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婚庆邀请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探析
1 清水混凝土的概念
清水混凝土,顾名思义,只由清水和混凝土主体构成,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通常运用在已经完工的建筑物表面,它主要是对建筑物表面进行接缝的填充、裂缝的修补、以及对对螺栓孔的简单锈蚀,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主要利用清水混凝土的优良的自然质感对建筑物进行表面装饰,以达到自然修饰的效果,从而有效提高建筑物外观风格。
2 清水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要求
在清水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在满足普通混凝土施工技术要领的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2.1 建筑物整体表面外观的质量要求
在清水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确保清水混凝土的颜色与施工墙面的颜色一致,还要确保不同混凝土的颜色一致,一般要求在五米外看建筑物表面,看不出明显的颜色差异,从而有效提高建筑物外观质量;在建筑物墙壁表面裂缝问题方面,施工方要确保没有明显的裂缝出现,表面不得出现长度超过五十毫米、宽度超过零点二毫米的裂缝;在建筑物表面整洁度方面,要求清水混凝土施工必须达到高级抹灰的施工技术标准,以充分确保建筑物表面的整体质量;在光洁度方面,由于清水混凝土施工主要是利用其优良的自然质感,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要充分确保施工后建筑物表面的光洁度,确保有完美的均匀色泽,建筑物表面没有冲刷的痕迹、没有液体流淌的现象。
2.2 建筑物表面外观整体装饰效果要求
(1)在建筑物表面清水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确保施工的科学性,确保整体建筑中明缝、禅缝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通常对竖缝的处理要以各缝隙相互平行为根本要求,各缝隙之间相互垂直成线,保证建筑物外观的总体质感;对于平缝的处理,通常可以构建相互交接的水平环圈,从而有效提高建筑物表面的整体外观质量。在缝隙的处理过程中,要求线条足够的平整、光滑、均匀,以确保对缝隙线条处理的质量。
(2)对于建筑物表面螺栓孔的处理,要求孔的大小要与建筑物整体外观相协调,螺栓孔要足够的圆实,孔眼排列要足够的均匀,要求孔眼在横竖方向上都保持在同一直线上。在对孔眼封堵过程中,要确保所用的混凝土颜色与墙面颜色一致,从而确保建筑物表面外观整体的装饰效果,提高装饰质量。
3 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
3.1 清水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技术
在进行清水混凝土浇筑施工之前,要充分做好浇筑的准备工作,要求科学控制清水混凝土的搅拌过程、时间,确保清水混凝土的搅拌质量,从而保证清水混凝土的高质量施工。在进行清水混凝土浇筑的时候,要确保浇筑工程的整体连续性,施工缝要科学选取,以提高整体施工的质量,提高清水混凝土的整体观感质量,施工缝通常选在明缝处。在进行清水混凝土振捣施工时,要科学把握振捣时间,以提高清水混凝土的质量,一般当清水混凝土不再有气泡冒出为止,对清水混凝土气泡的有效控制可以有效确保清水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建筑物表面没有气泡现象的出现,从而有效提高清水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3.2 对清水混凝土施工的养护技术
在清水混凝土施工项目完成之后,要加强对清水混凝土施工的养护工作,从而确保清水混凝土的整体施工质量。通常当混凝土强度超过3MPa时,才能够进行拆模工作,在拆模之后,要及时对清水混凝土进行有效的养护,防止混凝土出现颜色差异等问题,从而有效提高清水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在清水混凝土养护过程中,要确保混凝土表面的湿润度,通常可采用湿稻草进行养护。在冬季难以进行洒水养护时,可采用养护剂进行养护。通常对清水混凝土的养护周期不得少于十四周。
3.3 清水混凝土成品的保护技术
在后期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做好对前期清水混凝土成品的保护工作,加强对清水混凝土墙面的监管力度,在施工过程中,要避免施工器械对清水混凝土墙面的碰撞,同时,还要防止清水混凝土墙面受到施工污染。一般在施工过程中,可采用薄膜覆盖方法来对清水混凝土墙面进行有效的保护。对于施工过程中极易发生碰撞的地方,可利用薄木板进行保护。在采取对清水混凝土墙面保护措施的同时,还可以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教育,提高思想意识,避免人为破坏。
3.4 清水混凝土表面修复技术
在进行清水混凝土表面修复的时候,施工方要充分考虑清水混凝土施工的质量要求,在修补时,要针对不同的问题、缺陷,采取不同的措施予以修补,还要注意修补所用的清水混凝土颜色与整体墙面颜色一致,同时要确保修补的平整度和光滑度,确保修补的质量。在修补之后,要加强对修补的养护工作,以提高清水混凝土的修补质量。
3.5 明缝的施工技术
在清水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通常利用明线对清水混凝土墙面进行分块处理,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清水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另一方面,明缝可以对整体墙面起到有效的装饰作用。在明缝分块时,要充分结合整体建筑物的大小、结构,明缝的设计要与建筑物整体相协调,同时,明缝要与建筑物的楼层施工缝相吻合,从而有效保证清水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在明缝的设计构造过程中,要确保明缝整体的平整度、光滑度,通常要针对相应的建筑物清水混凝土施工要求,选取高质量的明缝条进行有效的明缝镶嵌,以提高明缝的质量。明缝条通常选择便于拆卸的塑料条。在明缝条镶嵌前,要在镶嵌出进行抹油处理,以防止明缝条与清水混凝土的黏合。
4 结语
随着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广泛应用,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将会更加成熟。在清水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求施工方要充分结合施工条件,根据不同的施工项目,规划相应的清水混凝土施工流程,不断提高我国清水混凝土的和施工技术,提高清水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凤起.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06(01).
一、种植效益分析
1. 投入情况
整地80元/亩(每亩旋耕50元+耙地30元),化肥164元/亩(每亩施30千克三元复合肥96元+10千克二铵38元+15千克尿素30元),良种56元/亩(每亩撒20千克、每千克2.8元),除草剂20元/亩(2次、每次10元),杀虫剂20元/亩(4次、每次5元),杀菌剂15元/亩(3次、每次5元),收获50元/亩,劳动用工100元/亩(2个工、每个工50元),粮食运送10元/亩,异常灾害保险3元/亩。总投入518元。
2. 收入情况
粮食收入为1265元/亩(每亩收550千克、每千克2.3元),国家在种粮方面的财政补贴:小麦良种及农资综合补贴125元/亩,小麦“一喷三防”农药补贴5元/亩。总收入1395元。
3. 效益情况
扣除518元的支出,每亩纯收益为877元。
二、种植地概况
小麦生产示范地点为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泥沟镇贺庄村,面积2.8亩,偏砂性土质,从2011年开始实施小麦、玉米秸秆还田,土壤有机质含量1.1%,碱解氮含量120毫克/千克,速效磷含量50毫克/千克,速效钾含量92毫克/千克,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基本充足,光热资源充足,冬季常出现暖冬天气。
三、购买良种
实施国家良种政策,优先选择农技部门推广的优质小麦品种,种植的品种为济麦22和良星77,按照1U1重量进行混撒播,种子已进行包衣,这两个品种均抗倒伏、产量稳定、丰产、抗病性良好、综合性状表现优良。
四、精细撒播
结合我地实际,玉米收获后结合墒情进行撒播,一般在10月上旬,每亩撒入良种20千克(济麦22、良星77各10千克),一定要控制好重量,最好用电子称以亩为单位称量好备撒,种子分2次撒完(第一次撒2/3~3/4,第二次将剩余的种子全部撒完) ,最好将地分成2~3个小块,以利于种子撒施均匀,提高出苗质量。
五、合理施肥
由于秸秆还田的大力实施,增加了土壤有机质的含量,结合土壤肥力情况,每亩施入三元复合肥(15-15-15)30千克+二铵10千克+尿素10千克,将这三种肥料均匀撒施于地表,春节前后酌情施入尿素5千克,太早易造成冬季旺长、太晚易造成小麦熟期推迟,遇到干热风造成死亡减产。
六、简化整地
1. 旋耕
种肥施完后,利用足够马力的旋耕机进行旋耕,深度控制在18~20厘米,保证小麦出苗。旋耕具有易于操作、成本低廉等优点。
2. 耙耢、镇压
旋耕后根据土壤墒情及时进行耙地,耙2~3遍较为合理。要尽量选用小马力(约20马力)的机械进行耙地,防止地被压实、不利出苗。耙耢可破碎土垡,疏松土表,平整地面,踏实耕层,上松下实,减少蒸发,抗旱保墒;镇压有压实土壤、压实土块、平整地面的作用,当耕层土壤过于疏松时,镇压可使耕层紧密,提高土壤耕层水分含量,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促进根系及时下扎到深层土壤中(深层土壤水分含量高且稳定,即使上层土壤干旱,根系也能从深层土壤中吸收到水分) ,提高麦苗的抗旱能力,使麦苗整齐健壮。
七、结合天气适量浇水
亩产500~600千克的小麦亩耗水量为350~450米3,调查统计表明,这些水分不能全部来源于灌水,小麦消耗的这些水分,大约1/3来源于土壤储藏的水分,1/3来源于小麦生长季的降水,1/3来源于农业灌溉水。小麦整个生育期浇水的适宜次数为2~3次,分别为苗期、越冬前、返青期、拔节期、开花灌浆期,基本上都是在小麦最需要水的时期浇水。每次适宜的浇水量为40米3,一定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浇水。
八、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小麦常见的病害有:赤霉病、纹枯病、白粉病、条锈病和叶锈病等;常见的虫害有:地下害虫(蛴螬、蝼蛄、金针虫、地老虎)、小麦蚜虫、红蜘蛛、小麦吸浆虫等;常见杂草有:双子叶杂草和单子叶杂草。
1. 防治原则
①根据病虫发生情况,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病虫防治;②注意药剂的混配使用,例如用辛硫磷乳油与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相结合防治蚜虫、红蜘蛛、灰飞虱等害虫,用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与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混合共同防治纹枯病、赤霉病、蚜虫等病虫;③抓住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例如4月底5月初是赤霉病预防的关键时期,返青前后是防治蚜虫、红蜘蛛的关键时期。
2. 病虫害防治
及时搞好“三喷”,增加粒重。撒播麦田由于个体发育好、群体相对较大,病虫害发生不可避免。故在其生育中、后期还应做好麦蜘蛛、 穗蚜、吸浆虫及纹枯病、锈病、赤霉病等防治,结合喷施微肥、激素等促进籽粒饱满。
3. 草害防治
抓住麦田化学除草的关键时期:秋苗期和返青起身期。撒播麦田由于群体形成早,冬前对光、热、水、肥和土地的利用率高,麦田株间漏光少,对杂草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但不可能不生杂草,而机具又无法使用,所以一定要采取化学除草。除草宜早不宜迟,早播麦田 3 叶期后就可进行,此时草小抗性弱。以双子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亩用75%苯磺隆水分散粒剂1克或15%噻吩磺隆可湿性粉剂10克加水喷雾防治;以对抗性双子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亩用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50~60毫升或5.8%双氟・唑嘧胺乳油10毫升防治。对单子叶禾本科杂草重的可亩用3%甲基二磺隆乳油25~30毫升或6.9%精恶唑禾草灵水乳剂每亩60~70毫升,茎叶喷雾防治。双子叶和单子叶杂草混合发生的麦田可将以上药剂混合使用。
九、异常气候应对
常出现的异常气候主要有六种:干旱、低温、干热风、暴雨(雪)、大风和冰雹,但是经常发生的气候灾害是干旱、低温和干热风。近几年我地发生的灾害有: 2012年小麦后期高温干热风;2013年拔节期倒春寒,生长后期大雨,成熟期高温,2013年小麦冬季干旱;2014年、2015年春季暖冬,不利于小麦越冬。应对措施:一是提高秸秆还田质量,以利于小麦出苗;二是提高整地及撒种质量;三是精选良种,充分发挥良种的增产潜力;四是加强病虫草害防治,降低产量损失;五是适时浇越冬水,提高作物的抗冻性;六是制订异常灾害预警预案,未雨绸缪,降低灾害的影响。
十、适期机械收获
一般在5月底~6月上旬,在小麦完熟初期、含水量15%~18%时收获,采用机械化作业收获小麦,直接销售或晾晒入仓,并对小麦秸秆进行还田。机收时要保证行进速度为3~4千米/小时,由于撒播小麦亩有效穗数及秸秆还田量均高于常规播种,收获速度过快会造成籽粒撒地而浪费,影响产量。
十一、撒播丰产分析
关键词:清水混凝土 材料 施工技术
0 引言
清水混凝土建筑起源于国外,在日本以及欧美等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了一种新的建筑流派。清水混凝土墙面建筑是不再进行外墙装饰,将结构与装饰一体化的建筑。由于清水混凝土对施工工艺要求很高,因此与普通混凝土的施工有很大的不同,要到达比较理想的清水混凝土饰面效果,关键是两个方面:清水混凝土的原料选择和清水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下面主要从这两个方面来进行介绍。
1 清水混凝土的原材料选择及配合比设计原则
1.1 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
1.1.1 水泥。选用的水泥应具有质量稳定,含碱量低,C3A含量小,强度富余系数大、活性好,标准调度,用水量少,并且原材料色泽均匀一致,强度等级不宜低于42.5R。
1.1.2 骨料。精骨料选用的原则是强度高,连续级配好,并且颜色一致的碎石,含泥量应小于1%,大于5mm的纯泥含量,应小于0.5%,针片颗料含量不大于15%,骨料不带杂物。细骨料选用中粗砂,细度模数在2.3以上,颜色应一致,含泥量控制在3%以内,大于5mm纯泥含量小于1%,有害物质控制量不大于1.0%,粗细骨料其碱活性必须符合要求。
1.1.3 磨细矿物掺合料。在混凝土中掺加矿物掺合料已是混凝土发展的一个趋势,故其粉煤灰等掺合量应不超过胶结料总量的25%,矿粉要求密度在2.5g/cm3左右,平均粒径0.1mm~0.2mm。
1.1.4 外加剂。外加剂要求减水效果明显,能够满足混凝土的各项工作性能,且与水泥相适应,如进入冬季施工时,应对各种外加剂进行试验选用,以达到施工及成品的效果。
1.2 配合比设计原则 根据《混凝土的性能》和《混凝土》,清水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包括流动性、填充性、耐久性等,下面从以下几点来分析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则。
1.2.1 耐久性 为了提高清水饰面混凝土的耐久性,应主要从抗渗性、抗化学侵蚀性等方面采取措施。适量的掺加磨细掺合料,混凝土的导电量明显降低,抗氯离子的渗透性明显提高,可以抵抗温度、湿度中性化作用、盐害、冻害等混凝土耐久性的侵蚀。
1.2.2 抗冻性 当工程经历冬季施工,为增强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可采用具有防冻早强泵送、引气组分的外加剂,适当调低水胶比,并掺入适量的磨细掺合料,才能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冻融性能。
1.2.3 抗碳化 碳化速度与混凝土密实度有关,需要通过控制砂、石的级配掺入磨细合料并控制好砂率,水胶比等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参数,以提高结构的密度。
1.2.4 体积的稳定性 混凝土的收缩与混凝土的水泥用量、水胶比、混凝土养护失水等有关,要减少混凝土的自身收缩,可采用润湿的多骨粗细骨料代替,普通骨料,以起到“内养护”作用,掺加活性较小的矿物掺合料,增加减缩剂。
1.2.5 预防混凝土碱—集料反应 当混凝土含碱料赤字大,在潮湿环境下会引起碱—集料反应,导致混凝土被破坏,因此必须控制水泥中含碱量,使用低碱活性集料配置混凝土。
2 模板的设计及施工技术
清水饰面混凝土一次成型,不做任何装饰,拆模后即可达到高级抹灰标准,对明缝、禅缝及对拉螺栓孔的位置,要求整齐、美观,而且不允许出现任何明显的观感缺陷,因此必须进行模板体系的选用与设计。
清水饰面墙混凝土模板体系:
2.1 面板板面平整(平整度偏差不大于1mm),光滑,板材强度高,加工性能好,表面覆膜耐磨,耐久性好。
2.2 模板体系具有足够的刚度,模板龙骨及支撑体系使面板变形不大于1mm。
2.3 模板组合后,接缝严密,要能保证不漏浆不错台。
2.4 模板体系能满足设计对禅缝的布置要求。
2.5 模板体系能满足对拉螺杆孔位布置的要求。
3 清水饰面混凝土施工技术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冬季施工;沥青混凝土;难点
在道路施工中,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难度还是很大的,尤其是冬季道路施工,一般受温度和季节影响的因素较大。所以,为了保障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不仅要考虑多方面的原因,还要利用科学性强的施工技术,对路面所出现的问题如开裂、陷洞等病害做出及时的纠正,这样才能顺利开展交通养护和施工管理工作。
一、沥青混凝土路面在冬季施工时的基本要求
1.沥青混凝土路面技术规范性
沥青混凝土路面是用沥青材料结合料粘结矿料,用混凝土做路面的表层,于各类基层和垫层所共同组成的一种路面结构。沥青混凝土因为有其特殊性,它是混合料的组成部分,具有物理性和力学的共性,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季节和环境温度的考验。
在构建沥青混凝土路面时,在我国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当高速公路级别和普通公路的气温在低于10℃以下时,严禁铺设热的沥青混合料[1]。所以,为了保证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在冬季施工时,要遵循“快速碾压、快速铺设”的原则,以把道路病害消灭在萌芽状态。
2.在冬季施工时沥青混凝土路面所存在的问题
当外界气温在低于5℃以下施工时,路面就会出现开裂等病害,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施工时要在一个干燥温度的条件下进行。在我国北方地区四季温度变化还是很明显的,但往往有的施工单位为了抢进度,不惜冒着路面出现病害的风险顶风作业,常常是造成路面的严重开裂、翻浆等病害,对施工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二、冬季施工过程中,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准备
在开展冬季施工时,一定要按照标准,严格做好施工准备工作。
1.在施工过程中,针对随时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要制定出科学规范的施工方案,在施工前,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运输方案,做好沥青混凝土的运输线路,以保证施工过程科学有序的进行。
2.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要严格加强对沥青材料的监管力度,切实做到有专人进行指挥,专车进行及时供应。
3.在进行对路面施工工作队伍组建过程中,人员选拔上要严格把关,而且对施工队伍的人员素质、监督工作要进行合理的分配,以促进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能够平稳的进行。
4.在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冬季施工时,各个部门要严格执行责任到人制,落实各级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责,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
5.监管人员要切实关注天气情况,做到合理安排施加,科学施工。如在进行冬季施工时,在有大风或者是温度低于10℃时,工作的时间应该选在上午十点以后,下午五点四点半之前就应该完成作业。
6.在施工时,管理人员要对容易出现翻浆的路段做铺设处理,在路面低层做防潮、保温等基础措施,以保证路面的干燥,为顺利施工做好提前打算。
三、冬季施工时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质量控制分析
沥青混凝土路面之所以得到这么高的利用率,塑性好、高温稳定性好等优势占据着主要的地位[2]。另外,还要严格加强沥青混凝土的选料和科学配比,以最大限度的保障路面维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在进行冬季施工沥青混凝土路面铺设时,沥青混凝土的材料选配及技术控制,是其中冬季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具体分析如下:
1.沥青混凝土温度控制分析
在冬季施工时,沥青混凝土温度是首个关键的问题,沥青混凝土的常温温度一般在150℃~170℃之间的温度,而在沥青混凝土出厂后,运抵到施工现场后温度就降到了140℃以下,这个温度对沥青的粘结力还是有保证的。为了最大限度的保证沥青混凝土的温度,一般在运送过程中,可以做成相应的处理,如可以在车辆上盖上帆布等防水、保温的材料,以保证沥青混能太的最佳温度。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其温度,也要做到严密的保温措施,如前面车辆材料未用完时,后面的车辆严禁直接揭开帆布,这样就可以最大化的保证温度不会降温。另外,在现场施工时,还要对混合料的出厂温度、石料的温度等有关的数据做科学的监控和检测,以保障冬季施工的工程质量。
2.沥青混凝土的材料及配比
1)施工过程中的操作控制
沥青在沥青混凝土路面中是一项重要的物料,往往因为诸多限制而选择不同标号的沥青,如在此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气候因素、交通状况、路面种类等综合因素。在进行冬季施工时,也有其符合这一气候特点的沥青,那就是标号为AH-70型号的沥青,它的抗低温的性能良好,而且稠度相对来说也比较的浓密,
这在冬季施工沥青混凝土选料上比较符合标准。在对沥青进行存储时,也要按照相应的标准来执行,如储存罐的温度标准一般在200~1800℃之间。在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沥青的饱和度,避免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大的空隙,在沥青的用量上一般确定混合料达到上限的沥青量,这样也有利于路面的压实。
其次,一个重要的辅料就是矿料的应用,选料是要遵循用下限的等级配比,这不仅有利于减少粗糙料的聚集[3],还有利于沥青混凝土的压实,所以,在进行施工时,要根据可能随时出现的状况来进行调整,以保证混合料的质量不出现问题。
2)技术实践分析
冬季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来进行施工。根据具体的气候条件,选用的沥青密度要低,如阴离子乳化沥青就是其主要的原材料,在进行使用时,在保证沥青膜的厚度的同时,还要适当的控制好沥青的用量,在沥青把矿物料完全包裹的前提下,适时的改变矿物料的粗颗粒组成,以达到混凝土强度和稳定性增强的目的。
结束语:
总之,在冬季进行施工时,施工过程若控制不好的话,将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但倘若按照国家规划的相关标准来严格施工,只要是每个环节部分做到紧密衔接,认真施工,在沥青原材料上严格把关,沥青路面的病害现象就是可以避免的,也保证了路面的质量标准。
参考文献
[1]张林丽,茅红兵,刘念.沥青混凝土路面冬季施工注意要点分析[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9)
关键词: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技术要点;质量控制
前言
在当前我国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沥青混凝土成为高速公路路面施工的主要材料,这也使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高速公路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在高速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施工中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控制,严格把好质量关,确保施工的质量。而且在具体施工过程中,要充分地应用各种新技术和新工艺,掌握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技术要点,确保施工效率及质量的全面提升,提高高速公路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 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要点
1.1 原材料的选择
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主要应用的材料有沥青、碎石、细集料及填料等。在选择沥青时,需要对所选定的沥青材料按相关规定进行检测,确保所选定的沥青与施工的具体要求相符。选择碎石时,需要以坚硬、洁净及多棱角的碎石为主,同时还要确保所选碎石无杂质、具有较好的耐久性,对进场的碎石要进行抽检,严禁不合格碎石进入现场。细集料要保证具有较好的洁净性,所选的细集料还要无风化及无杂质现象,并与相关技术规范要求相符。矿粉作为填料,要保证具有较好的干燥性和洁净性,没有杂质,与施工的具体要求相符。
1.2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需要根据实际所需要用到的材料来对各种材料用量比例进行计算,并根据相关技术规范要求的矿料级配,利用马歇尔试验来对沥青用料进行确定,并以矿料级配及沥青用量来作为目标配合比,以此来进行生产配合比的调试和设计。
1.3 沥青混合料拌和
在沥青混合料拌和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温度,确保混合料拌和均匀,沥青要将所有矿料颗粒全部裹覆住。可以提前进行试拌,以此来对拌和时间进行确定。所拌制的沥青混合料在保持联均匀一致性,无结块及离析现象产生,一旦发现拌制的沥青混合料存在异常情况时要及时进行调整。做好拌和场内的监控工作,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要保持在150~160℃,详细对拌和设备配合情况、沥青及各种材料用量及混合料温度进行记录,一旦发现出相关技术标准要求不符时,要及时进行调整,达不到要求的沥青混合料要废弃,避免影响施工的质量。
1.4 运输
沥青混合料采用自卸式运输车进行运输,在沥青混合料出场时要对其温度进行检测,合格后才能出场,一旦温度达不到要求,则要按照废料进行处理。在运输过程中,需要利用苫布进行覆盖,并在运料车厢内涂上防粘液,料车至施工现场后,由专人指挥倒料,并对每台车内混合料的温度进行检测,合格后才能进行摊铺。
1.5 摊铺
在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摊铺过程中,分层摊铺厚度需要针对路面具体情况来进行设计,并对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横坡和厚度控制系统进行调整,摊铺温度要保证不低于130℃,一旦外界气温降低时,当达不到15℃时,需要将摊铺机的加热保温装置开启,以此来有效地保证摊铺时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温度。摊铺速度要根据拌合机产量及配套设备能力来确定,要确保设备效能的充分发挥,以此来提高摊铺的质量。
1.6 压实
沥青路面施工中的碾压温度和压实方式直接决定着其压实度及平整度是否符合施工标准。在路面碾压施工过程中,必须将碾压轮洒水喷嘴进行调整,洒水量出现过多或过少地现象,同时不能出现粘轮的情况。当压路机行驶时不在同一个断面上,而是表现为梯形时,碾压应尽可能选用长距离。碾压时通常要进行三个阶段的碾压作业,如稳压阶段、复压阶段及终压阶段,这样可以达到更好地压实效果。选用吨位较小的静力压路机进行稳压,保持均匀的速度进行施工。
1.7 切缝与灌缝
为有效避免混凝土路面出现裂缝或断面等情况,可以选用切缝的方式进行施工。由此可见必须在混凝土早期凝结后及时进行切缝作业,主要应用的工具为切割机。施工过程中必须将切缝宽度控制在6毫米左右,将深度在厚度20%的范围内进行有效控制。并确保缝条垂直于路边。必须清理干净缝隙在进行灌缝施工。
2 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2.1 选择适宜的拌制设备
拌制设备是保证沥青混凝土生产质量和产量的重要保障,是确保工程能够顺利施工的重要因素,所以应该加强对拌制设备的质量。根据工程的施工规模,配备相应的拌制设备,保证沥青混凝土材料的生产产量能够满足施工的需求。尽量选择性能较好的拌制设备,能够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自动控制,通过数据分析等性能,控制施工材料的产量和质量。在选择拌制设备的过程中,除了选择性能优越的拌和机外,还应该确保沥青加热设备、矿粉的外加剂添加设备等附属装备与拌和机在性能上保持一致,主要以能够满足施工质量为基本要求。
2.2 确保原材料质量
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也是从源头上控制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所以应该确保原材料的质量。严格控制原材料集料的性能,比如对粗集料的颗粒尺寸、形状、松软质和粘附性等指标一定要达到规范的标准要求,而细集料更应该注意对砂当量和粘附性的控制,在进场时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合格后准予进场。在原材料进场后,根据各集料的属性不同,分类堆放,严禁串混。为了保证原材料在存放期间不变质,应该对场地进行硬化处理,并且做好防雨、防晒设施,从而确保原材料的质量。
2.3 严格控制拌制工艺质量
施工材料的拌制工艺会影响到材料的性能,所以在拌制的过程中各种原材料的比例一定要按照规定的配合比操作,并且控制好拌制过程中冷热料的平衡性。一般会以控制热料仓的方式来稳定各仓储料的均衡性。保证拌合中不待料、尽量控制溢料现象,处理好冷料转速与流量、以及热料仓的供应比例。只有控制好拌制工艺,才能够保证施工材料的性能符合施工所需。
3 结束语
近些年来,沥青混凝土材料因为综合性能比较优越,所以在高速公路路面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仅施工工艺流畅,并且提高了路面行车的舒适性。为了保证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需要做好多方面的控制措施,从制度、人员、材料、机械设备等等各个环节加强控制力度,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够按照规定的要求操作,从而实现整体的标准性,为促进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事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胡志刚.高速公路混凝土质量通病分析与防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