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教学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变革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4-0263-02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不仅促进了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也使社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并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提出了新的标准与要求。学校能否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是影响新时期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时代的特点,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加强对学生计算机水平的指导,有效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质量与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满足社会发展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成为国家真正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法单一
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培养目标,即是要求学生既熟练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过硬的技能。在中职学校,学生上机的机会并不多。而且,在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还是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注重传授理论知识,即教师讲、学生听,然后学生上机练习,教学氛围枯燥,教学效率低下。计算机课程不同于理论课程,这种教学方法使得有限的教学时间没有得到合理的安排,完全没有体现出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特色,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还忽视了对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不能够学以致用,加大了学生的就业困难。
(二)教学内容陈旧且设置不合理
1、教学内容陈旧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之快,但是中职计算机教学内容却没有与之同步。现在的计算机教材种类繁多,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教材内容相对陈旧,实用性不强,要找到一套与中职计算机教学配套的教材有很大的难度。教师采用陈旧的教材进行教学,无法满足时展的需求,势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帮助不大。
2、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
很多中职学校在计算机教学中,对于文科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内容的设置,一般都停留在基础理论知识层面,如办公软件应用与基本操作系统;对于理科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内容的设置,一般是基础理论知识之上,添加对C语言课程的学习。由此可见,中职计算机教学内容设置不够合理,仍然没有实现与人才培养需求的同步。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将直接影响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而且,每个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知识接受能力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注重根据学生的差异,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教学评价对于教师与学生都具有导向性的作用。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所谓的学习结果,通常是在一个阶段的教学工作结束后,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结果与掌握有关知识技能程度的标准。这种评价方式,使部分学生只注重期末考试成绩,而不注重学习过程与平时表现,导致实际学习效率低下。
目前,中职计算机课程仍以期末进行笔试或者机试的考核方式为主,包括闭卷与开卷两种形式,而考核成绩则是衡量教学质量与效果以及学生对理论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的标准。这种不完善的评价体系为中职计算机教学带来了很多问题。第一,由于教师主要以期末考试结果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导致学生对学习过程与平时表现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常常在期末考试前出现临时抱佛脚的现象,而实际上学习效率低下。第二,在进行考试时,由于学校教学条件与机房布局的限制,学生极容易作弊,而在补考的时候,教师则会适当降低考试标准,考试丧失了其本身意义。第三,这种评价体系不够规范化,对学生的评价与实际情况之间存在偏差,这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也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四)教学硬件设施不完善
中职计算机教学硬件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由于很多中职学校的建设经费未能及时落实到位,导致学校的计算机数量未能达到标准的要求。其次,学校现有的计算机配置较低,因此很多新型软件都无法安装、运行,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再次,由于维护资金短缺,导致学校计算机实验机房与多媒体教学设备都没有及时升级换代,影响计算机正常教学。最后,缺乏相关的配置外设,如扫描仪、打印机、传真机等,很多学生都不会使用。
(五)教学与就业脱节
计算机行业是一个人才需求量很大的行业。然而,近年来,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并不高,而且大部分毕业生都在从事网络维护、数据录入、计算机硬件组装、维护与销售之类的工作,在工作中,他们的动手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适应时间长。只有少数毕业生能够从事程序设计与网站建设之类的专业性强的工作。这是由于中职计算机教学受教学条件的限制,人才培养模式相对落后,导致中职计算机教学与就业市场需求脱节,因而影响了学生的发展。
二、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对策
(一)改善教学方法
教师应当更新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与学习情况,合理运用教学方法。例如: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通过模拟考试将学生划分到不同层次的班级,针对不同层次班级学习的学习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案,合理安排教学进度,这样一来就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与技能。还有,对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培养,应当是在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时,需要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跟上教师教学的节奏。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五笔打字时,可以利用金山打字通进行游戏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指导学生反复练习,使学生快速掌握打字技巧,不断提高打字速度。
(二)更新且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1、更新教学内容
中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时展的需求、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学习特点以及学校教学实际需要,开发出具有学校计算机专业特色的教材与课程,并且选取实用性与操作性较强的内容,制作成课件,或者建立计算机课程网络学习平台,突出对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不仅克服了单一的纸质教材来源,而且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教学内容更加合理、实用、丰富。另外,教师还应当适当增加一些符合实际教学需要、学生比较感兴趣且容易接受的专业课程,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对于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与效果,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2、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中职计算机教学是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型复合人才。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合理设置教学内容。例如:可以将通过职业资格认证作为中职计算机教学的一项目标,使中职计算机教学内容更加专业化、系统化。因材施教,因岗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针对不同的岗位,对教学内容进行项目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几个教学模块进行教学,还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适当拓展教学内容。合理设置教学内容,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还对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三)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与教学过程是密不可分的。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不仅要注重学习的学习结果,也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尽可能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除了关注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以外,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也要关注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与进步,综合衡量上述指标。其一,可以结合采用自评、他评与互评几种方式。其二,运用多种教学模式,综合学习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其三,可以通过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等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评价。综合上述三点,使评价更加客观与公正,更加规范化,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使学生重视自身的全面发展,也促进教学质量与效果的提升,真正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
(四)注重实践教学
中职计算机教学成功是否,主要取决于其培养的学生是否适应时展的需求并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因此,中职计算机教学应当紧跟市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实现从注重理论教学向注重实践教学的转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组织开展各种实践教学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需要,积极组织开展各种计算机实践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由此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向学生布置教学任务,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由小组成员合作完成。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表现自己,还可以检验学生对于计算机理论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合作能力与创新能力等,达到提高学生实践水平与思想水平的双重效果。另外,教师也可以设置计算机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计算机实践机会。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实践时间。
2、加强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实现中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中职计算机实践教学,不仅需要组织开展各种实践教学活动,还需要加强校企合作,进一步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真正实现教学、实践与就业一体化。中职学校应当在市场需求的基础上,科学建立校企合作模式,加强与计算机行业企业之间的联系,合理选择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与锻炼平台。在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之前,中职学校应当与企业协商制定系统的人才培养计划,明确学生的实习内容,为学生的实习项目进行规划。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应当按照人才培养计划完成指定的实习内容,并且按时向指导教师汇报实习项目的进展,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中职学校方面也应当加强与合作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及时且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实习状况,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与教育,从而更大程度地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通过开展良好的校企合作,学生不仅能够尽早适应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还能够切实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这对培养适应时展与用人单位需求的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加强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推进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发展,还需要加强对中职计算机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之快,其内容更新速度也很快,因此,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的计算机相关理论知识与技能,以此提高自身素质与业务水平,跟上时展的脚步。同时,学校也应当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与进修机会,加大对中职计算机教学师资的投入力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职计算机教学存在颇多问题,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其改革势在必行。中职计算机教学不仅要适应社会的需求,还要结合考虑现阶段中职学生的个体素质特征,还要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效整合。对于改进中职计算机教学,教师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与专业水平,成为学生人格力量的榜样与学习的指导者,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主动性与自觉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及时更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不断完善教学体系,并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使中职计算机课程的设置更加合理化,更具有实用性,使中职计算机教学与社会需求有效接轨。此外,学校还应当加强校企合作,进一步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真正实现教学、实践与就业一体化。通过改进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质量与效果,使学生满足社会发展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为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艳玲.关于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与对策的思考[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02):145-146.
[2] 卞正林.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效果分析[J].当代职业教育,2013(06):46-48.
[3] 苗春玲.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及对策[J].信息通信,2014(04):283.
一、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方面的问题。
1.教学内容陈旧。
目前不少教师对教学缺乏重视,对实验内容的安排比较随意。教师上完课后.只是随便指定几个习题,让学生去做;或是学生按教师制定的内容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计算机软、硬件更新换代很快,教师要及时把最新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否则学生走出校门会因知识的落伍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影响就业或不能很好地服务于社会甚至被淘汰。
2.教学观念落后。
在很多教师的观念中计算机专业教学并非是实验性的教学,主要应该是理论教学,这也使得这门课程实践性内容被压缩,缺少实践检验,学生们认识不够深刻,导致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如果缺少专业知识的积累和实际应用专业知识的机会,将来步入社会就难以胜任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工作,这不符合现代社会对中职计算机人才培养的标准。
3.教学手段落后。
由于受经费制约,相当数量的中职学校达不到基本的实验条件要求。一是大部分中职学校目前计算机的配置还很低,很多新型软件不能安装运行。二是由于后期维修资金不到位,计算机缺乏维护,学校可利用的计算机一天比一天少。目前很多中职学生不会使用计算机外部设备,如打印机、扫描仪、发排机等。
4.实践教学方法落后。
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最常见的教学方法就是演示法,表面上看学生是会做了,但学生却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教学方法缺乏新意,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中。为了应付考试,给学生做大量的习题,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逐渐下降,缺少学习的动力,教学的最终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二)学生自身的问题。
1.入学前的教育差异。
学生在进入职校之前,受到的教育不尽相同,导致学生在入学前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习惯、解决问题的方式等都有差异,然而当前多数的计算机教学方式不能差别化地对待学生,也就满足不了小同类型学生的差异化需求。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忽视了这种差异的存在,采用统一的标准进行教学,影响了整体的教学效果。
2.学生动手能力不够。
很多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很“清楚”,但是对计算机基本硬件组成却不认识。或者虽然认识,但是对如何组装一台计算机却一窍不通。有的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过计算机专业课程,但面对一台不能上网的电脑,却不能够找到问题所在等。这些都说明,中职学校所培养的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不够,不能满足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
3.学生专业知识不够深入。
很多中职学校计算机毕业的学生,毕业后想从事计算机的相关的工作,或者想从事与图片处理、网络维护相关的工作,但实际上,相当一部分中职毕业生是不够能力从事这类工作的。因为他们在学校里虽然学过相关课程,但往往都是浅尝辄止,这自然也就制约了中职学校计算机毕业学生的就业率。
二、解决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的对策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实时更新教学使用的教材,选择使用最具前沿性的教学资料,保证学生能够紧随计算机专业发展的步调。同时不能只局限于课本知识的传授,在网络成为通信主导的时代,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整理出信息量大、专业性强、系统、全面以及前沿的资料开拓学生的视野。
(二)教学方式的改革。
1.分组协作教学法。
分组协作式学习就是通过团队或是小组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分组是一种组织形式、表现方法和管理手段,对于教学中的分组来说,分组就是将学生分为多个以每个学生为个体组成的团队,而小组是分组协作式学习的基础。另外,协作式学习是整个教学方法中的精髓。协作式学习就是小组的成员之间共同配合,协同工作从而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教学中采取分组协作式学习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参与到整个学习的探索与发现的过程中去,使得每一位小组成员都能将收集到的资料与小组中的其他人员分享,并且在他们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团结合作。
2.角色互换教学法。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讲述学生听,在课堂上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的主动性很差。角色互换教学法消除了这种弊端,教师与学生互换角色,由学生担任讲述的主体,教师作为补充,在帮助学生认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此,要求学生预习、查资料、设计讲解思路等,这样一方面能在课堂教学中启迪学生探索学习,创新学习的精神,另一方面,能形成教与学的互动效果。这种方法能让学生课下主动学习、思考问题的讲解方式,变被动为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3.改革考评,鼓励创新。
1.1计算机基础课程设置与专业结合不紧密
因为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已经广泛的渗透到各个知识领域,这就使得学科学习过程中,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更高。但是,从当前我国的电大非计算机专业教育开展的现状来分析,很多学校都把计算机教学的重点倾向了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上,真正与学生所学专业融合的非常少。虽然部分电大院校分科设置了计算机课程,但是计算机教学的内容,并没有明显的区分,这就使得计算机学习与专业学习缺乏有效的结合力度,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1.2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师整体水平参次不齐
在电大师资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各个学校基本上构建了较为稳定的非计算机专业基础教学的师资队伍,但是也有一些电大院校,因为各种原因的影响而缺乏能够胜任计算机教学的专业教师。计算机作为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其更新的速度处于各个学科之首,因此,优秀的计算机教师必须要具备自我学习和自我更新的能力,否则将会对教学的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
2电大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有效策略
2.1采用分级教学的方法促进学生计算机能力的提升
在电大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对于入学新生计算机基础差异较大的问题,学校可以在开始阶段做好计算机能力的测试,在此基础上,按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进行分层教学,即在教学的过程中开设不同层次的课程。这样一方面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的进行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能够有效的提升电大非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效果。
2.2借助网络平台拓宽学生的学习时间与空间
充足的时间是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基本条件。因此,在电大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为了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可以通过创设网络学习平台的方式,构建一体化的计算机学习环境。计算机教师在进行多媒体课件教学的时候,要注重简繁得当、精讲多练的原则。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教学组织方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提升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效果。
2.3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电大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师资队伍的建设要注重系统性,在提升师资队伍整体质量的基础上,重视尖端人才队伍的建设。计算机教师除了具备良好的教学、科研能力外,要加大对所教专业特点的认识和了解,做好对跨学科教学与应用的实践。首先计算机教师要按照教授课程与专业的区别,加强相互之间的分工与合作,通过所掌握的计算机技术,为学生专业发展提供更为先进的研究技术和防范。其次,作为计算机教师,要及时的更新自身的计算机知识与技术,可以借助学历提升、在职培训等方式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要不断地更新师资队伍的知识体系,提高电大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师的业务水平。
3结语
(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重庆 404020)
摘要:伴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而市场对于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计算机专业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责任,而市场对于高职计算机教学的质量及教学有效性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关键词 :高职;计算机教学;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22-0259-01
1、高职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分析
1.1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模式过于陈旧。计算机技术的更新换代非常快,而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模式还是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教学当中依然是以教师为主体传授知识的讲授和灌输式教学,学生长期在被动的教学环境下去接受计算机知识,久而久之很多学生便会产生学习倦怠感,失去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兴趣。
1.2 学生缺乏学习目标,缺乏主动性的学习。伴随着近年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生源的质量明显降低,高职生的知识水平普遍偏低,进入高职院校就读,只是为了满足家长的要求学习一门技术,但是很多学生对于计算机相关的知识学习兴趣都不高,而且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及自我定位。由于计算机知识的学习既繁琐又枯燥乏味,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都很被动。由于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遇到一些困难或者计算机技术性的问题时,往往会表现出逃避的学习态度,不会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1.3 学生实操能力较弱,实践教学环节薄弱。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当中,由于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实践教学环节比较薄弱,忽略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师往往是为学生做示范,而学生也无法在实践当中自己去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而且实践环节安排的课时很少,学生计算机实践操作缺乏锻炼的途径与机会。实践教学环节的薄弱,导致了大部分学生的计算机实操能力偏低。
2、探讨改进高职计算机教学的有效策略
2.1 坚持以学生为本,转变教学模式。高职计算机教学必须转变传统的理论知识讲授和灌输的教学模式,要坚持以学生为本,转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面对着传统死板的计算机教学方式,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讲授理论,学生被动地听讲,这也导致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要想转变这种教学模式,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切以学生为基础,注重提升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才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对计算机课程产生了兴趣,才能够使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2.2 制定学习目标,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大部分高职生进入高职院校都是因为高考成绩不理想,没能够考上理想的大学,才被动的接受家长的建议来到高职院校学习专业技能,但是他们往往不了解计算机专业毕业后究竟要去干什么工作,因此,教师就要积极主动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对于哪方面的计算机知识特别喜欢等等,并有针对性的帮助每名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帮其做好职业规划,并使其为了学习目标与未来的职业生涯目标去努力的主动学习计算机知识。例如:针对英语基础较好且比较喜欢计算机编程的学生,未来职业可规划为软件开发、程序设计、程序维护等;喜欢平面设计或装潢设计的同学,可以将未来职业规划为平面设计制作员、家装设计人员等;一些动手能力较强,拆卸计算机比较熟练的学生,可将其未来职业规划为电脑组装、维修工程师等。同时再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职业规划,制定阶段性的学习目标,使学生能够为了自己未来喜欢的职业而主动地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2.3 加强实践操作,提升计算机专业技能水平。在学生在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与职业规划之后,高职院校必须为其创造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使其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计算机实践活动当中。例如:可以加大实践操作课的课时量,将单纯的理论课程与实践操作课有效结合到一 ,使学生可以一边听理论,一边动手演练理论知识的实际操作。在校内的实践操作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之后,教师可联系广告公司、软件或程序开发公司、电脑组装服务部等,免费为其提供相关的设计制作、软件或程序开发、电脑组装等服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及学生的共同努力下,一起来完成某个工作项目,并在实践操作当中,提升自身的计算机专业技能。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水平要想得到提升,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转变教学模式,帮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及职业规划,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学生创建实践操作机会,提升计算机专业技能水平,而计算机教师也必须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掌握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并将其运用于实践教学当中,缩小校园教育与实践操作之间的差距,努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计算机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殿生.高职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电子世界. 2014(18).
关键词 高中计算机教学 教学现状 反思
由于我过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的地区发展不均衡性,计算机课程的普及程度以及教学水平有很大的差距,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和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方面存在很大的脱节,如何能在课业繁重的高中阶段将计算机课程有效的推进,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成为高中阶段计算机教育工作者一直探讨的话题,本文从我过高中计算机教学的现状来分析其中面临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期望能够引起大家共鸣。
一、目前高中阶段计算机教学的现状
计算机课程在高中阶段目前基本得到了普及,但师资队伍和教学水平、教学手段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下面我们逐一来探讨:
(一)重视程度不够
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必须掌握的技术,对高中教育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然而虽然现在很多领导、教师、家长和学生注意到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但是由于“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学校还是高度重视文化学习成绩的高低,而对信息技术这种操作性强,高考中占分数不多的课程不加关注,造成了信息技术在高中的开展停留在形式上,而对教学的效果关注度不高。信息课的地位低下,导致许多的信息课教师长期处于教学辅助的地位,更多的陷于事务性的琐事中,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深入研究信息技术课本身的教学,信息技术课流于形式,课堂教学效益低下,课时极大的被浪费。
(二)高中计算机课程课时不足,教学工作不能持续开展
计算机课程作为技术性学科,其技能的掌握和不断的练习非常重要,而在高中阶段基本上每周安排一到两节课程,本周学的知识和技能如果不及时复习和练习巩固,到下周基本已经忘掉大部分了,再加上很多知识是比较具有独立性,和其他学科关联较少,并且在实际生活中是不常用的,所以课时不具有持续性将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三)教学设计方面教师上课前准备不足
很多老师只粗略的备课后就上课了,教学设计方面不下功夫,上课内容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方法单一、传统,调查中发现80%的老师还只是在用“一本书、一张嘴巴”的讲解、演示等较传统的授课方式。客观方面:由于学生初中开课情况的不一致,造成的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一些知识点初中学过,但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就没学这门课,如何解决学生起点不同的问题成为教学过程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课程与教师的地位
大多数信息技术教师除了教学任务外,还要管理网络教室、电教设备,帮其他学科教师做课件等,工作繁杂;学校领导对信息技术课程重视不够,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目的不明确,动力不足,不知学了有什么用,也不考试、考核,对上课抱着一种玩或作为休息娱乐的机会的态度。教师在学校地位、待遇较低,和其它学科教师相比,心理有落差,直接影响到教学的积极性。
(五)教学设备落后老化,维修维护不及时、不到位,影响到教学的正常进行
很多哦学校机房卫生状况令人堪忧,打开机箱,里面灰尘布满了整个机箱,把电路都给遮住了,灰尘潮湿时就可能造成电路短路,轻者系统不稳定,重者会把主板给烧坏。65%的计算机系统因上网、拷贝等途径,使病毒、垃圾文件一大堆,长时间不清理、不维护,造成系统瘫痪,不能进行常规教学。
二、对高中阶段计算机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正确确立信息技术课的科学地位
信息技术课是中小学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它不但是学校教育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习效率的有力工具,更是学生离开学校以后继续学习和从事工作的基本工具,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学习掌握这门课程。学校一定要切实从素质教育的全面要求和提高全名族素质的高度出发,运用学校的一些舆论工具,如学校广播、黑板报、校园网等,提高全体师生对学习信息技术课的思想认识水平及其学习自觉性,并要确保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经费、课时、教师的“三到位”。在适当的时候,国家可采取考试杠杆的作用,将它纳入高考评价范围,逐步确立信息技术课在高中教育中的基础性、工具性学科地位,提高信息技术课在普通高中教学中的地位。
(二)开足课时,把握好教材
在新课改到来之后,信息技术教育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计算机技能训练,强调培养学生对信息领域的全面认识。教材中,可操作内容相对减少,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理解,信息技术方法策略的掌握和信息素质的形成。
(三)教学硬件、教学设施的不足的解决
一是努力争取社会、学校领导的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做好硬件、软件的维护和更新工作,为教学的正常开展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是学校教务处做好课表的排课安排,尽可能做到错班排课,避免学校有几间机房就有几个班同时上课的现象。
三是教师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对不能正常使用的机器进行及时的维修,确保机器的正常使用,保证学生的正常用机。如果不能保证学生一人一机,建议可采用分组上机的制度,保证学生一人一机。
(四)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
学校在开设信息技术的要充分考虑高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解决学生起点水平不平衡的问题的办法有三:一是提高教师课堂管理能力;二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内容和任务。三是如果学校条件许可的话,学校可以尝试打乱现有班级,在充分考虑高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后,重新编班进行分层教学,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
总之,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信息技术教育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计算机技能训练。教师可根据信息技术方法策略的掌握,让学生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为学习和生活带来方便,为以后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董丞明.现代教育技术[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