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基础会计教学论文

基础会计教学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基础会计教学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基础会计教学论文

基础会计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基础会计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知识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一些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工作中的常用知识点和理解复式记账的原理,还需要他们了解会计知识的“必需、够用”理论,掌握一些实践中常用的会计核算方法;二是能力培养目标。这要求学生学会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能熟练掌握借贷记账法的应用和简单的成本计算,能识别各种常见的原始凭证,并能规范地编制记账凭证,掌握各种会计账簿的登记方法,并对会计差错进行规范地更正,能正确地进行财产清查,能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能掌握会计账务处理的基本程序,能具备相应的更新知识和适应应会计改革发展的能力;三是思想教育目标。这要求培养学生树立“诚信”和“法制”观念,培养自觉遵纪守法意识,培养会计人员应该具备的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和学风及创新意识,爱岗敬业、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二、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由于我们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在中高考中成绩都相对较差,有的学生是本身在中学就没好好学,有的是中高考发挥的不好。总体上来说大多学生都存在着文化底子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差,甚至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很多学生认为上职校也就是为了混个文凭而已,学生的意志相对薄弱,稍有不如意,就特别容易自卑和消沉,进而对学习失去进取心和兴趣。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观察到在基础会计的教学中,刚开始的时候由于学生对基础会计课程的好奇心还能够有一定的兴趣,而随着课程难度的加大,理论性的加强,再加上授课方式都一样,学生总觉得和以前的课堂学习方式一样单调、乏味,渐渐地降低了学习兴趣,甚至出现个别学生厌学和畏惧情绪。

2、部分教师缺乏实践能力当前,在中职学校中,从事基础会计教学的教师大多数都是从高等学校毕业后就直接进入到学校工作,没有相应的会计工作经验,虽然具有很强的理论知识,然而却缺乏基础会计的实践经验,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很好地将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效结合。另外,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繁忙和科研任务多,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的机会很少,这就导致了在基础会计教学中为学生能讲的实际案例就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内容,这就很难吸引住学生的学习兴趣。

3、考核方式方法比较单一当前,我们基础会计课程的考核方式仍然沿用的是传统的考试方法,即采用闭卷统一进行考试,这说明了在评价中考试成绩仍然是占重要位置。这种过于看中考试分数的做法,既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又不利于学生对基础会计学产生更深刻的认识。

三、对策

1、在基础会计教学中,要本着理论够用、突出能力培养的原则,讲清必需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强化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和训练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从教学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判断能力,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和会计基本技能,为继续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奠定专业基础。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础会计这门课程,是从比较抽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开始的,如果我们教师还是按照以往的教学模式按部就班,就会使得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渐渐就失去了学习兴趣。因此,我们教师在基础会计教学之初,就要利用学生对会计学科的新奇感,抓住机会将会计工作在我们现代社会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以及当前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状况等进行说明,并通过成功的会计人员的现实故事,让学生感到学习会计专业的前途光明,虽然中途有些曲折,但是要做好努力学习的前提准备。另外,在专业理论知识的讲授中,要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尽可能结合身边的一些看得到、摸的着的具体事物来进行讲解,打消学生的畏难情况,增强专业课学习的信心。

3、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实物进行有效结合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设施,将一些会计工作中经常运用到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实物以图片的形式播放给学生,教会学生们如何运用,让学生增强记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将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与会计工作规范性教育有机的加以结合,重视对学生的法制观念、职业道德和良好习惯的培养。

4、重视考核手段和方法的改革,加大过程考核和实践教学环节考核所占的比重在基础会计的学业成绩考核中,要进一步加大实训考核的比重,积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考核中加大证、账、表的考试分值,减少纯理论性知识点的分值。这样做,不仅会让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平时的实训练习中,还可以使学生摆脱以往的纯理论性知识的讲授,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兴趣,为他们将来更好地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5、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笔者认为,一是教师在思想上要重视起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二是逐步实现教师从知识型人才向技能型人才转变,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财会实训室的建设、积极参与申报各级财政部门及会计学会的科研项目和课题、积极参与企业的财会改革和管理的创新活动;三是加强与企业联系和合作,为培养“双师型”的财会教师建立良好的平台。鼓励教师到企业中进行实践锻炼,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也可以通过从企业中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会计师及以上职称的中高级财会人才来学校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实践培训,使教师和学生对实践活动有更为直观的认识,增加他们被企业会计人才指导的机会。

四、结语

基础会计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项目教学法是“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一种,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按照职业工作过程,把授课内容设计为若干教学项目,以任务为驱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职业知识和能力目标的教学方法。其优点是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知识需求,学习掌握课程要求的理论知识。这与《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两个目标相吻合,且能把两大目标结合起来,相互促进。从理论上将项目教学法引入《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是可行的。在应用方面,关于项目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国内外很多学者及相关部门、院校做了许多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最初16世纪末意大利罗马的艺术建筑学校将项目教学法引入建筑设计比赛,到19世纪上半叶德国、英国和荷兰的“劳动学校”进行了将项目教学从职业技术教育引入基础教育,经过几个世纪的历史,国外已经形成了公认的项目教学设计和课程理论。国内傅小芳、徐国庆等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呈现了对项目教学的基本观点。在国外项目教学研究与实践的推动下,在国内职教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与职业教育教学实践相契合的教学方法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相关的研究和实践己经开始了由点到面的发展。本课题试图借鉴职校教师的项目教学经验,并结合项目教学的实际问题,以项目教学为主线对我院的《基础会计》教学工作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提高《基础会计》教学质量。

二、项目教学法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项目教学法的基本流程。

项目教学法大致经过三个过程:项目设计,项目实施和项目评价。项目设计是教师选择和确立项目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顺向的,即教师先按照教学大纲把整个教材分为不同的项目,然后在不同的项目下确立子项目的内容,最后每个子项目下分不同的任务。项目实施阶段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或指导,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掌握理论知识,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这个过程是逆向的,即任务驱动项目。

2.基础会计教学项目设计。

《基础会计》的教材种类虽繁多,但所涵盖的内容都差不多。考虑到把项目教学法应用于《基础会计》时的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本文把《基础会计》所涉及的绝大部分内容都包括在内,并从职业角度,参照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和难易程度,以72学时为例,将基础会计分为7个大项目,这七个项目下设子项目,每个子项目下设不同的任务。项目最终是由任务驱动的,因此项目设计的关键在于制定各个子项目的任务书。每一个任务相当于一个小知识点,这些小知识点串起来就是每一个子项目,每一节串起来就构成了每一个大项目。这样就把整个的设计重点转移到如何构建任务书上了,而设计任务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以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3.项目实施。

2014年3~7月,在济宁学院经济管理系与文化传播系学生中选出200名左右的学生,组成两个平行班。其中经济管理系学生共有100人,文化传播系学生共有89人,经管班为实验班,文传班为对照班。对照班采用常规教学方法,实验班采用项目教学法,均由本人担任任课教师。每班每周4个学时,共72学时。实验班分为10组,每组10名学生,然后以组为单位,每一组构建一个公司,模拟公司的业务,并允许组间可以发生采购等业务往来。这样有关会计对象、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任务都在组内模拟的公司进行,且用真实的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这样学生学起来就不再是空洞的,而是生动的、活泼的了。有了这个主线,剩下的任务都与主线联系在一起。学生在完成任务和项目的同时收获了知识和技能。

4.项目评价与考核。

知行合一,项目是行,知是考核的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项目的行,是否能达到知的目的,是检验项目的唯一标准。2014年7月期末考核时,采用让学生用会计语言分析相同的经济业务的方式,对这两个班进行考核。考核结果显示,实验班不论是分析思路还是表达形式都优于对照班。另外在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采取内部考核的方式对项目进行评价,内部考核又可分为组内成员互评、组长评价、组间评价和教师评价这几方面。在进行内部评价时发现,项目教学法带给学生更多的沟通合作机会,促进了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三、结语

基础会计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在该阶段应注意所创设的情景必须与教学内容相联系,以明确学习目标;同时,情景设计应充分发挥学习者认知结构变量中的可利用性,围绕学习者的原有生活知识、情感体验,层层设疑,步步引导学习者将各情景任务付诸于行动。基础会计前半部都是理论性的内容,主要解决概念、特点、原理等基础知识,学生首先必须明确会计是核算特定主体已经发生的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围绕这一教学内容在第一次课上就进行了一次真实的经济活动:筹集资金。教师作为发起人,发动学生参与到资金的筹集中,并产生借贷关系。具体活动是结合当时临近中秋,教师首先提议与同学一起采购一批灯笼回来,在校园销售。随即教师拿出现金200元作为资本,并盛情邀请同学入股。很多同学处于一种不知所措或是旁观的心态,但注意力都非常集中。在经过再次游说后,有同学拿出现金50或100元表示愿意投资,气氛开始逐渐活跃。筹集到现金350元后,教师还随手拿起学生桌面的物品比如计算器、文具等作为入股,最后再让一位同学取出现金如100元作为对他的借款。在筹集资金活动中,部分学生的参与度很高,全班的学习兴趣一下子提高起来。筹集资金结束后便紧接着进行下一阶段的活动。

随后还可创设的情景则为虚拟,如购进货物,销售货物,偿还借款等,这一虚拟情境可以通过图片和动画展示。第二阶段:进行角色定位,设计问题,分组讨论,培养分析解决问题及沟通交流等技能。该阶段一定要让学生对所处的情境产生问题,问题的提出者既可以是教师提出,也可以是学生,问题的提出必须结合教学目标。当学生很清楚自己所处的环境后,教师要给与学生角色定位:例如在第一阶段进行的筹集资金活动中,假设你现在就是一名会计,面对这样的环境———筹集资金(以后是购买货物、销售货物….)需要解决的问题有:①会计记录什么,即会计核算对象的理解;②应该怎样记录,即记录的方法….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不需要给予直接的提示和答案,只需要强调学生对会计是算钱的这一已有的认知,同时可以指出结合课本的哪些内容进行思考讨论。尽管学生记录的内容和格式可能千奇百怪,甚至是错误的,但没有关系。学习就是一个应该包括挣扎的过程,没有答案,必须在海水里游来游去,直到游到岸边为止。在这一阶段,为避免学生无从思考,个别学生不参与,分组讨论是非常必要的。

行动导向教学法里包含了许多具体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等,所有教学法都涉及一个如何开展的形式问题。行动导向教学法强调以小组团队形式进行具体教学法的开展,是因为小组合作能化整为零,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能让其参与到问题解决的一个良好的小环境,同时还能培养学生沟通交流、团队合作等意识和能力。为避免无意义的讨论以及提高课堂效率,讨论解决问题的时间必须加以事先设定。第三阶段:成果展示及点评,培养总结表达的能力。解决问题的时间到后,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展示的形式主要是海报和解说。教师事先发给每组空白纸,要求每组将本组讨论的结果记载在纸上,再到讲台上或者到别的小组进行展示和解说。每次活动展示的同学都要求是不同的同学,以求每个同学都能参与。点评通常分为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小组互评是学生进一步沟通的桥梁,也是学生各自思考碰撞产生火花的平台。这一环节同样需要控制好时间。

教师的点评应该是积极的,积极的点评是对学生参与和努力的一种肯定,点评时要注意运用语言手势等技巧,创造汉堡包式的评价,即肯定—建议—肯定。教师的点评还应是对每次行动结果的理论性深化。除了帮助学生对本次行动所涉及知识进行总结,教师应有意识地将实践与理论联系起来,并明确下次教学内容的出发点,从而将本课程知识系统化。例如会计概念:核算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会计对象:资金运动会计要素:会计对象具体分类会计科目:会计要素的具体名称等。以上三个阶段是对基础会计课堂运用行动导向教学的实践总结。教学实践表明,通过这样的模式,虽然耗的时间较长,但同学经过自己努力和小组合作,慢慢推出来的概念、原理、方法、公式等等知识,特别有成就感,既提高了独立学习、沟通合作等能力,又增加了学习的兴趣。这样的三阶段模式能否成为中职会计专业教育的常态?具体运用中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如何创设更多更有意义同时又能引起学生兴趣并行动的情境?受到课桌摆放的固定性及课堂时间限制,每次的分组应如何解决?难题自然不少,但相信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找到更好的方法去解决。

作者:邓爱华

基础会计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能否培养出满足需要的审计人才,是衡量审计教学论文成败的关键。笔者认为,审计专业教学论文办法改革的当务之急,一要明确审计人才培养目标;二要转变传统教学论文观念;三要应用新的案例教学论文办法。案例教学论文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论文办法,如何在审计专业教学论文中充分利用,以提高教学论文质量,值得我们探讨和思考。

一、明确审计人才培养目标

我国高等审计专业的教育目标是:“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师事务所、管理部门、单位、机构从事审计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按照这一要求,我们长期以来把教育目标定位在培养从事审计职业的工作者。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审计作为一种职业在工作范围、服务本质和上迅速扩张,出现了审计毕业学生与需求的不适应性。原因在于: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合格的审计人员,而且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和丰富的知识技能、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复合型人才。基于以上需要,笔者认为审计专业教育教学论文目标应是培养他们作为一名审计人员所应具备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和职业道德修养,使其具有终生学习的能力,以适应审计环境的变化,而不是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名专业审计人员。

审计学科具有很强的性、实践性及其与相关学科的渗透性。审计专业教学论文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努力实现高素质审计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教育部大力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论文质量和教学论文改革工程”,强调以质量建设为核心,积极推进高等教育的质量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审计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方面由于经济环境的日益复杂,机和技术的广泛应用,审计的难度增大,审计风险大增;另一方面,对会计信息质量和及时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进而提高了对审计工作质量客观性和公正性的要求。面对日益复杂的业务,审计人员不仅要系统掌握本专业知识,具备从事本专业的工作能力,而且还要具备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会计、审计环境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和团队互助精神。培养一批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协调发展和适应能力强、知识结构完整、职业道德素质高的审计人才,是审计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

二、改革审计教学论文传统模式

审计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有着独特的教学论文,而我国高校审计专业教学论文办法,还是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讲授法,课堂教学论文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忽略了教师和学生的充分交流,学生缺少主动提出新问题的探索能力。尽管大多数教师很清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论文工作中,往往还是走“填鸭式、满堂灌”的老路子,严重压缩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导致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不能很快适应审计环境及审计业务的需要。这种传统教学论文模式不能很好地顺应审计专业教学论文规律,直接制约着审计专业教学论文改革,未来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它已不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必代之以先进的、合理的、适合学生发展的、能够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实践能力的办法,案例教学论文法的实施势在必行。

由于审计行业是一个高智力行业,对审计人员与一般财会人员在专业素质方面具有更高的要求,集中体现在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对审计职业判断的依赖性,而职业判断的依赖性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审计人员的专业实践经验,这种职业的特点使得审计专业教学论文比其他学科更加注重基于实践的案例教学论文。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各国有关专家意见的调查,案例研究对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知识的传授、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知识保留的持久性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作用。随着教育教学论文观念的更新和知识信息时代的到来,审计教学论文改革已成为审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深入探索审计教学论文规律,广泛实施案例教学论文办法,以便在教学论文办法和教学论文内容安排上适应全面培养审计专业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三、运用审计案例教学论文

学校不能满足学生到师事务所进行直接实习的要求,但可以积极采取间接实践形式,如校内审计模拟操作、课堂案例教学论文等有效形式。案例教学论文法是指审计专业教师以案例为基本素材,提炼和采用审计实践中的一些典型例子,对原理、和道理进行解释,将审计理论知识描述以案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进入审计情境现场,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突破教学论文中的难点,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专门技术办法。案例教学论文主要不是研讨理论本身,而是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践问题,它要求学生实现从理论到实践体验的飞跃,在于它不仅使学生能够获得知识,而且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受到多方面的锻炼,它适合对审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能力的培养。

审计专业教师在应用案例教学论文法时,适当地选用案例教学论文形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论文目的、不同的教学论文阶段、不同的教学论文课程选用不同的审计案例教学论文模式。一般有以下三种:

(一)案例教学论文与理论教学论文相结合,以理论讲述为主,再结合相关理论讲案例。比如在讲授《审计学原理》课程时,由于学生刚接触专业知识,可以理论讲授为主;教材中对审计业务约定书的讲解,只是写明应包括的和层次,学生学习时感到抽象,又不好掌握。教师如果将一份真实的审计业务约定书或带有一些不完善、有毛病的审计业务约定书交给学生判断,学生学习时就会感到直观实际,教学论文效果明显提高。

(二)以案例讲述为主,将理论融于案例之中,通过对案例讲授、分析和讨论,归纳理论。比如在讲授《效益审计》课程时,可以案例讲述为主,将理论融于案例之中。如讲解对企业进行财务报表延伸的效益审计时,教师可以先从案例库中选用某单位连续三年真实合法的财务报表及有关资料,要求学生根据案例资料做好编制动态比较财务报表、测算各项评价指标、对比标准进行评价等多项工作;在此基础上教师适当地提示学生们自己分析,独立完成上述业务操作过程;接着在小组相互交流,在班内讨论,评选出学生完成情况的等级;最后由教师对这次实际业务的操作进行讲评,总结出学生们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

在整个教学论文过程中,通过案例分析来阐述审计理论知识,把抽象的理论寓于生动具体的案例之中,通过分析并提示学生思考,便于学生对审计理论知识的领悟和巩固;不仅可以突破教学论文中的难点问题,克服死记硬背,而且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可以不断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础会计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职教 会计教学 课程改革

一、我国高职教育会计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新的类型,其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具有鲜明的职业岗位针对性。我国近1200所高职院校,在高等职业教育这块仍有其不足,主要体现在:

1.片面强调理论的系统性

高职教育姓高,因而在我们教育者的观念里应该是向本科靠近,搞本科压缩型,强调学科的系统性,没有摆脱知识的系统性、学科性、完整性的制约,重理论轻实践。

2.课堂教学与会计实时政策脱节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深入,财税部门年年都有新的税制及会计政策出台,而高职院校的教材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其总是跟不上时事,加之教学中的教师大多是从校门到校门,对适时政策敏感性不强,大多不会主动将教学内容与当下适时政策做调整来教给学生,因而往往造成学生所学内容与时事脱节。

3.课堂教学与会计岗位实践脱节

由于诸多原因,目前所有高职院校会计系学生只能被困于学院的模拟实训室进行模拟实训,无论是所编实训教材,还是学校提供的实训场地,都与真实的业务存在一定差距,缺少真实业务流程及业务往来的立体感。加之会计实训教师本身的会计实践操作能力有限,实训与实际脱节,与实际会计岗位脱节,以致达不到教学与产业的“无缝对接”,学生跨出校门仍需在师傅的带领下从事实际会计工作,加大了企业的上岗成本,导致用人单位不愿招收应届毕业生,造成毕业生就业难。

二、国内外课程改革模式

关于职业教育,一些发达国家在此已做过一些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其各国都有自己的特点。如美国、加拿大等国的CBE模式,形成于上世纪90年代,其课程开发思路是从职业标准出发,对实际工作、专项能力分析迁移到教学分析进而开发教学课程实施教学,课程结构为能力矩阵型,专项能力6~30个组成,综合能力有8~12组成,其特点是专家进入学校,确定从事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培养目标,由学校组织相关教学人员制定教学大纲,依此施教。它打破了以传统公共课、基础课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强调培养职业能力;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形成于上世纪60年代末,其课程开发思路是针对实际工作中的职业行为、活动过程进行分析,确定学习领域,进而以工作项目实施教学,其学习领域的课程分为学校课程和企业培训课程,学校课程为文化课加3门职业基础课加10至20个学习领域,企业培训课程为按培训条例分为基础培训、分业培训、专业培训;其特点是以企业为核心,注重实用性,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行动导向,教学成本高;国际劳工组织的“MES课程”模式,形成于上世纪80年代,其课程开发思路是对职业标准进行分析,开发出标准化的单项能力教学模块实施教学,其特点是灵活性好,适应性强,培训目标明确,适用于短期职业培训,职业导向。

三、我院会计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成果

1.调研阶段

高职院校姓高名职,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应当是培养高等技能职业型人才,应该是在普通教育基础上针对具体职业提供的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结合”是《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给职业教育改革指出的一条发展之路,也是社会对高职院校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期望。我们物流经贸系的会计专业一直是我院的主打专业,是学院教研教改的重心,我们结合我校自身的具体情况,在借鉴了兄弟院校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做了如下会计教学改革:

2007年,我们系开始着手会计课程的开发,我们走访和调查了物流等各行业企业、专家、往届毕业生,调查的内容涉及行业发展的特点、现状、发展趋势及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要求,会计人员岗位需求状况,会计专业人员应具备的素质、能力、知识结构、职业证书,目前会计专业学生最需要解决的突出的知识缺陷,征求专家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议,我们花了一年的时间收集、整理相关资料结合其他学校课改经验,讨论、思考我系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酝酿会计教学改革,进行教改前准备。

2.教改实施

2008年我系教改全面启动。我们按照会计职业标准结合上年调查情况,从企业单位会计工作实际出发,重新拟定人才培养方案,确立人才培养目标、职业面向、素质、能力、知识结构、毕业标准;对课程的设置,我们着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对会计课程体系进行重构,按实际工作对会计人员的各方面能力要求分为公共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职业拓展学习领域,公共学习领域开设思想道德修养、形势与政策、应用写作、实用英语、心理健康、现代礼仪等,专业学习领域开设出纳、往来、存货、工资、资金、成本、利税、报表、预算等十个岗位会计课程,职业拓展领域开设审计、营销、统计、个体工商会计、施工企业会计、房地产企业会计、施工企业会计及非盈利组织会计等课程。

对于专业学习领域的十门课程的开发我们是这样做的,我系几位骨干教师从企业实际工作岗位出发,依据各岗位对会计人员能力要求,以会计工作任务为导向。首先确定其典型工作任务,将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务所进行的活动归类成不同的行动领域从而确定相应学习领域,将相应的学习领域转化成以上十门学习课程。此十门课,市场上没有现成的教材,由我系几位骨干教师共同研讨,分工编写。我们的教材思路是将课堂中学生应掌握的内容,以工作任务的形式设计成几个学习情境,其包含工作任务、资讯、知识点、知识链接、理论练习、实训,教材之外我们对每个学习情境均附设学习情境描述、学习情境授课计划、学习情境引导文设计,以便老师教学中把握,全部教材开发于2008年初步开发完成。

3.教学实施

2009年我们将开发的十门教材在我系会计0801~0805班全面试用。老师借助教学情境描述、授课计划、引导文向学生授课,课堂中按照教学情境中的目标、内容、教学方法、校本教材、使用工具、对学生、教师具备的知识能力要求,按照对学生学习的考核评估的设计、要求及教学计划和引导文实施教学,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求先下达任务,依次经过“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的过程教学。在课堂中一改往日的传统教学方法,变原来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为精讲多练,强化实践性教学训练。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是组织者与协调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独立获取信息、独立制订计划、独立实施计划、独立评估自己”。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获得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

为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我们在教材实施过程中注意及时收集相关反馈信息,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使用系列教材的老师研讨,集思广益。将教材每一情境设计的不足及所涉及的国际、国内最新会计准则和动态,都及时在课堂的内容中予以修改和补充。课堂或课下采用多种方式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力求做到更具体、更适用。

4.改革效果

通过这一教学改革,我系的软硬件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模拟实验室、实训教学器材的得到了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我系教师的研发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教师教学的角度更广、水平更高,教师的团队精神、钻研业务的精神更强。教学论文、教学课题、教学成果级级攀升,得到了学院的肯定,同仁的赞许。课堂教学中,气氛活跃,师生互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明白每次课每一个情境自己要做的事,所需完成的任务具体明确。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兼顾,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所学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加强。老师能及时与学生沟通,讲解要点,疏通难点,把握每个学生学习情况,保证了学生学到最新最实用的知识,反响较好;通过学生下企业顶岗实习的情况反馈来看,基本实现教学与会计实际工作的“无缝对接”,预计这批即将毕业的学生就业能力将大大提升,受到企业的普遍欢迎,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5.改革展望

我院的会计教研改革尽管取得了初步成绩。但成绩是过去的,为进一步完善教材,我们教研组的老师打算召集使用教材的教师召开一次研讨会和试用教材班级学生代表座谈会,利用暑假下企业征询相关部门、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走访兄弟院校学习借鉴其成功经验。预计今年低再次修改,立项申报出版,向社会推广。

参考文献:

[1]阳德盛.会计专业传统实践性教学改革研究.商业现代化,2007,(2).

[2]丁呈敏.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探讨.会计之友,2008,2(中).

[3]向丽.工作过程导向理念下高职实践教学模式的解构与重构.职教论坛.

[4]桑向荣.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中国科技信息,20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