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听课总结

网络听课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听课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网络听课总结

网络听课总结范文第1篇

根据《XX省2020年“国培计划”项目实施指南》和《XX市2020年国培工作计划》(无教职成〔2020〕16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培训主题

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为主题,侧重于“教育信息化推进与实施策略(课堂教学应用)”和“教育信息化平台的管理与使用(利用信息化平台开展备课、教学和研讨交流)”。

二、培训对象

我市乡村学校学前教育、小学和初中所有教师

三、培训目标

依据教育部《送教下乡培训指南》,围绕年度培训主题,依托市级教师培训团队,整合区域外专家资源,采取任务驱动方式,开展送教下乡培训。

送教下乡培训重在推动培训团队深入课堂、现场指导,提升乡村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以送教下乡培训带动校本研修,创新乡村教师培训模式,提升乡村教师培训实效。

四、培训形式

网络研修(16学时)、“送教+集中”(32学时)、校本研修(24学时)。

五、具体实施(2020年9月-2021年4月)

(一)网络研修:培训时间2020年10月-12月,委托XX市教育局指定的远程机构组织实施。

(二)送教下乡

2020年国培送教下乡培训覆盖全部乡村教师和所有学科,与全员培训有机整合,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按照问题诊断、研课磨课、成果展示和总结提升四个环节组织实施。

1.主要学科(小学语文、小学数学等)送教以片区(全市共分为5个片区)为单位,小学科(音、体、美等)以市区为单位,整合全员培训完成。片区安排如下:

西

片:略

西南片:略

片:略

西北片:略

城周片:略

2.本年度送教下乡培训所有工作在市送教下乡培训项目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由市送教下乡培训项目办公室和各学科指导小组具体实施,总体安排如下:

(1)问题诊断:10月8日-10月25日,送教下乡培训项目办公室组织6个小组(小学语文组、小学数学组、初中语文组、初中数学组、初中英语组及学前教育组)在全市范围内开展2至4次问题诊断工作。问题诊断结束后,向市送教下乡培训项目办(以下简称项目办)提交诊断报告。项目办将组织学科专家对诊断报告进行分析、审核并形成最终报告。

(2)研课磨课:

11月-12月中旬,在问题诊断报告的基础上,紧扣本年度培训主题,项目办将分片开展研课磨课活动。各指导小组在研课磨课结束后向项目办提交一期培训简报。研课磨课的具体安排另文通知。

(3)成果展示:送教下乡成果展示活动将结合全员培训名师展示活动,于2021年3、4月份组织实施。

(4)总结提升:2021年4月份,开展优秀课例评选(论文和优质课评比,评比文件将于年底前出台)、进行培训总结、绩效考核评估、调研并制定下年度培训规划等活动。

(三)校本研修

为切实减轻基层教师的负担,提升校本研修工作的实效,本学年度校本研修工作通过“中国教师研修网”上的个人学习平台,实行无纸化考核。考核内容共三项:

1.立足日常的教学教研工作,以上课、听课和研讨为主要活动形式,每位参训学员将个人听课记录或参加主题研讨记录,拍成图片,以JPG格式上传,每人不少于8篇(次);

2.以基层学校为主体,要求各校对参训教师提交的听课记录或参加主题研讨记录进行审核,审核合格后由基层学校教务部门在听课记录封面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再由教师个人拍照,以JPG格式上传;

网络听课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 课堂教学; 策略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01. 056

[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1- 0095- 02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作为工具在企业管理、生产和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与之对应的计算机网络教育却相对滞后,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进步发展的需求。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提高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效率势在必行。这就需要教师在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过程中,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掌握扎实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之上全面让学生参与实践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计算机网络技能,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下面,笔者根据多年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实践经验,提出几点对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思考,仅供参考。

1 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强化教学专业的发展

我们知道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而信息化社会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以及广泛的应用。在职业技术学院开展计算机网络教学,不仅培养了一批具有计算机网络专业素质的人才还实现了计算机网络应用领域的拓展。因此,在职业技术学院开展计算机网络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大部分学校在关于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建设上,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思维模式上。学校将大部分的教学资金用在购置教学设备上而忽视了对计算机教师本身专业技能的培养。这是得不偿失的,俗话说“学知不足,业精于勤”。学校应该重视对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提升自己,使自己掌握更加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文化知识,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国家已经开始举办高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这就给我们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学校应该重视这个培训机会,鼓励教师参加培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从而更好地为培养计算机网络人才服务。

2 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教学中,课堂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沿袭传统的授课方法:板书+讲解。学生只是课堂教学的“听客”,知识点的记录者。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培养与锻炼,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是不符合社会需求的。新形势下强调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这必然要求教师不能作为计算机网络教学活动的专制者,而是要转变思想,转换观念,和学生共同、平等地参与各项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调整教学进程,创新教学方法。其实计算机的许多课程,可以以演示+操作+讲解+练习+提高的模式进行教学。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计算机网络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能与教师一起共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总结计算机网络学习的规律。这样才能让教师与学生在思考中相互启发,相互完善,相互配合,在讨论中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相互提高。从而实现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自我完善。学生也在这种参与教学中体会到计算机网络知识学习的乐趣,在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笔者在教授《计算机网络概述》这节课时,就引导学生和笔者一起参与了课堂的教学。我们知道对于《计算机网络概述》这节课它包含了很多计算机概念,从而使得课堂的教学变得比较枯燥、乏味,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课堂教学伊始,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以短片的形式播放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和基本组成,营造了一个相对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接着趁同学们兴致高昂,笔者又结合短片与教学的内容提出来一系列问题让同学们思考:①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想象的计算机网络是什么?网络的世界什么?②究竟什么是计算机网络?③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有哪些?④你对计算机网络的了解有多少?

然后让同学们自己阅读教材,结合多媒体播放的短片,找出问题的答案。这样同学们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总结出了问题的答案,他们一定会对这些知识点记忆更加深刻。这种教学模式下,改变了传统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中单一、乏味的局面,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社会培养了更多的有用之才。

3 教师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

作为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师,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应该积极与同行间进行教学经验的交流,在交流与合作中才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对我们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之间互相交换教学心得与经验,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适应教育的改革。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的水平,避免“穿新鞋走旧路”的现象出现。我们知道,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求了,我们教师需要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从根本上提升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教学效率。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产生新的教学理念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如果处理不好,就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但是这个问题只靠教师个人的力量是无法解决的,我们必须与其他的同行进行交流,这样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专业的发展。

教师间的相互听课就是一种很好的同事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教师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查漏补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因此,学校应该定期地组织教师之间相互听课,这样才能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4 开展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培养。从本质上讲,合作学习既是一种学习形式,又是一种教学策略,是以小组间学生的相互学习为其基本形式,以团体的总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师生间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新的学习形式。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展开,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提高了学习效率。

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做好合作小组的分配与组合。教师应该认真分析各个学生的特点,尽量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不同学习成绩,不同性别,不同能力,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编排到一起,这样不同的学生都能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组内优势互补,合作小组间达到公平竞争,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小组内,要明确各自的分工,每个成员都有任务,不搞个人主义,不搞一言堂,合作学习小组不是一个人的舞台,大家在小组内平等交流,各自发挥聪明才智,这样才能达到合作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例如,笔者在教授《计算机网络的起源与发展》这节课时,就在课堂教学中,展开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我将全班同学分成6个学习小组。让同学在课下结合网络与相关的书籍,总结出计算机网络的起源与发展,然后在下次上课时,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小组的总结情况,最后由我进行综合讲述,对表现好的小组给予表扬,对表现不好的小组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这种教学模式下,同学们之间形成了一个很好的组内互助、组间竞争的学习氛围,大家你追我赶,唯恐落后,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氛围。

下面是表现较好的学习小组总结的情况。

网络的起源与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及其应用技术和通信技术密切结合的产物。目前遍及全世界的国际互联网,最初的来源是美国国防部的一个军事网络。当初设计它时,并没有想到要把网络拉到全世界,只是单纯地希望如果有一天核战争爆发,能有一种网络在受到毁灭性攻击之后,仍然可以通行全世界,具有迅速恢复畅通的能力。它的发展经历了以下的一些阶段:

(1)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20世纪50-60年代,特点是一个主机,多个终端。

(2)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20世纪60-70年代,特点是分散管理,多个主机互连成系统。

(3)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特点是标准化、开放化。

(4) 第四代计算机网络:20世纪90年代至今,特点是高速、综合、移动。

看着同学们总结出来的结果,我感到很是欣慰,同学们总结的知识点很完备,这也说明了同学们积极地配合了我的教学工作。在这次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总结了相关的知识点。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对于计算机网络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改变。因此,我们教学工作者应该结合时代的发展,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灵活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 刘辉.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4).

网络听课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构建;和谐;区域教研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和谐学校文化建设的背景下,桥西区中学教研室形成了具有桥西教研文化特色、扎根于学校课堂教学的多种区域教研模式,这些符合我区教学教研实际、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区域教研模式,充分体现了区域教研一体化、以师为本、和谐共进的理念,保证了我区各中学教学工作均衡有序、协调发展,促进了我区中学教师教学教研水平、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一、建立了常规听课视导教研模式

我们每年每位教研员深入学校听课达150节以上,并且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多次各年级听课视导活动,逐步形成“听课视导――反馈交流――座谈汇报――后续跟进”的区域教研模式。

这种与课堂、与教师、与教学领导直接接触的区域教研模式,使我们随时掌握学科教师的课堂教学动态,与教师及时沟通交流,肯定优势特点,提出合理化建议,把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传授给教师,力争使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不断提升,教学效果逐步提高。

二、建立了校际间“同课异构”区域教研模式

这是一种区域校际间和谐发展、互帮互学的教研模式,在区域同层次学校、不同层次学校教师之间均可以开展此类教研活动。如教学水平相近的我区17中、41中初中学科教研活动同台展示、互相促进;教学水平有一定差异的如19中与36中教研活动,示强扶弱,引领发展。为此,我区确定“同课异构”活动主题,制订了详细的《桥西区同课异构活动实施方案》,具体要求为:各所学校教师人人参与同课异构上课活动,同课必有两所学校、两位教师同上一个课题;同校人人要参加听课;从各校抽调骨干教师组成3到5人的评价小组,采用授课教师在学校确定课题的基础上各自准备素材、备课、上课,全区利用学科教研活动时间组织听课,评课。

三、建立了评优课“一课多轮”式区域教研模式

为使我区优秀青年在石家庄市、河北省乃至全国评优课活动中脱颖而出,也为使青年教师更快适应新课程的需要,迅速培养课堂驾驭能力强、专业型的教师,我区在区域教研活动中采用了“一课多轮”式教研模式,做法是在区域教研基础上,同一个教师连续多次上同一课,内容重复,但作课教师在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反馈练习等环节的教学行为却不断改进、不断优化,使其日渐完美。具体流程一般为:作课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独立备课、上课――备课组或教研组教师听课评课,针对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献计献策,集思广益――作课教师形成新的方案――作课教师第二轮上课――作课教师和同伴对第一轮课和第二轮课进行对比,明确进步的方面,分析还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修订方案――第三次上课。如此循环往复,上课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问题,都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推敲优化,最终形成一节比较成熟、完美的优质课。

四、建立了主题式区域教研模式

这是一种有针对性的、目标明确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主题式区域教研活动模式。我区各校各学科教师,在课程教学实践中发现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学生情况、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带有普遍意义难以处理的真实问题时,如果教师本人及学校教研组难以解决时,中教室学科教研员将组织全区优秀教师进行分析研讨,甚至作为课题进行研究,努力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解决问题,并改进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在多次的主题教研实践中,初步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模式,总结概括如下:

这种以实践中明确问题作为教研主题式教研模式,不但解决了教师的教学难题,而且提升了全体学科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促进了学科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五、建立了桥西网络研修区域教研模式

桥西区成立区域学科网络研修中心组,开展了网络研修下的集体备课、集体听课、评课等活动,各校教师运用网络邮箱、论坛、QQ聊天等载体,开展区域学科教研活动,使我们的教研活动速度更快、信息量更大、范围更广、效率更高。

首先,成立区域学科网络研修中心组。以数学教研员为核心,桥西区七所学校的数学骨干教师为成员,成立了数学网络研修中心组,组织开展区域数学教研活动。

其次,建立网络研修下集体备课制度。网络研修下的集体备课机制,不受时间、地域和人员的限制,容易对某一个研究专题深入展开研究,使大家利用网络充分发挥个体智慧,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专家也可以随时介入一线教师的讨论,及时了解教师关注的问题,引领备课的方向。

网络听课总结范文第4篇

学生一天中基本上都是在课堂上度过,如果课堂都无法做到认真听讲,这就相当于盖房子连砖都没有一样,对于高中物理的学习,最重要的是要聚精会神听课,全神贯注,不要开小差。课堂中学习的内容都是物理学习的重点,所以,一定要认真听课,这也是大多数人学不好物理的根本原因,课堂上一直在开小差,还在做梦想成为物理学霸,怎么可能?

2、基础差课前要预习。

我们都知道笨鸟先飞的道理,由于我们基础差,物理学习一定要走在别人前头,建议基础差的同学课前一定要预习,这样与之相关的旧知识可以复习一下,新知识如果不懂可以标记出来课堂重点去听,这样可以带着问题去听课,由于已经自学过一遍,听课的时候更容易跟上老师讲课的进度,不会出现听不懂而失去信心不愿意听的现象。

3、课本先吃透。

基础差的同学普遍存在课本都没掌握,甚至最基础的公式、定理都没记住,谈何灵活应用,如果基础很差,先别忙着到处刷题,想办法把课本上的知识掌握的滚瓜烂熟吧。课本上的物理知识不建议死记硬背,一定要理解记忆,特别是定理,要深入理解它的内涵、外延、推导、应用范围等,总结出各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

4、重视物理错题。

网络听课总结范文第5篇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师备课的有效性

利用网络备课,能大大丰富教师获取的信息,网络资源经过教师的收集、分析、处理,可以充实自己的教学内容,获取教学内容的最新知识,最新信息,使得课堂呈现出开放性的特征,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得教师在教学手段的选择方面有了更多的余地。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多种媒体,以生动、形象、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调动学生多种感觉通道加入到学习过程中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学情、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选择恰当的媒体手段、写教案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备课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一)教师个人备课

教师根据所教年级和学科,自己通过研读教参、利用媒体等各种方式查阅资料,按新课程要求设计教学过程。重点突出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教学知识处理的有效性、课堂管理的有效性、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学媒体运用的有效性,形成教学初步设计方案。

(二)备课小组集体备课

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备课组有针对性地进行研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多方搜集资料,集思广益,进一步改进教学设计方案。例如:知识疑点的考证,难点的突破,教学方法的设计,甚至具体环节的处理等,都可以通过备课小组讨论,从中得到解决。

(三)教研组研讨

教研组全体成员可利用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对其他组员备课的有效性、可行性进行深度研讨。教研组全体成员集思广益对其教学设计提出改进意见,讲课教师与听课教师共同反思,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方案。例如:情感、态度、价值观问题,学生学习方法指导问题,导入新课问题等。由于参与教研活动的每位教师都亲历每个环节,都是真正的参与者,因此避免了有些教研活动“一人唱戏众人看戏”的局面,能有效地促进每位教师的参与深度,提高群体对话交流的质量。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师间的合作能力

教师之间应构建更广阔的互动交流平台,利用教师电子备课室和校园局域网之间的通道,开展教师之间一对一或一对群的机对机交流等,为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供最有力的帮助,教师可充分利用学校的QQ群组开展即时性的教研活动,加强教师间的合作交流,当教师在备课、上课中有某一困惑时,可通过QQ群组即时的展开讨论,每一位教师都能积极参与讨论,亮出自己的观点,为教研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老师们可以敞开心扉去交流不同观点,碰撞中生发思维、共享教育智慧,因而思维也极其活跃,由此会达成许多共识。这种事先没有统一的布置话题,往往由教师身边的某一现实问题切入,较多关注这一问题的“热心Q友”就会不自觉地“卷”进来,因而会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研讨效果。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之间要经常听课并进行研讨交流,及时将在课堂过程中授课教师的优缺点反馈给授课教师。如教师角色转变问题、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了充分体现等等。授课教师通过认真听取听课教师的反馈意见,在与听课教师的谈、议、评的过程中,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促使自己不断成长。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