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气化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毕业论文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历程及其趋势
自电子技术一问世,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的结合就开始了,只是出现了半导体集成电路,尤其是出现了以微处理器为代表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以后,"机电一体化"技术之后有了明显进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
(一)"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1.数控机床的问世,写下了"机电一体化"历史的第一页;
2.微电子技术为"机电一体化''''''''带来勃勃生机;
3.可编程序控制器、"电力电子"等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提供了坚强基础;
4.激光技术、模糊技术、信息技术等新技术使"机电一体化"跃上新台阶.(二)"机电一体化"发展趋势
1.光机电一体化.一般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是由传感系统、能源系统、信息处理系统、机械结构等部件组成的.因此,引进光学技术,实现光学技术的先天优点是能有效地改进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传感系统、能源(动力)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光机电一体化是机电产品发展的重要趋势.
2.自律分配系统化——柔性化.未来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控制和执行系统有足够的“冗余度”,有较强的“柔性”,能较好地应付突发事件,被设计成“自律分配系统”。在自律分配系统中,各个子系统是相互独立工作的,子系统为总系统服务,同时具有本身的“自律性”,可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作出不同反应。其特点是子系统可产生本身的信息并附加所给信息,在总的前提下,具体“行动”是可以改变的。这样,既明显地增加了系统的适应能力(柔性),又不因某一子系统的故障而影响整个系统。
3.全息系统化——智能化。今后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全息”特征越来越明显,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这主要收益于模糊技术、信息技术(尤其是软件及芯片技术)的发展。除此之外,其系统的层次结构,也变简单的“从上到下”的形势而为复杂的、有较多冗余度的双向联系。
4.“生物一软件”化—仿生物系统化。今后的机电一体化装置对信息的依赖性很大,并且往往在结构上是处于“静态”时不稳定,但在动态(工作)时却是稳定的。这有点类似于活的生物:当控制系统(大脑)停止工作时,生物便“死亡”,而当控制系统(大脑)工作时,生物就很有活力。仿生学研究领域中已发现的一些生物体优良的机构可为机电一体化产品提供新型机体,但如何使这些新型机体具有活的“生命”还有待于深入研究。这一研究领域称为“生物——软件”或“生物系统”,而生物的特点是硬件(肌体)——软件(大脑)一体,不可分割。看来,机电一体化产品虽然有向生物系统化发展趋,但有一段漫长的道路要走。
5.微型机电化——微型化。目前,利用半导体器件制造过程中的蚀刻技术,在实验室中已制造出亚微米级的机械元件。当将这一成果用于实际产品时,就没有必要区分机械部分和控制器了。届时机械和电子完全可以“融合”,机体、执行机构、传感器、cpu等可集成在一起,体积很小,并组成一种自律元件。这种微型机械学是机电一体化的重要发展方向。
三、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机电一体化产品分系统(整机)和基础元、部件两大类。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有:数控机床、机器人、汽车电子化产品、智能化仪器仪表、电子排版印刷系统、cad/cam系统等。典型的机电一体化元、部件有:电力电子器件及装置、可编程序控制器、模糊控制器、微型电机、传感器、专用集成电路、伺服机构等。这些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市场前景分析从略。
四、北京发展“机电一体化”而临的形势和任务
机电一体化工作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其目的是节能、节材,提高工效,提高产品质量,把传统工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一步;二是开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机电产品,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
前者是面上的工作,普及工作;后者是提高工作,深层次工作。
(一)北京“机电一体化”工作面临的形势
1.北京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工业的工作量大而广,有难度
(1)在700余家北京市属工业系统的企业中,有60%以上的企业用微电子技术改造机床设备、工业窑炉、风机电泵、生产过程的任务还未完成需要量的一半。
(2)北京工业系统还有2000余台机床设备亟需用微电子技术进行改造;在已改造的近6500台机床设备中,大约有15%需进一步改造。
(3)北京工业系统尚有近250座工业炉窑亟需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改造;且610座已改造过的工业炉窑也很有进一步应用模糊技术进行二次改造的必要。
(4)北京工业系统cad应用还有较大差距。目前,北京工业品设计,cad应用率仅17%(而美、日等国已超过85%;国内先进地区也超过了30%);cad的覆盖率才达到11%(而全国cad应用工程领导小组指出,“八五”期间大中型企业要达到35%,中小型骨干企业要达到15%—20%;到“九五”时,按国务委员宋健的要求,基本上要甩掉绘图板)。
(5)北京工业系统共有改造价值的各种风机电泵装机容量50万千瓦,尚49万多千瓦用变调速技术进行改造的任务,占总任务量的99.5%左右。
(6)工业是全市能源消耗大户。1992年,北京工业系统占全市能耗总量的59.5%。而北京是一个能源严重缺乏的城市,1992年北京工业系统万元产值能耗折合标煤为2.47吨,比上海的1.57吨高57%,比天津的2.15吨高14%,比先进的工业化国家高近9倍。因此,北京工业系统节能降耗的任务非常重,而电力电子技术是节能降耗的王牌。
2.北京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加速产品更新换代,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呼声高,有压力。北京市的工业产品大约有3万种,每年约开发试制新产品3000种,更新周期很长。由于更新换代速度跟不上市场变化的需要,影响了北京工业产品的竞争能力。
1993年,北京市工业系统生产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约837种,在当年生产的产品品种总数中仅占7.8%左右。其中:机械局系统主要产品约1200种,机电一体化产品不到150种机电一体化产品所占比例仅4%强;仪器仪表总公司系统主要产品350种,机电一体化产品210种,机电一体化产品所占比例为60%;轻工系统主要产品总数为649种,机电一体化、智能化产品15种,机电一体化、智能化产品所占比例约2.3%;汽车工业总公司系统平均每辆汽车的总成本为3.5万元,每辆汽车平均装用电子产品的费用约300元,不是总成本的1%;与国外约28%的先进水平相差甚远;与国内先进水平相差一半左右。
3.北京用机电一体化产品取代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耗能、耗水、耗材高,污染、扰民产品的责任重,有意义。在北京工业系统中,能耗、耗水大户,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还占相当大的比重,且不少地处城区和近郊区。近年来北京的工业结构、产品结构虽然几经调整,但由于多种原因,成效一直不够明显。这里面固然有上级领导部门的政出多门问题,有企业的“故土难离”“死守故业”问题,但不可否认也有优化不出理想的产业,优选不出中意的产品问题。上佳的答案早就摆在了这些企业的面前,这就是发展机电一体化,开发和生产有关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机电一体化产品功能强、性能好、质量高、成本低,且具有柔性,可根据市场需要和用户反映时产品结构和生产过程做必要的调整、改革,而无须改换设备。这是解决机电产品多品种、少批量生产的重要出路。同时,可为传统的机械工业注入新鲜血液,带来新的活力,把机械生产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实现文明生产。
另外,从市场需求的角度看,由于我国研制、开发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历史不长,差距较大,许多产品的品种、数量、档次、质量都不能满足需求,每年进口量都比较大,因此亟需发展。
(二)北京“机电一体化”工作的任务
北京在机电一体化方面的任务可以概括为两句话:一句话是广泛深入地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另一句话是大张旗鼓地开发机电一体化产品,促进机电产品的更新换代。总的目的是促进机电一体产业的形成、为北京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作贡献。
1.北京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工作重点
(1)大力采用模糊技术,工业炉窑改造应上新台阶
国内外成功的范例表明,应用模糊技术改造工业炉窑比单纯用计算机和pid技术好的多。因此,我们建议今后北京在改造工业炉窑时要大力推广应用模糊技术,到2000年,对应该进行改造但尚未改造的近250座工业炉窑要用模糊技术等先进电子信息技术改造完毕,其中采用模糊技术改造要在80%。
(2)积极采用数控技术,机床高备改造要达新水平
对机床设备的改造重点应放在经济型数控系统的推广应用上。根据需要和可能,到1995年,北京应该改造的机床设备(8420台)的改造率要达80%以上,到本世纪末要改造完毕。
(3)努力推广变频调速技术,风机电泵改造要攀新高度
风机、电泵采用变频调速后一般可节电20%以上,效果十分显著。因此,在今后几乎,北京要把交流变频调速技术的推广应用作为重点来抓。到1995年,应该采用变频调速技术改造的风机、电泵要改造完60%;到本世纪末,北京的风机、电泵和其它调速电机要普遍;采用先进的变频调速技术。
(4)优先应用cad/cam技术,工业设计水平提高要有新目标
北京工业产品更新换代慢,设计工作跟不上需求变化是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北京工业系统cad的应用率为17%,cad的覆盖率为11%,到1995年应分别达到20%和15%,本世纪末,要力争分别达到55%和45%。
2.北京机电一体化产品开发的奋斗目标
(1)总体目标:到1995年全市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数应不少于800种,2000年,应不少于2000种,机电产品的机电一体化率分别达到25%和60%。
(2)单项目标:
·机床数控化率:1995年,产量数控化率达5%,产值数控化率达16%;2000年,分别达12%和40%。
·汽车电子化程度:1995年,平均每辆汽车上装用和电子产品的费用不少于1000元,在整车成本中所占比例不低于3%;到2000年分别不少于3000元,不低于8%。
·plc的开发生产能力:“八五”期间,开发能力要稳居全国首位;“九五”北京要成为全国主要的plc生产基地之一。
·“电力电子”开发生产能力:“八五”期间掌握第二代电力电子器件的批量生产技术和第三代电力电子器件的开发技术。“九五”期间第三代电力电子器件的生产要形成经济批量。在电力电子产品应用方面,“八五”期间,开关电源、高频电源、逆变电源要成为拳头产品;交流变频调速装置要达到批量生产程度;高频电子镇流器要能出口创汇;“九五”,北京要形成一个具有电力电子器件、电力电子装置研制、生产、开发、推广综合配套能力的高新技术产业。
·模糊控制器的开发生产能力:“八五”要把北京建成全国模糊技术控制器的开发生产基地,开发出用于工业炉窑改造,压力、温度、流量控制的模糊技术控制系统典型产品来;交逐步将模糊技术应用于家用电器中。1995年,空调器、洗衣机、电冰箱、吸尘器、电风扇等家用电器产品模糊控制器的普及率要分别达到15、20%、5%、15%、8%左右。到本世纪末,北京家用电器模糊技术普及率要达到50%以上。
·其它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开发生产能力:微机控制多色印刷机要稳居全国第一;电子医疗仪器的开发、生产争取在“八五”有较大突破,“九五”在品种和产量上全国领先;在“八五”期间,以30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为代表的发电设备要形成综合配套能力,打出规模效益来;数字化、智能化仪器仪表,自动化装置要上品种、上批量……
总之,机电一体化技术既是振兴传统机电工业的新鲜血液和源动力,又是开启北京机电行业产品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大门的钥匙。如果北京完成好上面所建议的“机电一体化”发展两方面的目标,那么,到本世纪末,北京就会形成一个销售额超过200亿元的机电一体化产业。其中,数控机床、机电一体化印刷系统、新型电子医疗设备和数字化智能化仪器仪表等机电一体化装备销售额可超过150亿元;“电力电子”的销售额可超过20亿元;plc模糊控制器等销售额可超过15亿元;汽车电子化、自动化智能化轻工民用电器产品销售额可超过25亿元。机电一体化产业不仅是北京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力军,也是机电行业停工、待产、明亏、潜亏企业的出路所在。
五、北京发展“机电一体化”的对策
(一)加强统筹安排,协调发展计划
目前,北京地区从事“机电一体化”研究开发及生产的单位很多。各自都有一套发展策略和计是。同时,市政府各有关委、办、局(总公司)也有不少相应的发展计划与规划。各单位的计划由于受各自立足点、着眼点的限制,难免只考虑局部利益,市政府各主管部门的有关计划和规划,也有统一考虑不足,统筹安排不够的问题,全市缺少综观全局的有权威性的发展计划和战略规划。因此,建议市政府责成有关机构在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北京统管全局的“机电一体化”研究、开发、生产计划和规划,避免开发上重复,生产上撞车!
(二)强化行业管理,发挥“协会”作用
目前,北京“机电一体化”较热,而按目前的行业划分方法和管理体制,“政出多门”是难哆的。因此,北京有必要明确一个“机电一体化”行业的统管机构,根据目前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精神,以及机电一体化行业特点,我们建议,尽快加强北京机电一体化协会的建设,赋予其行业管理职能。
“协会”要进一步扩大领导机构——理事会的代表层面和复盖面,要加强办公室、秘书处的建设;要通过其精明干练的办事机构、经济实体,组织“行业”发展计划、战略规划的拟制;指导行业布点布局的调整,进行发展突破口的选择,抓好重点工程的试点和有关项目的发标、招标工作……
(三)优化发展环境、增大支持力度
优化发展环境指通过宣传群众,造成一种社会上下、企业内外都重视、支持“机电一体化”发展的氛围,如尽快为外商到北京投资发展“机电一体化”产业提供方便;尽可能为兴办开发、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开绿灯;尽力为开发、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调配好资源要素等。
增大支持力度,在技术政策上,要严格限制耗电、耗水、耗材高的传统产品的发展,对未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落后产品限制强制淘汰;大力提倡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对有关机电一体化技术对传统产业乾地改造,对有关技术开发、应用项目优先立项、优先支持,对在技术开发、应用中做出贡献的单位领导、科技人员进行表彰奖励等。
在经济政策上,要多给机电一体化科研攻关课题、开发应用项目利用科技专项基金和科技三项费用的机会;银行发设贷款要多向机电一体化技术改进、生产合资和机电一体化产业规模化建设项目上倾斜;成立“机电一体化”发展基金,支持机电一体化生产发展等。
(四)突出发展重点,兼顾“两个层次”
机电一体化产业复盖面非常广,而我们的财力、人力和物力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在抓机电一体化产业发展时不能面面俱到、平铺直叙,而应分清主次,大胆取舍,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注意抓两个层次上的工作。第一个层次是“面上”的工作,即用电子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在传统的机电设备上植入或嫁接上微电子(计算机)装置,使“机械”和“电子”技术在浅层次上结合。第二个层次是“提高”工作,即在新产品设计之初,就把“机械”与“电子”统一起来进行考虑,使“机械”与“电子”密不可分,深度结合,生产出来的新产品起码正做到机电一体化。
我们认为,北京“机电一体化”发展,当务之急,重中之重是:
抓紧开发生产gto、gtr、vdmos等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及其应用装置——交流变频调速器、逆变焊机、高频电子镇流器等,用电力电子技术进行的节能、节材为主要目的的技术改造;
抓紧推广应用经济型数控系统,改造机床设备;开发生产低、中档数控系统;
1.1供电企业文化的性质
作为大型国有企业,供电企业文化的基本性质是建设为人民服务的企业,体现了国有企业的社会效益。当前电力企业的发展不再是单一的生产模式,而是把生产和服务结合在一起,既要实现企业的盈利目标,又要大力发展公益事业,夯实电力行业的基础产业地位。传统的电力市场是供电企业的销售市场,供电企业处于主动地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下,电力市场的竞争形势愈加激烈,供电企业开始转变为提供电力服务的发展模式,新的企业文化建设与市场的变化密切相关[1]。除了文化性质的改变,供电企业文化建设还强调企业形象的奉献性。在企业内部,企业文化宣传的主要内容是为企业的发展与国家经济建设做贡献,突出供电企业经济建设的重要地位,形成有利于供电企业发展的价值观念。在企业外部,供电企业要树立诚信、公益的社会形象,体现企业的发展理念和公益价值。
1.2供电企业文化的理念
根据供电企业文化的性质,供电企业文化是多种理念的结合。第一,供电企业文化以安全理念为中心。电力生产的过程较为复杂,一旦出现电力生产安全事故,将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威胁到人身安全。供电企业文化建设强调安全生产,是重视安全管理工作的表现。第二,供电企业文化包含质量理念。供电质量与电力安全生产息息相关,保证供电质量不仅要做到安全生产,还要不断改进电力生产技术,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电能。第三,供电企业文化的服务理念。供电企业是社会公共服务行业,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以服务理念来稳定和开拓市场,以企业整体的服务理念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第四,民主理念。供电企业的发展需要特别重视基层的反馈意见,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参考。供电企业文化建设倡导民主理念,能够实现企业内部的良好沟通。第五,团队理念。供电企业的规模都很大,各部门间的协作能力是企业运作的关键,企业文化弘扬团队理念能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2]。
2.供电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精神文化方面
企业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体现了企业的发展观念,供电企业的精神文化建设还存在不足之处。首先,供电企业精神文化与企业的实际情况不符,企业精神文化的内容比较空泛。供电企业的精神文化与其它企业有许多共性,例如团结、奋斗、创新、务实之类的口号,企业文化缺少特色[3]。其次,供电企业精神文化建设往往流于形式,并未真正开展。最后,供电企业精神文化缺少道德建设,企业过于强调生产,精神文化的主要作用成了调动生产的积极性,从而忽视了员工道德素质的重要性。
2.2制度文化方面
供电企业的规模庞大,其内部的组织结构也非常复杂,统一的企业管理制度限制了企业内部的发展。不合理的制度文化降低了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企业的运作流程变得繁琐,企业内部对人际关系的重视超过了制度的约束,企业分配制度也并未进行合理地调整,供电企业文化的建设需要在制度上进行改革,实施严格的企业制度管理[4]。
2.3行为文化方面
供电企业行为文化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三点。其一,供电企业缺少现代化的行为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没有正确的导向。其二,员工素质与企业发展水平不符,大部分基层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都不高,供电企业也不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其三,供电企业文化建设没有培养员工的企业意识,员工未能感受自身利益与企业发展的关系,也就不会自觉控制自身行为。
2.4物质文化方面
物质文化是供电企业文化建设中最为实际的部分,包括企业的生产环境、员工的食宿问题、企业奖励机制以及企业的文化活动等等。物质文化建设能够让企业员工直接获益,当前供电在物质文化方面的投入不够,员工对企业文化缺乏兴趣,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便难以有效开展。
3.供电企业文化建设的策略
3.1建设以人为本的精神文化
企业文化的根本目标是树立企业的价值观,改变企业全体工作人员的价值取向,以企业的发展目标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形成坚定的信念[5]。因此,企业精神文化的建设要以人为本,重视员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整套精神文化体系的基础上,推行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另外,以人为本还要求关注不同员工的个人情况,根据员工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文化建设方式,使供电企业精神文化建设达到最佳效果。
3.2制定富有特色的价值标准
价值标准决定了企业文化的基本形态,我国供电企业的企业文化的特点鲜明,价值标准的制定要综合考虑行业属性、员工特点、市场变化等诸多因素,形成富有供电企业特色的价值标准。合理的企业价值标准是优秀企业精神风貌的基础,能够给员工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独具特色的价值标准也是当代电力行业发展的需求,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大有裨益。
3.3强化员工企业意识
员工的企业意识是供电企业凝聚力的关键,强化员工的企业意识可以从企业领导文化的建设展开。企业领导的个人精神文化和道德素质对员工有重要的影响,领导以身作则的行为是感染员工的有效方式,能够让员工产生荣誉感和归属感,把自己融入到企业当中。
3.4精心设计文化活动
供电企业的工作比较劳累,特别是基层员工,既要保证生产安全,又要提高工作效率。企业文化活动是调节员工工作状态的主要形式,企业文化活动要把握好活动的目标,不能一味强调精神文化,而要寓教于乐,通过丰富的文艺或体育活动来体现企业文化的内涵。因此,供电企业要精心设计文化活动,以热烈的活动气氛来传播企业的文化价值。
4.结语
在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军事行业中第一次出现了项目管理这一概念,其中,美国著名的阿波罗登月项目和曼哈顿计划就是在那时出现的,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一直到20世纪末,在全球的经济体系中,信息时代和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了其进一步发展的支柱产业,而项目管理工作的本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现阶段的项目管理工作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知识体系了,同时其更是一门学科,甚至是一种职业,因此,市场上就出现了职业项目经理人和项目管理知识体系。而为了更好的促进和推广项目管理的发展,世界上的很多国家也成为了专门的学会和协会,现阶段,企业项目的主要发展趋势为专业化、全球化和多元化。
二、发电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建设中的问题
1.工作的隐蔽性问题通常情况下,发电企业的信息系统项目都是由专业人员的智力劳动完成的,特别是像软件开发的工作,无论是工作“质”的方面,还是工作“量”的方面,要想对其评估和考核都是很困难的。在执行实体项目时,当建设过程中出现问题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就可以将问题解决,而在建设信息化项目时,仅仅靠人工成本的投入是无法有效的解决所遇到的那些隐蔽性的问题。信息更新的快速性问题在我国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发电企业所建立的信息系统的更新速度也应与之相适应。然而实际的情况却是,发电企业所建立的信息系统的信息更新速度是较慢的,有的发电企业没有专人来负责这一工作,有的发电企业即使有专人负责,相应的人员也不够认真和负责这项工作。所以,企业在前期设计信息系统时就应认真的进行规划,应从战略上去看待企业的信息化项目,确保其具备足够的连续性,并尽可能的提升用户的满意度。
2.需求的模糊性问题我国的发电企业之所以要建立一个与企业发展情况相适应的信息系统项目,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的满足电厂对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需求,然而,实际的情况却是用户对于自身的需求还是不够直接的,具体所需要的内容也不够明确,针对这一情况,信息系统项目的建设者就应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去进一步的引导和挖掘用户,这样所建设出的发电企业的信息系统才能够真正的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与用户结合的紧密性问题发电企业所建立的信息化管理项目是来源于下属的电厂的,同时其也是会终止与下属的电厂,在信息系统的运行过程中也要始终服务于电厂。可见,用户对于所建立的信息系统的满意程度实际上也就代表了用户的参与程度,衡量一个项目建设质量高低的重要参数就是满意度,因此,发电企业在设计和规划信息化管理项目时,其也应将用户的因素考虑进去,与用户的特点和需求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这样所建立的信息系统才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否则项目就可能是失败的。
三、电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1.遵循实用性和先进性相结合的原则作为发电企业建设整个信息系统的重要内容,我们应始终遵循实用性和先进性相结合的原则。在项目管理和控制的过程中,应采用智能化的计算机软件应用系统以及最为先进的网络技术,同时在建设信息化系统时,既要采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同时也要很好的体现出发电企业管理体系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在企业的各项管理技术中应尽可能的采取最先进的技术。
2.坚持“以我为主,外协配合”的原则要想进一步的提升发电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国内外的很多发电企业已经相继的引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从发电企业的角度来说,其应充分的考虑自身的企业特性和实际情况,对先进的技术和理念进行适度的创新和继承,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并且能与发电企业自身特点相适应的信息系统。因此,发电企业还必须严格的遵循“以我为主,外协配合”的原则,最大限度的发挥出信息化人员的特点和优势,在向企业员工传达信息思想时应尽可能的采取通俗易懂的技术手段,所建立的信息系统应成为企业需求与信息技术之间的桥梁,真正的开发出与企业发展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并且具有较高先进性和创新性的信息系统。
3.应始终遵循统一规划的原则从全球各个国家的范围来看,无论是哪种类型的企业在建设信息化项目时,其想要建立的理想信息系统都是一个能够覆盖整个企业部门和业务的统一信息平台,这样企业才能够更加合理的开发和整合内部的各类资源,从而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对于最大限度的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也是非常有利的。所以,对于发电企业来说,其在建设信息化管理项目时应始终遵循统一规划的原则,具体来说就是统一领导、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组织以及统一实施。
四、结语
自备电厂并网运行之后,将会改变之前的短路电流分布情况,这时就需要对电网供电线路进行优化配置,并且要增加化工企业内部的配电室,并改变继电保护的装置,例如要更好的实现方向保护等。于此同时,为了确保化工企业生产作业过程中用电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在实现并网之后,需要对电网供电线路化工线增加电压互感器,并且要将之前采用的不检重合闸方式改为检无压重合闸方式。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自备电厂10kv母线到化工配电室的联络线要增加零序保护。由此可见,当主变压器10kv侧的自备电厂实现并网之后,需要接地运行,且要投入零序过流保护,若此过程不接地运行的话,则需要设置防止变压器过电压的保护装置,这样才能够确保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如果是因为自备电厂自身的原因而造成的解列,或者是因为化工企业内部电网系统的原因而造成的解列,都需要在解列之后重新并列,这时必须要进行科学的检查,并且要在电网供电线路化工线和上级电网没有故障的前提之下确保联络线具备检同期合闸送电的能力,满足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对于电能的需求。除此之外,自备电厂并网运行之后,需要正确的处理其和上级110kv送电线路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够充分的发挥并网运行的效果。如果说110kv送电线瞬时故障的时候,自备电厂如果不能够及时的解列,110kv变的110kv母线上可能会存在惨压,使得其送电线不能够重合成功,这样就会引起110kv变全站停电,造成较为严重的事故,影响到化工企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因此说当化工企业内部的自备电厂实现并网运行之后,一定要加强监督和管理,及时的发现110kv送电线的问题,确保发生故障时具有跳10kv热电厂联络线的能力,确保化工企业内部用电的可靠性。
2化工企业自备电厂并网方案的选择
上文中对于化工企业自备电厂并网后对企业用电影响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述,下面本文就结合工作实际,对当前化工企业自备电厂并网运行的具体方案进行分析论述。首先,可以通过自备电厂和电网供电变电站10kv母线之间架设热电联路线和系统并网运行的方式,实现自备电厂的并网运行。具体来讲,则是通过自备电网联络线,使得化工企业自备电厂实现并网运行,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化工工厂的供电能力,确保厂内各项生产任务和生产目标的顺利完成。在整个运行的过程中,如果出现电网供电线路化工线故障跳闸的情况时,则由联络线继续向化工企业工厂内进行供电。如果说自备电厂的联络线因为故障原因而导致解列,则可以由联络线检同期合闸和系统继续实现并网运行。除此之外,应用低压低周连锁速断保护,过流保护等,也能够在电网供电线路化工线以及化工配电室等恰当的位置设置功率方向保护,确保化工企业的用电需求。这一并网方式还有利于化工企业自备电厂的扩建,能够为今后化工企业扩大规模提供加强的供电基础。其次,可以在电网供电变电站送电线进线侧增加进线开关,如此可使其和自备电厂联络线并网点开关之间架设光缆,便可与自备电厂进行有效联络,且建立光线差动保护,从而提升系统与自备电厂间的自动保护能力。而在电网运送线路出现故障的时候,应用这一并网方式也能够快速的使自备电厂解列,这样不会对上级电网产生较大的影响,能够将危害降低到最低。最后,可以通过自备电厂10kv自备电厂母线联络线,接入到化工配电室10kv母线上,将解列点设置在10kv自备电厂母线联络线的出线上,这样也是切实可行的自备电厂并网运行方案。在运行的过程中,采用低周低压连锁速断保护为主要保护手段,将过流保护作为后备保护手段,能够更好的加强用电保护效果。化工配电室与电网供电线路化工线二者需同时增加功率方向,并且后者增加电压互感器,同时和闸方式改为检无压重合闸。这一方式尽管能够达到并网运行的效果,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会影响到化工企业供电的可靠性,同时也会给供电网络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以此说在选择自备电厂并网运行方式的时候一定要科学选择,没有最佳方案的时候在考虑这一种并网方式。
3结语
1.1电气工程
电气工程,作为一门颇为引人关注的技术学科在现代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了,尤其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密切程度越来越深了,并且其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也做出了最为突出的贡献,在不知不觉中逐步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模式,在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同时为我们的工作也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值得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1.2电气自动化技术
电气自动化,其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从名称我们就可以看出其和电气工程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开发和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并且其对于电气工程的推动作用最为明显,可以说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开发使用给电气工程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使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2.电气工程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方向
2.1电气自动化技术在远程监控中的使用
远程监控系统的应用范围是比较广泛的,在电气工程中的很多地方都可能会用到远程监控系统,而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系统中的一个主要的应用方向就是在远程监控中的使用。在远程监控系统中合理的运用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在节约成本的同时还能够提高远程监控的效果,使得监控变得更加灵活,更加有效,尤其是在一些对于通讯信号要求较高的远程监控系统中更是能够发挥突出的效果。
2.2电气自动化技术在集中式监控中的使用
相对于原有的监控设施的散乱性和独立性,当前监控设施主要体现出了集中性,这种集中式的监控对于电气工程来说是极为合适的,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改变原有的监控模式对于电缆数量和处理器数量的高要求,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投资成本,虽然原有的监控模式能够很好地对于整个的电气工程进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且予以解决或者报警,但是相对于其高额的资金投入也是很不划算的,一直是困扰着电气工程负责人员的重要问题,而现在集中式监控模式的使用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其不仅仅投资小,在监控效果上甚至比原有的监控模式更好,这主要就是得益于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合理使用。在集中式监控中合理的使用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更为简便的发现电气工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能够自动化的给予解决的办法,这些都是以往的传统监控模式所不能达到的,也是现代化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应用方向之一。
2.3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现场总线监控技术中的应用
现场总线监控技术可以说是当前电气工程中应用最为频繁的一种技术,其应用的效果也颇为受人欢迎,应用这种技术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比如,这种技术的使用能够有效减少隔离设备的使用,还能够有效的控制端子柜的应用,最终能够起到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这种现场总线监控技术在各地电气工程中都有应用,尤其是融入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之后其效果更为突出,也更为明显,更为受人欢迎,使得电气自动化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展。
3.电气工程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融合使用措施
3.1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网调度中的应用
电网调度是电气工程的主要工作之一,在电网调度中融合使用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电气自动化在电网调度中的应用离不开自动化设备的参与,因此,融合了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电网调度设备都是采用的一些自动化系统装置的显示器、打印机、计算机网络设备等,这种自动化设备的应用能够更好地进行全网电力的调配,更加科学合理的进行电网调度,通过自动化的分析和计算,针对整个的电网中电力的需求状况进行合理的调度,确保整个电网的正常运行,避免电力调度事故的出现。
3.2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发电厂分散测控系统中的应用
发电厂是电气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发电厂中合理的运用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发电厂的生产效率,有效减少发电厂发生事故的概率,尤其是在发电厂分散测控系统中融合使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话能够直接监控到每一个的执行单元,进而对于整个的电气工程流程进行监控,并且所获得的各种数据和效果图都是高质量的,在确保发电厂正常运行的同时提高了整个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3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站中的应用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电力运输过程中不可获取的一部分,在变电站中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完全取代电力人员的作用,采取全自动化的装置来进行电力的转换,在确保安全的同时提高了电力转换的效率,并且其多层次的监控模式还能够为变电站的高效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