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室内设计调查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中职教育、室内设计、行业、社会实践
汕头工艺美术学校是一所有三十多年办学历程的单科艺术类中专美术学校,这在当前的广东省是较为独特的。可是,现在的中专教育,已是一种学制三年的职业高中教育,它的生源是一些文化基础薄弱、专业基础为零的初中毕业生。怎样使这些中职生经过三年的专业学习后,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将是所有中职教育人共同的课题,而且已是国家教育教改的战略课题。
我校的室内设计专业,其实是工艺美术专业的一个专业方向。然而,它的开设,在粤东,乃至广东省,都早于同类院校。所以,室内设计专业在粤东地区有着一个较为浓厚的行业人文环境,这有两层内含:其一,室内设计专业可依凭在装饰行业的独特人文氛围,有所作为地开展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教学探索;其二,我们有条件使学生专业技能学得更殷实,从而把室内设计营造为“品牌专业”。
曾经这样对学生说:“完善一名室内设计师,要经历三个‘师傅’的引导,即课堂上的教师;行业上的设计师;了解建材装饰材料。”这充分说明实践性在室内设计教学的重要位置。因而社会实践教学是使一个初中生经过三年的专业学习之后,成为室内设计行业有用人才的有效捷径。经过反复的教学研讨,我们把社会实践教学的切入定位在三年级毕业设计课程上,理由是:其一,毕业设计课程整合了两年多来学生学习的所有专业课程;其二,这时段的学生已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已是一些自我定位较清晰、有“走出去”了解行业、准备就业愿望的青年人;其三,适时把握学生的意愿,把有限的教学资源用在“出口”的关卡上,激发学生学专业、学技能的主动性,使之不出“次品”或少出“次品”。基于这共识,自2006年以来,室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计划都会根据教学进度编排、组织若干场形式各异的社会实践教学活动。经过近7年的不断探索,卓有成效,颇具同行借鉴,自感值得介绍、总结和推广。
1. 与名师面对面 让名师走进校园 走上讲台
室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近十周的教学中,“与名师面对面”的教学活动贯穿了课程的自始至终。首先,约请校友、名师开讲座,让他们谈谈经营之道,成功人生;其次,约请校友、名师开专业讲座,让他们讲专业技能、行业规范;再次,约请校友、名师介绍设计作品、设计案例,参观样品房。
通过各种形式的讲座、设计现场会等活动,使学生有机会与名设计师面对面地交流、探讨各种问题,从而使学生学专业学技能更有干劲、更有目标。
2. 走进企业 让师生走出校门 拓宽专业视野
到装饰材料专业市场进行社会调查,已是我校室内设计教学的常规内容。毕业设计课程启动后,学生便开始了设计方案的初步构思,此时,我们组织学生到装饰材料专业市场去进行社会调查(例如:汕头国瑞建材家居装饰材料商城)。通过整整一天的社会调查,让学生去触摸、记录、品味室内设计的各类用材用料。在社会调查中,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初步构思写调查报告。可以把视野放宽些,写装饰材料市场所经营的各类商品,写它给你的体验;也可写一个门类的装饰材料,例如:专写灯具灯饰的选用,专写装饰工艺玻璃的配套,甚至可专门针对锁具、拉手作一场深入调研、甄别……。
随着毕业设计教学的开展,学生的设计方案已初步确定,适时地安排一场走进装饰企业施工现场的社会调查(例如,2011年走进了信泰华装饰工程公司的揭阳东海商务酒店施工现场)。请设计师剖析设计方案的实施,请工程技术人员讲解设备的安装、施工的管理等等。
室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紧扣“走进企业”这个环节不放松,创造条件让师生走出校门,走出汕头。在企业的支持下,室内设计专业的师生于2010年、2011年先后两次走进了深圳国际家具博览会,访问了“香港设计之父”高文安在深圳的梦工厂。一系列的“走进企业”社会实践活动,丰富了毕业设计课程的课堂教学,开拓了室内设计专业师生的专业视野。
3. 走近行业 让师生走进社会 融入行业
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一直都与行业走得很近。首先,汕头装饰行业协会有专业活动(专业论坛、艺术沙龙、新产品展示),我们都组织、鼓励师生参加;通过行业搭台、联系、安排学生到企业中去见习、实习。其次,室内设计专业通过开展与“名师面对面”的活动,聘请了一批装饰行业的精英为我校的外聘讲师,使名师到学校讲学成为常态;再次,培植“双师型”教师的土壤。我校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科带头人,都具有高级室内设计师的资格,他们经常参与行业的一些学术活动。让专业教师利用课余到企业中兼职,努力消除青年教师“从学校到学校”给教学带来的不利因素,支持其考取“专业设计师”资格。通过“走近行业”的一系列活动,搭建了一个让我校师生走向社会、融入行业的平台,既拓展了学生的就业宽度,又为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师营造了一个成为“双师型”人才的环境。
4.校企合作 营造共赢的教学环境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 课程设计 室内设计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设计,是将一个工作的完整过程作为一项职业学习内容,使职业学习与职业实践直接对接,职业学习的内容就是职业实践。这种由德国引进的课程设计方法,经过若干年的教学实践,被证明是适合职业教育的课程设计方法,在高职院校课程改革中大力推广。《室内设计》作为高职环艺专业一门极具实践性的核心课程,如何摆脱一贯的本科学科体系教学,走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教学之路,无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为其指明了方向。笔者作为一名高职环艺专业教师,近年来在《室内设计》课程设计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课程总体设计理念
《室内设计》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极强的主导课程,是我院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就业能力培养的核心课程,共计162课时,贯穿二年级上下两个学期。本课程结合职业标准(国家室内装饰设计员三级),市场需求和工作岗位要求设置课程标准,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开发室内设计学习领域课程体系。以真实项目为学习任务,创设学习情境,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结合工作过程开发教学过程,实现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流程
首先,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请企业、行业专家帮助分析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分析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即确定在实际工作中有哪些任务是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常见的)。本专业对应的岗位是“室内装饰设计员”,对其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后,确定典型工作任务。通过能力整合,将典型工作加以归纳形成行动领域后,根据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将其转换为学习领域,进而创设教学情境,即在学习领域框架内构成的多个“小型”的主题学习单元,然后按工作过程系统化结构实施教学。
三、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室内设计课程要通过多个学习情境来实现。所谓学习情境,是在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的背景下,将学习领域中的能力目标及其学习内容进行基于教学论和方法论转换后,在学习领域框架内构成的多个“小型”的主题学习单元。按照室内装饰设计员所需的知识、技能、素质目标要求,本课程共分5个情境。
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遵循以下的规律:
1.教学模块逐渐增加,从中小户型要求效果图手绘到别墅设计要求电脑效果图,由住宅室内设计单一设计模块到公共空间的预算和施工工程模块,逐渐递进。
2.理论知识逐渐减少,技能和素质要求逐渐提高。
3.空间类型由单一到综合,功能设计由简单到复杂,体现平行、递进、包容的单元关系。
4.每一单元都是独立的,是一个完整的真实项目工作过程。
5.每个学习情境的设计必须具备典型的工作过程特征,即要凸显本职业在工作的对象、内容、手段、组织、产品和环境等要素上所呈现的特征,这里涉及具体的工作过程。
6.学习情境的设计必须实现完整的思维过程训练,即要完成逐步增强的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的“六步”训练,这里涉及抽象的“工作过程”。
四、内容与过程设计(以中小户型住宅室内设计为例)
具体的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中导入实际的工程项目,真题真做、任务驱动。每个教学情境都是一个真实的工作任务,每个任务都按工作过程系统化结构,即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大步骤实施教学。
1.工作过程一:资讯(即设计准备阶段 6课时)
在此期间,学生要进行分组,组成团队,根据教师提供的任务书,完成项目功能分析:(1)业主和空间调查:制定项目调查报告,包括业主情况表,功能目标,设备需求,空间需求,方位及朝向,建筑结构状况,成本估算,空间与概念分析。(2)规划项目工作程序、进度、内容计划及设计期限,编制项目进度计划。(3)分组测绘房屋原始数据,观测和记录现场特征,整理数据和CAD绘制原始结构尺寸图。同时,搜集并阅读设计规范与参考资料、素材。
2.工作过程二:决策(即项目设计草案阶段 8课时)
要求学生在一定的知识点讲授之后,完成设计定位,包括主题,风格定位;分项定位(空间规划、功能、形式、技术、投资)以及结构改造可行性分析。与业主沟通,并且绘制和完善方案草图(一草,二草和正草)。
3.作过程三:计划(即方案设计阶段 12课时)
在确定设计方案的基础上,根据功能要求完成平面设计,将设计构思绘制成三维空间透视图。并通过扮演角色,为用户讲解设计方案。绘制完整的平面、顶面、主要立面施工图。
4.工作过程四:实施(即施工图设计阶段6课时)
进行施工图设计,绘制剖面,节点详图,大样图等,并编制材料和色彩计划表。
5.工作过程五:检查和评价(即设计成果提交和评价 4课时)
完成封面、图纸目录表制作、详细索引,项目设计册打印与装订,最后提交项目成果,制作PPT进行整套方案和过程的阐述。
五、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设计
《室内设计》课程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极强的主导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结合了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思路,结合工作过程开发教学过程,以企业真实项目为学习任务,“教、学、做一体化”、“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角色扮演法、团队教学、现场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摆脱了传统的理论传授,当起了设计总监。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任务减轻了,教师必须深入市场,与企业人员一起进行职业调研、职业资格研究;要有课程开发和整体设计的能力。同时还必须具备项目承接和研发能力,极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承接实际项目,联系样板房、工地参观,制定项目任务书,有序组织教学,并按照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细则,在每个工作过程对学生团队和个人进行考核,最后对设计作品的完成质量和学生职业能力进行评价,每个环节都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
六、课业评价方案
整个课程采取开放的过程性考核,摒弃平时单看学生设计作品打分的一贯做法,根据学生的工作过程中的设计成果质量和工作态度情感以及综合评价报告进行综合评分。设计评价指标部分参照劳动部室内装饰员技能操作考核要求进行指标和权重设置,同时对各个工作过程的分阶段考核。工作态度情感的评价则综合了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企业设计师以及业主评分,从学生平时的学习作风、出勤情况、及对纪律的遵守情况,获取信息和新知识的能力,小组协作情况,与人交流能力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的测评。最后的项目综合评价报告是学生对整个工作过程的一个总结,体现了学生工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课业评价的内容指向动态的职业过程,从而更加全面。当然,为鼓励学生自主性研究,学生自主参与室内设计竞赛可在总评中适当加分。
实践证明,基于工作过程的《室内设计》课程设计让每个职业环节,渗透和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一致,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一致,很好地解决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校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是值得大力推广和尝试的课程改革方向。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要得以有效实施,必须要创设真实的职业情景,使学生能够置身于真实或模拟的工作世界,这对学校实训基地或模拟实训场所的建设、双师条件、校企合作的深度,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学校只有注重和加强这些方面的建设,课程改革才能真正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装饰材料 市场调查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4-0095-02
建筑装饰材料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门类比较复杂、发展比较快,研究比较多的材料,新材料、新工艺层出不穷,教材落后实践较多。课程的教学内容要与生产实际相联系,要跟随新材料的发展,要强调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为了能满足学生学习的要求,采取了利用有限的学时引导学生、课后作业采用上网查询资料和在建筑装饰材料市场作调查写综述和调查报告的形式进行。即保障学生建立完整的学科体系并能及时了解材料的新发展,进行知识更新。
为了解决课堂知识与实践环节脱钩的问题,教师在进行课程理论教学的同时,以装饰材料市场调查环节为突破口,组建了课外活动小组。引导学生在课余进行文献检索,网上产品调查,在扩大知识面的同时紧跟学科和知识的研究前沿,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市场调查。结合教师的科研,以助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加了学生对课堂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扩大了与社会的交往,增长了社会经验。本文就装饰材料课程特点与市场调查环节结合进行探讨,以期达到探索其实践规律,更好指导课程教学。
一、建筑装饰材料课程特点
建筑装饰材料是建筑装饰工程的物质基础,《建筑装饰材料》课程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对培养学生掌握装饰材料的基本知识、具备合理选用材料的初步能力以及对后续专业课程学习都将产生直接的影响。而装饰材料品种多且复杂形成课程内容的最大特点。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双方都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主要问题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①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系统性差,不同材料之间的知识跨度大,缺乏关联性。在教学中难以将繁杂的课程内容归纳为相互衔接的渐进过程,使课程的讲授条理性差,教师难讲、学生难学。②品种差异大、指标参数多、逻辑性差。教材中所介绍的各种材料从外观质量、性能指标到使用条件等几乎都以参数表格表示。面对数目繁多、枯燥乏味的表格和数据,学生很难提起学习兴趣,也很难把数据和装饰材料结合起来。③实践性强,教学条件相对滞后。装饰材料需要有样品实物给学生以感性认识,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但由于学校经费限制以及新型材料的不断出现,没有足够的装饰材料样品,许多材料的装饰效果只能纸上谈兵,教学效果欠佳。
二、市场调查的意义及操作方法
市场调查是学生了解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重要手段。建筑装饰材料市场类型多样,有综合型市场、有建材超市以及一些分布在社区的小建材五金店。在武汉市内大型建材市场有小东门宜家建材市场、汉西建材市场、好美家建材超市、百安居建材超市、康佳建材城以及各小区的建材小超市,市场上产品多样、不同层次的产品很多,要调查的装饰材料可以分很多专题进行。通过市场调查,学生直接面对产品,了解产品的品种、规格、价格、性能等丰富的信息。
在课程理论授课部分内容要有比较和取舍,课堂上精练的讲授要辅以大量的课外阅读资料,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科前沿,更新教材内容、更新教学手段,将素质教育贯穿于讲授之中,适当弱化理论内容,强化应用内容,在知识的广度、归因推导上把握尺寸,引导学生利用学校图书、计算机网络资源进行自学和复习。备课中,要找到案例说明市场调查的步骤和方法。教师要善于从国内外书籍、报纸和光盘、网络上搜集资料并归类整理,运用这些近似于实际情况的材料训练学生,让他们不离开课堂就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并综合运用市场调查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技能。如何指导学生开展成功的市场调查,是授课教师的主要任务。
在市场调查过程中,要求学生按照个人兴趣分组(每组4~6人),设立本组调查课题名称和课题计划,初步拟定调查计划、调查目标和调查范围。教师在对课题名称和课题计划的审查中,必须要留意各小组组长的选择,在调查内容和调查对象的选择上特别注意方案的可行性,在调查计划草案中把握其实践经费的控制。可以按下表步骤进行:
三、完成市场调查报告
装饰材料市场调查报告很不好写。“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然而学生在参与市场调查活动后,掌握了一定的资料,写报告时还是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除了全面规范的专业指导和实践活动外,我们还指导学生对收集回来的各种繁杂的资料、数据进行筛选、整理、分类,并引导学生从各种资料中找到规律性的东西。另外,聘请百安居建材超市的安居先生,建材企业专业人士给学生作现场讲解,使学生在认识材料时更接近社会,更好更准确地掌握市场信息,写出更全面准确的市场调查报告。
我们要求调查小组以PPT的形式,把各类材料的性能、特点、用途以及产品图片分类制作,同时以课题答辩的形式打分。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有限的时间里,你追我赶,加班加点;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收集到的各大类材料进行整理归类。同时选出最了解材料的同学代表本组做介绍,最后在指导教师和各组代表同学的共同打分下给出每组市场调查的分数。市场调查活动不但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加了同学们的市场阅历,如何和商家打交道,收集到更多有用的信息,对于学生来说很不容易。同时也提高了同学们的分工协作精神,独善其身是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各大类装饰材料的市场调查的,自己做好了别人没有动,根本不能完成本组的任务,最后选派一位表达能力好的同学来介绍本组的市场调查总结,是答辩中真正能出彩的地方。当学生深切感受到自己的作业是有内涵的成果时,他们就会采取及其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市场调查报告,这也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增长了同学们的才干。
市场调查成绩由组长确定的团队协作学习中的表现分各个阶段的课堂项目完成的情况评定,包括报告的科学性、方法的技巧性以及最后的答辩情况(报告的说服力、回答问题的正确性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各组课题项目各个节点的检查和审定,及时检查学生的实际知识和应用能力。最后的答辩环节更是综合考验了该小组的课程学习情况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结 语
通过装饰材料市场调查,学生能更加贴近市场,同时市场也能有机会认识我们的学生。通过我们到武汉市各大装饰材料市场进行市场调查,在多次接触过程中,我院和武汉百安居公司建立了校企合作协议,成为我院装饰材料课程的校外课题,同时也能给我院的同学提供一些校外就业的机会。同时和上海一家网上装饰材料公司――齐家网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每年都到我院来招聘新人。当然,通过装饰材料市场调查的过程,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在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在以后的《室内设计》、《建筑装饰施工》、《建筑装饰预算》等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可以利用在学习装饰材料时市场调查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为后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装饰材料课程中的市场调查环节还存在许多可以探索、思考以及进一步提高的地方,更多令人感兴趣的教学规律还有待挖掘和归纳。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改革完善教学方法,逐渐摸索出建筑装饰材料课程的一般教学模式,切实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朱祖森.建筑装饰材料课程教学创新浅探.职业教育研究,2004.10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 教学 探究
中职学校语文应用文写作课是各中职校普遍开设的具有基础性、实用性和综合性的一门基础课程。其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应用写作的综合能力,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及未来核心职业能力。然而,目前,各中职学校语文应用文写作教学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教师在教学中不够重视,教法单一,老师教得很累却收效甚微,学生则感觉应用文写作课枯燥乏味,因此应用文写作技能难以掌握。本人通过对中职学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现状的详细调查与反思,总结出了一些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对策。
1引导学生走出思维的误区 ,明确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意义
应用文写作并不像想象中枯燥,相对其他文学样式而言,它显得更简单易学。人人可学,人人该学,高职在校生更甚。应用文应用范围广泛,社会生活各方面都要使用应用文。专业学习要用到读书笔记、调查报告、实验报告、计划总结;商务往来、经济活动、互通有无,需要运用合同、广告、商务信函、市场调查;处理政务,管理国事,组织协调,举行政治活动,需要运用通知、布告、命令、规划;日常生活中传递信息、交际应酬,需要运用手机短信、请假条、借条、日记、书信、贺信等。可以说应用文在各行各业用途广泛,在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无所不在,应用文随时随处都成为人们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在教学应用文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必须本着对学生专业发展和职业前途负责的高度责任心,在教学各类应用文体裁时,要重点突出应用文学科的重要地位,强调它的广泛用途,引导学生严肃对待教材,通过现实生活中的这些实例,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如果不掌握应用文写作技能,会给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很多不便。相反,如果学生掌握了各种应用文种的写作规律及写作技巧,能根据生活、学习、工作的需要,写出格式规范、结构严谨、内容准确、条理清晰、语言简明的应用文,不仅应用文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在写作训练的过程中思想水平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用性较强的应用文,一般没有什么跌宕起伏的情节,语言简洁、平实,学生往往感到很枯燥,加之缺乏社会阅历,体会不到应用文的实用价值,大部分学生对应用文的学习缺乏应有的热情和兴趣,不喜欢应用文写作课。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因此,培养学生对应用文的学习兴趣是应用文教学的首要问题。
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上热情洋溢,循诱善导,学生必然思维活跃,师生积极情感的互动,达到教和学的完美、和谐的统一,从而加深感化认知,启迪思维,达到知情并举的理想效果。要根据学生认知特点科学组织课堂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教学要切合学生实际水平。如果一味照本宣科,脱离实际,纯粹地灌输一些文种概念、格式等理论知识,只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压抑写作兴趣,致使他们烦学、烦写。如在讲社交书信时,布置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拟写一封求职信。强调求职信内容上一般包括个人基本情况、求职原因、详细的联系地址,注意在信中要适当推销自己,不卑不亢,既要实事求是,又要投其所需,言简意明,书写端正。学生认为这样的写作训练对自己很实用,写作积极性很高,效果也较好。再如在学习“公文”一章时,教师就地取材,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设置公文训练内容,如学校关于整顿校园环境的通告、学校对违纪学生处理的通报、学生实习联系函、班级外出活动请示等,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也可使他们较全面、牢固地掌握公文写作的要求。
同时,要借助学生求新心理,刺激其求知欲望,提高其对教学内容的感知。教学中要时有新鲜活货展示在学生面前,在典型规范前提下,例文的选择宜新不宜旧,如在教广告时,就拿各个中职学校散发的招生简章、街头上醒目的中职招生宣传、甚至拿本校的招生广告来分析,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在教调查报告时,针对中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象,让学生用不同的调查方式,广泛深入地展开调查,探究出原因,得出让他们自己信服的结果。
3优化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
在应用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运用多媒体教学形象性强、容量大、效率高,克服了传统应用文教学的单一、枯燥、乏味,能使学生在占有大量学习资料的前提下完成各种能力的培养,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设计使用色彩亮丽、构图清晰、配置动听的音乐和生动的动画的课件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分析,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使单调的课堂变得丰富有趣,学生易于接受;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将现实生活中的情景搬进课堂,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实践机会和创设直观的写作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写作应用文的热情;利用多媒体网络可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范文阅读、格式训练及进行写作资料搜集,实践证明,这种做法迎合了大部分职中生喜欢使用电脑的特点,因此学习时,学生兴致特别高,效果甚佳。
要适当运用课堂上的情境模拟。“情境教学”和“案例教学”是现下经常被提及的十分时髦的教法,在适当情况下,合理运用能够起到非常不错的课堂效果。在应用文写作的教学中也一样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在讲“应聘书”时,教师课堂上现场模拟了一下招聘现场,不同专业的学生都给出了很精彩的竞聘思路:资产评估专业竞聘时有的学生准确计算了教室内所有物件的大概价格,展示了自身优势;室内设计专业竞聘时为“老板”办公室准备了华丽的“免费装修图”。虽然都是模拟,但是学生似乎找到了毕业求职的一些门道:基础要扎实,更要有新意。实践证明,运用得当的教学法,能搭建一个很好的师生互动交流的平台,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学以致用,从而真正提高应用文教学的效率。
4加强实践环节教学,指导学生勤写多练
“熟能生巧”,应用文写作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多写多练,要结合学生实际,紧扣应用文教学特点,围绕学生的职业发展,加强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多积累,善思考,勤练笔,将应用文写作的知识转变成伴随终身的良友。同时要联系实际的实操训练手段灵活,要求教师做到随机应变、有的放矢,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在学期之初指导学生订立学习计划,学期末指导学生写好总结;在“五四”青年节之前指导学生写入团申请书;“教师节”来临之际指导学生给教师写慰问信;对临近毕业的学生指导其写自我推荐书、求职信;针对学生关注的学校环境、饮食、安全、教学等诸方面的看法和建议,指导他们写调查报告。此外,还可以结合授课内容从报刊、杂志上收集材料指导学生写作合同、司法文书等等。在课外活动中,对培养学生的兴趣尤为有效,教师经常和校团委联合举办应用文征文比赛,题目与学生学习、生活及今后就业相联系,并设立奖项,以增强应用文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应用文的积极性。
教学实践证明,应用文教学要联系实际,多写多练,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而且能将课堂知识学以致用,在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得以提升的同时,综合素质也随之得到了提高。这不仅达到了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真正体现应用文教学的实用价值,也达到了培养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环境设计;人才;实践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6-0223-01
环境设计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根据培养目标的定位、设计市场与用人单位对人才实践能力的要求以及专业教育自身规律等多方面因素的考虑,构建出一整套完善的教学体系,以培养实践能力强、动手能力强、市场适应能力强的新型环境设计人才。这里面不仅要强调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性,也不能忽略基础性与研究性的教学环节,要真正做到“教、学、研”的三位一体,才能真正立足于培养“专业素养好,动手能力强,创新潜力大”的具有综合实践能力的环境设计人才。笔者根据个人的经验,对环境设计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目标定位及途径作了如下分析与探讨。
一、环境设计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现实困境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当前社会对环境设计人才需求缺口较大,行业前景十分广阔,导致各大高校都纷纷效仿开班环境设计专业。然后由于各大院校的在教学资源、水平与生源素质参差不齐,不少学生缺乏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
不同类型或不同高校往往对于“环境艺术”专业的认识和理解不同,使其在专业定位以及课程内容设置等许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如有的高校就把环境设计单纯得理解为“室内设计”对学生进行培养,虽然名为“环境设计”,课程内容则偏向于室内设计、装修以及美化等方面,这些都导致学生的知识面过于单一,综合素质不足,不能适应社会对环境设计人才的需求。此外,我国高校往往更加注重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殊不知环境艺术专业涉及的知识面十分广阔,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
二、环境设计人才能力培养的定位
(一)专业知识体系的建构与掌握能力
环境设计专业的知识体系包括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核心知识以及专业相关交叉学科知识。环境设计是一门多个学科相互交叉的学科,它不单单是一门艺术,还需要考虑到许多其他学科的因素。这就对环境设计人才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必须要掌握多方面的技能和知识。如美学设计需要设计人员钻研色彩学、美学、心理学等学科,而功能设计则还需要对工程、材料、施工工艺进行一定的研究。通过这些知识的系统学习,建立起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全面地了解专业内涵与外延,具备宽阔的知识面以及文化底蕴扩大对专业知识掌握的广度与深度,提升其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学以致用,为今后实践能力的加强提供理论指导与“能量”。
(二)良好的设计表达能力
良好的表达能力是一个优秀环境设计人员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首先要能够清晰地将自己的想法通过图纸表达出来,判断一个设计师是否优秀不只是其具有优秀的设计创意以及想法,还需要将这些创意通过图纸表达出来,设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手绘、电脑绘图和模型制作的基本功底,否则,就不能完美地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思想。其次,设计人员还必须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推销员推销实体产品不同,设计人员必须与客户交流和沟通,并推销自己的创意设计思想,相比实体产品的推销更有难度,所有需要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设计策划与创新能力
每一个环境设计实践项目都是一个系统工程,从项目背景、市场调研、设计定位,再到方案设计,都是一个设计策划与创新的过程。设计策划体现的是设计师的对专业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以及综合运用能力;设计策划体现的是其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只有培养出这样的人才,才能具备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其他综合能力
除此之外,环境设计人才还应具备其他综合能力,如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充分了解消费者的心理和市场需求的洞察力、一定的求知欲和感受力,并树立正确的职业伦理观,应该不断学习,掌握新技术、思维以及工艺,并将其应用于设计当中,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被淘汰。
三、高校如何培养环境设计人才实践能力
(一)构建新型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新型实践教学体系,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获得实用的技能和知识。除一些通识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外,其他专业课程基本以实践环节教育为主。根据各年级、各教学阶段的能力训练的确立,将实践环节分为艺术造型基础实践,如素描、色彩、写生实践等;设计基础实践,如设计构成、设计表现实践、计算机设计实践、设计模型手工实践等;专业设计实践如专题空间设计实践、专业考察、环境工程技术实践等。不仅要加强实践性课程在总学时中的比重,更要在非实践课程中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例如在专业理论课中增加考察报告与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与项目策划等环节;在专业设计课中引进实际项目或竞赛课题,按实际规则要求与评价进行设计实践。这些是培养环境设计人才实践能力最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不仅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实践能力,还会增强他们的专业自信心与实践经验的积累。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以培养单纯艺术人才的目的应用于设计教学,教学过程应该要有一定的偏向性以及针对性。
(二)提高专业素养,重视研究性课程学习
创造不是凭空想出来的,必须要充分了解设计的发展历程,学习前人的研究成果,使设计人才在进行实际设计时能够好走很多弯路。而研究性课程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性思维以及自主发展的能力。研究性课程主要是以学生自主和探究性学习作为基础,确定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研究课题,并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完成。这不仅能让学生能够更多地进行设计实践,提升实践设计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打造多元化产学研实践平台
积极打造多元化产学研实践平台,如工作室平台、创新实验中心平台、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平台,组织学生参加某一个工程的全部设计工作,让其能够充分体验设计实践;通过学校的力量多组织相关的学术讲座以及交流活动,不断扩展学生的视角,培养学生的钻研兴趣,使其能够主动进行学习提高;此外,还可以定期举办优秀设计作品展览,组织、参加国内外环境设计展览与竞赛,让学生感受到良好的设计氛围,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更加努力学习,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应用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四、结论
环境设计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只是停留在“知识”传授上,还需加强实践教育,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发展的培养,把增强学生文化内涵、激发创新活力与设计实践能力并重,进而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通过上述对环境设计人才的定位以及对高校培养设计人才实践能力的分析与建议,可以得出一条总体结论就是,高校的环境设计教育必须要与市场和社会相适应,以素质教育为支撑,根据市场和社会发展的不同需求,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培养的环境设计人才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才能够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周艳芳.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素质与能力培养[J].教育探索,2003,10:52-54.
[2]吕勤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设的定位[J].高等建筑教育,1997,01: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