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级英语教学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高级英语中跨文化教学现状
近年来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跨文化教学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已是英语教学中不争的共识。跨文化教学的重点应该是“提高意识”而非“认同采纳”。作为英语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高级英语》除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外,还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特别是提高学生对于不同文化的分析鉴别能力。因此,《高级英语》课程需要注重教学中双向文化认知的导入,创设中西文化的课堂交流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高级英语教学阶段除了对基础阶段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进行巩固和提高之外,更重要的就是文化意识、特别是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因为高级英语阶段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语言技能和知识.而运用语言知识需要对一定的目标语的社会文化,包含历史文化、生活习俗、风土人情等内容的融会贯通。
二、高级英语教学中实施文化教学的障碍
(一)英语教育考试导向及其要求。
刘润清先生在(21世纪的英语教学》一文中不无忧虑地指出.“目前英语的教与更多的是出于商业目的,并不是为了发展什么‘文化’和‘社会’的目的,这正是有识之士所担心的”。各种英语考试多半是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的考查,这样.英语教学的过程免不了过分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对其语言所蕴藏的文化却往往忽略。而高级英语教育更是如此。
由于高级英语的语言知识量非常丰富,能力要求绝大多数也停留在英语语言的听说读写译。学生没有太多涉猎到文化的内容,对他们的考试成绩影响不大。2004年修改的《高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大纲》加大了对于文化内容的考核,虽然考察的基本上都是常识性的内容,但由于多年来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师生文化意识淡薄,课堂文化元素难寻,跨文化教学的路依旧艰辛。因此,认真研究跨文化教学,探索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真正提高高级英语教学质量,培养未来社会所需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英语教师的文化素养。
受我国多年应试教育及高校扩招引起的综合教学水平降低的影响。很多年轻高级英语教师本身就缺乏渊博的中外历史、社会文化知识,再加上学生本身的不重视,在高级英语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注意教那些考试要求的内容而忽略一定的文化社会背景。这些状况应该引起英语教师的反思。所以,培养跨文化意识的人才呼唤有较高的语言素质和较强的文化素养的教师。
三、高级英语教学中实施跨文化教学的措施
虽然高级英语教学中实施跨文化教学有诸多障碍和困难,但这不是不进行跨文化教学的理由。不管教初级英语还是高级英语,在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应该有意识地进行文化教学,而且要持之以恒,因为“语言学习者不可能一下子摆脱自己固有的文化而轻易获得另一种文化” (Byram,1994)。那么如何在高级英语教学中实施跨文化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挖掘教材,顺势拓展。
现行的张汉熙编AdvancedEnglish及杨立民编Con.tempo.r~-’yCollegeEnglish等教材有一个特点是“文化渗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材料。深挖其文化元素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增加学生对文化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师在讲授肯尼迪的就职演说时就可以围绕美国总统选举、任期等内容展开,并可以对比中美两国元首等内容,让学生将相关知识铭记于心。又如“VirginiaWoolf’的“Professionsdorwomen”中有关于英国人不愿吃鸡腿的习惯——吃鸡腿等于“sacriifce”,中国学生对此不理解。这种不解源于中英饮食文化的差异。
(二)词汇教学,彰显文化。
语言中受文化影响最大的是词汇。PeterTrudgill在《社会语言学》一书中指出:“一个社会所用语言中的词汇体现出该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主要差别。”英语中有许多词汇来自神话、寓言、传说或典故。了解这些词背后的文化,有助于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又如在学动物名称时可以介绍宠物习俗。任何民族都有自己喜爱的动物,因此宠物文化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例如中英两国的人对狗有不同的传统看法。中国人一般厌恶鄙视这种动物。常常用狗来形容和比喻坏人坏事,诸如“狗仗人势、狗腿子、狗眼看人低”等。但是英国人对狗有好感,认为狗是忠实可靠的朋友。因此,英语中有许多关于狗的习语。例如luckydog。喻指“幸运的人”;bigdog,喻指“大亨、要人、保镖”等。词汇富含文化,只要教师勤于探究和积累,通过词汇教学.可以让学生学到许多课本上没有的各种文化知识,另一方面.学生会更加佩服老师知识的渊博。总之,这是教学相长的好事。
(三)灵活教学,渗透文化。
高级英语教学要求教师创造新颖、灵活的课堂教学形式和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在有限的课堂实践内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由课堂上的客体(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会自然地体会到英语语言的特点,教师再通过分析课文的语言特征,归纳出英语的特点与文化背景的联系。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英语实质的认识和文化的理解,最终提高学生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更准确、更恰当、更丰富地运用英语的能力。另外,高级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实也是贯穿于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就是反复训练,频繁练习。教师授课时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穿插一定的英语新闻、时事等内容,既可以拓宽学生文化知识面,又可让学生学会更多的地道语言表达:让学生课后大量阅读一些英语原版剧本、著作、英语报刊杂志等,收听、收视英语节目,定期参加英语角活动等,增加学习英语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一、在调查了解摸清底细的基础上分组
由于每个学生在学习目的与动机、学习习惯与方法、智力水平与接受能力上存在着差异,如果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墨守陈规,这就往往会适成许多学生“初一劲头十足”,“初二情绪低落”,“初三放弃不学”的局面。到了初三,英语教师面对众多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且对英语失去学习信心的学生,真是弃之不忍,教之无策。只好课上教好生,课下抓差生,加班加点,辛苦之极却事倍功半。
如何摆脱这样困境,变被动为主动?如何提高教学效果?于是我在“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上进行探索。既然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有明显的差异,那么只采用面对少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显然是不符合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要求的。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主渠道,如果把大多数中差学生排除在外,势必造成课上损失课下补的恶性循环。
分组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将学生分成人数大约均等的若干小组,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面对这种形式教学可使各组学生在45分钟内各有所获,逐步达到人人达纲、整体提高的目的。
(1)先摸底,后分组。
分组之前,教师对全班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与分析。要了解他们英语知识究竟掌握多少,实际运用能力有多高,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如何?了解的方法可采用问卷、测验、谈话、看学习档案等形式,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组,并分别提出适当的教学目标。
1994年10月,我接了初三、二班后,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对学生逐一做了认真细致的分析。从上学期期末成绩看,该班56名学生,英语总分与及格率均为全年级之末。?各分数段情况如下:81分以上3人;70-79分12人,60-69分17人,60分以下24人。两极分化相当严重。大多数学生认为基础没打好,提高英语成绩无望,不如从其他几门学科上弥补英语的不足,已开始放弃英语学习。摸清底子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分组教学计划。我把56名学生按上学期英语考试成绩分为A、B、C三组。A组由69分以下的24名学生组成,B组由17名中等学生组成,C组由l5名70分以上的学生组成。为什么把学习最差的编为A组?我的想法是,评定成绩A为最高等,A是26个字母之首,A又是最常见的重要符号。在我的心目中,A组最差又是最重要的,在他人眼里,A组不易想到差生组,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消弱他们的逆反心理,在感情上容易接受。
(2)实行组间互帮互学。
我把该班分成三组后,继而建立了C组帮A、B组的个人承包责任制,即由C组或B组的一个学生帮助A组或B组的两个学生,看谁能尽快将自己所负责的两个成员拉入C组和B组中。
建立这种承包制的依据是:“合作学习理论”。这种做法的优点有二,一是便于学生之间形成互帮互助,优生带差生,差生促优生的良好学风,利于增加班内凝聚力,启动学生的内部活力。二是便于教师的指导检查。
(3)实行动态组合。
分组后,各组成员并不是一成不变。每隔一段时间,经过达标检测分析后,?各组成员间个别调整。如将A组个别学生调到B组,将B组学生调到C组。由于调整是在表扬鼓励的基础上进行的,增强了差生进步的信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针对差生实际实行目标激励
在实施分组教学的同时,通过搞活动,开座谈会等形式,给差生以充分展示进步的机会,帮助他们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树立学习信心是教学活动的心理准备工作,要变信心为行动则需要有追求的目标。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追求目标愈高则行动的内驱力愈大,但是面对心理素质还不稳定的中学生,如果教师所提的目标过高,使学生可望而不可及,那么所定目标也就成了空谈。所以在分组以后,我总是先由学生自己提出切合实际的长远目标,然后在分析个体情况的基础上为每个学生修订目标,提出更加具体的近期、中期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运用目标激励的作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当学生在困难面前退缩时,我就用奋斗目标激励他们,使他们重新鼓起奋发向上的勇气,向着目标努力。
三、分组教学,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
实施分组教学,教师最难处理的就是如何在45分钟的有限时间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容易,但教室只有一个,教师只有一人,如何处理好分组讲解、分组练习与重点讲解、具体练习的关系就不容易了。处理不好,就会造成课堂失控,产生新的分化。
关键词:英语;口语;问题
新课程标准要求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营造一种良好的语言环境。笔者认为,搞好中学英语教学,需要注意下面四个方面的问题:
1端正认识
用英语组织教学,对于青年教师来说,语言基础并不存在问题,主要是认识问题。要在思想上重视它,注意课堂用语的系统性、规范性、交际性和针对性。对于部分口语有一定困难的中老年教师来说,用英语组织教学,首先要消除自卑感,在实践中树立自信心。先备好、讲
熟最常用的课堂用语。在此基础上,日积月累,使其逐渐达到熟练的程度。
2处理好两个关系
首先是英语和母语的关系。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坚持尽量使用英语的原则。利用学生已学的英语来解释或介绍新的教学内容,以便在真实的教学情景中增强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但在教语法和讲解抽象名词时,可适当利用母语。用英语来概括这个关系就是:Speak English if possible,speak Chinese if necessary.
其次是课堂用语中准确和流利的关系。准确指的是我们用语言表达思想的正确程度(包括语音、语法、用词和语体的正确);而流利则是指我们表达思想时的流利性。长期以来,教师对学生口语练习中出现的错误是有错必纠。过分强调语言形式的掌握及语言准确的训练,使不少学生因怕讲错而不敢开口。与此相反,我发现部分教师的课堂用语听起来似乎很流利,但语音、语法错误、逻辑性的错误却比比皆是。有些“低级错误”甚至连学生也能指出来。这种以牺牲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来追求“流利”的现象是不可取的。因为,教师的不规范语言将直接影响学生的理解和领悟程度。
3扩大课堂用语的交际性
课堂用语的交际性,目前还远远没有体现出来。不少教师把课堂用语的使用仅仅局限在少数几句课堂用语中,不敢越雷池半步,放弃了许多师生可以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例如,教师找到了一本好的工具书,就可以用英语向学生简要地推介或回答学生的提问。有些教师担心学生的水平还不够。其实,学生对这种真实的言语交际活动很感兴趣。关键是教师是否敢于挑战自己,有没有这种扩大言语交际的意识。还有一些教师担心这样做会影响教学进度。从教学目的是交流的观点来看,这种担心也是多余的。最新的理论表明:“真实的语言交际活动是学生认知语言的重要渠道。”
4虚心学习,敢于实践
一建构主义理论
多媒体教学中运用建构主义可以指导我们的教学活动。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称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重要分支,它来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最早的建构主义可以追溯到由皮亚杰提出来的认知发展理论,此后有很多学者投身于相关的研究当中。经过时间的积累,相当一部分关于建构主义的文献已经获得发表。目前,建构主义理论已被认为是教育领域中非常有效的教学理论之一。从总体上来说,建构主义是关于知识学习本质的理论。根据建构主义理论,世界上一切事物的意义都是由人所赋予的。建构主义学者认为,认知是大脑建构的结果,这种建构通过学习者在特定环境下与其他人的互动发展而来。知识建构的本质就是,学习者会通过个人活动和社会活动来主动选择和不断积累知识,从而达到教育目的。简单地说,学习就是个人与社会不断互动的过程。学生、老师、任务和教室都是整个学习过程的组成因素,其中学生是这个过程的主体。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进行建构的过程。这也就是说,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经验和知识为基础去认知新的信息,形成自己的理解,最终获取新知识。老师的作用并不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帮助学生进行意义的建构。学习过程中的所有因素,包括学习的期待、动机、意图和现有知识等,都会影响到学习的质量。与传统教学相比,老师和学生的作用与角色在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中已经经历了很大的变化。大量学者已经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了一系列的建构主义教学原则。除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之外,建构主义还很看重教学中的情景创设、互动交流和意义建构等方面,这些关注点往往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由于学生被看作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跟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就会发生非常大的改变。在建构主义理论中,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扮演主要角色,而老师仅仅是支持者、促进者和指导者。在学习过程中,最需要重视的是学生的知识建构,老师仅仅起到支持性作用。其次,建构主义注重情境创设,这就说明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注重意义的建构。另外,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互动与交流必不可少。因此,如果我们用建构主义指导我们的教学活动,学生与老师之间必须保持一个沟通互动的双向关系。
二建构主义与多媒体教学
教学理论决定了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的发展与建构主义理论紧密相连。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对一门知识的掌握是与他人、外界不断进行互动的结果。学习者不仅能从教学中获得知识,还可以通过他人的帮助(例如老师或者同学)或使用必要的学习资源,在社会、文化背景中建构意义而获得新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身是起决定作用的,他们是知识建构的主体,而老师只是组织者和指导者,他们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基于建构主义的特点,这个理论与多媒体教学的原则是一致的,因为多媒体教学也是一个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建构主义理论在很多学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概括来说,它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它为人类的学习过程做出了一个全面的阐述。通过这样,人们熟知了“构建”这个概念,以及构建学习环境的方法和方式。其次,它强调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而认知被认为是人类对原有知识进行重组的过程。同时,它认为个人理解具有独特的价值,而认知就是一个创建新的个人理解或者新的意义的过程。学习不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实现的,也不是通过单一地接收新知识或者新信息实现的,而是在两者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的。最后,它不仅强调了个人在认知过程中的主要作用,也指出了老师们的指导作用。尤其是在认知的过程中,对意义建构起主动作用的不仅有学生个人,还有信息处理的呈现者——教师。然而,在现实情况下事实并非如此。学生很难起到主要作用,他们成为被动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进行正确的自我定位,用指导者和引领者的角色取代领导者和灌输者的角色。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建构主义教学方法把教学模式从教学向学习过渡。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是机械地向学生传递各种知识和技巧,而学生却不知道如何去学。在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学习如何去学,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巧。众所周知,教育不应该仅限于学生阶段,而应该贯穿一生。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和技巧,提高自身的学习热情、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于教师来说,教育的目的是指导学生如何去认知世界,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体到英语教师身上来,他们的教学任务就是让学生们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水平。为了完成这些任务,我们需要建构主义的指导,用建构主义来指导大学英语教学是一个明智之选。
三建构主义视角下高级英语课程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法基础,但却不能给学生提供充分练习所学知识的机会。要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学生必须学会在现实语境中分析、聆听和学习。在多媒体的教学环境中,学生要同时进行看、听和做出反应,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去记忆和学习。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学生们可以锻炼自己的口语能力。老师们可以以自己的学术能力为基础,将多样化、情景化的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同时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跟传统教学工具相比,多媒体教学技术更能符合当代的学习需求。在笔者看来,在高级英语课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呈现丰富的信息当今网络的便利使得人们可以用多种多样的方式与全世界沟通交流,老师也可以选择一些新的有趣的方式向学生呈现信息。多媒体可以让图片、动画和声音等融入课堂之中,这就提高了我们呈现材料的能力。图片、动画等可以把科学理论演绎得栩栩如生,学生也可以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他们可以观察动态的实验,近距离地观察微生物,并且可以用鼠标或者键盘去操作图像、实验和互动性课程。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其中一个优势就是迅速有效地传递信息,并且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兴趣。另外,相比传统教学模式而言,在高级英语课程中应用多媒体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投影屏幕取代了黑板,电脑操作取代了粉笔,文字展示取代了口头阐述。通过恰当处理大量信息,多媒体在有限的时间里加快了教学进程。例如,当老师要解释语言点时,他们只需要点一下鼠标,相应内容就会在屏幕上一一展示,学生也能清晰轻松地获取信息。2.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多媒体技术与高级英语课程的结合培养了学生处理、收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多媒体技术提供了开放的信息来源和特定的背景材料,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成为独立的学习者。多媒体教学可以创造活跃的教学环境,并且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让学生在信息复杂的环境下思考和研究。以电脑技术为基础的多媒体教学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这种能力是无法通过学习教材而获得的。每个单元的图像和链接都呈现在电脑上,学生也可以通过鼠标和键盘获得网上的信息。通过提供图书馆里没有的新闻、期刊和数据库的相关链接,多媒体教学向学生们展示了如何利用网上的信息来源。通过特定的链接,学生们能非常方便地找到相应信息。当学生可以具体形象地看到图像时,他们会更容易理解课堂中的重点难点,并且能发掘与话题相关的更多知识。有了多媒体技术,老师能更容易地完成教学任务,也更便于学生接收和熟记新知识。学生本身是情景教学的领导者,只有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才能让他们具有创造语境的意识。3.创造互动的机会教学中的互动包括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交流的机会,网络资源也能引领学生去查询相关信息,激发学生的思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有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与他人交流的欲望,从而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来。例如,《现代大学英语》第二版的精读5中的第9单元是美国前副总统艾伯特•戈尔的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奖感言,探讨的是全球变暖的问题。如果任课教师在课堂上能利用多媒体播放关于全球变暖问题的视频,就能刺激学生进行相关的讨论。他们可以思考什么是全球变暖,认识全球变暖问题的严重性,并且讨论全球变暖问题的解决办法。在课堂上,多媒体能帮助老师分析和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充分利用Word文档、幻灯片等多媒体软件,教师以培养学生的重组能力为目的,设计科学的教案,并且借助多媒体工具向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相关信息。借助这种方式,教师从教室统治者转变为教学设计者、指导者以及信息获取的带头人。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教师角色的转变有益于增加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4.实现意义的建构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学生是意义建构的主体,这就要求他们自己去完成意义建构这个目标。然而,在很多情况下,学生们自身并没有实现意义建构的能力。幸运的是,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实现它。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刺激学生对高级英语课程的兴趣。多媒体信息能积极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从而锻炼他们的抽象能力、具体思维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这些都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意义建构能力。另外,大量丰富的信息输入和教师指示都能更好地推动意义建构的实现。以《现代大学英语》第二版的精读5中的第9单元课文为例,课文主要阐述了全球变暖问题的严重性。因此,作者呼吁全球人民一起行动起来去解决这个世界性问题。在教师介绍了作者和文章的背景以及比较难的语法点之后,学生就可以提出相关问题并且与同学进行讨论。最后,大部分学生能对文章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如果学生想要对课文内容有一个系统的认知,他们就要在网上搜索更多关于文章和作者的信息。由多媒体技术带来的信息能帮助学生完成意义的建构。
四结语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在高级英语课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是可行的和必要的。将建构主义理论与英语专业的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能够培养学生语言的实际使用能力,也能实现高级英语教学的高质量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是以情景创造、互动和意义建构为特色的,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多媒体教学模式能提高高级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虽然多媒体教学模式是一种充满活力的教学模式,但也要充分认识到它的缺点。无论现代技术多么发达,它也仅仅是一种辅助的教学工具,不能取代老师在课堂中的作用,需要依赖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共同努力,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另外,高级英语的多媒体教学还处于初期阶段,还需要进行更多的探讨。
作者:黎劲飞 单位:广东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CanaleM,SwainM.THEORETICALBASESOFCOMMUNICATIVEAPPROACHESTOSECONDLANG-UAGETEACHINGANDTESTING[J].AppliedLinguistics,1980(1)
[2]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1)
[3]孔迎春.认知风格对英语学习策略选择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7
关键词:高职;英语课堂;提问;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1-06
高职英语课程的改革方向是“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和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但是,目前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若课堂发问的难度过大,学生难以理解,则无法有效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会影响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打击学生说英语的信心;反之,如果课堂提问的难度较小,学生无法学到新的知识,能力水平难以提升,就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提问问题的难易度、提问时机的把握、提问方式的选择等方面都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笔者做简要探究。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为什么要提问。传统的教学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在黑板上写,学生在下面听、在书上记。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已不像古诗文那样只作为研究对象了,其作用和价值更加趋向于一种文字工具。简言之,学英语就是为了方便交流与沟通。这就要求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也随之改变,把能听懂、会表达放在首位,课堂的互动交流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课堂提问则是师生互动的主要途径之一。
其次,弄清楚教师应该问学生什么问题。一方面,要把握好所提问题的难易度。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在全面权衡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基础上,力争给每个学生平等的机会,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循循善诱。一般说来,同一个问题采用不同的问法,用不同的词汇来表达,其难度也就不同。在提问时,应该“因人施问”和“因材施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提问方法和不同难度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学生来回答。同样,把握提问的时机也很重要,它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经验和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另外,要让所提问题紧密围绕学生所学专业。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多下功夫,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提前收集、整理相关专业的英语知识和用法。 在高职英语课堂中,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结合相关专业特点进行提问。例如,在外研社出版的职业院校规划教材英语中,“ Unit 5 At the Hotel”主要谈的是下榻酒店的交际用语,那么在旅游专业学生的课堂上,可以学生用英语和酒店接待员(由班里同学扮演)进行英语对话;又如汽车商务英语中有涉及客户购车等方面用语,因此,在汽车营销专业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用英语向顾客推销一辆性价比高的车等。这些问题的设计从学生的专业出发,使教学内容生活化、真实化,有利于激发学生讲英语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所学内容在以后工作中的重要性。
最后,教师要知道该如何提问。一要把握提问的时机。良好的开始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在上课之初提出一些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迅速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不失为很好的提问策略。此外,随着课堂教学的推进,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不失时机地安排发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很快掌握所学内容。在讲解结束后及时抛出提问,目的是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促使学生为下一节课做好预习准备。二要多给予鼓励和肯定。应多多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提问。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也应耐心解答,同时,对那些在课堂上能够大胆提问的学生也要多加以表扬和肯定。当学生回答出问题后,教师应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比如“You are pretty smart”“You do a good job”等。这些激励性的语言,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学生的学习可以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三要注意提问的态度。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也非常重要,态度和蔼亲切会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对他们的学习和身心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要善于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并善于发现和肯定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拥有自信心。教师只有对自己的教学有自信,才能点燃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总之,提问的艺术关键在于对所教教材的用心研究,为所教学生耐心解惑。只有采用丰富灵活、喜闻乐见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才能真正达到有效的英语训练目的,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最终达到师生都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