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力资源公司学习材料

人力资源公司学习材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人力资源公司学习材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人力资源公司学习材料

人力资源公司学习材料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培训管理 课程建设

一、《培训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材结构趋同,内容与实际有较大脱节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有关培训管理方面的高校专业教材结构都有较为相似,多是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或培训部门为主体的视角出发,围绕着这些相关部门人员日常培训工作的主要流程(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拟定、培训组织与实施、培训评估等)而展开阐述。然而,随着培训实践的快速发展,培训早已突破企业组织的界限,演化成一个新兴行业,大大小小的培训组织、拓展机构、管理咨询公司以及独立于企业经营实体的企业大学(或学院)的涌现,使得培训管理的内容呈现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的局面。因此,一方面,除了各型组织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或者培训部门以外,以上诸种培训机构也将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未来就业的途径;另一方面,当涉及到课程外包或者要聘请外部培训师时,企业培训部门也免不了要与外部的培训机构打交道。因此,现有的《培训管理》课程结构与内容难以让学生了解企业培训相关工作的全貌,因而需要进行一定的扩展和充实,以填补与学生未来面对的工作实际存在的鸿沟。

2、缺乏有效案例,学生无法进行知识贯通

在现有的《培训管理》教材中除了内容和结构滞后于实践发展之外,缺乏有效的课程案例也是不容忽视的缺点。其实,诸多教材中并不乏大量有关培训的案例,然而这些案例绝大多数是国外知名企业的培训实践,缺少真正有效的国内案例。而且这些案例要么内容陈旧,要么介绍不深入,很多时候只能作为课程理论知识介绍部分的点缀和辅助,起不到案例教学应该起到的作用。在这些案例中,虽然介绍了很多公司的培训实践,但看不出有何差别和特色,没有梳理出共性,也没有总结出差异点,既无法让学生对课程相关知识有更好的学习吸收并进行知识的贯通,也无法让学生受到深入的启发。

3、以理论讲授为主,缺乏实践演练环节

相比于学生1―2年级所学习的专业基础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3―4年级所开设的课程则主要是围绕专业所需要掌握的技能而展开的。例如《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工作分析》、《招聘管理》、《绩效管理》、《薪酬管理》以及《培训管理》等。这些课程应该更为侧重于加强学生专业实践的锻炼和实际技能的提升,然而目前部分高校由于对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问题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实践教学体系的安排不够合理。例如实践教学的时间安排偏少,一般仅占总课时的10%左右,实践教学的内容比较单一,主要以论文和调研报告为主,相当部分的论文和调研报告也是谈理论多,联系实践较少等。以上这些缺失在《培训管理》课程的实施中也难以避免,这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学生学习完了以后对于怎样有效地开展企业培训工作仍感到茫然。

4、评价形式单一,缺乏激励性的考评方式

我国学生长期以来养成了被动学习习惯,过度依赖教师的资讯传递,缺乏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的动力。虽然高年级的专业核心课程应该更加强调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提升,但是对于学生学习的成效考察较困难,占主流考察形式仍然是卷面考试。这不仅错误强化了学生对课程知识内容的记忆,也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和未来就业竞争力的提升。而且高年级的大学生自主意识更强,仍然趋同于大一大二的授课方式和考核方式会弱化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出勤率。因此,作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培训管理》课程也亟需开发出务实新颖的考评方式,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专业兴趣与学习动力。

二、《培训管理》课程建设的探索

在对《培训管理》课程以往教学中存在主要问题的思考与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所在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建设实践,本文从教学结构与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对《培训管理》课程建设实践进行了总结与分析。

1、以学习需求出发,建构课程结构与内容

高校的课程尤其是专业核心课程应该满足学生专业学习的需要,而对于不同性质的专业显然学生学习的需要是存在差异的。例如理论性学科教学的目的可能更多在于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与分析能力,而类似人力资源管理这类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则应该更加侧重于提升学生实际问题的诊断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然而,长期以来各高校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仍较为侧重理论的学习,学生所学习的内容仍然是以现有的教材为根本,这使得学生所学总是与现实实践存在一定的差距,专业技能无法得到较好的锻炼。例如学生学完《培训管理》课程后,对相关的培训理念与企业培训管理流程等知识点可能记的非常清楚,但是对企业培训的实际操作仍感觉无法上手,所学的内容没有落到实处。企业的培训工作是一门专业性质很强的工作,不仅涉及到企业宏观层面的培训需求分析、计划拟定、组织实施与评估,更需要培训课程资源、培训师资源的配合。这就要求培训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对培训这项业务工作本身有深入的理解,甚至有时候培训管理人员也要担当培训课程开发与培训实施的工作。由此可见,企业培训管理的基础在于培训,如果对企业培训如何做都不甚了解,是无法对培训工作进行有效管理的。只有对企业的培训工作做到从全局到局部到微观的全方位理解,才能最终有助于企业建立良好的培训体系。基于以上分析,在分析以往相关课程教材与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对企事业单位的培训经验,构建了如下《培训管理》的课程结构,并在不同部分侧重于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达成最佳的学习效果。由表1可见,该《培训管理》课程增加了培训管理理论基础以及培训师及培训课程开发实务,并极大地加强了学生课程实践部分的比重。

2、以有针对性的案例作为课程学习的导引

相对课程其他部分的内容,传统的培训管理流程的内容往往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他们没有真正做过企业培训,对企业的培训流程没有丁点感性认识。与此同时,培训管理的四大流程其实构成了一个紧密联系的“培训环”,而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为了填充学生学习的内容,在各个流程中往往添加了很多与之相关的内容来组成教学内容,这一方面使得某些流程的内容与其他流程的内容分配不均匀(例如往往把各种培训方式与方法放到了培训的组织与实施部分,因而这部分学习内容相对较充实,而培训计划拟定则显得内容比较单薄);另一方面也人为的割裂了学生对各流程之间内在紧密联系的认识,不利于他们从整体角度看待企业的培训管理实务。因此,一方面为了强化学生对整个培训管理流程的认识,将这部分课时精简到12学时,同时又为了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效率,在每一流程的学习之前,采用了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是指在教新的学习材料之前,先给学生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新知识更抽象、概括和综合,并且能清楚地反映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与新学习任务的联系。每章学习前,教师选择了一个非常有针对性的案例作为“先行者组织者”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启发其建立起所学内容与前后内容的联系。这些案例经过教师的编排,内容通俗易懂,贴近生活,能让学生很快进入案例所描述的情境,并作出一定的分析和判断。例如在讲到培训需求分析时,以一个公司对某一高级工程师外派培训失败的案例引入,对于这个案例学生都能回答一二,但是教师在点评时应将学生的回答及关注要点导入该公司的培训需求分析的失误上来,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并建立如下重要的职业理念“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的首要环节”,“好的培训需求分析将使得培训成功一半”。又比如在讲到培训组织与实施时,以某公司内部培训的一节课的现场情况描述引入,教师在点评学生回答时也应引导大家认识到培训计划在实施中出现不符合预期的情况需要随时进行培训的纠偏工作,虽不再能达到最初的设想,但能将企业的培训投入风险降到最低,而将培训收益扩展到最大。从学生的课堂反馈来看,这些先导性的案例使得他们对下面要学习的流程及其重要性建立了很好的观念固着点和学习兴趣点。

3、以理论讲授为辅,加大实践环节的力度

虽然在课程的概述与理论基础部分,都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但是除了这些进行知识铺垫的部分外,整体看来本课程更强调和强化学生培训及培训管理技能的提升。因此,相比于以往加大了实践环节的力度。因为知识的学习可以靠听课和复习记忆来实现,而技能性的学习则只能靠更多练习,正所谓想学会游泳还是需要下水去练习,而不能光说(听)不练。例如在培训师及培训课程开发实务部分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理解针对企业成人学员的学习特点,必须以学员为中心,采用多样化的方法,加大课程的互动水平,分别设置“最能代表我的动物”、“泰坦尼克号”、“解开千千结”等管理游戏以加深学生对培训方法的使用过程及适用范围的理解。

4、建立以提升专业技能为目标的考评方式

为了突破以往课程考评方式的局限性,加强学生对培训管理技能的练习与掌握,课程结合了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的思路,将学生的课程实践演练成绩计入总成绩的40%(期末卷面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这种考评设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知识学习与技能演练的兴趣。在课程实践演练环节,将全班同学分成六个团队,并提供六个通用管理能力培训的课程题目供其选择,每个小组选择了一个课程题目后就以组为单位展开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工作。具体实施时,要求每组内再划分为四小组(每小组约三人),并各自承担不同的任务,见表2。每个小组推选一位组长,由组长全盘统筹活动。为了能更加全面客观的考察各组学生参与课程实践的成效,教师对小组演练的评估再细分成对现场授课效果、小组评估报告、课程资料包三个方面评价,并分别设置40%、30%、30%的比重。其中,要求各小组所提交的课程资料包至少包括课程大纲、讲师手册、学员手册、演示文件、评估工具(以及评估的报告)等资料。以上课程演练各环节的设定真实的模拟了企业培训以及培训管理的各项实践活动,有助于让学生获得企业培训管理工作的感性经验,并总结了其中的经验和教训,从而能够对前面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得到更加深入的理解。此外,虽然小组内分工明确,但是小组任务的整体性又决定了所有组员必须相互支持与配合,有助于提升学生团队合作与沟通的能力。

三、进一步完善《培训管理》课程建设的建议

虽然《培训管理》课程的改革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些有益的成果,但从学生的改进建议以及教师课堂实践中的体验与课后的反思来看,仍存留如下问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1、进一步加大参与性、体验性的课程内容

课程中增加了很多学生参与性与体验性较强的环节,例如案例研讨、管理游戏以及培训课程的实际演练等,学生反馈从这些实践的参与环节收获很多,但是与企业丰富多样的培训方式与活动相比,这仍是不够的。为了更加增强学生的参与性,使其获得更多企业培训的感性经验,未来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大参与性、体验性的课程内容,比如角色扮演、行为模仿以及拓展训练等。与此同时,在实施这些活动之前,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对活动目标的讲解和沟通,活动实施之后,教师也要就活动中好与不好的地方进行点评,唯其如此,才能让学生对培训中安排活动的本意有更深入的理解,以避免学生走入“为了活动而活动,为了互动而互动”的培训误区。

2、进一步完善课程实践环节的组织与管理

虽然课程的活动安排与实施较为顺利,但是实施过程中仍旧暴露了一些安排不当的地方。例如在开展“解开千千结”等活动时,发现现场的场地不够大,无法较好的实现游戏的目的,而学生在进行培训实践演练时,由于一般教室的课桌比较固定,无法实现企业培训中多样化的座位安排。未来《培训管理》的教学中可以在专门的企业培训模拟教室中进行,并配备更多优良的培训设施与活动材料。

3、进一步加强与实际工作的过渡

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课程结构简洁清晰,内容安排循序渐进,并且通过课堂培训的实践演练环节,能够使自己对企业的培训活动有深刻的理解。然而光靠课堂的讲解与实践仍旧无法完全领略各型组织严谨务实的培训管理流程、丰富多样的培训方式与方法,以及培训管理实践中的难点与操作策略。因此,未来教学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的联系性。例如可以聘请企业负责培训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来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座谈,使得学生能更加深刻的理解企业培训的重要意义,并能更好地将所学转化为所用。

(注:本文系华侨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资助,项目编号:NO.09BS604。)

【参考文献】

[1] 钟和平:工商管理案例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理工高教研究,2008,27(4).

[2] 马万民:高校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理工高教研究,2008,27(4).

[3] 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人力资源公司学习材料范文第2篇

【摘要】远程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手段,是进入学习化社会的重要途径。成本控制在远程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从远程教育成本构成、目前远程教育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远程教育成本控制策略三方面,以经济学的视角来分析成本控制在远程教育领域中的应用问题。

【关键词】远程教育;成本构成;成本控制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以及网络技术的进步,远程教育在世界各地迅速兴起。它突破时空限制、实现资源共享,为追求高质量、快节奏和个性发展的现代人提供了便利的学习条件。远程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手段,是进入学习化社会的重要途径。因此成本控制在远程教育领域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国家,如果不能正确地、科学地把握远程教育成本信息,就无法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确定国家和地区远程教育投入量;对于政策制定者,在开发新的教育项目时,面对不同的教育模式选择,不探讨教育成本问题,就不能做出明智的、合理的决策;对于远程教育的办学机构,如果不了解远程教育的成本结构特点,不了解远程教育投入、产出的数量关系,势必不会有较好的成本效益。本文从财务管理的视角来分析成本控制在远程教育领域中的应用。

一、远程教育成本构成

远程教育成本的定义,目前有多种表述,但具体含义基本一致。郝源、张华(2007)提出远程教育成本是按照教育经济学对教育成本的一般性定义,是指在网络环境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多种媒体资源进行教学和提供学习支持服务或接受该种形式教育服务时所消耗的资源的价值量。简言之,远程教育成本即提供或接受远程教育服务时所耗费的资源价值量。

根据不同的划分方式,远程教育成本的构成可分为以下几类:①根据远程教育成本支出的时间,可分为资本成本和经常成本;②根据远程教育总成本中各项投入资金按其与教育产出数量的关系性质,可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③根据远程教育成本的系统管理要求,其管理的涵盖面将涉及教育产品的信息来源成本、市场拓展成本、课程资源开发成本、技术成本、人力资源成本、质量控制评价成本、教学过程管理成本、学习材料的发送以及学习支持服务成本。本文主要根据远程教育成本支出用途来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学资源开发成本

教学开发成本指远程教育活动中用于教学资源开发方面的成本,又分为自制成本和外购成本。自制教学资源成本主要包括教学设计人员、内容开发人员、程序设计人员、多媒体素材制作人员、内容整合人员、测试评估人员等人力成本;服务器、计算机及外设、网络、网络课程材料的印刷复制等材料成本;日常耗材、差旅费、公务费的维护及修订成本。外购成本主要指版权费、使用购买的教学资源的相关培训费、购买教学资源的维护与升级成本。

(二)教学资源传送成本

教学传送成本主要包括以下三大方面:①教学资源传送过程中涉及的全部人力资源成本。②培训费用、邮寄费用、电话传真费、租用卫星信道费、接入Internet费、其他通信联络费等构成的维护成本。③卫星传送及相关设备、计算机及外设、有线电视传送设备及配套硬件、传送的相关软件的设备成本。

(三)教学与支持成本

主要包括教学人员(主讲教师及助教、辅导教师等)和支持人员(教学过程中技术、服务、资源环节,实验室人员,图书、电子资源工作人员等)的人力成本;教学支持设备成本(服务器、计算机及设备、教学支持平台、视频会议系统、电话机和传真机等硬件设备,支持教学的电子图书和相关资源购买、收集、整理费用,实验室及相关设备);其他教学支持成本(电话费、传真费、联网费等通讯费用,面授环节教学集中辅导的场地费、组织费等)。

(四)日常管理和基础设施成本

主要包括网络平台成本、日常管理成本、办公所用建筑及配套设施成本、办公局域网成本四项内容。①网络平台成本。主要是参与平台开发的所有人力资源成本,购买计算机,相关设备,服务器,相关软件的版权购买及升级费用,站点运行费用,域名申请费用及联网费用,站点内容的编辑、维护、修订、更新所需费用。②日常管理成本。主要是教务人员,市场宣传人员,财务人员等人力成本;市场宣传费用;公务费,修缮费,业务费等日常运行费用;其他日常办公耗材费用等。③办公所用建筑及配套设施成本。主要包括自己筹资建造、购买已建成或租赁建筑物的费用,办公桌等相应设备的费用,以及维持建筑物及配套设施日常运营的水、电、暖等能源支出费用及房屋修缮费用、物业管理费用等。④办公局域网成本。主要包括设计咨询费、室内布线费、技术支持费、初始培训费等初始人力资本费用,技术维护人员、后续培训人员等持续投入的人力资本;计算机、服务器、各种应用软件等局域网硬软件成本;局域网的升级、联网费用等其他各种费用。

二、目前远程教育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远程教育成本控制手段,成本控制观念有待深入

远程教育本身具有市场属性,自20世纪末我国大力开办远程教育以来,大多远程教育机构在经济上都是独立核算的。但是很多远程教育机构在成本控制中往往只注重技术、课程开发成本的管理,而忽视了其他远程教育成本的内容,忽视其成本控制的系统性,成本控制手段较少,成本控制观念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二)重复建设远程教育硬件和软件资源,造成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

目前各远程教育机构是各自为政,各远程教育机构所开发出来的平台系统,功能大同小异,但各平台、支持系统之间互不兼容,远程教育的优势也无法发挥。同时各远程教育机构开设的专业、课程中,他们并不是每门课程都擅长,因而常常出现课堂搬家、传统教案网页化等做法,使得大部分远程教育机构建设的网络课程耗费大量有限的资源,教学资源建设重复且没有任何特色。

(三)片面强调“低成本”,导致远程教育教学质量降低

目前有些远程教育机构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片面强调低成本的管理。例如片面减少教育资源开发费用而使教育产品创新难以实现、片面节约管理费用而使工作效率得不到提高等现象。一方面会挫伤为使远程教育持续发展所必需的不断投入的积极性,以至于加大本已存在的教育改革滞后于经济改革的矛盾,同时会影响远程教育技术创新和远程教育产品的更新;另一方面还会因过分顾及局部利益而损害整体利益。

三、远程教育成本控制策略

(一)正确认识成本投入的必要性,处理好成本增减的关系

远程教育成本控制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向教育市场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和尽可能完善的教育服务,力求使远程教育事业获取尽可能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在远程教育成本控制中,应从投入产出的对比分析来看待成本投入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应在现有的基础上引进国际先进的远程教育理念、课程开发及教育服务经验,开展教学咨询、学术交流和课程引进等方面加大投入,因为这种投入将会使远程教育服务品质大幅度的提高,尽管为提高远程教育质量在短期内需增加一部分成本,只要这部分成本的增加能提高教育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最终会为远程教育的发展带来更大的效益。

人力资源公司学习材料范文第3篇

文秘岗位职责

承担全处日常行政事务、综合协调职能,其主要职责为:

1、调查研究,参与提出处工作计划与总结。

2、认真组织落实处办公会议形成的决定、决议;组织协调综合性工作和各科工作关系;协助处领导做好日常行政工作;

3、参与制定后勤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并督促检查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

4、承担本处的文秘、档案工作及印章的使用、保管。

5、负责文件、资料的保管与流传,处日常工作的检查与督促办理。

6、负责做好宣传工作,及时反映处工作动态;

7、做好全处职工年终考评、各种评优评奖、职称申报审核等工作。

8、协调内外关系,掌握各科室的工作信息,及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9、负责对处退休、调离等人员办理离职交接手续的监督工作。

10、完成处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教书秘书工作职责

1、协助院领导抓好教学常规工作的安排,检查与总结工作。

2、及时向院领导传达上级部门安排的各项任务及上报院的有关情况。

3、协助院领导处理好日常的教学事务工作,并及时进行请示与汇报。

4、负责收集撰写整理,管理各种教学信息和教学文件。

5、负责教学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工作,作到分门别类,有条理。

6、作好各种文件的收发,登记与管理工作。

生活秘书工作职责

1、协助院领导抓好教学办公用品的供应与发放工作,监督办公费用的使用情况。

2、协助院领导、班主任抓好劳动卫生工作。

3、负责院办公室必须设施如教室、办公室门窗、桌、椅、照明设施、黑板等的维修和电话管理工作。为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作好物质保证。

4、负责全院教职工的考勤与学生考勤的汇总工作。

5、协助院工会作好全院教职工的福利工作。

6、协助院长用好院基金的使用管理工作,所有经费的支付与回收工作。

7、作好教职工的生活服务工作如准备好开水、洗手水、内务整理等。

8、作好院资料室的收发与报刊杂志的征订工作。

9、完成院安排的临时性工作。

总经理秘书工作职责

1、负责组织部召开的各种会议的会务工作,做好会议记录,起草公司工作计划总结、会议纪要、简报,协助督促各单位贯彻落实各项工作任务的情况;

2、整理总经理签发文件,做好各类文件的登记、保管、转发、立卷、存档等,保管使用印鉴;

3、做好部信件登记、分发、寄发工作,受理信来访工作,及时做好登记、自办或传递等工作,遇到重大问题及时向部领导汇报;

4、做好办公室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如:有关文件收发、登记、传阅、下发和年终清理、立卷、归档工作;办理定购和发放各种学习材料;

5、草拟年度工作计划、总结、报告、清算、批复等文件;

6、公司管理制度、规章制度,网页设计方案书、合同书,公司总体运行配合;

7、总经理活动、内外部接待的安排、报销单的整理等工作;

8、掌握总经理的日程安排做好预约工作,安排商务活动;

9、接听电话、妥当应答,并做好电话记录;

10、严格执行保密制度,做好各项保密工作;

11、协助总经理收集、分析公司主要数据及整合信息;

12、协助总经理处理各种日常事务及与公司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

13、根据公司发展的要求制定人力资源战略; 设计并完善公司人力资源结构;

14、了解相关法律与法规(如:公司法、合同法、劳动法、世界贸易组织法等),为公司提供可行性方案,做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

15、完成总经理交办的其他工作;

行政文秘岗位职责

一、行政管理职责:

1、负责学院行政人员的管理工作,每周召开一次行政例会,通报学院情况,

沟通各部门信息,交换意见。

2、负责对学院行政人员考勤管理。

3、负责商学院印章的使用管理,严格按照制度和程序办理学院介绍信/证明等公文的签发用印手续。

二、日常接待与对外联系:

1、负责学院领导的工作联络与接待,领导日常工作日程的安排与协调。

2、协助领导做好来访接待及电话寻访工作。对不适宜领导接待的来访,要主动婉拒,并做好解释工作。

3、负责学院与学校其他行政管理处室及各院、系之间的联系及沟通工作。

三、文档管理工作:

1、负责来文的签收、登记、呈批、复印、分送、催办。负责学院领导文、电的运转和管理,根据文、电内容和需要及时呈批和催办。

2、负责学院行政文件的制发,安排编号、打印、校对、装订、分发及印发工作。

3、协助学院领导做好行政方面的一般信函和文件材料的草拟与整理工作。

4、负责学院文件资料、原始数据的保管、归档、立卷、交档和销毁及档案利用。注意积累文件,做到平时归卷。立卷归档要齐全完整、分类正确、移交及时。

四、行政后勤管理工作:

1、负责学院办公会议会务工作,协助领导建立必要的工作档案(领导讲话的保管,重要批示的登记、重要活动的登记等)。

2、协助主管领导收集、汇总学院工作计划、总结等文字材料的组织与协调工作。

3、负责催办上级文件要求事项、学院领导批示意见并将检查落实情况反馈。

4、负责管理和检查学院办公场所的使用和卫生清洁情况并作好记录。

5、负责行政办公用品的管理工作,根据办公使用情况和经费指标合理制定办公用品及办公设备消耗材料的采购种类和数量,督促有关人员及时分批合理采购,并负责入库保管和按教职工的实际需要合理发放。

五、其他工作:

1、负责收发传真、文件的登记并落实到具体相关执行人。

2、协助主管领导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具体事务。

3、负责办理学生证明、介绍信及行政盖章手续。

4、协助主管领导组织和编写学院简讯。

5、完成其他领导交办和学院相关职能部门布置的临时工作。

6、负责划定办公区域内的清洁工作,做到窗明几净、文档归类整洁。

办公室秘书职责

任职条件

一般应具有大专学历或初级及以上职称。文秘专业或办公自动化中级证书。熟练操作办公自动化软件。

工作踏实敬业,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身体健康。熟悉办公室的有关业务,独立完成公文写作,有一定的组织、协调、管理能力。

岗位职责

1、在公司办公室主任领导下,协助做好公司的文秘工作。

2、协助搞好公司的行政管理工作,协助检查各部门工作落实和完成情况。

3、完成公司内外来访接待、来信来电和报刊征订收发的处理和联系工作。

4、协助组织安排公司各种会议,同时做好会务工作并起草会议纪要。

5、协助做好或协助起草公司综合性行政工作报告、总结、公司领导讲话材料。按文书处理程序协助或协助做好起草以公司名义印发的各种文件。

6、协助做好行政收文的登记、拟办、传递、督办工作;协助做好公司的档案管理工作;

7、协助做好公司相关印章的使用、管理工作。

8、协助领导做好公司作息时间和节假日值班安排工作。

9、协助办公室主任做好办公用品的购置、领取、分发工作。

10、协助做好人力资源方面的工作,协助做好办理人员调进调出手续,协助做好填报各类人事方面的统计表。

11、协助做好督促检查各部门考勤并汇总,协助做好公司员工的考核工作。

人力资源公司学习材料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知识社会是强调以知识为核心的社会,知识社会也是学习社会。在即将到朱的知识社会,成人教育要有新的策略,要改革成人教育的结构,注重发展农村成人教育,要建立学习型社区;成人学习具有了新的特点,要重视素质教育,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在知识社会中,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因为其自身的明显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成人学习者的欢迎。这是海峡两岸“知识社会与成人擘习”学术研讨会所探讨的主要问题。

继2000年在苏州召开的“海峡两岸成人教育”学术讨论会之后,由江苏省成人教育协会和江苏广播电视大学联合举办的海峡两岸“知识社会与成人学习’“学术研讨会于2001年4月1日至4月2日在扬州举行。

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知识社会与成人学习”。会议讨论的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知识社会的基本特征、知识社会与知识经济、知识社会与教育发展、知识社会与成人教育、知识社会与终身学习、知识社会与远程教育、知识社会与社区教育、知识社会与人力资源开发等。阳春三月,美丽的瘦西湖畔,来自海峡两岸的近百位成人教育、远程教育工作者聚济一堂,听取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于云秀教授(知识经济与中国电大教育的发展》、台湾成人教育学会顾问郭为藩教授《网络大学体制化的商榷》、台湾成人教育学会会长黄富顺教授(知识社会与成人教育》、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吴康宁教授(知识社会中“工作成人”学习的基本特征)等专题报告,并进行了大会交流发言和讨论、对知识社会成人教育、远程教育的新特点及发展趋势等大家所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

一、知识社会的特点及其挑战

黄富顺教授在其主题报告《知识社会与成人教育》中详细分析了知识社会的特征、他指出,21世纪的社会是一个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知识社会,知识社会是强调以知识为核心的社会,其特征是:(1)知识生产的速度前所未有,崭新的知识充斥整个社会,形成知识的爆炸;(2)知识的寿命快速缩短,知识老化日益加速;(3)知识的传输迅速,取得容易,储存方便:(4)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5)知识型劳动者主导生产,他们不断开发脑力,激发创意,更新产品,提高品质,提升竞争力。

江苏成人教育协会会长、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校长陈乃林在《知识社会与成人学习》的专题论文中对知识社会的特征作了如下概括:知识社会是坚持以人为本及人与社会、自然和谐、协调发展的社会:知识社会是以知识经济为主体的社会;知识社会是以知识管理为纽带的社会:知识社会也是学习社会。

于云秀教授在专题报告中指出。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基础,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以高科技产业和智力为支撑的经济。知识社会的到来.也就是学习化社会的到来,它意味着学习意识的普遍化和学习行为的社会化.意味着终身教育体系的真正确立、意味着教育的社会化、民主化、国际化和个别化。这些无疑对传统的成人教育观念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二、成人教育的适应与成人学习的转型

成人教育如何适应知识社会以及知识社会成员的学习要求,是本次研讨会的丰要论题之一、黄富顺教授认为,知识社会成人教育的重点工作和策略是:(约倡导成人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2)推动成人自学的运动。要加强宣传和引导,唤起民众参与学习,激发成人自觉、主动地学习。(3)加强成人的在职进修与训练.增强他们获得、积累与转化知识的能力,进而激发其创造知识。(4)普遍提升成人的素养。(5)鼓励成人学会学习。(6)扩展网络学习。

江苏省成人教育协会副会长胡凤英明确提出了知识社会呼唤成人教育结构性改革的命题。她从办学体制的社会化、市场化,运行机制的社会性、灵活性.教育功能的多样化、服务性。教育手段的网络化、信息化。人才培训的本土化、国际化等方面阐明了成人教育结构性变革的主要任务。

江苏省成人教育研究室陈东瑜副研究员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阐发了我国为迎接知识社会到来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思路:一是按照学习化社会的要求努力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二是坚持“两基”重中之重和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努力为知识社会构建扎实的人才资源基础:三是充分发挥成人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四是教会成人学会学习,努力提高数字化学习能力。

不少专家关注到社区教育在知识社会成人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南京市玄武区社区教育委员会张利民的交流发言通过玄武区创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积极整合社区内丰富的教育资源。做到横向联合。纵向沟通。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资源的共有、共享的实践.介绍了建设学习型社区的做法:(1)廓清思路,加强社区教育理念的整合;(?)完善网络,加强组织资源的整合;(3)专兼结合,加强人力资源的整合;又})积极引导。加强物质资源的整合;(5)开展活动.加强人文资源的整合。

吴江市成人教育协会王建平探讨了城镇学习型社区教育问题二他认为,城镇学习型社区教育就是通过各种手段或形式,提高全体社区成员的科技人文素质和生存质量、促进城镇社区健康、有序发展的教育活动的总和。他分析了营造城镇学习型社区的障碍.井指出,开展城镇社区教育要注意加强城镇社区教育理论框架、管理体系、活动设施、网络队伍和经费给付体制的建设,推进城镇学习型社区的建设,适应知识社会的要求:

海门市教育局黄志豪则关注知识社会中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问题:他认为.目前,我国农村人口科技文化素质低的问题十分突出。远远一下能适应知识社会的要求。因而,必须重视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和创新。首先.要转变农村成人教育观念.实现由单一的成人教育思想向全方位、多功能的大教育思想的转变,由扫除青壮年文盲为主向大力培养农业骨干为主的转变。由教育部门独家经营的体制向一校多牌联合办学的体制的转变,由单纯的传授知识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转变.由传统的学校模式向三教统筹、农科结合的教育模式的转变。以迎接知识社会的到来:

知识社会的特性决定了成人学习在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学习方式等方面的转变。吴康宁教授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知识社会中“工作成人”学习的基本特征。他认为。知识社会赖以立基的知识是“客观性知识”。“工作成人”学习的“技术性”特征将越来越明显:知识社会赖以立基的知识是“准人性知识”.“工作成人”学习的“功利性”特征将越来越明显:知识社会赖以立基的知识是“开放性知识”.”工作成人”学习的’‘个体性、、特征将越来越明显;知识社会赖以立基的知识是“速变性知识:.“工作成人”学习的“全程性”特征将越来越明显。

个人要在知识社会中生存和发展,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因此.成人教育还要十分重视成人的素质教育,帮助成人提高素质.获得完满的发展。如何在成人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呢?镇江市广播电视大学校长祝诚教授在交流发言中提出:首先,要在成人教育中牢固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改变部分成人学习目的的直接功利性。第二,实施成人素质教育的理想模式是远程开放教育,其开放性、网络化的特征,使它可以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旨在促使每位学习者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育”。第三,要正确处理好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第四,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第五、要在成人教育中开展创新教育。知识社会以知识为核心,而阅读则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台湾师范大学林振春教授对知识社会中阅读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他在交流发言中分析了知识社会的知识特性,把知识分为资料、信息、知识和智能4个层级;阐述了积累性阅读、理解性阅读、鉴赏性阅读、评价性阅读、创造性阅读、消遣性阅读、专题性阅读、发展性阅读、探测性阅读、实用性阅读、交叉性阅读等l1种阅读类型的不同特点和功用;提出了4种有效的阅读方法:01}4R法、SQ3R法、问题阅读法、十步阅读法;并认为,在知识社会中,有必要扩大阅读能力的范围,培养阅读能力应该包括阅读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4个方面。

三、远程教育、网络学习是知识杜会成人教育的最佳形式

在竞争激烈的知识社会,人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对教育的需求、要求明显提高、而传统的教育,从教育理念、教育资源.教育内容、教育环境、教育方式等都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接受教育人群的学习的需要二随着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应运而生、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学习者的欢迎,尤其受到存在求学障碍的成人学习者的青睐。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教育以其自身明显的特点和优势,成为成人教育、成人学习的最佳形式。参加研讨会的代表对远程教育、网络学习在成人教育中的优势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

于云秀教授分析了中国远程教育的发展情况,对知识社会中国电大教育的发展提出了若干思考意见。他认为,首先,要加快办学体制改革,逐步实现计划经济体制下固有的办学模式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灵活办学模式的转变。第二,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第三,提供优质服务,保证教学质量。第四,广泛开展联合、合作办学,参与国际教育市场的竞争。第五,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把好教育质量的源头。第六,调整专业结构,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第七,充分发挥电大系统的优势,在竞争中以整体优势取胜。第八,加强远程开放教育的研究,用研究成果指导教学实践:

南通市电大如东分校缪新华探讨了县级电大在知识社会的作用问题,提出了知识社会县级社区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模式建设意见。他认为,县级电大作为县级社区学习中心、有中央及省、市电大作支撑,通过有选择地引进高校的优质资源.必将发挥学习资源中心、学法指导中心、学习信息中心、学习交流中心、学习评价中心和学籍管理中心的作用,并在知识社会成人学习中发挥重要作用。

郭为藩教授的主题报告探讨了网络大学体制化问题。他认为,在21世纪的知识社会,网络大学必定会有很大的发展。而目前网络大学还很不规范,教学品质参差不齐,开设的课程缺乏大学应有的多学科性,更重要的是、迄今为止网络大学尚未制度化。(1)在经济全球化、教育交流日趋颇繁的形势下,网络大学将率先实现跨国合作、成为国际大学的先声。所以,网络大学必须有一套具有公信力的制度,维持其应有的学术水准及机构规模二(2)网络大学必须有一套完整的数字图书馆或资源中心,有现代化的传播科技与教学科技设备,并拥有一支网络科技与传播科技的专业团队,配备相当人数的全时助理人员来支持繁重的教学辅导工作。(3)从成本效益的角度看,网络大学必须跟既有的大学合作,分享现成的师资与教学设施资源:在现阶段全部课程采用网络教学实为大多数学府力所未逮、所以部分科目采取其他教学模式,包括电视广播、面授、教学套装对教学品质并不见得有降低之虞。网络大学的起飞,尚需一段时间。

台湾中正大学成教系扬国德教授则在他的交流发言中,着重分析了欧美国家网络学习的应用与发展趋势。网络学习的优势明显:弹性学习的时间与地点;具有地球村与世界性的发展潜力;可以调适与应用不同的设备与资源;快速提供新发展的学习材料;容易更新内容与增加资料;以较低的成本就可以发展不受时空限制的有效学习方式,特别是提供师生之间很多的互动。欧美国家正在努力地运用这些优势,发展成人教育。就正规教育来看,提供网络教育的机构有4种模式:与传统大学结盟、纯粹的网络大学、传统的开放大学和传统大学的延伸。网络学习的设计有2种模式:单一模式,即全部为远程教育而设计,如英国等设立的开放大学;多元模式,即指一般大学机构在进行校园教学的同时提供远程教育课程,在美国、澳洲、加拿大、法国,瑞典等以已相当盛行。就非正规教育来看,各种公私立机构,特别是企业界.运用计算机网络,规划在职进修教材,提供超越时空的学习与练这种新兴的媒介,由于国际网络的普及与运用已成为未来工作与学习的时代趋势。

人力资源公司学习材料范文第5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开放大学;开放学习资源;共建共享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08(2013)03-0093-06

一、前言

根据国务院201 1年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中的数据,我国各类中小企业(含个体工商户)达4400万户,完成了全国50%的税收,创造了60%的国内生产总值,提供了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主体的重要力量,更是落实党和国家提出的“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的重要阵地。人力资源是中小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基石,人才资源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核心。教育部2013年工作要点中也明确提出:“积极推进高等学校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开放联盟、大学与企业继续教育联盟、继续教育城市联盟建设。”可见,国家教育部门日益重视面向企业的继续教育办学,日益重视理论学习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开放大学面向企业员工开展教育培训对于企业人才培养与人力资源开发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员工继续教育逐渐成为开放大学办学的重点发展领域。成为开放大学提升办学地位、转变办学理念、扩大办学规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中小企业员工日益成为其重要的生源对象。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企业对于开放大学提供的继续教育热情不高,学校“一头热”现象明显。究其原因,很大程度在于企业对于开放大学现有课程体系并不是很认可,课程内容脱离企业的现实需要,这一点在2012年浙江省“转型期远程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学术论坛上得到很多学者的共鸣。为此,如何构建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开放大学课程资源,提高开放大学课程制作质量,以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课题。

二、国内外开放大学课程研究现状

(一)正式学习:标准课程

英国开放大学是英国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学府。也是一所世界知名的采用现代远程教育的综合性大学。英国开放大学成功的核心因素是——课程体系建设。毛丽萍在《远程教育课程建设的范例——英国开放大学的成功经验》一文中指出在优质课程资源开发方面,英国开放大学注重完善课程组机制、规范课程开发流程、创新网络课程开发、建设实用的课程模块和“教学包”、进行多样化的课程设置:在有效的课程教学管理方面,英国开放大学注重个性化的选课模式、灵活的学分互换制、双重课程成绩考核制;在可靠的课程质量保证方面。英国开放大学注重严密的教学管理网络、全面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完善的课程质量保证体系。郑芳在《英、韩开放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及其启示》一文中对韩国开放教育的标准化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了详细介绍,该课程体系由教育部和教育开发院联合组织相关专家研制,标准化课程体系特点是具有适应各个专业特点的全面的学习计划,为教学者提供课程准备指导。对学员的学习目标、途径和结果给予具体描述。刘永权在《为什么美国开放大学会失败》一文中指出,课程的不适应是美国开放大学(USOU)倒闭的重要原因之一。英国和美国的很多地方相近,但是国体和文化传统差异仍然很显著,导致很多课程是专家叫好,学生不买账,得不到企事业单位的认可,英国的优质开放课程忽视了美国市场需求,不能满足学生的真实需要,自然会在办学中碰壁。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实施,中央电大开始建设国家开放大学,北京电大、上海电大、江苏电大、广东电大、云南电大等省级电大试点建设省市开放大学,很多高校开始设立开放学院或开放教育学院。虽然创建新型开放大学时间较短,但国内相关学者已经在开放大学课程资源建设方面做了一些研究。龚祥国在《开放大学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一文中,认为课程作为开放大学服务学习者的主要载体和学习资源建设的基本单位,需要在广播电视大学或者高校继续教育现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与重构,开放大学课程体系的基本特点表现为开放性的课程理念、分级化的课程体系、规范化的课程管理、灵活的课程衔接。康萍在《浅析开放大学专业与课程体系设置》一文中提出了开放大学的专业和课程是为了适应社会成员的学习需求而设立的。应该具有开发性、优质性、实用性和动态性。仅依赖开放大学自己的力量建设课程是远远不够的,优质资源的建设主要依靠广泛的合作、共建、引进。丁兴富在《北京开放大学网络平台建设和课程开发的若干思考》一文中指出要进行多元化的课程建设。课程内容要符合当前学习者的真实需要,中国曾经的函授教学就是成功的范例,基于平台的网络在线课程只是远程教育与开放学习众多课程类型中的一类。进入网络时代后,即使像英国开放大学这样的世界一流开放大学,也依然有众多的以函授教学为主的远程教育课程。

(二)非正式学习:微型课程

微型学习的概念于2004年由奥地利学者林德纳提出,是最近几年在成人学习与培训领域备受关注的一种学习形态。在教育领域中出现了一系列与“微”有关的新词,如微课件、微课程、微课堂、微课题、微课例、微型学习等。“微”是后现代文化的一个典型特征,后现代文化的典型特征有:消解、碎片化、去中心、去深度等,后现代文化对社会各个领域均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引起各类事物的变革。与此同步,后现代文化同样呼吁着开放大学课程内容发生变革。从2000年起,欧洲就对微型学习培训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先后组织了30多个移动培训项目,如通过便携式移动设备来为其提供信息与学习内容,以帮助那些不能参加教育和培训的16~24岁的年轻人完成终身学习目标。受欧洲联盟资助,爱立信公司和RomeⅢ大学等合作,由挪威的戴斯蒙德,基更主持的“小尺寸显示屏上的学习环境”项目。目的就是要开创下一代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先河,勾勒出有线虚拟学习环境向无线虚拟学习环境进化的脉络。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我国很多学者已经认识到微型课程资源建设的必要性。在2010年全国电大教学资源协作会第四次理事会的“开放大学课程教学资源建设论坛”上。杨孝堂认为泛在学习的模式分为三类。即非正式资源学习、准正式主题学习和正式的课程学习。在非正式资源学习模式下,泛在学习资源具有非常广泛的内涵,任何学习材料都是这一模式下可以利用的资源:祝智庭顾小清等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微型学习及微型课程资源建设的文章。对微型移动学习资源的分类,共建系统的框架、流程、机制进行了详细介绍:王寒冰根据开放大学资源与泛在学习的特点,设计了开放大学微型学习课程设计框架。

三、企业员工继续教育课程需求

叶忠海认为,企业教育是指企业所进行的旨在提高企业员工科技文化素质,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并直接为企业发展服务的教育、培训活动。企业教育具有产业性、增效性、职业性和企业主体性等特征,这就要求开放大学面向企业开展员工继续教育时,充分体现企业教育的特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融入到企业教育领域,在实现党和国家提出的“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的重要阵地发挥主力军作用。现阶段随着区域产业的转型升级,企业往往需要尽快调整产业结构,自主创新,不断提高竞争力,对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需求日益迫切,“人才荒”频现使我国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的继续教育质量,由传统的学历补偿教育向素质提升、技能提升教育转变,这就需要厘清企业对开放大学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建设提出的新需求。

为此,我们采用问卷调查法及质性访谈法,编制企业员工继续教育学习需求调查问卷,以温州为例,随机从5个行业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中、小企业各1家,共10家企业,对企业普通员工进行问卷调查,每家企业100份,总计1000份,并对这10家企业的人力资源部经理进行深度访谈:同时利用参加浙江省远程教育协会年度学术会议的机会,对省级电大及市级电大的专家学者进行访谈。通过调查问卷数据统计及访谈内容整理分析,汇总出开放大学面向企业教育的课程资源建设需求。

(一)内容简洁实用

目前,开放大学提供的企业教育课程,往往是以学科为中心。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课程内容和框架结构。“普教化”思想严重:课程体系缺乏顶层设计。鲜有根据企业教育的特点来科学灵活设置课程教学内容,忽视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培养,有些课程的专业性太强。课程内容繁杂冗余,“短小、精悍、实用”的微型学习资源偏少,对员工提高销售业绩、管理能力或操作技能没有显著的帮助;同时面向企业教育的课程内容更新慢、案例陈旧、脱离实际,与企业转型升级需求相脱节,不能匹配企业新的需求变化,导致很多企业对通过“外训”,即通过学校培养在职员工逐渐失去耐心和信心,不愿投入更多地人力和财力,更倾向于直接招聘技术、管理及营销等人才。现在,就业市场富有经验的人才非常缺乏,很多企业人力资源部60%~2上的工作都放在人才招聘上,而不是放在员工继续教育上,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折射出开放大学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设置,课程资源建设模式亟需改革,要契合企业实际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迎合员工对“快餐文化”的需求。

(二)融入行业文化

行业文化是指一个行业内部,企业和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业道德规范。对于一些较大的企业,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也会孕育出自己的企业文化。生产力作为最活跃的要素,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行业或企业是生产力的直接组织者和参与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行业或企业文化,相对于社会文化是超前的,所以,企业教育要求课程知识更新速度要快,更多地反映时代的新观念、新思想、新技术。目前,开放大学现有课程资源往往忽视了行业文化的融入。虽然,课程具有系统性、理论框架严谨、规范性高的特点,但由于行业文化内涵的缺乏,员工学习后往往感觉与企业实际情况差距很大,纸上谈兵,隔靴搔痒,不能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学习的东西也很难得到企业领导的认可。行业文化与学校教育不能很好相融,一方面,由于开放大学短时间内很难理解企业文化精髓,并将其应用于课程资源建设:另一方面。每个行业的文化各不相同,增加了课程建设的难度与制作成本。所以仅靠开放大学自身完成面向企业教育的课程资源建设是很困难的。

(三)教学模式多样

丁兴富指出。课程教学模式要多元化。即传统的印刷教材、多媒体光盘、网络在线课程兼而有之,发挥各自的特长,开放学习与适度的面授辅导和短期住宿学校协同为之。目前,很多开放大学开展企业员工教育。全部采用网络学习平台在线学习。虽然减少了教学成本和节省时间。有效缓解了工学矛盾,但是学习明显缺乏交互性。完全以在职人员为中心自主学习探究,没有专业教师的引导,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不理想是个不争的事实。根据企业教育的特点,适度的面授教学,特别是以讲座的形式,非常受欢迎,教学效果非常好;大众文化、快餐文化的崛起,深度文化的取消及无深度的泛滥,导致很多开放大学即使建立了在线答疑交互系统,效果并不明显。因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员工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基于手机移动学习悄然间成为企业员工日常学习、娱乐的重要方式;现在学员普遍使用微博、微信、QQ群等即时通讯工具方便快捷咨询问题,也喜欢在博客、论坛、社区等交互平台协作交流。所以开放大学的教学模式要多样化,实现面授教学与网络助学的良性结合,网络交互方式与时俱进。

(四)考核机制有效

有效考核才能激发企业员工的学习积极性。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育培训才能得到企业的认可。目前,开放大学课程考核侧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忽视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检验,当然这方面的考核由开放大学来组织有难度,因为涉及到实验室的建设及师资配备等。而企业教育考核要求员工学以致用,“实用性”特征明显,侧重促进员工销售、管理或技能水平的提升,促进员工工作效率的提高,促进企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开放大学需要尝试改变现有课程考核机制,根据一定的成绩比例,实行学校和企业共同考核方式。通过增加企业或者行业协会参与课程考核的权利,来实现企业员工开放教育的教学目标向培养“学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转变:同时积极鼓励企业员工考取职业资格证书,通过证书顶替的方式可以免修、免考部分对应的课程。

四、面向企业教育课程建设探索

面向企业教育的课程打造是一项艰巨而又迫切需要的资源建设工程,是我国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开放大学自建往往力不从心,校校合作共建常常浅尝则止。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可以看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教育部部长袁贵仁(2010)认为:“整合教育资源包括多种形式,最主要的是要整合学校和企业的资源。改进教学方式也包括多方面内容,最主要的是要实行工学结合。”根据刘晓明、杨如顺、董奇、郭苏华㈣,徐世浩、陈龙根等学者的观点,我国学校开展的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与企业教育的融合(即校企合作)多数还处于浅层次的初级阶段,其合作深度与深层次的高级阶段相距甚远。而校企合作共建共享课程资源是建立在二者有机融合基础之上的,故需建构二者融合的长效机制。

(一)理论建构:开放教育课程建设校企联盟

1.协同:校企联盟理论基础

德国著名物理学家哈肯(Hermann Haken,1971)提出协同的概念。“协同创新”是指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Veronica Serrano·Thomas Fischer,2007)提出了基于协同创新的合作绩效变化理论。该理论主要从行为互动维度(x轴)、资源整合维度(Y轴)两个维度来动态描述协同创新对合作绩效产生的重要影响。其中,行为互动维度主要包含互惠信息、共同约定、系统协调、优化同步等协同要素,资源整合维度主要包含信息、目标、性能、行动等创新要素。如图1所示。

2.创新:校企联盟运行平台架构

开放教育校企联盟采用协同创新理论框架,是校企合作办学的创新模式(如图2所示)。该联盟基于开放教育课程资源建设平台展开工作,由政府、高校、企业、第三方教育研究机构(简称研)构成。通过校企联盟,建设企业教育课程需要的师资库、人才培养计划、课程资源、实训基地,形成资源共建共享机制:采用会员制管理办法不断吸收更多的企业、行业协会加入;定期举行政府、高校、企业的课程资源建设交流会,企业需求研讨会,加强“政校企研”之间的联系与沟通。该校企联盟注重破除政府、高校、企业及研究机构等创新主体的沟通壁垒,实现相互间价值增值;以提升教学质量、共建共享课程资源为根本出发点,以满足企业需要为主要工作任务,以高校为主体负责课程建设,以政府为纽带实现学校和企业深度互动,以第三方研究机构调研数据作为课程资源建设及教学改革的重要参考。

(二)实践探索:开放大学课程建设立足点及方向

温州大学作为浙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继续教育中心,一直秉承开放办学的理念,注重办学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重视融合“地方元素”,将校企合作贯穿于学校办学的全过程,与企业共同建设了一批与企业教育需求相吻合的课程资源,形成了较完善的课程资源校企共建共享机制。教学质量得到了企业和广大学员的认可。

1.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本,明确课程合作方向

立足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突出区域行业、企业的特点及我校部分专业师资优势,结合我校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在八个专业领域与部分企业开展了企业教育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建设。具体包括面向中小企业的经贸类专业,地方中小企业法律服务类专业,艺工结合、艺商融合的现代鞋服应用型设计研发类专业,“开放·综合·研究”三位一体化工类专业,产学深度联动的电子电器信息类专业,以工程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机械应用类专业,深度整合校所资源的土建类专业,以岗位创业为导向的创业教育类专业。学校在上述专业建设中积累了大量的精品课程资源。例如,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分别是《服装立体裁剪》、《鞋靴结构设计》,省级、市级、校级精品课程100多门;同时温州多个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明显,例如,服装、化工新材料、低压电器等,其中低压电器是年产值超千亿的行业。这些行业在人力资源培训、技能操作培训等方面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课程资源及经典案例,这些都为我们进行校企合作,面向企业教育开展课程建设提供了师资保障、资源积累和经验借鉴。

2.以促进企业转型发展为本,制定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资源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和人力、物力,而企业的根本目的是发展生产,创造财富。如何调动企业参与课程资源建设的积极性是学校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以企业发展为本,通过教学培训不仅仅解决企业员工的学历提升问题,还要尽可能解决企业在生产中所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因为企业教育应该首先满足企业的生存需求,而员工的发展则是其比较深层的需要。目前,开放大学开展的企业教育往往只是关注员工教育,忽略企业的生存发展需要,所以校企合作办学一直处于浅层次的初级阶段,合作共建共享课程更是少之又少。为此,我们构建了校企联盟课程建设平台,如图2所示,该平台是对传统“产学研”模式的二次重构,拓展了新时期“产学研”模式的内涵,强调协同创新,通过教学更好地解决企业转型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依托该平台,把政府、高校、企业及研究机构的教学对象、课程资源、研究成果整合起来,大大降低人才培养成本,有效解决工学矛盾、培训效果差、教科研脱离企业实际需要等问题,增加了企业对高校的资源依赖、技术依赖、信息依赖,企业参与课程资源建设的积极性、能动性明显提高。

3.以提升职工综合素质为本,完善课程考核机制

行业或企业文化是一个行业或企业一切行为的道德基础,它是企业人格化的外在体现,是职工敬业奉献的道德依据。敬业精神和奉献意识是职工素质的核心,是职工所有素质的基础,也是职工文化素质和技能素质得以不断提高的力量源泉。在面向企业教育课程资源建设中,可以将职业道德与企业文化结合起来融入教学计划。将团队意识、环保意识、敬业精神写入教学案例。通过评选“送教进企”精品课程及优秀课程的活动。带动整体企业教育课程资源建设发展。例如,学校先后出台了《面向企业教育课程申报建设管理办法》和《面向企业教育课程评审办法》等文件,采用“课程申报立项一校企合作建设一师生试用一校企联合验收”的流程来确保课程资源建设的质量和水平。逐步完善课程考核机制,由传统的闭卷考试,逐渐向开卷、小论文、实践操作等形式转变,企业人力资源部参与部分课程的考核要求制定及成绩的评定。

4.以坚持开放办学为本,丰富课程资源库

企业员工的学习需求主要包括:基于求职的学历教育需求,基于岗位的知识更新和技能提升需求。基于提高生活品质、生活经验和丰富文化生活的需求等。依据这些需求来设置课程,形成丰富的课程库。课程库主要包括四大类:一类是公共基础课,主要包括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课、外语、计算机应用等;二类是专业知识课,主要是根据不同专业建设的核心基础理论课程,分为本科、专科两类课程;三类是专业实践课,主要包括项目实训、综合实训、毕业设计等实践课程;四类是综合通识课,主要包括社会、自然、人文、艺术、心理健康等课程。对于学历教育需要的标准课程资源,以高校建设为主,以购买和企业建设为辅;对于非学历教育资源,课程类型多为微型课程,以学校和企业共同建设为主,以购买为辅。目前,学校已开发24个较为成熟的专业模块。共计114门课程,主要包括面向企业班组长素质提升的工商管理课程:面向企业基层管理者的心理咨询师培训课程;面向企业职工学历提升的开放教育课程;面向国家、省、市级职业技能鉴定或认证的培训课程。

五、开放大学课程开发建议

(一)学以致用。理论与实际相契合

课程建设要充分考虑地方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战略,深度融合区域产业特质、企业理念、企业文化和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具有鲜明的区域行业特色,将企业岗位要求纳入课程考核标准。课程设计采用行动导向、项目教学等多种方法。突出培养员工的职业能力。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对于构建企业教育课程资源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为“卓越计划”和企业教育培养计划是吻合的: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企业教育课程资源建设与卓越计划是相互促进的,课程资源不仅可用于企业在职员工的教育培训,还可以作为在校学生的自主学习辅助资源:卓越计划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对于企业教育课程的构建也是很好的参考。校企合作构建教学课程时,必须成立由学校教学部门、课程开发部门、行业协会、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聘请在企业挂职锻练过。理论与实践经验都丰富的双师型教师作为教学课程的主讲教师,进行课程开发和专业建设:鼓励和邀请企业高管或相关行业精英录制短期培训型教学课程,配套进行短期面授时的实验课程及实训教材开发建设。

(二)学分互认。学历与非学历相融合

课程建设应充分考虑课程的互用性,满足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技能培训的需要,即学历教育的部分专业课程、大部分实验课程都可以和非学历企业培训课程互用。对于这部分课程在学历教育学习取得学分后,在非学历培训中就可以免修:同样对于参与非学历培训合格的学员在学历教育时也可以申请免修该门课程。由于可以有效缩短员工学习时间,学习内容精炼,学历和非学历培训教育课程可以互认,学员在课程学习时就非常重视,自主学习探究时也会产生较好效果;另一方面,课程考核方式要与学员学习目的、企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不再是单一的闭卷考试。而是结合成人学员的学习特点、认知规律、学习需求。特别是网络课程资源建设时,注重“学测评导”一体化考核模式。课程要求短小,一般每节课件以半小时为宜,具备整个“学测评导”环节,学员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后,就在线进行测试考核,然后比对正确答案,所有问题都回答正确后才进入下一章节课程学习。在国家大力提倡持证上岗的今天。将职业证书考试内容作为对应课程的综合练习不断进行更新,实行职业资格证书顶替学分制度,调动广大企业职工考证的积极性,有效地保证课程学习质量及考核效果。

(三)精雕细琢。特色与通用相统一

课程建设必须精品化,在企业教育中才能有立足之地,但这一精品含义不同于高校开展的精品课程建设。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申报性特征十分明显,往往按照申报条件要求制作,后续更新与维护明显投入不足。而企业教育课程资源制作观念需要转变,不是为了申报课题和评比奖项而建设,而是注重课程内容的实用性、易学习性,易更新性;课程视频录制环节要规范,拍摄场地、灯光、噪音处理等条件要参照教育部关于录制网络课程的规范要求:教学课件格式开放。生成的课件资源符合scorm标准,视频为wrry、rm、fly等流媒体格式:课程资源符合开放学习资源制作技术规范。便于二次开发和后续更新:注重特色课程资源的打造,课程设计要融入企业文化。融入企业特质。例如。如果是面向浙江中小企业教育的网络课程,就要注意融入浙商文化,企业员工学习这样的课程资源才有亲切感。同时课程资源开发要注意根据区域产业集群化趋势。课程资源尽量要能在同一产业集群、同一行业领域中通用。使课程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推广价值。

(四)共建共享。版权与服务相保障

课程建设必须走共建共享之路,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开放教育一直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校本资源的利用。忽视了课程资源的共建与共享,形成众多的“信息孤岛”。目前部分高校、开放大学在校校之间已经进行了共建共享课程的实践探索。但是。校企之间共建共享课程的案例很少。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应该由四个要素组成,即先进的开放教育理念、统一的技术规范、合理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完善的后续支持服务,如图3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