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施工企业审计论文

施工企业审计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施工企业审计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施工企业审计论文

施工企业审计论文范文第1篇

施工企业要想做好风险管理工作,首先就是要开展风险的识别工作,即判断、归类并鉴定企业所面临的各种潜在风险,也就是对各种风险进行定性研究。在施工企业中,它的风险识别主要有两个步骤:收集资料和以资料为基础分析企业当前存在的各种风险。首先是收集资料。收集资料是施工企业进行风险管理工作的基础,它是否完整、真实、及时都会极大地影响项目风险的损失程度。一般来说,对识别风险有具体帮助的主要有二个方面:第一,项目合同文件。在签订项目合同文件后,不确定性仍然是其中很多内容最大的特点,施工企业在该项目中所遇到的风险就是由这些不确定性的内容来决定的,譬如施工项目中明确规定了对技术、设备、施工时长以及所学的各种原材料等的条件要求。因此,从合同内容中的不确定性入手可以很好的识别项目中存在的风险,并且大量的相关信息都会在合同书的内容中有所体现,能够有效地识别项目风险;第二,项目中的前提条件、受限条件以及假设条件。在项目正式开工前,都会对其进行一个详细的分析和调查,包括该项目的施工可行性、施工建议以及一些施工设计等,但是它们都是在一些假设、预测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那在实际的施工中这些假设条件可能可行,也可能不可行,由此,项目的假设条件和前提条件中有着潜在风险。然后是根据所收集到的资料分析企业当前所存在的风险。一般来说,施工企业的风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合同管理风险。经济主体之间在平等、自愿的情况下起草的协议可视为合同,但是很多施工企业在合同签订方面并没有一个科学、严格的运作模式,从而导致出现合同管理风险;第二,财务资金风险。资金风险和税收风险是这类风险的主要内容,由于在施工过程中,普遍会遇到项目资金不足的问题,这会导致施工企业的资金垫付量加大;第三,工程款拖欠风险。合同约定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能被建设方面按时履行,导致大金额的工程款被拖欠,这将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风险。

二、风险评估

在完成风险识别之后,就可以开展风险评估工作了。风险评估是指以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为主、以各种科学技术为辅,寻找并分析、评价存在的主要风险及其影响程度,以此来估计风险最终的破坏力度和影响程度。定量方法,是指用有实际意义的数字来描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的一种风险评估方法。如用具体的金额数字表示风险的影响程度,用概率表示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同时注意,在具体的风险评估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发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最合适的定量评估方法对风险进行评估。定性方法,是指用文字来描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的另一种风险评估方法,它会用定性方法中的专业术语来分析、评估和描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如“高”、“极高”、“低”、“极低”、等。它的具体工作过程是先调查了解内部控制制度在施工企业中的建立情况,再了解已经存在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审计单位中的执行情况,并把调查、了解的情况记录在册且用文字描述,以此来初步评价内部控制的情况,同时对控制风险进行评估。

三、风险应对

施工企业审计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文章对施工企业实施内部效益审计的的必要性、审计内容、审计步骤进行了分析。同时指出,做好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的内部效益审计工作,对维护企业利益,避免合同风险、融资风险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国建筑市场不规范行为仍然存在,拖欠工程款、垫资施工、阴阳合同、肢解单位工程、造价一次包死的中标工程,结算时砍一刀等建设单位的不规范行为严重影响着建筑市场秩序,给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和竞争力的提高带来较大影响。另一方面,建筑用钢材、水泥、铜等建筑材料价格波动较大,直接影响了企业工程成本,尤其是对造价一次包死的项目影响更大。一些改制后的施工企业在管理上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仍存在差距,粗放型管理的影响还较深;还有一些企业管理层次较多、管理手段较落后、施工技术层次较低。

以上这些因素直接造成建筑企业存在合同管理、投资、融资、垫资、拖欠工程款、施工等多方面的风险,而内部审计是有效控制风险的手段之一。目前我国很多大型施工企业都设置了审计机构,以更好地为管理服务。但由于我国内部审计刚起步,还不是很成熟:(1)内审工作在管理和经营领域深入不够,多数停留在差错防弊的一般水平或层面上,使审计成果利用价值不大。(2)在审计方式上,仍然以事后审计为主,并非是富有建设性的经营审计;审计手段单一,使内部审计监督缺乏有效性;审计程序简单,取证不到位加大了审计风险。(3)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度欠缺,项目管理规章制度流于形式,一些企业管理层没有把内部控制放在整个企业经营管理的策略高度来考虑。

现代内部审计具有经济监督、效益评价、决策服务、间接管理等多方面职能,当前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最主要的一项职能就是经济效益审计,。

一、实施内部效益审计的必要性

现阶段,许多大型民营和国有施工企业通常采用的是“三级管理三级核算”的组织管理模式,从低到高依次为工程项目经理部,工程施工分公司,总承包公司。集团公司为利润中心,工程公司为成本费用中心,项目经理部为责任成本中心,机制上按责权利效统一原则,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经济承包责任制。其基本考核模式为:项目经理部、分公司实行集体风险抵押承包,即“包实基数,确保上交、超额奖励、亏损受罚”。经理部实行“项目总承包合同书”和“年度经济承包责任状”。分公司按工程项目施工合同工期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和“年度经济承包责任状”。项目经理和分公司经理作为承包代表人、重奖重罚。其奖罚标准同整体承包效益和个人业绩挂钩。

为了使责任制落到实处,就必须坚持实行效益审计、成本跟踪核实、项目解体终审、责任制自评、互评和纵向、横向交错考核等办法,力求承包合理、成果真实、考核严明、奖罚兑现。

工程项目的内部效益审计就是施工企业内部通过制定适应项目管理目标审计方案,对其所属工程项目实施的、以促进工程项目部完善内部管理,帮助项目负责人更好地履行经营受托责任,提高项目的盈利能力,防范经营分险为目的的一种全面的效益审计形式。它是施工企业经济活动的再监督,是内部控制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审计目标随着项目不同阶段而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合同管理的有效性。合同签订、履行、变更、终止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合同对整个项目投资的效益性;合同执行中的变更管理,审计项目单位是否掌握和运用索赔技术。

2.评价成本管理的有效性。审计项目单位在施工项目成本的预测、计划、动态控制、核算和分析是否真实、完整和有效。

3.评价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进度管理的有效性。

4.评价信息管理的有效性。审计和评价项目单位预算计划、物料管理、财务系统的信息使用效果。

二、施工企业内部效益审计内容

根据建设项目长期性、阶段性的特点,可以把内部效益审计分为三个阶段:即项目投标(事前)、施工中(事中)和竣工后(事后)的经济效益审计。

1.项目投标决策内部效益审计。主要包括:参与标前评审,评价承接项目的可行性;参与预算分割制定,评价项目绩效考核指标的合理性和实施的可行性;审查标底编制的合规性和标书制作的完整性,规避投标风险。在实务中,审计部门对其单独立项审计情形并不多见。

2.建设阶段内部效益审计,实质上是核实建设项目的成本造价。重点关注内容为:(1)工程量的真实性审计,即包括实体工程量和实际消耗量的大小,主要是验证其提供资料的真实程度。(2)材料使用情况的审计,即施工单位是否真实采用所列材料的规格和数量等情况。(3)对影响造价的材料价格签证等有无按施工合同要求办理。(4)审计工程质量,即其是否按照合同约定采取相应的质量保证措施。(5)审查建设项目资金到位情况、建设单位支付工程款的情况及有无挤占、挪用、转移现象。(6)通过审计,提出合理索赔的可能性,根据同期施工日志,对索赔事件的起因和责任归属进行划分,按索赔程序,收集充分适当的索赔证据。(7)在建设项目结算阶段,重点检查影响项目成本的事项,如材料市场信息价格的变化、补充合同、工期执行和工程质量控制情况等。

3.竣工后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竣工后内部效益审计通常是在中介机构出具《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核报告》后,在财务收支真实性审计基础上对项目整体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总体审核和综合评价。在这个阶段,内部效益审计侧重点是影响最终绩效激励兑现的量化指标的审核,如项目收入支出的真实性、完整性的确认;项目外债情况及真实性确认,同时对项目管理控制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项目后评价。

在各个阶段,对项目的整体完成情况进行审核分析,特别是对利润等绩效需考核的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审核分析,并依据效绩考核办法,出具内部效益审计定量指标评价报告;对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工程质量、施工进度、材料、安全、现场管理等进行控制的有效性、完整性进行内部控制测试,并出具内部控制评审意见;在财务收支真实性审计基础上进行产值分析、利润分析、风险分析,出具项目中期控制预警报告,以达到过程控制,目标管理。

三、内部效益审计的具体审计步骤

内部效益审计实施过程就是实现项目审计目的的过程,其实施主体是总公司层级的内部审计部门,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只是项目审计的一部分,而对影响工程成本的施工组织方案、材料物资供应、施工机械的配置与调度、分包工程成本等重要因素的审计,需要工程技术、经营计划、物资及审计部门本身等多部门参与。内部效益审计过程一般为:下达审计通知书,制定审计方案,组织实施审计,编写审计报告,交换审计意见等。

工程项目审计实施时要充分考虑审计目的对方案的要求,在编制审计项目实施方案时,要按照《内部审计程序规范》和《内部审计制度》,制定符合具体审计目标的适当的审计程序。

以工程项目建设阶段内部效益为例,其主要审计程序的设计是在确定成本费用为重要效益指标审计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设计查证分析表单,引导内部效益审计方向,并使现场审计取证表单成为内部效益审计报告的主要组成内容。

1.总体审计方案中量化绩效指标的审计。以系列查证分析表单为线索,工程项目建设阶段内部效益审计以成本费用为重要审计内容,在工程结算收入较为确定的情况下,主要以分析影响效益的关键因素为重点,对工程项目施工组织,人、财、物的供应,机具的配置等等进行分析。

2.施工企业内部效益具体审计程序和审计表单举例。以《分包工程成本控制表》为例,审计表格的设计是为了最终反映审计成果,通过履行相应的审计程序,对审计表格中的数据进行确认。在大量存在分包工程的情况下,重点加强对分包工程的审计监督,对人工、材料、机械等结算价格的审查,是内部效益审计重点关注内容和必须履行的审计程序。通过选择或制定审计所需管理表单,在审计相关数据基础上,记录并分析相关数据。

3.分包工程成本。一是抽查分包工程款拨付单,检查拨付单的签发是否经过授权批准,分包工程拨款汇总表是否经过适当人员复核,是否正确及时入账。二是抽查分包工程材料发出及领用的原始凭证,检查领料单的签发是否经过授权批准,材料发出汇总表是否经过适当人员复核,材料单位成本计价方法是否适当,是否正确及时入账。再以《消耗主要材料差价分析表》为例,材料费一般占整个工程造价的70%以上,因此对主要材料的审查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工程预算与财务数据的对比分析,采用双因素分析方法,确定分别由价格和数量引起的偏差幅度。在价格审查上,可以通过查证材料购买合同及发票,询问对方单位及对比市场信息价等具体的审计程序,来发现材料价格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在数量分析上,主要审核材料进出库的内部控制、材料使用有无浪费、材料采购数量有无超预算、材料采购计划合理性。

工程项目建设阶段内部效益审计除了测试内部控制制度完整性、合理性、有效性外,还应深入到影响项目业绩及经营风险的每一个环节。在查证被审项目的收支基础上,对财务管理数据加以分析对比、评价其是否节约,是否有效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是否达到预定的目标和预期的效果,从中发现问题,提出提高经济效益的措施,促进项目部改善经营管理。施工企业内部效益审计中有关安全、项目质量、项目进度等管理控制重点的审计,主要通过实施过程控制测试实现。重点是关键控制程序和关键控制目标的测试,其中审计表单的设计应与各项管理目标一致。

特别需要提出,目前企业在垫资及甲方拖欠工程款方面风险最大,因此将建设过程中的索赔事项作为内部效益审计的关注内容,并制定具体审计程序,规范审计取证工作,是内部效益审计出现的一个新的内容。

四、内部效益审计报告

内部效益审计报告及结果,有赖于上述审计程序的有效实施和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其审计结果可分为:项目效益评价结果报告和项目效益风险分析提示报告。

施工企业审计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监督

Abstract: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is a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Internal audit as a business management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mpany's internal controls by reviewing the situation, in order to establish a sound corporate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improve the business management has a positive effect. Construction companies from the status quo of internal control, the paper from the establish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of points, strengthen comprehensive risk management, careful and humane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continuous monitoring of internal control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latform to accelerate construction of six for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to establish and perfect the internal control recommendations made ​​operational.Keywords: internal control; institution building; supervision

中图分类号:TU712+.2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近年来,建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建筑业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建筑业的发展使得施工企业的业务量持续增加,业务交往环节和范围不断扩大,交往频次逐渐增加。但施工企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特征,意味着一般的施工企业都有大量的员工,人员素质不一,且受体制和管理理念的影响,管理人员职责权利失衡,不能同时到位。上述因素都要求施工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

一、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施工企业的特有属性,决定了企业的组织单位、施工生产呈现出点多、面广、人员分散且战线长、流动性强的特点。同时,由于内部存在一定程度上相互独立的分子企业,所以在信息沟通与交流共享方面与一般单一法人的企业相比,更多体现的是分散性和决策多层性,最终影响到企业总体内部控制质量。

1.在内部控制体系方面,内部体制的基础比较薄弱,一些企业的管理者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更多的是有章不循,遇到具体问题强调灵活性,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企业内部控制失控现象严重。

2.在权力分配方面,目前施工企业在权力分配上存在两个极端:一是部分施工企业权力分散,对下授权过多,造成对下的控制力度不够,管理力度呈逐层递减趋势,管理效应也层层弱化,容易形成滥用权力的负面效应;二是部分施工企业权力过份集中,权利都掌握在核心领导层,管理链条过长,领导层需要处理的事情太多,同时也难以调动项目执行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在风险预警及控制方面,由于施工企业市场规模较大、施工领域较广,而施工施工企业在风险预警及控制方面还没有建立起一个有效统一的机制,给内部控制管理的风险防范造成了一定困难。

4.信息化建立方面,由于施工企业内部存在一定程度上相互独立的分子公司,在信息沟通与交流方面无法及时采用有效措施消除信息障碍,增强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与交流互动,影响到企业信息畅通与对称性的有效实现,从而给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带来障碍。

5.日常内部控制管理方面,许多施工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流于表面,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牵制、内部监督,对内部控制未能形成高度重视。对内部控制的思想工作不深入,宣传未能到位,对员工的个人行为和思想状况了解不够,造成员工责任感不强,管理意识淡薄,使得一些管理隐患长期得到到发现和纠正,制度落而不实、有章不循,影响到企业的总体内部控制工作质量。

二、内部控制建立和完善的要点

有效的内部控制,能为企业减少决策失误和工作缺陷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要维持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解决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识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1.组织机构和标准的设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不仅是公司内部相互制衡、相互监督的治理机制问题,更是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得以生存、避免司令部运行失控和潜在管理效率损失的必然要求。

施工企业的管理领域涉及招投标管理,设备材料的采购,施工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的控制等多个方面。

2.明确职责权限,并互相制衡。施工企业要根据战略目标和涉及领域、职能任务,明确组织机构中各组成部分的职责权限,设置岗位说明书,明确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和业务流程。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便于考核、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不相容业务,如概预算的编制与审核、项目实施与项目验收、竣工决算与竣工决算审计、对工程量的计算与审批的分离、会计记录和资金保管的分离等工作,不得设置在同一部门,应该由不同的部门来完成,以利互相制衡。

3.建立独特的、人性化的企业文化。由于施工企业流动性的特点,施工人员在不同项目、不同地域不定期变换,加上人员的层次水平不一,建立一套包含企业的整体价值观、高层领导的管理理念、经营风格与与职业操守在内的,独特的、人性化的企业文化,对于施工企业的控制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4.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职责是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其审计的对象和范围可以涵盖企业的一切行为和所有方面。施工企业必须加强内部审计工作,通过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审核和评价,以及对企业内部控制状况的审查,为建立、健全企业的各种政策和规章制度,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服务,促使企业内部形成权责分明,权利受控的局面。

三、构建风险管理机制,加强全面风险管理

在当前迅速发展的信息经济时代,除了内部风险因素之外,企业面临的外部风险因素,即经营风险也在不断提高,所在企业需要辨别、分析防范和控制经营风险,引入全面风险评价机制。风险分析不仅要贯彻在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过程中,而且也贯彻在企业日常的内部控制过程中。施工企业要在充分调研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 加强对工程预算管理、成本控制、财务报告编制、现金流量、合同风险、拖欠工程款风险等领域的风险管理,建立风险分级制度和风险预警制度,确定明确的风险分析标准。对具备风险各领域的风险因素加以识别,对照风险分析标准,确定风险等级,是否预警,并有针对性的拟定应对措施。通过构筑信息与监控系统,对不利事件及主要风险因素识别、分类、评估和控制,及时调整和应变,加强风险管理,使得风险管理贯穿于企业控制的全方位、全过程。

四、进行细致、人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

施工企业是以人为主体的经济实体,内部控制的实质就是要规范企业内部人员的行为,因此,内部控制建设就是要加强对人的因素的重视。施工企业流动性大、生产周期长的特点,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较为困难的特点,决定了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要更加细致,更加科学和人性化。要从人员的招聘、培训、定岗、考核、薪酬、晋升、奖惩等方面建立起一套合理的措施,并针对各层级员工建立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对员工的绩效考核,按考核结果进行奖惩。要按照岗位的性质与员工的个性特征,确定其岗位,并在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动态管理。

要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和培养,注重知识的学习和更新,通过“学习型组织”“学习型企业”等活动,在员工中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使员工掌握现代管理知识,掌握现代管理工具,不断增强职业风险意识、职业判断能力和自我管制能力。

五、对内部控制进行持续的监督

企业要对其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持续监督检查与评估。内部控制的重点,也是一些施工企业很难解决的难点问题,就是对分子企业管理者的监督控制,其最直接表现就是人事任免。要针对施工企业的特点及存在问题,严格对分子公司最高管理者的任免与管理,采取公平、公正、公开的人事任免制度,并定期对管理者进行考核与监督,从而提高内部控制在施行过程中对分子企业的最高管理者的监督约束力。要建立持续性监督和专项监督制度,针对不同的领域,采取持续或专项监督方式。要建立隶属于审计委员会的监督考核小组或部门,专门对企业各部门、个人进行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出具评估报告,对绩优者给予奖励,绩劣者实施惩罚,并追究有关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六、加快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

在信息经济时代,信息的沟通机制是否有效至关重要。控制标准的建立和修正、控制活动成效的评定、控制报告的拟定和改进建议的及时传递等,都需要一个适合企业运营实践的信息管理

平台。实践证明,一个良好的信息管理平台,在运用过程中会很

大程度地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施工企业审计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造合同;施工企业;基础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施工企业以工程项目为核算单元,存在点多面广、规范性差、人员素质低、项目管控难度大等特点,资产和效益流失、会计信息失真等现象时有发生。因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发挥会计的基本职能,对改进企业管理、提高盈利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建造合同准则在施工企业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合同预计总收入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建造合同预计总收入包括合同初始收入和追加收入。建筑产品生产过程中,因为地质条件、施工环境等变化,经常出现变更原设计图纸、改变施工方案,造成合同变更。当发生合同变更时,需要履行必要的签认程序,经过驻地监理、设计单位、业主代表等多个环节的签字生效。由于签认程序办理往往滞后于实际的施工进程,因而给预期合同收入带来不确定性。很多工程项目的会计或相关部门,在测算合同预算收入时,一方面是基础资料做得不够全面、不及时;另一方面是业务人员素质较差,或对实际的情况缺乏了解和判断,导致预算收入频繁的增减。

(二)合同预计总成本的测算缺乏管理基础。建造合同总成本测算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工程项目的成本水平与施工组织方案决策、施工工艺选择等技术活动密切关联,涉及到现代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的运用,涉及到多个业务部门的参与,如何在统一、严格的组织下实现各部门的协同是目标成本测算、成本实施中的一个难题。施工过程中的设计或方案变化,使得工程收入发生增减,同时使需要投入的工、料、机、时等要素发生变化,因而预算成本需要一个动态的追踪、调整机制,实务中常常对这种变化反应迟钝,导致原有预算资料彻底失效。

(三)建造合同收入与赋税时间金额不相符。在施工企业生产经营中,交纳营业税、城建税及附加税时是按业主每次批复计价为依据扣交或直接上交的,并不是按完工进度确认的合同收入来计交的。这种纳税义务的确定基本上是基于收付实现制,与会计收入确认的流转税不可避免地产生差异。企业缴纳所得税是按完工进度确认的合同收入,在此基础上确认的利润缴纳企业所得税,在目前工程款收入远远滞后于工程完工进度的情况下,企业需垫付大量的资金用于纳税,对于资金本来就紧张的施工企业,更是雪上加霜。在本次股改中会计师事务所按确认的收入与税率相乘计算流转税,与实际纳税产生的差额也能说明存在以上的问题。

(四)增加了对施工项目审计的难度。根据建造合同会计准则规定,如果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地估计,企业根据完工百分比法在资产负债表日确认合同收入和成本。因为在资产负债表日确认的工程完工进度可靠性较低,有的施工单位借此操纵收益,而注册会计师审计时,审计基准日的工程进度与企业资产负债表日确认收入时工程进度已经发生变化,注册会计师难以获取资产负债日工程进度的客观依据,来判断企业资产负债日确认收入的可靠性,收入的截止测试失去了实际意义,对尚未完工的工程或虽已完工但尚未决算的工程,依据施工单位工程预算员编制的工程预算书进行收入截止测试,不可能发现收入截止存在的问题。

二、建造合同准则在施工企业中的应用对策

建造合同如何在施工企业中得到较好执行,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它需要施工企业在企业管理上的多方面改进,努力持续地提升自身的管理层次和管理精细化程度。

(一)企业要形成完善的基础管理系统。建造合同表面上纯粹是一个会计问题,因而很难得到员工和企业管理层的重视;本质上它又是企业中最重要的一个预算管理系统,对提升企业管控力、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具有重大意义。因此,需要宣传好建造合同准则,使施工企业的员工、尤其是企业管理层认识它、理解它,形成企业中支持预算管理实施的氛围。

建造合同是基于企业收入、成本预算管理以及对工程实体、资源消耗的计量统计信息,依据准则计算规则而形成的,这个过程需要技术与经济的结合、需要多部门的协同。因此,在项目部的机构设置上,应当以工作责任制的形式,明确技术、计划、物资、会计等部门在建造合同准则执行过程中的岗位职责,形成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再者,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方式保证这些参与部门的骨干岗位上的工作人员能够熟悉、掌握相应的业务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能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

企业定额法在施工企业中推行起来,尽管难度最大,但它是施工企业必须逐步采用的一种科学的预算方法、精细化管理的方法。在工程项目的生命周期过程中,工程实体因各种因素改变设计,或因外界因素发生各种投入资源要素的变化,这些事件是施工企业在项目生产组织实施中的常态。因而,还需要施工企业建立起预算系统的反馈和响应机制,及时地对工程项目主要收入、成本预算指标进行动态的追踪、调整。

(二)企业应建立合同成本控制系统。工程项目部是成本控制中心,其成本核算对象是项目部的各个单项工程成本。项目经理作为项目施工的组织者,是项目目标全面实现的第一责任人,因此项目经理理所当然也是项目成本控制的第一责任人。为了有效控制成本,应将成本责任分解落实到各个岗位,落实到专人,同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以便对成本进行全过程控制、全员控制、动态控制,形成一个分配明确、责任到人的项目成本控制体系,使降低成本成为每个员工的自觉行动。

建立有效的项目成本内控体系,具体应包括三个相对独立的控制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在项目全过程中融入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制度,建立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第二个层次是在有关人员从事业务时,必须明确业务处理权限和应承担的责任,对一般业务或直接接触客户的业务,均要经过复核,重要业务实行各职能部门签认制,专业岗位应配备责任心强、工作能力全面的人员,并纳入程序化、规范化管理,将监督过程和结算定期直接反馈给财务、项目主管;第三个层次是以现有的稽核、审计、纪检部门为基础,成立一个内审小组,通过内部常规稽核、项目审计、落实举报、监督审查会计报表等手段,实施以“查”为主的监督防线。

(三)做好财务会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合作。建造合同对施工企业项目管控、会计信息质量具有基础性的决定作用,同时它的实施又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单单依靠会计部门无法完成;并且由于会计部门被动地接收数据,从而造成会计部门“无用”的假象。实际上,建造合同的落实离不开作为企业管理利器的会计部门的参与,它需要会计人员能够通过加强自身的知识结构改造,采取能动、积极的态度,以建造合同、预算管理、成本核算的设计者、监督者、落实者的身份,实现会计在工程项目预算、成本管理功能作用中的“脱胎换骨”。作为建造合同的重要参与执行者,财务会计部门应加强与企业、项目部等其他部门的协同,发挥企业全员的参与意识,采取“多管齐下”等方式,通过明确经济责任、企业文化意识宣传渗透等,在企业中形成良好的精细化管理、责任管理的习惯。

(作者单位:浙江中亚园林景观发展有限公司)

主要参考文献:

施工企业审计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公路施工企业,设备管理,对策及方法

 

1.拥有适当规模机械设备的必要性

拥有适当规模的机械设备是施工企业进行工程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施工企业能长期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只有机械设备的功率、数量、性能与工程进度、工艺要求相匹配,才能保障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保质保量和高效低耗地顺利完成。不但要改变过分依托设备租赁市场的经营思想,还应积极解决自有机械设备数量不足、型号不配套和技术性能落后等问题,进一步加大施工机械设备更新和资金投入的力度。拥有适当规模的机械设备具有以下优势。

1.1能充分掌握施工过程主动权

企业拥有适当规模和科学配套的机械设备,不但能自主的安排好施工生产,也可充分掌握施工过程的主动权。既不会发生因施工中的推诿扯皮现象而影响工程进度,也不会出现施工生产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笔者在这方面有着深刻的教训,例如,在某建设项目的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由于沥青摊铺机是从租赁公司租用的,操作人员也是租赁公司聘请的,在施工生产最紧张的时候,因操作人员与租赁公司的矛盾,竟以各种理由怠工,不仅影响了工程进度,也给企业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论文参考网。

1.2能创造出较高的经济效益

一般情况下,工程机械大都有30%~40%的利润空间。例如,某个工程项目的产值中,如果路基工程的机械部分产值是20%~25%,路面工程的机械部分产值是10%~15%,那么整个工程机械的产值至少可获得10%左右的利润。如果施工企业全部租用社会上的机械设备,这部分利润就会被他人获得。

2.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逐步加大,尤其是2007年出现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为保持经济建设的强劲发展势头,各省市不但加大了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也极大拓展了公路工程的建设市场。一些施工企业因存在机械设备使用和管理不科学等问题,不仅影响了工程建设质量和施工进度,也制约了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

2.1管理机制不健全和组织机构不灵活

施工企业设备管理工作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企业管理机制不健全和组织机构不灵活,既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也没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家长式或一言堂式的管理方式,把激励机制简单化的混同于就是要求员工做好本职工作,干的不好就罚款,管理方法不仅粗暴,而且简单,既不能适应公路建设施工市场的发展需求,也不能做到将各管理部门分工与协作的职责范围进行明确划分和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企业管理模式是下级只对上级和本部门工作负责,奖罚结果全由自己承担,与他人无太多关联,既不能形成有效和统一的工作团队,也不能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发挥集体优势作用,甚至造成工作对抗或增加了员工的逆反心理,使多数员工的工作要么是应付差事,要么是拈轻怕重。对技术等级较高的维修和操作人员的相关待遇没能真正体现出来,不能摆正设备管理工作的正确位置,造成各类人才的大量流失。

2.2机务管理不规范和市场适应能力差

企业设备大多是专门针对某种施工工艺购置的大中型专用设备,不但专业性强,而且利用率较低。当某项施工任务完成后,就可能长期处于闲置状态。同样相关人员的技术和技能水平也存在着专业单一或偏门现象严重等问题,例如,操作者只会使用、维修者只会维修、保养者只会保养,复合型人才不但少,而且员工构成也非常不适于当前建设市场一专多能人才的需求。凭经验或凭感觉管理设备情况比较普遍,对设备维修、保养也只是停留在说明书或以往经验上,既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也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方法。对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完全取决于主要领导的态度,不能形成规范性和企业化的设备管理模式。常出现随着主要领导工作更换,设备管理也随之发生改变的情况。

3.解决方法与措施

3.1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符合施工市场需求的管理机制,完善奖惩兑现机制,实施奖惩相当或奖高于罚的工作方式,形成人人争先、群策群力和全员参与、部门分工协作等科学的企业设备管理工作模式。实行机械设备管理项目经理责任制,把设备管理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都列入到项目经理任期的责任目标管理工作中,并进行严格的考评。将设备管理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加强和重视对优秀的设备管理、操作和维修人员的培养,在合理制定和提高他们工资待遇时,要充分体现出企业相关政策倾斜和福利优先的工作方针,进一步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通过贯彻互相监督、相互协调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团队意识和思想,增强员工的主人翁精神以及管好、用好和爱护设备的责任感,更好的为企业服务。真正做到职责明确、监督到位和科学管理。

3.2规范设备管理程序

建立、健全设备管理档案。完善的设备技术档案是设备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不仅能使管理者及时了解设备技术现状、调动情况和使用性能等,而且是制定维修计划、实施维护和检修工作,充分发挥设备技术性能的重要依据。建立设备履历卡、台账和技术档案,不但要做好设备的使用、维修等各种原始记录工作,也要将机械性能参数、技术状况等级、能源消耗等各方面信息,都能客观的反映出来,以便准确掌握机械设备的完好状况,进行科学管理和实施经济核算等。

3.3加强设备的经济管理工作

做好技术和经济指标的论证工作。加强机械设备的经济运行和管理,是为节约资本、降低损耗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论文参考网。建立工作业绩考评制度,规范各类设备台账和记录工作标准,引入设备使用和保养的约束和激励机制,是加强机械设备经济管理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当工程项目完工后或在年终工作总结时,应对各项技术和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和科学论证,对设备运行成本及时进行统计与核算。论文参考网。对节约燃油及维修费用和优质高产、安全低耗完成施工任务的员工,不但应进行表扬,还要在物质方面给予适当奖励。对工作态度差或违反规章制度的现象,不但要及时批评教育,还应进行相应的经济处罚。确实做到赏罚分明,打破设备管理工作上的大锅饭格局。

4.结语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要想更好地得到发展和具有更强的竞争实力,对外在打造自己优秀品牌和树立良好企业形象的同时,对内应抓好各项管理工作,做到精简、高效和减少内耗。机务管理是公路施工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建立设备管理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不断寻求设备管理模式的创新和突破,提高机械设备的作业效率和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才能优质和高效地完成各项施工任务。

参考文献

[1]高晶云. 浅析公路施工单位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对策[J]. 网络财富, 2010, (01)

[2]平志欣. 浅谈公路施工企业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必要性[J]. 河北企业, 2010, (01)

[3]吕杰. 路面机械设备技术发展的探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05)