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态文明美丽中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范文第1篇

“白云朵朵,绿草如茵。”这不是每个人所向往的吗?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生活已离我们越来越远了,生态环境已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全球都十分注重生态环境的文明。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欢迎大家参阅。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心得体会1祖国大地哺育着我们。我们在这儿世世代代生长、繁衍,建设着我们美好的家园。

现如今环境关系到我们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子孙后代的生长于繁衍;关系到人类文明的未来……可是,我们大家又有谁去关心这个问题呢?大家一味的认为我们美好的家园就是绿色的,给人一种清新、安静的状态。对,可谁又会想到现在的环境是怎样的呢?若是你沿着河边散步,一阵微风轻轻吹来,阵阵恶臭顿时向你扑面而来。若你向水中望去,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大杂烩呀!看!水面上飘着垃圾袋、饮料瓶……水中的鱼都被熏的露出了白肚皮。谈到这儿,就没人会设想一下吗?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我们的生活会如何?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地球会如何?趁现在还来得及,我们应该保护环境!它关系到人们未来的生存危机!

现如今科技发达,经济市场更是如雨后春笋一般,一夜之间爆发。国家的许多资源被众多企业们不是破坏了就是浪费了。我国的资源也是有限的,部分也需要以进口作为补充。许多河流湖泊也被工厂所排放的污水严重污染,导致周边的人无法饮用!

这些问题在人们眼中已是十分严重,可现在有一个最严重、最值得令人们谈讨的问题——雾霾。

幸福的生活已经起航。如今家家户户基本上有了小汽车,无论是出门游玩还是上班,走到哪儿都离不开车。再加上工业将大量的工业污染物排放于大气中,二者一结合,严重的污染了空气中的环境,使雾霾的严重性再一次加深……

资源的破坏,河流的污染,雾霾的加重,祖国母亲身上的负担越来越重了。为了祖国母亲,应该努力的改变这一切,使这一切变得更加生机勃勃,焕发活力。

空气是心脏的动力,也是我们的呼吸机,我们都为了心脏的动力都应该去保护空气,不要让它蒙上一层灰色的面纱。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哺育我们中华儿女的乳汁,保护生命的源泉,不要让清澈的河流不再流动……

我要让天变得更蓝,水变得更清,树变得更绿,空气变得更清新,阳光变得更灿烂,大地变得更生机……一切都是缤纷的世界!

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美好家园,要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积极保护生态资源,使地球母亲恢复它原本的样貌!努力创建美丽中国,美好家园!为了祖国的明天,不懈努力!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心得体会2暑假里,妈妈带我来到山西路凤凰书城,向我推荐了《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者》这本书。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美丽中国;强大富裕而环境污染也不是美丽中国。正如伟大哲学家所说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之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这句话让我深有感触!今年暑假天气的异常炎热,东北等地水灾的爆发,全球自然灾害的频频出现,不正说明了大自然的强大威力吗!我们中国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日益剧增,并且严重威胁我国城镇居民的生活和健康,甚至在将来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的合理发展!能源消耗巨大、废气、废水与固体废弃物日益增加,不堪重负的地球在哭泣!书中用一个个生动、真实的故事向我们诉说着保护自然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个故事《无声的抗诉》。

有一次,小作者和父母去外地旅游,由于需要乘六个小时的火车,他们不得不在火车上用午餐。就在用餐过程中,小作者发现在他们前面一桌长着棕色头发的外国人拒绝了服务员给的一次性餐具,反而从自己的包中掏出装着各种餐具的黑色小盒子,并拿出自己的餐具开始用餐。也就在同时,小作者忽然听见斜对面的乘客很不屑地轻声说道:呵,这个老外真傻,有一次性的不用偏偏要用自己的,连自己吃亏了都不知道。这句话的出现使得原本就不是很吵的餐厅更加安静了。

那个外国人用晚餐后,在经过那个嘲讽他的中国人面前时,用生涩的中文,以一种讽刺地语气说道:像你这样的人永远都不会懂得节约。说完冷笑一声,便转身离开了。这个故事让我感到十分羞愧!是呀,目前国内有近千家企业生产一次性餐具,年消耗林木资源五百万立方米左右,而我们国家是一个森林资源严重不足的国家。上海的快餐业每天扔掉的一次性餐具垃圾为二百吨。列车更厉害,一年消耗三亿双筷子。伟大的印度国父甘地曾说过:大自然完全能满足我们的.需要,却无法满足我们的贪婪。绿色文明,是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是人类可持续发展必然选择的文明形态,也是一种人文精神,体现着时代精神与文化。同学们,让我们通过阅读书籍,观察生活,关注社会,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向人们发出倡议,从自身做起,一起用实际心动绘出美丽中国!保卫美丽家园——地球!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心得体会3在暑假之余,我读了《美丽中国--勇做生态文明建设者》,让我明白了---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名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的缺乏、环境的严重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趋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的道理。

城市对人类的进程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城市让人类的生活更便利---高铁、地铁、汽车......不久的时间就能到达几百米外的地方。城市给人类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高山、大树、海洋,给人一种惬意的感受。城市人类变得更加文明,会靠自己的劳动来生活,而不是一切都像大自然索取。城市也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从不间断的给人类带来欢乐。

虽然如此,但是人类对地球造成的伤害却不可避免。人类几十亿人口,每天都有数不尽的地球被人类索取,是的地球遍体鳞伤。伤痕累累。因为人类的贪得无厌,所以人类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迎来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因为人类的人口众多,而又发明了许多大型的交通工具,是的交通经常堵塞,无法前行。汽车的尾气,工厂的废气,使原本清新的空气变得污浊,人类呼吸困难。如今的城市工业废水排放量也大的惊人,人类处理不了就排进海洋,让一部分海洋遭到污染,鱼类不能生存。城市的食品垃圾、化学垃圾、工业垃圾,也造成了部分土壤和水体的污染,使它们不能种植和饮用。

这些都是大自然对我们的惩罚。它们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日常生活的健康。所以,我们要做大自然的保护者,并呼吁世界各地的人们保护大自然,缓解自然危害i。多植树造林,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减少空气污染并抵挡风沙,防止森林变沙漠。提倡少用塑料质品,减少白色污染。倡导人们保护野生动物,不让它门被捕猎者猎杀。我们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美丽,我们的农乡更加美丽,我们租股山水更加美丽和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就让我们做一个美丽中国的神态文明建设者吧!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心得体会4花了整整两天的时间,我终于把《美丽中国,勇做生态文明建设者》这本书看完了。

从这本书中,我知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与农村,山川与河流,我国的人民以及我们青少年学生身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同时,本书也严肃的指出了在资源环境,生态文明以及人的素质等方面还存在着很严峻的问题,如水资源污染,生态环境破坏,以及大气环境受到污染等,人类的生存空间和地球母亲的的前途正被阴云所笼罩,看到这些,我感到特别的痛心。

联想到我的身边,这样的例子真是举不胜举。平时爸爸送我上学,经常遭遇大堵车,有时候急得我恨不得从车上跳下去步行上学;周日上凤凰山游玩,山道上不时出现一些矿泉水瓶以及五颜六色的食品包装袋,真是大刹风景,也严重影响了我游玩的心情。尤其让我难受的是6月初的时候,由于周边农村焚烧秸杆,老家那个小区全笼罩在一片浓烟中,在那边呆了半天,我便咳嗽不止,眼泪鼻涕哗哗的流个不停还不时的打喷嚏,去医院找医生看了下,说我的过敏性鼻炎发作了。想到这些,我不禁陷入了沉思,作为一个学生,我是不是应该以自己的行动,为生态文明贡献一份力量呢?

作为一个小学生,我知道我的力量是很有限的,但我们要从小培养“生态文明,从我做起”的理念,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在家的时候提倡低碳生活,比如要将垃圾袋分类后再丢入楼下的垃圾箱;少用塑料袋,不使用泡沫盒和一次性筷子并用手绢或毛巾代替一次性餐巾纸;路程不远的,尽量不开车而改骑自行车;每次洗澡不玩水,洗澡时间不超过15分钟;夏天开空调温度不得低于28度,不频繁开关冰箱门等。在学校的时候注重文明礼仪,比如不乱扔纸屑,少用或不用木制铅笔、不拿粉笔头玩;上下楼梯一律右行;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和一切设施,不穿越绿化带,不在课桌椅或墙壁上留脚印,认真做好值日工作,对一些不文明的现象主动上前制止。这样的事情虽然很小,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尊重自然,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勇做生态文明的建设者,明天的家园一定会更美丽。

让我们共同保护环境吧!让天空增添一抹蓝,让大地增添一抹绿,我呼吁:生态文明,从我做起!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心得体会5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

这种文明观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这种文明观同以往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具有相同点,那就是它们都主张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展物质生产力,不断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但它们之间也有着明显的不同点,即生态文明突出生态的重要,强调尊重和保护环境,强调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和爱护自然,而不能随心所欲,盲目蛮干,为所欲为。

生态文明又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说它们有联系,是因为生态文明既包含物质文明的内容,又包含精神文明的内容:生态文明并不是要求人们消极地对待自然,在自然面前无所作为,而是在把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地能动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在这一点上,它是与物质文明一致的。

而生态文明所要求的人类要尊重和爱护自然,将人类的生活建设得更加美好;人类要自觉、自律,树立生态观念,约束自己的行动,在这一点上,它又是与精神文明相一致的,毋宁说它本身就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说它们有区别,则是指生态文明的内容无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都不能完全包容,也就是说,生态文明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人类对于文明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按照的观点,文明是相对于野蛮而言的。从社会形态的角度看,迄今为止人类已经经历了奴隶文明、封建文明、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人类又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等等。但从生产方式角度看的以往的文明,其着眼点主要是物质,是物质生产能力的提高,人类物质生活的改善。这当然没有什么不对。

因为在生产力水平很低或比较低的情况下,人类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总是占第一位的,所谓“物质中心

的观念也是很自然的。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工业文明造成的环境污染,资源破坏,沙漠化,“城市病”等等全球性问题的产生和发展,人类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物质生活的提高是必要的,但不能忽视精神生活;发展生产力是必要的,但不能破坏生态;人类不能一味地向自然索取,而必须保护生态平衡。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范文第2篇

指导教师 叶亚红

亲爱的人类:

从前,我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也是一个美丽的仙女,得过星系的选美大赛的一等奖。但是现在,我早已不是那个楚楚动人的仙女了。我那美丽的秀发——森林,被你们破坏得所剩无几了,大树都被砍得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墩,一旦下了暴雨,大山没了森林的遮挡,便会发生泥石流、山体塌陷等等灾难,而因为各种自然灾难而失去生命的人类和动物已不计其数,我只能心疼得默默流泪。还有那清澈见底的水——我的血液,原来干干净净的,多少生物在里面嬉戏、玩耍,但好景不长,人类盖起了大工厂,毒水脏水不经处理便入注到我的血液里,严重影响我的健康,水里的生物也越来越少了。每一座城市如同我每一件漂亮的衣裳,然而我每一件漂亮的衣服上都出现了许多斑斑点点,更可怕的是那烟囱不时吐出黑色、有毒的浓烟,害得我吸收不到清新的空气,我已经承受不起这心灵和身体的双重创伤了……

亲爱的人类,快醒悟吧,请你们快快行动起来,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还我一个健康的身体,不要只想着向我索取而不付出,要记得一句话:地球只有一个!

地球 8 月1日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范文第3篇

美丽中国:十报告的新亮点

《绿色中国》:黎教授,目前学习党的十报告的热潮正在全国兴起,报告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更是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您作为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的常务理事,一定有很多深刻的体会,能够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黎祖交:党十报告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进行专门论述,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在以往历次党代会的报告中是没有过的。《报告》中的许多新概念、新提法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让我读后感到眼前一亮。

《绿色中国》:您说到《报告》中的“新概念”、“新提法”,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吗?

黎祖交:所谓“新提法”指的是不同于以往的提法,反映的是该提法所代表的观点和语言表述的新变化,通常表现为一个新的命题或句子,其中可能包含新的概念也可能不包含新的概念;所谓“新概念”指的是以往没有出现过的概念,反映的是该概念所代表的事物的特有属性的变化,通常作为一个关键词出现在一个新的命题或句子中。应该说,新提法不一定包含新概念,但是包含新概念的提法一定是新提法。

《绿色中国》:您能分别给我们举个例子吗?

黎祖交:譬如十报告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提法,相对于十七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提法而言,就是一个没有包含新概念的新提法;十报告中“建设美丽中国”的提法就是一个包含“美丽中国”新概念的新提法。

《绿色中国》:您刚才说十《报告》的许多新概念、新提法让您读后感到眼前一亮。请问,十《报告》给您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新亮点是什么?

黎祖交:十《报告》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新亮点莫过于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这个新提法。

《绿色中国》:您为什么认为“建设美丽中国”的提出是十报告的最大亮点呢?

黎祖交:我之所以认为“建设美丽中国”的提出是十报告的最大亮点,有以下五点理由:

第一,“建设美丽中国”宣告了我国将要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彰显了当今世界人类文明转型的新概念;

第二,“建设美丽中国”反映了全国人民对于美好幸福生活的新期待,体现了从总体上提升人民福祉的新境界;

第三,“建设美丽中国”体现了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新构想,反映了党的执政理念的新发展;

第四,“建设美丽中国”反映了党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上了一个新台阶,凸显了人类匡正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觉醒;

第五,“建设美丽中国”确立了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新主题,体现了我们全社会共同肩负的新使命。

美丽中国:

顺应文明转型的新概念

《绿色中国》:我们注意到,关于“建设美丽中国”的提法是在十报告第八部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提出的,您对此作何解读?

黎祖交:这意味着十报告是把“建设美丽中国”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放到当今世界人类文明转型的时代潮流中去考量的。事实上,报告提出的“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就是我们党顺应当今世界人类文明转型的历史潮流向世界做出的庄严宣告。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说,“美丽中国”是一个顺应人类文明转型的新概念。这充分反映出我们党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发展和对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美好未来的向往,也可以说是我们党引领我们国家走向生态文明的风向标。

《绿色中国》:您所说的“当今世界人类文明转型的历史潮流”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当今世界会出现人类文明的转型?

黎祖交:当今世界人类文明转型的历史潮流指的是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的转型。这是因为历史已经表明,工业文明在给人类创造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文化财富的同时,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和地球环境造成了空前严重的破坏,导致全球性生态危机蔓延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持续。

《绿色中国》:对于工业文明给自然生态和地球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您能简单概括地说一说吗?

黎祖交:简单概括地说,工业文明对自然生态和地球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主要包括:资源高耗、不可持续;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加剧;大面积森林消失、退化;湿地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水资源危机凸显;土地沙化、荒漠化、石漠化扩大;臭氧层破坏、损耗;温室气体增加导致气候变暖;酸雨危害加重;生物多样性锐减;人类生命和健康受到严重危害等。事实上,这些问题在我国工业文明的进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用十报告的话来说,就是也“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党对工业文明造成的严重的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忧虑与重视。

《绿色中国》:您说的这些问题,难道工业文明不能自行解决,只有走向生态文明才能解决吗?

黎祖交:正是这样。事实已经证明,工业文明走的是“人类战胜自然、掠夺自然”的道路,遵循的是“资本至上”、“利润至上”、“经济增长至上”的逻辑,在处理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上,存在很大的片面性、破坏性,犯下了自身不可能纠正和补救的历史性错误,如果再不改弦更张,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将陷入不可持续的困境。只有走向生态文明,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人类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有可能。

《绿色中国》:那么,相对于工业文明而言,生态文明的优势是什么?它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黎祖交:相对于工业文明而言,生态文明的优势在于:它是在人类反思工业文明带来的严重负面影响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文明,是一种汲取和发扬工业文明优点长处、弃除其弱点短处、转型升华为符合自然规律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更为高级的文明。

就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的认识和实践而论,生态文明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是审视的整体性。与工业文明重点关注工业经济的高速增长和高额利润不同,生态文明坚持以大自然地球生态圈整体运行规律的宏观视角,全面审视人类社会的发展问题,强调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顾及生态、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二是调控的综合性。与工业文明形成的将经济学、社会学、人文和自然科学各行其是、各展其长的独立分割格局不同,生态文明集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人文和自然科学之大成,立足于大自然与人类发展全局的综合性研究,追求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发展内在规律的有机统一。

三是物质的循环性。与工业文明那种造成资源大量浪费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简单直线型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不同,生态文明使得经济活动变为珍惜资源、节约资源的“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或循环过程。

四是发展的知识性。与工业文明时代工业化的完成主要靠资金、资源、环境的高投入、高消耗,因而付出了过大的资源环境代价不同,生态文明时代的经济发展主要靠智力开发、科学知识和技术进步。

五是成果分享的公正性。与工业文明时展成果的分享存在极大的不公正性即极少数人占有大部分财富、占人口大多数的普通人却只分得极小部分财富不同,生态文明强调发展成果人人共享、有效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

总之,生态文明是源于工业文明又高于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其优势远非工业文明所能比拟,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已是当今世界的大势所趋。

美丽中国:

提升人民福祉的新境界

《绿色中国》:十报告将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您对此作何解读?

黎祖交:十报告基于“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的科学认识,将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描绘了我们国家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美好蓝图,提升了人民福祉的新境界。

《绿色中国》:您说建设美丽中国“提升了人民福祉的新境界”,这话怎么讲?

黎祖交:这就是说,“美丽中国”所体现的人民福祉的那种境界,是对以往人们所理解的人民福祉境界的一种新的超越,呈现出了一种新的更高的境界。

《绿色中国》:那么,“建设美丽中国”所体现的“人民福祉的新境界”究竟新在哪里呢?

黎祖交:我认为,“建设美丽中国”所体现的“人民福祉的新境界”至少体现了以下三个“新”:

一是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的新理念。就是秉承人与自然平等的原则,实现人与自然互利共生、和谐相处、协同进化,而不是把增进人民的福祉建立在破坏和掠夺自然的基础之上。

二是体现了人民群众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就是从追求温饱、追求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追求共同富裕,再到追求文化繁荣,追求公平正义,追求社会和谐,再到追求身心健康,追求山川秀美、生态良好和环境优美,追求清新空气、清洁水源、宜人气候等生态产品,而不是仅仅追求物质财富。

三是体现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新眼界。就是当代中国人民福祉的提升不能以牺牲后代中国人民的福祉为代价,而是要兼顾后代中国人的利益,为世代永续的中华民族谋福祉,真正做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绿色中国》:那么,您心目中的“美丽中国”是个什么样子呢?

黎祖交:我心目中的“美丽中国”至少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是美丽的:

首先,中国的国土生态是美丽的。在中国的领土、领海、领空范围内,不仅山川秀丽、风光旖旎、环境优美,各种环境污染特别是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得到彻底根治,真正实现了“天蓝、地绿、水净”,而且海洋、森林、湿地、江河、湖泊、草原、苔原、荒漠等自然生态系统功能完备,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并实现可持续开发利用,生物多样性减少的趋势得到根本遏制,自然生态系统得以协同进化,生态平衡得以实现。

第二,中国的国民生产是美丽的。全社会各行各业的生产,包括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口生产,不仅能充分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产品的需求以及人口健康繁衍的需求,而且能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对于良好的自然生态和生态产品的需求,不致因增加生产、发展经济而造成对自然资源、生态和环境的破坏。也就是说不仅生产的结果、生产的产品是美丽的,生产的过程也是美丽的。

第三,中国的国民生活是美丽的。这里所说的“生活”,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在内,就是要实现11月15日在会见中外记者时所说的“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以及“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那样一种境界,也就是人民所期盼的对于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都能够变成美丽的现实。

第四,中国的人民是美丽的。除了形象、健康的美丽外,还包括: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不断提升;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得以自觉履行;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成为社会主流心态;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成为良好风尚;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成为通行准则等。

简言之,美丽中国就是要使中国的国土生态、国民生产、国民生活和中国的人民都是美丽的。在我看来,这同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推动全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一脉相承的。所不同的是,党的十七大报告还没有像十报告这样“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还没有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构想。

美丽中国:

党的执政理念的新发展

《绿色中国》:您前面还提到“建设美丽中国”体现了党的执政理念的新发展。

黎祖交:这是从我们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角度来讲的。“建设美丽中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作为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一个不断与时俱进、深化发展的过程。十报告关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提出,表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

《绿色中国》:您能简单说说这个发展的过程吗?

黎祖交:我们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从党的十四大报告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党的十五大报告和十六大报告的经济建设(十五大报告称为“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政治建设(十五大报告称为“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再到十七大报告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直至十报告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而且“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经历了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反映出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提高,体现出我们党在执政理念上的与时俱进。

《绿色中国》:为什么要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如此突出的地位?

黎祖交:我认为,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如此突出的地位主要有以下三点理由:

一是只有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保持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正如十报告正确指出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造成这种严峻形势的原因固然有我国基本国情、发展阶段、体制机制、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方式、消费方式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但从根源上说还是因为没有“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观念”,没有“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二是只有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我们前面讲到的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已经反映出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许多新需求,其中最重要、最迫切的需求就是健康需求和生态需求,而要满足这些需求,除了我们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外,别无他途。

三是只有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当然,这里说的手段还应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即前面说到的“五位一体”。但正如十报告所说,生态文明建设是“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手段,其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大的无以替代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美丽中国:

匡正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觉醒

《绿色中国》:前面我们谈到,十报告中按照“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建设美丽中国的构想是党的执政理念的新发展。那么,在您看来,导致这种执政理念新发展的更深层次的思想动因是什么?

黎祖交:在我看来,更深层次的思想动因是我们党对于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特别是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也反映了当今世界人类重新认识和匡正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觉醒。

《绿色中国》:您为什么认为这是当今人类重新认识和匡正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觉醒?

黎祖交:这是因为当今世界由工业文明引发的全球性生态危机,说到底是人类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出了问题。长期以来,人类在对待大自然的问题上,认识偏颇,定位失当,关系扭曲,一直以统治自然的主宰自居,任意掠夺自然、残害自然、破坏自然,以致造成资源危机、环境恶化、生态退化,危及人类生存。

为了从根本上摆脱全球性生态危机,自上世纪中叶以来,特别是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和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各国有识之士相继从不同的角度努力探寻、揭示造成这一危机的深层原因,逐渐认识到人类要从根本上破解生态危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就必须重新审视、匡正人与自然的关系,彻底改变导致人与自然的关系恶化的思维定式和价值观念。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认为十报告中“建设美丽中国”的提出,既反映了中国应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的迫切需求,也反映了当今人类重新认识和匡正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觉醒;既为维护中国生态安全做出贡献,也是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绿色中国》:那么,在您看来,我们应该怎样重新认识和匡正人与自然的关系呢?

黎祖交:在我看来,就是要正确认识和匡正人与自然的以下四层关系:

一是从人在自然界的位置看,人与自然是“一体关系”——自然是人类依存的整体,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

二是从自然进化过程和自然界作为人类活动的对象看,人与自然是“母子关系”——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类是自然之子。

三是从自然界作为人类的知识和力量的源泉看,人与自然是“师生关系”——自然是人类的老师,人类是自然的学生。

四是从自然界生存与人类生存的关系看,人与自然是“朋友关系”——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类也是自然的朋友。

正确认识了人与自然的上述四层关系,有助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匡正与自然的关系:

一是既然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整体,就必须遵循人与自然的一体性,关爱自然,保护自然,在经济建设中坚持以不超越和损害自然承载力为前提;

二是既然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就必须顺应自然、感恩自然,而不能把自己凌驾于自然之上作威作福;

三是既然自然是人类的老师,就必须尊重自然、敬畏自然,自觉向自然学习,不断增长和正确运用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而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四是既然自然是人类的朋友,就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互利共生、协同进化,而不能以牺牲自然生态、资源和环境为代价谋取人类自身的发展。

总之,认清人与自然的上述关系,有助于我们懂得现实的世界不是人的世界与自然界简单的相加,而是两者相互作用构成的完整的生态系统,和谐发展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客观规律。遵循这一规律,既有益于人类,又有益于自然,有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美丽中国:

全社会共同肩负的新使命

《绿色中国》:十闭幕后,各行各业都在热议“建设美丽中国”,这是为什么?

黎祖交:这是因为“建设美丽中国”是我们全国人民的同一个目标、同一个梦想,是我们全社会各行各业共同肩负的新的历史使命。

《绿色中国》:您说是“全社会共同肩负的新使命”,为什么?

黎祖交:这是因为十报告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已经表明,“建设美丽中国”是通过“建设生态文明”来实现的。换句话说,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就是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因而一定要纳入“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并要“融入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就决定了“建设美丽中国”不是单纯的重复“建设小康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原有涵义,而是涵盖了新的内容,是要使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都融入生态文明观念、体现生态文明要求;不是单纯的节约资源、保护生态和环境的问题和单纯的环保、资源、林业等职能部门的责任,而是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是各级政府、企业、学校、科研院所、各类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建设美丽中国”是全社会共同肩负的新的历史使命。当然,由于各行各业的职责分工不同,其在“建设美丽中国”这一共同使命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各不相同。

《绿色中国》:我知道,您长期在林业系统工作。作为一个林业工作者,您认为林业在“建设美丽中国”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黎祖交:对于这个问题,我只能从个人学习十报告体会的角度讲点不成熟的看法。我认为对于林业来说,“建设美丽中国”是一项凸显了林业地位和作用的新使命。

《绿色中国》:请您稍微展开一点说说林业在“建设美丽中国”中所凸显的地位和作用。

黎祖交:那就从落实十报告提出的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等四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来说吧。我认为,林业在落实这四项重点任务中都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是在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中具有突出地位。仅从林业经营和管理的作为“地球之肺”的森林和作为“地球之肾”的湿地在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中的作用来说,全国林业系统管理的总面积达19545万公顷的森林和保护面积达1820万公顷的湿地大都属于重点生态功能区,林业系统建立的总面积达1.237亿公顷的各类自然保护区大都属于需要特殊保护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加强森林、湿地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保护管理对于促进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安全格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是在全面促进资源节约,缓解资源约束趋紧的严峻形势上具有基础地位。林业作为世界公认的支撑经济发展三大原材料(钢材、水泥、木材)中惟一对人类最友好、可再生的绿色原材料——木材的生产经营行业,同时作为仅次于煤、石油、天然气的第四大能源——林木生物质能源的生产经营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对于推动国家原材料生产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资源和能源安全的无可替代的作用,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显现出来。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环境伦理;“美丽中国”;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 B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3-099-2

党的十报告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章,并将其摆到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之中,强调“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表明我们党已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并将它上升到国家意志的战略高度。

一、“美丽中国”建设的含义与意义

十报告指出,“把生态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以建设“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期许和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也是我们党和人民的一个美好的愿景。十报告首次以如此动情的语言勾画出“美丽中国”的新画卷:“给自然留下更多的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这不仅体现了我们党在将来的国家建设中对待自然的基本态度,也体现出党对历史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乃至对整个中华民族负责的态度。“美丽中国”不仅是伴随生态文明理论的诞生应运而生的一个新的概念,更是我们社会主义未来建设的一个美好目标,我们要认真对待十报告中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新的要求,通过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存与生活环境,来达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的目标。

建设“美丽中国”不仅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也是我国传统文化在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集中体现,追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生存状态。中国传统生态伦理观又集中地表现为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和人对待自然的生态道德。建设“美丽中国”是一个系统工程,生态环境优美宜居是“美丽中国”的显著标志。但不能一味地强调“返朴归真式”地旧时代自给自足地田园式生活,而是要与经济建设相协调、相结合,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平衡。

能够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美好设想,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深化,也是我们党对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所伴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等问题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是对人类文明结构和文明进程认识的拓展,是对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科学把握。

二、建设“美丽中国”中生态文明建设的难题

正如同志在十报告中所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中也指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

结合十报告及近几年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存在的自然生态问题,在这里指出几点我们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困难阻碍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国土空间开发强度大,开发格局不合理。国土空间是非常宝贵的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我国辽阔的陆地国土和海洋国土,更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和永续发展的家园。随着我国的人口总量持续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明显加快以及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张,有限的国土空间面临着承载规模更大、强度更高的经济社会活动,与此同时我们的美好家园也面临着更大的破坏,我们必须首先意识到我们在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上的错误并产生危机感。

在城市建设中,普遍存在空间结构不合理、城乡及区域发展不协调、空间利用率低等现象。由于城市建设、工矿建设用地所占空间偏多,开发区占地面积多且分散,导致绿色生态空间减少过多;而且城市建设空间和工矿建设空间单位面积的产出较低,建成区空间利用效率也不高。优化城乡空间结构面临很多问题,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很不平衡,基础设施建设差距很大,城市盲目扩张、农村闲置地利用不够、农田占有量大等等。

(二)能源资源消耗大、利用率低,再生资源的资源化水平低。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制约越来越凸显,石油、铁矿石等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快速上升。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由于人们对资源节约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节约意识薄弱,关于资源节约的法律法规还不完整、不健全、执法力度不够,资源节约没有成为广大人民的自觉行动。人们在生产中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把资源节约仅仅当作缓解资源供需矛盾的权宜之计,供应紧张时重视,供应缓和时就放松节约;高消耗高排放的现象仍处处可见,公共资源、粮食浪费等现象屡见不鲜;而且大量可利用的资源被作为废弃物白白地浪费掉,并没有得到充分地利用。人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生态文明;美丽校园;可持续发展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长期实行主要依赖增加投资和物质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导致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消耗和浪费,同时也让中国的生态环境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实际上,党和政府也意识到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推广绿色建筑、绿色施工,发展绿色经济,发展绿色矿业,推广绿色消费模式,推行政府绿色采购……“绿色发展”被明确写入“十二五”规划并独立成篇,表明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在十报告中,环保、资源节约、循环经济等概念被纳入“生态文明”,并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并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1]党的十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和国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认识开始深化,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也彰显出全国人民对中华子孙、对全世界负责的精神。要实现真正的国富民强,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守住“绿水青山”。那么,如何实现?这不仅是当今世界的主流观念,也越来越受到我们党的重视。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的人类文明发展形态,其所追求的人、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和谐发展,与所追求的自然解放、社会解放、人的解放具有相同的价值理念。为应对当前全球性资源环境生态危机,我党站在时展的前沿,着眼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进程,反思工业文明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的利弊得失,适时在十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主张。“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鲜明的现实性、时代性和前瞻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发展指明了方向[2]。

1 生态文明理念下高职院校的建设

而作为教育系统要贯彻落实十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并应该努力走在全社会的前面。校党委李秋华书记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高职的文化自觉》一文中也写到了[3],办大学就是办环境。高职院校是大学里重要的一部分,她的环境,无论硬件还是软件,无论空间布局、环境改造还是设施配置设计、活动组织,都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以人为本,体现培养人和培养职业人的统一。其建设应该做到“四个注重”:一是注重学生需求。从时代特征和职业特征两个维度关注学生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以尊重人格为基础,满足学生成长成才多样化、个性化的生活学习需要。二是注重氛围营造,按照单位和企业里实际生产需要设计实训场所、配置实训设备规格,在课程中贯穿“教、学、做”一体化的理念,在实践环境中设置相应的制度规范、工作流程规范和操作警示规范,在校园文化活动上体现校企文化交流与互动,从而为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的养成提供条件。三是注重陶冶情操,充分关心好每一个学生学习和生活成长的空间,使环境育人贯穿到课堂内外,贯穿到校园的每一个脚落,老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名言、典故、趣谈等载体的文化浸润,能让学生在产生惰性时得到警示,在学习失意时得到励志,在心情郁闷时得到放松。四是注重办学积淀,在教学制度和氛围上形成一种师生共同的精神追求,其核心和灵魂,就是有一种统一全校思想、体现学校特色、激励师生成长的学校精神。最终,形成高职教育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引领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美丽中国:从美丽校园开始,从建设生态文明校园开始。

2 “美丽校园”、生态文明校园的建设

根据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以及医学院实际情况,结合专业特点可以把“生态文明校园”建设的主要内容分绿色校园、文化校园、生态文明三方面。

2.1 “绿色校园”建设:①推进全院师生植绿护绿活动常态化。每个党员负责学院某个绿化区域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医学院师生对所属绿地进行植树造林、抚育管理等绿化活动。②编写一些生态环境和健康相关的宣传手册,既可以面向医学生,非医学专业学生和普通大众,作为人们爱护自然环境、关心自身健康和提升环境意识的科普读物。以通俗语言系统介绍环境变化与人类健康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使读者在全面了解环境与健康关系的基础上提高环境保护意识。③加强绿色生态和医学相关的课题研究。可以把绿色生态跟医学基础课程进行结合,向校内外组织申报一批相关课题。

2.2 “文化校园”建设:①把医学基础课程和生态环境专业相结合开发公共课程建设。如吸烟与疾病,室内污染和健康等,把绿色生态理念贯穿医学教育当中。②将生态文明意识融入高职教育活动。在6月5日的世界环境保护日,按一定的主题,开展相应活动,重点宣传环保日,倡导环保意识,节能意识,低碳经济意识,环境爱护意识。③开展林业与绿化知识竞赛和环保知识竞赛,使之成为传统竞赛项目。通过竞赛了解林业、了解林业政策、养成爱护环境、珍惜环境、美化环境。

2.3 “生态文明”建设:①开展安全文明行为规范活动,建设安全文明校园。宣扬禁烟禁酒,建立清新的无烟校园和无酗酒校园;严禁校园不文明恋爱行为,男女同学文明交往,形成自重、自律、自爱的良好校园精神风貌。②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及和谐工作关系,建设和谐校园。继续加强教师对贫困生的帮扶支持,为家庭困难同学提供勤工俭学岗位;实现党建进公寓,党员示范岗设到学生公寓,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③实施节能环保措施,建设节能环保型校园。节约水电,禁止使用塑料袋等白色污染,增加绿色环保材料的宣传与使用;在基础医学实验中规范和加强实验室排污管理,防止实验室产生的危险化学废物污染环境。

学校是引领社会发展的机构,是孕育新思想、新知识、新科技的重要园地,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和造就更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场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可靠基础和生力军,应当走在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活动的前列,发挥好带头作用和示范作用。构建教学、科研、行政的生态组织系统。协调生态特色学科和其他学科共同发展,教学和科研并重,构建有利于创新的学术生态环境,实现质量、结构、效益相协调的开放式办学[4]。高职教育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教师、教材、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模式、课程设置都是这个生态系统的生态要素,具有一定的生态定位。营造人文生态,建立绿色人才培养模式。要注重人才的全面培养、知识结构和整体教育,促使理性、非理性因素、智力、非智力因素的统一和协调发展,注重习得者的体验、理解和感悟性教育,增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心感受。实现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生态人”的愿景[5] 。

参考文献:

[1] 徐琦.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党的十报告新意解读.中国环境报,2012-11-12.

[2] 杨英姿. 生态文明: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和现实诉求[J]. 理论视野, 2012, (2): 61~63.

[3] 李秋华. 高职的文化自觉.光明日报, 2013-01-22.

[4] 杨克涛.生态文明理念下的生态大学建设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1(06):34.

[5] 肖文,郭起华. 高职生态文明校园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职教论坛. 2012(28): 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