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生调查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愈加激烈的竞争也无形之中给学生们带来了更为严峻的挑战。那么,在大家面临沉重的课业负担之余,又会以怎样的方式度过假期?对自己的假期是否满意,希望有怎样的假期?在假期又能收获些什么呢?带着这些疑惑我们针对高中生们的假期活动展开了一次调查活动。希望能通过这次活动让更多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们聆听学生们的心声,增进彼此间的交流,从而使得高中生们的假期生活能得到更科学合理的指导,拥有轻松而有意义的假期,学到更多书本以外的知识技能,为将来更好的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首先,我们分别针对高中生和家长在调查问卷中制定了各自有针对性的问题,并在网上面向广大高中生及家长们发放。最后收回135份问卷.通过对问卷的整理分析,我们了解到135名高中生中有78人的假期主要是在补习中度过的,比率达到55.71%,其次有32.14%的同学是在进行一些娱乐活动中度过的,而仅有2.86%的同学是在旅游中度过假期的。可悲的是这些假期的计划有42.14%的同学是家长帮他们制定的,只有35.71%的高中生是自己制定假期计划,而与家长协商制定的呢?仅占到15.7%。高中生们对于自己的假期生活普遍没有制定明确的计划,73.57%的同学只是想了一下而已。这无法不引起大家的思考,作为高中生,大家的自主性和协商精神哪儿去了呢?然而,对于这样的假期生活,有55.71%的高中生们表示不满意。可想而知,对于假期活动家长们对学生的规划并未获得学生们的理解,高中生们与家长仍然缺乏沟通,没有形成协商的习惯。其实,家长们为何又不能耐心些听听学生们的意见并做考虑?毕竟高中生们平日在学校已经面临着沉重的负担,假期应是高中生们休息的时间,不是吗?在本次的调查中我们就得知,64.29%的高中生们希望自己的假期能在一些娱乐活动中度过,从而真正达到放松心情的目的。其次有25.71%的高中生希望能利用假期外出旅游、开拓视野。而仅有4.29%的同学愿意在假期继续学习。
家长方面,调查表明有46.43%的家长对假期补习表示很赞成,而52.14%的家长其孩子假期也都在补习班度过。对于高中生们的假期生活,87.14%家长表示有时干涉。这一点,作为高中生需要理解父母的用心,实在有不满之处要积极与父母交流自己的想法,耐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做到协调处理切忌鲁莽争论。当然,家长们也应尽量留给孩子一些自主的空间,相信作为高中生的他们能有一定的自制力和对事物的是非认知力。然而,在整理分析调查问卷时,我们注意到这样两个数据:47.14%的家长认为孩子的假期计划较为合理,43.57%的家长认为孩子的假期计划不合理。这样看来,高中生还是有一定的自主性,只是在于能否获得家长的认可,从而决定着最终的假期是按谁的计划行事。那么,作为这为数不少的43.57%的家长是否可以考虑在支持孩子拥有自主性、鼓励孩子表达自己想法的条件下,再考虑一下不要一味否决孩子的计划、想法呢?有您不理解的地方,耐心点去向他寻求解释,何尝不是一个既促进彼此交流又能让孩子假期愉快您也满意的双赢抉择呢?要知道,很多高中生与父母间的隔阂就是在这些不理解与不耐心沟通中渐渐形成的,倘若您总是否决孩子的想法,时间久了他便不再愿意袒露任何心声,想必这一定不是您希望的结果吧!
关键词:高中生 消费习惯 理财观念
一、问题的提出
高中生作为社会中具有青春活力的群体之一,一方面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另一方面有着自己独立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追求。与此同时,高中生大多处于十六七岁的年代,正是正确消费习惯和理财观念形成的重要阶段。
二、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的目的
通过此次抽样调研,了解现在95后高中生在消费行为和理财观念等有待完善的方面,通过对比分析研究,为下一步的工作做出有效参考,从而引导高中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理财观。
(二)调查的内容
高中生收入的主要来源;高中生的基本消费情况;高中生的主要消费方向;高中生的消费习惯;高中生的理财观念。
(三)调查的方法
本次的调查方法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的,在设计问卷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性别、户籍性质和年级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力求调查深入透彻。根据这一理念的指导,共发放3000份调查问卷,其中高一、高二、高三各年级均为1000份,再根据年级学生的性别和生源再次区分。
三、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一)高中生收入的主要来源
收入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消费水平的高低和消费观念的形成。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中生的收入主要来自父母给的零花钱和长辈给的压岁钱。统计数据分析,有十分之一的学生月收入在1000元以上,500―1000的人数占到一半,还有四成的学生每月生活费在500元及以下。而每年压岁钱收入差距十分明显,多者能达到上万,而少的只有几百。
(二)高中生的基本消费情况
从以上数据来看,虽然说学生的收入差距较大,但总体而言,高中生的日常的生活费用还是相对比较高的。在问卷中有这样一个问题:请问,你每一个可以结余多少钱?A几乎没有B 100元以下C自己也不清楚D其他。根据反馈情况来看,有一半左右的同学的答案是A,还有三成左右的学生的答案是B,剩下20%的同学由于缺乏理财的观念,连自己也不清楚。同时,在调查中笔者发现,收入越多的学生反而结余的越少。
(三)高中生的主要消费方向
一是追求品牌的的衣服和日用品等。95后高中生的品牌意识较强,大多数学生在购物时会优先考虑品牌,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会更多考虑买一些名牌的衣服和日用品。
二是外出聚餐或者看电影、ktv唱歌等娱乐活动。在一些重要节日或者学生生日的时候,外出参加各种娱乐活动或者聚餐便成为学生的首选。
三是参加课外培训辅导或者购买书籍等学习用品。一些同学为了发展自己的的兴趣或者为了提高自己的学业成绩,通过辅导班或者看书的方式提升自我。
(四)高中生的消费习惯
首先,大多数高中生对消费较为乐观,没有存钱理财的观念,近50%同学表示有了闲置的钱会毫不犹豫地花掉。其次,只有二成的同学曾经有过存钱或者理财的想法,但只有不到10%的同学落实到行动,而真正坚持下去的人少之又少。第三,家长的购物习惯对高中生的消费习惯的形成影响深远,若家长自身的消费习惯不好,就会对孩子产生不好的示范作用。
(五)高中生的理财观念
最后,通过留白的题目调查了同学们理财观念,举例如下。甲同学:“理财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经济条件,现在还是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根本谈不上理财,学生阶段不要有理财观念”。乙同学:“作为一名高中生,还不明白理财的相关知识,但我会合理的规划和利用手中的钱,花钱就应该花在真正有用的地方上,可以提升自己也可以帮助那些暂时在经济方面有困难的人”。丙同学:“利用一个专门的笔记本,每天及时记录当天的开支数目和开支的内容,特别是需要记下自己是结余还是“赤字”,经过一段时间的分析总结后,知道日后如何开支,如何理财。”
从以上三位同学的个人表述来看,代表性较强,反映了当前高中生主要的理财观念。有的学生根本没有理财的意识;有的学生虽然有意识,但缺乏相应的具体行动;有的学生已经意识到了培养理财观念、了解金融专业知识的重要性,但是尚处于初级阶段,仍需要教师及时的引导,树立正确理财观。
四、引导高中生养成正确的消费习惯和理财观念的建议
(一)加强相关领域的调查研究,进行可行性方案规划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教育工作者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消费习惯和理财观念。注重研究高中生在消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分析,及时引导,真正解决存在的困惑和问题。
(二)营造积极的文化氛围,倡导勤俭节约的消费行为
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要积极引导高中生科学规划安排手中的金钱,建立与家庭实际情况相符的消费习惯。通过积极的外在宣传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合理消费,反对奢侈盲目的消费行为。
(三)将理财观念作为高中生的一门必修课
现代社会中,理财已经成为一个人发展的重要的条件,学会理财将成为人立于社会的生存技能。对于理财,要明确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要有适度的原则,认识到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生的消费习惯总体上处于成长健全期,而理财观念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所以,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引导高中生从细节着眼,从小事入手,提前了解相关的理念知识和金融知识,以期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陆茜.深圳高中生消费习惯和理财观念调查报告[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4,04:92-94
[2]陈丹丹.《经济生活》教学中的金钱观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教育体系的改革使我们成为第一批新课改的学生,面临学习压力大的同时,老师和家长们对学生的全面培养也更为重视。家长们十分关注自己的孩子除了学习以外有没有自主能力的问题。有的家长会通过给孩子一些零用钱,让他们通过管理自己的花费来提高学生们的自主能力。
通过观察我还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在学校里有的同学因为怕迟到而不吃早餐,到学校里后再买早餐吃;也有的同学认为中午的饭难吃,常常会买些零食来解馋解饿。作为家长心疼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吃得不舒服,经常也会给孩子一些零用钱,这同样也是家长们给孩子可支配零用钱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可是,有的学生却把零用钱用在了买游戏盘、去网吧、游乐场等一些娱乐场所上面。例如:有的同学一放学总是会先在外面玩够了吃够了再回家,根本没有时间感也没有把一门心思放在学习上。
通过对同学们行为的观察,我想调查一些关于家长给孩子零用钱对不对,怎么样给孩子零用钱,给多少最为合适的问题进行调查。
二、调查范围:高二年级学生
三、调查总体:高二年级学生245名
四、调查时间:********
五、调查样本:30名学生
六、调查方法:系统抽样法和问卷调查
首先,用高二年级总人数245名学生除以应抽取的人数,余下5人,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随机抽取5名同学排除;
将剩余的240名学生分别编号(即001,002,003,……,239,240),并将这240名学生分为30组,一组8人;
然后,从第一组里抽取001号,从第二组里抽取009号,从第三组里抽取017号,……,从第30组里抽取233号。 最后,将抽取出的学生进行记录 共抽出30名高二年级学生,进行调查
回答情况:共发出30张调查表皆符合标准要求。
七、报告
我通过3天的调查,共调查了30名年龄在15-16岁之间的学生。
在30名学生中,其中有18名学生的周零花钱在30元左右,其余12名学生的周零花钱皆在50元以上。
通过分析我得知零花钱越多的学生往往都会把钱或多或少地花在买零食和去娱乐场所上面,而在业余时间他们大多数都选择出去玩或者是其他。而零花钱在30元左右的学生则很少有买零食的现象发生,他们说:“如果把太多的钱花在买零食上了,那么如果有什么要用钱的时候就麻烦了。”在我调查的报告中只有6名同学把零花钱用在买书或杂志上,而这6名同学中有2名同学是周零花钱在50元以上的,而其余4名同学中有一名同学是把零花钱用在买体育杂志上而不是学习参考书。
通过调查我发现了零用钱多且爱出去玩的学生(10名)约占总数(30名)的33.3%,而这些学生中有7个人上课有不专心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的情况。通过询问得知,他们周末的时候一般都会出去玩或者其他,但共同点都是很少把时间用在复习和写作业上,他们说:“学习之余出去玩放松是很正常的,也有充分的零用钱可以自我支配。”当问到他们为何不完成作业的时候,有4名同学都是笑笑不答,还有3名同学说:“脑袋里光想着玩了,上课也有些听不进去,周末当然也就忘记还要写作业了”。 经过这次调查,我认为家长们应该每周给孩子30-50元之间的零花钱,不宜过多,否则孩子就会有种“钱多花不完”的心理,自然而然的会去把心思放在娱乐方面,他们在学习上,不专心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的现象多了,学习成绩也会有所下滑。对于那些经常出去玩学生的家长应控制他们的可支配零用钱,对学生们的娱乐行为进行控制和约束,并减少或者在外出时间上进行规定,避免那些学生因享受过的多娱乐而放松学习的现象。
【关键词】数学;学习情况;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调查
一、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本次问卷调查在都安瑶中的高中部抽取了高一年级的一个重点班和两个普通班,高二年级和高三年级各四个班,其中包括各年级的文理科重点班和普通班各一个。本次问卷调查的调查对象涵盖了我校高中部各个层面的学生,使得班级内部各个层次的学生具有纵向的比较,各个班级之间具有横向的比较。
2、调查内容:从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课堂的学习习惯、课后的复习情况、对待数学考试的心态以及影响数学学习的因素和对老师的要求等八个方面来进行问题设置和调查。
3、调查形式:本次调查主要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的方式,向学生发放问卷调查来了解学生的状态。
4、调查步骤:(1)查阅资料,设制调查问卷。(2)报我校教务处及学校办公室审批。(3)在所选的相应班级发放问卷调查。(4)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处理。(5)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6)撰写调查报告。
二、调查结果和分析
1、对数学的兴趣。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的只有43.71%,比例最高的是高一年级,其中表示曾经喜欢数学而到高中不喜欢的占28.80%,这一项高三年级选的比重最大,随着数学学习的深度和难度的加深,对数学学习感兴趣的比例在下降。有35.91%的学生体验到解题成功的快乐,学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的原因是学习感到吃力,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导致学习上存在困难,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了信心。
2、对数学的认识程度。认为学习数学可以训练思维的占58.15%,从这一结果来看,大部分的学生对数学学科有着比较正确的认识。认为数学没有用的占2.11%,所以成绩当然不理想。
3、数学课的预习和学习复习计划的设置。课前预习和制定学习计划的习惯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上能够按照计划进行,在学习上才能有更大的进步空间。在调查中,13.50%的学生有经常课前预习的习惯,其中,高三年级的重点班在这一点上做得相对好,占调查人数的18.63%;人数最多的选项是教师要求时就预习,这一部分学生占人数比例的42.45%,这一部分的学生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需要科任教师进行督促。
4、数学课堂表现。课堂的学习效率是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提问与回答是师生课堂互动的方式,问及学生上课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的反应时,10.41%的学生表示在数学课堂上能积极的思考,踊跃发言,而73.41%的学生在课堂上参与思考,但不太愿意发言,关于课堂笔记记录的情况的调查,43.46%的学生表示每节课都尽量的多记笔记,而35.55%的学生在课堂上则记下老师的结论,一份好的笔记不仅是教师授课时的思路的再现。
5、课外自主完成作业情况。课外作业是是教师了解学生所学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的重要途径。从统计的数据来看55.31%的学生选择边翻书边做,34.39%的学生选择有问题问别人,这两者加起来的占了总数的89.70%,说明大部分学生能独立完成作业,尽管如此,还有10.30%的学生存在抄作业或是不做作业的现象,是因为高中数学的内容对于这部分的学生来说难度大,他们没有能力自己完成。“边翻书边做”、“有问题问别人”这两种学习方法与学习成绩有关,原因是这样做能够发挥学生独立思考、自检学习效果的作用。
在这次的调查中,66.97%的学生每天花在数学学习上的时间在一小时之内,13.48%的学生花0小时,也就根本没有做课外作业,越是低年级这个比重越大。在调查中,能定期自我复习的占8.21%,经常复习的占调查人数的5.80%,偶尔自我复习的占71.06%,不复习的占14.93%,各个年级的情况差不多,也就表明学生没有形成定期复习的习惯,只有在考试之前进行复习。
6、考试情况。喜欢考试的占调查总数的31.85%,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占的比例较高,高三年级占26.96%,其中重点班占39.22%,普通班占14.71%。25.52%的学生则对考试持无所谓的态度,选此选项的占比例最高的是高三年级,占了33.8%。而害怕考试的占35.98%,这一部分学生大部分是学习成绩在中下等水平的学生,有7.65%的学生对数学考试持一种不在乎的态度,在考试的时候只是填选择题,说明完全的失去信心。
调查中发现2.88%的学生在考试的时候能掌握考试技巧,其中各年级的重点班所占的比例高出普通班的,掌握考试的技巧对于数学成绩的提高有直接的作用。32.79%的学生在考试中基本掌握考试的技巧。
试题的难易程度也影响学生考试的状态,6.72%的学生认为考试时设置较高难度的题目,有助于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69.23%的学生则认为,考试的难度应该在中等偏上,这样对于数学基础好和数学基础一般的学生都能照顾得到,14.47%的学生希望数学试题应该容易一点,有助于他们在数学考试时保持较好的心态。
7、影响数学学习的因素。我们从影响数学成绩的因素、数学解题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和其课堂习惯的三个方面来了解影响其数学学习的因素,6.65%的学生认为影响数学成绩的原因是智力因素,确实,这一部分学生由于反应较慢,配合能力比较差,数学成绩不很理想,43.73%的学生认为影响数学成绩的主要因素是学习基础,45.98%的学生认为数学成绩的好坏跟自身努力有关,高一年级重点班58.49%和高二年级重点班58.82%、高三年级重点班44.12%的学生持此观点,这一部分学生在同年级的学生中数学成绩相对较好。
关于解题效果不尽人意,44.14%的学生认为是自己的努力不够,7.81%的学生认为是由于题目太难造成的,而46.20%的学生认为是解题方法运用不当造成的,只有2.48%的学生将原因归结为是教师传授不到位。
选择在课堂上先看书后听老师讲解的占34.79%,这种听课习惯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有针对性的参与课堂,学习效果会更好,47.56%的学生喜欢只听老师讲,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培养知识的运用能力
8、对数学老师的要求。在这一次调查中,27.01%的学生认为老师讲越细越好,正是因为没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没有掌握解题技巧。26.79%的学生则赞同老师分析思路,这一部分学生有一定的数学学习基础,在老师的提示下可以自主解题,11.89%的学生认为学生先做,老师再讲评。还有34.31%的学生赞同学生先做,再相互交流,最后老师讲评,这些学生有一定的解题成功的经验。
内地就读藏族高中生英语学习焦虑水平较高。SPSS22.0的分析表明考试焦虑与焦虑总体水平的相关度最高,呈现明显正相关。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本文提出了降低藏族学生英语学习焦虑,促进藏族学生英语学习的建议和设想。
关键词:藏族高中生;英语学习;焦虑;问卷;降低焦虑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8-0114
一、引言
1. 研究的必要性
根据Horwitz(Horwitz,Horwitz & Cope,1986,2001)等对焦虑的定义,外语学习焦虑是外语课堂学习中由独特的语言学习过程引起的自我感知、对外语学习的看法、学习外语的感觉和学习行为等特殊的心理活动。外语学习焦虑被认为是一种特别情景下的焦虑 ,表现为学生对自己外语交际能力的过低的评价。Krashen(1982)认为,焦虑使得学习者难以接受语言输入,不能理解目标语所表达的意思,因而影响了语言的“获得”。焦虑对语言的输入和输出都有影响。因此,研究在内地就读的藏族高中生焦虑情况,利用焦虑等情感因素促进在内地就读的藏族高中生英语学习,对于在内地就读的藏族高中生英语学习水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 与藏族学生英语学习焦虑相关的研究文献综述
作为多民族国家以及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涌现出大批关于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的研究文献,其中包括了相当数量的针对少数民族学生语言学习焦虑问题的成果。如,杜丽娉(2013)研究发现非英语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焦虑明显高于汉族学生,并且指出少数民族地区中学英语教育相对落后以及学习者自身学习经历的负面作用是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吐尔逊?卡得,姚春林(2010)认为“母语――汉语――英语”的三语学习现象是造成少数民族预科生英语课堂焦虑的重要原因。马仲荣(2005)研究发现藏族“双语”学生藏汉语水平差异与英语学习焦虑水平差异有较高的相关性。白丽梅,曹进(2005)指出语言障碍是造成藏族学生英语学习高焦虑的重要原因。赵冬梅,刘晓艳(2013)则探讨了不同的纠错性反馈方式对藏族大学生英语学习焦虑的影响。
3. 研究的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的方式了解内地就学的藏族高中生英语学习焦虑的水平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藏族学生在民族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以及目前笔者所在学校英语教学现状提出控制内地就读的藏族高中生英语学习焦虑水平的建议。
二、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研究的对象为目前在安徽省芜湖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就读的115名藏族高中生。这些藏族学生由汉族教师授课,均具备藏汉双语交流能力。英语学习水平较低,阅读能力不足,口头及书面表达困难是这些学生总体的英语学习现状。作为离家独自生活在汉族地区的少数民族高中生,他们在身心等诸多方面具有与同校汉族学生不同的特点。
2. 研究工具与过程
本次研究采用唐文芳(2006)的Horwitz的焦虑测试量表中文译版略做修改后作为问卷(见附录),本问卷含有33个基本问题,涉及外语学习焦虑的四个方面(沟通焦虑,负面评价焦虑,考试焦虑,一般性课堂焦虑)。问卷采用了实名制。笔者将115名生集中后下发问卷并对问卷进行了说明,现场完成后收齐。共收回问卷115份,有效问卷115份。问卷中的分值进行了计算并用SPSS22.0进行了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笔者使用SPSS22.0 问卷中的数据经行了分析,结果如下:
表1至表4表明了外语学习焦虑的四个方面与外语学习焦虑总体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到,英语学习焦虑的四个方面与焦虑总体水平之间均呈现显著相关性。其中考试焦虑与焦虑总体水平之间呈现的相关性最显著,负面评价焦虑其次,而沟通焦虑与焦虑总体水平的相关性的显著性最低。这一结果反映出面对考试以及课堂提问等评价方式时,学生焦虑程度较高,同时也符合目前本地区英语教学侧重书面考试偏轻口头交流的教学情况。
四、降低藏族高中生英语学习焦虑的几点建议和设想
1. 关注藏族学生的藏文化背景
藏族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是藏汉英三种语言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一方面,藏汉英三种语言在发音、词汇、语法等各方面都有区别和联系。在学习过程中既存在相互的干扰也存在相互促进。另一方面,基督教是英语语言发展史上核心的背景因素之一,而藏传佛教是藏族学生文化以及民族性格当中的决定性因素,两种文化必然存在相互学习与磨合的过程,而两者之间的冲突也在所难免。因此,笔者建议并在尝试了在对藏族高中生日常英语教学中添加音标、构词法等基础性教学内容,同时应重视文化教育,采用阅读、观影等形式增进藏族学生对英语语言文化背景以及英美国家概况的了解,提升文化认同度和接受度,促进藏族学生英语学习。
2. 调整评价模式,减轻考试焦虑
笔者的调查报告表明在内地就读藏族学生英语学习焦虑四个方面中,考试焦虑和负面评价焦虑与整体焦虑水平相关度最高,与笔者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的观察结论一致。由于藏族学生在学习基础以及目前水平上总体低于同级汉族学生,他们在回答问题和面对考试时显得紧张焦虑,缺乏信心。因此,笔者认为尝试将常规学习任务进一步细分为阶段性任务,对阶段性任务的完成情况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例如,汉生每次识记60单词的任务可以给藏生分解为三次完成每次20个并对每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在考试成绩的处理上,考虑到藏族学生高考录取要求和条件,笔者坚持了以相比于自己的成绩进退步为标准的评价方式而不是班级所有学生间的成绩比较,使成绩与进步的激励相关联而不是与他人的表现相关联,鼓励其达到既定的目标,做到“低标准,严要求”,使评价标准符合藏族高中生群体特点和实际情况,有效地降低了藏族学生的焦虑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