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以环保为题的作文

以环保为题的作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以环保为题的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以环保为题的作文

以环保为题的作文范文第1篇

(1)环保的重要性

It is of extreme importance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by leading a low-carbon life style which is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2)具体做法

种树--- Firstly, planting trees in a park on weekends with your friends will be a good choice. Because by doing so, the air will be refreshed and the environment where we live will be beautified.

走路/骑车上学--- Besides, if I were you, I would walk to school instead of driving so that the

gas that does to our health will be reduced effectively.

随手关水龙头--- Last but not least, It is necessary to save water by turning off the tap after washing hands. Or we’ll run out of fresh water very soon.

以环保为题的作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话题作文 拟题 方法

“话题”,就是指谈话的中心,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而进行选材写出的文章就是“话题”作文。这类作文题表面上一般不含有观点,内容上不予限制,形式上往往也是体裁不限。话题作文其实只是提供了一个话题,即规定了表达的中心内容,而不限制取材范围和表达方式的作文形式。以话题为内容的开放式命题与以往的命题作文相比较,它的好处是给考生写作的空间更大。话题作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相关性,即话题作文必须与话题相关,一般情况下,话题作文的要求只规定话题的范围,而不限定作文的主旨。二是自由性,这是话题作文最大的特点。考生在题目、选材、文体、想象空间上有极大的自由性和自主性。三是想象性,话题作文就是要让学生驰骋于形象思维的空间,表现中学生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能力。因为话题作文更有利于形象思维的涌动,学生尽可以放开手脚,海阔天空,任意翱翔。

话题作文开端在于拟题,标题可谓“文眼”“窗口”“第一印象”。题好一半文,拟一个让人心动的标题,能让读者耳目一新,如沐春风,紧抓读者心弦。从考试角度看,拟题质量如何,不仅标题本身占分,而且关系到作文的质量,无疑你的作文分数就远超他人。所以拟题切忌掉以轻心,而应“以小为大”。所拟定的题目要注重“切题”“新颖”“凝练”“创新”“有文采”几条原则。下面结合笔者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和经验,介绍几种常用的拟题方法。

一、巧用修辞法

修辞法是指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内容和问题,运用比喻、拟人、反诘、对偶、双关等修辞方法拟题,使题目生动、鲜明、贴切。如以“幸福”为话题,可拟为《幸福是一杯甜咖啡》;以“挫折”为话题的《挫折是一种美丽的痛》;以故乡为话题的《故乡,我的爹娘》;以“诚信”为话题的《赤兔之死》等。这些题目运用了合适的修辞比喻手法,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闪发光,深深打动阅卷老师的心。

二、中外结合法

此法指的是引用或者音译人们熟悉的外语短语或句子作为题目。这种标题,幽默色彩浓重,常给人带来轻松、愉悦的感觉。如“幸福”话题——《Come on,给我感觉》,“电脑”话题——《Internet,my only love》,“科技”话题——《Are you ok?E-mail》,“校园”话题——《I am sorry,女孩》。

三、巧用化用法

将影视剧片名、歌曲名、诗词、谚语、俗语、歇后语广告语、书名等稍加改动作为文章的题目。不仅是作文快速拟题的高明之举,而且可使文章的题目显得新颖别致,熠熠生辉,妙趣横生。如以“理解”为话题的《爸爸,其实你不懂我的心》《对面的男孩看过来》。以“亲情”为话题的《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多少爱可以重来》。以“环保”为话题的《我想有个家—北极熊的哀求》。以“学习”为话题的《都是考试惹的祸》《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生活”为话题的《笑傲生活》《我和挫折有个约会》。以“诚信”为话题的《赤兔之死》。以上例子通过引用大家熟悉的诗词、名人名言、广告词、等作为题目,使得文章标题贴近生活,使人喜闻乐见,倍感亲切,产生了独特的魅力。

四、流行元素法

《小议“统一口径”》《 同桌你“out”了》《非诚勿扰》《记住我的QQ》《坑爹的考试》。这些题目都使用了流行元素或时尚标语,因为时尚标语或流行词汇都是大家熟悉的、了解的,所以读者一看降低了阅读的难度而且吸引了读者的眼球,给人以新奇、时尚感。

五、设置悬念法

文章题目最忌“千人一面”。标题设置悬念,把文章内容设置得一波三折,才能紧紧抓住读者的心,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显然,如果能在拟题时故弄玄虚或者有意识的设置悬念,能收到吸引读者、引人入胜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克服思维定势,逆向思考,追求陌生效果,拟出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怦然心动的好标题。如《高手》《女声传来的纸条》《100分,我恨你》《死海不死》《美丽的谎言》等。

“花香蝶自来,题好一半文”。古人把拟题比作“点睛”,画龙即毕,点睛尤为重要。上述方法只是众多拟题方法中的几个“特例”,更多的拟题技巧还需要大家在阅读与写作的实践中去发现、去总结。要想作文拟题时得心应手,就得多看多留意。特别是报刊上的标题,品味借鉴,从中汲取营养,同时加以模仿,如能长期坚持,拟题水平必大有提高。当然好的作文拟题只成功了一半,想作文出色,还需在构思、选材、语言等方面下工夫,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好的作文。

【参考文献】

[1]张立梅. 浅谈中考话题作文的拟题方法. 考试(中考版),2009(4).

以环保为题的作文范文第3篇

一、走进生活,热爱生活,关注自我

天地自然,日常生活蕴涵着无数可描写的事物,只要把学生引向比他们自身生活更广阔,更深入,更真实,更缤纷的世界,让他们用眼睛去观察,用手去感受,用心去探索,创新的种子就会埋入心田,写作的源泉就不会枯竭。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创新就是关注自我,从自身出发,冲破种种樊篱来表达自己的个性意识。而这一切都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因此,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让他们拥有健康的生活心态,积极乐观地投入生活,毕竟生活是创新的原材料,是创新的巨大能量。

1.让学生学会“摄影”――用眼睛去观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象牙宝塔式的作文教学使学生充满‘硬挤出来的、笨拙的、背诵下来的句子和词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别人的思想’。”而走进大自然的学生则不然。大自然就像一帧巨幅的图画,当你看见春季那醉人的嫩绿,那绿色的一望无垠的田野,那巍峨的高山,那清可见底的河水;夏日的“小荷才露尖尖角”,秋日的,无一不触发学生的灵感,在大自然中惬意地遨游,撩拨飘逸的诗情……一切都是那样的熟悉、亲切,学生的情感一下子就喷涌出来。不知不觉中陶冶着他们的情操,净化着他们的心灵,悄然中灵感之神向他们走来,丰富多彩的作文素材涌入心。循序渐进地引导学会观察大自然的静态,在观察静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动态,即大自然中那些处于发展,变化中的事物和现象。比如春夏秋冬,风雨雷电,日出日落,月蚀等都是最富感知强度的大自然的动态。

2.让学生学会“录音”――用耳朵去倾听

认识世界,除了用眼睛看,还得用耳朵细细地听一听。双休日、假期带学生置身于大自然,带到洋溢着别具一格的乡土气息的世界中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他们心情愉悦,爱美之情油然而生,学生的语言便会伴随着情感而流淌。生活中这种充满活力的声音,简直就像音乐让他们如痴如醉。大自然的音响,特别能引起学生美好的联想,贵如油的春雨淅沥淅沥,夏日蝉鸣,青蛙的“打击乐”,蟋蟀“召开家庭演奏会”在草丛中演奏动听的音乐,秋风敲打着窗棂……这一切又是那么的和谐。当听到蝉的鸣叫,他们会饶有兴致地猜想“蝉唱的什么歌”;当听到青蛙的叫声,他们会站在稻田边上,与青蛙亲切地“对话”,编写《青蛙王子》的童话……

3.让学生用心灵学会感悟――观察社会生活

北师大的刘锡庆教授指出:“作文教学的目的何在?我看在于解放人,解放人的精神和心灵。把作文主体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即鲜活而强悍的‘生命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可见,作文教学就是要通过作文将学生观察生活的独特性表达出来,使他们的个性自由挥洒,使他们的自我创造得到张扬和认同,从而感受创新之美。每个学生都是社会的人,都生活在社会之中,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认识周围世界,必然包括周围社会的生活空间。让学生跳出作文空泛的“瓶颈”,拥有一片崭新的天地:徜徉江滨公园,漫步热闹街市,融入社区生活,了解风俗民情,通过观察社会生活的典型场景,逐步引导学生克服自己“思想贫血症”,去认识社会,并能分辨“美”、“丑”、“善”、“恶”。

著名儿童文学家张天翼说过:“生活中有些人和事,会使你心头突然一沉,产生强烈的感触,这样的人和事就是你写作的最好材料。”大量的写人、记事的作文,其题材的源泉来自社会生活。创造一个自由的,奋发向上的作文空间,引导他们在广阔的生活中采撷绚丽的浪花,学生便可以“多见而识之”,以不拘一格的思想,写“自己的”、“自然的”作文,长此以往,定能达到“说真话,写真事,做真人,表真意”的境界,何愁作文不言如波涛风行水上?作文又何愁不视野开阔、力透纸背、别具风格?

二、结合特有的人文环境优势,开展探究性作文教学

还学生一个广阔的自由作文天地,进一步解放智慧,让他们的表现力、创造力都尽情地表现出来。突破常规,寻求变异,拓展思路,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逐渐唤起他们的个性觉悟,感悟作文的意义和价值,激发他们的个性追求,进而增强作文的活力。

1.以“环保”为内容的主题式探究性作文教学

环保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题。根据学生的特点,开放形式,让学生写自己的所想所感所悟,用“我手写我心”。教师首先要求学生思考、搜集身边关于环保的问题,同学们兴趣盎然,积极参与。经过集中梳理,共开发了“节约用水调查研究”、“垃圾分类现状调查”、“社区的环境卫生调查”、“市民卫生习惯调查”、“一次性用品的利与弊”为题进行探究,使学生懂得保护生态环境,爱护人类资源的重要性。由近及远,由易到难,初步掌握开展实践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初步学会撰写探究性作文。观察、分析家乡的水资源污染情况,查找污染源等调研活动,以真实的事例、具体的数据让学生明白: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必须保护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为减少环境污染作出努力,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不仅增强了社会实践的体验,而且增强了小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2.以“地方文化”为核心的菜单式探究性作文教学

其基本方法:教师与学生共同拟定探究主题,围绕主题开发许多可供选择的“菜单”――小专题,围绕小专题再开发出许多“小菜单”――小小专题,然后让学生自由组成探究小组,选择“菜单”,拟定方案,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围绕《福清旅游景点》、《福清小吃》等“主菜单”实践探究,开发“小菜单”进行独立自主地探究。从多处景点(瑞云塔、豆区园、黄阁重纶、嵩山风景区、石竹山、黄檗寺、灵石山国家森林公园、大化山、目屿岛、弥勒岩等)中选定一处景点,借助课外收集的有关文字、图片资料、音像素材,进行自主地探究。在这个自由的探究天地里,学生用笔描绘自己在调查访问中的酸、甜、苦、辣,记录下调查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大大激发了每一位学生探究的欲望,提高了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良好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并促进学生作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以环保为题的作文范文第4篇

写作能力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多方面的修养在写作中的综合反映,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需要注重哪些方面的培养呢?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写作需要正确而深刻地认识生活,观察是认识生活的基础和起点。鲁迅曾说:“如要写作,第一需观察。”“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才好下笔。”可见观察的重要性。通过观察,人们不仅可以吸取写作所需要的材料,而且可以从中获得感受和启发。所以养成观察的习惯,锻炼敏锐的观察力,是进行写作不可缺少的一项基本功。这就要求教师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掌握切实可行的方法。

首先,应眼脑并用,凝视、揣摩、默想结合,努力把握人的个性、物的差异、事的不同。其次,应掌握思路,它包括从总体到布局、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对观察对象进行全面、深入、正确的认识。当然,单靠眼脑是不够的,还要全面开放五官,欣赏旖旎的风光,聆听美妙的声响,品尝生活的甜美,感受人生的多彩。

二、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和各地作文评分标准对中学生的作文语言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既要准确通顺,又要力争做到“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文句有意蕴”。这就需要学生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不断提高作文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

正如高尔基所说:“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没有美的有生命力的语言,绝不可能写出有生命力的文章。但是它绝不是华丽辞藻的机械堆砌,更不是矫情的无病或作惊人之状。简言之,它应该是准确简练、生动形象、朴实无华,抑或是幽默风趣、富含哲理的语句。那么,如何进行训练,才能使语言表达具有魅力呢?我在多年的教学中摸索出三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1.理解识记语言。在阅读报刊杂志、观看电影电视、听广播或闲谈中,遇到好的词语,要通过揣摩、查阅工具书,或主动请教,深入理解相关语言并且认真识记,以此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材料,从而增加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

2.运用巩固语言。理解识记的语言,时间长了就有可能遗忘。为了掌握得更长久、更牢固,有必要做些运用巩固工作。具体做法就是,在平时的写作和言谈中,要有意识地将一些自己掌握的语言运用起来,力求达到“曲不离口,拳不离手”。例如,在朗读、复述、背诵片段训练或口语交谈中,要注意使用需要巩固的有关词语去训练。

3.拓展丰富语言。加强语言基本功训练,只靠单纯地吸收现成的语言材料远远不够,还应该不断地以已有的语言材料为依托,拓展开去,创造出更多的新的语言材料。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语言表达的最高境界,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的语言表达高手。例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文中有“穷困,就像秋天阴蒙蒙的雨雾,笼罩在他的头上。”一句,可以作为依据,用“秋天阴蒙蒙的雨雾”作喻体造句,这样表达厌烦心情和摆脱困境的语言材料就丰富了。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法国评论家让保罗说:“想象能力能使一切片段的事物变为完全的整体,使缺陷世界变为完满世界,它能使一切事物都完整化,甚至也使无限的、无所不包的宇宙变得完整。”由此可见:有了想象,就可以丰富写作内容,完善写作形象,增强感情的表达;有了想象,作者就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就会“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从而文思泉涌,增强文章反映生活的深度、广度和力度,使文章的内容更深刻、更活泼,更能感人肺腑、启人心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等诗句给我们带来的美感,不正好说明想象能力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魅力吗?

那么怎样叩启学生想象的大门,让他们的文章驰骋于八荒之野,遨游于万物之中呢?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是这样训练学生想象力的:第一,给几个词语,写出一段话;或者运用成语、古诗名句等,写片段作文。例如,要求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自设情景,写上一段话。第二,突破时空界限,和古人对话,和未来接轨。比如《和李白对话》、《致一千年后地球人的一封信》之类的作文,让学生把想象放飞到古代或者未来。第三,利用名著、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或情节,重新演绎,加以改造,为我所用。例如,有学生以《唐僧第二次取经》为题,写出了人对现状不满而造成的浮躁心态,不仅奇特,而且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让人耳目一新。第四,实行角色换位,演绎出一个个新的“天方夜谭”。例如《假如我是家长》,通过角色换位,深刻体会到家长的辛苦和对孩子的良苦用心,表现沟通理解的主题。第五,写成童话式。比如以“环保”为话题的作文,可以通过一颗树的成长经历、一条鱼的倾诉,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树、鱼以人的思想感情,进行合理的想象,以小见大,运用童话来表现环保这个重大主题。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作文有了创新,才能给人以新鲜感,使人喜闻乐见。

要使文章有新意,首先在内容上有所创新。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绚丽多彩的现实生活,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寻找、发现、记录下生活中的“真”、“善”、“美”,从自己的生活里找到可用的素材,表达自己对生活、人生独特的体验和感悟,达到“我手写我心”的写作境界。这种体验和感悟是独特的,也是真实的,是“我”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其次在结构上要有所创新。对作文结构而言,在完整的基础上,如果能够做到创新,使作文结构呈现精巧、新颖,富有变化,那真是锦上添花了。比如,可以采用小标题式、书信式、日记体式、电视直播式、几何证明式等。总之,作文结构形式众多,学生可以根据话题、材料、中心等全盘考虑,选择最适合自己写作心理和写作特长的文体结构方式,更有创意地来表情达意。同样的内容,换一种结构样式来表达,就好像换上精美的包装,能给人以新颖别致之感。

以环保为题的作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作文 教学 兴趣

一、采取灵活多样的作文训练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激活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尝试将写作训练与听、说训练相结合

作文与说话不是互不相干的两回事,而现代中学生爱说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更喜欢听、说训练,因此在日常语文教学中要注重说话能力的训练。如学完某课后,让学生谈谈感受,或针对某一人物谈谈看法。可以让学生稍加思考后发言,在学生发言过程中,同样要注重对中心内容、条理安排,以及遣词造句等一些问题的及时指导。也可以让学生参与评议,老师适时地给予肯定与鼓励,并告诉学生,他们的发言很精彩,将他们说的写到纸上便是文章,让学生明白写文章不是弄虚作假,矫揉造作,而是表情达意的需要。学生在听、说训练中放松了心情,感知了口头作文的乐趣。课前5--10分钟的听、说训练也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途径。这项训练的规则是:由老师根据写作需要设计写作题目,学生课下写,课前读,听的同学评说,最后老师点拨。要求人人参与,采取轮流发言、自主发言、指定发言、或无规则的抽查发言等多种形式,意在调动每位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课堂上,读的学生绘声绘色,尽情展现自己的写作才能;听的学生细致认真,锻炼了概括提炼能力;评议的学生尽可能用简明的语言给予公正的评价,无形中增强了表情达意的能力与品评欣赏能力。有时各抒己见,争执不下,此时老师再进行点评,学生会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种变学生写为学生既写又读,变老师评为师生共评的写作训练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激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尝试佳作鉴赏与再创

作文训练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针对初中学生阅历浅、知识面窄、视野不阔的特点,可以用抛砖引玉的方式,开启思维,诱发创作。吕叔湘老先生在谈作文教学问题时,说过:“学生作文有一种相当普遍的毛病内容空洞。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命题之后读写‘题中应有义’,给学生一点启发,或者让学生们大家谈谈。有些题目还可以告诉学生怎样去自己搜集材料。”这就告诉我们启发诱导在作文训练中的必要性。在作文训练课上,我们注重了导语的设计、写作意境的渲染与写作的指导。针对一些不好写的训练题目,尝试了“佳作引路------学生评价----老师点拨----学生再创”的作文训练形式。学生在例文的引导下,拓宽视野,活跃思维,在品评鉴赏中,学到了有利于写作的语言技巧、写作方法等。在老师的启发、鼓励下,学生进行了迁移思维,写出了自己的作品。这样,解决了学生无话可说的难题,在训练中也提高了写作能力,如此训练,学生易产生写作灵感,增强写作兴趣。

二、以课文为依托,架构作文与生活的桥梁,让学生在学以致用中,品尝到写作的乐趣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因此作文命题设计应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谁来架构生活与写作之间的桥梁?课文就能担此重任。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教材版本的不断更新,课文内容也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些文章不仅能给人以美的熏陶,而且能起到典范作用。因此,作文教学以课文为范例,可谓就地取材,两全其美。)例如,初级中学教科书第一册第一单元选取的文章都是反映家庭生活的,家庭生活是学生最熟悉、感受最深的,这一单元的学习容易触发联想,诱发写作欲望,所以学习中教师要注意情感的渲染、写作技巧的总结归纳,巧妙地运用迁移思维,将学生引领到现实生活中来,进行写作。如:第一单元之中的《金黄的大斗笠》、《金盒子》、《羚羊木雕》都是以物为题目,并以具有意义的物品为线索来叙事,进而揭示中心表达情感。因此,在学过《金盒子》一课后,可以以“金盒子”为创新支点,设计写作话题:“在你的生活中也有类似金盒子的玩具吗?其中一定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凝聚着手足之情、母子之情、父子之情等,你能将其写出来吗?”学生都感到有话可说,都能真实地再现生活,并掌握了以“物”为叙事线索揭示中心的写法。再如,学过《社戏》一文后,设计以“童年”为话题进行作文,很多学生无形中就模仿了《社戏》的写作风格,以质朴的语言表现童年时的天真烂漫、纯真无私。以课文为范文,迁移思维,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去写作,为学生更好的展现自我架构了桥梁,学生在学以致用中,品尝到了写作的乐趣,增强了写作的信心。

三、激励学生写出与众不同的个性作文,从而使作文常写常新,构建写作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