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物流企业信息化

物流企业信息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物流企业信息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物流企业信息化

物流企业信息化范文第1篇

1.1物流信息平台规模小

效率低我国的中小物流企业,物流信息平台规模小,大部分中小物流企业没有实现物流信息化,只有极少数的中小企业建立了自己的信息系统,而且仅仅用在财务管理系统上,在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运营计划及客户关系管理诸多方面,很多中小物流企业在这些信息平台上都是空白的,日常的沟通联系习惯使用传统的人工模式,主要采用电话或传真的方式,工作效率低下,沟通的时效性差。

1.2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较少

应用范围有限根据调查得知,国外的物流企业大部分都已使用RFID、条码技术、GPS及EDI技术,并广泛使用货物运输管理系统、仓库管理系统、订单管理系统、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先进的系统,而中国的物流企业特别是中小物流企业,这些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先进的系统应用非常少,应用范围也是很有限的。

2制约我国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瓶颈

我国中小物流企业还没有形成固定的运作模式,不同操作模式的物流企业对物流信息化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对物流信息化标准缺少清晰的、全面的认识,是物流信息化发展的主要障碍。根据调查显示,现阶段制约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体现出来。

2.1信息化意识淡薄根据调查得知

在美国,物流信息化是物流企业提高客户服务的满意度、降低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的基本方式,也是国外企业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基本条件,对国外的中小企业来说,为客户提供信息化服务内容是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方面。而在国内的中小物流企业中,根据调查的情况表明,我国很多物流企业特别是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意识非常淡薄,不重视物流信息化建设,没有把物流信息化建设放在战略高度上来全面认识,有些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只是停留在满足企业的内部日常管理的前提下,没有进行客户物流信息化方面的建设,这些观念制约了物流企业在进行物流信息化建设中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投放力度及建设的效果。所以,我国中小物流企业要强化物流信息化意识,并把物流服务当作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把为客户提供信息化服务作为建设的重点,打破传统的物流服务模式,有针对性的在物流操作流程及物流管理模式上进行改善,建设符合实际需求的物流信息化系统。

2.2信息化标准缺乏

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全面,并存在一定的偏差,有些物流企业虽然引进了物流信息化技术,由于没有建立物流信息化的执行标准,不熟悉物流信息化的操作流程,造成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系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不能真正实现信息共享,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并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极大的影响了整个物流产业在竞争力方面的提升,并制约了我国中小物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3信息化技术落后

我国中小物流企业虽然投放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及财力,进行物流信息化建设,但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小物流企业信息技术整体水平不高,极大的影响了物流行业的发展前景,不能实现真正的信息共享,不能全面的进行物流信息的交流,在物流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不了应用的作用,体现不出良好的竞争优势,不能获得快速的市场反映。中小物流企业由于信息技术落后,严重阻碍了物流运营过程中处理效率的提升,制约了中小物流企业办公自动化实现的程度,特别是在仓库管理系统、货物跟踪方面、运输管理系统及订单管理等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方面存在严重不足,无法真正发挥物流信息化的作用,中小物流企业也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

2.4信息管理人才缺乏

物流信息人员掌握了信息系统供应商提供的技术,了解企业自身运作的特点,能够有效的将企业的发展与信息系统有机的结合起来,并能在物流企业信息化管理中发挥关键作用。但因为我国物流业起步相对比较迟,配套设施不完善,物流专业人才紧缺,特别是既懂技术又懂物流业务的人才更是奇缺,物流信息管理人才缺乏已经成为阻碍我国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最明显的表现是我国中小物流企业缺乏掌握适合自身企业的信息化技术。物流信息管理人才是实现物流信息化的保障及关键因素,物流信息管理人才缺乏,是物流信息化实行及推进的障碍。

3加快我国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3.1立足现实,加快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借鉴国外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的技术及管理方法,依据我国中小物流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能够促进我国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加强物流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通过统一的标准化数据的建立,利用公共的物流信息平台,能够真正的实现信息共享,降低物流企业之间信息传递的费用,降低物流企业的管理成本,同时,充分利用物流公共信息化平台,还能节省人力资源,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重复劳动,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企业的运作成本,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节约资源。除此之外,物流企业借助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进行信息查询、信息及信息跟踪,对物流企业的经营决策也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3.2突出重点,推进物流信息标准化建设

在我国中小物流企业中推进物流信息标准化的建设,是减少物流企业之间信息障碍、降低物流企业之间的信息壁垒的重要条件。首先,中小物流企业要统一信息化标准和应用准则,能真正实现物流信息的交换及物流信息的共享;其次,努力实现物流信息国际化标准,使我国物流企业走上国际化轨道,加强我国物流企业在国际竞争方面的优势;最后,加快一些急需标准比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标准、物流企业之间电子化物流信息交换标准包括物流企业流程信息交换的整体架构、消息交换的模式等标准的研制,并在此基础上加强物流信息标准化的宣传力度。

3.3明确物流信息化需求

做好系统规划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中,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与发展情况,明确自身的发展需求,做好与物流企业实际情况相适应的系统规划工作,选择适合自身需求的信息平台,同时,物流信息化是一个深层次全方位的建设工作,我国中小物流企业需要注重信息化建设的全局性、系统性及整体性,重视物流企业的长期系统规划及长远发展,把物流企业自身现实情况及将来的发展战略结合起来,积极推动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达到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在充分考虑自身发展的个性化需求的时候,还要进一步向规模化、规范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明确物流信息化的需求,做好系统规划,在挑战中求生存,在竞争中求发展。

3.4加快物流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

与引进我国中小物流企业要真正实现信息化,关键是否有一批既懂物流专业知识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高科技人才。物流企业要尽可能的挑选到高科技人才,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挖掘到适合自身企业实际情况的信息化技术人才是推行信息化的根本及保障,使信息化系统的功能尽可能的发挥出来。信息化技术的广泛运用及深入推进,对传统的物流经营模式产生了冲击,要求我国中小物流企业拥有精通物流信息化技术并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知识的高科技人才,依靠高科技人才来保障我国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的稳中求进,特别是面对我国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掌握物流信息技术与互联网信息技术是中小物流企业发展与壮大的前提条件,但是由于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受规模、资金等自身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因为缺乏物流行业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这些因素都严重阻碍我国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因此,中小物流企业要非常重视物流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提升物流信息人才的专业技能及专业知识也显得尤其重要,中小物流企业除了在企业内部进行物流专业知识培训,还需要挑选有一定潜力具备一定能力的骨干去高校进行物流专业系统知识的提升与学习,快速推进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此外,我国中小物流企业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及渠道引进现代物流管理理论与方法,引进一批优秀的现代物流人才,通过物流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全方位提升中小物流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及专业水准,积极推进我国中小物流企业物流信息化的稳定快速发展。

4.总结

物流企业信息化范文第2篇

现代物流信息在物流活动中起着神经系统的作用,“牵一发而动全身”。主要通过它的几项基本功能来实现的,包括:(1)市场交易活动功能交易活动主要记录接货内容、安排储存任务、作业程序选择、制定价格、及相关人员查询等。物流信息的交易作用就是记录物流活动的基本内容。主要特征是:程序化、规范化交互式,强调整个信息系统的效率性和集成性。(2)业务控制功能物流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以及现有管理个体和资源的管理,要有信息系统来做相关的控制,应该建立完善的考核指标体系来对作业计划和绩效进行评价和鉴别,这里强调了信息系统作为控制工作和加强控制力度的作用。(3)工作协调功能在物流运作中,加强信息的集成与流通,有利于工作的时效性,提高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减少劳动强度系数。这里,物流信息系统也有重要作用发挥。(4)支持决策和战略功能物流信息管理协调工作人员和管理层进行活动的评估、和成本-收益分析,从而更好地进行决策。强调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支持决策和战略定位作用。正是由于物流信息有这么重要的作用,因此,对物流进行信息化管理,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壮大日益为从业者和管理信息系统提供商所重视。

二、物流信息管理的发展过程对物流活动的认识

最早起源于美国,根据物流理念的创新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阶段,可以将企业物流信息化的进程归纳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那时的“物流”活动还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物流,企业物流信息的采集、传输主要依靠普通信函、电话、手工记录,物流信息管理处于简单粗放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企业物流信息的管理主要围绕库存和交易,企业开始使用计算机处理信息,但限于物流理念及计算机技术的限制,企业物流信息化仍处于较低水平。第三个阶段是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企业开始注重物流管理的系统化和整体化,物料需求计划(MRP)、制造资源计划(MR-PII)概念被企业提出,企业的信息管理流程逐步向规范化、标准化迈进,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模式用于物流管理当中,信息管理在物流管理中已逐步体现出中枢神经的作用。第四个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现在,全面质量管理(TQM)、准时制工作法(JIT)、业务流程重组(BPR)、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电子商务(EC)的逐步提出,大大地丰富了物流管理和信息管理的概念。通讯技术诸如宽带技术、无线技术、空间定位技术等以及信息管理技术如Intranet、Internet的广泛应用、识别技术、数据仓库技术等的飞速发展,使物流信息管理在真正意义上跃入了“高级”阶段。

三、物流企业信息化的特点

(1)物流信息化的高层次应用表现为网络化这里指的网络化有两层含义:一是物流配送系统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包括物流配送中心与供应商或制造商的联系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另外与下游顾客之间的联系也要通过计算机网络通信,比如物流配送中心向供应商提出定单这个过程,就可以使用计算机通信方式,借助于增值网(ValueAddedNetwork,VAN)上的电子定货系统(EOS)和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来自动实现,物流配送中心通过计算机网络收集下游客户的定货的过程也可以自动完成。二是组织的网络化,即企业内部网(In-tranet)。如台湾的电脑业在20世纪90年代创造出了“全球运筹式产销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特点是按照客户定单组织生产,生产采取分散形式,即将全世界的电脑资源都利用起来,采取外包的形式将一台电脑的所有零部件、元器件、芯片外包给世界各地的制造商去生产,然后通过全球的物流网络将这些零部件、元器件和芯片发往同一个物流配送中心进行组装,由该物流配送中心将组装的电脑迅速发给订户。这一过程需要有高效的物流网络支持,当然物流网络的基础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2)物流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是智能化物流作业过程大量的运筹和决策,如库存水平的确定、运输(搬运)路径的选择、自动导向车的运行轨迹和作业控制、自动分拣机的运行、物流配送中心经营管理的决策支持等问题都需要借助于大量的知识才能解决。在物流自动化的进程中,物流智能化是不可回避的技术难题。同时专家系统、机器人等相关技术在国际上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为了提高物流现代化的水平,物流管理的智能化已成为现代物流发展的一个新趋势。(3)信息技术促使虚拟物流系统走向应用物流配送经历了和正在经历三次革命:初期阶段就是送物上门,即为了改善经营效率,国内许多商家较为广泛地采用了把货送到买主手中的方式,这是商务的第一次革命;第二次物流革命是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出现而产生的,这是一次脱胎换骨的变化,不仅影响到物流配送本身,也影响到上下游的各体系,包括供应商和消费者;第三次物流革命就是物流配送的信息化及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所带来的种种影响,这些影响是有益的,将使物流配送更有效率。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催化着传统物流配送的革命,为传统的物流配送观念带来深刻的革命。传统的物流配送企业需要置备大面积的仓库,而电子商务系统网络化的虚拟企业将散置在各地的分属不同所有者的仓库通过网络系统连接起来,使之成为“虚拟仓库”,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使用,服务半径和货物集散空间都放大了。这样的企业在组织资源的速度、规模、效率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方面都是传统的物流配送所不可比拟的,相应的物流观念也必须是全新的。

四、仓库管理系统是物流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中枢

为了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运作成本,物流企业必须开发建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应用EDI、GPS、RF、EOS、Internet、CodeBar等新技术,对货物进行实施动态跟踪和信息自动处理。仓库管理系统(WMS,warehousemanagementsystem)是以物流配送中心为基础,包括仓储管理系统、仓库终端、物流业务核算系统等,能够实现仓储数据交换、库区信息管理、库存商品管理、仓储业务结算、进出库商品数据采集录入等多项功能的软件系统,涵盖了物流企业的最主要的功能部分,仓库管理系统的实施将大大提高物流的运作效率。上海某物流公司的仓库管理系统可以根据仓库的实际情况,预先定义存储库位的大小尺寸、收货区、备货区、出货区,并按照一定的优先原则来优化仓库的空间利用和全部仓储作业。对上,它通过电子数据交换(EDI)等电子媒介,与企业的计算机主机联网,由主机下达收货和定单的原始数据;对下,它通过无线网络、手提终端、条码系统和射频数据通信等信息技术与仓库的员工保持联系。上下相互作用,传达指令,反馈信息,更新数据库,并生成所需的条码标签和单据文件。仓库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模块:(1)仓储管理模块。由入库管理模块和出库管理模块组成,支持仓储作业中的全部功能,从进货直到发货的全过程:建立入库预报-->实际货到站台-->收货-->货进收货区-->点货-->进库位-->建立出库预报-->取货-->分捡货物-->重包装-->货物移至出货区-->实际发货。(2)数据管理模块货物编码管理。库位信息管理及查询、报表模块(其中包含存储效率等统计模块)。供应商数据管理。未被确认操作的查询和处理。数据库与实际不符记录的查询和处理。(3)库存管理模块客户订单号码查询库存。货物编码查询库存。入库时间查询库存。盘点作业。(4)财务费用管理模块发票生成。库存产品成本核算(统计)。(5)仓库管理系统附加增值功能客户远程访问,可以通过Internet的实时更新数据,了解最新库存情况。报告编辑器,以满足用户特殊需求的报告编制。支持查询及报表输出到EXCEL。依靠无线射频数据从条形码采集并传输数据,提高其运作效率,这包括在生产率、储存面积的使用、库存的准确度、以及客户服务都得到显着增加。有EDI数据处理接口,进行原始数据集成与处理。提供外部数据库功能接口即与客户ERP系统连接的能力。能够实现多种模块叠加式升级能力。该物流公司通过使用仓库管理系统,产生了许多切实的效果:(1)为仓库作业全过程提供自动化和全面纪录的途径;(2)改变传统上的固定货位,实现仓库随机储存,从而最大限度利用仓容;(3)提高发货的质量和正确性,减少断档和退货,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4)为仓库的所有活动、资源和库存水平提供即时的正确信息。这些效果带给企业明显的效益:配送能力提高20一30%,库存和发货正确率超过99%;仓间利用率提高;数据输入误差减少;库存和短缺损耗减少;劳动、设备、消耗等费用降低。

物流企业信息化范文第3篇

一、 物流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是影响物流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效果的关键因素,为了能够全面、科学、合理地评价物流企业信息化绩效,在建立物流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应遵循科学性、目的性、可操作性、可比性、客观性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等原则,本文在平衡计分卡的基础上构建物流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财务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反映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为企业带来的直接利益。主要包括营业收入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和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产出比三个指标。

2.客户指标体系。物流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可以帮助企业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了解客户的喜好,能对市场的变动迅速做出反应。主要包括客户满意度、客户增长率、客户投诉率、市场占有率四个指标。

3.内部流程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反映了企业实施信息化后,企业内部流程得到了优化和改进,减少了业务处理时间,提高了作业处理效率,减少了误差,提高了作业的安全性。主要包括货损货差率、订单处理准确率、准时交货率和货物在途跟踪信息反馈及时性四个指标。

4.学习与成长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主要反映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为企业带来的远期效益情况,可从企业和员工在信息化建设后的发展情况等方面来考察信息化建设带来的影响,因为企业和员工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发展,才能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员工满意度、员工业务水平和企业业务创新三个指标。

二、物流企业信息化绩效的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本文综合灰色理论与模糊理论,将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引入物流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中,建立物流企业信息化绩效的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步骤如下:

1.确定因素集和评语集。设因素集U={u1,...,ui},子因素集Ui={ui1,ui2,...,uim},其中i=1,2,3,4,..., m表示第i个一级指标所属的m个二级指标个数。设评语集V={优,良,中,差}。

2.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集。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并将这些指标按属性分类,建立评价指标的递阶层次关系。权重集可视为评价对象与因素集之间的灰色模糊关系,可以用同一层次中各因素关于上一层准则的权重及相应点灰度来表示,则权重向量为:

=[(a1,vA(a1)),(a2,vA(a2)),...(ai,vA(ai))] (1)

其中ai为因素集U中各指标的权重,且ai≥0,且

若确知或确定规定各因素权重分配,则

=[(a1,0),(a2,0),...(ai,0)]。

3.建立评价矩阵。评价矩阵可视为因素集与评语集之间的灰色模糊关系,根据某一因素给出评价对象对评语集中各元素的隶属度,并根据信息的充分程度给出相应的灰度,构成评价矩阵

其中,μij(i=1,2,...,m; j=1,2,3,4) 为评判者根据对物流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的得分做出的模糊评价;vij为评判者依据信息完全性给出的点灰度。

由于信息量很难用数值来衡量,所以只能用一些描述性语言来对应一定的灰度范围。按信息的充分程度可分成以下几类:{很充分,比较充分,一般,比较贫乏,很贫乏},分别对应灰度值{0~0.2,0.2~0.4,0.4~0.6,0.6~0.8,

0.8~1.0},信息量非常充分可取灰度值为0,信息量一般可取灰度值为0.5,信息化非常贫乏可取灰度值为1,具体视评价者的实际情况给定。

4.一级综合评价。为保留尽可能多的评价信息,在模部运用广义“与”运算,而灰部运算运用广义“或”运算,因此,灰色模糊综合评价的结果为:

其中, 为第i个指标所属的二级指标权重向量, 为第i个指标所属的二级指标与评价对象之间的灰色模糊关系。

5.二级综合评价。因为子因素Ui是其上一级因素集U的元素,则因素集U与评价集V的灰色模糊关系为:

(4)

若 表示因素集U的权重,则最终评价对象U的综合评价向量: (5)

6.评价结果处理。在灰色模糊综合评价中,灰度是对信息不充分程度的描述,也可理解为对信息的不可信程度,相应的白度即为信息的可信度,因此,可对上述评价结果作如下处理:

若bi≥bj,则bi≥bj的可信度为:

Pij=(1-vi)(1-vj) (i,j=1,2,...,4且i≠j) (6)

反之,bi≤bj的可信度为

Pij=1-(1-vi)(1-vj) (i,j=1,2,...,4且i≠j) (7)

上述评价结果中,隶属度为最大的可信度:

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选取可信度最大的Pi对应的决断为最终评价结果。

物流企业信息化范文第4篇

关键词:物流企业;第三方;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当前,虽然我国的一些大中型国有物流企业如中远集团、中海集团、中外运集团等已经认识到信息服务的重要性,但我国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为此,我们研究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

一、 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

(1)现有系统不能适应第三方物流进行全球物流供应链管理的需要。现代物流服务的内涵和外延,不是当前单独某个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所能及的。由于传统的运输业、仓储业等各自为政、独自经营,相互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形成服务效率低下,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2)信息系统缺乏总体规划的指导。由于物流信息系统是一项大型的系统工程,不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还涉及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工作方法和工作基础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其复杂程度和技术难度都很大。信息系统建设的初期应根据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实际需求与发展目标,进行总体规划。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物流服务企业业务存在很大的迥异性,国际上找不到一套完全适应各企业的通用软件。

(3)信息基础建设薄弱,缺少规范系统的信息结构。虽然大部分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已经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但是在信息基础建设方面做得并不理想,这也为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后期的信息化建设制造了巨大困难。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不仅包括要对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各种资源建立一个规范统一的编码,而且信息的采集渠道和方式要规范、通畅、稳定;同时,还要研究对信息进行科学、合理、深入的加工处理流程方式。

(4)缺少信息化人才储备。基础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是信息系统建设的先决条件,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数据标准化和管理规范化。信息系统的建设不仅仅是设备、程序和数据问题,还要以人为本。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应用计算机与其说是技术问题,不如说是管理问题,即人们常说“三分技术,七分管理”。

二、建立和完善物流信息化技术支撑体系

物流信息化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枝术(如EDI、INTERNER、GPS等)、信息平台、信息装备等,围绕物资的生产、采购、运输、储存、保管、分发、服务等物流全过程进行信息的采集、交换、传输和处理,实现物资的供应方、需求方、储存方等的有效协调和无缝连接。实现物流信息化体系主要由信息化标准、基础信息技术及设施、事务处理系统、信息管理与决策系统、电子商务系统、资源计划系统等构成、物流信息化枝术支撑体系是以信息化标;以信息技术和设施为基本元素,以办公或业务自动化等事务处理系统为基本应用,以仓储管理信息系统、配送管理信息系统、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等管理信息与决策系统实现物流供应管理与控制,以电子商务系统(包括电子采购、电子分发等)实现生产企业和物资需求者的供需关系,而通过资源计划系统实现与政府经济系统、企业作业系统接口。预测不同模式下物资资源需求,制定全面的资源计划。

三、 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要进行战略规划

在目前处于激烈竞争的物流市场上,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由于其受资金、硬件、人才等方面的约束,不可能成为综合物流提供商。因此,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条件下,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要生存的话,必须制定符合自身条件的信息化发展战略。

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制定信息化战略必须从服务的角度出发,必须树立新的管理理念,树立客户需求至上的理念。这就要求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改变以前以规模效应获得经济效益的观念,而应该建立适合于需求多样化的新服务。

四、更新观念,树立现代物流

作为物流业的新兴领域,第三方物流在国外的物流市场上已占据了相当可观的份量,欧洲目前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例约为76%,美国约为58%,日本约为80%;同时,欧州有24%、美国有33%的非第三方物流服务用户已积极考虑使用第三方物流;欧洲62%、美国72%的第三方物流服务用户认为他们有可能在未来几年内再增加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需求。实践证明,第三方物流服务的营运成本和效率,远远优于企业自营物流。它可以帮助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精干主业,减少库存,降低成本,提高核心业务的竞争力 因而,作为后发物流产业和物流市场大国,应树立新观念,立足于高起点,力争实现我国物流业跨越式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杨璐遥.信息化建设中的基本原则浅析[J]. 四川兵工学报, 2003,24(5):25-27.

物流企业信息化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信息化;信息技术;物流企业

中图分类号:F06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5(c)-0071-01

我国物流信息化从20世纪70年代起步,20世纪80年代进行铺垫,20世纪90年代进入发展阶段,本世纪头几年进入成长期。目前,我国物流信息化水平还不高,发展也不平衡,物流信息化落后对物流企业产生很大的影响,制约物流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影响物流市场扩大

我国的物流市场规模还不大,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占社会物流成本支出还很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物流市场规模小给社会带来直接影响就是大量物流活动仍停留在工商企业内部。目前,我国不少工商企业还有自己的运输车队,自己的仓库,物流成本投入很大,但实际效益很低。目前企业自货自运车辆还不少,货运空载率还较高,运输平均时速较低,仓库闲置,有的年久失修,商品损耗较大,物流浪费惊人。不少工商企业还继续搞“大而全”、“小而全”,产、供、销一体化,运输、仓储一条龙。

二、影响物流企业做强

我国的物流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实力普遍不强。有实力、上规模、有影响的现代物流企业不多。由于物流信息化落后,不能有效配置使用各种资源,影响了物流企业进入其他地区、其他行业或其他企业市场,更影响企业冲出国门,走向全球开展国际物流。不利于物流企业拓宽生存发展空间,也不利于企业消灭经营服务上的时间和空间距离,降低组织成本和管理费用,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物流信息化是物流企业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表现,是现代物流企业的生命线,物流信息化落后的物流企业,在信息化时代很难生存,更不可能做大做强。物流企业要生存发展,必须追赶现代物流的步伐,必须把物流信息化作为企业的首要任务来抓。

三、影响物流企业经营

目前物流市场上涌现出了大批第三方物流企业,但这些物流企业经营服务手段仍然单一,其主要经营服务仍然是运输和仓储,大多数物流企业还停在传统物流的经营服务上,与现代物流的服务内容和经营手段还有很大的差距,多数企业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企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国物流企业的信息化落后,因为没有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大量物流活动还无法或根本没有能力全面展开。如物流信息服务、物流订单管理、物流成本控制、自动化库存管理、智能配送、物流方案设计等服务项目,多数物流企业还无法开展。物流企业在经营服务项目的拓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取决于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高低。

四、影响物流企业创新

由于物流信息化水平不高,信息技术未能在我国物流企业广泛应用,作为管理基础的企业组织结构没有来自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和信息化的压力,企业组织结构不能作适应信息化要求的相应变革。目前,我国多数物流企业还是在原组织结构下进行简单的计算机化,只是使用计算机代替传统手工操作,而企业现有体制中的矛盾、混乱依然本质性地存在,而企业组织结构的落后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经济效益下滑和企业市场竞争力差。

五、影响作业自动化

物流作业自动化是现代物流的一种重要趋势,也是提高物流效率的一种重要手段和途径。物流离不开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配送等物流作业,运输的自动化要求建立铁路、公路、水路、空运和管道的综合运输体系,仓储、装卸、搬运、包装的自动化要求高度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建立起高效的仓储人、机、物系统。综合运输体系需要一个物流信息化平台和仓储人、机、物系统。需要大量信息技术与现代物流机械设备有机地结合应用,没有信息技术与现代物流机械设备的有机结合应用,就没有物流作业的自动化、现代化。我国物流作业的自动化水平普遍较低,在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分拣、堆码、包装、加工、点货及票据处理等许多环节,手工操作仍占主导地位。有的企业也有不少物流自动化设备,如自动分拣机、自动包装机、自动堆码机、自动起重机等,由于信息化落后影响了这些物流自动化设备的效率的正常发挥。信息化落后对物流作业自动化的影响主要表现是:信息化落后影响物流信息采集、处理、传递、使用、反馈的自动化,从而使物流自动化设备无法运行。信息化落后还影响物流管理和决策的现代化,从而使库存管理、配送管理等的智能化无法进行。由于物流作业自动化水平低下,造成物流作业效率极其低下,浪费十分严重。

物流信息化落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制定相应对策措施。加大政府对物流企业信息化的推进力度,提高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信息化在物流企业的示范和引导,加快信息化在物流企业的推广应用;建立物流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降低信息化成本和难度;加强物流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

作者单位:湖南商学院工会

参考文献:

[1]王微.中国物流产业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对策,财贸经济,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