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外语学习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汉语语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一、汉语语构形成的语言学机理
(一)汉族表达情感的语言传统
从语言学以及文化学上来说,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的语构总是基于这个民族的生活特点以及表达情感的基础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只有认识到语构所形成的民族基础,才能从根本上认识一个民族的生活的基本语言规律。首先,汉语语构基于汉族生活表达情感的需要而产生。任何一个民族在表达个人的基本情感的过程中都是需要把内心的情感来外在出来,也就是说,只有一个民族在表达自己的感受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语言的发展。如喜悦的感情、伤悲的感情、悲哀的感情、伤心的感情,这些感情是人性的体现,也就是说,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的人们以及世界上任何一个时代的人们都需要把这种感情来表达出来,所不同的是任何一个民族在表达感情的时候所使用的语言工具是不同的。这实际上也就是世界上众多民族之间所存在的诸种不同语言的根本原因。其次,正是基于人们表达感情的基本手段不相同,换言之,任何民族在表达感情的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工具不同,实际上也就造成了人们对语言的运用的不同。
(二)汉语含蓄的表达特点
汉民族一直算世界上的一个保守的民族,也就是说,汉民族对于外在的事物总是存在着一定的保守心理,这种保守心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汉民族保守的民族特点,这就是汉民族在吸取外来文化的过程中所造成的比较缓慢的一个深层原因。从民族性格上来说,必须认识到汉民族的含蓄性格造成了汉语言表达含蓄的基本特点。首先,含蓄的语言表达方式总是不把自己的直接目的表露在语言之中,换言之,与西方国家的人们不同,汉民族总是把自己的欲望含蓄地表达在自己的语言之中,而不把自己的直接意思表达出来。比如,在对待别人送给自己的礼物方面,汉民族与西方民族的表现是迥然不同的。在汉民族,总不会当着客人的面来把礼物打开,因为汉民族认为这是对客人的不尊重。而西方民族则会直接当着客人的面来把礼物打开,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对客人的尊重,这就是两个民族之间表达感情的一种巨大差异。其次,正是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实际上就导致了汉民族在语言表达过程中,总不能把自己的直接目标表露在语言之中,这实际上就对汉语的语构形成了长期的影响,以至于汉民族在表达自己的感情的过程中总是含蓄表达,实际上这就是汉民族表达感情的一种策略,而这种语言表达策略实际上已经内化成了汉民族的一种民族性格。
(三)汉语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特定的语法结构
在中国,汉语至少拥有五千年的历史,从中华民族的起源、发展的整个过程来看,汉语一直伴随着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的起起落落。纵观世界上的任何一个民族都是经历了一定的困难与挫折才形成了今天的态势的,没有经历过挫折的民族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不存在的。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汉语由最初的简单的语法结构逐渐形成了复杂的语言结构,这是因为人们的生活,本身就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而人们的生活本身就是语言表达的一种对象。首先,生活的渐趋复杂性造成了汉民族语言的复杂性。也就是说,在人们语言的发展的整个过程中,人们的生活是逐渐发生复杂化的。这正如商品经济的发展一样由最初的物物交换逐渐发展为物与货币的交换,再逐渐发展为今天复杂的商品交换形式,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语言的发展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程度的类似性。其次,语言产生的根源就是为了表达生活,换言之,在语言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是为了表达特定阶段人们的物质与精神需要而产生的,只有认识到语言的这个基本特点才有助于认识语言发展的规律。在汉民族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恰恰符合语言发展的这个规律。要认识到语言发展的这个规律必须深刻认识到语言发展的基本特点,只有在认识到语言发展的基本特点的情况下才真正实现认识到汉语语构的基本规律。最后,汉语语构与汉语表达的复杂性具有正相关关系。实际上,任何民族的语构都是由简单到复杂的一个发展过程,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的语构都是在其发展过程中,实现其复杂化的。汉语语构不同于其他民族的语构是因为汉语在起源、发展的任何阶段都与其他民族具有不相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特点。
二、汉语语构与其他民族语言语构的不同点
(一)在表达对象上
众所周知,语言的发展就是为了把语言对象表达出来,也就是说,任何民族都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对象,建立在正确的语言表达对象上的民族语言才是正确的以及值得发展的民族语言。首先,表达对象是任何民族的民族语言必须具备的语构。可以比较绝对的说,任何民族语言都必须把表达对象放在语构之中,表达对象构成了民族语言的语构,这是由语言的基本特点所决定的。汉民族语言的语构不同于其他民族正是在表达对象的安排上与其他民族语言具有不相同的特点。,也就是说,正是在汉民族语构的不同表达对象的支配下,才使得汉民族语构的形成逐渐与其他民族的语构的形成出现了不同点。其次,表达对象在任何国家以及任何地区都具有不同的特点。从地理上来说,任何国家、任何民族基于其生活的地理环境以及生活的自然环境的不同,更是其基于本民族的语言传统的不同,其语言表达对象都具有不同的特点,这实际上也就内在地决定了语言发展的基本特点,表达对象对于语构的形成产生的影响是绝对的,对于汉族也不例外,汉语的语构在语言表达对象上与其他民族形成了不同的特点。
(二)在表达方式上
前已述及,汉族自古以来就具有含蓄的表达方式,而其他民族,尤其是西方民族的语言表达方式更是显著不同于汉民族。首先,无论含蓄表达方式还是直接的表达方式,最终其绝对作用的依然是这个民族的民族语言的基本规律。任何民族的民族语言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形成属于自己的文化形式,只有拥有自己的文化形式的民族语言才是靠得住的民族语言,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才是真正属于这个民族的语言。任何一个民族的民族语言都是必须建立在自身的文化体系上的民族语言,不考虑自己的文化体系,那么这个民族的民族语言的发展就不是具有长远眼光的发展。其次,含蓄的语言表达往往把目标对象放在语言的最后。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汉民族的语言表达习惯就是含蓄,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中国人,说他想吃这个苹果,那么这个中国人一定不把苹果放在这个句子的显著位置,甚至干脆不放在这个句子之中。含蓄的表达方式实际上就造成了语言表达的语构结构的基本特点。最后,西方民族直接的语言表达方式。无可否认,西方民族在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时候,往往一步到位。也就是说,西方民族在表达自己的感情或者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表达自己的欲望的时候,总是把其表达的对象放在显著的位置,这实际上与西方民族的总的民族提点有根本的关系。西方民族之所以,在整个世界近代化的过程中,一直处于比较显著的位置,与这个民族的民族性格是具有绝对的关系的。
(三)在强调方法上
汉语在强调一件事物的过程中,往往也比较直接,这一点与西方民族有一些相似,但总的来说并不完全相同。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西方民族语言在表达感情以及表达欲望的时候总是直接,而汉语在表达感情的时候很少甚至绝大时候都不直接,这实际上就造成了汉语与西方民族语言的巨大差异。首先,在着重强调一件东西时,汉语往往用感叹号,也就是说,感叹号在汉语表达感情的过程中扮演着这样的角色:强调感情的特有性。也就是说,在汉语之中,感叹号总是要强调感彩的强烈性,无论这种感彩是悲伤的还是愉悦的,感叹号总是能够把这种感彩表达出来,这种语言强调的基本方法实际上就决定了汉民族语言与西方民族语言的不同特点,造成了他们的语构形成了不同特点。其次,西方民族语言在强调一件事物的时候总是运用质问的语气,换言之,西方民族在强调事物时,总是希望让对方自己思考,也就是说,“你看这样做是否合适”,总是想让对方换位思考问题,这是西方民族与东方民族最大的不同点,这样的不同点实际上也就造成了两个民族的语构的不同。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避免语构对教学的影响
(一)教师注重文化渗透
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其对学生的文化渗透过程。实际上在任何时期的对外汉语教学都是一种文化渗透与文化传播的过程。认识到这一点将更加有利于教师实施对外汉语教学,实际上也只有让学生逐渐加深对汉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才能真正地实现汉语教学的目的。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讲授汉语背后的文化底蕴。任何语言学习都是一种文化学习,作为一种文化学习都是建立在对文化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的,没有对文化的认识就没有对语言的感觉。教师要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注重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把文化渗透到汉语教学过程中去,只有把文化渗透到汉语教学中,才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语言感觉。基于汉语语构的复杂特点,只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逐渐把语构放在语言学习的重点上,才能实现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从本质上来说,无论国人学习自己的语言还是对外讲授汉语,实际上都需要进行一种文化学习,只有把语言的学习与研究真正地作为一种文化学习才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运用语言的能力。其次,文化渗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也就是说,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只有把文化渗透的方式进行整合,整合文化渗透方式,实际上也就成为了人们学习语言的一种途径。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只有把文化,尤其是汉族文化传统渗透到汉语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理解汉语语构以及能够接受汉语语构的教学目的。
(二)充分考虑学生的文化背景
基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对外汉语教学实际上最大的难度就在于让学生理解在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的汉语含义。因为人们总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生活,即便对于学习汉语的学生来讲,也是来自于各个不同地区以及各个不同国家的学生为主。这些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之下,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本民族语言习惯的影响,换言之,这种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深蒂固的。首先,只有结合学生的文化背景才能把汉语语构与其他民族语言的语构实现对接。前已述及,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的语构都是不同于其他民族的,也就是说,任何民族语言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都具有不同的语构。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当然是汉语,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理解这种不同语言之间的语构问题,学生只有在不同的语构环境之下才能真正实现对本民族语构与汉语语构的深刻理解。实际上,学生也只有理解到了这种语构之间的不同差异才能真正实现汉语学习的目的。毋庸置疑,在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构的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对外汉语的目的。其次,教师要充分考虑到文化背景的差异性。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之间的不同的文化背景才能实现汉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比如,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有可能来自于不同的国家甚至来自于不同的洲,这样学生学习语言的文化背景就差距很大了,甚至截然相反。所以,在学生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文化背景差异以及语言发展的基本规律才能实现语言学习的目的,也才能真正实现语构的掌握。
(三)任务型教学方法的创新性运用
实际上,任务型教学方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一直被广泛运用,但在汉语语构教学中,一直缺乏运用。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只有把任务型教学方法与汉语语构的教学紧密结合才能让学生主动地进行汉语语构的学习,也才能够真正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任务型教学方法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结合学生所学的知识的程度来进行对学生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一般来说,这种学习任务都是以学生完成为主,教师协助为辅的形式来进行。首先,任务型教学方法只有结合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才能充分发挥任务型教学方法的优势。由于汉语语构具有不同的难度,也就是说,只有在任务型教学过程中,才能让学生更佳深刻地理解语言的语构之间的不同特点。其次,任务型教学能够让学生在不同的语构之下,进行学习。任何语言都具有不同的语构特点,只有结合不同语言的语构特点才能实现语言学习贯彻的根本目的。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地运用任务型教学方法,来拓展学生主动运用汉语的能力,汉语的语言运用能力只有在逐渐地摸索过程中才能充分实现,对于汉语语构的学习更是如此,学生只有在汉语学习的不同阶段不断扩展自己学习汉语的主动性以及创造性,才能实现汉语学习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刘俊.现代汉语语构文化探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5(4).
[2]王梦达.汉语语构文化蕴涵的模式探微[J].青春岁月,2013(24).
新闻部是外语系学生会新增的部门。在学生会里,新闻部起着传播系内外工作活动的作用,新闻部是系里积极向上精神传播出去的窗口,也是外界了解系里工作活动的桥梁。
我在本学期制定的工作计划如下:
一、对系内。
1、制定干事培养制度
1)做事严密,纪律性和自主性相结合,做好干部的跟随者和自我的自导者。
2)主动承担责任,敢于承认错误,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并进行自我完善。
3)在工作中要善于思考,善于观察,做到“眼中有话,心中有事”。
4)积极培养自己的创新思想。
5)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
2、分配新闻部成员的工作任务。
1)文字采编。如:外语系新生入学的感想与所遇困难:外语系新生入学的学习状况与学习计划:外语系高年级学生学习外语的有效方法等。
2)制定学生会工作简报。将外语系学生会各部门的工作目标与活动安排制定成一份书面文件,让系里系外的学生了解外语系学生会的工作与活动安排,从而得到更多人的理解与支持我们的工作。
3)会报编辑,出版工作。将实时动态与优秀文章进行编排出版。
二、对系外。
1、在院里打响外语系新闻部的知名度。如:开展新闻收集站;优秀文章征选;讲述个人经历等活动。让更多的人知道并了解外语系新闻部。
2、以“实效”的工作态度为第一线,本着求实创新真诚的原则对学院内的学习,生活等动态在第一时间给予准确的报道。如:某学系是如何培养学习外语的兴趣的;某班学生在日常对话中提高英语水平等。
3、总结外语系学习外语的经验与优秀方法,传播于院内,让更多人轻松学习外语,培养对外语的兴趣与能力。
关键词: 外语信息化 外语教学 微课
一、外语教学技术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设施的功能不断增加,集幻灯片、投影、电影电视、录像、光盘、计算机及网络众多技术于一体,在大学里得到广泛应用。外语教师可以把外语电视节目带入自己的课堂,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所学语言国的风土人情,感受交际的真实环境。现代化技术对外语教学产生的影响在于:一是基于网络的教学为师生提供了虚拟现实的环境,教学本身打破传统的以教室为中心的学习状况,学生可以进行更广泛的交际、合作、自主学习。二是网络技术为外语教学提供了更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这些影响促进了外语教学模式的发展,同时营造了真实的语言实际环境,突出了语言的交际功能与应用实践。
二、外语教学环境
外语学习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学习活动,脱离时间活动就很难把语言学好。因此,通过技术手段创造理想的语言环境是外语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这个工具根本上打破了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式,使师生的地位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和中心。目前在教学环境中最具代表性的技术为信息技术,可以在上课的同时,把文字、声音、图像等结合在一起,使对学生的各个语言感官进行反复训练,因此能使学生在听、说、读、写、译等多种技能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由于外语教学中的文字及视频资料可以反复查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而灵活地选择所需的学习内容。
三、教学策略
一节课的教学任务能否顺利而有效地完成,与所采取的教学策略合适与否有着紧密的关联。所谓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教学策略具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等基本特征,因此,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的特征,教师确定相应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及手段。在应对教学重点和难点时,教师在讲解的同时演示一些相关的图片、音乐、电影等视频资料,必要时开展一些课堂讨论,及时解答学生的提问,安排学生课后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查阅和搜索相关的文献资料等。同样可以在学习过程中选择适用的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目前语言实验室已经成为外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常规教学工具,是进行外语口语学习的最佳环境。在语言实验室可以上基础课、阅读课、口译课,而且效果相当不错。语言实验室在学校外语教学中运用最广泛,特别适用于以大量语言实践为特点的外语教学。在多媒体语言实验室中,教师课按照教学设计计划,讲授某一知识点,也可根据学生的程度和需要,随机提取大量的外语信息进行教学。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人类的一切语言都是在一定的言语情景中发生的,在多媒体语言实验室中,教师可以综合动用多种媒体,发挥媒体的整体功能,为外语情景教学提供有利条件。同时,多媒体语言实验室的各种功能有利于学生进行跟读练习、个别对话、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为学习者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当然,在运用多媒体语言实验室时,也要注意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这时不但是课堂活动的管理者和顾问,而且是课堂交际中的医院,教师对于活动教学法能否顺利实施起到决定性作用。
1.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结合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最后是要实现学生对知识信息的获取和理解。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展开教学内容的重要工具,将教学内容以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影像形式呈现并融合,通过电子课件、网络等途径传递给学生,实现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的有效结合,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以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学习兴趣。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辅助外语教学,能够让学生最大范围地接触未来工作实际运用中的外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把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日常的外语教学结合起来,让信息化教学发挥其巨大的优势。
2.微课在外语学习中的运用
微课是目前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关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因此“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给我们的教学方式带来变化,它将成为信息化时代外语学习的一种新模式。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知识难点和重点的教学,微课的内容更精简。在外语教学中,微课很适合将一些重点难点有针对性、有比较性、有趣味性地进行呈现,这样又精简,目的又突出,学生印象自然就深刻。微课内容通常由教学视频组成,时长一般为5分钟~8分钟,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时长来说,微课的时间短,如何利用好这高效的十分钟的时间,将课堂中要突出的重点和难点解释清楚,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对于老师就有挑战性,要求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四、结语
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运用合适的教学信息化手段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摸索出一条适合课堂教学、行之有效的信息化教学的应用方法和应用模式,培养学生的外语语言使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程东元.外语教学技术.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关键词】本土化 情境教学 外语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90-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关于职业教育指出,“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从何而来?最重要的是提高我国技能劳动者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提升来源于职业从业者的高水平综合素质,不仅仅是单方面的技术含量,同时也含有文化素质。教育部在编写的《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试行)》中就指出,“英语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掌握职业技能,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以及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开发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急需大量有外语基础的中初级技能人才
2011年1月国务院批准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规划建设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到2015年基本形成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海洋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现在青岛开发区已经实现了桥隧时代,作为青岛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全区已建成六大工业区和环海、海洋科技两大开发区,形成了机电产品、纺织服装、水产品、鞋制品四大出口加工基地。旅游产业迅猛发展,国内外游客大量来到开发区休闲度假,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旅游人次就达到几百万以上;同时大量的外资企业、酒店入驻开发区,出现了人才的巨大缺口,需要大批有文化、有知识,能够将先进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高素质普通劳动者,特别是拥有外语基础的中初级人才。
2.开发区职业中专学生外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多年的教学观察,以及项目组的调查问卷都证明,学生在外语学习中普遍存在下列问题:
2.1学习基础薄弱。
开发区职业中专面向全国招收学生,学生的外语水平层次不齐,数量不少的学生初中阶段没有接受完整的外语教育,水平停留在字母和短单词阶段。
2.2学习习惯未能有效形成。
项目组对所教班级学生学习英语的状况做过调查、统计:87%以上的学生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63%的学生上课铃响后仍未准备好英语课本和笔墨纸张;65%的学生课后作业应付差事、发回作业后不看、不改。
2.3缺乏外语学习的信心。
2.4 缺乏成功感,难以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在上述问题面前,学习外语成了痛苦的事情,感受不到快乐和成功的喜悦。难以体验到学习到新知识的成就感。
2.5 重视专业学习,轻视基础文化学习。
经济发展迅速,大批企业落户开发区,各类商场、酒店同时招聘大量雇员。社会就业求大于供,出现企业饥不择食,偏重专业操作能力的测试,忽略文化基础的做法,致使学生出现重视专业课学习,轻视基础文化课学习,尤其是外语的学习,忽视了自身今后发展的需要,这种短视行为直接导致了外语课堂出现难以控制的现象,如睡觉、随意说话、书本丢失等。
2.6不同专业间外语学习的不均衡。
在调查中发现,旅游、酒店管理、幼师、财会专业学生整体上外语学习水平要优于机电、数控车工、汽修、焊接、物流、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当学生对于就业前景可以预期时,学生的学习动力就直接反馈到课堂学习过程中。
3.本土化情境外语教学成为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突破口
项目组全体老师在反复实验总结的基础上,把外语教学中常用的情境教学本土化作为课改的突破口,进行了有效的教学实践。
3.1注重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努力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职专学生的现实水平决定了他们的不自信和自暴自弃,良好的师生关系,愉悦的学习空气对他们显得尤其重要。
3.1.1 在课堂外与学生交朋友。
良好的情感建立不是在课堂短短的45分钟内就可以完成的。教师要在生活上关心学生,仔细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真诚的走进他们的内心,才能被学生接纳。
3.1.2 在课堂内注意分层教学,保护学生的自尊和积极性。
课堂上教师的真挚的爱和饱满的热情要面向每
一个学生,这就要求教师了解自己的学生,做到胸中有数,在学习过程中做到合理搭配,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关注,感觉自己就是老师眼中的那颗闪耀的星星。
3.2 活化教材,区别专业,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
在教改进行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学生熟悉的人物 、场景、环境、当下发生的新闻、新闻人物等都能较好的触发学生们的兴奋点,很好的聚焦注意力,且注意力保持的时间较长。
3.3 现代情境教学形式与本土的生活化场景相结合,焕发新活力。
赞可夫这样评价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常用的情境教学法有角色扮演式情境教学,模拟式情境教学,音乐欣赏,互联网式情境等形式结合生活化的情境设置,给学生焕然一新的感觉冲击。
3.4 改变评价方式。
将依据考试成绩定优劣的结果性评价方式变成发展的过程性评价。学力不同的学生结果不同,但从纵向的个人发展来看,只要努力了,进步了,哪怕点滴进步,都要给予大力鼓励和真诚的表扬。
4.实施本土化情境教学反思
4.1 吸收学生骨干参与资料
在课改项目的过程中,为了准备与内容相符的本土生活材料,会大大加重教师的工作量。教师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可操作任务分解教给学生去完成。
4.2 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弥补课堂的时间限制,努力营造外语学习的大环境。
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营造外语学习的大环境。首先可以利用学校的广播系统在每天的固定时间播放课本内容或相关听力材料;其次学校和教研组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表现的舞台:朗诵比赛,歌曲比赛,甚至是书写比赛,学校的图书馆要对学生开放,允许节约图书资料,阅览室增加外文阅读资料;每学期组织英语手抄报。适当的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外语的浓厚氛围,增加外语使用的频率,让更多的学生提高外语学习的兴趣。
4.3 防止半途效应。
外语教学本土化忌讳虎头蛇尾,无功而返,这样会挫败学习的积极性。学校要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进行探索;教师也要持之以恒,以持续的激情和敬业精神与时俱进,不断发掘教材与生活的结合点。
4.4 注重教师素质的提升。
舟不进则退。时代不断进步变化,教育对象年年在变。教师应重视自身的继续教育和专业素养的提高,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形式,注意教学过程的反思和案例的积累,不断提高自身的外语水平和教学能力,主动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妍.情境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7).
笔者从事华语教学的历程中,在中高级学习者身上观察到一个极为特殊的现象,也就是语感不足。学习者所使用的华语是合乎语法的,但是使用的适切性则与母语人士有段距离。这种情况形成的原因很多,诸多原因当中,教材的编排方式即为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
在台湾的华语中心,大多是以《实用视听华语》作为教材,而该教材的内容是否符合母语人士常使用生活用语,则仍具有探讨空间。在目前华语教学界着手编写新教材的同时,本研究讨论《实用视听华语》中的兼语句的分布以及呈现方式、说明方式,相信对未来教材编写应可提供参考。
本研究以《实用视听华语》、《新实用汉语课本》为研究对象,探究其中兼语句的分布比例,同时以编写理论进行分析。目前市场占有率极高的两套教材,对华语学习者的学习成效影响深远,希望透过本文能够提升学习者对于兼语句的掌握,进而增进语感使其华语学习成效提升。
随着三个平面语法理论推广以来,研究者们对语义问题关注程度日益提高,对兼语句与致使义关系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同时,前人对兼语句句法语意特征的探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的原因有三:
一是多数从形式出发,主要运用结构主义语法关注这种句式的结构特征和归属,对其反映的语意特征则分析不够,因此不仅泛为模糊,分类方面也不够完善。
二是分类方面,多数从经验主义出发以V1的语义类别为依据进行分类,没有和国内外致使范畴的研究结合起来,所以在基础分类方面缺乏客观性,各类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也因此而难以见出。
三是语料来源,研究者所讨论的语料大多为文学作品,目前已有相关研究指出兼语句存在于现代汉语的口语中的比例极高,因此目前研究者所研究出来的成果难以对于提升学习者口语表达上有所帮助。
二、研究目的与方法
(一)研究目的
以《实用视听华语》、《新实用汉语课本》两套教材为研究对象,分析教材中【致使义】的兼语句分布情形。并针对结果提出建议,试图提升学生对兼语句的掌握以及加强其口语能力。
(二)研究对象
《实用视听华语》共有五册,其中文体为会话以及短文,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仅限于一至五册中的会话篇章。而《新实用汉语课本》共分为五册,第一至第四为会话文体①,第五册则为短文文体。故第五册不在本研究讨论范围。
(三)研究方法
1.分析方法
本研究尝试分析《实用视听华语》、《新实用汉语课本》二套教材,而内容分析法②为最符合此需求的最佳研究方法。
2.分析单位
是内容量化时依循的标准,是内容分析计算的最小单位,一般来说,在教科书的分析通常采用章、节、单元、课、段、词、字、句、页等单位。
各种分析单位须配合研究目的而设定,通常以“课”为单位时,每一课必有一个要表达的主题。本研究是以兼语句为主轴,因此以“句”为分析单位,分析课文中兼语句所呈现的形式,再透过内容分析找出其分布情形。
3.分析结果
各册(不同程度)的兼语句语法类型来分析,在第一册中各类兼语句语法类型呈现的趋势大致相仿,按照比例多寡依次为A3为最高(出现3次),A4位居中间(出现2次),而A1-2、A2-1、A2-2占第三位,各出现一次。A1-1则为零出现率。
第三册则出现差距较大的现象。按照比例多寡依次为A3为最高(出现5次),A4位居中间(出现1次),而A1-2占第三位(出现一次)。A1-1、A2-1、A2-2则为零出现率。
第四册也产生分布不平均的现象。按照比例多寡依次为A4为最高(出现5次),A1-1、A1-2位居中间(出现1次),而A2-1、A2-2则为零出现率。
综上所述,教材中兼语句重现率较高者为A3、A4,也就是“请1”和“让”。出现率较低的则为A1-1、A2-1、A2-2,其代表的语义分别为“请1”、“要1”、“要2”。
各册(不同程度)的兼语句语法类型来分析,在第一册中,各类兼语句尚未在教材里出现。从第二册开始则有了不同形式的介绍A3出现率最高,A1-2次之,位居第三的是A1-1和A4,而A2-1、A2-2则为零出现率。第三册里,按照比例多寡为A1-1、A2-1、A4为最高(各出现1次)。其他则为零出现率。
第四册产生出现差距较大的现象。按照比例多寡依次为A1-1为最高(出现2次),A2-1、A3位居中间(出现1次),而其他则为零出现率。
第五册共有二十课,其中短文占了十八课,而会话仅有二课,因此兼语句的分布呈现零比例现象为可预期的结果。
综上所述,教材中兼语句重现率较高者为A1-1、A3,也就是“请1”和“给”。出现率最低的则为A2-2,其代表的语意为“要2”。
三、结论
对于华语学习者而言,能够使用与母语人士相同的华语是学习的最终目标。学习者在中高级阶段可以将初期学习阶段所习得的词汇、语法加以融会贯通,展现华语学习成效。以本研究中的二套华语教材为例,该兼语句的分布不甚平均,教材中对于兼语句的使用也未加以说明,如何目前教材内容不足的前提下,提升学生对于兼语句的习得,则有待教师适时补充以及提供相关的语境教学,更重要的是教材编写者在未来能编写出适切的教材,以补现有教材的不足之处。
由前人的研究可以看出,兼语句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相当频繁,笔者也相信透过兼语句的研究能够提升学习者的语用能力。因此建议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适合学习者的资料,藉以提高学习者对兼语句语境的认识,进而培养其对兼语句语境的熟悉度,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由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在所有致使义中,“给”在教材中的出现率最高依序为:“让”、“要”、“请”。然而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习者对于“给”仅限于“给予义”而非“致使义”,因此可以推论他们对于致使义采取了回避策略。这个现象同时是华语教师值得注意的一点,当学习者习得了其中一项语义后,对于其他的语意大多采取消极的态度,进而影响学习。然而“给”的致使义仍存在现代汉语中,换而言之,学习者能够充分运用不同语义的话,相信对于华语学习应有不同的帮助。
什么样的华语阅读教材才是最能够符合学习者?笔者认为可以参考他国已经发展成熟的外语阅读教材,把这些外语阅读教材的兼语句分布情况加以分析,将之引用到华语阅读教材的编写上。在本次调查中,笔者认为应该尽可能地补充所有华语兼语句规则来发展其口语能力。
本研究过程中,多方搜集【致使义】兼语句语华语教材有关的著作和研究报告,反复检视,以祈在研究结果的分析中保持客观,避免武断。亦时常向教授请益,与同侪互相讨论,以监控自己的主观性,力求研究的客观性。
本研究参酌前人、学者在【致使义】兼语句上的研究成果,再重新对教材进行分析,相信对华语教材编写以及不同学习阶段的口语能力发展更有帮助。
注释:
①笔者在研究期间未能参考《新实用汉语课本》第二册,故本研究仅讨论第一册、第三册及第四册。
②简茂发、黄光雄《教育研究法》,(台北师大书苑,1991),页236。
参考文献:
[1]方琰.浅谈语类.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8,1:17-22。
[2]方銮飞,林鸿飞,杨志豪,赵晶.中文文本体裁的自动分类机制.中文信息学报,2006,2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