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引探教学法论文

引探教学法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引探教学法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引探教学法论文

引探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篇

    现以《不贪小便宜》一课为例,具体介绍一下“引导探索性教学法”在思品教学中的应用。

    一、根据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形成的特点,由外部调节向内化发展。先由课题引导探索,使学生产生学习 需要。新课开始直接出示课题,引导学生根据课题“不贪小便宜”来说一说:从这个课题上看,我们在这节课 中应该学到哪些知识?通过学生自由发表见解,教师归纳总结为以下几题,然后展开自由讨论。

    (1)什么是贪小便宜?

    (2)为什么不贪小便宜?贪小便宜的害处是什么?

    (3)怎样做到不贪小便宜?

    根据以上三题引导学生自己设疑,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这就形成了一个激情引趣的良好开端。

    二、根据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形成由简单向复杂方向发展的特点,由课文情节引导探索,在特定的情境中 学生之间进行相互教育。在学文明理中引导学生把课文分成三大部分,遇到关键处停下来进行讨论、分析,教 师强调认识构建的过程:

    第一部分由开头至“怎么多找回一元钱”。这部分是遇到问题部分。教师引导学生设想:“赵虹发现买东 西时售货员阿姨多找回一元钱时,会怎样想?”学生会从正反两个方面设想赵虹的想法。接着引导学生讨论: “如果你是赵虹,你会怎样想?为什么?”此问的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去评价前一个问题中的正 反两种想法。在评价的过程中,所重视的不是知识性的结论,而是在讨论中的给思想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展示 自己分析问题、判断是非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同时教师也掌握了不同层次学生的真正思想动态,为及时 反馈、调控教学提供了有利的信息。

    第二部分由“这时弟弟”至“赵虹飞快地向商店跑去”。这部分写思想矛盾斗争及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 是实现认知目标的关键部分。所以要引导学生着重体会爸爸的话,给学生充分讨论的机会。在讨论中按独立思 考共同讨论检查核对初步评价的程序开展学习。教师强调的是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通过生 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形成网络化的情感交流和思想的碰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思想与智慧能得 到激发与共享,从而明确贪小便宜的害处,解决教学难点。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听了爸爸的话,赵虹与 弟弟分别会想些什么”。设计这一问题是引导思想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上述的讨论与探索,形成统一道德 观点——不贪小便宜。

    第三部分由“你买什么”至结束。这一部分是赵虹不贪小便宜的道德行为实施的过程。主要是引导学生进 行心理体验。通过对售货员收到返还的一元钱时的感激与敬佩及赵虹听到表扬时的高兴与自豪的情感体验,使 学生自然地产生“我也不贪小便宜”“贪小便宜可耻”的思想,促进良好道德情感的形成,为形成道德行为奠 定基础。

    三、根据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形成由不稳定性向稳定性发展的特点,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根据新课开始 时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汇报学习成果,从而达到认知目标。

    (1 )通过举例上升为理论:有机会得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时,没有据为己有,就是不贪小便宜。

    (2)贪小便宜的害处大:给自己种下了坏思想的种子, 给他人带来损失。

    通过引导,给学生提供归纳总结、逻辑思维、语言表达的机会。同时,在充分探索中学生自己进行了认知 加工,由具体到抽象,由实践上升到理论,由不稳定性向稳定性发展,达到了认知目标。

引探教学法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以人为本,以智为基,是高校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的出发点。本文就文秘专业的实践教学提出了几点看法,倡导情境性、任务型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扎扎实实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是学校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重要环节,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使学生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都具有特殊作用。但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即便在今天,计划经济体制对高等教育的惯性作用依然存在。在传统的高等教育中,不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不可能特别关注学生观念、能力、创新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就容易忽视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一直以来就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薄弱环节。

文秘专业课程大多是实践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秘书实务,档案管理,秘书礼仪等。因此,实践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打破单一教学模式,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有法是指教学时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法、发现法、程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自学辅导法、引探教学法等。教无定法是指在实际教学时,没有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同样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不同的教师、同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师不同的学生、同样的教师和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的教学方法都不相同,因为每种教学方法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有各自的优点、缺陷和适用范围,超出了这个范围就不适用了。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以及自己的教学风格,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一般的做法是:一个知识开端的教学通常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进行教学,如概念的教学;比较抽象的、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在教到关键之处采用演示法、实验法进行教学;对于一些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可采用尝试教学法、自学辅导法和练习法进行教学。但是,在一节课中所用的教学方法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实际教学的进程交替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有的教学内容可以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这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择优选择。

现在国外很多大学都采用了案例教学法,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或者是项目课题研究教学法,效果很好。而我国高校运用并不广泛,以灌输为主的教学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导致学生的独立创造性被日渐消蚀。因此很多案例讨论课因冷场而不了了之。另外,教育经费的紧张与逐年扩大招生的现实矛盾使很多大学的硬件建设受到忽视,教学设施差,教室安排紧,导致教育手段、教学方式单一。文秘专业的实践课程如果能适当采用案例教学法,效果会很好。总之,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依据教学的内容、本人的教学风格、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而定,以达到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为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关注哪些是要让学生获得的终身必备的知识与技能,最为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要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科学的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促使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进取,善于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扩大知识面,积极探索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

二、应用情境性、任务型教学,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总以满堂灌的方法对课本重难点进行教学。此法实际上抹杀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只是人云亦云,培养不了创新精神。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结合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内容,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如情境性、任务型教学。

情境性教学,由于确定实际问题或真实性任务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问题或任务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因此,情境性教学又称抛锚式教学。

情境性教学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如在教授秘书值班工作时,可以创设一个值班办公室,准备好桌椅、电话、值班日志等。

2.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如在值班时接到紧急电话或遇到突发事件该如何处理。

3.自主学习。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线索(如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现实中专家解决类似问题的探索过程等),发展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包括确定完成学习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点清单、获取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利用和评价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等)。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协作学习。学生间进行讨论、交流,以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最后由老师根据各组的表现进行评价。

"任务型"教学,主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宗旨,以任务为中心,强调做事情的过程,这有利于促使学生主动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从而提高实践能力。

如在教授秘书接待工作这一章时,在课前先安排接待一个参观团体的任务。经过学生两人之间、四人之间或在小组内开展"任务型"的学习活动,他们带着问题思考、讨论、组织材料。学生之间的互动,相互配合,取长补短,直接影响着任务的完成。等到课堂讲授时就可以先让各小组讲解自己的接待程序和步骤,然后再结合新课程边学习边评价。

在"任务型"学习中应保证每个学生都有事做,尊重个性差异,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能力的机会,都有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让学生学到了课本知识,又在组织、动手能力方面得到锻练,培养了他们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高校教师学历合格率不断上升,一大批高学历的年轻教师成为教学的主力军,但绝大多数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从理论到理论,尤其是年轻教师多数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的,缺乏专业实践,加之课务繁重,学历进修压力大,实践锻炼的时间严重缺乏,实际经验不足,动手能力不强,因而在其指导学生动手能力训练时自然底气不足,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欠佳。

针对年轻教师缺乏教学技能与实践经验这一情况,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主要应做的工作:一是对所有刚走上讲台的年轻教师进行教师职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以使他们树立职业观念,具备职业道德和技能。二是为教师提供各种继续受教育的机会。发达国家大学一般每隔3~4年就为在职教师提供一次带薪学习的机会,为教师了解和吸收最新科研成果提供了方便,不仅教师和学校受益,学生更受益。三是为教师创造条件,定期到有关部门、公司、企业挂职锻炼,为教师进行科研和社会调查研究提供机会。四是聘请知名高校实践能力强、理论水平高的教授作兼职教授,定期对教师开设讲座,提高年轻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五是聘请公司、企业实践能力强的专家与青年教师共同担任学生实践指导教师,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教师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适应社会发展对教师专业化能力提高的新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角色的转变和新的知识结构需要教师之间合作、配合与研究,共同思考,相互支持、相互学习,形成开放的教学和研究的工作方式,避免闭门造车,共同提高业务素质。

四、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是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物质保障

近年来一些高校在条件尚未具备的情况下,扩招速度较快,致使办学经费严重缺乏,实践教学基地无法保证,实践教学进一步被削弱。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理论与实践脱节,创新素质不高,动手能力不强。

大力营造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是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物质保障。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高校可通过校企合作共建等多种形式,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成才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和条件。加强校内实践基地建设。校内实践基地建设属于仿真型建设,主要是指校内模拟实验室的建设,学校要大力投资建设各类模拟实验室,改善实验条件,引进先进的管理信息应用技术。特别要发挥高校资源共享的优势,组建高校实验中心,这在学校办学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努力营造创新教育的氛围。在校园里要营造民主、自由的学术环境,鼓励各种学派、学术思想的自由讨论和不同观点的平等对话,保证和支持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和自信心,把学习过程变得丰富多彩,挖掘和保护学生创新的"灵感",宽容学生的失败。同时要树立一种严谨求实的作风,建立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扎扎实实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引探教学法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英语教学;教学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02-0041-05

一、引言

2015年,教育部印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加强教学研究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以文献综述的方式对近十年中职英语教学研究进行较为全面的回顾和梳理,为今后中职英语教学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

本研究的数据来自于“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范围是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10年间发表的文章,采用了篇名检索、主题检索和摘要检索以及手工排查相结合的方式,并剔除了重复的文章,收集到与中职英语教育教学相关的核心期刊文章共127篇。在本研究中,“中职”包括中等专业学校(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和技工学校。

二、研究主题分析

(一)专业建设

主要指中职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等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两类研究:一是中职英语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研究。分析了中高职在培养目标、专业名称、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材等方面存在衔接问题[1][2],建议加强中高职院校英语专业教学部门的联系与合作,改进专业设置与招生、培养目标与课程、教学过程与教学评价的衔接;二是中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研究。探索了构建适应地方经济、产业发展需求,符合工作岗位对人才职业能力要求的商务英语课程体系[3][4][5],采用项目教学模式,开展学生综合能力评价体系等。以外向型经济发达地区的研究为主,如宁波、广东,但缺乏中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顶层设计研究。

(二)课程与教材建设

包括研究《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下简称《大纲》)中规定的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的课程与教材开发建设的论文,以及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中商务英语、国际商务、旅游英语专业的课程教材建设研究论文[6][7][8][9]。这些研究展现了职业教育英语课程建设以学生为本,基于中职学生的英语基础和认知发展规律,以岗位群能力分析确定课程目标、制定课程标准,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将来工作,突出实用性和实践性的教学内容。但总体而言,近10年来缺乏对中职英语课程评价的相关研究。

(三)教学模式改革

1.整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研究

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教学理念方法、学生个体差异、情感兴趣、学习方式、信息化手段应用等。

教学理念和方法研究主要包括教育教学理论的应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前五年与后五年的研究主题并无显著的差别,表明我国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发展并没有在中职英语教学上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其中生本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应用研究居多,主张针对中职学校英语教学的困难,根据中职学生的不同智能类型和需要,转变学习观和教学观,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因材施教。教学模式的研究在这10年中以任务型教学模式为主,从语言习得的角度开展研究,与普通中学的英语教学研究相类似。在后期出现了以“项目教学”为代表的职业教育英语教学的特有模式[10],但数量少。教学方法研究以情境教学、游戏教学和课型研究为主,通过创设英语学习的生活情境、工作情境和任务驱动等方法,使英语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和今后的工作需求。

学生个体差异研究集中在前五年,以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为主。从学生分层、目标分层、教学方法分层、评价分层以及分层教学取得的成效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和梳理。对于学生个体差异的理解主要局限在英语语言知识和能力的水平差异,研究中职学生这一群体学习者特有的智力类型差异、多元智能、认知风格。

情感和兴趣是影响中职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因,近10年引起了较多的关注。如何激发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树立自信心是提高中职英语教学有效性的突破口之一。主要的研究角度是如何消除英语学习的焦虑、激发兴趣的策略方法,包括创设情境、表扬激励、和谐师生关系、采用游戏教学等灵活的教学方法,等等。其中对于中职学生学习困难的表述多,从形式上解决英语学习问题的研究较多,缺乏充分利用中职学生特点和优点的正面因素,通过设计实用、趣味性强的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引导学生热爱英语学习的研究。

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聚焦于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针对中职大班教学的实际情况和中职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教学形式单一的问题,进行了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形式等方面研究。大部分研究将合作学习简单理解为分组学习,局限于根据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分配不同难度的任务,而“合作”的必要性和意义鲜有体现。关于自主学习的研究主要围绕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培养学习能力。有研究通过调查中职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提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包括制定目标、计划,通过评价引导促进等,而如何设计自主学习的任务以及利用信息化手段,提供自主学习的资源和条件,以提高英语学习效率的研究,目前还十分缺乏。

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英语教学的研究既有整体上分析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的策略和学生的学习策略研究[11][12][13][14],也有具体到信息化手段用于提高某一种语言技能的研究[15]。这些研究显示,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利用信息化手段的主要作用是创设语言学习环境,激发兴趣,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等。虽然利用信息化手段改革中职课堂教学的要求已经提出多年,并且随着科技突飞猛进,信息化手段出现了许多新的形式,但在近10年的研究中,仅限于影视资源的应用、互联网搜索、教学课件(PPT)等形式。而利用目前大众化的、便利的交流手段和技术促进英语教学的研究还十分缺乏。

2.教学内容的方法与模式研究

该类研究首先提出了中职学生听、说、读、写技能和语言知识基础薄弱的主要共同原因是:有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不当,缺乏自信心;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缺乏英语语言实践的环境。

在这一类研究当中,词汇语法教学的研究数量最多,显示出中职学生语言知识基础薄弱问题受到较多的关注。词汇教学关注词汇的音、义、用学习以及构词法和记忆策略[16][17],强调在真实情境中学习词汇[18][19],增强词汇学习的趣味性[20]。语法教学主要研究如何在交际情境中讲解和练习语法知识,讲练结合,提高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21]。

研究口语技能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文章提出提高中职学生口语水平首先要营造宽松友善的课堂气氛,消除中职学生由于基础薄弱而造成的心理焦虑,同时夯实英语语音基础,树立自信心,激发兴趣,创造英语学习环境,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建议教师须加强口语策略的理论应用,改进教学方法,组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和方式的活动,结合其他技能相互促进培养。

关于阅读教学的研究,主要围绕阅读教学的阅读前、中、后三个环节的教学方法提出建议[22][23],指出要选择适合中职学生的题材、体裁、难度的阅读材料[24][25],主张在阅读前先做好语言准备,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阅读材料背景知识,以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关于听力技能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研究提出了提高听力的若干对策或途径:一是从内容和手段[26][27]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选取多样性、层次性的听力材料,注重职场针对性和实用性,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创设语言环境;二是加强听力策略和技巧的训练,抓住听前、听时、听后三个环节;三是注意与读、写等其他技能的互相促进培养;四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五是构建多元评价方法。

关于写作教学的研究,有论文探讨关于利用微博来提高技校英语写作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利用微博移动化、微型化、生活化和协作化的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这项准试验研究未能验证微博对于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28]。

(四)考核与评价改革

主要是针对《大纲》中对于中职学生的终结性和形成性考核的研究。主要包括三方面的研究:一是开展了区域或学校的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改革研究[29][30],对不同基础、不同专业学生进行表现性、真实性评价。二是开发适应中职学生需求的英语等级证书,依托行业企业、出版社开发商务英语等级考试[31],以明确中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并为企业录用员工提供参考。三是高考研究,考虑到了中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升学要求,根据本省、区域的高考政策,研究中职学生参加高考的备考策略[32][33]。总体而言,评价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10年以前,近年来缺乏对于中职英语教学评价的探索。而且研究中介绍“做法”为多,缺乏适应社会和中职学生需求的评价内容和方法的深入研究。

(五)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较有深度,且集中在近3年间。研究的角度主要是中职英语教师专业结构的特点、专业发展状况和教师培训现状。对于专业结构特别提出将ESP(专门用途英语)作为中职英语教师知识结构的重要性[34],以及企业实践促进英语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性。专业发展状况分别以四川省和广东省中职英语教师为样本的研究,指出了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以及知识技能有待提高,教学理念较为陈旧、教科研意识和能力薄弱、缺乏企业实践经验等问题[35][36]。教师对培训的要求主要包括提高自身英语口语水平、课堂教学法和对教学资源开发与整合能力等。提出了促进中职英语教师发展的最重要方面是加强教师自我发展意识。

三、研究特点

(一)发文数量

图2所示的是各年份文章发表数量及趋势。总体而言,2005年至2014年,在国内核心期刊共刊登了关于中职英语教学研究的文章127篇,平均每年发表12.7篇。文献数量每年动态变化,2010年发表最多,共22篇,可能是由于2009年教育部颁布了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引起广大中职英语教师的关注和研究。从整体研究趋势看,2010年还是十年研究的一个分水岭,2005年至2010年中职英语研究一直处于攀升的趋势,在2011至2013年急剧下降。在2011年,国家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然而研究者却未能抓住中职英语教学研究的契机,出现了中职英语教学研究落后于我国职业教育整体研究水平的被动局面。直至201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职英语教学研究才又呈上升趋势。

(二)研究主题

近10年受到最多关注的研究主题是整体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类研究,共有67篇,占总量的53%。显然,近10年中职英语教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教育教学理念的应用研究,重视对影响语言学习的教学理论等外因和个体差异、情感兴趣等内因的研究。这与我国其他教育类型的英语教学研究以对语言技能教学研究为主有很大的差异。究其原因,是由于目前我国中职英语教学面临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的困难,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借鉴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研究符合中职学生特点和教学实际情况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模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中职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

对于中职英语专业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远远不足,英语教师缺乏专业建设研究的意识,尚未形成职业教育的英语专业观和课程观。教学内容的方法与模式研究远远少于整体的教学方法与模式研究,显示出中职英语教学研究尚未深入到语言能力培养的微观层面,而较多地停留在中观的理念转变的层面。

(三)研究方法

10年间中职英语教学的实证研究与非实证研究所占的比例悬殊,以非实证研究为主,占八成左右。而在仅占两成的实证研究当中,90%左右发生在后五年,当中大多数是对于整体教学模式方法的研究。大部分实证研究用于检验某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的效果,主要用实验法和调查法,采用测试、问卷和访谈等研究工具,对教学方法或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检验。有个别研究调查了社会、行业、企业对中职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实际需求。研究对象的数量在30人到1200人不等,研究周期从一个单元的教学时间到两个学期不等。整体而言,中职英语教学研究的研究方法单一,以经验总结式的主观思辨为主,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以及规范的数据统计与分析,得出的研究结果缺乏说服力。

四、问题与思考

一是研究者缺乏对我国语言教育和职业教育宏观政策的理解和把握。近10年研究中对于中职英语教学的目标不明确,对于中职英语学习困难的分析和所采取的对策和方法等,并无显著的职业教育特色。中职英语教学研究必须放置于我国各项宏观教育政策的大背景中考虑,因此,研究者须有一定的政策敏感度,以开阔的视野,将中职英语教学研究的工作与不同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动向紧密结合起来,使英语课程与教学真正发挥促进人才培养的作用。

二是对于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缺乏研究。现有研究鲜有对中职学生英语学习正面因素的研究。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学生间的学习差异相对于普通教育学生而言更为显著,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法较差,缺乏自信心,给英语教学工作带来了困难。但另一方面,中职学生也有在英语学习方面的特点或优势,特别是与专业相关的学习内容,较容易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是研究内容失衡。关于整体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的研究多,教学内容的方法与模式的研究少。说明学界受到职业教育研究发展大方向的影响,重视对于各种教学理念和理论,特别是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理论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但是,将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与中职英语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推动中职英语教学发展的效果并未体现出来。研究内容数量的差异,如课程与教材研究、评价研究的缺失,直接影响到中职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四是研究方法单一,缺乏实证研究。定性和定量研究都不完善,定性研究占多数,且多为总结性的思辨文章,缺乏开展多方验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

从整体上看,近10年广大中职英语教师和研究者对于中职英语教学给予了充分的重视,达成了对中职英语教学困难的共同认识,并对突破瓶颈、提高教学水平进行了思考与实践。今后的研究,建议在中观层面加强职业教育理论与英语教学研究的紧密结合,充分认识和研究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形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结合的职业教育英语教学特色。在微观层面,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提高研究水平,加强实证研究方法、研究工具、数据处理等技术的学习,丰富研究手段。

参考文献

[1]代唯良,钟永发.关于中、高职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衔接[J].职教论坛,2010(11):54-56.

[2]程宇.天津职业大学中高职“三・二”对接合作办学[J].职业技术教育,2011(14):1.

[3]叶卫军.中职外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4):46-48.

[4]蔡勤.商务英语专业就业导向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教育导刊,2011(3):69-71.

[5]罗运金.中职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改革与实践[J].教育导刊,2013(1):64-65.

[6]蔡少芬.锤炼专业技能形成适岗能力提升就业优势――中职商务英语实训教学的实践[J].中外企业家,2011(12):116-117.

[7]董智馨.基于实践导向构建中职旅游英语教材[J].商场现代化,2010(21):189-190.

[8]吴曼华.以就业为导向开发中职烹饪英语校本课程――以广州市某职业学校为例[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4(4):120-124.

[9]赵子伟.中职酒店管理专业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与教改[J].职业时空.2011(7):109-110.

[10]薛辉.中职英语课程改革的本质生活化回归[J].教育与职业,2011(23):135-136.

[11]郑丽娟.网络环境下中职专业英语课堂教学的策略[J].职教论坛,2005(11):32-33.

[12]王际平.浅谈运用多媒体创新英语课堂教学――基于中职学校的视角[J].消费导刊,2009(16):184.

[13]李悦.浅谈多媒体技术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S1):307-308.

[14]文怡.英文影视资源引入中职英语教学初探[J].教育导刊,2014(2):69-71.

[15]王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中职生英语口语能力[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4(4):40-41.

[16]陈祖斌.谈谈中职生学英语[J].成才与就业,2006(7):72-73.

[17]袁晓文.中职专业英语教学浅议[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6)105-107.

[18]曹华.中职英语词汇快乐教学法初探[J].职教论坛,2013(32):72-74.

[19]马利娟.中职英语核心词汇教学的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3):18-21.

[20]蒋鸿雁,卢红梅,田毅.中职英语“快乐英链教学法”浅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3):68-69,72.

[21]郭军花.中职英语句型教学如何提高学生应用能力[J].中外企业家,2014(6):166.

[22]杜鹦.中职英语综合教学法初探[J].职教论坛,2005(32):27-28.

[23]李晓琴.运用任务型研究性学习进行中职英语阅读课教学初探[J].教育导刊,2006(5):58-60.

[24]李萌.中专英语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浅见[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10):151-152.

[25]丁晓青.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中阅读教学方式的作用[J].职业时空,2014(5):78-80.

[26]王建斌.改进中职英语听力教学的对策[J].职业时空,2011(3):97-98.

[27]林少娟.提高中职学校英语听力教学的有效途径[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8):155-156.

[28]常承阳,杨芳.基于微博的技校英语写作教学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4(4):104-106,120.

[29]林海燕.构建开放的中职英语口语评价体系――杭州市中职英语口语评价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49-51.

[30]王笃勤,梁明晖,李仁平,等.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评价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5):24-28.

[31]刘玉丹.中职院校职业化标准考试的构建[J].中国市场,2010(36):164-165.

[32]乔丽华.高校报考资格的放宽对中职英语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职教论坛,2005(17):62-63.

[33]李铭.如何提高中职学生英语升学考试成绩[J].职业技术教育,2007(2):64.

[34]李欣蔚.新形势下中职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从“外研社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说起[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4(2):116-121.

[35]尹毅,刘顺佳,黄建华,等.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探析[J].中国培训,2014(5):40-42.

[36]张艳,许竹君.中职英语教师发展与培训现状调查研究[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155-158.

Abstract This review provides a general analysis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which is based on the articles published in core journals o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past ten years. It is found that much focus has been laid o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with rich content and distinct theme. Overall, the researches neglected the view of English curriculum and English teaching from the domai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s well as the learning characteristic of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Few research pays attention to the study integrat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heory with English teaching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blems lie in imbalanced research content and methodology, and the lack of empirical research.

引探教学法论文范文第4篇

一、卓越会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卓越会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结构不够合理

目前,高校课程开设仅集中于传统的会计科目,而且会计专业课开设划分过细,会计科目、课程仅局限于一般的会计专业课程,对会计专业知识的重点与非重点划分不清,缺乏坚实的知识基础,知识面太窄[1]。课程体系的结构不够合理首先体现在各种课程的课时比例不协调,具体包括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课时比例不合理、各项专业课的课时比例不够合理、课堂教学课时与实践教学课时不够合理、课堂教学的课时要远远大于实践课程的课时,这就导致了学生的知识技能与实践技能的失衡。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固定不变,令学生在课堂缺少应有的积极性。国内的课程注重课堂理论知识的培养,而外国的教育更加注重学生们实践能力的培养,因而这种课程体系更体现出“专业人才教育”模式的特点。此外,课程体系结构不合理体现在课程内容更偏重于理论教学,课程内容只关注和满足教学理论,教学的内容忽视了会计实践操作这部分内容,会计实践教学仅仅占课程体系的一小部分,这就导致了课程体系达不到会计教学的目标。课程体系中专业课的设置过细、过窄,设置会计领域的相关课程比较多,这就占据了整个体系的大部分,因而缺乏会计课程的实践部分,不利于卓越会计人才的培养。

2.卓越会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内容交叉重复

目前,各院校会计专业使用会计课程体系的教材,主要是国家规划教材、各院校自编教材、专家学者编写的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存在规范、系统、协调、制备过程中衔接等问题,使得它变成多个部分内容重叠的课程体系[2]。比如,会计理论与会计职能、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会计等式、会计报表编制和其他内容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教材中交叉重复;成本计划、成本预测、成本决策等在《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的内容中交叉重复,预测决策、货币时间价值、定价决策、财务分析的方法等在《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教材内容中交叉重复,企业成本核算内容在《会计学》、《成本会计》等教材中交叉重复。课程体系内容的衔接不当,导致了不同课程学科之间的差别不大,容易让学生们陷入误区,另外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浪费。

3.卓越会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置趋同化

近年来,国内各大学校和学院都是基于“学习领域”、“宽基础、活模块”等课程模式,试图改变传统的学科型课程体系的主干,并取得了课程改革的丰硕成果。但是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实质上并未完全改变学科型课程模式,大多数院校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趋同化,专业课的设置趋同化[3]。大多数院校的课程都基本相同,主要都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税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等专业课程成为了课程体系的主要部分,每个院校的课程开设并没有多大不同,缺乏学校自身的特色,缺乏自身的创新。虽然有的院校采用了模块式教学,但只是改变了会计课程的形式,实质上是没有本质差别的,不能突出学校的特点,也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卓越会计人才市场。

4.卓越会计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教材滞后于经济发展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税收政策等也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改变,会计本身是一门实用的学科,因而会计教材也应该随着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变化而更新改变,但是会计教材内容总是在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税收政策执行一段时间以后都难以更新,导致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材内容总是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如2006年颁布新会计准则至今,会计教材内容的更新还在缓慢的进行中。这也反映出学校课程体系从某个角度来讲是不够完善、不够完整的。

二、卓越会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改善卓越会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结构

目前,各高校卓越会计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结构不合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课时比例不协调,偏重于课堂理论教学,各院校应该适当合并专业课课程,降低专业科目的课程数,合理开设专业选修课,多开设实践课程,使两者处于平衡的状态,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在课程体系中的比例,另外,应该加大基础课的比重,全面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拓宽知识口径,扩展学生们的知识面。优化课程体系的结构,调整基础课与专业课课时的比例关系,更关注实践课程的设置,增加实践操作课程的课时,更好地培养学生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关于使卓越会计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达到最优化,可以某财经类大学会计学专业实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为例[4]。

理论主线: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会计信息系统―专业方向选修课程。

实践主线:基础会计实验―专业综合实训―公司创建运营―年级校内学年实习―社会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其会计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定位准确,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并具有特色。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更新及时,具有创新性、科学性、操作性,重视知识、才能、高素质的协调发展,这些课程具有非常强的综合性、技术性、实用性和实践性,成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模式的重要支撑。

2.调整卓越会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内容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课程内容交叉重复是大家一直关注的问题,各校应适当的增加或减少课程安排,可以按照初级会计、中级会计、高级会计三个层次来设置课程,在内容上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内容上尽可能的避免交叉重复,以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卓越会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设置也应该考虑各类院校教育层次的特点以及相互关联的问题,衡量从初级到高级的课程体系的开设情况。调整传统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形式,删减课程之间交叉重复的内容,突出不同学科的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依据会计工作的工作性质对会计工作和会计系统知识的实际要求以及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的实时变化,要认真研究会计教材的增减和修改。更要尽可能地调动教师们的主观动力和积极性,认真钻研会计教材的内容,广泛地征求会计教师对会计教材内容的修改及增减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讨论研究,对修改、删减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整理和归纳,形成统一的意见后再进行统一的修改[5]。

3.改革卓越会计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的设置

目前,国内各大院校课程体系的设置模式大致相同,为了体现学校的特色教学,首先,可以实施案例教学法,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际业务执行能力相结合,通过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来提高学生们的专业运用能力和实践操作力。加强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利用网络资源,建设专业授课网站,利用课件进行多媒体技术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大量的信息,显著地使课程教学的情况有所变化。鼓励学生们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寻找一些疑难的问题,学生通过上网搜索信息,使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学习信息的能力有所增加。加强考试改革举措,扩大平时成绩与操作表现成绩,增加实践考核的内容,重视过程培养。其次,学校应该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确保高质量实践型会计人才教学改革变化的需要。在会计专业的授课中,积极引导教师转变教学组织方式,提倡老师的教学由过去的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师不仅肩负知识的传播者,而且发挥教学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从单纯的课堂讲解向综合运用互动式、引探式、讨论式教学方法转变,课堂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有助于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对实践活动的理解中[6]。再次,学校可以实行中外联合办学的特色教学,其基本要求是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以此构建与卓越会计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实践教学平台;建立学校与国外办学机构合作办学的长效机制,与国外的会计认证机构或者国外大学合作举办会计学专业双学位课程,以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和国际竞争力。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诗歌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人文中国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香港浸会大学

山西师大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西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