观,教师在现场对每一步骤进行针对性的讲解;毕业论文是大学四年学习的总结性作业,也是汽车本科专业接受科研训练的主要途径。教师可以运用研究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应的与汽车检测课程相关的论文题目,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加强。

二、情境教学法融入汽车检测技术多方法课程教学

情境教学最初由Brown在1989年提出,是一种运用具体生动的场景,以激起学生主动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将情境教学法融入汽车检测技术课程本科教学,最主要的是如何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创设该课程知识的情境,将汽车检测技术课程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使学生知道所学知识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是有价值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运用情境让学生不断地去感受、体验和思考,使教学从教师强迫灌输式转换到学生自主探究的模式,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汽车检测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搭建情境教学平台需要考虑到该课程的教学特点、教学目标及现有教学条件。

1.构建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有目的地、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促使学生去质疑问难、探索求解。在汽车检测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针对各种检测原理和方法,可以通过构建问题情境让学生去探求。例如针对发动机功率的检测原理教学,可创建现实生活中针对两台不同发动机进行空载加速的场景,并提出为什么两台发动机进行相同的操作,其加速过程不一致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进入情境中,结合前期所学知识分析讨论,通过质疑探究的方式,获得无负荷测功的原理。

2.构建实物情境。大学本科汽车检测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要求学生掌握检测仪器的基本构造。对于这一教学目标,实物演示和教授法是主导教学方法。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实物、模型、多媒体技术以及动画等实物演示,能够有效的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但这还是以教师主动、学生被动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若能将这些实物放入一定的情境中,让学生进入情境,是实物演示法的一个提升。如在讲解底盘测功机这一复杂检测设备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实物图、运用多媒体动画详细讲解其各组成部分的功用和结构特点,再设计一个虚拟装配场景,让学生在场景中研究这些部分如何装配才能实现总体功能,使学生学习如临其境。

3.构建应用情境。构建应用情境最为常见的方式就是角色扮演。在汽车检测课程教学中运用角色扮演法是指老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一定的角色,老师和学生假扮检测人员、车主、故障分析人员等角色,运用前期所学的知识来分析问题,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掌握知识。汽车检测课程教学中有关检测步骤和诊断分析的教学内容,则可以首先对检测车辆设置一个不良技术状况,如将一辆动力性不良的车辆进行车辆动力性能检测,发现车辆动力性能不足,由教师扮演车主,学生扮演故障诊断人员。学生在询问教师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有关汽车构造、汽车原理、发动机原理等方面的知识进行诊断,分析产生汽车动力性能不足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并依次逐级分析,形成产生动力性能不足的故障树。

将情境教学法应用于汽车检测课程的教学,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为重要的是,将课程内容有效融入现实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自我探究分析,既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以及自我学习的能力,符合本科教学的思想与要求。

参考文献:

[1]丁继斌.《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理实一体”项目化教学模式的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1,(3):41-43.

[2]郑尧军,冯勇,周胜利,等.《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实训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19):196-203.

汽车检测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汽车检测与车维修,教学技术,实践

我国高职院校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承担着培养人才的艰巨任务,但是由于受普通高等教育模式的影响,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与实际需求的差距较大,教材更新的周期过长而远远跟不上技术需求的变迁,因此存在一些课程设置不合理、知识面狭窄和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职业技能的考核仍停留在老东风、老解放货车的基础上。因此,在办学规模、培养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有着一定的差距。

一、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明确培养目标

与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相对应的汽车维修工作任务是:汽车维护、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汽车(总成、系统)维修及汽车专项技术服务等。按照汽车维修工作任务和汽车维修知识技能的构建规律,重构有利于“订单式”人才培养、具有“基本、综合、特色”技能和“模块化、特色化、平台化”特点的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企业“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进行完善,实现“订单式”人才培养。

学校要积极引进知名汽车维修企业进校园,开办4S店;校企在人才培养方案、人才需求调查、学生就业、课程开发、“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相互兼职、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等方面进行合作,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将在现有基础上,深化大众和先行“订单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总结经验,全面推广实施。

二、工学结合,深化教学方法改革

实施任务驱动和案例教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以维修任务承担者的角色完成课程的理论和技能学习。推行教学的一体化,采用多媒体、实物演示、实操等教学方式,实行仿真型学习、研究型学习、实践型学习、生产型学习。

推行“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注重工学结合,组成由校企双方人员参加的课程模块教学小组,鼓励教师到企业收集项目、任务和参与解决企业技术问题。将部分专业课程的教学如“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汽车快修技术”、“汽车故障诊断技术”、“毕业设计(论文)”等课程单元和专项技术的教学放到企业现场,结合企业岗位、特色技术和企业文化进行学习。

借鉴学习德国双元制汽车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实施以学生为中心,面向过程的教学质量评估。重点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采取“任务法”,用企业生产任务的要求全面评估学生。将课程或技能分解成一些过程指标,通过试卷、作品、任务(步骤)、过程见证等方式,进行连续多次的评估,不以一次考核定“终身”。

三、教学与管理

现代汽车的技术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求汽车维修人员需要掌握机电一体化的基础知识,熟悉现代汽车的结构、传感技术、计算机应用、液压控制和自动控制技术等各方面的知识,才能够对现代汽车的故障进行检测与维修。汽车维修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符合以机电一休化的特征以及汽车产业的需要。

同时在管理和教学方面学校应着重于应用型技术课程的开设;技工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以体现技能为主,必须积极推进教学思想的更新,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结合汽车维修业的特点,应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及实物教学手段,构建“理实一体”课堂,改变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表面式”教学方式,使学员动脑动手,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知识和技能够一同培养;开办汽车维修专业的技工学校,应切实加大投入,以求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的质量。学校应有专业教室、实习实验场所,通过对汽车各类电控系统和检测诊断仪器的实习,以巩固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四、教学目标

1.汽检测与维修专业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化教育思想,需符合科学性、先进性教育教学规律,具有鲜明的特色,并恰的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使其交学教学效果颇为显著。

2.培养学生理论实际相结合能力,以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坚持教学内容前沿性,体现创新教育的科学理论和原则是教学的目标。于此同时也要尽力满足后续课程的基本要求,增添新知识、新技术等教学内容。对课程内容与结构进行调整与充实,培养学生踏踏实实实践的良好习惯,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的教学改革,搞好分层次教学、多方式实践的特色教学。

五、教学课程建设方案

1.高职教学理念。教学既要满足职业、行业同时也要顾及职业生涯的需求;教学目标突出就业目标;教学内容突出技能培养。按照汽车检测与维修行业注重实用的要求,课程模式不是针对某个具体的职业岗位,而是要面向一个专门的领域行业。各专业具有相通性,使课程的导向具有更广泛的就业范围,体现了以就业导向原则,课程内容应该体现实用性和先进性。

2.整合现有教材。首先对教学的范本教材进行科学整合,发挥教材的引导性。教材毕竟花费了编著者们大量的心血,有着本专业的系统性特点。另外要在教材的基础上,除旧加新。由于汽车业的迅猛发展,因此教材会有它不可避免的滞后性。所以在教材整合时,要打破传统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区分,以技能知识为中心,把教材中的过去式的知识略去,同时把相关的文化科学和新的技术知识融入进去。还要打破原有的常规学科教材,考虑实际教学的要求,将教材按照不同的技能划分为多个模块,各个模块既要包含了理论知识,同时又要插入了实践操作的方法和步骤,再配有大量的图片、图表,以供学生练习和教学效果检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使教材更贴紧汽车检测与维修行业,更具实用性和可读性。

3.强化实践教学示范作用。高职学生对刚接触的实践可能会感到较难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除了要进行教学讲解外,还要进行实践示范。如带领学生参观实验基地,了解各种元器件、各种常用仪器设备的功能、型号和使用方法,既诱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这比课堂上讲课程任务和要求要生动得多,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接受,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开始对新知识的探索。示范时要注意整体示范与分解示范、示范与讲解相结合。示范与讲解相结合,一方面可加强示范与讲解的协调,从而促进动作映像的形成;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掌握动作原理。教师在做示范时关键部分要着重示范,较难的部分要反复示范,同时要强调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提出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新的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模式,主要以汽车维修行业人才需求为基本依据,面向汽车“后市场”相关企业各岗位,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倡导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培训理念和建立多样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教学机制,通过综合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2]高职高专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一体化

[3]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模式—江洪、王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