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脑梗死护理护士长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脑梗死是脑血管病中最常见的类型,通常表现为肢体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和失语。而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少见,国内发生率为6.5~14.5%[1],癫痫可发生在脑梗死的任何时期,甚至为脑梗死的首发症状,易导致误诊误治。其大多系脑皮质病变所致。为了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现将我科在临床护理方面的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6年3月~2007年3月,我们神经科共收治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30岁~90岁,平均年龄56岁。癫痫发作按国际抗癫痫联盟分类,复杂部分性发作24例,单纯部分性发作4例,部分性发作继发泛华1例,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11例。肢体在癫痫发作后随即出现不同程度的瘫痪7例。
1.2方法 将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脑梗死4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神经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专科护士给患者进行一对一的护理,根据病情不同和不同的病情阶段制定护理计划,由3人组织的质量控制小组监督实施,护士长检查2次/w,确保了护理计划的准确。及时性。我科用自制牙垫给癫痫患者护齿,即不咬伤舌体和牙齿又能取放自如。还不影响口腔护理。患者及家属非常愿意接受,值得推广。(自制牙垫:竹板整体形象像马蹄,马蹄两末端形状与两侧牙弓弯度一致再缠上纱布,马蹄弓背露在门齿外边,门齿不垫免受伤害,可带牙垫吸口腔异物不受影响)。
1.3护理
1.3.1 保持气道通畅 头偏向一侧。及时用吸引器清理呼吸道及口腔分泌物。癫痫患者牙关紧闭时,用我科自制牙垫给患者护齿,避免了咬伤舌体和牙齿的并发症,同时不影响清理口腔分泌物。
1.3.2 吸氧、皮肤护理 持续低流量吸氧,根据血气分析可随时调节氧气流量。定时翻身拍背,按摩受压部位,保持床铺干燥平整无褶皱,防止褥疮发生。营造一个安静整洁的环境,让患者及家属感到即放心又温馨。患者癫痫持续状态时,可加床档确保患者安全。对高热患者头枕冰帽物理降温。不能进食的可鼻饲饮食,给以足够水分、热量、营养素。
1.3.3 病情观察 观察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脑水肿的发生[2]。观察神志、瞳孔。癫痫发作时间及持续时间。定时测量生命体征并记录,详细记录24h尿量。协助医生做好抢救准备。患者在脑梗死同时又伴有癫痫,脑组织缺血乏氧水肿更加严重。因此用脱水药的时候,一定要准确、及时、快速。
1.3.4 恢复期护理。向患者宣教抗痉药的副作用及安全知识,脑梗死的预防知识。指导患者掌握康复要领,按计划实施。根据病情可以调整计划,即使出院也要定时追访。及时给予指导。
2 结果
患者在癫痫发作时,使用我科自制牙垫护齿,舌体咬伤明显减少,既保护牙齿又防止舌咬伤。见表1。
3结论
本临床护理表明,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要求护理工作不断的改革与创新迫在眉睫。我科自制牙垫护齿就属其一,即经济又使用,患者易接受,效果很好。所以,作为一名适应时代要求的合格护士既要有一定理论水平,又要有丰富临床经验。才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了患者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 赵文新,等.将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老年急性脑梗死57例临床分析[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7,6,83
[2] 侥明俐.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卫生部办公厅,2005,(11)71.
[3] Kopacz DJ, Allen HW, Thompson GE. A comparison of epidural levobupivacaine 0 .75% with racemic bupivacaine for lower abdominal surgery[J]. Anesth Analg, 2000, 90(3): 642-648.
[4] 郭振华,郭宗成,刘昌林,马晓海;动脉硬化性脑梗塞继发癫痫83例临床分析[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0.05.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8年3月—2009年6月我科共收治脑血管患者652例,其中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共285例,脑梗死患者367例,诊断均以CT扫描证实,部分患者经核磁共振证实。患者中男349例,女303例,平均年龄54.2岁。
1.2适用范围患者入院时根据病情、医嘱及患者血管情况确定是否使用留置针,凡患者需一天行多次静脉治疗(主要是甘露醇、甘油果糖)、危重、昏迷、烦躁、血管条件较好者一律使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为72~96h。
1.3留置针的选择均选用苏州碧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Y型密闭式留置针,型号为22~24号。
1.4操作方法按静脉留置针常规步骤进行穿刺、固定,注明时间及责任人[1]。留置针穿刺是否成功,送管是关键,我科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4.1直接送管法对于血管粗直、条件好的可直接将导管全部送入血管后再退针芯,初学者可采用这一方法,可提高操作者的信心。
1.4.2单手送管法右手固定针翼,左手持针座送软管,将软管全部送入血管。
1.4.3双手送管法右手退针芯的同时左手送软管,适用于操作熟练者。
1.5冲管及封管方法用2ml的12500U肝素钠注射液,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500ml中,输液完毕用注射器抽取3~5ml肝素钠溶液连接于输液管上的头皮针,用推一下停一下的手法冲管,剩0.5ml时边推封管液边拔针头。推注速度大于拔针速度,以保证正压封管。
1.6应用情况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留置针使用率为100%,脑梗死患者留置针使用率为60%,平均使用率为80%。
2体会
2.1推广使用前的情况我科从2005年就已开始使用静脉留置针,但由于多种原因一直未能广泛应用,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2.1.1经济上的考虑,担心留置针费用患者不能承受。
2.1.2对留置针认识不足,当时医院只有直型留置针,不便于留置固定和封管。
2.1.3由于未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培训,操作手法和技巧上存在问题,导致穿刺失败、渗出、堵塞等并发症,影响了护士的信心,当时普遍认为留置针穿刺比普通钢针穿刺困难,而且必须冲管和封管,很麻烦,因而有抵触心理。
2.2推广应用方法
2.2.1首先医院选派一名护士到上级医院接受短期培训,回来后固定上白班带教,指导大家使用,发现问题及时向当事人和护士长提出来,护士长通过科周会、晨会组织学习交流,提高应用技巧。
2.2.2科室多次组织学习静脉留置针的相关知识,并进行考核,确保掌握留置针的基础知识。
2.2.3对穿刺技术熟练的人员多排白班以更好地带动留置针的应用,同时也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从而以点带面,逐步推广。
2.2.4科室建立静脉留置针使用情况登记本,内容包括床号、姓名、穿刺部位、留置时间、拔管原因等,不断总结经验,找出失败原因,提高成功率,延长留置时间。
2.2.5对于有脱水治疗的患者每天抄输液卡时在第一组上注明“Qxh”字样,以提醒穿刺时使用留置针,提高使用率。
【摘要】:要加强急症观察室病人的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理安全,减少护理差错、护理纠纷,对危重病人现存或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相关措施,包括组织管理、护理人员管理,加强病人的安全管理,对消除护理安全隐患,减少护理纠纷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安全管理;观察室
我院因为就诊人数多,各科室的病床又常处于饱和状态,而且重症监护室的病房床位数有限,病人病情好转缓慢,病人的周转率下降,迫使一些需要住院治疗的危重病人就滞留在观察室观察。因此,急症观察室的病人病种多样,涉及面广,护理安全隐患贯穿在各种环节中,若处理不慎,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或引起护理差错事故。为了提高危重病人的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我对我科2010年1月到2011年12月留查的1126例危重症病人现存或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
1临床资料
本组男589例,女537例;年龄18到102岁;经各种检查明确诊断的疾病,重症肺炎208例,脑出血289例,脑梗死312例,尿毒症21例,有机磷农药中毒3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5例,重症颅脑外伤18例,癫痫持续状态8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15例,2型呼吸衰竭218例,其中721例能顺利进入相关科室或者监护室进行救治,211例能在观察室接受治疗后好转或者治愈后出院,194例死亡。
2危重症患者现存或者潜在的不安因素
2.1坠床大多数危重症病人因为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有的比较烦躁,翻身时动作过大或护理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导致病人坠床。
2.2压疮病人由于病情的原因,肢体瘫痪,且由于危重症病人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大小便瘫痪,长期卧床等,压疮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2.3摔伤有些病人不习惯卧床排便,执意下床,在下床后发生晕厥导致摔伤,或地面湿滑,走路不稳导致摔伤。
2.4烫伤昏迷和瘫痪的病人,肢体对温度的感知下降,陪护的人私自给病人用过热的热水袋等物品,导致的烫伤。
2.5专科护理不到位急症观察室的病重多样,病情复杂,护理人员的专科性不强且严重缺编,护理工作量大,考虑不到位。
2.6医疗记录与护理记录不到位有时记录会相互矛盾,没有按照实际情况准确记录。
3安全管理措施
3.1组织管理
3.1.1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合理配备护士,保证护理质量和病人安全为前提科学的排班。作为护理人员应具有一定的素质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慎独修养尤为重要。尤其对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昏迷病人、护理安全依靠护理人员的认真仔细的核对、观察来保证。要保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完整性,在工作中必须建立各种规章制度,若制度不健全,组织管理不严,护理工作有章不循都可能铸成大错。因此,要求护士养成审慎、周密、谨慎的工作作风,在护理工作中要一丝不苟,严格查对,准确无误。严格落实交接班制度:坚持做到三交、三接、三清。三交即书面交班,口头交班,床边交班;三接即患者病情交接,治疗护理情况交接,抢救器械使用交接;三清即口头讲清,书面写清,床边看清。交班必须认真细致,不能有任何马虎,从而使护理工作做到有条不紊,减少或杜绝护理差错的发生。
3.1.2医院基础设施的管理将病人的床都改成有床栏的气垫床,且都是有刹车装置,床都带有小轮子,方便病人搬动,减少搬动次数,在病区的过道、走廊、洗涤间、厕所都有“小心地滑”的标牌。
3.1.3完善各项护理规章制度交接班制度、抢救制度、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操作是保证病人生命安全行之有效的护理规章制度。护士长将这些制度分类归纳,整理于文件夹内,并且制定了为重病人抢救制度、服务规范制度、工作环节流程及科室护理质量控制标准等,使一切护理工作有章可循,护理人员行为有规范、工作有标准。
3.1.4加强急救器材、药品的管理将配备好的器材、药品的数量、名称、剂量、有效期、维护日期、检测日期都记录在册。由一名高年资护士或者护士长来定期管理,所有抢救用物做到“七定”定点、定位、定量、定人管理、药品随用随补、器材定期检查维护、发现问题及时送检,随时处于备用状态,保证在抢救过程中万无一失。
3.2护理人员的管理
3.2.1扩大编制扩大护士的编制,可采用合同护士与正式护士搭配,老少搭配协调工作。并对护士定期培训,考核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安全管理各种掌握的程度。增强各种护理工作规范性,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3.2.2加强理论和技术培训由于本科病种多样,护理人员的专科性不强,往往会造成病情观察的不仔细,护理的不到位,对于危重病人没有观察点,所以护士长经常有计划的组织科内护士进行学习,并且制定了一些常见病的护理常规供护士学习,还有定期的“三基”考核,每周的护理技术操作训练,鼓励护士积极参加护理继续教育学习。
3.2.3提高护理文件书写的质量病案是具有法律效应的文件,是医疗纠纷的第一手资料,应做到及时、准确的记录病人所有的抢救措施、医嘱的执行情况、采取的护理措施及详细病人发展过程,禁止出现涂改、遗漏现象。本科护士长会不定期组织护士学习文件书写规范,每天检查危重病人的护理记录书写质量,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并修改。在抢救过程中,限制口头医嘱的使用,在抢救病人时护士执行口头医嘱前复述一遍,并简单记录使用的时间、剂量和药名,事后要根据记录的督促医生补记医嘱。
3.3病人的管理病人入观察室或者转科时,认真做好入院评估,尤其是大小便失禁、昏迷、年老、肢体瘫痪和长期卧床病人皮肤的评估,做好交接班,班班交班都要认真评估。创建压疮风险评估表。对于危重病人要嘱咐家属一定要陪护,并做好安全防范的宣教。对于烦躁病人,做好保护性的约束,防止意外发生。危重病人外出检查或者转入相关科室时,要有医护人员的陪伴,随时观察病人有无病情变化,途中必须准备好抢救物品,以防万一。
4总结
总之,在护理工作中,护士要具备良好的索质,高度的责任心,将熟练的技术护理和适宜的心理护理相结合,才能提高急症工作中的护理质量,保证病人安全。
参考文献
[1]吴迎秋,袁丽瑛,林石珠,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实施后改进护理记录的做法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6 ,6 (7) :50.
【关键词】骨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1-0376-01
1、骨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1.1 护理管理因素
(1)人力配置方面,护士缺编,床护比不达标,缺乏护患沟通,护士对病人不能做到全程服务,临床护士过于年轻化,缺乏经验,梯队建设不完善,民营医院更为严重o(2)缺乏专科护理规章制度,常规制度落实不到位,缺乏针对性监管。(3)缺乏完善的岗前教育,包括专科护理知识与职业道德教育。(4)护理质量管理不到位,尤其是环节质量管理(包括重点时段、重点环节)。
1.2 护士因素
(1)护士责任心不强:①缺乏爱岗敬业意识与团队意识。目前临床科室护士多为独生子女,个性强,缺少团结精神,不能相互堵漏。工作作风不严谨、思想不集中、对病人漠不关心、病情观察不仔细,对病情发展缺乏预见性。②缺乏审慎、慎独精神。护士长期处于繁忙状态,身心疲惫,对病人缺乏耐心,责任心不强。如:没有及时巡视病房,没有及时发现病人病情变化;药液外渗发现不及时;术前、术后、检查、治疗宣教不到位;没有按时进行康复指导,导致愈后不良;基础护理工作未落实,皮肤护理不及时;不重视备皮,尤其是年轻护士,甚至讨厌这项工作,备皮范围过小、不彻底、划破皮肤,而造成感染机会等;生命体征测量记录不及时,不准确,或编造,贻误诊断和治疗。
1.3 专科知识不足
(1)病情观察不仔细。石膏、支具包扎过紧,导致肢体循环不好,甚至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压疮;牵引病人发生松脱、移位、骨牵引针孔感染;断指再植观察不及时不仔细,致再植失败等。(2)切口引流管安全隐患。由于大部分骨科手术创面大,剥离深,术后渗血较多故放置负压引流,护士不注意负压大小、引流量多少、交接不仔细,引流管关闭、受压致引流不畅或加重创面出血等。(3)应急意识和能力欠佳。对复合伤病情缺乏预见性与综合判断能力,应急能力差,技术不熟练,耽误抢救时机。(4)专科用药知识缺乏。未能及时观察用药后反应,如:甘露醇因其有减轻组织水肿的作用而被骨科广泛应用,护士往往认为是常用药而忽视其对肝肾损害;七叶皂苷钠亦可减轻组织水肿,但易忽视其过敏、溶血反应,甚至肾功衰竭,尤其是与头孢菌素类合用会增加其肾毒性,同时,上述2种药物对血管刺激性大,穿刺时若不注意更换穿刺部位易导致静脉条索状硬化,若发生药液外渗对局部刺激较重,使局部红肿、刺痛。(5)老年患者护理隐患。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加重,骨科患者中高龄患者日益增多,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很大压力,压疮、坠床、跌倒、烫伤、肛周皮肤红肿、破溃,老年患者又多合并内科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脑梗死等,护理起来会增加难度,若不具备一定的专科护理知识,潜在的护理隐患亦越来越多。(6)安全用药缺陷:给药不足,抗菌素未按医嘱准时给药,未认真落实现配现用;用药途径不对,漏给错给病人药物,药物配伍不当。护士在操作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未检查药物质量;未顾病人病情,擅自加快或放慢液体滴速;对新药的使用方法、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不熟悉、不了解。(7)护理病历管理隐患:护理病历是重要的医疗、法律文件,是医生迅速、准确采取治疗措施的重要参考资料,而部分骨科护士不重视护理文件的重要性,经常会出现记录不及时、不准确、不全面,医护记录不一致等现象,这会给医疗护理安全带来很大隐患。
1.4 病人因素
病人没有及时进行角色转换,对疾病知识缺乏正确认识,骨科疾病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较高医疗费用、长期限制活动、功能恢复不良等因素影响下,病人往往会失去耐心和信心,产生不信任或抵触情绪,不能很好配合治疗和护理,也容易产生不良后果。
2、防范措施
2.1 护理管理方面
(1)成立护理安全质量管理委员会,明确职责,完善奖惩机制,进行全面质量管理。(2)合理人员配置,完善梯队建设,开展全程优质服务。(3)强化安全意识,重视安全管理,加强护士专科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加强法律法规学习,定期不定期召开安全讨论会,每月固定学习时间,经常组织护理知识考试与竞赛,邀请医师讲解新技术、新疗法,定期组织各级护理查房。(4)以科室为单位,开展小组竞赛活动,每月评出护理明星,适当奖励;利用早会时间,每天学习10min专科护理知识;针对重点病例进行讨论。(5)科室护士长加强管理,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操作常规与流程,加强重点环节质量管理,重点时段人力配置。(6)新人职护士,一定要经过严格的培训与考核方能进入科室,入科后应安排高年资经验丰富护士带教一定时期后,再独立值班,护士长要根据科室具体工作科学排班,有效安排人力,并设有二线班。
2.2 护士方面
(1)提高自身素质,端正工作作风,工作严谨,服务热情,重视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提高满意度,缓解护患矛盾。(2)加强业务学习与技能练习,提高业务能力,虚心好学,严肃职业道德;工作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善于总结和提高。(3)加强责任心及骨科护理知识学习,对骨科常见并发症有预见能力,如:压疮、骨筋膜室综合症、脂肪栓塞、泌尿系感染、意外损伤、循环障碍、感觉异常,给予适当干预,防止并发症发生,对病情有正确判断能力。(4)加强基础护理工作及宣教,如:术前如何指导病人练习有效咳嗽、床上排便、脊椎后路手术病人卧位练习,颈椎前路手术练习气管牵拉等;术后鼓励病人尽早康复训练,但要注意强度不宜过大,注意保护骨折部位,防止移位。对脊髓损伤患者,护士要协助其进行轴线翻身。关节置换病人,分阶段进行康复训练,反复强调术后注意事项,必要时形成书面文件。
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质量的第一生命和核心目标,护理工作在新形势下构建了一套护理安全管理的理念、方法、制度、流程,培养护士知法、懂法、守法,以严谨的工作作风及优良的服务,有效地维护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树立了新一代护理人员良好的职业形象。对患者认真做好宣教及告之工作以提高安全意识,从而保障医疗护理安全,
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11ndll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是采用能发出荧光的荧光素钠快速注入血管,用装有特殊装置的眼底照相机连续拍片记录荧光素在眼底血循环中的动态情况,以便了解眼底的微循环结构以及各种生理病理变化.可以查到用检眼镜查不到的细微病变,是一种极有价值的诊断技术,在提高眼底病诊断的可靠性及制定眼底病的激光治疗方案等方面提供了有效的依据,但是,该检查具有一定的风险。尽管荧光素钠至今被广泛认为是一种安全的染料药物,但注射后仍可能出现眩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荧光素钠注射液的药品说明书明确指出可能发生荨麻疹.呼吸困难,哮喘发作、呼吸停止、血压下降,休克、心脏停博、心肌梗死、肺水肿和脑梗死等过敏反应。因此,FFA是眼科具有潜在风险的检查之一,有效地运用护理安全管理可以减少和避免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通过将近半年的观察,现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自2010年11月至2011年3月共接受FFA100例,其中女性 63例,男性37例,年龄7-82岁,平均年龄49.5岁。
1.2方法
1.2.1首先对100例行FFA的患者,进行了护理安全的危险因素分析,总结出影响FFA患者护理安全的风险因素。
1.2.1.1药物自身的风险
荧光素钠是一类诊断用药,一般机体对荧光素有较好的耐受性,少数有轻微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个别病例会发生休克死亡的严重并发症[1]。注射该药物本身存在潜在的过敏反应的风险。
1.2.1.2病人自身的风险
多数患者都希望做完检查就走,不愿意在造影室停留较长时间。如果发生迟发的过敏反应而不能得到及时的观察、处理,就可能导致比较严重的后果。
1.2.1.3药物渗漏的风险
注射部位的药液外渗可引起局部剧烈疼痛和注射侧手臂的钝痛。个别护士静脉穿刺技术不熟练,责任心不强,检查过程在暗室环境中不易观察,患者反应迟钝等均可导致药物渗漏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1.2.1.4剩余药物处理不当的风险
一支荧光素钠的剂量是5ML,一般情况一个病人只用3.5ML,个别护士对未使用完的剩余药液不按医疗废物处理,造成环境污染。
1.2.2总结FFA护理工作配合要点,并采取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可以减少以上风险的发生。
1.2.2.1重视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权,签FFA同意书
荧光素钠是一类诊断用药,少数患者用药后可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极个别病例会引起休克死亡的危险。因此,应做好造影检查前的评估。造影检查前,常规检查生命体征,详细询问过敏史及过去史。对本品过敏者禁用;有哮喘史和其他过敏性疾病者禁用;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禁用。检查前应重视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权,充分告知患者及家属检查中和检查后潜在的风险,让患者和家属能够充分理解配合,签造影检查同意书后再进行检查。
1.2.2.2建立患者造影资料的登记
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检查日期,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体重、血压,脉搏、有无药物过敏史、联系电话等)及使用药物情况(造影药物的批号、有效期、注射药物的剂量、有无不良反应等)应做好详细的登记,便于一旦发生不良反应时有证据对照;也便于患者发生迟发反应时能及时与医护人员联系;更便于药物不良反应的上报和查询相关信息。
1.2.2.3提高护士安全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
强化护士学法、用法意识,让法规制度监控PPA操作规范,坚持依法护理;强化护士对药物过敏的认识及急救技能的培训,注射前再次询问药物过敏史,一定要掌握一般情况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是在推注药物后的10~30s或给药后半小时内,此时应保留静脉通道,以备抢救时用,同时应配备氧气及急救药品和仪器,而且需要经验丰富的护士配合检查,并严密观察患者反应。
1.2.2.4严格执行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
医护人员一定要掌握荧光素钠致过敏性休克的抢救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便于紧急情况时,医护人员能有条不紊地进行抢救,避免慌乱,尽一切努力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1.2.2.5检查后及时观察,认真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检查完毕,嘱患者休息,观察30min,如无异常,方可离去。告知患者及家属药物注射后可有一过性的皮肤、巩膜、小便发黄,为荧光素的染料特性所致,此药通过肾脏排泄,嘱多饮白开水可促进药物排泄,24-48h后即可自行消退,消除患者及家属紧张恐惧心理。
1.2.2.6严防药物渗漏
加强护士三基三严训练,加强核心制度的落实,护士长经常督促、指导,在人员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安排责任心强、操作熟练的护士参与检查配合,取肘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确保穿刺成功后,再注射药物,注射过程中仍须严密观察注射部位有无液体渗漏,一旦出现药物渗漏,立即停止注射,同时做好对症处理并严密观察随访。
1.2.2.7认真做好剩余药液的终末处理
组织护士学习经卫生部颁布实施的《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法》,增强护士对医疗废物分类处理的认识,并对未使用完的剩余药液严格按医疗废物分类处理的原则进行处理,避免环境污染。
2 结果
本组检查后2例出现全身荨麻疹,1例出现恶心、呕吐,以上病例经及时发现、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
3 结论
由于注射荧光素钠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使FFA具有一定的潜在风险。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能成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半年的实践证明:检查前精心准备,检查中密切观察和熟练配合,检查后正确及时的观察、处理是保障医疗护理安全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