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质量管理体系工作计划

质量管理体系工作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质量管理体系工作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质量管理体系工作计划

质量管理体系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内部控制评价; |量管理体系审核; 整合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7)04-0066-04

一、引言

近年来,企业管理日渐规范,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也在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同时,随着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展,在公司治理过程中加入质量管理体系的现象也十分普遍。对于一家企业,如果既建立了内部控制体系,又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就有可能带来管理的重叠和管理效率的下降。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将内部控制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融合是很有必要的。

在日常管理中,不仅要将这两套体系整合,也需要研究评价的方法。将内部控制评价和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方法进行整合,评价整合后的企业管理效果,以此整合出一套从实施到评价企业管理的完整体系。但目前,针对内部控制评价和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方法整合却鲜有研究。因此,本文探讨了内部控制评价与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方法整合的可行性,以及如何进行整合。

二、文献回顾

由于内部控制评价和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整合的文献较少,大部分研究集中于内部控制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的整合,因此通过回顾体系整合,为评价审核的整合奠定理论基础。曾亿红[1]提出,可以成立单一稽核部门,配备具有内部控制和质量管理体系两方面内部稽核专长的人员。旷明燕[2]提出文件层面的整合可以为评价体系的整合提供基础。李志京[3]提出将PDCA循环用于内部控制评价,构建多层次、多层面的管理模式。梅玮和吕红涛[4]提出内部控制和质量管理体系的一致性体现在目标和手段上。两者目标虽然从字面上不一样,但是实质都是为抢占市场份额,获得更多利润。两者的差异性则体现在内涵和关注焦点上。内部控制关注和控制企业各方面风险,内涵广泛;而质量管理体系更关注质量方面控制,内容不够全面系统,内涵范畴属于内部控制,并且提出,内部审计部门必须聘用质量管理方面的专家或者审计人员同时具备质量管理方面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并且必须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不能由质量管理部门人员兼任。

通过文献回顾可以发现,如果要进行内部控制评价和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方法的整合,必须至少要做到文件整合、机构整合,并且,由于现有文献对评价方法整合的涉及很少,也凸显本文在内部控制与质量管理体系整合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可以为今后更深层次的研究奠定基础[5]。

三、整合的可行性

(一)目的一致

内部控制评价的目的主要是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检查财务信息和经营效率,评价企业经营活动以及遵守法律法规的情况。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目的是验证企业的质量活动及相关结果是否符合组织计划的安排,以确认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是否被正确并有效的实施,以及质量管理体系内的各项要求是否能帮助企业达成组织的质量目标。这两种评价方法都是从企业内部的角度出发,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达到减少损失、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发展的目的。

(二)手段相似

内部控制评价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以此增加企业价值并能够改善组织的运营。内部控制评价采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的运行效果,以帮助组织实现其经营目标。通常是通过自我评价或通过第三方审计的方法,找出缺陷并进行改进。而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是由企业或者第三方以企业的名义对公司相关的方面进行审核,以此作为证明自我合格的基础。一般利用管理评审方法,发现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由此可见,内部控制评价和质量管理体系审核都是采用过程控制方法,通过企业内部检查、评价的手段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同时,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内部控制评价都需要进行检查,记录检查情况,并及时处理发现的缺陷。

(三)原则相同

无论是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还是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组成员都要遵守独立性的原则。独立性原则是指工作组成员应在组织上、精神上和业务上保持相对独立,排除干扰,独立履行其职责。也就是说,应当独立于其他职能部门之外;即使由企业内外部有关人员构成的临时工作组,也应当独立于其他职能部门。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工作组成员应始终努力保持精神上的超然独立,从客观公正的立场开展评价审核活动。

因为内部控制评价和质量管理体系审核都是站在另一个角度评价他人的工作及成果,如果不能保证自身的独立性,就会带来评价结果的不公正,无法及时有效地发现企业存在的漏洞,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内部控制评价和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执行人也许不一样,但是都必须要保持独立性。

(四)过程相近

首先,内部控制评价和质量管理体系审核都需要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制定计划,报经负责人批准后实施。其次,成立内部控制评价/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专项小组,并进行小组分工,确立工作目的、范围,以及时间安排。再次,进行实践工作,通过实地考察收集资料。最后,汇总资料,形成评价结论,并且,内部控制评价需要填写的工作底稿、缺陷认定、评价报告,与质量管理体系审核需要填写的现场检查表、不符合项报告、审核报告相近。

此外,大多数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内部控制评价都是运用了PDCA循环。进行行动之前先确定计划,设计行动方案,进而按照计划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对行动结果进行检查、分析,以便了解计划是否可行,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在此基础上采取处置措施,如果计划可行则对该计划进行制度化和标准化,重复执行;如果计划不可行则分析原因,采取措施进行改进,然后启用新的循环。在不断循环中,提高管理水平,改善管理环境。

(三)方法整合

进行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时,可以采用提问与交谈、观察、查阅文件、实际测量、计算等方法。内部控制评价的方法有个别访谈、调查问卷、专题讨论、穿行测试、实地查验、抽样、比较分析、审阅与检查等。

方法整合可以将两者的方法结合,整合后的评价审核可采用询问、观察、检查、穿行测试、比较分析等方法。

1.问包括与员工交流、咨询,也可以采用填写调查问卷的方法,用于了解企业层面的评价。

2.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企业内部控制以及质量管理体系的执行情况,是否每项业务都遵循要求执行。

3.检查是用于业务层面评价审核的方法。既可以检查企业实物资产,如固定资产、存货等,也可以检查企业的相关文件,包括电子、纸质和其他介质的资料。

4.虽然穿行测试是用于内部控制评价的方法,但是评价审核人员也可以通过穿行测试获取对质量管理体系的了解,查找出潜在的质量管理体系设计问题及相关控制问题。

5.企业可以通过比较分析方法,计算分析或者数据分析,识别出内部控制和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关注点,找出异常情况,进行检查。

由于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中并没有项目必须通过函证验证,因此函证方法不适用于整合后的方法。但是,由于某些项目的特殊性,必须通过函证,以了解企业与第三方的协议或交易。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根据企业情况,考虑是否需要采用函证的方法。

(四)文件整合

内部控制评价与质量管理体系审核都有其相应的文件,将这两者的文件进行对比,见表1。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虽然内部控制评价与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文件名称不同,但其内容有相通之处,可以尝试将这两者的文件合二为一,整合成为一套文件。

第一步,工作计划由整合后的部门与董事会或类似治理层机构共同确定。工作计划应该明确评价审核的范围、工作任务、人员分工、进度安排和费用预算等事项,部门制定的工作计划,报经董事会或其授权审批后开始实施。

第二步,结合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底稿和现场检查表,我们可以整合为情况记录表,如表2所示。情况记录表中应该记录实施的评价审核程序,以及企业的相关情况。在该情况记录表中,首先要针对企业控制环境进行检查,例如制度建设情况、职能部门工作情况等,然后按照具体业务分类进行检查。在进行企业内部评价时,应及时记录每项总体评价或具体业务所涉及的评价程序,以及检查结果。

由于不同企业具体项目不同,本文只列举了一些常规项,实际运用过程中,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对情况记录表中的内容进行增减。评价内容不需要包括企业全部方面,但应涉及所有重要方面。在检查结果栏中应注明具体情况,在结论栏中分别按内部控制评价和内部审核结果填写:内部控制评价为一般缺陷、重要缺陷、重大缺陷;内部审核为观察项、一般不符合项、严重不符合项。

以采购业务为例。采购业务是企业具体业务中的常见项目,与企业管理有着紧密联系,内部控制和质量管理体系都需要对采购业务进行评价审核。可以将采购业务分成:职责与权限、采购过程、物资质量等部分。职责与权限又可以细分:供应商信用评级;采购价格是否经过授权审批;采购合同是否经过审批等。记录评价审核结果,并且认定是否为缺陷项和不符合项。

第三步,填写完情况记录表后,出具问题项目表,列明评价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第四步,由于内部控制评价与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报告不一致,为了使评价报告更科学,可以根据内部控制评价与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分别出具报告,即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报告。

六、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企业在整合内部控制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同时,将内部控制评价与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进行整合,既存在可行性,又具有必要性。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通过机构整合、程序整合、方法整合和文件整合的办法,使得这二者融为一体。

同时,企业在实践过程中,应该根据各自的特点,及时进行调整,使得整合后的体系能够运行顺畅,真正将这两套体系和谐地整合在一起。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为这二者整合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最终促进内部控制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整合,从而更好地协调企业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参考文献】

[1] 曾亿红.试论质量管理体系与内部控制体系的整合[J].企业家天地,2009(2):23-29.

[2] 旷明燕.内部控制制度与质量管理体系的整合及效果[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1):48-53.

[3] 李志京.基于质量管理视角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质量管理体系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自江铜集团成立以来,基于规范内部基础管理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公司始终坚持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公司于1998年导入ISO9000族标准,覆盖阴极铜、工业硫酸、金锭、银锭等十二种主导产品,所属厂矿按照ISO9000族标准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于2000年顺利通过认证审核,2002年通过GB/T19001-2000标准换版认证审核,公司质量“保证”体系拓展为质量“管理”体系,更加强调系统化功能,确保持续稳定提品。这标志着一个系统化、程序化、国际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在江铜集团已经开始运行。是江铜集团以人为本、向管理要效益、以增强顾客满意为宗旨的现代管理理念的集中体现,作为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参与者之一,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就如何利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推进绩效考核工作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

一、绩效考核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关系

绩效考核如何做到准确是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比较苦恼的问题,没有绩效考核的时候各部门都认为考核很重要,但是真正制定了一系列的方法进行考核的时候,却发现绩效考核中的指标没有有效的支撑依据。为了做好绩效考核,保证绩效考核评分的准确性以做出正确的业绩评估,很多企业建立了系统的关键绩效指标库,对指标进行细致的量化。无论考核是采取KPI还是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的准确性却似乎更加不可控制。建立细致而量化的考核指标后,却发现要做到有效考核,需要一系列的依据进行支撑。而很多企业在考核中不能提供有效且全面的支撑依据,考核最终流为形式,成为“鸡肋”。

其实考核指标评估的依据是否存在、是否真实,不是绩效考核层面的事情,而是一个企业规范化管理体系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它不仅仅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情,而是一个公司管理体系的问题,需要解决的是一个 “面”的问题而非 “点”的问题,需要将企业内的各部门整合到规范的管理体系当中。一个企业的绩效考核决不是孤立的存在的,绩效考核是企业规范化管理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绩效考核的有效运行又基于企业良好的规范化管理体系。所以解决考核依据是否存在以及是否有效的问题,核心是解决企业规范化管理,即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为核心的规范化管理体系。

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可以有效的解决绩效考核的质量问题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思想是“全面满足顾客要求、过程控制、预防为主、持续改进、制度化管理、自我管理”,规定了岗位责任、强化了管理程序、明确了工作方法与工作标准,解决了管理工作中分工不清、责任不明、事前无计划、事中无监督、事后无落实等管理弊端,是从传统管理、粗放管理向质量管理、精益管理过渡的最佳载体。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22期2013年第39期-----转载须注名来源绩效考核是对组织中各级员工的工作岗位、工作职责和工作业绩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薪酬、培训等紧密结合起来,是一种较为有效的业绩管理方式,激励和调动组织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了系统的管理过程的标准,是对“事”的管理,绩效考核规定了对管理干部的业绩评估方式,是对“人”的考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为绩效考核提供了评价依据,绩效考核弥补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中激励功能的不足,两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可以从根本上提高组织绩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从这个角度来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也可以有效的解决绩效考核的质量问题。

三、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可以有效的支撑绩效考核的运行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主要包括形成文件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手册;标准所要求的形成文件和程序以及标准所要求的记录等。以ISO9000的标准为核心可以进行必要的延伸,可以全方位的涵盖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ISO9000明确规定了必须编制的程序文件,此外,企业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书面文件,诸如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作业标准等。同时规定了必须建立管理记录,并对文件记录的管理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与说明。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强调在工作过程中“写我所做、做我所写、记我所做”的管理理念,针对不同工作岗位,建立了包含工作职责、工作标准、工作记录、工作结果等内容的工作记录。这些记录一是明确每一项工作的程序和标准,有利于规范管理工作;二是便于每一名员工工作计划的分配与落实,实现自我控制;三是便于对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在这一系列的管理管控下,形成了完整而系统的管理记录,如表单、报表、文件、问题处理报告。在对这些记录依据考核的需要进行简单分类整理后,可以有效的支撑绩效考核的运行。也就是说,大部分的绩效考核记录都可以在规范的管理系统运行中自然形成,除个别特殊的指标外,不需要为单独为了考核而去进行专门的纪录。

这样,管理者可以从繁杂的考核操作上解脱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绩效管理而不是绩效考核上。绩效管理的目的是业绩的持续改进,这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的持续改进原则是不谋而合的。绩效考核永远只是一个手段或是过程,而决不是目的。

质量管理体系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在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展中,其不断应用到企业内部治理中,急需科学整合内部控制评价、质量管理体系审核,避免管理出现重叠现象,最大化提高管理水平。文章从不同角度入手分析了内部控制评价与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整合的可行性与有效途径。

关键词:

内部控制评价;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整合;企业管理;运营管理

1内部控制评价与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整合的可行性

1.1目的相同

内部控制评价在于全方位动态监督内部控制,全面、客观检查海量的财务数据信息,准确把握运营效率,全方位客观评价企业日常运行中开展的一系列经营活动,包括对法律法规遵守情况。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在于综合分析多方面影响因素,科学验证企业所开展的质量活动、相关结果,看其是否和之前的组织计划情况吻合,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中,促使企业质量目标顺利实现。站在客观角度来说,内部控制评价、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二者有着相同的目的,都需要结合企业内部各方面运行情况,尤其是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优化完善,最大化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不断提高运营效益,说明二者整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1.2原则相同

内部控制评价、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二者整合是否可行和对应的原则紧密相连。对于二者来说,在实际工作中,都需要坚持独立性原则,也就是说,组织、业务等多个方面都要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认真履行好自身职责,结合各方面情况,开展多样化的“评价、审核”活动,确保评价与审核结构更加客观、公正。

1.3手段相似

1.3.1手段相似。内部控制评价、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整合可行也和其手段、过程相似密切相关。就二者来说,有着相似的手段,内部控制评价属于“独立、客观”的一项确认以及咨询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价值,优化完善企业整体运营情况,注重利用“系统化、规范化”方法,比如自我评价法、第三方审计法,合理化评价的基础上,优化风险管理方法,动态控制各方面,有效解决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便于企业制定的经营目标顺利实现,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过程中,企业、第三方要借助企业的名义,严格按照审核要求,全面、客观审核企业各方面,管理评审方法应用特别多,及时解决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从整体上说,二者都会采用过程控制法,采用适宜的“检查、评价”手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都需要在全方位检查的基础上,准确记录各方面的具体情况,科学解决存在的缺陷问题。1.3.2过程相似。在整合方面,内部控制评价、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二者过程大致相同,都需要站在客观的角度,全面、客观分析企业各方面运营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得到批准之后才能开展相关工作,需要以小组为单位,明确分工,明确评价与审核目的、范围等,开展针对性的实践工作,在实践中收集各方面数据资料,进行合理化整理,明确评价、审核具体结果。当下,运营管理过程中,很多企业都将PDCA循环巧妙应用到评价内控控制、审核质量管理体系中,注重在循环中不断提高自身整体管理质量。

2内部控制评价与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整合的有效途径

2.1科学整合部门

在整合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全面、客观分析内部控制评价以及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二者的具体情况,部门职能、工作范围、工作难易度等,结合存在的问题,多角度科学整合企业已有的相关部门,构建全新的部门,负责日常一系列评价、审核工作。整合之后,企业要对该部门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便于他们全面、深入了解内部控制评价、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更好地开展一系列评价以及审核工作。在评价与审核部门整合之后,企业内部高层直接管理对应的部门,明确部门人员日常工作内容,准确把握评价与审核流程,掌握整合后的评价与审核方法,充分发挥二者整合的多样化作用。在此过程中,企业要注重全员参与,引导内部不同岗位人员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充分发挥各部门作用,提出针对性建议、意见,便于二者整合之后,能够更利于企业日常管理,将内部控制评价、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整合方面的一系列工作落到实处。

2.2整合程序

在整合二者程序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综合分析各方面影响因素,根据企业运营实际情况,准确把握运营过程中,频繁出现风险的领域以及所开展的业务,制定合理化的方案、评价工作计划等,明确各方面内容,比如人员分工、费用预算、评价范围,为科学整合相关程序提供有利的保障。在此基础上,构建合理化的工作小组,小组内部各成员间要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准确把握内部控制、质量管理体系方面一系列理论知识,科学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化审核。在程序整合的过程中,企业要准确把握企业不同层面、体系运行方面的具体情况,明确质量管理体系方面的检查范围、检查难点等,随时动态把握频繁出现的大型缺陷、不合格项目,严格按照整合之后的程序,开展多项工作,将各方面评价结果进行汇总,全方位仔细审核评价结果。企业要借助第三方机构或者构建内部专业检查小组,明确检查的重心,评价范围、评价方法、评价流程等,实现自我监督的基础上,最大化提高整合之后内部控制评价数据信息准确率,将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工作落到实处。如果出现大型缺陷,开展的项目不合格等,要及时通报给董事会、经理层等,便于及时进行合理化处理,避免缺陷问题进一步加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如果在二者程序整合之后,出现隐患问题,要及时进行合理化调整,便于接下来的评价以及审核工作顺利开展,要构建全新的奖惩制度,促使相关人员积极、主动参与到程序整合中,将PDCA循环等巧妙应用其中,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化调整,充分发挥其多样化优势,科学整合相关程序,构建全新的持续化内部优化体系,进一步优化质量管理体系,使其和内部控制评价相互作用,确保企业日常一系列工作有序开展,最大化提高自身运营效益。

2.3整合文件

在整合过程中,相关人员要意识到整合内部控制评价、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二者文件的重要性,对比、分析二者文件多个方面,评价计划、缺陷认定等属于内部控制评价方面,现场检查表、审核报告等属于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方面,要准确把握二者相通的内容,进行合理化整合,促使二者形成统一化文件。对于不同文件内容,企业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准确把握各方面影响因素,科学增加或者删减对应的内容,科学整合二者。企业一定要将二者重要文件内容涉及到,明确内部控制评价等级,科学划分缺陷,将其划分为一般、重要、重大三类缺陷,要明确审核等级、观察项、严重不符合项等。在此基础上,企业要全面、客观记录评价审核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各方面情况,分别制作对应的报告,便于更好地掌握内部控制、质量管理体系各方面具体情况,优化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优化完善内部评价以及审核方法,最大化提高评价与审核质量,科学开展多样化的业务活动。

2.4整合方法

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应用到内部控制评价、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方面的方法各不相同,调查问卷、比较分析、专题讨论等属于前者,提问和交谈、实际测量等属于后者。在整合过程中,相关人员要根据当下内部控制评价、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方面的具体情况,科学整合各自采用的评价方法、审核方法,将整合之后的询问、检查、比较分析等方法巧妙应用到评价审核中,最大化提高评价审核整体质量。在整合之后,企业可以从不同角度入手科学利用询问法,多和内部不同岗位员工沟通、交流,可以借助问卷调查法,全面、深入了解企业不同层面评价情况。企业可以借助观察法,随时了解内部控制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整合之后各方面具体情况,尤其是执行情况,确保日常开展的多样化业务都符合具体要求,为评价以及审核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重要的保障。企业可以借助检查法,全面、客观检查二者整合之后各方面情况,比如固定资产、存货等实物资产,仔细检查一系列文件资料,比如纸质、电子,及时发现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隐患问题,科学处理,最大化降低风险系数,全方位动态控制各方面运营成本,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此外,企业还可以优化利用比较分析法,对比、分析各方面信息数据,及时发现整合之后内部控制、质量管理体系方面的异常情况,科学安排相关工作,加大内部控制力度,最大化提高管理质量。

3结语

总而言之,在运营管理过程中,企业必须站在客观的角度,全方位客观认识内部控制、质量管理体系,要根据二者一系列相同点、不同点,从不同角度入手进行科学整合内部控制评价、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二者多个方面,在整合部门、方法、程序等基础上,促使二者有机融合,处于统一的网络结构体系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科学开展多样化的评价审核工作。以此降低企业运行成本的基础上,提高其管理水平以及整体运营效益,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走上健康稳定发展的长远道路,促使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祝太青.质量体系内部审核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探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6,(13).

[2]旷明燕.内部控制制度与质量管理体系的整合及效果[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1).

[3]周文琴.全面质量管理在我国内部控制评价中的运用[J].科技经济市场,2013,(6).

[4]李志京,李文兴.基于质量管理视角的内部控制评价的可行性分析[J].现代商业,2014,(15).

[5]陈留平,朱云骢.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与内部控制整合的探讨[J].会计之友,2016,(11).

[6]肖苓秋,王文君,邱云森,欧阳纾,翟珏明.内部审核是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保障[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0,(4).

[7]尹志红.内部控制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差异及整合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4,(34).

质量管理体系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朝阳市朝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朝阳 122000

[摘要] 该文首先对实验室计量认证与质量管理的概念和实现步骤进行分析,再总结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实验室计量认证的特点,最后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实验室计量认证与质量管理的措施进行探讨,为提高其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和检验结果的准确率打下基础。

[

关键词 ]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计量认证;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97.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b)-0181-02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实验室需经计量认证后,才能获取合法检测的资质,而将质量管理体系当作大系统,对实验室的计量认证过程进行管理,从而达到计量认证的目的。通过“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制定可行的工作计划,起草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等步骤,实现实验室计量认证与质量管理。同时实验室的计量认证还需通过领导的重视,做到全员参与和规范化的管理,同时配备相应的技术人才,更新老旧设备,促进各部门的相互协作等内容,实现质量的有效管理,提高疾控中心的综合竞争力和管理水平。该文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实验室计量认证与质量管理的重点内容进行分析。

1 实验室计量认证与质量管理

1.1概念

实验室质量认证指的是依据《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评审准则》,实现提高疾控中心的实验管理水平和技能水平,从而为客户服务的一种认证标准。同时还可按照《标准化法》《计量法》及《产品质量法》等法规,在质量检验机构的规范中增加审查认可和计量认证等方面的内容要求。质量管理体系是由众多的组织结构组成的,这些组织结构自身的职责、过程等即相互独立,有相互依存。质量管理体系包括4个层次,分别为“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质量记录”。其中质量手册指的是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的质量方针、最终目标等的详细概述,并对质量体系内的文件进行描述,具体阐述实验室内的质量方针,将各机构设置及其职能明确;程序文件则是完成所有质量活动的方式或者方法;作业指导书为实验室采取的标准检验方法[1]。对实验室建立、保持和承担的检测内的工作范围、类型和工作量等质量体系进行明确,并将质量管理体系当作大系统,以详细理解计量认证过程中的运作方法和管理内容等,从而实现计量认证这一目的。

1.2实现步骤

实验室计量认证与质量管理的实现,主要分3步走,详情见图1。

1.2.1成立领导小组实验室计量认证与质量管理第一步就是成立领导小组,小组内的主管或者组长主要由疾病控制中心的领导担任,成员由疾病控制中心的各部门技术人员及其部门领导组成,将管理环节落实到位,共同构成联系紧密的实验室计量认证与质量管理成员网。

1.2.2制定工作计划依据领导小组部门的工作内容和范围,制定出完善的工作计划,如具体的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作效率等,增强工作计划的可实施性和合理性。

1.2.3起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结构如金字塔,主要分为四层,最高层为制定出《质量手册》,将其当作体系管理中纲领文件;第二层为制定出《程序文件》,规范质量管理的管理者、内容、实施方法和效果评价方法等;第三层为制定出《作业指导书》,即对具体的实施作业项目进行详细指导;第四层为制定《记录》,采用表格、报告、签名等手段,对信息实时记录[2]。

2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实验室计量认证的特点

①全员参与性:实验室计量认证主要是由疾控中心的领导担任主要负责人,并组织中心的各部门人员积极参与,在设立疾控中心总目标的基础上,要求各部门也设立部门目标,从而将质量评审工作深入到疾控中心的每个环节中;②管理规范化:质量体系下计量认证让疾控中心的实验室计量认证的程序更为规范,使其业指导书更为合理,使每个环节的工作都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将传统的强调检测报告审核的思想转变为“预防为主、加强环节把关”,并规范检测的原始记录和检验报告,使检验报告更合理;③强调服务性:实验室的计量认证需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公正性,并重点强调其服务性,从而提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综合竞争力和服务能力[3]。

3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实验室计量认证与质量管理的措施

3.1提高管理者的认识

在实验室计量认证的最初,疾控中心的领导就需要认识到认证工作的重要性,可通过学习、实践和培训等方式,提高全中心管理者或者部门领导对实验室计量认证和质量管理的认识,同时提升管理者的思想水平和管理能力,以及熟练操作的流程。领导者在提高其认识后还需加强宣传力度,同时需合理安排和调配中心的工作人员,督促各部门相互协作,共同完成计量认证的工作。

3.2强化计量认证人员的素质

计量认证工作的竞争核心就是人才,疾控中心需为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技术培训、能力提升及职位晋升空间,以减少技术人才流失的现象[4]。需尽快完成主要职工的配备,并给予配备人员相应的培训和教育机会,使其符合计量认证工作需求。人才引进可采取职称和考核两者结合的方式,确保能引入优质人才,并使其能在岗位上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工作技能培训,具体方法为:制定出完善的培训计划,按照计划逐步实施,从而提升全中心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使其更符合疾控中心的人才需求。通过外出培训、学术交流、内部交流和讲座等培训方式,也可发动先进和榜样人物的带动作用,加强对中心内人员的培训工作[5]。

3.3增强各部门的相互协作能力

质量体系运行之初,疾控中心内各科室都需学习质量体系的管理内容,掌握具体的操作流程,并坚持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态度,全力与其他科室实施沟通合作,在制定质量管理文件的过程中,需增强各科室共同参与度,在执行中需明确共性问题,协商个别问题,从而完善质量体系的运行流程。

3.4更新仪器设备及实验环境

随着检验项目的增多,人们对疾控中心的要求也就越来越严格,经计量认证后,再进入市场,成为疾控中心发展的主要趋势。在质量管理中,仪器设备的陈旧、老化问题,导致检验数据的误差增大;部分仪器存在操作不便的现象,也需要更新。因此,疾控中心需采纳专业技术人员的意见,对部分老旧设备、故障多发设备实施更新换代,新购买的仪器设备,需安排人员进修学习,使其熟练新仪器的安装、校准和操作,并安排人员定期对其进行保养和检修[6]。

更新实验室的方法,主要是扩大原有实验室的房屋面积和操作场地,完善实验室的环境,并建立较好的实验室环境。对实验室的设施,如工作人员的工作区域、照明和采暖条件及通风设施等实施维护,同时排除外周环境对实验室产生的干扰和不利影响,如微生物的菌种、电磁和灰尘干扰等,对于相领的实验室需采取一定的隔离措施,从而预防出现交叉污染。需为实验室的检验人员配备合格的防护用具,实验室内还需配备应急设备,以保护实验室内检验人员的安全[7]。

4 结语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实验室计量认证与质量管理,其目的是为了提升实验管理的水平和技能技术,并尽量降低实验室的检验误差,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现阶段的实验室计量认证与质量管理中需完善的内容有管理者对计量认证与质量管理的认识、工作人员的素质、检验仪器设备的更新等,疾控中心部门做好相应的调整后,就能提高其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和检验结果的准确率。

[

参考文献]

[1]何作凡,李汝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实验室的计量认证与质量管理体会[J].中国农村卫生,2013(2):398-399.

[2]孙淑滨,陈秀荣.浅谈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5):134.

[3]刘静.加强质量管理,促进实验室发展[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12,5(3):42-43.

[4]袁静.探讨医学检验实验室的计量认证与质量管理[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3(1):26.

[5]吴红燕.计量认证对实验室工作的促进[J].水利技术监督,2012(1):369.

[6]贺冰.开展实验室计量认证,提高实验室检测质量[J].铁路节能环保与安全卫生,2011,1(5):172-175.

质量管理体系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ISO9000族标准(质量管理体系)概述

ISO9000族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颁布的一组质量管理标准的总称,1987年正式,其间又经过修订,目前普遍实施的是ISO9001:2000版。我国在1992年正式采用了ISO9000族标准,并大量应用于各类组织的质量管理;与ISO9001:2000等效的国家标准是GB/T19001-2000,军用标准为GJB9001A-2001。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就是建立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是对组织的软件体系进行系统性革新。ISO9001:2000明确了质量管理的八项基本原则: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重视领导作用和全员的参与,采用过程和管理的系统方法以及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注重持续改进,并坚持与供方互利的关系――这些原则是组织改进其业绩的框架。ISO9000的本质是建立一个保证及提高产品质量的管理体系,明确保证质量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实现文件化、规范化、产品形成过程始终受控、可追溯、职责明确,力求通过对组织产品的各个实现环节进行有效控制,使产品出现问题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程度,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升,最终通过扎实有效的过程管理帮助组织获得持续成功。ISO9000族标准广泛应用于生产服务的各行各业,既有产品的质量管理体系,又有服务以及管理工作的质量体系。

高校开展科研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多年来,高校积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不断加强知识的创新、应用与传播,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建设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同时,通过不断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及高新技术应用开发研究,产出了一大批高水平科研成果,加强了成果推广转化和产学研结合,已成为国家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高校中普遍存在着科技管理制度创新相对滞后、部分科研项目完成质量不高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技自主创新。为了规范科研项目研制程序、提高科研项目完成质量,高校有必要尽快建立科研质量管理体系。

承担科研项目资质 规范科研项目管理 提高项目完成质量

科研质量管理体系是高校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学校承担科研生产项目的资质和项目的完成质量。实行质量认证制度是国际上解决这些问题的通行做法,ISO9000认证为学校参与各类科研生产项目的竞争提供了必要的资质证明,为拓展科技渠道和空间奠定了基础。为保质保量完成好各类科研项目,特别是涉及军品科研和生产的项目,高校需要有高水平的质量管理体系做保证。建立科研质量管理体系已成为事关高校特别是工程性、研究型大学科研生产的资质确认问题,关系到高校的长远发展――部分高校由于未通过科研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已经影响了科研项目的争取。

学校建立科研质量管理体系的目标是使科研工作从项目管理向体系管理迈进,从注重项目的完成到从源头抓起、注重过程的控制和管理。高校建立科研质量管理体系可以规范科研项目的管理,提高项目的完成质量。在充分发挥学校科研优势的前提下,高校需要不断加强科研项目的质量管理和标准化工作要求,进一步提高广大科研人员的质量意识,使科研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以适应学校科技工作的持续发展。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立科技创新体系

产品认证标志是质量信得过的证明,这样的产品在市场上具有明显竞争力,能够被广大顾客所信任。因此,取得认证资格是组织在竞争中取胜、提高利润的有利手段。同样,贯彻和实施ISO9000族标准将有效提高高校科研水平,为科技工作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科研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实际就是加强无形的基础平台建设,加强科技管理的能力建设,建立规范的科研秩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于提高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建立科技创新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高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现状

国家教育部非常重视在高校建立科研质量管理体系,教育部科技司2006年的工作要点明确要求2006年底前具备条件的高校要通过质保体系的审核认证。为推进直属高校的科研生产和管理水平、加快高校质量管理体系建设,2005年3月,教育部组织了部分直属高校科研生产质保体系建设人员培训班,确定25所高校作为第一期培训对象。教育部科技司杨东占处长强调指出,各高校应重视和加强科研生产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积极部署质保体系的准备和审核工作,尽快落实人员和组织,争取尽早通过科研和生产质保体系认证。

近年来,一些重点高校,特别是理工科大学为促进科技发展、提高科研项目完成质量,先后建立了科研质量管理体系,按照ISO9000族标准,结合实际制定了学校科研工作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及一整套科研工作管理规范,加强了科研项目管理,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并针对科研项目和科技管理工作进行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已经通过了认证机构对学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的现场审核与认证注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技处对科技项目的管理与服务进行了质量体系建设,并于2004年11月获得了认证证书。南京理工大学科技园股份有限公司是江苏省第一个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此外,还有少数地方高校,如隶属于地方的江苏科技大学等也根据自身科技工作的特点,开展了科研质量体系建设,通过了认证机构的现场审核。

当然,没有建立科研质量管理体系的高校还是大多数。有些高校虽然开展了科研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但体系颁布与真正实施脱节的“两张皮”现象非常严重,虽然颁布了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但没有很好地贯彻执行;有的高校重项目争取、轻项目管理,重项目数量、轻项目质量,重硬件条件建设、轻软件制度培育。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了高校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

积极推进科研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提高高校自主创新能力

高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涉及科研的整个过程,从工程研制、生产到预先研究、基础研究到科技管理工作。推行质量管理体系需要结合高校科技工作的特点,以整个科研过程为目标,逐步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制定有关体系文件,大力推进体系运行,使各项科研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以提高学校的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策划统筹安排

要加强体系建设的策划与安排,确定体系建设的组织形式与覆盖范围,制定学校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编制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南京理工大学成立了工程技术研究院,制定了“有所突破、以点带面、从快建设、逐步拓展”的科研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哈尔滨工业大学成立了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哈尔滨工程大学成立了工程技术设计研究院,整合了有关资源,将条件较为成熟的专业组织起来进行科研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和认证。这些高校建设体系中表现出的共同特点是:以研究院为依托,首先在研究院范围内开展科研质量体系建设工作,在研究院的科研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完成后,再向更多的专业推广,争取成熟一批、扩大建设一批,最终实现将学校涉及的专业全部纳入质量体系的范围内。

领导重视事半功倍

科研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能否顺利进行,体系能否持续有效运行,关键在于学校最高管理层和相关单位领导的重视和参与程度。高校最高管理层对科研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认识和投入对体系的建立和持续有效运行有着直接的影响。只有领导思想上重视、行动上参与,科研质量体系建设工作才有保证,体系才能持续有效地运行。许多高校的领导非常重视科研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把它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来开展。南京理工大学的校长和主管科技、人事的两位副校长以及体系建设相关单位的领导带头参加学校科研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宣贯学习班,充分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从而积极推动了体系建设。

全员参与广泛宣传

高校要始终坚持全员参与的原则,对所有相关人员进行质量管理标准的培训,广泛宣传科研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使相关人员明确科研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意义、方法以及各自在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科研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必须得到学校各级领导和广大教师的积极支持和全员参与,贯穿于整个科技工作的全过程,贯穿于科研项目的各个环节,落实到体系覆盖范围内的每一个人,才能使科研质量管理体系得到有效实施。

扎实工作落到实处

高校要通过扎实的工作,积极稳步推进科研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对科研的整个过程按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要求开展工作,使各项工作逐渐纳入到体系要求上来。许多高校在科研质量管理体系试运行开始时,困难重重,许多人员不重视科研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有的人员虽然学习了标准,也掌握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有关内容,但没有真正按要求执行并进行整改与完善。高校要加强工作的针对性,就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认真纠正一些不规范的习惯做法,由点带面,逐步展开,把科研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好、规范好,要在规范中创新,在创新中完善。

丰富文化提升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