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师面试常见问题

教师面试常见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师面试常见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师面试常见问题

教师面试常见问题范文第1篇

翻转课堂即将过去老师教、学生学的被动学习方法进行翻转,将学生置于主动学习的角色,将课堂作为讨论解决问题的阵地,提高学习效果的一种方法。因就业指导课程实践性强、内容多,学生个性需求高,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就业指导教学,能变学生被动学为主动学,变实践教育欠缺为学生实际就业能力提升。因此,需要构建翻转课堂的就业指导教学体系。

一、课程目标

就?I指导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学生就业,提高就业率,从而提升就业质量。过程目标是通过有效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就业能力。因此,其课程目标有二:

(1)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这和基础理论教学有相似之处,但更多的是体现翻转课堂理论指导下的学习成效。任何一项教学改革,如果不周密筹划和实施,有可能就改得不好,带来副效应。而翻转课堂的改革目标是要做到就业指导的理论与实际结合最紧密,课程的视频资源、人力资源运用最充分,典型引路、现身说法、体会交流等教学手段最恰当,从而在有限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时间产生最佳的学习效果。

(2)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业指导,就是要指导就业,因此实践性、目的性都很强。翻转就业指导课程,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学习、自主养成、自主训练,教师居于次要地位,起到点拨、帮助、指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服务就业要求、各方面综合素质较高的高素质拟就业群体。

二、教学过程设计

以“面试技巧指导”为例,探讨我院“翻转课堂”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多做铺垫――教师尽可能多地收集相关资料,传递丰富的感性知识。

第一步,理论辅导。围绕什么是面试、面试技巧有哪些、面试常见问题等内容,以文字类材料的方式发送到学习QQ群;再结合着装、语言表达、行为举止、心理分析等知识,收集相关短视频,同样发送至QQ群,供学生自主学习。第二步,小组学习。就业指导课一般是分组教学,学生以相近专业为原则分成若干需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课前学习资料的学习。教师指导不同分组的学生选择面试礼仪、语言表达、面试问题回答等不同专题,由小组长牵头着手开始进行课堂教学讲义的制作。第三步,答疑解惑。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统一在QQ群里提出,由教师进行解答,帮助学生自我学习的开展,指导课程讲义的制作。

(2)课中――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实践能力。

第一步,布置教室。改变教室老师在台前、学生在台下的场景,在教室中央设置成面试的场景,教师在侧边站立,起“点评嘉宾”的作用。第二步,小组练习。依据课前面试专题的选择情况,各小组轮流上台进行面试讲义的讲解,分享面试知识。第三步,开展模拟面试。随机挑选学生分别进行结构化面试及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形式的模拟,由其他学生担任HR考官。同时挑选三名左右的学生作为观察员,事后进行点评。模拟面试过程中有疑问的,教师根据现场情况立即解答,或记录情况,待模拟面试后统一点评解答。第四步,点评。学生观察员点评,教师点评。让上课学生做好点评记录。

(3)课后――巩固提升能力。

第一步,个别辅导。针对翻转课堂上的模拟面试情况,针对表现不佳的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第二步,视频共享。课程中拍摄的翻转课堂视频,后期剪辑后上传到群里,让学生可课下观摩,回忆课堂内容。并根据视频中自己的表现查漏补缺。第三步,体会交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讲练习中的体会,请成功应试者谈心得,通过相互启发,提高整体应试水平。

三、预期达到的效果

(1)提高实践能力。以往,教师在课堂上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就业实战能力的培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学在课前,练在课前,让学生有充分准备来到课堂。通过课堂展示,设置模拟的职业场景训练,能有效地解答学生疑惑,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面试常见问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双语教师;说课;问题;对策

G623.2;G658.2

一、双语教师面试中说课的形式与要求

青海藏区中小学双语教师面试中的说课,一般采用藏汉双语备课和现场藏汉双语说课的方式。参加面试的考生要在面试前半小时内完成抽题、备课、并撰写藏汉双语说课稿,说课时要求通过纯藏语、纯汉语两种语言各10分钟左右的完整说课。

二、双语教师面试说课中存在的问题

青海藏区中小学双语教师面试中的说课是考生在考场中,在有限的时间内面对专家阐述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教学方法的选择、重难点的突破以及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等一系列教学元素的设计意图。由于和教师资格考试中的试讲形式存在共性和差异性,许多考生在说课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与试讲混淆、说课的重难点不突出、学法,教法运用缺少针对性,忽视说课的可操作行、学情分析流于形式等一系列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把握不好语言风格、藏汉语言混和使用

说课的大部分双语考生表现出藏语表达流畅、语速适中、抑扬顿挫、自信自如。但用汉语说课时普通话不标准,表达磕磕绊绊、语音语调平淡、措辞不当、衔接中断、逻辑混乱,有些关键词用藏语表达,造成藏汉双语混和使用、把握不好语言风格,将说课的语言表达成授课的语言风格,影响了说课的效果。

2.理论依据脱离教学实际

说课要求面试的考生站到教学理论的高度去解读自己的教学,说明自己如何科学处理教材,如何整体分析学生、如何设置个性化与层次性教学目标,如何依据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方法与媒体、如何合理安排教学活动等。每一个部分都应该进行论述与说明,并有相应的理论作为支撑,达到自圆其说,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之目的。很多面试者限于水平、能力及经验,说课时照抄照搬别人的说课稿,不能从学生实际、教材内容出发来撰写,过于强调理论依据,不管适用不适用,一味地进行堆砌,导致理论运用过度,掩盖了内容的重要性,无法做到理论与实际有机融合,无法实现理论依据服务于实际教学内容。

3.学情分析流于形式

学情分析是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设计的依据。因教师入职面试应试者多为应届本科毕业生,普遍缺乏课堂教学经验,而且说课环节面对的是评委,大多没有真实的学生参与,缺乏真实的教学情境,所以应试者认为在说课时无法针对所选择的说课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只能根据自身所掌握的一些学科的学生特点,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最终学情分析与所讲授的内容无关,学情分析流于形式。

4.教学方法运用缺少针对性

教学方法是指教法和学法。说教法指说明教学的途径和手段,要求入职考生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内容的特c、学生的能力水平既要说清楚选择哪些合适的教法,更要说明选择教法的依据,说明清楚这些教法如何应用。学法主要是指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得知识和经验的方法,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是教学的根本。说课时,不仅要说出采用什么教法,还要讲出准备引导学生运用或交给学生什么学法。教法的应用、学法的指导都应以科学的理论为依据。

很多入职的双语老师说教法和说学法过于笼统,只列举出选择的教法和学法,至于为什么选用和怎么应用这些方法不作任何说明,有些教法和学法不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课型特点,不符合实际的情况下盲目堆砌,可操作性差,在讲课时根本无法去实现。

5.说教学过程华而不实

说教学过程是指入职考生说出自己教学的基本思路,课堂教学的安排和优化过程,并讲清安排的理论依据。通过这一部分的分析才能看到说课者独具匠心的教学安排,它反映说课者的教学思想、教学个性与教学风格。也只有通过对教学过程设计的阐述,才能看到其教学安排是否合理、科学,是否具有艺术性。

说教学过程要特别注意说明设计的意图和依据,要重点说明如何突出重点、化解难点的方法,注重教学过程的逻辑性、系统性和教学手段的可操作性。有的面试者为了凸显师生互动的环节,设计过多的无实质意义的学生活动,无法有效达成教学效果和目标,教学过程华而不实。甚至将考官、专家当成学生,提出问题、自问自答,将说课表现为试讲模式。

6.说课风格样板化,无活力

入职考生应在说课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知识及生活经验特点,结合对象的特征,突出自己的说课风格。但是大多数说课者面试前在社会同一所或类同的教育技术培训结构培训,因此说课的进程、语言的组织、手势的比划、从始至终一个腔调地念稿或背讲稿的状态都是一模一样的,遵循一个模式,一个框架,即“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环节严格进行,表现不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使得说课过于呆板,缺乏活力和感染力。

三、对策分析

针对双语入职教师面试说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的解决策略:

1. 加强语言表达的能力

说课尽管有多种表达方式,但仍以“说”为主。说课时,面试考生要恰当使用不同的说课语言,不同的语言要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语速。入职的双语老师用母语出色的进行表达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平时要有意识地加强普通话练习,不断提高汉语表达能力,形成语言技能,才能在说课时根据具体语境,调控语气、语调、语速等相关因素 ,尽力做到普通话简练、流利,语速适中,表述完整,把控好语言的轻重缓急和感染力,从而达到藏汉双语说课的最佳效果。

2. 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是说课的灵魂,说课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教材的分析应以学科基础论为指导,对学情的分析应以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对教法的设计应以教学论和学科教学法为指导,要求说者将教育教学理论与课堂有效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既避免空谈理论、脱离实际、只谈做法不谈依据,重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只有这样的说课才是到位的, 才能把课说得深说得深、说得透, 才能真正提高说课的质量。

3.“准”说学情

学情是学生年龄特征、身心发展水平、已有知识经验、认知规律等的综合。学情分析是说好课的前提和关键,说课应进行明确、具体、有针对性的说明。既要关注学情的共性,更要关注差异性。因此,说课者要说清针对所说课内容学生已掌握哪些知识、具备哪些生活经验,为新知学习做了哪些准备。准确的分析学生的观察判断能力、思维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知识运动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的能力,既是正确、准确地O计教学目标的前提,也是设计好教学活动的前提,分析不同班级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能力如何、学习新的操作技能的能力如何,据此设计教学任务的深度、难度、广度。

4. “实”说教学方法

只有从教材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学实际环境条件出发,遵循“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任何一节课,都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确定了教法,就要讲清楚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通过什么途径有效运用这些教学方法,预计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运用此教法应注意哪些问题,自己的改进意见和创新是什么等。此外,还要说清采用哪些教具及使用方法,选择教学手段时,要考虑到目的性,新颖性,实用性,可操作性。

5.“精”说教学过程

说教学过程是说课的重头戏,要精说。首先要遵循创新性原则、层次分明原则,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机统一。说课者应运用循序渐进的方法,环环相扣、详略得当、层次清晰,重点展示精彩片段,简略处理有关环节。要说出课堂教学的整体思路和环节、说出处理教材、说出教学重突出重点重点、突破难点、抓好关键点的理由和方法、说出每个环节每个层次、每个步骤的设想和安排及这样设想和安排的依据、说出习题设计、板书设计的意图、目的和理论依据、重点说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安排、说明采用的辅助教学手段,说明什么时候用、什么地方用、为什么用。在说每一个教学环节时,要结合现代教学思想以及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说清楚怎样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活动的和谐统一、教法与学法的和谐统一、知识传授与智能开发的和谐统一、知识传授与情感熏陶的和谐统一。

6.教学风格多样化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面试考生在说课中不能拘泥于平常的套路,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创造性,说出自己的教学特色,在说课格式、顺序安排上,不拘一格。例如,把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方法的应用融进自己的教学程序的安排过程中结合说明,可能会更有说服力。在说课中,还要注意对于教学安排的设计从容量、密度上都要留有一定的弹性、余地。

参考文献:

[1]靖树超.说课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教育教学论坛 2014.8

[2]周建荣.教师如何说好课教学月刊 2014.3

[3]屠天源.师范生说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宿州学院学报2007.5

[4]吕健.师范生说课能力培养的探讨华北水电大学学报2015.4 [5]袁祖荣说课与微格教学的结合探析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5.6

[6]魏星信息技术教师说课常见问题与解决策略中小学电教2012.11

[7]谢建平高师院校师范生“说课”能力培养初探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10)

教师面试常见问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口语;风格;功能;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9-144-02

一、引言

许多英语学习者将口语水平作为重要标准来评判自己掌握英语的程度。语言专家Jack C. Richards在外语教学、教师培训、英语教材编纂等领域享有国际盛誉,他在TeachingListening andSpeaking一书中阐述了对口语教学的思考。本文通过《剑桥国际英语教程2》(简称《剑2》)和《新编剑桥商务英语中级》(简称《商中》)的实例,简要分析并诠释了他的理论,以期在课堂上更好地提高学生口语水平。

二、口语概况

Richards教授指出如何有效地教授口语是长久以来各种方法论争论的核心,他首先深入分析了口语的概况,包括其语篇特点、风格及三大功能。

(一)语篇特点

Richards教授引用了Luoma对口语语篇特点的描述:由意思单位组成;可能经计划或未经计划;比书面语更多使用模糊语或概括性词汇;使用固定短语、填充语及表犹豫用语;可能有疏忽的小错误;交谈者间的互惠原则;受说话人角色、说话目的及语境影响,会有正式、非正式的变化。

他认为对话语篇的一个显著特点表现在固定表达的运用上,它们在对话中有具体作用,并且让对话感觉很自然。如:1.It doesn’tmatter.2.Isee what you mean. 3.Idon’tget the point.他引用Pawley andSyder(1983)的理论,即英语本族人有成千上万个固定表达,在合适的场合使用它们可使得口语自然地道。因此,这些固定表达是学习者们应要学会使用的。

(二)风格

对话的一个重要维度是口语的风格要与特定的情景相契合。口语风格反映了交谈者的角色、年龄、性别和地位的差异,同时也是一种礼貌表示。英语中询问时间的表达有:1.Got the time? 2.I guess it must be quite late now? 3. Do you have the time? 4.Can I bother you for the time?等。

此外,词汇、语音、语法变化可能会营造适合的风格,如:

1.Have you seen the boss/ the manager?词汇变化

2.Whatchadoin?/ What are you doing?语音变化

3.Seen Joe lately?/ Have you seen Joe lately?语法变化

不同的口语风格反映了参与者对社会角色的感知。如果交谈者间社会地位平等,那么友好又随意的风格就很适合。相反,如果地位或权利不平等,更正式的口语风格才合适。

(三)功能

Richards教授扩展了Brown and Yule的“口语三大功能”框架,提出了如下三个功能:互动交际、信息交换、演讲演说。每种语言活动都在形式和功能上不同,并且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

1.互动交际

这即是人们常说的会话,这种语言互动主要体现社会功能。人们见面时,彼此打招呼、闲谈、诉说各自经历等,因为他们希望友好相处,建立与人互动时的舒服区。这项功能更偏向于说话人,以及他们如何将自己呈现给他人而不仅是交流信息。该功能的主要特点有:主要是社会功能;反映了角色关系、说话人的身份、礼貌的程度;可能正式或随意;使用会话原则和风格;采用大量一般词汇。

他举出几个例子来说明口语的这个功能:(1)飞机上与邻座的乘客聊天。(2)边喝咖啡边和朋友闲谈。(3)等电梯时,学生与教授交流。

2.信息交换

这是指说话是为了关注“说了什么”或“做了什么”,其核心在于信息本身以及让说话人被清楚准确地理解。他举例如下:(1)课堂小组讨论和解决问题活动。(2)与技术工人探讨维修事项。(3)打电话获取航班信息。(4)在商店购买商品等。

该功能的主要特点有:主要关注信息;谈话人采用沟通技巧使对方理解自己;可能有频繁的问题、重复、询问对方是否理解的话语;可能有商议谈判和跑题;语言的准确性常常不是最重要的。

3.演讲演说

第三种涉及公共演讲,如课堂陈述、公共宣讲、演说。他举了如下例子:(1)课堂辩论。(2)致欢迎辞。(3)做销售宣讲等。这种口语的主要特点有:同时关注信息和听众;可预见的内容组织和顺序;形式和准确性同等重要;更像书面语;经常是独白式。

以上就是Richards教授的口语三大功能,第三章笔者将选取《剑2》和《商中》为例,来说明如何将其理论应用到口语教学中。

三、口语教学应用

Richards教授认为,口语教学应针对不同的功能设计口语活动,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一)互动交际功能的应用

他认为这类口语教学最好选择举日常对话的例子,再比如可通过评论说话双方都了解的事物开始闲谈,这个评论应引起对方的赞同,以维护面子、不构成心理威胁,所以应选择安全话题,如天气、交通等。

如《剑2》两个对话就是以评论作为好友间闲谈的开端:

1.Jill: Your wedding pictures are really beautiful, Emiko.

Emiko: Thank you. Those pictures were taken right after the ceremony.

2.Tanya: This neighborhood sure has changed!

Matt: I know. A few years ago, not many people lived here.

另一个重要原则是给出反馈来回应对方,即表达个人兴趣和意愿让对方继续说下去。这些反馈话语有“That’sfun!”、“Yeah”、“really”等。为了练习学生运用这种交谈方法,教师可让他们仔细琢磨对话,看看反馈话语的使用,或让学生自己练习怎么反馈来回应对方。

比如《剑2》的对话:

1.Julia: ... We’re going to go surfing every day.

Nancy: Sounds like fun.

2.A:Well,I’vedecidedononething―I’mgoingtogocamping.

B: That’s great! For how long?

他提到话题练习的两个简易的活动:1.坐热板凳。一个学生坐在全班面前,说一句他近来做的事(如:I saw a good movie on Sunday.),其余同学问他三、四个问题,该生必须很快回答。2.问题时间。给学生一个新话题,老师准备15个相关问题,让学生很快回答这些问题,再让学生两人一组互问互答。这个口语设计在《剑2》中很多,比如第一单元关于“回忆”的话题,先给出五个问题,让学习者们自己列出三个问题,并相互间问答。

(二)信息交换功能的应用

此类型的口语活动包括排名活动、阐明价值、头脑风暴、模拟游戏等,还可分组讨论并列出开展谈话的命题,如“Vegetarianism is the only healthy lifestyle”。角色扮演活动是练习信息交换的常见方法,常见步骤如下:1.准备。回顾词汇、背景知识、活动的语境。2.示例引导。演示该活动的相关阶段,提出针对每阶段如何执行的建议,教授每阶段需要的语言。3.练习复习。给学生分派角色,利用提示卡片或教学工具提供语言和其它支持。

《剑2》练习话题“理想工作”,首先提供了面试场景的图片、三个职位要求和工作职责的用语、面试常见问题,接着要求学员扮演面试官和应聘者来进行口语练习。

(三)演讲演说功能的应用

这种口语要像书面语那样做准备,教学策略有提供演说、宣讲等实例,可以是视频或录音或书面实例。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范本以及它们的语言和结构特点。这个教授过程要弄清以下问题:说话人的目的;听众是谁;听众期待什么信息;讲话怎么开始、发展和结束;演讲需要的技巧和阶段;是否需用特殊语言。

《商中》关于“理想公司”的演说练习,给出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背景,提供了音频,指导了演说的三部分结构,还通过相关问题提示了演说所涉及的方面。

四、结语

Jack C. Richards的这本书与语言教师们分享了对口语及其教学的思考,这些理论很实用且操作性强,对口语教师们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当然,仅仅通过这两本教材来解释、应用他的理论是不够的,教师们必须在实际教学中使用、琢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的同时让学员们知道怎么说、说什么,从而增强学员信心,让口语课堂更有趣且实用。

参考文献:

[1]Jack C. Richards. Teaching Listening and Speaking[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8.

[2]Jack C. Richards, Jonathan Hull & Susan Proctor. Interchange 2[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1.

[3]JohnHughes. SuccesswithBEC Vantage[M].Beijing:Economic Science Press,2015.

[4]李玉陈.英语教学求实谈[J].山东外语教学,2002(6):5-9.

教师面试常见问题范文第4篇

一、技校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1.适应能力差

技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部分学生受地域文化、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较重,难以适应就业区域的生活习惯、工作环境乃至文化环境。学生来到学校后,依然习惯于甚至依赖于原有的环境。因此,在就业时缺乏心理准备和适应时间。

2.学习成绩差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是学生身心发展的主要实现手段。目前,技校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主要是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不认真。在实习就业阶段,学习成绩好,学生在就业时心里有底,自信心足;反之,学生即便实际操作再好也很难有充足的信心。况且,目前大部分用人单位在选聘人员时是根据笔试成绩确定面试名额的。

3.人际关系紧张

不同区域、不同生活习惯的学生从五湖四海来到同一个学校,如何能够和陌生的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是每一个学生入校后面临的首要问题。有些学生由于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很容易将负面影响带到学习等方面来,尤其是在实习就业阶段,不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实习就业的大忌。

4.好高骛远,眼高手低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目前,学校里也出现了本应在社会中才能看到的现象,如攀比现象,学生间互相攀比穿着和消费水平。学生心理普遍轻浮,不够踏实,尤其是正在实习就业的学生,对将来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没有客观的评价,在参加企业面试时,仅是从自身出发,“讲条件、谈待遇、好享受、恶工作”,认为自己经过在学校几年的学习能够胜任任何同行业的工作。

5.自身心理素质差

现在的学生是“温室里的花朵”“父母的心头肉”,在成长的过程中被呵护甚至被溺爱,很少经历挫折磨砺,缺乏应对挫折的心理素质。有些学生在经历一次面试失利后就一蹶不振,难以走出心理的阴影,导致难以以良好的心态应对其他企业的面试而再次痛失机会。有的学生则在参加面试时表现出极度的焦虑和不知所措,导致自己不能正常发挥,而失掉机会,这些都是学生自身心理素质不过关的表现。

二、针对性建议和措施

1.开设心理健康课

首先,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并设置相应的心理咨询机构。通过“心理健康热线”等渠道加强与学生的心理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建立心理档案。其次,将心理健康课设置为必修课,课程可以分为理论和实操两部分。设置理论课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同时,切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对学习、人际交往、青春期生理等问题进行实际训练。这样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而且让学生掌握了心理调节的基本技能。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营造“学、比、赶、超”的学习风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意义。同时,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和监管力度,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通过专业理论知识竞赛、专业技能比武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兴趣和热情,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为学生就业时在学习心理上加上厚重的信心砝码。

3.开展文体活动

定期组织各种趣味性的文体活动,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增进学生间的友谊和人际关系,加强集体的协作与团结。

4.将就业指导课设置为必修课,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

要针对技校学生,尤其是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可使学生对自身准确定位,客观地评价自己;对现实的社会和就业政策有及时的了解,能有的放矢;对就业有充分的认识,能准确地把握机会。

5.有针对性地开设情景训练课

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可巧妙地设置情景,如设置难题、制造挫折,让学生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既不是望而生畏、束手无策,也不是轻而易举、一帆风顺,而是需要冷静应对,克服困难,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达到目的。通过训练,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磨练意志品质,使他们懂得如何迎接困难和挑战,面对挫折和苦难,知道大喜之时要节制,大悲来临也能坦然承受。只有这样,才能应对激烈的社会竞争。

教师面试常见问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就创业法律;高校教育;大学生

一、大学生应具备的就创业法律知识

大学生应具备的就业法律知识主要包括兼职、实习中的法律问题及维权途径,大学生就业权益,常见就业陷阱,三方协议,劳动合同的签订、解除与终止,试用期的规定,违约责任,劳动争议处理等。应具备的创业法律知识主要包括创业法律形式的选择,创业中的合同法、物权法、债权法、商标法、专利权等。

二、我国高校就创业法律教育现状分析

(一)就创业法律课程设置分析。以泰州学院为例,根据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开设的通识法律课程主要是《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另外,在《就业指导与创业基础》课程中部分章节涉及到少量就创业法律内容,但赋予的课时只有两个学时;此外,学校未为学生开设专门的就创业法律课程。《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面向所有大学生开设,但教学内容未涉及就创业法律知识;而选修其他法律课程的学生只有14%;出于学时的限制,学生在《就业指导与创业基础》中也只能接触到极少的就创业法律知识。在对泰州学院部分2018届毕业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399名毕业生中有331名学生认为自身十分欠缺就创业法律知识。笔者也对我国其他高校课程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其他高校为在校生开设的通识法律课程与泰州学院基本相似。以北京两所高校为例,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发展综合素养》《大学生职业素养提升》《求职技巧实训》。这些课程重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职场、明确目标、制定计划,或者在创新能力、自我效能、有效沟通、求职礼仪和简历撰写等方面给予学生指导,均未涉及就创业法律方面的内容。因此,在我国,从大一到大四,一名大学生能从第一课堂学习到的就创业法律知识是极少的。问卷调查发现,83%的毕业生认为大学期间所学法律知识不能应对现实中的就创业法律问题。(二)第二课堂就创业法律教育现状。1.高校就创业法律讲座培训开设情况。以泰州学院为例,学校就创业指导中心每年邀请专家为毕业生开设就创业指导讲座,如:江苏省大学生就创业指导公益巡讲、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培训讲座、创业者沙龙等;各二级学院也为学生开设相关讲座。然而几乎所有讲座内容都没有涉及到就创业法律问题,未对学生实际会遇到的法律问题给予指导。据笔者统计,从2015~2018年,泰州两所高校为在校生共举办28场就创业讲座,其中仅有一场涉及到就业法律知识,即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2016年举办的“大学生劳动就业常见问题解读”讲座。笔者也对其他高校第二课堂就创业法律教育进行了研究,发现各大高校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为学生举办的讲座培训主要涉及行业分析、简历写作、面试技巧、面试训练、职业素养提升训练、求职礼仪、职业规划、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等。学生在第二课堂中通过讲座的形式能获取的就创业法律信息几乎为零。有部分高校在就业信息网就业辅导板块推送毕业生就业协议签订、劳动合同、试用期等相关文章,但数量少,内容浅显,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2.高校就创业咨询情况。经笔者研究发现,我国大部分高校就业信息网开设有“咨询预约”板块,学生可在线预约咨询,但很多高校这项服务并未真正开展,开展这项服务的高校,咨询也主要聚焦于职业生涯辅导,主要在自我及职业探索、简历修改、面试指导、求职心理等方面为学生提供服务,并未在就创业法律方面提供咨询。笔者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在遇到就创业法律问题时选择求助于辅导员、就业指导中心或者自己上网搜索相关信息。而辅导员和就业指导中心教师大部分并没有法律专业背景,也没有接受过相关培训,并不能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学生通过网络搜索信息,也很难解决具体问题。学校法律援助中心也未在就创业领域为学生提供服务。综上所述,以泰州学院为例的高校大学生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均很难获得应具备的就创业法律知识,这极不利于大学生就业维权意识及就创业法律素养的培养。

三、中美就创业法律教育比较分析

上文从第一课堂及第二课堂分析了我国高校就创业法律教育现状,总体而言,我国高校对学生的就创业教育限于对大一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在学生即将毕业时提供一些就创业技能的指导,而未对大学生就创业教育进行系统化的设计,对就创业法律教育更是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下文中,笔者将分析美国就创业法律教育现状。(一)就创业法律指导课程形式多样。美国大学通过丰富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就创业法律指导,服务的实施形式多样。常见的授课形式有理论讲授和实践教学,并将就创业法律实训平台运用于教学当中,让学生通过课堂模拟进行法律文书撰写、法律事务实操训练,加强对学生法律操作技能的培养。另外,还采用就创业法律研讨会、校外企业参观访问、网络课程、创业者讲座等形式,而且往往一门课程综合利用各种形式。授课教师不局限于本校教师,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已经成为美国就业指导课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以斯坦福大学为例,该校是美国最早开始创业教育的高校之一,第一课堂涵盖了建立和运营一个企业各个流程的内容,其中涉及创业各环节法律知识,可见,以斯坦福大学为首的美国大学已将法律知识纳入创业课程体系。(二)第二课堂就创业法律教育内容丰富。在第二课堂中,以斯坦福大学为例,该校通过就创业活动周每年定期举办就创业活动,在活动期间举办丰富多彩的就创业法律讲座、创业论坛。我国各大高校也基本创建有就创业协会等社团组织,但该组织开设的活动涉及到的就创业法律专业知识不多,未将校内外就创业法律教育社会资源利用起来。另外,美国高校时常邀请就创业法律专家和企业专业人士为大学生举办讲座,讲解就业及创办企业的法律风险及应对方式,为学生就创业提供建议。

四、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