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业工程技术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农业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新时期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学校农业工程教育,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片面强调专业教育,对综合素质的教育重视不够,培养的学生知识面较窄,对社会工作适应能力较差,缺乏创新意识。
国家在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宽口径,厚基础,强素质,重应用的要求。基础教学是厚基础的一个重要环节,多学科交义的课程体系,可以向学生传授先进的多学科知识,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要强化工程技术基础实践训练环节,提高其工程素质,强化面向现代科技的工程教育环节。
面对新世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确立适应21世纪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对高级农业工程技术人才要求的培养目标,构建和优化农业工程类专业课程体系和更新教学内容等一系列问题,成为教学管理人员急需认真探讨和深刻思考的问题。
1农业工程教育所收到的冲击
由于农业现代化发展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以及农业工程科学本身的多元性、复杂性和综合性,农业工程教育还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需要对现行的农业工程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深化。农业工程类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究其根源,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结果。
20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马丁・特罗提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也就是入学人中达到适龄人口的15%-50%,即标志着这个国家高等教育从英才型进人大众型。特罗认为,进入此阶段后,高等教育不仅在数量上比英才高等教育阶段有所发展,而且在高等教育的观念、教学内容与形式等方而,都发生质的变化。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13.2%,在英才教育阶段,基本处于向大众教育的过渡转变时期。
正是由于处在高等教育从英才型向大众型转变的时期,所以让高等教育特别是农业工程教育变得异常不适应。培养适应新形势的农业工程科技人才,而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2人才培养模式
2.1校企合作
世界一流大学具备的条件是实力强大、对社会做出卓越贡献,因而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在学校诸多方而的工作中,校企合作与实力强大、卓越贡献所涉及的工作均有很密切的关系。农业工程类本科教育作为一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学科,更应该十分注重校企合作,力争建立起校企合作模式培养体系。
引入企业的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培养体系,使学校、学生、企业三位一体培养学生。当然,对于实践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不可能全部依托企业,企业只是作为一方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到引入企业后的教育体系更加丰满和完善。学生的整个教学活动中贯穿了实践环节,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这恰恰是新形势下对农业工程类本科人才最需要具备和市场最看好的。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可以体现出宽口径复合型人才的素质,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
1)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校企合作模式的培养体系下,学生的实践活动多,时间较长。这种实习是直接接触生产,能更好地巩固和应用学生所学的知识。这种模式的特点在于学生能结合生产实际,防止了空对空的作法;学生了解了企业和本行业的情况,建立了一定的往来关系,便于毕业后很快适应工作;学生熟悉了本行业的运作模式,打下了良好的工作基础,毕业后很快进入角色;在教师指导下,可能为用人单位解决一些实际工程问题,创造社会和经济效益。
2)把论文写在产品上。在校企合作模式的培养体系下,学校与企业的关系密切,学生可以较方便地进入企业参观、实习,企业也常常提出技术问题要求学校帮助解决,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学校把企业所提出的技术问题分解为若干小问题,由高年级学生分组当毕业论文(设计)完成。这样,学生可以在而向实际的科研和开发工作中得到锻炼和培养,把论文直接写在产品或科技成果上。这对学生将来走入社会是受益匪浅的。
2.2一体化教学体系
借鉴美国高等农业教育的经验,除了强调学生的基本素质之外,使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学贯穿教学全过程。人文社会科学教学在农业工程类本科教育中一直以来是被比较忽视的,直到近年来才被提出。注重人文社会科学教学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科学素质,从另一个方而加强了学生对社会的了解,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学校和企业分别主要承担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任务,并辅助对方做好另一方而的教学。在专业建设过程中,突出培养目标,注重素质教育,通过对课程的整合、内容的调整、辅修的拓宽、整体优化的方式,,为学生今后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2.3主动创新教学模式
高等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仍然缺乏教学方法的创新。传统的教学实践,在“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的观念支配下,过多地强调学生概括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强调学习过程的系统和完整,忽视学生具体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认识活动受到束缚。中国高校需要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对中国大学生来说,从“找饭碗”到“造饭碗”这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具有重大意义的划时代转变。
1)老师要教的主动。首先,教师充分认识教学创新的目的与意义。要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就要以学生为主体,要使学生对教学过程享有较为充分的“参与权”和“选择权”,既要使学生正确地继承知识,又要使学生发展创新精神(下转第269页)(上接第145页)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了四个转变:一是,从传统的转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观念转变到以创新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思想上来,自觉地将创新教育寓于各个教学环节之中;二是,从“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指导学生自学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上来,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三是,从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法转变到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上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四是将学生从单一的理论学习转变到学习加科研,将科研引入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训练科研方法,提高研究能力。
2)学生要学的主动。教学是双方的互动,只有教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主动的学。只有教学方式生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才能被激发。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走出课堂,在实践中学、在社会中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不仅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兴趣提高了,最重要的是他们的能力提高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也提起来了。
1 引证分析的收录标准
除清华同方的CNKI之外,目前国内比较权威的期刊引证分析收录标准还有3种版本:一是科技部下属的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出一次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简称《引证报告》);另一种是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编辑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简称《要目总览》)。《要目总览》不定期出版,1996年出版了第二版,2000年出了2000版。2004年出了2004版;第三种是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联合编辑出版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2 清华同方CNKI
国家知识基础设施(National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的概念1998年由世界银行提出。我国的CNKI工程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始建于1999年6月,是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经过多年努力,CNKI工程集团采用自主开发并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数字图书馆技术,建成了世界上全文信息量规模最大的“CNKI数字图书馆”,并正式启动建设《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及CNKI网格资源共享平台,通过产业化运作,为全社会知识资源高效共享提供丰富的知识信息资源和有效的知识传播与数字化学习平台。
CNKI工程的具体目标,一是大规模集成整合知识信息资源,整体提高资源的综合和增值利用价值;二是建设知识资源互联网传播扩散与增值服务平台,为全社会提供资源共享、数字化学习、知识创新信息化条件;三是建设知识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平台,为社会各方面提供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的信息化手段;四是为知识资源生产出版部门创造因特网出版发行的市场环境与商业机制,大力促进文化出版事业、产业的现代化建设与跨越式发展。
《中国学术期刊文献评价统计分析系统》是《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一个面向各八编期刊编辑部的应用子系统,其基础数据来源于“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与“中国引文数据库”,以及CNKI中国期刊网中心网站的日志记录。该系统的主要统计内容包括:A.中国正式出版的8200多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发表的文献量及其分类统计表;B.各期刊论文的引文量、引文链接量及其分类统计表;C.期刊论文作者发文量、被引量及其机构统计表; D.CNKI中心网站访问量及分IP地址统计表。上述内容以截至2006年12月31日的统计数据为基数,自本系统运行之日起,逐月更新,从而为各期刊编辑部了解自身的社会影响力与学术影响力的变化提供了一个动态的观察窗口。也为各学科期刊之间的比较与评价提供了一组客观、公正的数据参考。
3 SCI、ISTP和EI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从1987年起,每年以国外四大检索工具SCI、ISTP、EI、ISR为数据源进行学术排行。由于ISR(《科学评论索引》)收录的论文与SCI有较多重复,且收录我国的论文偏少;因此,自1993年起,不再把ISR作为论文的统计源。而其中的SCI、ISTP、EI数据库就是图书情报界常说的国外三大检索工具。
SCI,即《科学引文索引》,是创建于1961年的自然科学领域基础理论学科方面的重要期刊文摘索引数据库。利用它,可以检索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生物学、医学、农业科学以及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等学科方面自1945年以来重要的学术成果信息;SCI还被国内外学术界当作制定学科发展规划和进行学术排名的重要依据。
ISTP,即《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创刊于1978年,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编制,主要收录国际上著名的科技会议文献。它所收录的数据包括农业、环境科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医学、工程、计算机科学、化学、物理学等学科。
EL即《工程索引》,创刊于1884年,由Elsevier Engineering InformationInc.编辑出版。主要收录工程技术领域的论文(主要为科技期刊和会议论文),数据覆盖了核技术、生物工程、交通运输、化学和工艺工程、照明和光学技术、农业工程和食品技术、计算机和数据处理、应用物理、电子和通信、控制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材料工程、石油、宇航、汽车工程等学科领域。
4 《计算机教育》杂志的CNKI影响因子
所谓“影响因子”(ImpactFactor,IF)是美国ISI(科学信息研究所)的JCR(期刊引证报告)中的一项数据,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的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一般来说,影响因子越大,其学术影响力也越大。
根据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编号:CAJ-SR 2007Z BJ0548)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年度报告(2007),《计算机教育》杂志2005年的影响因子(IF)为0.398,2006年影响因子为0.657。(数据来源: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2007年9月30日)
论文摘要阐述山区春提早番茄灰霉病的危害症状与发生规律,并总结出防治措施,即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适时抹杈整枝、强化通风措施、加强肥水管理等农业防治措施,以及秧苗处理、带药沾花、初期喷药保护、科学用药等化学防治措施。
番茄是人们喜爱的主要蔬菜之一,利用塑料大棚栽培春提早番茄产量高、效益好。岳西县近几年种植面积已超过133.33hm2,由于山区春季雾天多、凹地风力小、空气相对湿度大等独特的气候因素,影响番茄生产的主要病害灰霉病日益严重。笔者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春提早番茄灰霉病的主要防治措施。
1危害症状与发生规律
1.1危害症状
该病可为害花、果、叶和茎。果实染病青果受害重,多为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先被侵染,后向果面或果柄扩展,致果皮呈灰白色、软腐,病部长出大量灰绿色霉层,果实失水后僵化;叶片染病多始自叶尖,病斑呈“V”字形向内扩展,初水浸状、浅褐色,边缘不规则,轮纹深浅相间,后干枯表面生有灰霉致叶片枯死;茎部染病,开始呈水浸状小点,后扩展为椭圆形或长条形斑,湿度大时病斑上长出灰褐色霉层,严重时引起病部以上枯死。
1.2发生规律
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或以菌丝及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或越夏。该菌为弱寄生菌,可在有机物上腐生。发育适温20~25℃,最高温31℃,最低温2℃。对湿度要求很高,一般12月至翌年5月,棚内温度20℃左右,持续阴雨或晨雾的天气最易发病。同时,密度过大、郁蔽度高、通风不当、排水不畅都会加快加重此病的发生。
2防治措施
2.1农业防治
2.1.1选用抗病品种。如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研究所培育的世纪华冠、北京中研益农种苗科技有限公司培育的中研958、河南农大豫农种业生产的新星三号、上海合作903等。
2.1.2合理密植。无限生长型品种栽5.25万株/hm2左右,有限生长型品种栽6.00万株/hm2左右。
2.1.3适时抹杈整枝,摘除病叶、病果和病枝。秧苗进入分枝期,对非目标分枝应在晴天及时抹除,改善行间通风条件。当果实叶片或侧枝发病后应在晴天露水干后及时摘除,并集中带出棚外烧毁或深埋,严禁随地乱扔,以免造成人为污染和病菌再传播。
2.1.4强化通风措施。具体方法:一是利用高温控制孢子萌发速度,即晴天上午晚通风,使棚内温度升至31~35℃,并持续15~30min,后再降至20~25℃;二是合理通风排湿,当棚内相对湿度接近90%且温度高时,应延长通风时间。当晨雾天气出现时,应在雾散30min后开始通风。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保证夜间棚温在14℃以上。
2.1.5加强肥、水管理。基肥应以农家肥为主,一般施优质农家肥450m3/hm2、过磷酸钙450kg/hm2、硫酸钾150kg/hm2。追肥以沼液与硫酸钾复合肥交替使用,控制氮肥用量。浇水都应在晴天上午进行,每浇必透,减少浇水次数。发病初期控制浇水量,杜绝植株夜间结露。
2.2化学防治
2.2.1秧苗处理。定植前1~2d,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对秧苗进行透喷,定植苗优中选优。
2.2.2带药沾花。在配好的2,4-D药液中加入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50%扑海因粉剂,进行沾花,使花器着药。
2.2.3初期喷药保护。当叶片初感病时,先摘除病叶,再用50%农利灵(乙稀菌核利)干悬浮剂1.125~1.500kg/hm2加水900kg全株均匀喷雾,最好叶片背面也要喷到。视病情,可按间隔7d连喷2~3次。若遇连续阴雨天气,也可施用烟雾剂,方法是按每100m3空间计算,用10%速克灵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250g夜间熏施,隔7d左右重熏1次。
2.2.4科学用药,延缓抗药性。灰霉病菌易产生抗药性,应尽量控制用药量和施药次数,注重药剂交替及混合使用。如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加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加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等,有利于提高防效,延缓抗药性。
参考文献
[1]吕佩珂,刘文珍,段半锁,等.中国蔬菜病虫原色图谱(第二版)[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0.
[2]姜巍,王德爽.番茄灰霉病的综合防治[J].现代农业,2007(8):22.
[3]郑艳敏.番茄灰霉病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J].中国瓜菜,2007(2):32.
[4]甘芳.大棚番茄灰霉病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2(12):25.
[5]王玉堂.棚室番茄灰霉病的发生与防治[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06(12):44.
[6]鲍五元.茄子和番茄灰霉病防治技术[J].青海农技推广,2006(4):32.
[7]薛玉华.番茄灰霉病的综合防治[J].农村实用技术,2006(10):27.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福州350003)
摘要:运用循环农业的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将大中型养殖和种植基地通过循环农业工程技术进行整合完善,规划构建福建平潭综合试验区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示范基地核心区、扩展区、辐射区,实现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产业链条的完整结成、种养废弃物节能减排、增值以及与种植业、加工业等产业不同农业资源的有效链接,达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的有机统一,同时通过示范基地的农业科技、管理机制的创新,突出建设“4 个平台”,完善和提升示范基地的集成功能,使之成为集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科技交流与培训、生态农业观光和农业文化建设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带动平潭综合实验区养殖业、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观光农业的全面发展,推动平潭综合试验区农业区域经济和农业科技的对台融合互动,更好地发挥综合实验区在两岸交流合作和对外开放中的先行先试作用。
关键词 :4R原则;生态农业;农业示范基地
中图分类号:S-1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2014-0907
基金项目:福建省省级农民创业园专项资金“福建省人民政府支持福建农民创业园建设”;福建省科技厅项目(2014R1015-13);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项目(2014CX-13、2014CX-14)。
第一作者简介:黄婧,女,1985年出生,研究实习员,硕士,主要从事环境工程与规划研究。通信地址:350003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五四路247号高新大楼四楼工程所,Tel:0591-87869461,E-mail:lzzjing@163.com。
通讯作者:陈彪,男,1965年出生,副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能源与环境工程研究,E-mail:ny_chenbiao@sohu.com。
收稿日期:2014-09-12,修回日期:2014-12-04。
0 引言
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4 号)的精神,为推动平潭对台交流合作的先行先试,2011 年11 月18 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其中在农业发展规划上,鼓励台湾农民特别是中南部农民到平潭投资兴业,发展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和海洋渔业,建设平潭水仙花卉栽培园、海峡渔业科技交流园,推进两岸精致农业合作基地建设[1]。综合试验区的设立,确立了两岸交流合作“先行先试”的战略定位,这不仅是国家对平潭发展和建设的支持,也为世界认识平潭提供了新的视角,为试验区农业发展提供了极佳的投资环境、良好的政策条件以及潜在的市场。因此,搞好综合试验区农业区域规划[2],进一步发挥人文、区位和资源优势,通过芦洋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基地的构建,加强对农业先进技术的引进示范、辐射带动以及农业管理模式的创新,探索两岸农业技术合作交流的新模式,提高综合实验区农业经济竞争力。笔者根据综合实验区农业基础条件、发展现状、农业产业结构和区位优势,遵循循环农业的基本原则对综合实验区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基地进行区域规划与分析,仅供参考或借鉴。
1 地理区位基本情况
平潭县简称“岚”,俗称海坛,主岛面积251 km2,位于福建省东部海域,东临台湾海峡,距台湾新竹港仅68 海里,是福建省第一大岛。平潭气候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9.6℃,年平均日照1869.5 h,平均降雨量1180 mm,地下水资源充沛,适宜农业综合开发。2012 年“海峡号”直航台湾加快了平潭综合实验区交通体系的形成,从平潭到台湾只需2.5 h,至福州交通里程128 km,至莆田、厦门分别为114 km、249 km,具有明显的东南沿海的交通区位优势。
2 区域农业经济发展情况
20 世纪80 年代改革开放以前,平潭县受历史战略地位因素的影响,主要以自给自足农业生产为主,全县农业人口为32.3 万人占总人口的80.5%,而且工业产业发展滞后,整体区域经济落后。从《2013 福州统计年鉴》统计数据表明,2012 年平潭县财政总收入为13.40 亿元,国民生产总值137.94 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占42.63%为58.8 亿元。从图1 中可以得知,在2010年之前农业生产总值占总体生产总值的比重都超过一半以上(最低为52.9%),虽然农业生产总值比重从2008 年的61.7%下降至2012 年的42.63%,一方面是农业生产已经从家庭式自给自足农业逐步向规模化产业农业转变和提升的结果,另一方面2011 年《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的批准,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推动了非农业产业如地产、旅游、建筑等产业的发展,提高了非农业产业的产值和生产总值比重,但年均农业生产总值比重为51.96%乃占主导地位。
3 规划区农业基础条件
示范基地规划区域芦洋乡位于海坛岛中腹部,全乡面积31.86 km2,其中耕地面积486.7 hm2,林地面积702 hm2,滩涂面积297.3 hm2,主要作物有甘薯马铃薯花生等粮油作物品种、西红柿大白菜四季豆等蔬菜品种和纽荷尔脐橙芦柑等水果品种三大类。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的现代规模农业发展基础,并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逐步升级,相应的科技与信息服务体系、产品安全监测体系等也不断完善和提升,已发展成为平潭重点的农业生产区和农业主导产业区。同时在芦洋北有海岸线长达4 km的原生态长江澳海滩景区和面积333.3 hm2的长江林场,全省第二大风电基地,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因此,规划区具备了打造集观光与生态农业为一体的农业生态园的区域基础条件和发展潜力[3]。
4 规划发展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和建设目标
以综合实验区地域区位优势与特色农业产业为基础,依托芦洋乡境内的重点农业基地,以芦洋乡境内的平苏路以北(文明路两侧)的洋中村、芦北村、西边寮村为重点规划区域,规划实施“1.4.4”工程。在规划中重点体现园区的示范性,强调园区的展示示范、辐射带动、科普教育等社会功能。因此,以芦洋乡芦北村为创业示范基地中心发展区域,规划示范基地的功能定位和合理的空间布局,通过引进资金、品种、技术、设备及管理经验,构建创业示范基地核心区、扩展区、辐射带动区,挖掘对台农业合作潜力,优化区域生产力要素的空间分布,突出建设“4 个平台”,进一步带动平潭综合实验区养殖业、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旅游观光农业的全面发展[4],使示范基地成为两岸农业科技交流合作与创新的先行区[5]。
4.1 主要功能定位
根据综合试验区芦洋乡现有的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将大中型养殖和种植基地通过循环农业工程技术进行整合完善,规划构建农业示范基地。以种养废弃物节能减排、增值化和产业化技术整合集成为重点的产业链网络模式,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农副产品综合利用等产业通过不同农业资源进行连接[6],主要通过改善生产条件、保护生态环境,进行种养结合循环性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结成完整的产业链条,达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的有机统一,使之成为集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科技交流与培训、生态农业观光和农业文化建设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7-8]。根据规划区现有的农业基础、农业资源及综合实验区总体规划要求,示范基地的主要功能定位如以下6 点。
4.1.1 投资创业功能按照农业产业化的要求,引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企业到规划区投资,培育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促进区域农业产业经济的发展。
4.1.2 科技合作功能有计划引进农业高优品种、先进技术和农业管理经营经验,有目的地组织开展引进技术的吸收、消化和创新工作,特别是台湾农业的引进、对接和合作。
4.1.3 示范辐射功能通过示范基地建设,强化、扩大辐射示范作用,形成现代高新技术农业的示范样板并以此为平台进一步拓宽两岸农业合作领域。
4.1.4 科技培训功能以示范基地为中心,建立农业技术交流与物流服务中心,通过多元化的技术展示、技术培训和组织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促进农业先进技术推广应用和农业科技知识的普及。
4.1.5 体制创新功能积极探索农业企业间合作的运用规律与模式,以农业创业投资为主体,引入社会化服务的市场机制,把分散生产与集中加工、区域农业物流服务结合起来,形成新型的资本、技术、人才的合理组合和产、加、销一体化的农业投资合作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4.1.6 农业观光功能依托长江澳“林海风车”景区,整合规划区的果园、生态林地,以观光与农业文化相结合为主体,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文化园,打造精致生态观光农业,逐步达到以农兴旅、以旅助农的目标[9]。
4.2 基本空间布局规划
示范基地规划以发展种养结合循环生态农业为基本目标,按照农业循环化(Recycle)、再利用(Reuse)、减量化(Reduce)、可控化(Regulate)的4R 原则[10],以发展设施农业、畜牧和农产品初加工为主导产业,突出示范辐射、科技合作、体制创新和农业光观等功能定位[11],突出示范基地现代高科技农业的示范样板作用,逐步建成示范基地核心区、扩展区、辐射区,推动实验区农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核心区是以芦洋乡芦北村为中心,以建立设施农业、生态果园光观农业、种养废弃物处理与循环利用示范基地和农产品粗加工4 个示范基地为主,规划面积超过333 hm2,主要建设集约化大棚设施、农业数控设施、废弃物处理与循环性利用、农产品粗加工、农业技术交流、物流服务和培训服务中心等。
扩展区主要通过完善和提升示范基地的环境基础条件,依托长江奥“林海风车”景区,以观光与农业文化相结合,扩展示范基地的观光休闲农业旅游功能,推动创新农业和文化农业的和谐发展。
辐射带动区是以示范基地为中心,以基地为核心示范作用,辐射带动综合实验区的旅游休闲观光农业、种养结合循环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进一步促进优良品种推广、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和管理经验的借鉴,进一步促进不同农业产业的链接和农业物流业的发展。
4.3 规划主要建设内容
以综合实验区地域区位优势与特色农业产业为基础,依托芦洋乡境内的重点农业基地,规划建设“1.4.4”工程即一个中心、4 个基地和4 个平台。
4.3.1 农业技术交流与物流服务中心在交通发达的示范基地中心区——芦洋乡芦北村,依托进入示范基地的重点农业企业的基础设施条件,联合相关农业科研院校,建立平潭综合实验区农业交流与物流服务中心。该中心集示范基地管理、创业服务、专家咨询、农业信息、科技培训、劳动力转移、农产品检验检测等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服务机构。
首先通过建立农民和农业企业俱乐部、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旨在为入驻示范基地创业的农业主体提供良好的技术、市场、管理经验等信息交流与服务平台,及时引导和指导企业适时调整生产计划,减少生产的盲目性和风险性;
其次加强高、新、优农业良种和先进配套技术引进和消化的再创新,开展农业高新技术的指导与服务。主要通过邀请农业技术、农业企业管理专家,以专栏、板报、图片及现场观摩等多样化的形式,开展农业高新技术的指导与服务,促进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再次是建立农产品物流服务中心,通过完善的信息网络,面向示范基地内企业提供网络营销与物流服务,在验货、储存、配送、结算等作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多功能、集约化和多方位服务的农业物流枢纽;
最后是建立农产品检测中心,负责示范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性和农业生产资料的合格性检测与评价工作,协助农民和企业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申报,标志管理工作等,达到保障农畜产品食用安全,增强示范基地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的目的[12]。
4.3.2 示范基地建设
(1)设施农业示范基地。依托规划区域地势平坦具有良好的设施农业建设的自然环境优势和现有的农业种植基地基础设施,通过进一步配套完善供电、道路、水渠等基础设施,打破传统农业的耕作方式,通过大比例地提高耕地单位面积承载系数,提高农业耕地的利用率,同时引入机械化的生产方式,将非设施农业改造升级成设施农业,使示范基地大部分达到设施化、规模化、无公害的生产要求,形成设施农业示范基地,进一步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
(2)生态观光果园示范基地。根据规划区内的农业产业结构基础和农业文化旅游综合开发的地理环境基础条件,从名优水果的引种培育、种植与栽培管理等多方面完善生态观光农业的基础条件,逐步形成优质水果生产和观光休闲采摘专业区。通过精致农业、高效农业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创新,建立现代精致农业科技园,同时加强与农业研究机构和教育机构联合,设立农业技术示范和农业科普教育基地,提升生态高效农业的观光休闲旅游功能。而且依托长江奥“林海风车”景区,整合周边的生态原生林,以观光与农业文化相结合,逐步达到以农兴旅、以旅助农,推动农业生产、观光、休闲、生态和谐的观光示范基地建设。
(3)种养废弃物处理与循环性利用示范基地。以规划区内的养殖基地畜禽污染物治理为前提,按照省级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标准进行合理布局,采用生物工程技术建设有机肥生产示范基地,将养殖场的固体排泄物用于无害化堆肥生产有机肥,解决畜禽排泄物污染问题的同时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达到养殖污染物资源化、增值化的种养结合生态目标,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4)农产品粗加工示范基地。着重利用示范区内现有加工企业的基础,以示范基地如水果、蔬菜、禽蛋等主导农产品的加工为主,充分考虑周边地区的加工资源,通过引进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等先进技术和相关配套设施的开发,对原有的加工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更新升级,扩大加工规模,提升原有产品价值,延长产业链。
4.3.3 服务平台建设
(1)建设新型农民创业平台。根据不同区域条件和产业区域规律,按照《平潭综合实验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中“生态外向型集约农业的开发、休闲观农业”的产业发展布局[13],突出抓好蔬菜、水果、生态循环型畜禽养殖等主导产业,完善示范基地的资源融合、政策优惠与合作机制,为农民提供创业平台和空间,引导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企业和高素质农民到区内创业发展,建成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水平高、带动能力强、辐射面大的农民创业示范基地。
(2)建设农业科技引进消化平台。加快引进一批优质、高效、市场前景广阔的农业优良品种和以良种为中心的生产、加工、保鲜等先进技术,把先进技术和当地农业现状有机结合,加强创新,推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通过吸收消化与推广应用,形成高科技农业突出的农业合作经济带。
(3)建设两岸农业对接合作平台。有针对性地借鉴国内外尤其是台湾农业发展管理机制、经营模式和管理经验,先试先行,探索建立对农民有吸引力的农业合作创新机制和体系,推动海峡两岸农业对接、引进和合作。
(4)建设两岸人民合作交流平台。通过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建设,建立以台湾农民为投资主体的闽台农业合作创新机制和体系,将更加密切两岸人民之间的往来,有利于进一步做好台湾人民的工作,增进台湾人民对祖国的了解,增强台湾人民对祖国大陆的向心力和认同感,推动“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对台工作方针的落实。
5 分析与讨论
笔者以福建省有关城市规划、村庄规划、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地方政策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条例及其实施办法为基本依据。项目规划突出示范基地的农民创业功能和优化产业、典型示范的主要功能和作用,组织实施“1.4.4”工程,通过主导产业发展,进一步优化区域生产力要素的空间分布、带动当地的农业科技水平和农业产业效益的提高。通过建设创业示范基地核心区、扩展区、辐射带动区,构筑高水平的农业合作交流平台,着力发展名、优、特、新、稀等优质农产品,着眼发展农业产业化,带动提升综合实验区的农业科技水平,使示范基地成为综合实验区种养结合生态农业的主要示范基地和发展高优农业的样板[14],推动实验区农业的转型升级,推进两岸农业更紧密合作,发挥综合实验区在两岸交流合作和对外开放中的先行作用。
5.1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待加强
综合试验区整体经济还不发达,现代农业经济的基础还比较薄弱,丰厚的农业资源还未能得到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尤其是农业投资软硬环境存在一定差距,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因此,在引进外来农业资金、技术上,应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的基础条件和“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提升岚台现代农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促进试验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5.2 农产品现代化加工水平有待提升
目前农产品生产仍以大宗初级农产品为主,近年来农产品加工业虽有较快发展,但是整体竞争力不强。如今急需引进现代化的农业企业,尤其是农产品加工企业,以提高当地农产品商业化生产的附加值,提升农产品竞争力水平。规划中的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的马铃薯清洗、烘干、保鲜以及深加工、蛋品的初选检验、精装等项目和园区营销中心的整合即是着眼于现代农业,立足于发展种植生产、精加工、运销一体化的完备的农业产业链模式。
5.3 对台农业合作机制有待完善
虽然岚台农业合作已经发展了较长时间,带动了当地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也为平潭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但目前台商在综合试验区直接投资农业的规模小、后劲不足、持续力不强的问题依然存在,带动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也没有建立。因此,逐步建立一个稳定灵活高效的对台农业合作模式与机制,还有待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黎元生.深化闽台精致农业合作的对策思考[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4(5):1-5.
[2] 孙国兴,李瑾,于战平.现代高效农业综合示范基地发展建设初步探讨[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3,24(5):15-17.
[3] 毛丽玉,范水生,朱朝枝.福建省观光农业发展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7,28(2):15-18.
[4] 张健,董保健.海南创意农业园区规划探讨[J].热带农业科学,2011,31(6):78-81.
[5] 陈彤.闽台农业先行区规划与建议[J].海峡科技与产业,2008(3):34-37.
[6] 那伟,张永峰,祝延立.松辽平原农牧结合循环农业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1,32(3):56-59.
[7] 李金才,邱建军,任天志,等.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功能与效益分析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9,30(3):46-50.
[8] 练炳维,王松林.海南农业功能区划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1,32(3):76-81.
[9] 孙璇.基于SWOT分析的平潭岛海岛旅游业发展策略[J].台湾农业探索,2012,(2):55-59.
[10] 尹昌斌,周颖.发展循环农业,拓展农业和功能[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9,29(1):70-75.
[11] 贾聪敏,张妮妮,周淑娥.从拓展农业功能视角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9(3):27-30,46.
[12] 杨培源.小农经营与农产品质量安全[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3,34(6):210-213.
(北京市延庆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北京102100)
摘要:为了筛选出适合延庆地区种植的鲜食玉米新品种,2013 年对11 个鲜食玉米品种的生育期、经济性状、抗性、品质、产量等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糯玉米播种至采收95~96 天,甜玉米播种至采收86~90 天;糯玉米‘京科糯569’鲜穗产量20700 kg/hm2,商品穗产量17250 kg/hm2,甜玉米‘京科甜533’鲜穗产量13400 kg/hm2,商品穗产量13070 kg/hm2;‘京科糯569’抗性、株型均较对照理想,‘京科甜533’穗型一致、排列整齐,没有秃尖,籽粒鲜亮。由此可以看出,‘京科糯569’和‘京科甜533’综合表现突出,优于目前常规种植的‘京科糯2000’和‘京科甜183’,可作为替代品种在今后示范种植。
关键词 :鲜食玉米;生育期;产量;品质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2014-0964
基金项目:粮食作物产业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建设专项资金专项经费(BTTG-3)。
第一作者简介:梅丽,女,1982 年出生,河北人,农艺师,硕士,主要从事作物栽培技术推广工作。通信地址:102100 北京市延庆县农业技术推广站,Tel:010-61125465-623,E-mail:taxuexunmei82@163.com。
收稿日期:2014-09-30,修回日期:2015-01-16。
0 引言
鲜食玉米是乳熟期采摘果穗用于加工或直接食用的玉米,主要包括甜玉米、糯玉米、笋玉米等,也称为青玉米、水果玉米或蔬菜玉米[1]。因其营养丰富,风味独特、适口,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2]。目前,全世界甜玉米种植面积1500 千hm2~1700 千hm2,中国甜玉米年种植面积320 千hm2~350 千hm2 [3],而起源于中国云南热带、亚热带地区的糯玉米,近十年来也出现了快速发展的势头,全国年种植面积约666.7 千hm2 [4]。中国鲜食玉米种植品种南北差异明显,南方地区主要种植甜玉米,种植面积占全国80%以上,主要集中在广东和广西两省;北方地区主要种植糯玉米,糯玉米种植面积占全国55%以上[5]。北京作为一个国际现代化的大都市,常住人口达到了2 千余万,对鲜食玉米有着旺盛的市场需求。在城市消费的拉动下鲜食玉米生产发展较快,种植规模连年增长,全市鲜食玉米总生产面积从2003 年的不足1333 hm2发展到2007 年的8000 hm2,4 年间增加了5 倍[6],但在全国所占比重很小,远远不能满足首都市场的需求。鲜食玉米已经被列为市长负责制的‘菜篮子’工程,成为了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项重要内容。
延庆县是京郊玉米优势产区,玉米常年播种面积2 万hm2左右。鲜食玉米在延庆县起步较晚,发展规模较小,仍以农民自发种植为主。随着市民休闲游、采摘游的深入发展,鲜食玉米作为一种特色旅游食品,在延庆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然而,目前鲜食玉米品种繁多,鱼目混杂。受遗传基础的制约,鲜食玉米在抗病性、抗倒性、丰产性等方面都明显弱于普通玉米,对不同地区的适应能力也不如普通玉米[7]。2007—2008 年间,延庆县曾进行过鲜食玉米品种筛选[8-9],并将表现优异的‘京科糯2000’和‘京科甜183’等品种在生产中示范推广。为引进、发掘更优异的种质,2013 年对11 个鲜食玉米品种的生育期、经济性状、抗性、产量、品质等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观察它们的综合表现,旨在加快鲜食玉米新品种的推广应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地点
试验于2013 年5 月16 日在延庆县大榆树镇东杏园村进行,壤土,地力均匀,肥力中等偏上,0~20 cm耕层养分含量为:有机质1.63%、碱解氮134.3 mg/kg、有效磷8.5 mg/kg、有效钾177.1 mg/kg、全氮1.146 g/kg。
1.2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为糯玉米‘斯达30’、‘金糯102’、‘京科糯569’、‘京科糯928’、‘京科糯2000’、甜玉米‘斯达204’、‘斯达205’、‘斯达206’、‘京科甜533’、‘京科甜158’、‘京科甜183’共11 个品种,由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提供。对照品种为‘京科糯2000’和‘京科甜183’。
1.3 试验方法
1.3.1 试验设计单因素试验,不设重复,按甜、糯玉米区组排列,小区面积46 m2 (11.5 m×4 m),种植密度为52500株/hm2,行距50 cm。播种方式为点播。
1.3.2 田间管理播前撒施混土鸡粪45000 kg/hm2。5叶期间苗定苗并除草1 次,拔节期浇水并及时去除有效分蘖,小喇叭口期追施尿素450 kg/hm2,大喇叭口期中耕培土并除草1 次,采收前再浇水1 次。种子出苗后完整记载各品种生育期和植株性状。抽雄吐丝期每品种套袋10穗自交授粉,授粉后22天进行品尝。于采收期3 点取样,每点4 m2收获进行考种、测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生育期比较
不同品种的生育期调查见表1。同期播种,甜玉米较糯玉米晚出苗1~3 天。5 个糯玉米的生育进程差异不大,从播种至采收在95~96 天,参试糯玉米与对照接近;6 个甜玉米的生育进程差异也不大,从出苗至采收为86~90 天,‘京科甜533’播种至采收天数较短,为86 天,其余4 个品种生育进程与对照接近。整个生育期,甜玉米比糯玉米提前抽雄2~7 天,提前吐丝3~7天,采收期相差5~10天。
2.2 不同品种植株性状比较
株高、穗位、总叶片数等性状对产量有着直接的影响。不同品种的植株性状调查见表2。
2.2.1 株高和穗位5 个糯玉米的株高在2.63~2.92 m之间,参试品种株高均高于对照‘京科糯2000’,以‘京科糯569’株高最高;糯玉米的穗位在1.18~1.51 m之间,‘京科糯928’穗位最低,对照‘京科糯2000’穗位最高,其余3 个品种的穗位居中。6 个甜玉米的株高在2.10~2.83 m之间,穗位在0.64~0.88 m之间,参试甜玉米品种的株高、穗位均高于对照‘京科甜183’,以‘斯达205’株高、穗位最高,其余4 个品种的株高、穗位居中。2.2.2 总叶片数糯玉米的总叶片数均为19 片,甜玉米的总叶片数介于15~17片。
2.2.3 倒伏与倒折由于株高和穗位均较高,‘京科糯2000’出现了15%的根部倒伏率和45%的穗上部茎折,而‘金糯102’虽然株高和穗位与对照‘京科糯2000’接近,但其抗倒能力较强,只出现了5%的轻微倒折。‘京科甜533’、‘斯达205’出现了5%的轻微倒伏或倒折。其他品种没有倒伏、倒折发生。
2.2.4 双穗率与空秆率有7 个品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双穗(双穗率为5%~55%)。‘京科糯2000’和‘斯达30’的双穗率最高,为55%;其次为‘京科糯569’,双穗率为40%,这一方面与品种特性有关,另一方面,地块的肥力和充足的降雨为第二穗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外界条件。‘京科糯928’、‘斯达205’、‘京科甜183’、‘京科甜533’双穗率介于5%~15%。
‘斯达205’、‘京科糯2000’、‘金糯102’的空杆率介于10%~15%,‘京科甜533’、‘京科甜183’空秆很少,为5%。其他品种没有空秆。
2.2.5 病虫害发生情况全生育期内,除‘斯达204’吐丝至采收期感染大斑病2 级发生外,其余10 个品种病虫害发生轻微。
2.3 不同品种穗部性状比较
鲜食玉米对穗长、籽粒排列情况、粒色、秃尖等性状有严格要求,是感官品质分级的重要参考指标。不同品种穗部性状调查见表3。
2.3.1 穗长、穗粗与秃尖11 个品种的穗长均达到商品穗16 cm 的要求。以‘金糯102’穗最长,为22.63 cm,其次为‘京科糯2000’穗长22.58 cm,其他品种穗长为19.07~20.63 cm。11 个品种的穗粗介于4.47~5.22 cm,基本在5 cm左右,以‘京科甜158’最粗,为5.22 cm,其次为‘金糯102’,为5.12 cm,‘斯达204’最细,为4.47 cm。有7 个品种出现轻微的秃尖,平均秃尖0.32 cm。
2.3.2 单穗鲜重、粒深与出籽率11 个品种的单穗鲜重介于216.2~340 g,参试糯玉米单穗鲜重均低于对照;参试甜玉米除‘京科甜158’单穗鲜重低于对照,其余4个甜玉米品种单穗鲜重高于对照。11 个品种的粒深介于0.86~1.46 cm,参试糯玉米的粒深均大于对照,参试甜玉米中只有‘京科甜158’粒深大于对照。出籽率介于59%~68%,糯玉米‘斯达30’和‘京科糯928’出籽率68%,高于对照,其余2 个糯玉米与对照出籽率均为61%;甜玉米‘斯达205’出籽率低于对照,其余4 个品种出籽率均高于对照。
2.3.3 穗型与粒色除‘斯达30’、‘京科糯569’、‘京科甜533’和‘京科甜183’为圆筒型外,其余7 个品种为长锥型。籽粒颜色分白、黄、紫白相间、黄白相间4 种。
2.4 不同品种品质评价
品质鉴定结果表明(见表4):11 个鲜食玉米品种在感官品质、果皮柔韧性、风味、糯度/甜度方面各有优劣,处于一级(评价分数≥90)的只有‘京科甜533’,其他品种均属于二级(75≤评价分数<90)。糯玉米以‘京科糯569’和‘金糯102’比较黏软清香,综合得分最高,‘京科糯928’与对照相当,‘斯达30’品质稍差,劣于对照。甜玉米以‘京科甜533’香甜脆嫩,综合评分最高,其余4个甜玉米得分也均优于对照‘京科甜183’。
2.4.1 感官品质11 个品种采收期苞叶完整,新鲜嫩绿,无虫咬,无霉变,籽粒白色、黄、紫白相间或黄白相间,根据穗型、籽粒排列、色泽、秃尖进行评价,糯玉米感官得分为13~16分,甜玉米感官得分为15.5~19 分。2.4.2 蒸煮品质糯玉米以‘京科糯569’、‘金糯102’、‘京科糯928’皮较薄、糯性较好,‘斯达30’与对照皮稍厚、有渣、糯性中上等。
甜玉米品种以‘斯达205’果皮薄脆,无渣,其次为‘京科甜533’和‘京科甜158’。风味和甜度均以‘京科甜533’香甜可口,其次为‘斯达204’。
2.5 不同品种产量
2.5.1 鲜穗产量比较通过对糯玉米和甜玉米小区鲜穗产量分别进行方差分析得出:品种之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重复间差异不显著(P 糯处理=0.0001<0.01,P 糯重复=0.89>0.05;P 糯处理=0.0001<0.01,P 糯重复=0.38>0.05)。
糯玉米产量的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京科糯569’和‘斯达30’与对照产量差异不显著,‘京科糯928’、‘金糯102’产量显著低于对照。
甜玉米产量的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京科甜533’比对照产量高,与对照产量无显著差异;‘京科甜158’比对照产量低,与对照有显著但无极显著差异;其余3个甜玉米品种产量极显著低于对照(见表5)。
2.5.2 商品穗产量比较通过对糯玉米和甜玉米小区商品穗产量分别进行方差分析也得出:品种之间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重复间差异不显著(0.01<P 糯处理=0.04<0.05,P 糯重复=0.72>0.05;P 糯处理=0.0001<0.01,P 糯重复=0.07>0.05)。
糯玉米产量的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京糯569’和‘斯达30’与对照产量差异不显著,‘京科糯928’与‘金糯102’的产量与对照差异也不显著,但显著低于‘京科糯569’。
甜玉米产量的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京科甜533’与对照产量差异不显著;‘京科甜158’与对照有显著但无极显著差异,其余3 个甜玉米品种产量极显著低于对照(表5)。
3 讨论
鲜食玉米生育期较短,一般80~100 天左右[5]。本试验中,糯玉米播种至采收95~96 天,甜玉米播种至采收86~90 天,有利于错期安排播种,均匀采收,保证市场的充足供应。
糯玉米‘京科糯569’和‘斯达30’的鲜穗产量和商品穗产量均与对照‘京科糯2000’差异不显著,但‘京科糯569’的商品穗产量显著高于‘京科糯928’和‘金糯102’。刘志霞等[9]2012 年通过对12 个鲜食玉米品种的综合评价,评选出综合表现较好的‘京科糯2000’和‘甜单21’,其中‘京科糯2000’一直是近年延庆县糯玉米主栽品种。曾丽萍等[10]于2013 年对10 个鲜食玉米品种的评价结果也表明‘京科糯2000’产量较高,产量为18199.5 kg/hm2,外观较好,综合口感较佳,但曹秀娟等[11]2013 年对8 个糯玉米品种的比较结果认为‘京科糯2000’产量虽高,产量为15879 kg/hm2,但外观较差,果穗大小不一。管成进[12]2014 年对13 个鲜食玉米的品种比较结果表明‘京科糯569’产量表现最高,产量为22368.4 kg/hm2,且株型紧凑,抗逆性强。因此,可以在今后进一步对比分析‘京科糯569’与‘京科糯2000’,以期筛选出‘京科糯2000’的搭配、替代品种。王桂霞等[13]2014 年对3 个甜玉米品种综合评价表明‘京科甜183’产量最高,产量为19500 kg/hm2,综合经济性质也较好。本试验中,‘京科甜533’和‘京科甜158’与对照‘京科甜183’产量无显著差异,以‘京科甜533’产量最高,其余3 个甜玉米均较对照减产。
从品质综合评价来看,甜玉米以‘京科甜533’的品质居榜首,综合得分94 分,达到了一级标准,其余4个参试甜玉米在87~89.5分,均优于对照‘京科甜183’。糯玉米以‘京科糯569’和‘金糯102’品质最好,综合得分81 分。穗长是鲜食玉米的重要外观指标之一。美国大多数市场以20~23 cm、无秃尖的果穗较受欢迎[14],‘金糯102’符合要求,感官性状优于‘京科糯569’,但蒸煮口味不如‘京科糯569’。
从植株性状来看,‘京科糯569’、‘京科糯928’、‘斯达30’、‘斯达206’、‘京科甜158’5 个品种抗性较强,田间没有倒伏、倒折、空杆及病虫草害发生。其中,‘京科糯569’和‘斯达30’的双穗率较高,分别达到40%和55%,而‘京科糯569’植株高大(2.92 m),穗位相对较低(1.26 m),是较为理想的株型。从穗部性状来看,以‘京科糯928’和‘京科甜533’穗型一致、排列整齐,没有秃尖,籽粒鲜亮。
本试验只是在一年基础上得出的初步结果,各品种的丰产、稳产性有待进一步研究。延庆冷凉的气候条件对生产优级鲜食玉米非常有利。今后,还应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中介和纽带作用,建立包括科研育种单位、加工销售企业、农技服务部门、政府主管部门及流通行业在内的鲜食玉米产业链条[15],真正实现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运营,推动本县鲜食玉米走向专业化、标准化和规模化,为首都的市场需求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 结论
糯玉米‘京科糯569’鲜穗产量20700 kg/hm2,商品穗产量17250 kg/hm2,甜玉米‘京科甜533’鲜穗产量13400 kg/hm2,商品穗产量13070 kg/hm2;‘京科糯569’抗性、株型均较对照理想,‘京科甜533’穗型一致、排列整齐,没有秃尖,籽粒鲜亮。综合各项指标,笔者认为‘京科糯569’、‘京科甜533’表现突出,优于目前常规种植品种‘京科糯2000’和‘京科甜183’,可作为调剂、搭配品种,进一步试验示范。
参考文献
[1] 王玉新,赵景和,苏波,等.鲜食特用型玉米的发展前景[J].中国种业,2002(5):18.
[2] 何晓鹏,沈瑾,孙洁.浅谈中国鲜食玉米行业发展概况[J].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2010(10): 26-29.
[3 王子明,禹玉华,段俊.广东超甜玉米新组合主要性状分析与评价.玉米科学,2002,10(3):23-26, 53.
[4] 王子明,王晓明,李春艳,等.广东省鲜食玉米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A].2012 年全国玉米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展示观摩会论文及摘要集[C].2012:359-365.
[5] 何晓鹏,沈瑾,孙洁,等.浅谈中国鲜食玉米行业发展概况[J].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2010(10) :26-29.
[6] 宋慧欣,王忠义,曾建波.北京市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农技推广,2008(02): 4-5.
[7] 赫明涛,王军,水玉林,等.江苏沿海地区25 个鲜食玉米品种引种效果初报[J].中国农学通报,2003(04):84-88.
[8] 刘建军,董慧明,佘小玲,等.延庆县鲜食玉米品比试验及其生长特性研究[A].第十届全国玉米栽培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223-227.
[9] 刘志霞,刘建军,王立臣,等.延庆县鲜食玉米的评价与筛选[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2(4):4-6.
[10] 曾丽萍,陶建飞,杨净,等.鲜食糯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J].新疆农业科技,2013(3):9-10.
[11] 曹秀娟,徐晓梅,潘舂丹,等.鲜食糯玉米品种比较试验[J].上海农业科技,2013(2):45-46.
[12] 管成进.鲜食玉米品种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12):44-48.
[13] 王桂霞,帕提古丽.鲜食玉米品种比较试验[J].上海农业科技,2014(5):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